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婦產科護理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宮頸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有9例。我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這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患者的年齡為23~35歲,平均年齡為(29.1±2.0)歲;觀察組60例患者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5±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患病類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圍手術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對癥護理及日常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分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
1.2.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具體情況,并了解患者實際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應注意其眼神、肢體動作等,若發現患者有難言之隱,則應及時主動與其交談,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2.2心理護理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接受會陰處清潔、灌腸、導入尿管或手術后接受陰道填塞、留存導尿等護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許多患者心理上會產生不適,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舒緩患者緊張情緒或過激情緒,從病情康復角度勸導患者,促使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證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病情。
1.2.3隨訪調研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隨時進行走訪調查,反復查看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精神狀態與生活質量,從微小處入手為人性化護理創造條件。并且,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之前病情,通過走訪、電話等方式關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記錄,以進一步做好患者術后康復引導工作。
1.3觀察指標
①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
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97.5±1.5)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8.2±1.8)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89.8±1.2)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87.9±2.5)分。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水平及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婦產科是護理糾紛事件發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這就對婦產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婦產科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術后的各項護理措施,術前或分娩前會位的清潔、灌腸、導尿管的導入等,術后或分娩后導尿管的留置、引導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婦產科護理抱有抵觸情緒,這就對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婦產科術前、術后的護理質量,醫護人員應結合產婦具體情況,給予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方式,詳細地講解手術知識,引用成功案例,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為后期手術奠定基礎;術中護理人員應最大限度減少暴露,動作輕緩,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負擔減少,以獲得產婦及家屬的配合和支持,促進患者康復。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①強化護患交流:產婦分娩或手術的臨床操作中,直接與護理人員接觸較多,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建立信任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在提高預后質量的同時,減少護患糾紛。
②實施預約服務:人性化護理強調預約診斷和治療的服務,有助于節省就診時間,并給予更加體貼、周到的護理服務,使護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滿足產婦的多樣化需求。
(一)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級大專護理專業2個班級學生120人,每班各60人,均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招生進入我院,學制3年。設1班為實驗班,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18.75±3.52)歲,其中男生2人,女生58人。2班為對照班,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9.02±4.15)歲,其中男生2人,女生58人。兩班學生前期學習基礎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和教學進度均一致,年齡、入學成績、生源地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兩班均按我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標準要求組織正常教學,教學時數相同。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后適當輔導;而實驗班除進行正常教學外并附以參與式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科學分組。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同時選出組長,負責該組的協調、組織、聯絡、管理工作。(2)教學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師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集體備課,教師先精心選取適合進行參與式教學的教學內容,師生共同理解此次授課的教學目標,然后讓學習小組學生自行查找相關內容,觀看相應的錄像、光盤等教學資料,師生共同討論積極發言,設計好適合于此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案。如早產,其臨床表現與正常分娩相似,在設計早產案例時,進行創建模擬情景,模擬化妝技術,每人扮演角色,如病人、護士、醫生、化驗師、家屬、觀察員等,進行課堂情景教學。又如女性生殖系統炎癥,這章疾病種類較多,但內容較為簡單。學生查找資料后,可自制幻燈片,由一位主講同學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3)答疑與點評:每次教學結束后,由學生提問,小組成員回答,使學生在參與答疑的過程中,不斷地進步和提高,更加充實自我。最后,先由小組成員自我點評,然后再由學生代表和教師分別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總結提高,對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予以適當的獎勵和表揚。
