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國外低碳經濟政策啟發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外低碳經濟政策啟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外低碳經濟政策啟發

      一、國外低碳戰略或者保護氣候變化策略

      在面對溫室氣體排放過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國內外各種壓力下擔負起國際責任,提出低碳經濟發展戰略或者保護氣候變化的方案。英國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逐步形成了清晰的低碳戰略。在2003年英國在政府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將實現低碳經濟作為英國能源戰略的首要目標,具體包括:

      (1)到2050年將英國CO2的排放量消減60%,并于2020年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2007年3月的《氣候變化法案》中,2020年的目標被確定為26%~32%;

      (2)保持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3)促進國內外競爭性市場的形成,協助提高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率并提高勞動生產率;

      (4)確保每個家庭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充分的能源服務。

      2006年英國政府的《能源回顧棗能源挑戰》,在進一步確認2003年白皮書四大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指出了兩大挑戰:(1)與其他國家一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2)保證安全、清潔和合理的國內能源供應。2007年英國提出《能源白皮書棗迎接能源挑戰》出臺,該報告論調基本上與《2006能源回顧》一致,其中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國際能源需求和溫室氣體大幅度增長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強調國際行動的必要性。德國政府則提出實施氣候保護高技術戰略,先后出臺了5期能源研究計劃,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為重點,為“高技術戰略”提供資金支持。2007年,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又在“高技術戰略”框架下制定了氣候保護技術戰略。該戰略確定了未來研究的4個重點領域,即氣候預測和氣候保護的基礎研究、氣候變化后果、適應氣候變化的方法和與氣候保護的政策措施研究,同時通過立法和約束性較強的執行機制制定氣候保護與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和時間表。歐盟在平衡與協調各成員國的基礎上,于2007年,歐盟委員會通過了歐盟戰略能源技術計劃,其目的在于促進新的低碳技術研究與開發,以達成歐盟確定的氣候變化目標。

      歐盟為自己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是:到2020年減少2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50年則希望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至80%,并且提出,若其他主要經濟體也能承擔此挑戰性責任,則愿意在1990年的基礎上削減到30%。2008年12月,歐盟最終就歐盟能源氣候一攬子計劃達成一致,批準的一攬子計劃包括歐盟排放權交易機制修正案、歐盟成員國配套措施任務分配的決定、碳捕獲和儲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車二氧化碳排放法規和燃料質量指令等6項內容。計劃中制定的具體措施可使歐盟實現其承諾的“3個20%”: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至少20%,將可再生清潔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將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消費量減少20%。澳大利亞在2007年新政府成立之后,批準了《京都協定書》,于2008年了醞釀已久的《減少碳排放計劃》政策綠皮書,提出了減碳計劃的三大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立即采取措施適應不可避免的氣候變化,推動全球實施減排措施。澳大利亞政府長期減排目標是2050年達到2000年氣體排放的40%,并計劃于2009年出臺具體法規,2010年正式實施。日本是一個資源稀缺的國家,歷來重視節能減碳。

      在2004年,日本環境省發起的“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會情景”研究計劃,其目標是為2050年實現低碳社會目標而提出的具體的對策。2008年5月,該研究小組了《面向低碳社會的12大行動》,對住宅、工業、交通、能源轉換、交叉部門等都提出了預期減排目標,并提出有相應的技術與制度支撐。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義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對策,即著名的“福田藍圖”,這是日本低碳戰略形成的正式標志,它包括應對低碳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及生活方式的轉變,其中提出了日本溫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目標是:到2050年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目前減少60%至80%。美國雖然沒有加入《京都協定書》,但近二十年,美國十分重視節能減碳。如美國1990年實施《清潔空氣法》,2005年通過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政府在尋求一個綜合、平衡和對環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長期戰略中,把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可能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

