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金融危機對廢鋼鐵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008年我國廢鋼鐵資源消耗總量持續增長,廢鋼單耗有所回升。1、鋼鐵產量繼續平穩增長,增幅放緩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持續穩步快速發展,鋼材市場供需兩旺。粗鋼產量基本保持5000萬噸/年左右的增長量,但增長速度放緩。8月份以后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鋼材市場大幅下滑,鋼鐵企業大幅減產,全年粗鋼產量基本維持上年水平,略有增長。2008年我國粗鋼產量為50049萬噸,同比增加559萬噸,增長1.13%,增幅回落14.5個百分點。生鐵產量為47067萬噸,同比減少74萬噸,下降0.16%。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粗鋼產量平均以每年5600萬噸的漲幅遞增,平均年增長幅度為21.12%。從2006年開始增幅逐年放緩,2008年處于踏步狀態。2、廢鋼鐵消耗總量繼續大幅提高,廢鋼鐵單耗小幅回升2008年廢鋼鐵消耗總量7200萬噸,同比增長350萬噸,增長5.1%,大于粗鋼產量的增長幅度,促進了廢鋼單耗的增加。隨著社會廢鋼積蓄量的增長和地下小鋼廠爭奪廢鋼資源勢頭的減弱,煉鋼廢鋼供應不足的局面有所減緩。噸鋼廢鋼鐵平均單耗為144kg/噸鋼,同比上升了4kg/噸鋼,增長2.9%。結束了從2001年開始的7年連續下滑的態勢,開始小幅度回升,出現了可喜的轉機,這意味著我國鋼鐵工業在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戰略調整中、煉鋼原料正逐步步入科學配置的發展軌道。上半年噸鋼廢鋼鐵平均單耗達到145kg/噸鋼。8月份之后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廢鋼資源供應迅速下降,導致已經回升的廢鋼單耗,再次下滑。
(二)、2008年我國自產廢鋼量略有增加,資源缺口依然很大,廢鋼供應依然緊缺。我國廢鋼鐵資源的來源分三個部分:鋼鐵企業自產廢鋼、國內社會廢鋼和進口廢鋼,進口廢鋼主要用于補充國內廢鋼資源的不足。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對這三塊資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鋼廠自產廢鋼量2008年鋼鐵企業自產廢鋼量(其中包括生產線上產生的廢鋼和設備檢修產生的廢鋼)為2860萬噸,同比增長160萬噸,增長5.93%,占粗鋼產量的5.7%,同比略有增長。2、社會采購廢鋼量全年社會采購廢鋼總量為4200萬噸,同比減少110萬噸,下降2.55%。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半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市場蕭條。尤其是9、10、11、12四個月市場冷清,交易量大幅降低,廢鋼采購困難。3、進口廢鋼量全年進口廢鋼359萬噸,同比增加20萬噸,增長5.9%。用于煉鋼的廢鋼約260萬噸,四季度進口市場開始復蘇,由于時間較短,進口總量仍沒有太大的增長,但市場發展趨勢出現了良好的轉機。4、廢鋼資源平衡情況按照上半年的廢鋼消耗水平測算,2008全年廢鋼需求總量為7250萬噸,國內廢鋼資源量為7060萬噸。加上鋼企自產廢鋼中廢次材的外銷,鑄造業設備制造業對廢鋼消耗及小鋼廠對廢鋼資源的爭奪等因素,全年廢鋼資源供應缺口仍為1000萬噸左右。由于進口廢鋼市場復蘇較晚,廢鋼資源缺口仍然未能得到充分的補充。
