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環保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借圖啟思,滲透環保教育
低年級教材插圖多,色彩鮮艷,逼真形象,富有吸引力。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利用教材的優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滲透環保教育。
如《秋天》1課,可先讓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天那么高,那么藍,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藍天白云,色彩多么美麗!令人多么舒服!我補充講述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讓同學們了解到天空是藍色的原因。再讓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思考:為什么現在我們已經很少能見到這么藍的天空?原因是什么呢?--是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而引起的。所以,我們小朋友也要行動起來,從身邊的事做起,比如叫父母不必要時少使用私人汽車、冷氣機等,保護環境,減少大氣污染,保護大氣層,讓天空永遠都那么藍,那么美。又如第3冊《歸類識字1》第2課的8幅插圖分別介紹8種樹:高大秀拔的楊樹、蔥綠蒼翠的松柏、枝葉如蓋的榕樹、紅葉如彩霞的楓樹……教師讓同學們看圖讀詞語,圖文對照,認識8種樹木的形狀與名稱。再看圖自讀兒歌,了解這幾種樹木不同的特點。然后引導同學們思考:為什么常說植樹造林,造福人類?讓同學們知道我們根據樹木生長的特點,在不同的地方種植不同的樹木,可以提供氧氣、除塵、防風沙、美化環境等。并告訴同學們,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在這1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進行植樹活動,我們也要加入到這1隊列中,綠化番禺,美化祖國。這樣,對學生進行了植樹造林的教育,增強了環保意識。
2、讀中品味,滲透環保教育
低年級課本中有許多瑯瑯上口,語句優美,富有童趣,描寫大自然美麗風光的詩歌與短文。優美的文字中蘊含了不少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思想和知識,它們為教師進行滲透環保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材料。
如《春曉》第1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講解此課時,可讓同學們反復品味古詩,想象詩句的意境,令人仿佛聽到春鳥婉轉的叫聲,啾啁起落,遠近應和,多么活潑的春色。此時教師適時點撥:人類要保護環境,愛護鳥類,才會使大自然變得更美麗。又如學習《4季的腳步》1課,可鼓勵同學們反復朗讀,1邊朗讀1邊想象,在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于4季美景中:春天來了,溪水流淌,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春去夏來,金蟬在樹上歡叫;秋天來臨,秋風吹得落葉滿地,像黃蝶飛舞;冬天到了,雪花飛舞,大地穿上銀裝,4季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運用多媒體教學,滲透環保教育
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并不發達,他們認識事物,認識問題需要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運用多媒體教學,生動活潑,具體直觀,形象鮮明,印象深刻,感染力強。它可以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體驗周圍環境問題,體驗人類在活動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能最大限度激發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如學習《清清的溪水》時,授課1開始,教師播放出音樂,邊在黑板畫畫,邊對同學們說:"大自然有許多非常值得我們欣賞的美景。大家看,清清的溪水慢慢地流淌,魚兒在水里快活地游戲,真美!但是,如果不注意保護環境,這樣的美景就會遭到破壞。大家讀了《清清的溪水》這篇課文就知道了。"接著,播放錄象演示大自然美麗風光,讓同學們感受溪水又清又甜的美境。再讓同學們通過反復朗誦第1段課文加深對美麗環境的向往。等到同學們對語言環境有1定的感悟后,再播放錄象,演示大自然美麗風光受到破壞,河水變得渾濁。這時,同學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眉頭皺了起來。教師讓同學們閱讀第2段課文,帶出問題:為什么1場雨過后,溪水變黃了,這是什么1回事呢?然后讓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去讀第3至第9段課文。原來是大象和野豬比賽誰的力氣大,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樹,雨水把泥土沖進小溪,使清清的小溪變渾了。同學們明白了溪水變黃的原因后,教師讓同學們聯系現實生活,說說為什么市橋長堤的河水變濁變臭是什么原因?同學們發言中談到:由于人們亂排污水,使河道變得黑黑的,臭氣熏天,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和破壞。教師再用電腦演示課前收集的網上信息材料,如人們砍掉樹木,造成空氣不再清新,噪音加重,風沙大;黃河水土流失等。接著讓同學們分小組討論:我們怎樣做才能恢復美麗的自然環境?這時,"1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爭著舉手發言,5花8門發表自己的見解:"植樹造林。""馬路兩旁、河邊多種花草樹木。""大家愛護花草樹木,不去攀、折、砍樹木。""在空中設置監督眼,對破壞環境的進行監控。""在河道養殖''''清道夫''''吸掉垃圾,保持河水清潔。"……
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地讓學生體驗周圍環境問題,增強了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懂得保護樹木的重要性。
4、課外延伸,樹立環保思想
