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學生實習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社區護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實踐教學是社區護理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家對衛生服務要求逐步提高之時,只有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切入點展開的社區護理實踐活動,才能讓高職護理學生建立較強的護理職業精神,發展個人的綜合素質。但是,當前因為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并不是很完善,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因此,高職院校對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進行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
意義。
一、對象
選取82名鐵嶺衛生職業學院2010年級1-2班高職院校護理學生作為對照組,80名2010年級3-4班高職院校護理學生作為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學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改革后的模式,即綜合社區護理實踐,改革教學課程制度和選課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教學模式。
二、 方法
2.1 理論教學法
護理學教學最基本的環節是護理知識的學習,這應該作為社區護理實踐調查的基礎,按照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面、思維模式、個性特征進行綜合素養的培養,并將此環節融入到理論教學中??梢詫虒W課程的內容進行分類和優化,將社區護理學課程分成社區護理理論知識學習、理論和技巧結合應用、社區護理實踐三類。根據各類別的主要教學內容,參考最新的護理學理論教學研究成果,分析新教學方法的優劣,然后進行從優的選擇。
2.2 實踐教學法
在高職護理學生入學初期,可以綜合對社區護理實踐教學的特殊性以及社區人民對護理服務的需求進行分析,制定護理學實踐教學的新方式,明確教學制度,按照教學的核心內容和最終目的,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資源并開發新資源??梢园焉鐓^護理學實踐教學分為三個環節:見習階段-模擬階段-實習階段。
2.2.1 見習階段
在學習了社區健康理論知識后,將護理學生進行分租后參與到社區健康評測中,按照實踐教學的目的給各組分配見習工作,護理學生可以借助課余時間到學校附近的社區進行見習評測。先是在老師的領導下到社區中參觀社區衛生服務單位,通過老師對社區服務相關工作的介紹,慢慢熟悉社區健康評測的各個環節,包括對評測儀器的使用、對各組人員的工作安排、健康評測相關信息的收集等;之后讓護理學生對所評測的數據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和總結;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社區健康評測報告。
2.2.2 模擬階段
在已經完成見習階段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到社區護理技能實驗室進行模擬實踐,對實踐技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進行肯定,同時也指出他們需要改進的地方,并要求學生立即進行改進,為之后的實踐階段打下基礎。
2.2.3 實習階段
分析社區護理的需求,以理論知識、見習資料和模擬經驗為基礎,相結合之后應用與社區護理實踐中,從而提升高職護理學生的護理技能。在實習階段中,要以培養護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技能為目標,綜合社區護理發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社區護理實習計劃。
2.3 教學考核法
2.3.1 理論考核
理論考核的成績設為總成績的60%,考核的內容可以從《社區護理學》課程中隨機選取,以閉卷考的模式對高職護理學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和理解運用能力情況的考核和了解。所選取的考核內容要能夠體現出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性、綜合性、理解性。
2.3.2 實習階段考核
實習階段的考核要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參加,將護理學教學改革的課程、手段、實踐技能作為考核的核心。要重視學生綜合實習技能和設計性實踐能力的全方面考量。
2.3.3 問卷調查考核
通過對162名學生進行護理學教學模式改革方法的認可程度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習態度、知識理解、能力提升、對教學法的態度等方面。問卷調查應由學生個人獨立完成,填寫完后立即提交,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1)兩組學生理論、實習平均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實習成績比較(分)
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則學生的理論和實習成績都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改革后的護理學教學模式更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
(2)兩組學生教學模式認可程度的調查,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模式認可程度的調查(分)
從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后的護理學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們接受,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護理技能方面的提升。
三、總結
要實現高職學生的社區護理綜合技能,就要在護理學教學上進行改善,重點將教學中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考核教學綜合起來,全面提升護理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護理技能。
參考文獻: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在我院內科實習的60名護理專業學生分為兩組,試驗組30例采用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對照組30例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構成和平時成績等方面,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內科護理學實習教學模式,以臨床查房、經驗傳授和技能操作為主要教學模式。
1.2.2試驗組的帶教老師嚴格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實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1)學生和老師針對具體患者提出內科護理中的主要問題。(2)查閱文獻收集解決問題的研究依據。(3)嚴格評價研究依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4)將研究結果用于指導具體患者的護理。(5)經過臨床實踐后作出效果評價和總結。