(三)、2008年我國鋼鐵市場大起大落,經歷了過熱→過冷→低迷三個不平凡的階段。1、2008年1~7月份我國廢鋼鐵市場價格大幅上揚,增長過熱我國廢鋼鐵市場經歷了2006年至2007年連續兩年逐月攀升的運行軌跡之后,隨著鋼產量的持續快速增長和進口礦石價格暴漲,2008年1~7月份繼續維持上揚的發展態勢,漲幅過大,增長過熱。1、廢鋼鐵市場以重廢為例,元月份全國平均到廠價為2908元/噸,7月份漲至3937元/噸,增長1029元/噸,增長35.39%,同比增長69.77%,價位和增長幅度都是歷史新高。2、生鐵市場煉鋼生鐵元月份到廠價為3656元/噸,7月份漲至4683元/噸,增長1027元/噸,增長28.1%,同比增長74.48%。進口鐵礦石價格的暴漲對生鐵價格的上揚起著主導作用。2、8~12月份廢鋼鐵市場價格快速下滑,直至谷底8~12月份,我國鋼材市場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幅下滑,廢鋼市場迅速跟進,急轉直下,一跌再跌,11月份進入谷底,市場低迷,曾經出現了一個低價購不進、高價賣不出、交易量甚微的尷尬格局。部分鋼企停止采購,降庫保產,部分廢鋼供應企業關門歇業,坐觀后市,市場寒冷,直到11月份才逐步小幅回暖。⑴廢鋼鐵市場:7月份為全年最高價位,以重型廢鋼為例,平均到廠價3937元/噸,11月初為最低價位,平均到廠價為1967元/噸,下降1970元/噸,下降幅度為50%。大于上半年的增長幅度,低于去年同期價格。⑵生鐵市場:煉鋼生鐵7月份平均到廠價4683元/噸,11月初為2461元/噸,下降2222元/噸,下降47.45%,大于上半年增長幅度,低于去年同期價格。⑶進入11月份,國內廢鋼市場降幅放緩,部分鋼企開始小幅提價采購,價格止跌回升,煉鋼生鐵跟隨開始上揚。總之,我國廢鋼鐵市場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經歷了一場進入21世紀以來從未發生過的大起大落。升幅之高,降幅之大,升降速度之快都是罕見的,令人始料不及。在這場起伏中供需雙方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災難已經過去,如何在重創中反思,吸取教訓,加強行業自律,進一步規范市場,增強行業調控市場、穩定市場的能力,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才是最重要的。
(四)、2008年我國進口廢鋼鐵市場經歷了一場大起大落之后,年底開始復蘇。1、2008年1~9月份進口廢鋼持續高價位運行,漲幅放緩1~9月份進口廢鋼市場延續了2007年價格月月上揚、進口量逐年下跌的基本態勢。但是價格的增長幅度和進口量的下跌幅度明顯減弱,價位基本到了頂線。2008年元月份普通廢鋼的平均到岸價為510美元/噸,9月份平均為718美元/噸,上漲208美元/噸,增長40.78%,同比增長35.98%,但漲幅小于國內廢鋼,價格差距在逐步縮小。2、9月份之后隨著世界鋼產量的減少,廢鋼進口價格大幅下滑從相關統計看9月份到岸價格繼續上揚,考慮到受30~45天的交貨影響期,實質上從8月份已開始降價。11月初到岸價降到160美元/噸,低于國內的價格。10月末日本廢鋼協會訪華后,成交量迅速增大,價格分品種波動在160~300美元/噸左右,市場開始復蘇,進口量逐步增加。3、2008年進口廢鋼量同比略有增加全年廢鋼進口總量為359萬噸,和去年339萬噸進口量相比,增加了5.9%。2006年進口量比2005年下降47%,2007年比2006年下降37%。2008年結束下滑,開始增長,意味著我國進口市場逐步走向復蘇。4、我國不銹鋼廢鋼進口狀況(1)、進口量:2001年到2007年不銹鋼廢鋼進口量逐年增加,2001年進口8.89萬噸,2008年進口30.8萬噸,7年增長246.46%,2007年進口40.6萬噸,2008年度同比減少24%。(2)、2001~2007年進口價格逐年上漲,2002年平均到岸價520.6美元/噸,2007年均價2313美元/噸,5年增長334.81%,增幅遠大于其他品種廢鋼,顯然增長過熱。(3)、2008年四季度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大幅降價,12月份平均到岸價為1062.7美元/噸,同比降低54%,使全年平均價同比降低20%。(4)、不銹鋼廢料進口市場沒有隨普通廢鋼進口市場價格逐年上漲、進口量逐年下降的規律運行,而是隨著進口價格的上漲,進口量同步大幅增長。一是顯現了我國廢不銹鋼資源的嚴重缺乏。二是顯現了不銹鋼產品市場增長過熱。三是顯現鉻、鎳等合金價格增長過熱。專家認為,降低合金成本,多吃普通廢鋼,改革冶煉工藝,尋求新的廉價合金替代品,是緩解不銹鋼廢鋼資源不足和增長過熱的有效途徑。我國廢鋼進口市場經歷了三年的持續下滑之后,經歷了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之后,獲得了新生,我們要珍惜這一發展機遇,進一步規范市場,建立新的市場調控和統籌采購機制,促進市場的科學穩定發展。進口廢鋼市場的復蘇有利于國內廢鋼資源的補充,有利于國內廢鋼市場的穩定和協調,有利于廢鋼資源的均衡供給,有利于緩解鐵礦石進口市場的被動局面,有利于鋼鐵工業的持續發展。