1.在各科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幼兒園的課程設計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在各科教學過程中,寓環保教育于教學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如在語言活動中,通過看課件《馬路上的垃圾》后,先讓幼兒將自己所看到的內容比較有條理地敘述出來,然后再讓幼兒了解哪些東西是垃圾,哪些東西不是垃圾!再通過畫面內容的演示讓幼兒進一步了解,馬路上的垃圾是怎么來的,進而進一步教育幼兒不能亂丟垃圾,一定要把垃圾丟進垃圾桶。同時還要鼓勵幼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愛護環境”的小天使,遇到不文明亂扔垃圾的現象要勇于制止。在《寶貴的紙》活動中,教育幼兒愛惜物品,知道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紙,是許多的樹木做成的,我們一定要節約用紙,而且紙是人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要好好珍惜,節約了用紙,就是保護了環境。在科學課《變廢為寶》中,組織孩子收集易拉罐、玻璃瓶、果凍盒等廢棄物品,把它們回收利用,做成各種新穎、有趣、立體、直觀的玩教具,既可以節省材料,又可以減少污染。這些既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又是環保的基本要求。
2.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加強對幼兒良好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如在幼兒洗手時,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及節約用水的方法,培養幼兒用水后關緊水龍頭的習慣。教育幼兒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雜物;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說話、走路要輕,愛護圖書,愛護玩具;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紙張的好習慣。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就可以將外力的作用逐步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從而養成了良好的環保習慣。
二、根據年齡特點,分層進行教育
年齡3~6歲的幼兒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發育水平隨年齡增長變化很大,幼兒園教育必須考慮到幼兒的這一特點,環保教育也不能例外。環保教育內容應該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幼兒能夠理解的具體形象的事物。一般小班應以認識直觀的環境要素為主,激發幼兒對環境的熱愛之情,如藍天、白云、“可愛的小露珠”、“花仙子”、“樹朋友”等;中班可以進一步接觸環境,如公園、花園、動物園、植物園等,通過找昆蟲、認植物等活動,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大班則可以讓幼兒接觸更加廣闊的大自然,對森林、濕地、河流、山川等祖國大好河山有所了解,欣賞人類文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輪美奐畫卷。即使是同一個主題,在不同年齡的幼兒中也應有不同的目標層次、不同的內容。如珍惜水資源的教育,小班幼兒可能通過玩水、用水畫畫以及飼養水生生物等活動來了解水的特性和作用;中、大班幼兒則可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更加深刻地認識水對人類和動植物的重要性。如兩盆同樣品種、同樣大小的植物,一盆按時澆水,另一盆不澆,或一盆澆淡水、另一盆澆咸水。觀察植物的變化,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水、離不開淡水。
三、提高幼兒教師素質,做好示范引領作用
“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這是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充分說明了這本“活教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自然環境中的一滴水、一抔土、一口大氣、一種生物都是我們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材料、好資源,我們幼兒教師就是要把這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帶領幼兒們走出幼兒園,走進自然界,親近自然,引導他們看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與自然對話,主動融入自然、親近自然、擁抱自然,了解自然之美,感受自然的魅力,從而激起他們保護美的環境、創造美的環境的責任感。
二、融入每日生活,培養環保行為
(1)寓環保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平時生活中處處需要環保,可以說環保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環保。對于幼兒的環保教育,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注意引導教育,培養幼兒的環保行為。如飯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之后水龍頭要擰緊,要愛惜水資源、愛護花草樹木、不踩踏花草樹木等,都是環保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的發掘要立足于平時,要做環保教育的有心人,方能取得環保教育的及時、有針對性,進而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2)寓環保教育于教學活動中。在幼兒園班級里,課堂是幼兒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場所。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教材內容進行環保教育滲透,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環保教育。如在科學教學中,通過“有趣的水”“不要亂扔垃圾“”環保袋”等活動,使幼兒在操作、探索中獲得環保知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在說說、唱唱、畫畫、剪剪、貼貼、做做中逐漸明白人和大自然應該和諧相處,懂得環境保護應從自己做起的道理。