      二、低碳經濟的重點在于改造傳統高碳產業,加強低碳技術創新

      縱觀各發達國家的低碳政策,他們大多把重點放在改造傳統高碳產業,加強低碳技術創新上,但又各具有側重點。低碳技術的研發中,歐盟的目標是追求國際領先地位,開發出廉價、清潔、高效和低排放的世界級能源技術。英、德兩國將發展低碳發電站技術作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他們認為,煤在中期和長期內仍將繼續發揮作用,因此必須發展效率更高、能應用清潔煤技術的發電站。為此,英、德國政府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示范低碳發電站,加大資助發展清潔煤技術、收集并存儲碳分子技術等研究項目,以找到大幅度減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德國還制定了二氧化碳分離、運輸和埋藏的法律框架。日本政府為了達到低碳社會目標,采取了綜合性的措施與長遠計劃,改革工業結構,資助基礎設施以鼓勵節能技術與低碳能源技術創新的私人投資。對可以大規模削減溫室氣體的捕捉及封存技術予以大力支持,提出從2009年開始進行大規模試驗,并在2020年前投入實用。此外,日本還持續投資化石能源的減排技術裝備,如投資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裝備,形成了國際領先的煙氣脫硫環保產業。美國政府發展清潔煤更是不遺余力,在《清潔空氣法》、《能源政策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清潔煤計劃。其目標是充分利用技術進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排放。美國電力目前電力生產的50%來自煤炭,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到57%。為了能更加環保,更加高效地利用儲量豐富的煤炭資源,自2001年以來,布什政府已投入22億美元,用于將先進清潔煤技術從研發階段向示范階段和市場化階段推進。政府通過“煤研究計劃”支持能源部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進行清潔煤技術研發,例如:開發創新型污染控制技術、煤氣化技術、先進燃燒系統、汽輪機及碳收集封存技術等?!扒鍧嵜喊l電計劃”主要支持企業與政府建立伙伴計劃,共同建設示范型清潔煤發電廠,對具有市場化前景的先進技術進行示范驗證;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對經過示范驗證可行的先進技術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通過稅收補貼使新技術的生產成本具有市場競爭力。隨著舊電廠逐步退役,美國決定逐步提高新建電廠的低碳標準,推動高效清潔煤炭技術的商業化,加速下一電技術的研究、開發及示范,計劃在201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個零排放煤炭發電廠(稱之為“未來發電”)。

      三、降碳的重要措施是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新型清潔能源

      英國政府目前不考慮建設新的核電站,降碳的重要舉措是發展風能與生物質能,把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示范放在首位。為此,英國提出了分三步走的目標:近期目標的重點是那些有競爭力的、可盡快實現出口的技術領域,包括近海風能、主動和被動式太陽能裝置、水電以及垃圾能等;中期目標(到2010年)是確保實現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新技術以及有出口前景的技術,包括生物殘留物、近海風能、能源作物、燃料電池以及太陽光電等;遠期目標(2010年以后):重點是那些在執行研究和開發計劃過程中發現的潛在能源技術,包括燃料電池、與建筑一體化的光電裝置、海勢以及太陽能熱電等。德國政府通過《可再生能源法》保證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確定了以下幾個重點領域:(1)大力發展風能,促進現有風力設備更新換代;開展了一項海上風力園實驗項目。(2)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法》,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并網與價格提供保護;鼓勵沼氣能的發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供暖法》,促進可再生能源用于供暖;制定《熱電聯產法》,積極推廣熱電聯產技術,規定了以熱電聯產技術生產的電能獲得補貼,要求到2020年將熱電聯產技術供電比例較目前水平翻一番。意大利政府為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從1992年對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的電價實行保護價收購,扶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1999年后,意大利通過立法的形式開始實行“綠色證書”制度。“綠色證書”是指通過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國家電網輸送電力并由國家電網管理局認可后頒發的證書。規定年產量或進口量在1億千瓦時以上的不可再生能源企業,必須按實際產量的一定比例向電網輸送可再生能源,且比例逐年提高?!熬G色證書”可用于交易,生產商可通過購買“綠色證書”的方式完成任務。通過綠色證書,限制高碳能源的使用,激勵具有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歐盟強調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要求到2020年,各成員國將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各類能源總使用量的20%;根據各成員國的具體情況為其設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到2020年歐盟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要達到20%(目前為8.5%);鼓勵使用“可持續性的”生物燃料;到2015年,將建成并投入運行10至12座碳捕獲和存儲的示范工廠。

