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徐志摩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徐志摩于1897年生于浙江海寧縣硤石鎮,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青年時曾在國內外眾多知名學府就讀,深受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影響,這就促使他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對詩歌給予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發揮,為其以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新月社的發起人及成員之一,他在早期深受聞一多等人的創作影響,大體遵循了格律的體式進行創作,但是徐志摩并沒有囿于格律的束縛。他熱切追求“愛”、“自由”和“美”,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與他那活潑好動、瀟灑空靈的個性及不受羈絆的才華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了徐志摩詩歌特有的飛動飄逸的藝術風格。徐志摩在詩歌中真摯地抒發著性靈,追求著個性解放,他的詩歌特別是其中影響最大的抒情詩,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構思精巧,意象新穎
《再別康橋》中,面對康橋周圍的諸多美景,徐志摩卻著力描寫了康河中的青荇、柔波及河畔的金柳。這本是一首別母校的詩歌,但是卻通過描寫其他事物來側面表達自己對母校的依依惜別之情,這不僅不是欠缺對母校的愛與不舍的表現,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愛得太深,才不忍正面面對這一現實:面對即將別離的母校,依依惜別的心緒溢滿心胸,導致詩人不愿正視這一現實,更不愿正面描寫本不愿遠離卻又不得不揮手別離的母校,于是選擇了用一一狀寫與母校相關的事物的方法一方面表達著對母校的愛戀,而另一方面則用來平緩內心的不舍與痛苦。在《她是睡著了》中,詩人以豐富的想象,臨摹意中人的睡態,用“白蓮”、“琴弦”等富有詩意的物象,營造出美妙的意境?!渡硴P娜拉》中的意象則是一朵不勝嬌羞的水蓮,用以狀寫日本女郎溫柔多情的神態,貼切傳神?!秼雰骸酚卯a婦對嬰兒的企望象征地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理想的向往。而在《先生!先生!》中用“一個單布褂的女孩”追趕飛車乞討的畫面,刻畫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堆┗ǖ目鞓贰芬辉姡娙艘浴把┗ā弊苑Q,用飛揚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傳達了執著追求真摯愛情和美好理想的心聲?!遏淅浯涞囊埂分袑扇酥g的關系想成“殘紅”,迎風飄落,寧愿是“叫人踩”后“變泥”,而不希望維持這“半死不活”的狀態。其中包含了反對封建倫理道德,要求個性解放的積極因素在其中。
二、韻律和諧,富于音樂美
徐志摩在詩歌創作中常常使用重疊、反復、排比的手法。《再別康橋》在開始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復使用“輕輕的”,造成纏綿中不乏輕快的韻律,在節奏感之外給詩增添了一種音樂上的旋律。《雪花的快樂》在每一節的最后一行都對“飛揚”或“消溶”進行反復,增添了悠揚、輕柔的韻律。而在音節運用方面,徐志摩借用了西洋押韻的方法:“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再別康橋》)與“草上的露珠兒,顆顆是透明的水晶球,新歸來的燕兒,在舊巢里呢喃個不休”(《草上的露珠兒》)運用的是交韻。而“青布棉襖,黑布棉套,頭毛半禿,齒牙半耗;肩挨肩的坐落在陽光暖暖的窗前,畏葸的,呢喃的,像一對寒天的老燕;”(《古怪的世界》)使用的是隨韻?!芭桑l的女郎,你為什么彷徨,在這冷清的海上?女郎,回家吧,女郎!”(《海韻》)則運用了抱韻。
三、章法整飭,同時又靈活多樣
在徐志摩的詩中,有一類是比較整飭的方塊形,講求句式、字數的整齊劃一,如《云游》、《康橋再會吧》,這些詩中每一行的字數大體都相同,比較整齊,而還有一類則是運用退格,造成一種參差錯落的美感,章法上變得靈活多樣,例如《再別康橋》、《偶然》。他的詩雖是以四行一節式居多,但從整體上看,節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變化,能夠做到既講究詩形而又能不為其束縛,整飭中有變化,使詩歌呈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在《雪花的快樂》中,每節前4行都很整齊,大抵每行均為9個字,而第5行則使用了重疊反復。《再別康橋》中每節4行,隔行押韻;一、三行稍短,大抵6個字,二、四行稍長,大抵8個字;詩行呈現出有規律地長短錯落,而從整體上看又是大段整齊、勻稱的樣貌。相較于《愛的靈感》長達96句的長篇巨制,《翡冷翠的一夜》共74行,而《沙揚娜拉》只有5行,《火車擒住軌》一節更是僅2行。這些詩足見其句法、章法的變化多端。
四、文辭豐富,富于想象力。
一、清新恬靜之美
徐志摩曾說:“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的小孩撲入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彼€說:“要使我的心靈,不但消極的不受外物的拘束與壓迫,并且永遠繼續的自動趨向創作,活潑無礙的境界是我的理想……領受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的精神是我們的理想?!彼J為只有大自然是最純真、最自由、最美好的,大自然就是自由的象征,那么大自然所具有的秀逸空靈、清新幽雅的美就是生活中所要追求的真正的美。而且他還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得自由,生活得純真。要實現這些理想,必須到大自然中去尋覓。當然徐志摩擅長通過對自然意象的描述來抒發思想感情。
徐志摩最喜歡最常用的喻體有花、鳥、明星、水晶等等。他喜歡選擇蓮花最為詩歌意象。例如《她是睡著了》:“她是睡著了——/星光下一朵斜敬的白蓮,/她入夢境了,/香爐里裊起一縷碧螺煙?!庇谩靶枪庀乱欢湫本吹陌咨彙边@個意象來表現少女睡態的安寧祥和;用“香爐里裊起的一縷碧螺煙”這個意象來表現少女入夢后的幽靜和諧;用“澗泉幽抑了宣響的琴弦”這個意象來比喻少女睡熟時輕柔的鼾聲;用“晨曦下在荷盤中顫動的露珠”這一意象來表現處于歡欣夢境中少女酒渦的甜美;用歡快飛舞的彩蝶這個意象寫少女入夢后的歡欣愉悅……這里的比喻意象絢麗多姿、搖曳多情、美妙絕倫。又如:“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蓮,/在愛的青梗上秀挺,歡欣,鮮妍,/在主的跟前,愛是唯一的榮光。”(《最后的一天》)“她臉上浮著蓮花似的笑”(《愛的靈感》)。特別是短詩其代表作《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將蓮花描寫到極致:“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以風中水蓮的柔美姿態,來比喻心愛的日本姑娘那一低頭的深情、溫柔與嬌羞,作者抓住美麗姑娘的那一瞬間的傳神動作,寫出了一位姑娘與朋友道別時的含情脈脈、楚楚動人的神態。在他的筆下,純凈無瑕的白蓮成為抒情載體,它是那樣的清麗絕俗、纖塵不染,這包含著詩人對圣潔美好愛情的真摯渴求和對情人的贊美之情。
二、情景交融之美
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語。在表現詩歌關于“情景交融”這一文學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
