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康扶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需要整理的資料包括:
1、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手冊。
3、一分鐘讀懂健康扶貧政策。
4、慢病證。
5、患有六種疾病患者的長處方。
6、相關健康教育宣傳折頁或手冊。
7、老年人體檢報告。
8、體現住院患者“一站式”結算的結算單和體現“先診療后付費”打印的零押金繳費單。
9、體現免收門診患者診療費的打印單據或退費單據。
二、需要填寫的資料包括:
1、需要填寫的資料:簽約服務手冊需審核簽約時間和隨訪記錄的填寫情況,慢病證、患有六種病的長處方,這些資料項目、內容、要素必須填寫完整、齊全。
2、需要選√的資料:白皮的“脫貧攻堅到戶幫扶工作手冊”第15-21頁,健康和醫保扶貧相關內容中,根據貧困人員已辦理和享受的政策進行選√,將第十八頁的定點醫療機構名單中除精神病院之外的民營醫院劃掉。
三、資料歸檔懸掛
將以上資料收集完整并填寫規范后,裝入衛生院定制的“健康扶貧資料袋”中,統一懸掛在貧困戶家中“感黨恩、跟黨走”明示欄掛袋的右上角。
四、注意事項
經過短暫寒暄,王榮鋒帶著老梁在藥房取了幾盒藥,叮囑老梁飲食中要注意的事項,并要按時吃藥。“謝謝,謝謝你們,謝謝黨和政府!不是你們幫,我咋得過活。”老梁一邊往外走,一邊重復著這句話。
老梁家住雙井社區5組,家中五口人,自己患有高血壓,老伴也患有頸椎病,兒子、兒媳婦常年在外打工。2015年,老梁突發腦梗導致半身行動不便,對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經濟緊張,每年近千元的藥費,成了他最大的負擔。2016年脫貧攻堅啟動以來,鎮政府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因病致貧的原因,為老梁申請辦理了慢性病救助政策,免費發放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在衛生院住院時免收起付費,同時安排住進扶貧病房,免收掛號費、床位費、診查費、注射費。2016年,老梁在門診免費領藥7次共1500余元,和老伴在呂河中心衛生院住院期間共花費了4572.37元,通過實行健康扶貧政策,在原合療報銷的基礎上,再減免各類自付費用近1000元,剩余自負費用不足200元。拿到費用清單的那一刻,老梁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感嘆地說:健康扶貧政策幫了我的大忙,這要放在前兩年,我這病都不敢進醫院去看。
免費發放治療高血壓藥物的政策,只是旬陽縣健康扶貧政策中的一項。從2016年4月1日開始,對全縣在冊貧困戶家庭成員中經鑒定為高血壓病、冠心病、重性精神病、心腦血管病后遺癥、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肺結核、癲癇和腎病綜合征等10種門診慢性病的,每種病保障供給10種以上常用基本藥物,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處方”的原則由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成立慢性病服務醫師團隊,為貧困患者提供開方取藥和慢性病管理一站式服務,患者持“新農合一卡通”在鎮衛生院和縣博愛醫院(限重性精神病)看病,實行免費藥物供給。
老梁的情況,只是旬陽縣健康扶貧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旬陽縣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總人口46萬人。通過精準識別,全縣共有30149戶貧困戶、85873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到22.5%。在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13928戶38853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45.2%。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旬陽縣按照“健康扶貧脫貧一批”的要求,瞄準因病致貧(返貧)、病貧疊加等突出問題,按照“健康扶貧脫貧一批”的要求,以慢性病治療“藥品供給制”為抓手,探索出了“政策發力、加大投入、服務支撐、助力脫貧”的健康扶貧“旬陽模式”。