1.2.3采用理論測試和實踐技能考核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并針對試驗組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采用問卷調查。
1.3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同教學模式間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評分結果兩組學生評分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技能操作及病案分析的評分別為(79.4±6.9)分、(88.6±6.1)分和(89.3±5.7)分,對照組學生評分分別為(75.3±7.8)分、(74.1±7.2)分和(70.4±6.5)分,對比兩組學生在實踐技能操作和病案分析評分,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問卷調查結果試驗組學生對自己在內科護理學實習期間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醫患溝通能力、查閱文獻能力和教學滿意程度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別為86.67%、76.67%、86.67%、100.00%和93.33%,均優于對照組的56.67%、46.67%、53.33%、40.00%和60.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循證醫學(EBM)是美國流行病學家ArchieCochrane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臨床思維方式,并在1992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CordonGuyatt教授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1)臨床診療方法和醫療決策應該盡量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即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后善于查閱醫療文獻尋找現有臨床研究科學依據。(2)科學合理的將最好的研究證據與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臨床經驗相結合,這樣可以避免研究證據的約束性和醫務人員經驗的局限性。(3)促使醫務人員不斷學習,及時更新醫學知識和診療思維的與時俱進。作為培養臨床醫務人員的醫學教育近年來也在不斷的嘗試將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引入醫學教育,即循證醫學教育。循證醫學教育是循證醫學在普及中向醫學教育領域發展而形成的一種醫學教育新模式,其核心是將現有的最佳醫學證據與臨床教師的臨床經驗、最新的研究證據很好的與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機的結合起來。
關鍵詞:中醫護理;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11-0056-02
目前,我國中醫護理教育正處于新舊交替的過渡階段,如何既與現代護理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接軌,同時又發揚完善我國傳統的中醫特色護理,是中醫院校護理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我校于2002年開始招收第一屆五年制護理本科生,現該屆學生即將畢業,伴隨這一屆學生的學習歷程,我們不斷總結、改進,堅持突出傳統醫學特色,注重中醫護理理論與先進的護理模式相結合,針對本科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在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等方面積極探索,力求建立新型合理的中醫護理本科教學模式。
1 課程體系設置
1.1 總體目標和原則 中醫本科護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總體目標是:培養能夠系統掌握中醫學和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中醫護理和現代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護理技能,具備相關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溝通技能和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原則: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為主體,以護理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基點,有利于中醫院校自身的辦學特色,有利于培養復合型護理人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1.2 課程體系
1.2.1 主體性兼顧靈活性 在課程體系中,以護理專業課程為主,開設護理學基礎、中醫護理學基礎、中醫臨床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等課程,輔以相當比重的人文、社會、心理等選修課程。如醫學倫理學、衛生法學、醫學心理學、精神科護理學、護理科研方法、護理教育學、護理美學等。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適應能力,而且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1.2.2 適應現代護理學新進展 隨著醫學模式、健康觀念以及人口結構的轉變,護理學的知識結構也相應地由生物科學擴大到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護理的對象由病人擴大到全社會的人群,護理工作面向群體、面向社會。在課程內容中,需要增加新進展、新成果、新技術,因此,我們設置了社區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等課程,加強課程體系的開發和更新。
1.2.3 突出中醫護理特色 為了更好發揮中醫護理的優勢,將中醫護理學設置成中醫護理學基礎和中醫臨床護理學兩門課程,中醫護理學基礎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結合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美容、各項醫療護理活動對患者施以獨特的中醫護理技術。中醫臨床護理以病證為經,以證型為緯,結合“中醫整體觀”的原理,運用護理程序,開展“辨證”與“施護”。在繼承了中國傳統的護理特點同時,又汲取了現代護理學的新理論和新技術。
2 實踐教學改革
護理學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教學環節的創新和教學質量高低與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有著直接的重要關系。目前大多數院校仍采用傳統的基礎、臨床、實習“三段式”教學,這種方式理論與實踐劃分過死,不能有機結合,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很少接觸臨床,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一開始往往不適應,產生心理壓力和情緒反應。因此,我院對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
