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貿易低碳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國際因素一是國際市場需求疲軟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緩慢,主要經濟體受債務危機困擾,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總需求大大降低。2013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出貨值僅增長4.3%,加工貿易進出口仍呈下降趨勢,2013年下降0.6%;二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國際市場持續低迷時,發達國家各種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典型地以“碳關稅”、“碳標簽”、“低碳認證標準”等為代表的低碳壁壘。低碳貿易壁壘將增加廣東貿易成本、縮小貿易規模。據世界銀行有關研究報告顯示:如果“碳關稅”在世界范圍內全面實施的話,中國出口產品可能要面臨平均關稅達26%左右,隨即可能導致出口量下滑21%左右。另外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嚴格的產品低碳認證標準及強制要求實施碳標簽制度,提高產品準入門濫,減小廣東出口貿易規模;三是與不同類型國家的競爭加劇。隨著廣東省產業升級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廣東將面臨兩方面威脅:一方面,與發達國家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正面競爭;另一方面,與發展中國家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競爭。
2.國內因素一是成本上升
按世界銀行標準,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201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6629美元,廣東人均GDP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劉易斯拐點”來臨,勞動力價格上升。目前,廣東省勞動力、資金、原材料、土地使用、環保等成本持續上升,導致廣東企業出口成本上升,長期以來廣東外經貿賴以快速增長的低成本比較優勢逐步喪失,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下降,一些大型出口企業及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將產能或訂單向內地省份或周邊國家轉移;二是隨著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內陸各省區后發優勢明顯,廣東外經貿原有區域和政策優勢逐步減弱,原有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向內陸轉移,招商引資面臨嚴峻挑戰。
3.自身因素一是廣東能源消費結構高碳性明顯
廣東省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比重平均為45%。由于能源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落后,導致廣東單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據測算,廣東每創造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是日本的1.1倍;二是貿易結構不合理。廣東貿易結構現狀是:貨物貿易出口遠高于服務貿易出口;加工貿易比重較高;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具有“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特點。近年來廣東服務貿易保持較快增長,但相比于貨物貿易其規模明顯偏小,發展相對滯后。2012年廣東省服務貿易額為1064.76億美元,僅占貨物貿易額的10.82%。廣東加工貿易占據外貿的半壁江山。廣東加工貿易比重較高的貿易方式導致高消耗、高污染局面。廣東省傳統出口產品如紡織、服裝、家具、鞋類、玩具等,以及高技術產品出口中占較高比重的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無線電話、集成電路等,大多處于價值鏈中效益較低的制造、加工環節,造成廣東貿易順差,環境逆差;三是廣東企業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截至2012年底,廣東省中小企業達502萬戶,占全省企業總數的99%。而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小,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處于劣勢,阻礙了技術創新的實現,導致企業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很難實現。
二、推進廣東發展綠色貿易的對策
1.優化外貿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①優化廣東外貿結構。首先,優化出口結構。廣東粗放型、高碳性的國際貿易產業結構造成貿易順差過大引發貿易摩擦,環境逆差引發碳排放超標、污染激增的局面。廣東應優化出口產品結構,使之向低碳、清潔的綠色貿易轉變。外貿企業應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降低產品含碳量,采用新材料、新技術促進低碳產品出口。首先,可以加快傳統機電產品、紡織品等轉型升級,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和深度加工,延長加工鏈增加附加值;其次,適度增加進口。廣東長期保持外貿順差,2013年貿易順差額達1812.38億美元,這種貿易結構加大了國內污染,因此政府應引導適度擴大部分制成品如最終消費品和資源能源深加工產品的進口,發揮進口對節能減排的作用。
