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學生健康人格培養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健康人格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學生健康人格培養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養成學生健康的獨立人格,在謀求個體的幸福。獨立思考是健康人格的核心,獨立意志是健康人格的保證,獨立行為則是健康人格的體現。教育應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意志、獨立行為上有所作為。同時,教學相長,教育也是教師與學生人格互動的過程。

      [關鍵詞]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獨立意志;獨立行為;人格互動

      一、教育:養成人格的事業

      教育的首要目標不是灌輸知識,尤其是書本知識,而是養成人格。學生不僅是認知個體,更是生命個體。獲得知識是為了使生命的質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嚴,不能把生命當做知識的容器。學校教育不僅為升學、就業做準備,更是為整個完滿的人生做準備。

      教育,不是實現功利目標的手段,乃是為實現人類的幸福;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給學生,而是養成他們追求真理的品格。當他們把追求真理當做成長的動力,那他就真正獲得了幸福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

      把謀求個體的幸福作為教育的出發點,把幸裙陜樂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標志,再加以合理的養育和引導,孩子就會朝向我們所希望他通往的目標發展,他會成為人類社會合格的一員。這就如我們春天撒下種子,給以關心和養護,到了秋天,就自然會獲得收成一樣。

      蔡元培是中國現代大學教育思想的奠基者,他奠定了北京大學精神的基礎。他的教育思想雖然主要是面向高等教育的,但其本質也適用于一切教育。他把人(受教育者)置于中心位置,教育的目的、出發點和歸宿,全在于培養受教育者作為人的獨立人格、自由意志,開發其自身潛在的創造能力,達到人性的全面、健康發展。他說:“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他重視對受教育者“獨立不拘之精神”的培養,主張發展個性,崇尚自然,尤其強調重建終極價值體系的“世界觀教育”。這些觀點,在今天看來,依舊閃爍著智慧和理性的光芒,對今天的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今天教育已經普及的情況下,接受教育已經不是謀生的手段(當然不接受教育肯定不利于謀生),而是獲得做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他要有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常識、道德規范、與人相處的能力等。所以教育應該是差異性教育,而不是淘汰性教育,也就是說我們允許并鼓勵每個人的獨特性,讓他按自己喜歡的或適合的道路發展,不要求統一的模式。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適合他的教育,使他成為他“這一個”人,而不是改造他使他來適應現存的教育,或用一種模式來套所有的孩子,結果就像削足適履,顛倒了本末。

      愛因斯坦說:偉大的科學家的成就往往還不如其人格魅力對世界的貢獻大。人們對教育的目的早已經達成共識: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對人的全面培養,是形成人格的過程。人格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過程。

      二、獨立思考:人格的核心

      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特征是人具有思維的能力,人的行為可以在意識的控制下,按照計劃來進行。而計劃的制定過程就是一個復雜的思維活動的過程。我在這里所說的思維其外延還要大些。我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事物,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事物,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能夠自己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能夠對外界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等等,這些都是獨立思維的表現。

      有人比較中美兩國的教育時說:一是在校時間不同,一位在國外讀高中的學生說,他們是早上9點上課,下午3:30放學。而我們是早上7點多就要到校,下午5點多才放學。二是課余時間美國孩子們大多數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周末,也是先玩,到了星期天才會想起來做作業。而我們的孩子不是忙于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就是沉浸在父母布置的琴棋書畫中,根本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中國的教育體制往往是在起跑線上就決定了學生的成敗,而美國的教育體制則是在終點線才決定最后的輸贏。

      一位留學英國的中學生申請牛津大學的學位,入學考試就是面試,出一道數學題,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再提一個問題,談談你的看法。面試的老師滿意你了,你就算通過了考試。這是世界最著名學府之一的入學考試,在我們看來是如此的隨意、不嚴肅,怎么能保證學生的質量?但人就是這樣復雜又簡單的,一席談話就可以基本判斷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當然這首先要你自己有敏銳的洞察和智慧),你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道德修養、創造性等等,都有了一個大體的判斷。擁有多少具體的知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自己的頭腦,也就是思維的能力。我們以為嚴謹的知識性的考試、分數就能夠公正而客觀地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水平,但知識不經過思維的加工,就是一盤散沙,建不起思想的大廈。沙粒隨時隨地可以撿起,也隨時隨地可以丟棄,而棄之并不可惜。這種評價方式起著一種導向的作用,它鼓勵學生記憶死的知識,不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牛津大學這樣看似隨意的入學考試并沒有使她的學術水平降低、沒有影響她的國際地位。這是不是也可以給我們的高考以啟發?