(三)評價方法
(1)課程結束后,按教學大綱要求,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實驗班學生對參與式教學法的評價,統一發放問卷,當場收回,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回收率100%。(2)理論考試從校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兩班統一進行考試,教研室組織教師按規定標準評分試卷;操作技能考核,由兩名教師嚴格按統一規定標準評分,最后取其平均分,計算兩班成績。
(四)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討論
(一)參與式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96.7%的學生認為采用參與式教學可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98.3%的學生認為參與式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因為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教師僅滿足將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成了名副其實的“傳道”者。學生只是在教師的“牽引”下照葫蘆畫瓢,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同時壓抑了部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潛能。而在參與式教學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每個學生的創造性都得到了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學生參與集體備課、知識探索、教學計劃擬定、教學實施及教學評價,鍛煉了其系統的思維方式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了人際溝通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產生成就感,激發其學習興趣,獲得積極參與和深入鉆研的動力。
(二)參與式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參與性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個共同成長和提高的過程,而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性發展。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領路人,而不能代替學生學習。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有助于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如表2結果顯示,實驗班學生的理論和操作技能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5)。另外學生的參與也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教師在教學上越投入,就越能獲得教學的成功和專業的發展。在這種雙向互動共進的教學中,師生都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睦、平等,提高教學效果。
(三)參與式教學法有利于學生遷移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著名教育家黃培炎指出,職業教育是以某種職業崗位需求為目標,有針對性地對人才進行培養,以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如何促進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是學生未來職業生涯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參與式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備課,盡可能多地將表達觀點和動手實踐的機會留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會遷移學習。通過表1可以看出,95%的學生認為參與式教學法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不斷提升職業崗位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結論
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利用傳統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變復雜為簡單。這樣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比如在講“枕先露的分娩機制”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具有動畫效果的分娩機制教學課件,了解整個分娩的連續過程。再通過模型演示邊講解,講完后讓學生在模型上練習。這樣一來既緩解了枯燥的課堂氣氛,又增加了學生自己實踐的動手機會,為學生學習妊娠疾病、產后疾病打下結實的基礎。不同教學手段效果不同,合理應用可以取長補短。因此,我們如果能夠根據需要將實物標本、教學模型等傳統教具與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科學的結合,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結合臨床實踐,運用典型病例
在臨床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病例與授課的內容進行有機的融合提高教學課程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這節課程時,我們先將病例進行描述:患者30歲,初產婦,孕31周,產前檢查正常。查體:孕34周出現頭暈、眼花等自覺癥狀,檢查:血壓170/130mmHg,水腫(++)。實驗室檢查:尿蛋白(+++),眼底A:V=1:2,視網膜水腫,今晨出現劇烈頭痛并嘔吐一次,繼而抽搐現處于昏迷中,急診入院。結合病例解釋本病的發病機制、臨床特征及并發癥等?!皩m外孕”是婦產科護理學中的急腹癥,一旦出現輸卵管破裂會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其傳統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而近些年保守治療越來越被重視。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列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病例做對比,從而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除了講一種疾病穿插相應病例以外,我們還可以在講完一章內容后布置幾個病例,專門設立一堂病例分析課,讓學生對重點疾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講完病理產科后為了區別學生很容易混淆的“前置胎盤”和“胎盤早剝”,可以給學生列舉兩個典型的病例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進行討論。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三、用新知識、新進展來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婦產科護理學是重要的臨床學科之一,隨著人類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婦產科護理學在許多領域和分支都有了跨越式發展。作為一線的臨床課教師在注重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穩固的同時,更多的讓他們了解到本學科的重要性和需要了解的新知識、新進展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講解“不孕癥”時,我們可以先向學生介紹試管嬰兒、克隆技術的新進展進行介紹,然后教師延伸到先天性無子宮患者將來采用子宮移植術會給她們帶來的福音。例如,今年9月世界上首例移植子宮患者孕育后成功誕下嬰兒。該名女子被診斷為MRKH綜合征(先天性無子宮無陰道),但是她的卵巢功能完整。在寶寶32周時,由于先兆子癇和胎兒心率的問題,該女子不得不中止妊娠,并通過剖腹產誕下一名男嬰。該女子的子宮來源于她的母親。因此,這也將是世界上第一例胎兒和母親從同一個子宮生育的情況。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1.1一般資料:
選擇婦產科患者100例,年齡20~36歲,平均(28.2±1.7)歲,胎位不正19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47例,妊娠合并貧血13例,早產18例,其他3例?;颊邔Ρ敬卧囼灳橥?,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選取病例應用常規方案護理。觀察組分析護理常見風險,并制定預防和處理對策,具體操作如下。
1.2.1護理常見風險:
①患者因素:隨著近年公眾生存壓力的增大,醫療風險增加,如巨大兒、早產、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人為制造安全隱患,部分病例和家屬對分娩缺乏正確認識,未做好意外事件發生的心理準備。②醫院因素:目前社會對醫院護理質量要求明顯增高,護理人員工作繁忙,易有不情愿、不耐煩情緒,易誘發醫療糾紛,加之缺乏自我防范意識,未對行為加以約束。③技術因素:未加強新進護士技術能力培訓,理論基礎薄弱,使其對自己的工作無法勝任和駕馭,導致不能對病情及時觀察,做出準確評估。④醫療設備因素:未及時準備醫療設備,應對羊水栓塞、產后出血等突況,引發惡性事件。⑤消毒隔離因素:如未嚴格消毒會陰切口,引發感染等。⑥藥物性因素:如催產素的用法、用量需準確,加強子宮收縮觀察,并對用藥速度及時調整。
1.2.2預防和處理對策:
①完善產前檢查:加強并發癥觀察,及時發現異常并處理,產檢時做好健康宣教育,使產婦和家屬有正確認識。②保障人力資料配備:保證護理人員數量,并加強法律法規學習和專業訓練,開展安全意識教育活動,加強風險教育,以使護理人員通過專業知識對風險加以預見,降低不良事件率。③加強技能培訓:開展規范且嚴格的操作訓練,對操作技能行是培訓,還包括護理文件的書寫,記錄,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確保臨床安全。④加強護患溝通:圍術期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依據要求,保證隱私,使患者有被尊重感,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維持和諧護患系,避免醫療糾紛。⑤加強設備、藥品管理:急救藥品、器材需為應急狀態,專人管理,藥品需定量保存,及時檢查,以備急需。⑥消毒隔離管理:掌握無菌原則,在對母嬰護理中加強無菌操作,切口嚴格處理,并做好嬰兒臍部觀察,乳汁分泌障礙者,需輔助擠奶,母嬰同室需做紫外線消毒,以防范不良事件。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創口裂開1例,創口感染1例,其他2例,總風險率為8%;對照組創口裂開5例,創口感染3例,其他6例,總風險率為28%;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高于對照組的6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5月在我院婦產科門診進行手術的患者178例,年齡18~51歲,平均(37.5±13.5)歲,178例患者中,人工流產手術74例,診斷性刮宮38例,清宮術32例,輸卵管手術34例。所有178例患者均無心、肺、肝、腎等器官的疾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8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式展開治療,常規護理包括常規準備、術前宣傳教育、手術中患者的配合、手術后的觀察和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再加入舒適護理,舒適護理包括術前舒適護理、術中舒適護理、術后舒適護理。
1.2.1手術前的舒適護理:
①為給患者建立一個寬松、溫馨、干凈、整潔的治療環境,護士應在日常的工作中保持衣著整齊、干凈,儀表要大方,當患者來接受治療時,護士應主動對其進行迎接、詢問、指導,在面對患者時態度應和藹可親,細心的為患者進行講解,從而幫助患者完成就診。在手術前護士應多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接觸,了解患者,對其進行自我介紹,從而加強護患的交流,對患者及患者家屬實行微笑服務,使患者感受到親切感。②護士與患者應進行詳細的交談,為患者講述醫療知識,讓患者了解在手術過程中的準備工作,讓患者了解在手術中的配合事項,使患者了解手術過程中的準備工作與手術后效果兩者的關系。護士在為患者講解時要態度和藹,為患者進行仔細的講解。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和感受,并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③為患者講述手術成功的案例,對患者進行肢體語言的鼓勵,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礙,幫助患者建立對手術的信心。④在進行護理和常規手術前準備時,詢問患者的感受,為患者講解手術操作過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手術。
1.2.2手術中的舒適護理:
在手術開始前1個小時將患者接入手術室,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手術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2~25℃,室內濕度控制在40%~60%。提前將會陰消毒液加熱到溫熱。為手術建立靜脈通路,同時配合麻醉,對患者的手術進行安置。手術中,在不會對醫生治療操作產生影響的情況下,為患者進行遮掩,盡量減短患者暴露的時間。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護士要及時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當手術進行操作時應提前告訴患者,使患者提前做好準備,取得患者對手術的理解和配合。如果患者產生疼痛,護士應給與患者鼓勵,并對患者進行安撫,與患者進行交流時語氣應柔和,通過表情、眼神、以及適當的觸摸和手勢對患者進行鼓勵,從而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
1.2.3手術后的舒適護理:
手術結束后,護士應使用溫生理鹽水為患者進行擦拭,幫助患者清洗身上的血跡、消毒液等,并協助患者進行更衣,將患者攙扶至休息室,使患者得到休息。當手術結束后,為了減輕患者身體的不適,護士應對患者腹部穴位進行按摩,同時對患者進行術后保健知識宣傳教育,告知患者術后的注意事項,從而轉移患者對手術所帶來不適的注意力。要為患者講解術后個人衛生的注意事項,促使患者在術后能夠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患者留院觀察的2h內,要嚴密注意觀察患者,觀察患者的面色、生命體征、陰道流血及腹痛等情況,如果出現問題,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
1.3觀察指標和評價方法
1.3.1舒適度:
采用美國舒適護理專家Kolcaba研制的簡化舒適??屏勘碓u價。
1.3.2護理滿意度:
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調查,該調查表分為25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個選項,其中非常滿意為4分,滿意為3分,基本滿意為2分,不滿意為1分,該調查表滿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6~89分為滿意,60~75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后舒適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在心理、生理、文化方面、社會環境的舒適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對術后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術后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對護理均無不滿意。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就當前情況而言,婦產科門診手術就可以對很多婦科疾病進行手術,婦產科門診手術是一種微創型的手術。但是對于患者而言,無論手術大小,都會對其產生焦慮、恐懼等許多不安的心理,因為婦科疾病與生殖器官有關,患者會更加擔心手術對自己以后的生活造成影響。患者心理緊張的產生會造成其心理變化和精神高度緊張,從而引發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失調,對手術的安全性和患者手術后的恢復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