靶向施策,多措破解因病致貧難題
精準脫貧中如何實現精準的要求,哪些是因病致貧群眾?致貧的主要疾病是什么?這是旬陽縣健康扶貧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為此,旬陽縣制定了“鄉村醫生+鄉村干部、鎮衛生院+鎮政府、衛計部門+扶貧部門”的“3+3”調查審核工作方案,充分發揮衛生計生資源優勢和服務特色,找準衛計系統與各級各有關部門精準識別的結合點,第一時間摸清因病致貧人口數量、病種底數和看病就醫費用,及時錄入陜西省因病致貧群眾信息系統,建立因病致貧戶健康檔案,為出臺健康脫貧政策和科學幫扶方案打下堅實基礎。經過前期摸底調查,全縣建檔立卡因病致貧群眾按病種細分為16大類161小類,分別建立了個人檔案。
底子清了,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是解決貧困群眾因病致貧的核心。“對因病致貧家庭,我們要制定科學的救助政策和措施,讓群眾少花錢、看得好病,為貧困群眾實現全面脫貧提供堅實的健康保障。”旬陽縣委書記梁濤說。
旬陽縣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縣情實際,將政策最大限度地向貧困戶傾斜,出臺以“9免費2提高1降低”為核心的脫貧政策。“9免費”,即: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縣內公立醫院住院免收掛號費、床位費、診查費和注射費;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和失去勞動能力貧困戶免繳合療基金;在鎮衛生院住院免繳住院起付費,合規費用全部納入報銷范圍;農村參合貧困人口門診統籌中一般診療費由新農合全額報銷;對符合矽肺特征的塵肺病患者實行定點醫院免費治療;對高血壓等10種Ⅱ類門診慢性病,實行“一病一方案、一人一處方、藥物免費供給”,實現兜底保障。“2提高”,即:貧困戶住院費報銷同比提高10%;對農村參合貧困群眾患者提高慢性病門診報銷封頂線,Ⅰ類慢性病封頂線從20000元提高到25000元,Ⅱ類慢性病封頂線從15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時患兩種以上Ⅱ類慢性病封頂線從2300元提高到2500元。“1降低”,即: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首段起付降低50%,從10000元降到5000元。
好政策很快就讓貧困群眾受益。金寨鎮寨河社區五組的馮中云,一家三口住著三間陳舊的土坯房,女兒上學,主要經濟來源依靠丈夫李陽明打零工,生活困難。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10月,馮中云在十堰太和醫院診斷為食道癌,丈夫李陽明一邊要照顧身患癌癥的妻子,一邊要供養女兒上學,家中狀況舉步維艱。健康扶貧政策出臺后,金寨鎮衛生院院長楚文博第一時間將馮中云列為衛生院包幫戶,并將政策帶給了她。馮中云前后在金寨鎮衛生院累計住院11次,花費近2萬元,除去合療報銷了15000余元外,健康扶貧政策再次為她減免近2000元。其丈夫李陽明逢人就說:“醫院做得好,黨的政策好,要不然愛人只能聽天由命了。”
政策落地,讓貧困群眾健康脫貧有保障。通過實行慢性病藥品免費供給制,從根本上減輕了慢病患者長期服藥的費用,使她們輕裝上陣投入生產生活,為全面脫貧提供健康保障;通^提高對大病患者合療的報銷比例,在政策上“特惠”幫扶,消除治病花費對加快脫貧的影響;對塵肺病等疾病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實行定點醫院免費治療,切實減輕就醫負擔,緩解生活壓力,加快整體脫貧步伐。
全員出動,人人包幫因病致貧群眾
2016年3月30日晚8時,旬陽縣棕溪鎮楊河村的健康幫扶員小陳接到一個電話:“小陳嗎?我這會兒難受得很,快來救救我!”