      日本在清潔能源方面是強調核電與太陽能的作用。在核電站建設方面,日本計劃興建的13座核電站中,將有9座在2017年之前投入使用。在太陽能方面,提出未來太陽能的發展目標,強化了太陽能的研制、開發與利用,計劃在未來3年至5年內,將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成本減少一半,而太陽能發電量是目前的10倍,到2030年是目前的40倍。為實現這個目標,日本政府在積極推進技術開發降低太陽能發電系統成本的同時,進一步落實包括補助金在內的鼓勵政策,強化太陽能利用世界第一的位置。澳大利亞政府建立氣候變化政策部,整合相關部門資源,促進政府與產業互動,全方位建設一個低碳經濟環境。低碳經濟的著力于支持新能源普及和相關技術發展,采取強制性的可再生能源指標,計劃2020年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比重要達到整個電力的20%,并以不斷完善的清潔能源技術作支撐。促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澳大利亞設立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計劃7年投資5個億,重點用于熱能技術升級與太陽能開發利用。澳大利亞政府對家庭購買太陽能系統,均給予資金獎勵,以實現家庭節能減碳。2008年9月實施“全球碳捕集與儲存計劃”,使澳大利亞對清潔煤技術的投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這項計劃包括建立一個全球碳捕集與儲存中心,它將推動碳捕集與儲存技術和知識在全球的推廣。美國對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給予高度重視。布什總統在2006年《國情咨文》中提出的“先進能源計劃”,強調增加可替代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的投入。在該計劃中,布什要求國會在2007年財政預算中對清潔能源技術研究經費增加22%。一是擴大核電能力,在30年沒有新建核電站之后,美國重新啟動了這一能源的開發,包括鼓勵興建先進的核電廠,資助研究與開發先進核反應堆技術,建立全球核能合作伙伴關系;二是加強生物燃料的研究與運用,推進生物燃料技術和降低生物燃料成本的研究;三是積極發展“氫經濟”,美國根據“能源政策法”批準了研究經費達12億美元的“總統氫燃料計劃”,以加快氫燃料的開發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四、應用市場機制與經濟杠桿,促使企業減碳

      1.實施嚴格的能耗效率管制

      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大多制定更嚴格的產品的能耗效率標準與耗油標準,促使企業降碳。如對建筑物進行能源認證,提高新建筑物和修繕房屋的能源效率標準;推廣節能產品,逐步淘汰白熾燈等;對貿易商品,例如電冰箱、計算機,執行更高的節能效率目標,推動改進交通能耗和強調使用低碳燃料,加強對已實施的措施的監管,防止能耗效率問題反彈。政府機構內部開展節能運動等。此外,意大利與日本的能耗管理還具有新的特點。意大利自2005年1月起對能耗效率管理采取了“白色證書”制度。它是一種對企業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種認證制度。企業必須申請“白色證書”,政府核準其最低的節能目標?!鞍咨C書”可以買賣,管理部門可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價格。對達到節能目標的企業,給予經濟獎勵。達不到最低節能目標者,可從市場上購買“白色證書”,否則將受到經濟處罰。而且,各個企業的節能總額中,政府要求至少有一半是通過采取節能措施而非購買白色證書來實現。日本對能耗效率采取的是“最強者方式”。即涉及到空調等家用電氣、汽車、新建住宅及其配套設備等行業內,將能源效率最好的產品作為整個行業的標準。