②優化廣東加工貿易結構。首先,提高加工貿易附加值。政府應加大對加工貿易企業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吸取東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經驗,鼓勵加工企業延長貿易產業鏈,提高加工貿易的加工層次,鼓勵加工企業開發自主品牌、自主設計和生產、培育自主營銷網絡;其次,大力發展服務性加工貿易。低碳經濟背景下,服務貿易因其消耗資源和能源較少而得到各國的普遍認可。以全球最大的服務型加工貿易基地印度為例,其最具代表性的軟件外包作為支柱產業帶動印度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特征符合低碳經濟發展潮流。廣東加工貿易應盡快由制造型向服務型轉型升級,將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低端加工產業轉移出去,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可以跨國公司投資設立的服務外包企業作為承接服務外包的主體,承接軟件和信息技術外包、商業流程外包等。大力推進粵港澳合作,承接香港、澳門服務業轉移和外包。政府應積極出臺配套政策,扶持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和壯大。
③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首先,提高服務貿易比重。服務貿易具備能耗低、排放小、污染輕的低碳特征,是當今全球貿易發展特別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動力,廣東在對外貿易過程中應增加服務貿易發展;其次,充分發揮廣州、深圳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廣東各市服務貿易發展不均衡,2012年廣州深圳兩市服務進出口總額占全省八成。廣州、深圳作為中心城市要提升服務業開放層次,強化輻射帶動功能。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重點開拓旅游、文化、中醫藥、工程承包等領域,使全省服務貿易協調發展;再次,推進傳統優勢行業升級,大力發展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世界服務貿易朝著技術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而廣東服務貿易以消費性服務為主,科技含量低。廣東應結合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自身發展優勢,以服務外包、軟件出口、技術引進、文化出口、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旅游相關服務、運輸服務等為重點,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服務企業。
2.加大政策扶持引導,保障廣東外貿低碳化轉型
①著力研發低碳技術推進低碳貿易發展。政府應鼓勵并積極扶持低碳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廣東外貿低碳發展,必須研究開發并引進先進低碳、節能和減排技術,逐步減少傳統工業對石化能源的依賴,促進傳統高碳產業轉型升級,限制和淘汰高碳產業和產品,促進低碳產業和產品發展。同時,企業必須加大對低碳技術的投資力度,通過引進技術或自主研發,提升企業技術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生產出更多的低碳產品。政府還應加強開發低碳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沼氣、核能等,實現清潔生產。
②強化財政政策的激勵作用。首先,利用財政激勵措施促進廣東外貿低碳發展。通過政府投資、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出口生產企業進行低碳技術改造、開發低碳產品及投資低碳產業;鼓勵節能降耗、關鍵零部件等產品進口,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其次,盡快開征碳稅。為避免廣東出口產品受到發達國家“碳關稅”打擊,可選擇在珠三角幾個經濟發達城市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作試點城市,在試點市中對高能耗、高排放企業征收碳稅。征收碳稅后將增加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的出口成本,有利于抑制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增長,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同時通過征收碳稅所得的收入可以用作低碳經濟發展基金,用于補貼省內生產企業的節能減排、扶持低碳產業的發展,這將降低廣東能源消耗和加快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從而促進廣東外貿低碳發展。
3.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Cross-BorderElectronicCommerce)不僅能壓縮中間環節、化解產能過剩,還能重塑國際產業鏈、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外貿導向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最佳途徑。廣東省具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優勢,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約占全國70%,年均增速達30%,且廣東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產品結構與傳統優勢產業契合度高。因此,廣東應抓住機遇,盡快研究制定促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相關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在電子產品、家電等省內優勢領域和重點高新技術產品領域鼓勵發展壯大一批專業性的跨境電商平臺,推動外貿企業與跨境電商平臺對接,提升跨境電商平臺的交易規模與影響力。支持大型外貿企業運用電子商務改造供應鏈流程,支持中小外貿企業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如eBay、阿里巴巴速賣通、亞馬遜、敦煌網等大型電商平臺拓展業務。同時,建立跨境電商園區,與國內外知名的跨境電商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市場競爭力,帶動外貿企業發展。
作者:李淑艷吳文亮單位: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華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