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英語理論質量轉變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餓多年來教師和學生就如何“教”和“學”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隨著高校的擴招,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教學雙方的消極互動、教學缺乏研究,“重教學,輕教研”的傾向在教師中普遍存在、引導學生從重“語言知識”向重“語言運用”轉變、引導學生從“被動學”向“主動學”轉變、引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教學手段從“單一”向“多媒體化”轉變、大學英語教學從注重“目標管理”向注重“過程管理”轉變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轉變
論文摘要:根據多年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經驗,提出應從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質量管理五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使大學英語教學在根本上實現“五個轉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質量與效果。
1引言
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間的交往合作日益頻繁,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在國際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明顯。面對當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人才的激烈競爭,大學英語在高校課程體系中已是舉足輕重的一門基礎課程。如何培養綜合素質高,外語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以此來適應當前頻繁的國際交往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的需要,這已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熱點,也是難點,值得我們認真探索和研究。
2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多年來教師和學生就如何“教”和“學”都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重知識傳授與學習,輕能力培養與訓練,結果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即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充其量只是裝知識的“容器”,被動地聽,被動地記筆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其結果是教師憤然,學生茫然。
(2)隨著高校的擴招,生源質量每況愈下,大多數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導致了學風方面的種種問題。
(3)學習與運用脫節,導致了教學雙方的消極互動,使學生經歷了學習失敗的消極體驗,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教學難以獲得滿意成效。
(4)教學手段傳統單一,缺少語言學習的氛圍,激發不起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
(5)教學缺乏研究,“重教學,輕教研”的傾向在教師中普遍存在。他們只注重埋頭上課,不重視教學理論、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總結和研究。
上述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與對策
3.1引導學生從重“語言知識”向重“語言運用”轉變
語言是社會交際需要和實踐的產物,因此只有在交際中、在使用中它才有活力,才有生命。掌握語言是通過實踐逐步培養習慣的過程。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掌握這一語言,也就是說運用是語言學習的歸宿,同時又是語言學習成功的保證。語言知識是語言運用的基礎,但知識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著會用。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學了幾年英語,掌握了一些語法規則和數千個英語單詞,就已學會使用這種語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精講多練,一個動詞、一個短語、一種句型要通過學練結合、考練結合、練用結合,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通過以語言知識的訓練為手段,培養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學的實踐反復證明,要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效率,就必須正確處理好“用法”與“運用”的關系,要認識到“用法”作為“運用”的必要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證“運用”,而“運用”則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同時,要引導學生正確領會和擺正“知”和“行”、“懂”和“會”、“課堂行為”和“社會行為”的關系,實現從學“用法”到“在運用中”學的轉變。
3.2引導學生從“被動學”向“主動學”轉變
對于新生來說,入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殊時期,過渡的好則為他們四年的大學生活開創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把握好這一時機是完成中學向大學生活過渡的關鍵。抓好入學教育,幫助新生上好大學第一課至關重要,大學英語教師應圍繞轉變學生的觀念,調整學習策略,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組織學生認真學學英語《教學大綱》,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要求每人針對自身的情況,制定自身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2)要通過摸底分級考試,摸清新生的“家底”,獲取新生英語基礎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強新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強調英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改變一部分新生把英語學習全部寄托在教師身上的依賴心理,對學生強調要做學習的“主人”,不要做學習的“奴隸”;
(4)積極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策略,養成“課前預習——課上練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變“消極被動地接收知識”為“積極主動地獵取知識”。
3.3引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
大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并非教而會之,需要大量的、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因為語言的社會性和交際性本質使英語學習有別于其他課程。就語言學習而言,“教”與“學”實際上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教”的結果最終得由“學”來體現,抓住了“學”,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視了“學”,就是明確了英語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是以語言學習規律為基礎的,它把學生從被動引向主動,從消極接收引向積極參與。語言知識盡管有助于語言能力的培養,但語言知識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轉化為交際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使課堂變為交際活動的場所。教師應從傳統的主導地位向指導地位轉變,課堂教學應從傳統的“單邊灌輸型”向“雙邊交互型或多邊交互型”活動轉變。通過平等參與和學生的主角效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聽讀,提高學生的接受性技能;通過說寫,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技能;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課堂教學的整體活力,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保證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
3.4教學手段從“單一”向“多媒體化”轉變
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而語言環境是語言存在的條件,離開具體的語境,語言只能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大學英語之所以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傳統的“黑板-課本-錄音機”這種單調、抽象、刻板的語言教學模式。從一定意義上講,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環境的創造,一種能創造出激發、高昂、活潑的教學場景,使教與學雙方始終處在“活化”的動態之中,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轉變為生動活潑的舞臺。多媒體技術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最好教學手段,它能創造一種融真實性、交際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互動的語言交際環境中學習、掌握和運用語言。然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許多工作要求教師“幕后”準備,教師需要學習,掌握諸如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備課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體教學為改變教師“一言堂”的課堂局面帶來了契機,為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
3.5大學英語教學從注重“目標管理”向注重“過程管理”轉變
有效的教學質量考核是常規教學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嚴格、科學和規范的教學管理保證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就必須強化發展性過程考核,通過這種教學過程的量化考核實施教學質量的“動態管理”,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教學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考核體系;
(2)加強測試研究,實行教考分離;
(3)建立學生成績檔案,落實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
(4)強化教學研究活動,建立“周情通報”制度;
(5)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建立聽課評教制度;
(6)建立教學質量考評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教金,獎學金。
實踐證明,教學過程實行量化考核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敬業精神,增強教師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閻志堅,武世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中國高等教育,2002,(11).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張文霞,羅立勝.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其發展的幾點思考[J].外語界,2005,(4).
[4]劉潤清.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