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普通話教學教育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進行教學
在普通話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會深化同學們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認識,讓同學們充分了解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會激發同學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和為民族團結振興而不懈奮斗的精神。如學習誦讀《百家姓》,這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對今天在生活中正確稱呼同學老師的姓名有幫助。同時引導學生課后閱讀《郡名百家姓》,了解姓氏和郡名的關系,又增加了人文地理知識。又如學說相聲《報萊名》,相聲是中國曲藝表演藝術的一種,相聲演員的四大基本功是說、學、逗、唱。教學中可以先讓同學們先觀看相聲前輩表演的視頻,再結合云南方言發不好兒化和輕聲的問題具體學習和練習。再有可以在課程中加入《木蘭辭》等古詩詞和名篇的誦讀,教育學生汲取傳統道德的精華,運用既有競爭意識更要和諧發展的新道德觀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榮辱感,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2與當代優秀電視電影作品相結合進行教學
影視作品具有直觀可視的特點,容易構建視聽覺體驗的教學情境。欣賞影視作品能提高學習興趣,能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能提高文學素養,能增強審美品味,給普通話教學帶來生機和活力。如讓學生欣賞《話說長江》、模仿播音藝術家陳鐸、虹云老師的解說。配合《長江之歌》的伴奏和紀錄片視頻,讓同學們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又如欣賞國產電影動畫片《寶蓮燈》,讓學生自己講述《沉吞救母》的故事,其中,正、反派人物們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典型集中反映,在欣賞過程中,感知美、鑒賞美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使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較高的審美品味的人。教育中,如果單純地對人說教,往往會顯得蒼白無力,教育效果不甚理想。但優秀影視作品,特別是一些表現偉大的英雄人物的作品,通過編導們的編排、演員們的演繹,藝術再現了英雄人物成長的歷程和崇高的品格,弘揚了他們卓越的精神世界,這是對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源頭活水”。因此,如果在教學中,配以聲情并茂的影視作品,在學生視覺、聽覺充分愉快的氣氛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就可以“于無痕”中達到良好的效果。心理學測試表明:人們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記憶25%,從聽覺中獲得的知識能記憶15%,而如果視、聽同時使用,獲得的知識會達到65%。影視作品中的音畫同步可以大大刺激學生視、聽覺,因而會獲得良好的效果。同時,學生可以在影視作品中獲得眾多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規范的語言示例和豐富的民間用語,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的絕佳平臺。
3與當地鄉土文化相結合進行教學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認識感受世界,最初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對家庭、周邊環境、社會生活的感知開始的,慢慢,隨著身體的發育、心智的成長,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體驗感受和知識的不斷增加,精神世界漸漸地豐富起來。鄉土孕育了每個個體對于世界的原初感受,形塑著每個人的世界觀的雛形。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漢族和25個少數民族雜居。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特殊的生活方式和表達感情的方式,使得每一個民族因其所處的自然社會生態環境的不同而積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板塊。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可融入各個知名景區如香格里拉、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地自然景色的介紹,也可以進一步介紹景點的人文景觀,如阿詩瑪的傳說,五朵金花的故事等等,還可以介紹同學誦讀《消失的地平線》、《天龍八部》等課外閱讀書刊,使其文化素養在更多地品味名著優美的語言文字中又一次得以提升。把普通話教學和鄉土教育結合起來,既培養了鄉土感情又進一步掌握了宣傳鄉土的工具——普通話。
4與社會時政相結合進行教學
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是我們總結歷史經驗、應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展、培養21世紀高素質人才提出的重要舉措,如何把時事和普通話教學相結合呢?首先是可以讓同學多收聽廣播,收看電視,關注新聞,模仿播音員的吐宇發音,其次是可以在課堂上對同學的解說、演講能力進行訓練。比如讓男女同學搭檔解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入場式(中央電視臺孫正平、周濤解說),以及2008年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演說詞中文版。通過這樣一些有目的性的訓練,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應用技能。通過普通話教學,加強高職高專人文素質的教育,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他們對世界、對民族和社會、對人生的理性認識,培養他們成為現代社會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這正是高職高專的重要目標和功能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