(3)寓環保教育于游戲中。幼兒園的活動,很多是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也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有效平臺。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環保理念,進行環保教育,同樣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將環保教育滲透于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樹立環保意識,在玩中接受環保教育。如中班的“呼吸的大樹”游戲,在游戲中用椅子代替樹木,只有在“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從而讓幼兒通過這個游戲明白了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體會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
三、注重榜樣作用,增強環保效應
榜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人無非就是父母、老師。父母、老師的一舉一動,對幼兒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而好的榜樣,可以起到好的教育效果。作為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的父母,應該認識到榜樣作用的重要性與有效性,自覺做好環保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榜樣的示范作用,能增強幼兒對于環保的自覺性。因此,在平時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努力做到:一是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不做有損環境保護的事情,如亂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等;二是做好表率作用,看見地上的紙屑就來一次彎腰,把紙屑撿起來,或親自打掃辦公室或洗擦花壇等;三要身先士卒,參與其中,和幼兒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帶幼兒到花壇除草,成立綠色小衛士隊,齊抓共管,共同愛護一草一木。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使幼兒形成保護環境的優點,強化幼兒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1炎陵低碳生態示范縣的建設
城鎮化等領域進行產學研相結合研究,為炎陵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造新的平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特色資源優勢,提升區域的環境承載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1.2炎陵縣納入湘江流域科學發展總體規劃
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做好湘江流域炎陵段重金屬污染治理和流域內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使之成為生態良好、最宜居的生活家園.
2環境保護發展戰略的內部環境分析
2.1污染物排放狀況
2006-2010年,縣市SO2、煙塵、工業粉塵、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逐年下降趨勢,全縣污染物減排工作成效顯著(圖1).
2.2環境質量現狀
2.2.1水環境質量逐年改善2011年炎陵縣地表水水質較好,炎帝陵斷面、太和斷面及曉陽斷面的18個監測項目未出現單次超標,年平均未超標,達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在飲用水質中,泵房斷面BOD5超標一次,超標率為8.3%.其余21個分析項目未出現單次超標,年平均值未超標,達到了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隨著全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逐年下降,水環境質量逐年改善(表1).2.2.2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
2011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已到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標準.其中,二氧化硫全年總檢點次數為150次,檢出次數為93次,檢出率為62.0%,年平均值為0.006mg/m3,較上年平均值(0.023mg/m3)下降73.9%;二氧化氮全年總檢點次數為150次,檢出次數為150次,檢出率為100%,年平均值為0.032mg/m3,比上年平均值(0.029mg/m3)上升10.3%;可吸入顆粒物全年總檢點次數為150次,檢出次數為150次,檢出率為100%,年平均值為(0.030mg/m3),較上年平均值(0.031mg/m3)下降3.2%(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隨著全縣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逐年下降,空氣環境質量在“十一五”間逐年改善(表2).2.2.3城區聲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截至2011年底,縣城區交通連續等效(A)聲級平均值為68.8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1.2分貝,與上年度相比增長了0.1分貝.本年度最高值為69.6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0.4分貝;最低值為66.8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3.2分貝;縣城區環境噪聲連續等效(A)聲級平均值為51.75分貝,比上年度降低了4.37分貝.本年度最高值為58.5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1.5分貝;最低值為45.0分貝,低于國家標準值15.0分貝(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
2.3節能減排情況
至2009年炎陵縣主要污染物減排情況: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是617.37噸,2009年排放量是1106.28噸,削減率是-79.30%.COD(化學需氧量)2005年排放總量是1593.09噸,2009年排放總量是1801.46噸,削減率是-12.59%(數據來源:2006-2011年炎陵縣環境保護監測站).
