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幼兒德育教育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運用教育教學方法,培養自理能力
幼兒沒有自理生活的意識,根本談不上學會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滲透對幼兒進行學會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識的教育。比如,教學語言《打掃小熊家》之后,有目的地通過假設:如果小熊睡醒來,不動手做衛生,只是想:反正媽媽會掃,還是留給媽媽去掃吧!這有什么不好?通過比較,使幼兒明白:1、只能等媽媽有空時打掃,會增加了媽媽的精神負擔;2、這是自己能做的事不做,一切依賴大人的不良品性。幼兒明辨是非,使幼兒懂得不能增加媽媽的負擔,依賴父母的不良習慣,意識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教師還可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選擇較有意義內容的故事、兒歌或自編情境表演等各種形式來教學,教育幼兒不能一切依賴父母,多方面、全方位地培養幼兒自理生活的意識。
二、針對幼兒不同性格,培養其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人生的起點!自信的人更容易獲得快樂,更容易取得成功。培養孩子的自信從贊賞做起,當孩子付出努力做成功了一件事,你要對他大加贊賞,并且鼓勵他向更高的目標奮進;當孩子對所做的事未盡全力,你要誠懇的說出來‘如果你盡力去做的話,會做的更好’,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當孩子感到事情太難,自己做不了而準備放棄的時候,你要鼓勵讓他去嘗試,讓他知道無論什么事情只有先去嘗試了才會有可能取得成功。
三、摸清幼兒心理素質,培養應對能力
人的一生中不會一帆風順,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許多的困難與挫折,遭遇困難如何應對,這是對一個人心理素質的最大挑戰。從小培養孩子積極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態度,教育孩子遇到任何困難都要保持樂觀。如果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告訴他每個人都會遭遇失敗,遇到失敗、挫折和困難時要用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它,同時幫助他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他在失敗后只有通過加倍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時在生活中要有意地給孩子制造一些挫折,讓他經受一些鍛煉,引導和幫助他去積極面對、正確處理。
四、注重家長配合教育,培養生活習慣
幼兒受到家庭影響很關鍵,幼兒具有情緒性、隨意性。幼兒在家里做事時常斷斷續續。為此,家長必須加強配合幼兒園教師,以共同督促幼兒逐步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幼兒在家中,要求家長不要包辦代替,一切能做的事自己做,只教其法,促使其做。家長應幫助幼兒樹立獨立意識,把幼兒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相信他們,給他們嘗試的機會,給他們失敗的經歷。他們年齡雖小,但他們渴望獨立,渴望自由成長,應該給他們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一方面交給他們一些適宜的事做,另一方面讓他們試著做有創見的、喜歡的事。在他們大膽嘗試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正確地引導而不應過多地參與。應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放在注重過程的位置,不要不停地教訓他們。幼兒完成一件事后,正確的給予鼓勵,即使失敗了,也要幫助讓他們找其原因。這樣,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啟示,更快地成長。通過家園共同協作,更快更好地培養幼兒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時,家長應經常與老師聯系,匯報幼兒在家表現情況。互相交流意見,進一步探討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促使幼兒有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五、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出相應目標
幼兒年齡低,體力小,他們學習與勞動,思維與判斷等能力還處于萌芽發展階段。因此,幼兒學習的生活自理能力,應當是簡單的,基本的,幼兒所能接受的,通過大人教育、引導、監督,促使幼兒努力學到做到。可見,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應當注意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制定的目標和要求不能隨意過低或過高。否則,幼兒不能達到要求或不能接受,只能適得其反。對幼兒各階段的要求也應當是不一樣。例如,在幼兒園里,小班可要求幼兒把文具放進書包;中班不但要把文具放回書包,而且應當放好;大班則要求把文具放進書包,并且是按一定次序放好。在家里,小班可要求幼兒自己洗臉、刷牙;中班可要求自己穿好衣服,系好鞋帶;大班要求折疊被子,取水,按照要求循序漸進,使幼兒逐步養成生活自理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