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會計準則影響商業銀行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新會計準則的特點
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原《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變革:一是全面引入公允價值計量要求;二是對金融工具重新進行分類;三是采用實際利率法計算損益;四是擴大了計提資產減值的范圍。新會計準則的具體特征有以下幾點:
(一)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使銀行資產和負債能更真實地反映市場價值的變化。新會計準則實行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計量模式,但對金融資產和負債采用公允價值計量,這種制度安排可以提升金融工具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前瞻性,及時揭露金融工具市場風險,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管理層應對風險的決策應變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引導投資者、債權人和社會公眾正確認識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和財務風險,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
(二)更合理反映金融工具的實際價值。新會計準則改變了金融資產減值測試方法,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采用實際利率計算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并以此作為減值測試的比較基礎,同時規定除權益性工具的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外,其余資產減值在資產價值已恢復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損益轉回。新會計準則規定的逐筆現金流量折現法計提減值與商業銀行目前采用的五級分類法相比,能提供更準確的信息,真實反映金融工具的價值。
二、新會計準則施行中存在的難點
(一)新會計準則執行基本上停留在新舊報表轉換層面上。新企業會計準則不僅僅是會計計量模式的變更,它蘊含著管理思路的變遷,是對商業銀行現有業務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一項挑戰。據對全國商業銀行實施新會計準則的調查統計顯示,大部分商業銀行尤其是基層行現階段執行新會計準則還僅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上,將對外公布的報表進行會計計量模式的變更,而內部管理依然沿用舊的管理模式。新會計準則的執行,與管理決策層對未來的戰略規劃和對風險管理的運用有很大關系,需要整個商業銀行自上而下對新會計準則的深刻理解和熟練操作。
(二)公允價值的確定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一是我國金融資本市場還不成熟,甚至于有些場外市場還未建立,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對于公允價值的認定較難把握,市場價值可能難以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二是在不活躍市場或不存在相關市場交易情況下對公允價值的估計,主觀成分較高,如何選擇估值模型和相關參數假設,及采用何種評估方法都會造成不同的評估結果,新會計準則沒有提供詳細指南,使核算變得相對復雜;三是現值技術的應用需要有專業技術高超、誠實守信的會計評估隊伍,而我國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還不足以支撐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準確運用,實施起來具有一定的風險。
(三)交易性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類隨意。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所持金融資產分類較為隨意。如某國有銀行,2年內交易性金融資產減少了50.4%,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僅下降了8.9%,說明在金融工具初始劃分時,持有兩類金融資產較多的商業銀行傾向于將金融資產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以獲得更多的選擇空問,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新會計準則對金融資產分類沒有做出具體明確的內容規定,這為今后商業銀行進行盈余管理留下了操作空間。
(四)金融資產減值計量操作彈性大。原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下,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主要是依照貸款余額和貸款“五級分類”的結果按一定比例分別計提一般準備金和專項準備金。新準則規定以實際利率采用現金流折現法對貸款進行單項或組合減值測試,根據減值差額計提減值準備。實際操作中,未來現金流量及折現率的相關數據不易取得,計算起來也相當困難,加之商業銀行決策人員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會計人員職業判斷不同,可能使得相同資產在不同商業銀行計算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值不同。
(五)與審慎金融監管的協調難。商業銀行實施新會計準則后,對會計信息質量更加強調相關性,而銀行監管當局則更關注信息的可靠性,會計準則和銀行監管這種對會計處理的區別對待,使得會計準則的變化對銀行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在信息披露監管方面,由于新會計準則要求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表內確認和計量,而這種確認和計量依賴于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術、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等。我國目前銀行監管當局的相關監管制度和監管技術手段顯然是無法滿足上述要求的。
三、加快構建適應新會計準則實施的內外部環境機制
(一)建立以風險管理為重點的投資決策機制。新會計準則的引入實際上是將我國商業銀行同國內外資產(資本)交易市場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增加了外部干擾因素。因此,要實現商業銀行既定的財務狀況目標和經營成果,銀行必須建立并完善風險控制制度,在投資決策初始即考慮會計分類政策影響,兼顧短期利益和長期發展的需要,引入真正的財務決策參與機制,建立健全適合自身特點的包含風險管理政策、風險審批程序、風險操作評估的整個風險管理系統。
(二)努力發展完善金融資本市場,建立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有效的市場是確定公允價值的基礎。目前,我國股票市場尚不成熟,資本市場還不發達,衍生金融產品市場也處于創建初期,加之我國市場分割現象非常嚴重,整體市場運行機制都還不夠完善。這樣,公允價值市場載體的缺陷必然在一定條件下使市場價格表現出不夠合理、公允的地方。因此,加快統一、活躍、高效的金融資本市場建設,完善市場運行機制顯得尤為迫切。除此之外,要制定必要的例外制度,確保當市場價格無法正確反映公允價值時,對市場價格的限制性運用,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三)建立公允價值計量估值制度。一是建立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或負債的類別標準,實行公允價值計量專人負責制度,通過收集數據,建立起相當長時間的序列數據庫。二是加快研發能正確測算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計量工具和科學的內部評估模型,在運用中不斷修正完善,增強其可靠性。三是要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規定程序,采用適當的金融工具估值計價模型,確定合理估值參數,運用正確的估價技術,對每一項金融工具進行單項和組合計量。四是借鑒國外的先進作法,商業銀行管理部門可聘請外部專家進行公允價值的估價工作,以做到內外部估值間的相互印證。
(四)加強商業銀行與監管機構在準則執行和審慎監管的協調。一是對列入監管資本的金融工具進行調整,如根據準則劃分為負債或權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估產生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現金流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投資性房地產等,這些金融工具變化均導致監管資本增加或減少。二是借鑒歐美國家的先進監管方法,制訂標準化的財務報表體系和監管報表體系。根據兩套報表體系之間存在著的相互聯系,采用標準化的報表語言來支持不同報表體系之間的數據轉換,以提高監管效率,實現準則執行和審慎監管的彼此協調。
作者:李瑞挺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