小陳一看電話,是本村的龔老太太,她家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就她一個人。時間就是生命!小陳一邊立即趕往患者家中,一邊與該村村干部和120急救中心聯系。到現場一看,由于心慌、胸悶、氣急,老太太已無法平躺,只見她蹲在家門口的一棵樹下,痛苦地閉著雙眼,雙手握在胸前,呼吸艱難。很快,服下速效救心丸,大流量氧氣吸入,小陳拉著老太太的手安撫和鼓勵,醫生現場初步做檢查,幾分鐘后,患者情緒趨于平穩,癥狀稍微緩解,轉診程序立即啟動。
旬陽縣在推進健康扶貧的進程中,針對誰來扶的問題,抽調醫務人員360名,組成健康幫扶小組169個,為群眾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體檢、雙向轉診、醫保報銷等全方位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了全縣21個鎮貧困村健康幫扶全覆蓋。在每個村衛生室門前,都懸掛著健康脫貧聯村工作組公示牌,一個工作組3人,組長由各鎮衛生院院長擔任,剩余兩名醫護人員從縣直醫療機構抽調,組員照片、工作單位、聯系電話一并公布。健康幫扶小組的組建,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是實現貧困群眾“健康脫貧一批”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全縣各級公立醫療衛生計生機構充分發揮公益職能,縣醫院全面開展“感恩家鄉、健康幫扶”主題活動,在幫扶87個貧困村的基礎上,再抽調408名職工分成21個小組,對口分派至21個鎮的136個非貧困村(社區),實現對全縣所有的村健康幫扶全覆蓋。建立一對一的對口健康支援關系,組建“感恩故鄉情,名醫家鄉行”義診醫療隊,開展健康巡回義診,建立“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的健康幫扶模式;縣中醫院開展“五項承諾”做實健康扶貧,承諾:五保戶住院費用全免并提供免費伙食,低保戶住院費用享受國家相關政策之外的自費部分全部免費(不含起付費、高值耗材、特殊材料),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享受國家各種政策報銷之后的自費部分(不含起付費、高值耗材、特殊材料)醫院再減免50%,“三無”病人應急救助費用全免,為五保、“三無”病人提供志愿者服務。縣婦幼保健院針對政策不清、看病不便、看不起病三個問題發力,明確在包聯的鎮村通過宣傳、逐村開展大型診療活動、開通貧困戶急救綠色通道、醫院進行費用補助、免費接送等形式開展健康幫扶。縣疾控中心將“免費健康體檢,免費義診咨詢,免費發放藥品,免費健康講座”作為“健康大禮包”送到貧困群眾家門口。鎮衛生院在健康脫貧戰場的最前沿,擔當主陣地,全體醫護人員在做好聯村包戶任務的同時,人人包幫因病致貧群眾,全面落實健康脫貧政策,切實減輕貧困群眾就醫負擔。
深化改革,為健康脫貧提供強力支撐
旬陽縣政府縣長陳紅星在調研健康扶貧工作時強調,“我們要通過健康扶貧政策的實施,解決群眾因病致貧的問題。同時,要通過深化醫改,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防止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在全面推進健康扶貧的同時,旬陽縣全力做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加減法”,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降低運行成本、減輕群眾負擔、助力健康扶貧。
在優化服務上做“加法”。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縣財政投資2000萬元改建和新建169個貧困村衛生室。推行院長年薪制,探索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編制備案管理、全員聘用制,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2016年招聘大專以上醫學生105人補充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緩解醫務人員緊缺狀況。縣財政加大對大型醫療設備購置補貼力度,2016年度縣財政專項補貼597萬元,極大地提高了檢查、檢驗水平,方便群眾就醫。推行新農合支付總額預付制度,建立完善監管體系,當年向醫療機構預撥新農合基金2000萬元,緩解醫療機構資金運行壓力。
在群眾就醫負擔上做“減法”。全面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推進低價藥掛網采購、高值醫用耗材網上集中采購,切實降低藥品、耗材價格,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的同時有效保障了新農合基金安全,也為健康脫貧騰出了資金空間。
通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惠民效應已初步顯現。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縣貧困系統內患慢性病8658人,患大病14051人;藥品專供報銷7238人,補貼資金981.3萬元;提高報銷比例14051人,住院報銷10801萬元,提高報銷比例后多報銷1080萬元;免收住院起付費4371人87.4萬元,為3880名喪失勞動能力貧困群眾購買合療62.08萬元,累計已為困群眾減輕醫療負擔2210.78萬元。
一、進一步宣傳好健康扶貧政策
