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作風建設提升全市科技水平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市科技局將作風建設作為推進工作、加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思路和工作方法,抓改革、補短板、強弱項、謀發展,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增強科研成果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供給,全力提升全市科技創新水平。今年以來,共有80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專家評審,197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新增1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認定數量列粵東西北地區第一,全市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強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市科技局堅持把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服務企業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實際行動,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一方面,積極探索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首次建立市重大科技專項“揭榜掛帥”。今年已選定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廣東韶鋼松山股份有限公司分別作為“揭榜掛師”成果轉化類、核心攻關類的試點單位,主動承接優質創新資源;另一方面,完善服務企業機制,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當好“店小二”,為企業“搭把手”,選派優秀業務干部隊伍主動深入一線,詳細了解企業在技術、人才、項目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需求,協助解決產品開發、技術研發等環節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辦理流程,由原來的10個工作日縮短到1個工作日,實現全程網絡辦理,切實把科技服務轉化為助推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加強干部作風教育,錘煉干部隊伍能力。市科技局堅持將干部思想教育擺在作風建設首位,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組織廉政專題黨課、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市廉政教育基地、狠抓會風會紀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廉潔自律意識,促進黨員干部作風轉變。注重制度體系建設,將作風建設融入科技創新日常工作,今年來已修訂完善《韶關市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結題工作規程(試行)》等內部規范性文件,并嚴格落實《韶關市科學技術局財務管理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切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注重把作風建設與考核獎懲、選人用人掛鉤,完善經常性談心談話等制度,今年以來已先后提拔使用10名干部,并選派了4名干部到省科技廳、鄉鎮和科研企業掛職鍛煉,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強化補短板、強弱項,激發科研創新能力。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工作的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深入調查研究,厘清思路,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緊緊圍繞我市創新資源不足的短板問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主動加強與北京、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對接合作,積極引進王恩哥院士、趙春江院士等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以及245名產業發展領域緊缺適用人才、1090名產業科技人才。針對我市高質量創新平臺少的現實問題,主動布局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加快推進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韶關先進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韶關創新生物醫藥研究有限公司、中震科建(韶關)防災減災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在韶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并加快建設省放射性與三稀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省高端液體藥物制劑研發及產業化企業重點實驗室,進一步激發科研平臺的創新能力。
加強長遠發展謀劃,推動創新能力提升。作為全市科技創新工作管理部門,市科技局始終堅持高站位、高標準審視全市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和定位,以解放思想促發展,不斷深化作風建設,從全市發展大局謀劃科技創新工作。一方面,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高質量籌辦碳達峰碳中和丹霞論壇、國家“十三五”新型顯示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對接及產業發展研討會等活動,高頻率組織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對接活動,用好論壇平臺,做足招商文章,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受到廣泛好評和高度評價。另一方面,積極主動銜接國家、省科技發展規劃,借鑒省內外先進地區經驗和做法,高質量編制好《韶關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計劃通過實施創新主體增效工程、創新平臺提質工程、創新資源集聚工程、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布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一批高水平企業創新平臺建設和新型研發機構成果轉化,進一步提升韶關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為韶關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作者:孟徽 單位:韶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