二、2009年我國廢鋼資源供需預測
(一)、廢鋼鐵需求量
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粗鋼產量不可能有太大的增長,國家4萬億元投資拉動內需措施啟動之后,鋼鐵市場已率先復蘇,逐步回暖。2008年我國粗鋼產量為5.01億噸;2009年還存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鋼鐵原料市場、國際鋼材市場、鋼材進出口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粗鋼產量增減幅度還不能確定。若按照年粗鋼產量4.6~5.1億噸左右同比測算,廢鋼需求總量為6600~7400萬噸左右。
(二)、國內廢鋼鐵產生量
1、鋼企自產廢鋼量,按5.7%同比測算,約2600~2900萬噸左右。考慮到2008年底減產后的大規模設備檢修,今年的自產廢鋼量可能比預計要低。2、社會廢鋼采購量按照2000~2007年平均400萬噸/年增長幅度測算,約4600萬噸,以上兩項合計預計國內廢鋼產生量為7200~7500萬噸。
(三)、廢鋼資源平衡
考慮到鋼鐵企業對廢鋼中的廢次材的直接銷售量、設備制造行業、鑄造行業應用的廢鋼,小鋼廠對資源的爭奪等,預計2009年我國廢鋼鐵資源缺口仍為1000萬噸左右,有賴于進口補充。2009年隨著粗鋼產量增長放緩,廢鋼供應的緊張局勢將有所緩和,國內廢鋼產生量的增加和進口廢鋼市場的復蘇將使廢鋼資源的缺口得到有效的補充,廢鋼鐵綜合單耗水平將繼續回升。廢鋼市場將得到進一步充實和穩定,后市發展趨勢看好。
三、2009年我國廢鋼鐵市場發展的趨勢及市場環境
(一)、廢鋼供需市場的基本格局不會大幅改變
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給全球鋼材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建筑業疲軟,汽車業減產等眾多因素引起市場對鋼材需求的急劇下跌,導致鋼廠減產,廢鋼等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價格隨之暴跌。2009年對世界鋼廠減產的影響還將會延續。但對我國來說,政府公布的4萬億元投資拉動內需,以基礎建設為重點,將促進鋼材需求市場的穩步回升,廢鋼市場發展的社會環境將日趨穩定。2009年我國粗鋼將持續保持在5億噸左右的水平。雖然速度減緩,但廢鋼資源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仍不會出現大的改變。資源偏緊:由于我國全面淘汰平爐+模鑄,實現了轉爐+全連鑄的生產工藝,綜合成材率大幅提高,自產廢鋼則相應大幅減少。進入21世紀我國粗鋼產量平均以5600萬噸/年遞增,廢鋼需求量大幅增加。而我國國內廢鋼資源的產生量受社會廢鋼積蓄量及設備報廢周期的限制,目前還沒有進入廢鋼高產期,廢鋼的產生量遠遠不能滿足利用的需求,因此我國的廢鋼市場仍處在供不應求的時代。廢鋼比偏低:我國近年來應用廢鋼比維持在14%~23%的極低水平,世界平均水平為40~45%,轉爐用廢鋼比可達30%,需求空間很大。預計廢鋼資源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將繼續維持十年左右。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廢鋼市場階段性升降不可避免,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能會繼續延續,但我國廢鋼鐵資源緊缺的市場總體格局將不會改變。
(二)、進口鐵礦石大幅降價有諸多變數