      2.排污權交易

      英國于2002年正式實施排放交易機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國內實行排放市場交易的國家。其目的在于:使排放量的絕對數目有明顯減少,獲得排放交易的經驗,力圖未來在倫敦全球排放交易中心。德國于2002年開始著手排放權交易的準備工作,目前已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德國政府希望通過市場競爭使二氧化碳排放權實現最佳配置,減弱排放權限制給經濟造成的扭曲,同時間接帶動了低排放、高能效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歐盟在各成員國的基礎上,建立了溫室氣體排放貿易體系,擴大交易范圍,除了污染性工業企業與電廠,交通、建筑部門也可以參與交易,并于2005年在歐洲范圍內實施了公司級別上的排放交易。此外,歐盟比英、德國在機制上有所創新,他擯棄分配許可量的做法,轉為實現排污量的拍賣機制。這種方法將確保排污者實際支付由于排放二氧化碳而產生的環境破壞的成本。預計到2020年,碳交易能帶來幾百億歐元的收入。通過制定排放限額,將鼓勵企業以最低成本投資于能源效率和潔凈技術。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也采取了上述相類似排污機制,不過在實施時間與配套政策上略有不同。日本決定從2008年10月起在企業間試行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制度,并考慮今后開展研究可再生能源的收費標準體系。澳大利亞的“減少碳排放計劃”將于2010年7月正式實施。對于“減少碳排放計劃”而引起成本增加,澳大利亞政府對低收入家庭采取退稅及其他福利措施予以補貼,對受影響的企業則實施“氣候變化行動資金”和“電力系統調節計劃”予以支持。

      3.財政與稅收政策

      許多國家建立起了低碳經濟的財政與稅收政策。近年來,為了促進企業發展可再生能,英國政府推出為期25年的可再生能源義務和氣候變化稅以替代非化石燃料義務和化石能源稅??稍偕茉戳x務要求電力供應商在其供應消費者的電量中必須有一定比例來自可再生能源,其比例與政府確定的該年度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總供給所占比例目標同步浮動。與非化石燃料義務和化石能源稅相比,新實施的可再生能源義務和氣候變化稅的好處十分明顯:政府不再扮演交易員角色,使可再生能源市場更加符合市場理念;可再生能源由供應方機制向需求方機制轉變,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可再生能源義務的贖買措施,有利于通過價格手段調節生產的實現。意大利政府于2007年初,推行能源一攬子計劃,出臺了一系列推動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財政措施。其目標是既要履行減排承諾,又要保證工業發展創造經濟優勢。政府啟動了第一個關于能源效率和生態工業的工業創新計劃,對申請企業的下列投資給予資助: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環境影響小和節約能源的新產品的開發投資;能降低能耗的新工藝的開發。意大利對農業能源系統的優惠措施,對高效率工業電機的稅收減免;對高效率家用電器的稅收減免;限制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德國則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進節能的角度建立起低碳財政稅收政策。一是從1999年對油、氣、電征收生態稅;二是與工業界簽訂協議,規定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與節能掛鉤,同時德國聯邦經濟部與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已建立節能專項基金,用于促進德中小企業提高能源效率。三是通過修改機動車稅與征收載重汽車費規定以增加小排量汽車,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四是支持“歐洲航空一體化”建議,力圖將航空領域產生的二氧化碳減少10%。歐盟財稅政策重點是為碳捕獲和埋存技術的發展和市場手段的應用(如環境稅)制定新的規則。日本則考慮推出“地球環境稅”等。美國采取多種財政稅收政策發展低碳經濟,如制定免稅政策鼓勵節能,為購買節能型汽車提供減免稅優惠,鼓勵美國消費者購買節能型汽車。

      五、加強國際范圍內的減碳協作

      對于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最大的公共物品,單靠一個國家是無法完成減碳任務的。所以,西方各國紛紛加強相互協作。英國政府將與8個工業強國和歐盟伙伴一道研發遏制氣候變化技術,實現碳減少的目標,同時也幫助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實現他們自己確定的減少碳排放量目的,使英國能夠從中獲得最大限度回報。德國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開展了氣候保護領域的合作,近年來加強了與美國的協作,發起歐盟與美國間的“跨大西洋氣候和技術行動”,重點是統一標準、制定共同的研究計劃等,并在2007年4月召開的歐盟與美國首腦會議上確定了該項行動的具體措施。澳大利亞推行一系列計劃,為全球解決方案作貢獻,包括為本地區脆弱的國家提供可觀的援助,幫助其適應不可避免的氣候變化。澳大利亞還通過2億澳元的“國際森林碳計劃”參與國際緩解氣候變化的努力,為降低發展中國家森林采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提供支持。此外,上述國家普遍認為,建立起低碳社會生產方式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必須采取的措施包括:政府應加強公共交通網絡建設,企業應開發溫室氣體排放量少的商品,民眾也應改變生活方式,選擇環保產品;城市建設應推行緊湊的城區布局,讓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車就能方便出行等,借此擺脫以往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又大量廢棄的社會經濟運行模式。