      我們重知識,重視系統的、學理化的知識(比如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說:不是8只白兔比5只黑兔多了3只,而是表示白兔的個數的數字比表示黑兔的個數的數字多了3),并且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課本的要求來學習。重知識的輸入,而忽視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重標準答案,忽視或排斥不同意見。在我們的教育中,所有問題都備好了答案,只等著你去發現這個答案。我在小學聽課時,經常發現這樣的情況: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叫學生甲站起來回答,不符合老師的標準答案;叫學生乙回答,又不符合;再叫學生丙,直到終于有一個學生說出了老師心目中的標準答案,老師說:對了。這個問題就到此結束。至于前面的學生為什么這樣回答,又為什么不對,后面的學生為什么對,都沒有解釋、沒有討論。叫了這么多學生回答問題,花了這么多時間,學生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沒有,只是在碰老師的標準答案而已。學生記住這個答案就足以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了。我們從來不對孩子說: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你的看法和我的不同,但你也有道理。我們只是對孩子說:這就是答案,你必須這樣回答!孩子美好的童年、少年就在這毫無意義的機械記憶和機械操作中流逝。

      1993年,楊福家擔任復旦大學校長后,撰寫了一篇題為《教授的職責》的文章,認為學校和教師一要教學生怎么做人,二要教學生怎么思考問題,最后才是教學生具體的專業知識。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甚至是不分專業的,學生在學校里學習各種知識,尤其是人文學科的知識受到特別的重視,為什么呢?因為人文學科最有助于構建人的精神世界,這是人的立身之本。而我們卻以為系統的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古老的形式訓練說的翻版。其實思維不是訓練出來的,如果說數學等學科確實有助于人的思維的發展,也不是數學知識本身的功勞,而是人在自主探索數學世界的過程中誘發和完善起來的。重點在于過程,而不是結果。但這一點常常被我們忽略或被掩蓋。思維只能從自身內部進行,而不可能從外部訓練。

      三、獨立意志:健康人格的保證

      獨立意志是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有決心和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性格中有先天因素的差異,也有后天形成的差異;有性格類型的差異,也有表現方式的差異。而獨立意志是可以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人格特征,而且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性格特征。它主要是靠后天的培養。

      做父母或老師的,總是認為自己才是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并且也只有自己的關心才是明智的、合理的。其實,最關心孩子的是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怎樣才最快樂,才更能獲得別人的認可,才能成為社會合格的一員。他確實沒有成人的社會經驗,但他有學習的本能,有生長的力量,有自我矯正的能力,有勃勃的生機。在成長的過程中,錯誤并不總是有害的,那正是成長的代價和動力,是成長必須要經歷的步驟。青少年時期無意中犯下的錯誤不是致命的,或者說還不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當他為自己的獨立進行斗爭、與大人的意志有所沖突時,他就是在學習自覺地為自己的決定、行為負責。這時,他的“不聽話”也許只是少穿了一件衣服、考砸了一次試,結果是得了一次感冒、挨了一頓批評,但這樣的錯誤造成的后果微不足道,而他從中得到的收獲則無法去估量。他會客觀地分析自己有沒有錯,錯在哪里,如何糾正自己以后的行為,等等。從中他就學會了很多東西。假如我們因為怕孩子犯錯而禁止他的行為或不允許他自己做決定,他的錯誤率是降低了,但同時,成功率也相應地降低了。哪一個孩子在學走路時不是摔了無數跤?哪一個孩子在開始學說話的時候不是說得莫名其妙?但沒有這些失敗或錯誤,就沒有他后來的成功。說孩子失敗得起,因為失敗或錯誤對他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這時他的責任就是成長,他主要是對自己負責,還無須對社會、對他人負責,錯誤就是成長本身。但當他成人,必須自己做決定并肩負起對社會與他人的責任時,他就要盡力避免錯誤。可以這么說,小時候犯錯越多,長大了犯錯的可能就越小。所以,不怕孩子犯錯,不怕他失敗,他的錯誤或失敗只對他本人有意義,讓他為自己做主,讓他自主地成長,讓他在小的時候就經受些風雨以增強抵抗力、磨煉意志,他會長得更結實、健康。

      正如性格、智慧、能力等等一樣,獨立意志是養成的,而非教會的。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一點一滴的滲透,是孩子主動行為的結果,而非被動接受的結果。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東西,哪怕是最機械的知識,是教會的,再高明的教都只是一個途徑、一個手段,它必須使被教的客體有所回應,使客體的思維參與進來、活動起來,才會發揮作用。比如老師教孩子1+1=2,如果孩子充耳不聞,根本不加理睬,那老師無論怎樣教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所謂的教育,與其說是教,不如說是導,在孩子本性的基礎上進行引導,該走的路都是由孩子自己走的,成人一步也代替不了。而且越是在人生的早期進行引導,越是對孩子的影響大而且深,越有利于孩子獨立意識的建立。