2.1 增設階段實習 采用理論學習與實習穿插的方式,在第六學期安排在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三附屬醫院(昆明市中醫醫院)、第四附屬醫院(玉溪市中醫醫院)進行10周的階段實習,具體分配在針灸科、推拿科、肛腸科、風濕科、骨傷科,主要實習基礎護理(如晨、晚間護理、口腔護理、會陰護理、壓瘡護理等);護理操作技能(如無菌技術、各種注射法、灌腸法、男、女性導尿法、吸痰法、吸氧法等);中醫傳統操作技能(如拔罐法、艾灸法、穴位注射法、耳穴壓籽法、刮痧法等)。通過階段實習使學生直接接觸服務對象,獲得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機會,為畢業實習打下堅實基礎。2002級護理本科班畢業實習分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昆明市延安醫院實習,均得到了實習醫院的好評。
2.2 加強實驗室實訓操作和考核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強化技能操作,充分發揮中心實驗室的作用,我院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2個月),組織畢業實習前各專業共10個班學生進行心肺復蘇、無菌技術、體格檢查的技能訓練、要求做到規范、準確、熟練,反復訓練,逐個考核,逐個點評。最后各班選出前五名參加競賽,評出各項操作的一、二、三等獎,并進行獎勵,2002級護理本科班分別獲個人無菌技術操作一等獎和心肺復蘇二等獎。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2.3 實習前強化訓練 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開始接觸實實在在的社會,需要他們獨立地應對各種病人、處理好各種關系,因此有必要在學生進入實習前,組織學生進行護理知識、技能、綜合素質的強化訓練。為此我們對2003級護理本科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10項護理操作技能(靜脈輸液法、吸氧法、吸痰法、男、女性導尿法、洗胃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耳穴壓籽法、拔罐法)強化培訓,時間為五周。具體做法是將50名學生分為5組進入急診科、針灸科、肛腸科、風濕內科、婦科進行護理操作技能強化培訓,在培訓中采用真人真做和模擬實驗教學兩種方法:①臨床帶教老師在講解與演示中以學生或教師扮演病人角色;②學生既當護士又當病人,轉換角色練習。要求在訓練中做到規范、準確、熟練,并進行逐個考試,逐個點評。其優點是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語言溝通技巧;增進了與病人的情感交流技巧;規范了護理操作技能;增強了學生的臨床實踐動手能力。
3 加強素質教育建設
素質結構包括:人文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由于傳統中醫護理教育的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的局限性,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忽視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在人文素質、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這三方面上存在明顯缺陷。因此,我院將素質教育建設作為教學模式中的突出問題予以強調。
3.1 人文素質培養 醫學模式的轉變體現了醫學界人文主義的回歸,護理工作的重點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從以治病為主的功能制護理轉向全面關注人的心理、社會狀態、健康需求的整體護理。人文關懷式的服務正在成為現代醫學文明和現代化醫院的重要標志,只有深入學習和探討現代護理觀念的人文主義精神內涵,提升護理人員的人
文素質修養,才能不斷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因此。我院在護理本科教育中,加強人文知識學習,以南丁格爾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在護理工作中要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尊重生命,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素養和奉獻精神。
3.2 心理素質培養 現在的學生心理比較脆弱,缺乏自控能力,對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較低。面對激烈的競爭,一旦遭受挫折,或環境變化。就容易產生自卑和失望等消極情緒,有的甚至引起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我院護理專業自開辦以來一直重視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教導學生掌握心理調適技術,通過與自我對話,感受壓力對自己的影響,最終實現自我幫助和自我治愈。具體做法有:①自我體驗,釋放內心感情。學會合理的宣泄,每個人都有許多矛盾和負性情感,它影響到工作和學習。因此可以通過說或想,將負性情感釋放出來,或者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轉移不快情感。②提高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各種負性情感的產生,其原因是自我認識有偏差,因此要學會剖析自己,評價自己,通過分析和自問,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領悟到一個人不能片面地追求完美,而以積極的方式面對現實。
摘 要: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實習、工作的質量。本文從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措施的實施、教學方法改革、改革考試方式等方面闡述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方法方式,指出課程改革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基礎護理學 教學改革 教學實踐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深化??平逃虒W改革,辦出??平虒W特色,提高醫療人才培養質量,我校于2015年制訂了??平逃n程改革發展的計劃,積極探索護理專業課程改革方案,特別是進行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F介紹我校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介紹如下。