2008年底我國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從最高的200美元/噸,下降到70美元/噸,但2009年降價幅度難以預測。2005~2008年進口鐵礦石長協價分別上漲71.5%,19%,9.5%,96.5%。即使回歸到2007年的價位再談降價,仍處于高價位狀態。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鐵礦石價格過高就要多吃廢鋼,多吃廢鋼有利于抑制鐵礦石價格的上揚。有利于節能減排,降低綜合成本。2009年的進口礦石談判,將是一個更加艱難的過程。我們期待著進口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下降,待進口礦石的價位明朗之后,生鐵市場、廢鋼市場、鋼材市場在市場的調解下都將保持一個相對合理的價位。根據近幾年的價格規律,廢鋼應該在線材的六成位線上波動。
(三)、生鐵市場價位偏高,將力挺廢鋼市場維持在相對合理的價位
在進口礦石大幅漲價前的2004年底,全國煉鋼生鐵平均到廠價為2399元/噸,重型廢鋼為2326元/噸,價差為73元/噸,價位相對合理。近幾年由于廢鋼資源緊缺,采購困難,煉鋼生鐵的價格增長幅度高于廢鋼,2008年11月初的生鐵和廢鋼價格為近幾年的最低價位。煉鋼生鐵到廠價為2461元/噸,重廢到廠價為1967元噸,低于2004年的價位,但價差為494元/噸,遠遠大于2004年的價差,而且下降趨勢不明顯,因此生鐵市場將托扶著廢鋼市場穩步運行。雖然低價應用廢鋼的時代已經過去,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回升到2008年上半年的高價位也是不可能的。
(四)、精品廢鋼市場將拉動廢鋼需求
隨著鋼鐵工業的技術升級,煉鋼工藝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淘汰了平爐煉鋼工藝之后,把冶煉周期從3個半小時,縮短到30分鐘左右。短暫的冶煉時間和高品位的鋼種要求采用鐵水入爐前的脫硫處理、脫碳前的脫磷吹煉和鋼水出爐后的爐后精煉等先進的冶煉工藝,以確保鋼水的內在質量。因此入爐的廢鋼也必須要求是純凈的、內在成分符合要求的精品廢鋼。其實冶煉過程就是一個鋼水凈化和成分調配的過程,精料入爐,有利于節能降耗,提高鋼水內在質量,縮短冶煉時間,降低成本,減少排放,提高環保水平。精品廢鋼在鋼鐵企業越來越受到青睞,近幾年我國生產破碎料精品廢鋼的破碎料生產線由2005年前的兩條,猛增到目前的25條左右,且發展勢頭不減。我國專業化廢鋼加工配送公司的興起將促進精品廢鋼的生產和精料入爐方針的實施,精品廢鋼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將拉動廢鋼需求的增加。
(五)、新的廢舊物資增值稅政策將給廢鋼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為了鼓勵和發展我國再生資源產業,促進回收利用,國家從2001年起對廢鋼鐵回收利用實行了“兩免一抵扣”政策,即免增值稅和進口關稅,利用企業用普通發票抵扣10%的進項稅。對促進廢鋼鐵市場的發展發揮了很大的激勵作用。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和市場多元化的發展,該稅收政策已無法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出現了“虛開虛抵”、“偷稅漏稅”、“地方限制”、“開票公司”孳生等各種弊端,市場失去了公平,運作混亂無序,制約了廢鋼市場的發展。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經過的調研,充分聽取了企業的訴求,采納了行業的建議,報經國務院批準,決定恢復征收17%的增值稅,兩年過渡,先征后返。2009年返70%,2010年返50%,2009年元月1日實施。新的稅收政策將促進稅收的公平和稅制的規范;提高回收利用企業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改善企業生存與發展環境;促進廢鋼市場的規范有序、穩定和繁榮,促進再生資源行業的科學健康發展。
(六)、進口廢鋼市場有望復蘇
