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鄉鎮養老保障問題分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養老保障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鎮養老保障問題分析

      摘要:農村養老保障改革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個瓶頸。傳統觀念的弱化、老齡化的加劇及城鄉差距的存在使原有的“家庭養老”的弊端日顯。筆者認為:我國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的解決根本上取決于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就目前而言,改革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必須在堅持“家庭養老”為主的同時,充分調動個人、家庭、政府和社會的力量,做到“四管齊下”、循序漸進,逐步形成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養老保障之路。

      關鍵詞:養老保障;城市化;市場;政府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中形成了“養兒防老”的傳統,并且根深蒂固。隨著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中社會保障改革的推進,“養兒防老”的弊端日益暴露,中國農村養老保障走向何處,是固守家庭養老的陣地還是走社會化養老之路,可謂見仁見智,討論多年難以形成共識。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要從我國國情出發,逐步建立起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絕不可一蹴而就。

      一、問題的提出

      (一)“家庭養老”受到挑戰

      由于中國歷史傳統中儒家“孝道”思想的影響,農村養老保障在歷史和傳統上是以“家庭”為主。我國目前農村養老保障政策中強調的仍然是“以家庭養老為主體和基礎,輔之以集體供養、群眾幫助和國家救濟相結合的養老模式”。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以及現實社會中競爭的加劇、工作壓力增大等原因,“核心家庭”、“空巢家庭”大量涌現。家庭結構小型化、家庭內部重幼輕老和子女忙于工作,使家庭中子女全身照料老人的狀況難以維系。況且維系家庭養老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作用在不斷弱化,事實上家庭養老的作用在大大減弱。2001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農村家庭變化課題組”的調查資料表明,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完全依靠家庭養老的比例僅為50%左右。

      (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提供的數據,我國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96%,按國際上人口老齡化的標準,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由于人口結構的特殊性,我國社會養老負擔特別重,在農村尤為突出。2000年底,我國農村老年人口約有1億,是世界上農村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與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且,人口老齡化的水平是農村明顯高于城市,隨著人口流動的增加,這種趨勢會進一步增加。

      (三)城鄉養老保障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據新華通訊社2002年7月19El消息,民政部宣布,截止到7月10日,全國有1930.8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市困難居民領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農民家庭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戶數約為100萬左右,按每戶4人計算,也僅有400萬人,約占農村人口總數的0.5%。事實上,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國就已經在農村積極推行建立農村社會化養老保險的探索,但參保人數卻從1988年的8000多萬減少到2001年的5000多萬。由此可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大大滯后于城市的養老保障制度和農村老年人口養老保障的需要,農村養老保障已成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瓶頸問題。

      二、問題的解決

      人的一生可分為少年、成年、老年三個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獲取經濟成果滿足消費需求的方式截然不同。老年時期主要有三個渠道取得經濟供養:

      一是個人,依靠成年時期個人儲蓄和老年處于健康時期的個人勞動收人;

      二是家庭,主要是子女供養,可視為非正規的群體行為;

      三是社會保障,可視為正規的群體行為。

      農村養老保障問題的解決絕非一朝一夕的事,真正解決之,

      一要靠經濟發展,這是根本所在;

      二要靠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協調;

      三要靠政府推動。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改變農民身份,推動城市化進程

      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一個龐大的農業人群的存在是現代社會中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因為面對這么多的農業人口,國家幾乎不可能通過利益格局的調整使他們分享到工業化的成果,唯有使他們離開農業融人到市民生活中去。當一大批農民變為市民,在增加工業品需求的同時,也擴大了農產品的需求。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配以城市化,城市的聚集效應又能容納更多的人到第三產業,由此而形成因農民身份轉換進而推動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機制。據研究,在我國市民每增加1個百分點,對農產品增加的總需求間接折算成糧食需求達1054萬噸。如果目前有2億農民轉換為市民,僅此就可創造4000億元以上的農產品的需求,剩下的8億農民僅從農產品出售中就可人均增收400元以上。為此,加快人口的城市化進程成為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關鍵之舉。只有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民收人的顯著提高,農村養老保障基金的籌集才有可靠的基礎。

      實現和加快農民身份轉變的途徑是多樣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在制度上必須使一批不需要以土地維生者與土地分離,變成農產品的純消費者;同時,逐步擴大農業經營者的土地規模,新的土地政策的目標應是,讓耕者有其田,不耕者可自動自如地放棄土地。

      (2)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是促使農民分化的一個有效途徑,不管哪種城鎮化的道路都必須伴有一大批農民脫離農業農村的市民化進程,亦工亦農不應成為城鎮化中的主要就業模式。

      (3)農民分化過程中,在堅持以經濟吸引的同時,適當增加些壓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二)維護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非正規群體行為養老保障體系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大多數地區仍處于比較貧困落后的狀態,建立一種有效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市場化、社會化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因此,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在近期必須堅持。這一方面可以確保農村大多數老人老有所養,另一方面為發展以社會養老為主體的正規群體養老保障機制贏得時間。面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短期內難以建立起來的現實以及OECD國家“從搖籃到墳墓”養老體制的種種弊端,以家庭為主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應當繼續維持,通過法律的、行政的、宣傳的等手段,保證老年人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具有共享家庭成果的權利。通過“以時間換空間”,培育和發展市場化的社會保障。

      (三)積極發展市場取向的農村養老保障事業

      農村養老保障市場化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最終所在。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在農村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當前的重點是,必須對農村養老保險的原則和現行的政策進行適當的改革和調整,應改變原來農村養老保險“個人繳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國家必須給予一定的投入,實行與城鎮養老保險一樣由“國家、集體、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以逐步消除或減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實現資源相對共享,體現合理的社會公平。在比較發達的地方,還應積極發展以壽險為主要形式的商業性養老保險。結合我國實際,筆者認為,應在農村廣泛推廣“實物換保障”的方式。即根據不同的對象,以特定的方式將其擁有的土地、農產品和股權等實物轉換為保險費,分別設計切實可行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方案:年輕農民實行產品換保障;老農和失地農民實行土地換保障;進城民工實行產品換保障+土地換保障的雙軌制;鄉鎮企業職工實行股權換保障+產品換保障+土地換保障。

      (四)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村養老保障改革中的作用

      世界各國社會保障發展的歷史表明。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形成關鍵在于政府主導,沒有政府的介人,養老保障制度改革難以奏效。就我國而言,政府應針對農村養老保障的不同組成部分承擔不同的責任。首先。政府必須有一定的財政投入,而且這部分投入必須從法律上加以保證;其次,對于較發達的地方,需進行強制性的養老保障;再次,對基金制的農村養老保障,政府要承擔外部監管的責任;最后,政府還應對不同的養老保障計劃進行協調。充分發揮其“中間人”的作用。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bt加勒比一区二区|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久久影院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激情小说亚洲图片|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