充分運用網絡、微信、LED顯示屏、宣傳畫、宣傳版、宣傳折頁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宣傳解讀健康扶貧政策,做到健康扶貧政策家喻戶曉。
二、穩步推進醫療保障政策落實
繼續協調縣醫保局、民政局、財政局等部門按照醫療保障高效、適度的要求,全面筑牢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大病補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政府兜底五道保障線,嚴格落實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確保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的適度要求。
三、全面解決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突出問題
(一)提升縣級醫院醫療綜合服務能力。一是改善縣級醫院就醫環境。科學設置使用縣人民醫院醫養康復中心大樓、縣婦保院“三合一”大樓,加快推進縣中醫院整體搬遷項目建設,盡快投入使用。二是推進縣級醫院編制備案制管理。縣政府已批復核定縣直公立醫院編制備案制管理醫護人員404人,計劃2021年招聘醫護人員145人。三是強化醫聯體建設。積極爭取省直醫療衛生機構幫扶托管二級醫院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縣人民醫院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縣中醫院與南昌市第三人民醫院、縣婦保院與市婦保院合作聯盟和新余市中醫院對口支援縣中醫院等醫聯體積極作用,重點加強骨科、急危重癥科、心血管內科、婦科、兒科等專科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惠及廣大群眾。
(二)加強鄉鎮衛生院就醫服務能力建設。一是整治就醫服務環境。根據《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及評估指南》要求,按照省、市衛健委的統一部署,全面開展各鄉鎮衛生院院內環境、室內環境、廁所環境、科室設置、院辦食堂、安全隱患、工作形象大整治活動,全面改善鄉鎮衛生院就醫服務環境。二是進一步規范執業行為。進一步規范鄉鎮衛生院執業行為,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應急電話時刻保持暢通,不得出現缺崗、漏崗情況,醫務人員掛牌上崗,熱情服務;嚴格遵守各類技術規范和診療常規,規范提供常見病、多發病一般診治服務,對急重病人做好應急處置和轉診服務。
(三)加強村衛生室規范化管理。一是開展整治活動加強規范化管理。依據《關于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規范化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重點對村衛生室內部及周邊環境衛生情況;村衛生室及其人員的執業注冊情況;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與急重病人的轉診情況;門診日志、處方、皮試登記等醫療文書的書寫、保存情況;基本藥物采購、使用及零差率銷售執行情況;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的采購、使用及廢棄物處理情況;消毒物品的規范使用及消毒登記情況;輸液適應癥掌握執行情況及輸液反應搶救設施的配備使用情況等開展整治活動,堅決杜絕出現藥械過期、霉變現象。全面加強全縣73所產權公有村衛生室規范化管理。二是妥善解決部分村衛生室無合格醫生問題。繼續采取加強鄉村醫生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從衛生院選派醫生或調配外村鄉村醫生到村衛生室開展巡診或派駐等方式,解決馬埠夏塘、金坪新民、巴邱晏家、仁和刁田等4個村衛生室無合格醫生問題。同時,持續實施對鄉村醫生開展實用技能和適宜技術培訓,提升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滿足群眾就近就醫需求。
四、持續推進貧人口分類救治
(一)實現貧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規范化。一是繼續實施10種大病免費救治,即: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繼續實施“光明微笑”(1.白內障、2.唇腭裂)工程、兒童“兩病”(3.兒童白血病、4.兒童先心病)、5.尿毒癥免費血透、6.重性精神病免費救治、婦女“兩癌”(7.宮頸癌、8.乳腺癌)免費手術、9.兒童先天性耳聾人工耳蝸植入及康復、10.艾滋病機會性感染患者等重大疾病免費救治項目。二是繼續實施21種大病專項救治。即: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患耐多藥肺結核、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Ι型糖尿病、甲亢、兒童苯丙酮尿癥、尿道下裂、地中海貧血、肝癌、塵肺、神經母細胞瘤、兒童淋巴瘤、骨肉瘤、慢阻肺等21種重大疾病,實行專項救治政策,按病種付費總額控制。
(二)做好貧困人口長期臥病在床照護補助工作。繼續做好農村貧困人口長期臥病在床患者照護補助工作,由各鄉鎮衛生院在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的支持配合下,對農村貧困家庭長期臥病在床患者進行調查摸底,縣財政局、衛健委按照評判標準確定臥病在床人員名單,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患者家庭實行照護補助。
