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

      [摘要]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視,但在新形勢下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成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補充。利用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合借助高校社會工作專業資源,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以更好地實現培養健全人格的大學生。

      [關鍵詞]社會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4年中央16號文件下發以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獲得了長足發展,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機構逐漸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不斷壯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不斷豐富,方式趨于多樣化,等等。雖然如此,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仍然不容樂觀,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比例依然呈上升趨勢,因此,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新興的專業在我國也初具發展規模,并且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本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探討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借此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和發展。

      一、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象范圍狹窄,不能夠滿足

      大學生多元化需求的特點由于受傳統心理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關注的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常常以大學生成長中的心理困擾,如人際交往問題、情感問題、網絡成癮、情緒問題等問題為出發點或落腳點,來開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但是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存在多樣性,除個人因素外,家庭、學校及社會等都是導致心理問題出現的重要因素,因此僅僅針對個人因素進行心理調節難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貧乏、方法單一,教育成效不顯著

      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主要是課堂教學、講座、個體咨詢、課外活動等。其中課堂教學由于學生人數眾多以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很難在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共鳴;在個體咨詢方面,高校心理咨詢工作以心理學理論為背景,運用心理咨詢技能幫助來訪者,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在團體心理輔導方面,由于基于心理學理論的團體心理輔導注重組員心理問題的共性,解決問題強調改變組員的情緒認知和行為,不利于組員的潛能發揮以及個體特性的展現;在課外教育活動方面,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宣傳,而較少關注大學生的自主體驗。可見當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但是在實際教學內容和教育形式上,卻是以問題為中心而剝離了學生本體,忽略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和心理潛能的開發,導致教師和學生感到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貧乏空洞,教育形式單調,從而影響了教育效果。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缺乏嚴重制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是關鍵。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下發以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大多數高校設立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專業機構,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也在不斷地發展壯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依然嚴重不足,僅有少數高校能夠達到1:5000的師生比。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非常令人擔憂。有學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縱向調查研究,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紀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分別是23.25%、25%、30%,呈上升的趨勢。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看,大學生的潛在心理咨詢需求與日俱增,而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的缺乏成為制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二、社會工作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一)理念的契合,使社會工作介入

      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可能《中國社會工作百科全書》中對社會工作的解釋是“社會工作是一種以贏利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專業性社會服務工作,也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和專業的職業。”在高校中開展社會工作是學校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理論與方法,針對全體學生特別是在學習、生活、情緒上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協調學生與環境的關系,達到發掘自身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學校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其價值理念有尊重與平等、信任、助人自助、服務等。而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也是“以學生為本”,并且堅持保密、熱情、真誠和助人自助的工作原則,這與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不謀而合。

      (二)社會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

      有一致性學校社會工作的目標是促進學校、家庭和社區三者之間的協調,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并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現代社會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則是挖掘學生的潛能,通過強調學生自身的調節,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塑造積極的人格,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兩者的工作目標各有側重,但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即幫助學生發掘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校社會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一致性,決定了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和專業資源介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可能。

      (三)社會工作的專業工作方法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補充

      從工作方法來看,學校社會工作方法的專業性和豐富性可以豐富和深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是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其中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方法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個體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社會工作的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更加偏重于改善環境,從調節心理和改善環境兩方面入手。社會工作的社區工作方法是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補充。校園社區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在社區范圍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協助開展社區文化建設、改善教育環境,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社會工作介入能夠有效拓展工作范圍

      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困難學生,還包含與學生相關的主要外部對象,如學生家長、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所在社區;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針對全校學生開展,尤其是有心理問題和發展需求的學生。二者的主要工作對象存在共性,即都是有困難的學生,但社會工作的工作對象則更加廣泛。由于大學生中不乏因學業問題、經濟困難、家庭關系、人際交往等原因導致的困難學生,這些學生有解決實際困難的需求,但是無法界定為心理問題,因此社會工作有必要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圍,進一步提高工作成效。

      三、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做法

      (一)社會工作理念介入,深化“以學生為本”的服務內涵

      學校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人在環境、助人自助和服務理念。其中人在環境的理念一方面注重通過心理調適來挖掘自身潛能、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也倡導通過改善環境,調動各種資源為人提供充分的社會支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是協助個體(包括個人、家庭、團體、社區和組織等)恢復、維持或進一步發展其社會功能,增強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服務是社會工作的根本理念,社會工作就是要幫助人或社會解決問題。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現在:一方面引入人在環境的理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考慮人與環境的互動,通過調節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來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充分強調心理教育的服務理念,將服務貫穿于課堂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強化服務理念,淡化教育和管理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現他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整合資源,融入專業隊伍,提高服務能力整合

      高校可利用資源,將學校社會工作者、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等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服務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能夠適當緩解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匱乏的問題,并且也有利于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能力。我國學校社會工作因起步較晚,社會工作者介入高校的學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在探索階段。但是目前我國高校中設有社會工作專業的高校不在少數。社會工作專業教師具備開展社會工作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因此可以將部分社會工作專業教師納入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隊伍,通過進一步加強培訓等,不斷提升業務水平,開展社會工作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來彌補心理教育工作力量的不足。同時,吸納優秀社會工作專業學生,通過培訓,提升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協助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及社工專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引入社會工作方法,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手段

      將社會工作專業的工作做法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能夠合理彌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存在的欠缺,對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引入個案工作方法,為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個案工作法是社會工作者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充分運用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理論和專業知識,幫助和支持個人或家庭進行心理調節和環境改善等。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要求“堅持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為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幫助大學生調節心理狀態,提升心理素質,同時也要結合大學生生活環境,通過優化大學生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區環境、社會環境等,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2.利用小組工作方法,開展同伴教育,讓友愛為青春護航

      小組工作方法是指社會工作實踐將團體既當做過程也當做手段,通過團體成員的支持,改善成員的態度、人際關系和應對實際生存環境的能力。而同伴教育則是利用大學生的趨眾傾向,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引導他們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需求,開展多種主題的成長與發展小組工作坊,如自信心成長小組、人際交往小組、新生適應性成長小組、溝通能力小組等,通過參與式、體驗式、分享式的形式,來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等,讓大學生在同伴影響中,在友愛關愛中健康成長。

      3.開展社區服務,引導大學生在助人與自助中成長

      社區工作方法是強調個人發展與具體問題的解決和改善環境之間的互動,通過確定社區問題與需求,發掘社區資源,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實現自助、互助和社區自治,從而化解社區矛盾和社區沖突。將社會工作的社區工作方法應用到高校宿舍社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過完善教育環境,增進社區溝通,豐富社區服務,來服務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比如在學生社區中通過社區心理熱線、社區小組工作坊、社區走訪等方式,在社區內開展需求評估、心理慰藉、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等,在營造溫馨環境、打造文化社區的同時,為學校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以更好地促進和諧校區建設。同時,引導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帶頭招募學生志愿者,走進居民社區、老年公寓、中小學等,開展心理知識宣傳和服務工作,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幸福,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霞.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07,(3):34-35.

      [2]屈艷紅,王冬.社會工作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9,(18):44-45.

      [3]青秋蓉,楊發坤.社會工作視野下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8):13-14.

      [4]李冬名.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0.

      作者:周秀艷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M码 欧洲S码SSS222|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亚洲一区二区影视|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av色影在线|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日本人成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亚洲裸男gv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人成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