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廢鋼資源已不能滿足鋼鐵工業發展的需求,缺口逐年加大,開始進口廢鋼補充國內資源的不足。2004、2005年進口量均超過1000萬噸,此后國際廢鋼價格持續上漲,進口量逐年下跌,2008年的進口量為359萬噸,下降了65%。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日、韓、及臺灣地區鋼產量下降幅度均在20%以上,將促進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等主要廢鋼供應國年富余600萬噸以上的廢鋼進入中國市場。同樣,受其影響,西方各主要產鋼國家粗鋼產量大幅下降,到2009年元月,歐盟同比下降45.9%,獨聯體同比下降46.9%,北美同比下降51.2%,減產幅度大于亞洲地區。歐美鋼企的不景氣,增加了廢鋼資源的富余,歐美廢鋼供應商同樣看好中國市場。隨著國內外廢鋼價位的變化,進口市場已開始蘇醒。2008年11月開始,國內部分企業正在趁國際廢鋼價格回落之際,抓住機遇進口廢鋼,市場發展態勢看好。廢鋼進口市場的復蘇有利于補充和穩定國內市場,有利于緩解進口鐵礦石市場的被動格局,抑制進口鐵礦石的暴利傾向。
(七)、行業協會逐漸成熟,為穩定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協會得到了健康發展。協會對市場的協調和自律功能逐步成熟,在引導企業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促進廢鋼市場逐步規范、穩定、有序,發揮著較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市場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幾年來,協會致力于引導從業者更新經營理念,樹立產業鏈意識、品牌意識,以優質的廢鋼產品和優良的服務創造效益;引導企業,淘汰落后工藝,加快技術進步,提高裝備水平,提高廢鋼產品質量,走科學發展之路,進而向境外發展,走跨國公司之路;引導行業加快技術升級,改革機制,規范市場,調控市場,調整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這都將為2009年我國廢鋼鐵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我國廢鋼鐵積蓄量及鐵礦石資源開采前景
(一)、我國廢鋼鐵積蓄量不高,但發展前景看好
一個國家年度廢鋼鐵產生量的多少是由鋼鐵產量和廢鋼積蓄量所決定的。廢鋼積蓄量是由歷年的鋼材和鋼鐵制品消費量的積累所形成的。而每年社會廢鋼的產生量又直接受到鋼鐵設備及鋼鐵設施的報廢周期和鋼材加工的綜合利用率高低的影響。
1、我國是一個廢鋼鐵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自產廢鋼不能自給自足,資源缺口有賴于進口補充,因此我國也是一個廢鋼凈進口國。
2、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廢鋼資源的增長有著強大的后勁。在2000年以前,我國的鋼鐵產量及表觀消費量都比較低,1949年我國的鋼產量在100萬噸左右。29年后的1978年改革開放,鋼產量僅達到3000萬噸。到1996年我國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2003年邁過了2億噸的臺階,2005年突破3億噸,2006年超過了4億噸,2008年達到5億噸鋼。可以看出,我國的廢鋼積蓄量是在進入21世紀以后才得到大幅增加的。按照常規測算,鋼材使用后報廢變成廢鋼是在8~30年之后。預計我國在10年之后才能逐步進入廢鋼高產期,進而走上自給自足之路。
(二)、2001~2010年我國廢鋼社會積蓄量測算
測算表明,到2010年我國的廢鋼社會積蓄量可達到19.5億噸左右,產生量約為8100萬噸,按67%廢鋼產生率測算,可產生廢鋼5700萬噸左右,將對廢鋼資源的供應不足有所緩解。世界廢鋼產出率平均水平在80%以上,很多國家達90%。如果屆時我國的鋼鐵設備大都能按時真正報廢,廢鋼產生量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10年后更為可觀。