      四、獨立行為:健康人格的表現

      一個人的獨立意識、獨立思維、獨立人格,最終還是要體現在獨立的行為中。所謂的獨立行為,并不是指極端的特立獨行,而是指做事有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干擾,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能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是有溺愛孩子的傳統,但我們的溺愛表現在為孩子做主上,我們可以無微不至地關懷孩子,盡可能給孩子提供好的吃、穿、玩,精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但正是這種關懷,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權利、為自己做主的權利,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剝奪了孩子發展的權力。中國的父母是最具犧牲精神的父母,但也是最自私、最專制的父母,因為他們總是要使孩子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也許他們是無意的,其初衷并不是要使孩子成為自己的附庸。但長久以來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思維定勢讓我們不知不覺就做出了這樣的行為。我們為他安排人生中的每一步。在我們禁止孩子的自由活動和為安排孩子人生時,并沒有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成長又需要什么。我們以為是為孩子好,其實有時是為了大人的方便。我們以為是愛孩子,卻不知恰恰使孩子失去了人生最可寶貴的東西:獨立行動的能力。也許他們想反抗,也反抗過,但結果總是無效,最后他們終于屈服了、放棄了,而且習慣了。當有一天無人再為他做主,而要他自己做主時,他就不知道該怎樣辦了。需要他負責的時候,他不敢也沒有能力負起責任來。

      孩子正處于容易犯錯的階段。我們首先要鼓勵孩子敢于犯錯,這樣孩子才會敢于行動;其次才是使他們的行為獲得成功。給孩子一個獨立、自由的空間,讓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動,在行動中,他收獲的是成長。

      五、人格互動: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

      獨立、自由的人格如何培養?

      我們總希望能從哪本書中找到一種現成的方法,教給我們怎樣教育孩子。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適合于他用的未必適合你用。方法是重要的,但方法不是學來的,而是悟來的。別人的方法可以給你以啟發、給你以提示,但你不可能照搬。特級教師是令人羨慕的,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教學也能達到特級教師那樣的效果。于是觀摩教學,特級教師的詳細教案也出版了,你可以按照特級教師的教案亦步亦趨地學樣,但終于是沒有學好,達不到特級教師的效果。為什么會這樣?說明在具體的方法之外,還有一種內在的東西在起作用。這種東西是學不來的。

      那么這種東西究竟是什么呢?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綜合水平,是一個人的人格力量。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又云:身教重于言教。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但做起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世上沒有可以通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如果說有,那就是教育者(父母、教師)的人格影響,教育者以自己的學識、修養、操守、行為無聲而形象地為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這種影響,有時甚至想不出來是有什么方法的,但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孩子就得到了最深刻的教育。

      現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談到著名教育家、藝術家李叔同時曾說過:“李先生教圖畫、音樂,學生對圖畫、音樂看得比國文、數學等更重。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緣故。因為他教圖畫、音樂,而他所懂得的不僅是圖畫、音樂;他的詩文比國文先生的更好,他的書法比習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引自豐子愷散文《悼夏丐尊先生》)這種人格背景,就是以高尚的師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學養為基礎,升華而成的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氣質。

      亞當斯說:“一位天才的教育家身教同于言教。個性對個性的影響會被認為是真正教育的本質之一。”回憶我們所經歷的教育,給我們以深刻影響或印象的,不是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甚至大多數的知識我們都已經忘卻,但老師的人格魅力卻能讓人永遠銘記。我們從一些名人的回憶文章中也可以看到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同樣如此,成功的家教并不完全取決于父母是否接受過很高的教育,是否教育得法,而更主要地受父母人格的影響,即父母的自律、他們的為人、做事風格,待人接物的態度等等。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高明的教育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教育,也就是使受教育者不覺得這是在教育我,但已經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人格的影響就是這樣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教育的任務。

      對教育者來說,他對孩子所施加的教育并不是單向的“教”,其實從孩子那里也進行了“學”。古人云“教學相長”,也就是說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我在教你,同時也從你那里學到了許多東西。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莫不如此。

      對教師,我們常常說:要教給學生一碗水,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個老師,先做好“儲水”的準備,然后就可以從此“為人師表”了。但現在看來,這已經遠遠不夠了。不要說孩子并不僅僅接受你那一碗水,就是你那一桶水,也是很容易就被蒸發干了。教師職業是最有創造性的職業,因為他不是簡單的重復勞動,他面對的是有著無限豐富性的生命個體。這就要求老師不能按照一個固定的模式來對待他們,而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這對老師的能力、學識、修養等都是極大的考驗。教師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地提高自己,也同樣是一個成長過程。當老師的人格對學生形成影響時,學生也在影響著、塑造著老師。

      所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其實是互相教育、共同成長的關系。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在线|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噜噜噜噜噜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AV波多JI|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观看不卡|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亚洲男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网站|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