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湖北經濟結構再定位和再調整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湖北經濟發展與騰飛”研究報告摘要之一
編者按:
2001年,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省經團聯聯合主辦了有我省各經濟學學會共同參加的、以“新世紀———湖北經濟發展與騰飛”為主題的大型系列學術研討活動。此活動在廣泛調查研究和深入研討的基礎上,完成了11個專題報告。本刊將從本期起陸續摘要刊發這些研究報告。 一、湖北經濟結構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國有經濟的比重偏高。從國有經濟總量來看,在整個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依然較高。僅以規模以上工業為例,2000年湖北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完成總產值占全部工業比重達62.3%,比全國高14個百分點。 (2)產業結構層次偏低。一是三次產業結構層次偏低。二是各產業本身素質不高,傳統行業占主導地位。 (3)工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素質偏低。一是產品結構同需求結構不相適應。一方面生產能力全面過剩,市場銷售不暢,產品積壓嚴重;另一方面反映消費升級潮流的新型高技術產品則明顯不足。二是產業技術素質偏低。企業設備陳舊老化;工藝落后;產品開發能力弱,新產品比重低;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產業的高新技術化進程滯后。三是產業集中度偏低。企業規模偏小;產業地區布局分散;大型集團數量少;產業間關聯度低;產業優化的機制不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湖北經濟結構的再定位
(1)總體定位。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使三次產業結構水平不斷提高并得到協調發展。二是不斷提高以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依托,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以推進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品換代。三是發展小城鎮,培育增長極。 (2)第一產業內部結構定位。從湖北的實際情況看,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為目的的發展第一產業的政策,必須成為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重點之一。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加快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 (3)第二產業內部結構定位。以提高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國際競爭力為中心,著力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升級。 (4)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定位。鼓勵和引導第三產業的發展。首先要發展那些社會需求多,就業容量大的服務行業,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第一產業過剩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再就業崗位;其次要積極開拓市場潛力大、投資效益好的服務行業,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5)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一是改變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的局面,使城市化發展與工業化保持基本協調;二是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速農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鎮轉移,為農產品提供更具潛力的城鎮市場,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依托,促進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三、湖北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的政策框架經濟結構升級、開發能力形成的關鍵是創造出能鼓勵創新的體制和政策環境。 (1)大力推動產權配置制度創新,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進程。一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明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二是放手發展非國有經濟,促進集體、個體、私營和外資經濟發展。(2)推進體制創新,為結構調整創造體制和機制的基礎。用體制創新來推進結構調整,就是要加快我省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關鍵是大力推進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注意建立優秀企業家隊伍的選擇、培育制度。(3)大力推進金融創新,引導全社會資金向支柱產業傾斜。(4)大力推進政府職能創新,對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揮調控引導作用。(5)大力推進勞動者素質創新,促進經濟結構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