      六、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啟示

      隨著全球變暖與能源資源枯竭,西方發達國家紛紛發展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借此作為世界新一輪產業競爭、技術競爭、經濟增長競爭的關鍵。我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嚴懲制約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我國要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與政策措施,明確提出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逐步建立于低碳經濟的政策柜架。

      1.建立起低碳經濟法律保障體系。要制定《低碳經濟法》、《循環經濟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對于涉及能源、環保、資源等的法律需要作進一步修改,包括可再生能源、環境保護的法律,通過立法、通過修改法律,通過采取行動落實這些法律,支持企業走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為中國特色的經濟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2.必須采取強有力的經濟政策手段。要研究低碳經濟模式下的,財政、稅收、產業政策體系。研究與擇機推出氣候變化稅、氣候變化協議、排放貿易機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項經濟政策。當前,特別要引導重工業降碳,可以借鑒英國經驗,開征“氣候變化稅”。這種稅是與重工業能源用戶簽訂自愿協議。如果他們能夠通過新的投資實現較低的排放,則不需要支付全稅。這樣做的結果是極大地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也增加了工業的能效以及競爭力,并讓他們更有動力實現低碳行業的發展。此外,我國要積極抓住國際碳金融發展契機,建立“碳金融市場”,建立碳交易市場。推行清潔生產機制。國家應加強財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低碳經濟技術體系。

      3.強調低碳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大力發展低碳產業群。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是否能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發展。低碳技術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核心,組織力量開展有關低碳經濟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并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優先開發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術,鼓勵企業積極投入低碳技術的開發、設備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產。我國要積極開展低碳經濟的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目前可選擇若干地區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吸引社會資本、外資參與。當前,我國迫切需要研發的低碳技術包括節能和清潔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潔汽車技術、農業和土地利用方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為此,需要加快推進我國能源體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實現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價格體系;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建設,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環境與制度創新。加快低碳技術的轉化,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尤其是要調整高耗能產業結構,推進能源節約,重點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的突出問題,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等完善的低碳經濟體系。

      4.加強國際低碳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我國要積極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體系中來,參與全世界的碳市場,促進碳交易機制在中國的發展。應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技術交流合作,引進消化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效的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特別是要加強與歐盟、美國低碳合作。積極探索與西方國家之間,企業之間,學術、研究、管理、培訓機構之間,以及其他非政府組織和協會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為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開展具體項目技術合作、經驗交流及能力建設等形式的合作活動。

      5.激勵企業從事低碳生產與經營。應對氣候變化所推動的低碳技術和產業的新興與發展,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企業應預先認識并抓住這一全球趨勢帶來的重大變革與契機,未來的經濟必定是低碳經濟,未來的競爭必定是基于低碳產品與技術的競爭。要贏得未來的競爭,企業應該考慮以下幾點:對低碳技術進行戰略投資,發展低碳技術,盡早實現技術升級;緊密研究和跟蹤國際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情勢,制定低碳產業與產品的技術標準,超前作出企業的低碳戰略部署;在企業中推行低碳標識,規?;瘧玫吞技夹g,將企業社會低碳責任與產品質量、信譽結合起來;抓住國際碳金融的新機遇,發展低碳融資;利用好國際低碳技術轉讓,加快實現跨越式技術發展;政府應通過低碳產業規劃與財政、稅收的扶持、金融融資的支持,引導企業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產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亚洲性天天干天天摸|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亚洲欧洲校园自拍都市|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