(三)進一步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是合理確定簽約服務工作目標。按照提質增效工作要求,在穩定簽約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提升服務質量放在首位,貧困人口簽約做到應簽盡簽,對于長期在外務工的、身體健康不愿意簽約的、各種原因不在戶籍地的可以不簽,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促進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規范化,提升群眾滿意度。二是做實做細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對已核準的慢病患者,簽約醫生或醫生團隊負責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對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和結核病患者,每年至少開展6次(其中4次面對面)隨訪,做好隨訪記錄,填寫居民健康檔案,并將有關信息錄入健康管理系統。每年至少免費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一次體檢。三是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并實行動態管理。家庭醫生團隊與貧困人口簽訂服務協議,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病診療及轉診、康復指導和健康知識宣傳等服務,加強對家庭醫生團隊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能力的技能培訓,提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能力。
為實現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目標,我院深入貫徹中央、省、州、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十五部委文件要求,結合市衛生計生局2016—2020年健康扶貧工程及行業扶貧實施方案與元堡鎮扶貧工作實際,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遏制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實施好健康扶貧工程,一年來通過全院干部職工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健全組織,明確分工
院領導對健康扶貧工作高度重視,召開院委會進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黨支書記、院長為組長,副院長為副組長,院委會成員和科主任為成員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副院長覃艷同志主管健康扶貧工作及負責日常工作的落實。
二、認真動員,提高認識,全員參與
召開健康扶貧工作動員會,全院干部職工充分認識到開展此項工作是深入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的重要內容,是轉變干部作風、服務基層群眾、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具體實踐。全體干部職工決心以實際行動完成扶貧工作任務。
三、完善工作制度、嚴明工作紀律
制定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全體工作人員工作作風嚴謹,無違紀違章行為,為完成健康扶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工作完成情況
任務完成情況如下:
(一)簽約服務:
2018年已進行了全名簽約,貧困人口簽約率100%,附:《2018年元堡鄉簽約服務統計表》
(二) 貧困人口健康體檢:
1.進村全面體檢:我院從8月20日啟動健康扶貧體檢,截止11月6日共到了26個村,為1127人做了體檢,體檢項目成人包括常規體格檢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B超,兒童包括常規體格檢查、血常規和B超。
2.進校學生體檢:我院從12月5日開始進入元堡鄉各小學及中學為貧困學生進行健康扶貧體檢,截止12月16日共為554名貧困學生做了體檢,體檢項目包括常規體格檢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B超。
3.因各種原因部分貧困人口沒能參加我們衛生院提的全面體檢,在2018年度里由各村醫還為794名貧困人口提供了一般體格檢查。
2018年度,我鄉貧困人口外出1408人,我院及各村衛生室共為2475名貧困人口做了健康體檢,體檢率64%。為在家及2018年里曾經在家的全部貧困戶均建了健康檔案,貧困人口建檔率100%。
附:《2018年元堡鄉健康扶貧體檢登記表》