3環境問題分析
3.1工業結構性污染仍比較突出
炎陵縣以鐵合金冶煉、化工、建材為主導產業,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重工業型的產業結構,不僅資源、能源消耗量大,而且“三廢”排放量大,工業結構性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尤其是鐵合金冶煉是其強勢發展的主導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可削減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但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仍然較高.
3.2城市生活污染加重
炎陵縣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市化加快一是帶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加,全縣生活污水的COD、氨氮排放量分別達到1871.626噸、196.8噸,已成為水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二是生活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而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不足,垃圾圍城的現象造成比較嚴重的二次污染問題;三是城市機動車流動污染物排放量快速上升,機動車尾氣污染成為主要大氣污染源.
3.3污染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由于歷史欠賬較多,陳疴已久,雖經治理,但環境質量遠未得到根本改善,其氣型、水型污染物排放量等標污染負荷仍分別占全縣排放總量的70%、60%,環境容量過度飽和,也是縣區空氣質量、洣水炎陵段水環境質量提高的主要障礙.尤其是該區域大氣污染十分嚴重,污染治理任務仍十分艱巨.
3.4排污強度居高不下
炎陵縣鐵合金冶煉、化工等行業工業技術水平仍存在企業規模效益差、裝備落后、能源消耗高、資源利用率低、“三廢”排放量大等諸多問題,導致萬元GDP污染物排放強度居高不下,尤其是鐵合金冶煉等中小型企業,排污強度大,污染處理成本高,環境監控難度大.3.5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忽視炎陵縣農村生態環境雖然得到一定的恢復,但生態環境問題仍將是兩型社會建設關注的重點.一是不合理施用農藥、化肥帶來的污染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趨嚴重;二是亂采濫挖礦產資源帶來生態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三是農村工業污染遠未得到有效控制;四是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問題日趨突出.
4環境目標設計及戰略研究
4.1環境目標設計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生態宜居城市為總體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指標;抓好水污染防治,確保全縣人民飲用水安全;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大力減少鐵合金冶煉污染物排放,提升水環境質量;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保護,不斷推進生態縣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環境執法力度,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不斷解決群眾環境訴求,保障群眾環境權益[1].
4.2主要環境保護戰略
4.2.1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縣域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改善,單靠治理污染已無很大空間,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是進一步提升縣域環境質量的根本出路.一是限制和逐步淘汰小化工、小鐵合金、陶土玻纖等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產工藝和產能的產品;二是加快炎陵縣神龍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炎陵縣恒達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炎陵縣保華陶瓷有限公司等企業脫硫技術改造;三是嚴格實施工業企業進園,居民住房建設進小區的區劃政策,改善居民居住生活條件;四是發展一批新型高效、低耗技術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高效無污染科技材料、產品開發及生產,符合經濟規模的林紙一體化木漿、紙和紙板生產,高檔紡織品生產及加工等項目,限制和逐步淘汰小化工、小鐵合金、陶土玻纖等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產工藝、產能的產品,推進產業機構調整.
4.2.2加大城市生活污染防治力度
進一步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的技術指導和財政投入,加快未達標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工作進程,使污水治理投資發揮其作用和效益[2].力爭使全縣85%的生活污水進行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尤其是新建和舊城改造區排水系統應當雨污分流;嚴格規范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生活污水處理廠實行民營化,在線監控設施由第三方運營,提高生活污水處理運行效率;進一步加快城市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建成無害化垃圾處理場,完善垃圾滲漏液處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改革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和監測體系,強化機動車尾氣污染控制工作.
