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教學設備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著誠實為人,虛心學習,努力工作,不斷進取的態度,在院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洪國云處長的具體指導下,在各系(部,中心),處,室及本處的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任務。
一、本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1、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
在各系(部,中心)的積極配合下,完成各專業實驗室的設置方案和2010-2011學年度的實驗室建設計劃編制。新建了招標實驗室;擴建了園林園藝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多媒體企業信息化實驗室,現代制造技術實驗室,機械設計實驗室,物理實驗室,測繪實驗室等15個實驗室;改建了CAD/CAM實驗室。涉及建設項目70項,教學設備固定資產值新增980萬元。并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儀器設備的分類登記,建賬等工作,現有教學設備總資產已達8450萬元。完成本年度實驗室建設計劃。
在教學設備采購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學院的有關規定辦理,精心組織,嚴把質量關,確保采購設備的良好性價比。能夠做到廉潔自律,無違紀行為。
及時協調維護,維修好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在95%以上,確保實驗,實習正常進行。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以實現教育信息化為最終目標,加大信息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設備配備的力度,切實提高我城區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普及實驗教學,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促進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
一、工作目標
圍繞城區教育發展規劃,加大教學設備資金投入,加快教學設備配備的步伐,完善信息教育制度化管理,加強信息化教育培訓,抓好信息化教研和課題研究工作,加大教育宣傳的力度。使今年城區信息化教育工作有更大的突破,教研工作取得更輝煌的成績,教師信息素養繼續得到提高,學校教學設備配備更現代化,學校“普實”配備達到新配備標準。
二、工作思路
(一)繼續開展教育信息化教研工作,爭取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信息技術學科教研工作上有所創新,在信息化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上取得更顯著的成績。
(二)認真組織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活動,使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執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現代教育手段在各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的普及程度更廣。
為進一步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以實現教育信息化為目標,加大信息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設備配備的力度,切實提高我城區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普及實驗教學,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促進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
一、工作目標
圍繞城區教育發展規劃,加大教學設備資金投入,加快教學設備配備的步伐,完善信息教育制度化管理,加強信息化教育培訓,抓好信息化教研和課題研究工作,加大教育宣傳的力度。使今年城區信息化教育工作有更大的突破,教研工作取得更輝煌的成績,教師信息素養繼續得到提高,學校教學設備配備更現代化,學校“普實”配備達到新配備標準。
二、工作思路
(一)繼續開展教育信息化教研工作,爭取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工作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信息技術學科教研工作上有所創新,在信息化教育課題研究工作上取得更顯著的成績。
(二)認真組織開展教師信息化培訓活動,使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執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現代教育手段在各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的普及程度更廣。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教研興校之路,正確把握教改方向,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在實際工作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努力突出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突出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突出教學評價的實踐與運用。加強學科教與學的銜接,扎實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新教材教學,深化對教材學以致用的研究。加強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加強教師隊伍的構建,做好本校的一切教學工作。
二、落實教學常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年輕教師學習常規,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積極組織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
3、根據我校的實際,很多學生基礎薄弱,學風差,對于這類學生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抓好基礎教學。
一、目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弊端
1.實踐教學內容不完善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核心專業課是《材料科學基礎》、《金屬材料學》、《熱加工工藝》、《材料力學性能》及《材料分析方法》等。目前實驗教學及實習等實踐教學內容均與這些理論課程密切相關,而且實驗內容以驗證型實驗為主,例如《鐵碳合金平衡組織觀察》、《鋼的熱處理組織觀察》等,大多數學生認為,通過這些課程實驗,學會了利用顯微鏡識別金屬材料的微觀組織的能力,掌握了一些材料性能測試方法等,但是,目前的實驗教學內容涉及的綜合型及設計型實驗內容相對較少,而這些實驗內容是綜合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設計實驗工藝并進行相關實驗研究等,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追蹤調查表明,大多數畢業生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但是還有從事與金屬材料相關的冶煉及材料的成型與控制相關的工作。由于目前實驗課程教學缺少綜合型及交叉學科的相關實驗教學內容,影響了學生在相關專業的工作崗位上的實際操作技能。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大學實踐教學應該涉及到交叉學科內容,根據目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開設了材料成型與控制及鋼鐵冶金相關的課程,如《軋制原理及工藝導論》、《鋼鐵冶金概論》等,因此可以開設與鋼的冶煉、模擬軋制等相關的實驗。這樣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得學生畢業后能夠擴大就業面,增強社會適應性。如果實踐教學的內容不完善,會影響學生在相關專業領域的就業前景,從而降低就業率。
2.實踐教學質量不高
實驗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實踐教學系統及內容不完善、實驗設備條件及環境因素等。簡單的驗證性實驗教學,由于沒有太多的新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被動按照實驗程序完成任務,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得培養。而實驗設備條件也會影響實驗教學質量。例如學校的大型精密設備,例如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及X射線衍射儀等大型設備,由于需要培訓上崗,因此,學生也只能是觀摩而不能動手操作,只是觀看實驗老師的演示性實驗,這樣實驗對所學課程的幫助意義并不是很大,學生到了企業,遇到這種大型設備還是不會馬上上崗進行操作。目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主要有認識實習及針對熱加工工藝相關課程的生產實習,實習場所主要安排在鋼鐵冶金相關的企業,但是由于大多數企業基于安全、效益、保密等方面考慮,不允許學生參與實際操作,學生只能看到表面現象,不能了解生產內容的實質性工藝及相關參數。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實習完后的感覺就是走馬觀花。因此,到企業中參加生產實習,學生得不到參與及動手操作的機會,更談不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了,因此嚴重制約了我國工程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
3.實驗教學設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