1.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課程內容包括醫院環境,入院和出院護理、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患者的清潔護理、排泄護理、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及基本的護理技術操作等。內容涉及滿足護理對象生理、心理和治療需要的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學習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等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是目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考試比重占總內容的25%左右)。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是護生由基礎護理的學習進入??谱o理學習、由學校生活進入臨床實踐的必經之路,其教學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實習的質量。為此,我校確定基礎護理學課程為課程改革的重點。
2.積極參與省級、校級課題改革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護理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提出的指導思想:完善護理教育方式,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1]。我??茖W地構建了三年制??谱o理專業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未來護理崗位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為此,我系積極參加省級課題的改革,選擇部分護理骨干教師參與全國醫藥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的編寫,對校本教材《基礎護理學》進行修訂,這為我校進一步推進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
3.課程改革的探討與實踐
3.1修訂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
教學大綱是課程教學的規范性指導文件,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因此,我校在2014年修訂了基礎護理學教學大綱。開設該課程的時間由三年制專科學生入學的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改為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教學時數由168學時改成15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78學時,實踐教學80學時。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安排10學時-16學時的強化訓練,以確保學生盡快適應臨床。新的教學大綱中將理論與實踐的課時比例由原來的1:0.9修訂到1:1,從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兩方面進行改革,使學生掌握護理實踐操作技能,具備初步護理工作的職業能力,為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2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結構和自身特點,注重教、學、做相結合,從兩方面進行改革。
3.2.1改革理論教學。
課堂理論教學采用多媒體授課手段,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轉變。教學中應大力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增強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教師從上課講到下課的“滿堂灌”式角色。護理教學除了向學生傳授護理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臨床特定復雜的健康與疾病問題的質疑能力和觀察、分析推理能力,從而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2]-[3]。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靈活運用啟發式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PBL、學生小講課等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激發學習興趣,將學生從“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也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和人際溝通能力的鍛煉。例如在學習灌腸法這一節,教師針對大量不保留灌腸法、小量不保留灌腸法和保留灌腸法三種灌腸方法設計五六個案例,課前交案例發放給學生,并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學、查閱資料、討論,了解各種灌腸法的目的、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在課堂上先讓分組學生派代表講解知識點,然后老師總結歸納,操作示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體驗教師角色,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溝通能力。
基礎護理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主。為此,本課程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十分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傳統的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使有的學生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有的學生只對實踐部分感興趣,上實驗課時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只能機械地模仿老師的操作,教師需要花一定時間幫助回顧理論知識,這就大大縮短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利于其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臥位的安置、協助患者更換、保護具的使用、無菌操作、導尿術、各種注射法等操作項目時,在多功能示教室授課。在示教操作的同時講授理論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種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使操作內容更生動、具體、直觀,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操作細節,將所學理論知識盡早轉化為專業實踐能力。
3.2.2改革實踐教學。
3.2.2.1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棄除了傳統的以驗證性為主的簡單易學的實訓項目,如床上擦浴、床上洗頭、冷熱療法、口服給藥等,縮短了有些項目的教學課時如鋪床法由之前的6學時減到2學時,增加了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訓項目如高熱病人的護理、模擬危重患者的搶救、患者入病區的初步護理等。