4.2.3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
按照“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能源”的要求,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點對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污染、農村工礦污染、農業面源污染進行整治[3].發展有機水稻產業帶、南方特色水果產業帶、G106沿線畜牧水產養殖帶、炎帝陵周邊觀光農業園、無公害反季節蔬菜基地等.在有條件的鄉鎮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區.鼓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集中整治一批環境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使危害群眾健康的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2.4加快深坑經濟工業區建設
深坑九龍經濟工業園是炎陵縣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也是污染治理的重點.加快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和污染源治理,從生產工藝流程減少污染;同時工業區的中小型冶煉、化工、建材企業統一搬遷至工業園區,進行技術改造,徹底改變工業園環境容量不夠的狀況;加快工業區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業區臟、亂、差的形象,提升循環經濟工業區的綜合競爭實力和形象.
4.2.5加強輻射安全保護工作
建立放射源長效綜合監管機制,完善規范放射源和電磁輻射管理制度,加大廢棄放射源、放射性廢物的處置力度,基本控制輻射對人群的污染危害.放射源應用安全對策:建立由環保部門牽頭,衛生、公安等部門分工負責的全縣放射源安全保護綜合日常監管機制;全面核實換發放射源安全許可證,實施放射源分類身份管理,全縣所有放射源按國家的放射源編碼規則編寫“編碼卡”,“編碼卡”伴隨放射源從生產到使用、處置和再生產的全過程;建立全縣放射源管理動態檔案和數據庫[4].
4.2.6提升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五、課題研究的實施策略:
(一)把環境教育的知識寓于學科教學之中。
課堂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們立足課堂,利用學科教材中的有關內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環境科學知識的滲透教育,以不斷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在科學學科中包含著極其廣泛和重要的環境教育思想和內容,通過科學課教學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樹立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身邊做起的信念。結合有關教學內容進行環境教育,其中環境考察課是進行環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進行動、植物的養殖,環境科學實驗,環保宣傳,鄉土地理考察等活動。
另外,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要強調實踐性、參與性和跨學科性。小學思想品德課可能進行環境教育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即環境保護和節儉教育。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德育相關的規律,因此開展活動時,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在美術與勞動技術教學中,應結合環境保護教育,使學生既掌握美術方面和環保方面的知識,并能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在手工制作課中,利用廢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當同學們用廢物制成各種各樣的作品其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這對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環境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以學校教育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縱橫交錯,更加開放,更加寬泛的教育體系。這將有利于素質教育,有利于課外活動的開展。
1、與重大環境教育日(周、節)相結合
借助于植樹節、世界氣象日、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節日,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使之成為學校環境教育的傳統。如在“世界環境日”開展“從小做個環保人”等活動,使學生樹立較強的環境保護觀念,切實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能力。
2、加強社會實踐,豐富環境教育內涵。
讓學生在保護環境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四年級以上各中隊要成立廢品回收小隊,將家中即將扔掉的可回收的繡品垃圾集中起來,定時賣給廢品回收處。學生要在教師家長的帶領下,觀察和考察社區人們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明白造成各種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對策。
3、與生動有趣的興趣小組活動相結合。課內外的滲透教育,增強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促使同學們產生積極要求參與環保活動的強烈欲望。重點開展以繡品垃圾為主題的環保小制作(布藝)的興趣小組活動,提倡動手做。
六、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2005.5—2005.6)
規劃課題,提高認識,查閱資料,制定完善方案.
實施階段(2005.6—2007.3)
總結階段(2007.4—2007.5)
結題、撰寫論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報告、相關論文、有關活動案例、簡明校本環境教材、調查報告、學生環保科技小論文等。
八、課題組人員及分工:
課題領導組:王慶念徐杰陸娟娟劉培張嚴
課題負責人:張嚴(負責課題的設計和編擬、主持并調控實驗的全過程、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進行實驗總結和理論研究。)
主要成員:張惠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珍郁蓓蕾龔勇秦玲娣徐國洪及各教師(組織實驗和論證、完成各階段的實驗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撰寫階段性成果報告、協助課題負責人進行課題總結。)
九、保障措施:
1.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用理論武裝自己,并聯系實際,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環保實踐內容聯系本地實際,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
3.注重與領導的溝通,實落相應政策,尋求大力支持.
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