(三)、鐵礦石資源開采形勢嚴峻
1、我國是一個鐵礦石相對比較貧乏的國家,且品味偏低,開采形勢嚴峻到2004年我國已探明的鐵礦資源基礎儲量為219.7億噸,可開采保有儲量118億噸。我國鐵礦石每年開采量超過6億噸,照此推算,在現行開采技術條件下,我國的鐵礦石開采期只有20~40年,形勢十分嚴峻。
2、世界鐵礦石資源有限,開采前景不容樂觀到2001年世界已探明的可開采鐵礦石資源儲量約為1400億噸,儲存量基礎3100億噸。近年來,全球鐵礦石開采量每年在10億噸以上,2008年全球粗鋼產量13億噸,消耗鐵礦超過15億噸,可供開采100~200年,前景受世界關注。
(四)、“少吃礦石,多吃廢鋼”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1、鐵礦石是原生資源,開采量是有限的
隨著世界探礦技術和采礦技術的提高,將會繼續發現新的資源。但鐵礦石畢竟是原生資源,采后不可再生,終有采盡之時。同時世人還要為子孫后代著想,不能一采而盡,要做到計劃開采,細水長流。
2、廢鋼鐵是再生資源,可無限循環利用
廢鋼鐵是一種再生資源,從鋼材→制品→使用→報廢→回爐煉鋼,每8~30年左右一個輪回不斷積蓄,不斷產生,無限循環使用,且自然耗損很低,利用率極高,所以廢鋼鐵又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3、廢鋼鐵是一種載能資源,用廢鋼鐵煉鋼可以節約能源
廢鋼鐵是一種載能資源,用廢鋼鐵煉鋼可以節約大量能源。在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從采礦、選礦、燒結、焦化、煉鐵到煉鋼、軋鋼,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主要集中在煉鋼工序之前。研究表明,用廢鋼直接煉鋼和用礦石煉鐵后再煉鋼相比可節約能源60%,節水40%。
4、廢鋼鐵也是一種環保資源,用廢鋼鐵煉鋼可以減少廢物排放
用廢鋼直接煉鋼比用鐵礦石煉鐵煉鋼可減少廢氣86%,廢水76%和廢渣97%,有利于清潔生產和排廢減量化。因此,“逐步減少鐵礦石比例和增加廢鋼比重”,減少原生資源的開采,增加再生資源的利用,實現資源科學配置,這是實現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因此,“少吃礦石,多吃廢鋼”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全球環保經濟的發展,未來的鋼鐵工業格局中,電爐煉鋼將會逐步替代轉爐煉鋼的趨勢,廢鋼爐料將會逐步替代鐵礦石的主導地位,預計本世紀末廢鋼鐵行業將成為鋼鐵工業原料供應的重要支撐產業。在適量的計劃性的對鐵礦石進行開采的同時,將廢鋼鐵作為鋼鐵原料資源自然消耗的補充,才能使鋼鐵行業真正納入科學發展觀的軌道,創建真正的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工業。
結束語:
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廢鋼鐵市場帶來了沖擊和傷害,同時也為我國廢鋼鐵供需機制的改革和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尤其是進口廢鋼鐵市場,經過一場震蕩和重新調整之后,出現了新的轉機。新的發展形勢和市場環境正在形成,我們要珍惜這個時機。應對危機、修復創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危機中尋找新的機遇,追求新的發展。中國的廢鋼鐵應用市場很大,市場發展環境正逐步穩定完善,有著廣闊而光明的發展前景。市場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全行業的努力,需要世界同仁的參與和合作。20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充滿艱難險阻的一年,同時也是創新與發展的一年,我們對此應充滿信心,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