3.2.2.2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分成6個―9個小組,每組12人―15人,固定一名實驗帶教老師,同時在每個小組中指定5名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各小組長負責管理兩三名學生。課前小組長主動找帶教老師先學一遍操作,并拍好操作視頻,要求各學生預先寫出實驗報告。正式上課時帶教老師在小組學生面前再示教一遍,學生再練習操作,同時配合老師和小組長指導,保證操作規范、準確。針對有些實踐項目,如口腔護理、各種注射法和o脈輸液法,采用角色扮演法,2名學生一組,分別擔任護士和病人角色,進行真人操作。教師每組進行指導確保學生安全和操作規范。課后,要求每一位學生再修改、完善之前寫的實驗報告,小組長上交所管理學生的操作錄像。每一項實踐操作都需要進行過關考核,統一考核標準,期末再進行抽查考核。
3.2.2.3全天開放實訓中心,實行學生管理制度。學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自習課、晚自習的時間操作練習,增加學生自主練習的機會。這有利于培訓學生的慎獨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部分學生的管理能力。
3.2.2.4開展實習前綜合強化訓練。護理專業每個班級在進入臨床實習前都開設了8學時―14學時的基礎護理學強化訓練,設計了臨床案例。例如患者,女,55歲,因患急性重癥肺炎入院。入院時T39.2°C,P118次/分,R38次/分,BP146/100mmHg,患者咳嗽,痰多,呼吸急促,雙肺及喉頭有痰鳴音,痰不易咳出。針對該患者,你認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護理問題?采取哪些護理措施?在強化訓練結束后進行操作考核,成績合格者才能進入臨床實習,不合格者則延后實習。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增強其自信心,從而能更快適應臨床護理。
3.3改革考試評定方法。
考試評定方式由之前單一的終結性的閉卷考試改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其中形成性評價占40分,包括平時上課的表現(20分)、到課率(5分)、作業+任務完成情況(15分)三部分。形成性評價成績以40%計入期末理論成績中?;A護理學課程的考試分為理論考試和操作考試兩種,滿分100分制。操作考試成績由平時每項技能考試的平均分與實習前操作抽考成績兩部分構成,每部分各占50%。操作考試中增加了素質考核的比例,素質考核內容包括儀表、態度、著裝、用物準備、與患者溝通能力、操作后整理與理論分析等,豐富了技能考核內容。將形成性評價、理論考試成績和操作考核成績記入學生檔案,供用人單位參考,這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4.課程改革的效果
根據我?;A護理學課程改革的初步設想,在2014級護理專業大專班級中隨機抽取部分班級進行基礎護理學的授課改革,教師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受到廣大學生的一致好評,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課后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
改革授課的班級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未進行改革授課的班級,見下試卷分析表。
總之,課程改革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A護理學的課程改革任重道遠,每一位承擔基礎護理學教學任務的老師都應不斷探索、不斷鉆研與實踐,使基礎護理學的教學質量得到上級部門的認可,培養的學生能夠成為滿足社會醫療衛生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我校關于基礎護理學課程改革,在教學中改革教學大綱,制訂教學方案;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方式,改革考試評定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在2015級和2016級護理專業所有學生中實施,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葉玲,董翠紅,劉美萍.基礎護理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
【關鍵詞】 個案護理; 護理學生; 教學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role of case study method on clinical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Methods 37 nursing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37 nursing students in routine teaching method team as contrast group, several differences such as appraisal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atisfaction in the practice contents and self-study evaluation were collected.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the contrast team in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Besides it, their 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content and self-study valuation, have reached more than 90% degree.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 in all aspects and has a great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an overall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ase study; 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隨著護理專科的發展,臨床護理由過去的功能性護理轉變為整體護理,對護理人員的要求由注重三基理論、技能及??浦R的掌握轉變為在注重對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運用系統思維對病人進行評估的能力,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需求。為了培養出適應臨床需求的護理學生,各醫學院校運用臨床案例模擬、組織護理查房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1~3]。但以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臨床上病人的病情是動態變化和有個體差異的,導致病人對護理的需求也各自不同,護理學生面對這種情況往往產生理論與實踐脫節,找不到病人的護理重點。為了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我科從2008年6月-2010年2月對來我科實習的37名護理學生運用每人跟蹤1個個案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臨床思維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6月-2010年2月到我科實習的護理學生37名,平均年齡(22.03±0.52)歲,其中男3名,女34名;大專29名,本科8名。
2 方法