(三)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計劃,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并定期更新內容,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健康教育活動,新增了群發微信短信健康教育內容, 1~12月共更新宣傳欄175次;發放健康教育折頁21568份,發放健康教育處方26358張;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共20種340天;開展個體化健康教育人數共17459人;開展咨詢活動10次,參加人次數2906人次;開展健康教育講座活動152次,參加人次數4465人次。健康小屋工作繼續有序開展。繼續鞏固完善了無煙單位創建工作。充分利用宣傳標語,宣傳展板、宣傳單和影像播放等多種形式,對廣大群眾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四) 慢性病管理:
我鄉貧困人口高血壓患者管理567人,規范管理555人,糖尿病患者78人,規范管理73人,結核病患者8人,規范管理8人,精神病患者90人,規范管理87人,未規范管理的均為外出人員。
(五) 貧困人口醫療救治:
1.2018年本院貧困人口住院總人次約2620余人次,住院總金額約608.2萬余元,統籌支出金額約525.8萬余元,大病保險報銷4394元,健康扶貧支出金額約68萬余元,醫院救助金額約4002元(政策內救助金額4002元,民政救助約13.9萬余元。
第二次補償已到位,所有救治信息平臺均錄入完整。
2.門診特殊慢病申報:2018年底由尖刀班及村衛生室摸底并搜集資料,衛生院初篩并整理資料,已為本轄區121名貧困戶特殊慢性病患者申報門診費用報銷待遇,2019年3月醫保局將公示申報成功者名單。附《元堡鄉衛生院初審登記表》
(六)村衛生室建設
2018年我鄉擬建7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截止年底6個已完成,1個正在進行。參加州級骨干培訓3期,共3人。全體村醫參加市級培訓一次。
五、存在的問題
1、居民健康意識不強,對扶貧體檢認識不夠,不配合,不愿接受服務,工作開展有一定的難度。
2、管理不夠,積極性不高,村醫工作強度大,資料完善難按時,上級考核排名不夠理想。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及整改措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加強規范管理。在鞏固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規模與數量的基礎上,加大質量控制力度,注重服務的規范性和實效性。
(二)、加強學習培訓指導
培訓工作常態化,每月10日定期培訓與下鄉及對資料的不定期培訓相結合。公共衛生科人員學習常態化,請進送出等學習相結合,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及綜合素質,推動工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四)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老百姓健康意識,把工作做得更細致和完善,為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基礎,力爭讓工作走上一個新臺階。
(五)切實落實問題的整改。
對存在的問題列出清單,按照清單逐一銷號整改到位,確保不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嚴格落實“三個一批”政策,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及“一站式”結算窗口服務。通過居民醫保、大病保險、扶貧特惠保、民政救助、定點醫院減免、政府兜底等措施,實現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5%;29種大病經過分級診療嚴格轉診后進入區域外29種大病定點醫療機構達到80%;普通疾病區域外定點醫療機構不納入區財政兜底范圍。
1.醫療保障。貧困對象中的非特困對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為50%,即每人125元;五保戶、特困人員、貧困戶中的一、二級重殘人員由醫療救助代繳250元每人,我區2085人,參保率100%。
2.落實貧困人口大病保險政策傾斜。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對參保貧困人口等困難群體起付線降低50%,對參保貧困人口的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政策范圍內費用(指按項目付費)報銷比例提高10%。大病保險每段提高5%的報銷比例。
3.為貧困戶人口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政策范圍內費用在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報銷后,余下部分再次報銷40%。
4.醫療救助制度。其統籌范圍內的自負部分費用減去所有報銷(包括基本醫療、大病保險、扶貧特惠保、醫療救助、醫院減免)后的金額再減去4000元起付線給予50%的醫療救助,最高可達50000元/年。
5.兜底救助。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如實際可報部分報銷比例經過六重保障后未達到85%,按缺口經費由政府兜底達住院費用85%(意外傷害住院除外)。
6.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有效銜接,發揮政策合力增強綜合保障功能,為參保患者提供區域內定點醫院“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切實提高貧困人口受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