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滲透,人們的金融觀念和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以第三方支付、網絡融資平臺、互聯網理財等主要模式為主的互聯網金融日益引起公眾的關注,一定程度上威脅了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業的壟斷地位。文章從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出發,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產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業務
1引言
黨的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金融方面的相關工作,提出了建設現代化金融體系的要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銀行業是我國傳統金融業的核心,通過吸納社會資金,發放貸款,銀行為社會創造更多流動資金的同時也賺取了存貸利息差額。除此之外,銀行也開展中間業務,獲取非利息收入。傳統的商業銀行在規模優勢和客戶群體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來提高業務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另一方面,大批涌現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在業務領域上逐步拓展到結算支付、投資、理財消費等方面,使商業銀行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本文從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出發,重點分析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業務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指導商業銀行優化、整合業務資源,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2.1存款業務
存款業務是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集中體現,是商業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因此存款業務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石。傳統的商業銀行在我國有很高的信譽度,人們往往會選擇銀行進行投資,龐大的存款量為銀行帶來了可觀的利益,促進了銀行的快速發展。然而,商業銀行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例如手續煩瑣、贖回周期較長、門檻較高。另外,商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保監會的監督下,存款利率會有一個上限,而且銀行在考慮風險防控的情況下,致使相關產品的利率受到限制。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就顯得更有優勢。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利率比較有優勢,各種新型的金融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會靈活地提高存款利率,典型的例子如余額寶,兼具收益性和便利性特點的余額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業銀行的存款資金,使銀行運營成本提高,從而影響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金融業務都采用“T+0”的贖回制度,存取便利是其顯著的優勢。另外,互聯網金融也不需要大量的線下網點,節約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的同時也為客戶帶來了更高的收益。
2.2信貸業務
商業銀行最基礎、最重要的資產業務就是信貸業務。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使其業務直接或間接地滲透到公司貸款,不斷挑戰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內容形式多樣,對銀行信貸業務產生沖擊的主要就是P2P網貸。P2P提供點對點的金融理財服務,P2P網絡平臺通過推出各種理財產品,吸引客戶申購完成資金積累,然后根據小微企業及個人“短、小、急、頻”的資金需求,轉貸給企業或個人,從中賺取利息差價。業務雖與商業銀行信貸模式相似,但是其審核的標準相對寬松,門檻較低,服務效率更高。從2014年起,互聯網金融公司提供的網貸服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銀行和客戶的聯系,相對于商業銀行傳統物理網點來說,網貸服務的優勢更加突出。2016年,為凈化互聯網金融行業環境,央行加大了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整頓,網貸平臺數量大幅下降,但是隨著監管政策的推進,網貸平臺日趨穩定,將是傳統商業銀行不可小覷的競爭對手。
2.3中間業務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主要有支付結算、銀行卡、理財、、擔保承諾、投資銀行、基金托管等類別,日益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給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體現在第三方支付和理財方面。就第三方支付來講,互聯網金融平臺憑借其服務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優勢獲取了大量的客戶,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以支付寶為例,盡管從2017年開始,國家加大了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力度,使其交易規模的增幅有所下降,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政策的逐步完善,日臻成熟的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依然會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形成威脅。就理財方面來講,互聯網金融平臺往往會與基金公司合作,利用基金公司成熟的資產管理機制實現相對較高的收益。現如今,微信也推出零錢通服務,這種“互聯網+理財”的模式,沖擊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但是,互聯網金融盛行的潮流下,商業銀行也相應地做出了有力的應對。在互聯網金融的思維下,商業銀行為了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設計出具有特色的產品,例如,理財產品“票據貸”,投資方的收益權會在質押票據后轉讓,并且它的還款來源于銀行承兌匯票托收款。“票據貸”允許單個投資者參與,匯集一般的民眾參與到這種投資中。這種產品和服務滿足了市場需求,更安全,從而提高了客戶忠誠度。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中間業務的要求也越來越楊靜: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分析財政與金融高。因此,商業銀行也逐漸開始重視中間業務的發展,中間業務將成為商業銀行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業務之一。
3商業銀行的對策建議
3.1堅持服務實體經濟
無論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金融都不應該脫離實體經濟。在傳統經濟時代,信奉“二八定律”的人們會認為市場的主體是那些規模龐大的“大客戶”。但是,按照長尾理論,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應該更加重視市場中許許多多的“小客戶”,也就是處在市場“尾部”的那部分客戶。互聯網的使用讓商品的流通更加便捷,而且成本也更低,所以更加吸引顧客,使客戶需求量或者銷售量很小的產品所共同占有的市場份額能夠比肩主流產品,也說明了市場的“尾部”一樣重要。所以在三大業務操作上,商業銀行應該降低成本,將服務拓展到以往覆蓋困難、收入水平較低的客戶群體中,提升自身金融服務水平,抓住這部分被忽視的“弱勢”群體,滿足他們的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最大限度獲取“長尾效應”。
3.2積極發展線上渠道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金融服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爭取競爭優勢商業銀行應加大電子渠道的投入。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不能簡單地為降低成本而采取電子渠道手段,也不能簡單地為代替物理渠道,而裁減物理網點。商業銀行應當加強線下線上渠道的融合,不僅要強化線上渠道的建設,還需要促進線下網點調整功能、轉型經營。一方面,商業銀行可設法將線下產品線上化;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要構建金融場景,提升自身數據獲取能力和客戶黏性。如搭建電商平臺、拓展客戶來源、大力發展移動渠道,構建以銀行為核心的移動金融生態圈等。
3.3強化金融產品創新
在金融產品方面的創新,商業銀行有許多選擇。例如,在支付方式的創新,商業銀行可以推廣、拓展IC卡功能,整合自身銀行業務,利用行業優勢打造出多功能智能卡,同時開發虛擬信用卡。另外,理財服務的創新。銀行理財要轉型“大資管”模式,可以與基金、保險等公司進行合作,豐富理財產品種類。同時,銀行需要盡可能地降低理財門檻,吸引更多的零錢客戶,銀行也可以嘗試在個人業務體系中植入理財產品,使理財產品和銀行卡業務、個人貸款業務等結合,充分整合銀行內部產品。最后,融資服務的創新。融資服務是銀行提供的最基本服務,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中小企業有了更多的融資選擇,而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是不容忽視的客戶群體,商業銀行應根據客戶的具體情況,靈活提供融資服務,并借助互聯網技術降低提供融資服務的成本,提供合理有效的融資服務。
參考文獻:
[1]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5):86-88.
[2]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7):47-51.
[3]吳曉求.中國金融的深度變革與互聯網金融[J].財貿經濟,2014,35(1):14-23.
作者:楊靜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