2.1 時間安排 第1周,熟悉病房基本情況,了解本科病人特點,包括病種、常規住院天數、年齡特點、常見專科病種的??谱o理,為選取個案做準備。第2~4周選取個案,跟蹤個案住院期間所有治療及護理。第5周,完成個案護理書寫,上交帶教老師審閱、批改。第6周,交護士長審閱并一起分析講解。
2.2 帶教方法 第1周帶教老師講解個案護理要求,提供范例給予初步印象。第2~4周與學生一起選取新入院病例個案,從入院至出院參與個案的護理,在護理過程中不斷提問學生該病人的護理問題,學生如有問題及時向帶教老師提出。個案的選取要求住院時間不要超過3周,使學生能了解病人整個住院過程。第5周,帶教老師對學生上交的個案護理進行審閱、批改,最后給出評價意見。第6周護士長對每一個個案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運用整體思維方法找出病人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通過每一人的個案分析,讓學生共享大家做得好的地方,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引起大家的重視,使大家在臨床實踐中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2.3 個案護理要求 從介紹、目的、個案情況介紹(一般情況、病情概況)、相關病理生理解剖、護理、總結、主要藥物、參考文獻等8大方面介紹,清晰介紹出個案護理病人的護理重點及護理措施,體現出個案的特異性。
2.4 評價指標 實行個案護理帶教組設為實驗組,隨機抽取2008年6月以前在我科實習的37名學生綜合考試成績作為對照組,37名學生其中大專31名,本科6名,平均年齡(21.68±0.16)歲,男2名,女35名,學歷結構、年齡、男女比例與實驗組相比,P>0.05,兩者間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從基礎理論、??评碚?、基礎操作、??撇僮骷白o理文書書寫方面進行考核,并對實驗組進行帶教滿意度調查。
2.5 統計學分析 考核成績使用SPSS11.5進行統計處理,統計學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P
3 結果
3.1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的比較 見表1。研究結果表明:在基礎理論、??评碚摗⒒A操作、專科操作及護理文書書寫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在顯著性,P
3.2 對實驗組學生實習及個案護理設置滿意度進行調查 見表2、表3。研究結果表明,90%以上的學生認為個案護理帶教有助于其對專科知識掌握,有助于臨床思維建立,有助于自我價值體現,且大多數對實習內容及測試內容的設置都比較滿意。表1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的比較表2 學生對實習內容設置的滿意度調查表3 個案護理對學生的幫調查
4 討論
4.1 個案護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個案護理要求學生對所選個案從入院到出院全程跟蹤觀察,在病人不同階段找出護理重點給予護理措施。這需要學生對病人每天的病情進行動態觀察,隨時與病人溝通獲取第一手資料,根據病人情況找出護理重點并提出可行的護理措施。為了獲取病人的詳細資料和病情變化,學生需與病人不斷溝通,各種溝通技巧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我們研究發現94.59%的學生認為個案護理有助于他們與患者的溝通,同時與病人的溝通也增強了病人對同學的信任度和親和力,所有的學生都認為其有助于病人對其信任度的建立,促進了同學從學生向護理工作者角色的轉換和激發了對護理工作的激情。在表3中可以看出,這普遍得到學生的認可。
4.2 個案護理促進學生臨床思維的建立 在個案護理中需要動態觀察患者病情,分析患者全部資料,尋找護理重點和提出護理措施,這促使學生臨床整體思維的建立,91.89%的學生認為個案護理有助于其臨床思維的建立。整體思維的建立也體現在護理文書中,資料顯示他們能更清楚、重點突出地表達出病人的核心護理問題及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使個案護理組的護理文書書寫成績優于對照組。在帶教中老師用臨床思維引導學生找出病人護理問題,用系統的思維方式提出護理措施,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4.3 個案護理促進學生對??浦R的掌握 我們的研究發現,個案護理組學生不論是??评碚摚€是??撇僮鳎涑煽兙哂趯φ战M,P
4.4 個案護理帶教促進學生不斷更新知識 以往臨床帶教注重書本理論知識在臨床中的運用,這種復習鞏固型帶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加強書本理論知識的掌握?,F代醫學日新月異,護理??频陌l展也突飛猛進,實習的過程是短暫的,所見病例也是有限的,這需要護理人員有靈活運用和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能力。個案護理要求學生去查閱國內外相關專科發展、最新的治療及護理進展,疾病的并發癥及影響其治療的相關疾病,從整體角度尋求最適合病人的護理方法,這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的更新,視野的擴大。
4.5 個案護理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 從表1中可以看到,實行個案護理帶教組的學生臨床基礎護理與??谱o理的操作能力均強于未實行個案護理的對照組學生,P
4.6 護理個案的設置增加護理學生實習的壓力 從表2看到分別有2人及1人對增加個案護理滿意度一般及不滿意,占8.11%,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實習的內容及測試項目,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這無形中增加了實習的壓力。但更多的學生認為,增加的壓力更好地促進了他們學習的動力,在與病人的溝通過程中也得到了患者的更多信任,以主人翁的責任感參與到個案的護理中更讓他們感到自我價值的充分體現。
5 小結
臨床帶教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的過程,使用有效的帶教方法培養學生的臨床整體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臨床應對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培養綜合型人才,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更快、更好地適應不同的??菩枰玫貫椴∪颂峁M意的人性化的整體護理。臨床個案護理跟蹤通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護理工作的本質,從各方面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學生素質的提高也對臨床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促進了教學相長的局面[4],也為臨床帶教老師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帶教老師不僅要對專科護理熟練掌握,還要對專科疾病演變過程及相關疾病熟練掌握,在工作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分析總結。
參考文獻
1 駱翠媚,李嵐.個案護理教學對提高護生護理程序運用的探討.當代護士,2006,9(9):104-105.
2 黃春燕,馬英,王桂榮.護生臨床實習前個案護理強化訓練的效果觀察.衛生職業教育,2009,27(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