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前教育教學問題和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幼兒園教育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其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素質,提升幼兒教育的水平與質量,重視幼兒的身心健康,才能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為此,教師需認識到當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施以針對性解決對策,關注幼兒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及藝術等五大領域的發展,遵循幼兒的認知特點,避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使家庭、社區及社會參與幼兒教育。為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展開對學前教育中常見問題與對策的探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提升幼兒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孩子各技能領域間的滲透,以便實現幼兒綜合能力全面而協調的發展。為此,教師應認識到雖然學前教育所面對的幼兒正處于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身體協調性等發展階段,其生活經驗有限、社會閱歷較少,但作為獨立的個體,幼兒間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教育教學開展應是循序漸進的,教師既需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也需重視量體裁衣,避免揠苗助長和一概而論。
一、簡析學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隨著社會及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其中,家長對孩子教育投入的力度也在逐漸加大,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幼兒園教育問題主要可總結為以下三點:(1)面對幼小銜接問題時,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屢禁不止,很多教師還是主要以知識灌溉的方式教孩子各領域的知識,如拼音、書寫、數字等。(2)部分教師雖然認識到游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開展戶外、混齡游戲時,要么將幼兒置于被動參與的位置,要么則缺乏對游戲的有效指導,導致幼兒只是以自己的方法無目的地玩,難以發揮游戲的獨特教育價值。(3)忽視家長的參與,導致其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展不理解、不支持,無形中便在家長與幼兒園間構筑起難以跨越的鴻溝。
二、化解學前教育常見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科學設置教學活動
為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社會、科學的良好意識,具有藝術表現力及語言溝通能力,幼兒園一方面應重視園本特色課程的開發,促進優質教育經驗的共享,為教師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了解不同年齡幼兒的學習特點、發展規律,通過積極引導、組織實踐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例如,可在區域活動中開展角色聯動游戲,模仿社會生活情境,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以增強其規則意識,并促進其個性化的發展;在幼兒園開發自然資源,如組織幼兒開展種植活動,并讓中小班幼兒進行植物的養護與觀察,使幼兒接觸動植物、認識大自然。
(二)重視對游戲教學的引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為使幼兒能力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教師需適時地對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指導,促進其交流能力、溝通意識、協作精神、創新思維等的發展,使幼兒遵守規則,具有助人能力。例如,在戶外混齡游戲中,教師可事先制訂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游戲規則,并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讓大班幼兒作為小組長,進行組間比拼。在正式比賽前,給幼兒自主練習的機會,使其互幫互助進行游戲練習。同時,對在比賽中表現優異、團結協作的小組給予獎勵。教師應依據組間特點,對幼兒進行相應的游戲指導,實現因材施教、寓教于樂。
(三)引導家長積極參與,構建家園共育體系
當幼兒步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自理能力將不斷提升。學前教育并非只是教師、幼兒園的事,還應引入多方關注。例如,邀請心理學家、幼兒園教育專家到園中指導工作,提升幼小銜接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社區開展聯合活動,豐富幼兒的學習、活動體驗;構建家園共育體系,使家長成為幼兒生活習慣養成、學習習慣形成的促進者和合作者。譬如,當幼兒園舉辦繪本閱讀活動時,可邀請家長參與,或者教師可通過微信群與家長取得聯系,開展家長繪本推薦活動,讓家長每天帶領幼兒閱讀,讓每個幼兒家庭互相學習交流,把任務式的學習變成參與性、有意義的家園合作活動,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讓幼兒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綜上所述,針對學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教師需要具有教學總結與反思意識,升級教育理念,創新幼兒教育方式,進而以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化解教育問題,形成園本特色,實現家園共育,讓學前教育教學更具實效性、適宜性與創新性,用愛和關懷悉心陪伴幼兒健康成長,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更好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意識,以便未來能夠較為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作者:韋笑 單位:淮安市洪澤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