在創造意境的過程中,作者寓情于景,一切都通過逼真的畫面來表達,表面上從不談及情感,但情感寓于景中,并且更顯得情意綿綿,情真意切。如《滬杭車中》一詩,徐志摩一連用了“煙、山、云影、水、橋、櫓聲、松、竹、紅葉”九個意象,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江南水鄉畫卷:山水相連,云煙彌漫,霧靄繚繞,松濤陣陣,修竹俊秀,紅葉映襯,秋色絢爛。在自然景物中流露出“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的感嘆。最后一句“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點題顯意,道出了作者“人生幾何”的感嘆。這里繪出的影像是一幅山水畫,但透出的神韻是抒情詩,情景交融而形成了優美的意境。
關鍵詞:職業技術教育;畜牧獸醫專業;三業互融;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233-04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畜牧業已成為農村經濟中產業化程度較高、市場化特征明顯的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生產方式不斷向集約化、專門化、標準化、無公害的現代畜牧業生產方式發展。畜牧獸醫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對畜牧獸醫生產和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獸醫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2006年教育部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以就業為導向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的方針,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發展高職教育的辦學思想成為共識,高職院校開始了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借鑒德國的“雙元制”、加拿大的CBE、美國的“滲透型”、英國的“工讀交替型”、日本的產學研合作等職業教育模式,國內高職教育出現了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兩線貫穿“3-2-1”、湖南婁莊職業技術學院“零距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農場+公司”雙輪驅動、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黑龍江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一主N輔”和黃岡職業技術學院“2211”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高職教育“開放式、多元化”的轉變,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上述畜牧獸醫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是一個共同的特點。
相對于本科教育體系,畜牧獸醫專業高職教育時間不長,最初主要參照學科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教學。許多院校對畜牧獸醫專業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主要體現在依托行業企業建立實訓基地,行業企業以實習生為勞動力,雙方各取所需,形式上企業與高職院校開展了合作,但這種合作不夠緊密。企業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生,學院也未能真正吸收企業參與教學、實訓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和教學管理等。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雙方對工學結合的認識還不夠、觀念相對落后,合作雙方在工學結合的投入和運行機制方面等還未形成共識,未能真正實現雙贏,這些都是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脫節、與就業脫節、與崗位能力脫節的原因。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創辦于1958年,畜牧獸醫專業是學院的主干專業,是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也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辦學歷史悠久、規模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近年來,學院圍繞農牧產業的崗位需求設置專業,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專業建設。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院校重點專業的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三業互融、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三業互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三業互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將專業的教學過程的生產實習基地與產業對接,就業的崗位和專業技能相融合。以搭建支撐實訓平臺、技術實訓平臺、上崗實訓平臺和預就業實訓平臺等四個實訓平臺為載體,從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條件的建設,培養方法和培養途徑的選擇,培養過程監控和加強培養管理等方面入手,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行業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1.支撐實訓平臺,是基本素質模塊、通用專業核心技能模塊實訓的支撐平臺。以畜禽生產實訓中心、動物繁育技術實訓中心、動物營養與飼料分析檢測實訓中心、獸醫基礎技能實訓中心等校內實訓中心為主搭建“支撐實訓平臺”;主要功能是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專業基礎技能,為養殖場的生產技術部門、獸醫室等技術員崗位的專業技能操作奠定基礎,這是專業與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的教學環節,從而為學生就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2.技術實訓平臺,是通用專業核心技能模塊課程實訓的支撐平臺。以畜禽生產實訓中心、江蘇現代畜牧科技示范園、預混合飼料生產實訓中心、獸醫綜合技能實訓中心等校內專業實訓基地為基礎,搭建了“技術實訓平臺”。以“技術實訓平臺”為載體,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模式進行崗位單項技術訓練,培養專業能力。
3.上崗實訓平臺,是專業方向課程實訓的支撐平臺。以動物醫院、江蘇現代畜牧科技園等搭建“上崗實訓平臺”,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在校內實訓基地按產業運行模式,以頂崗實習進行“角色扮演”等,進行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改革。在上崗實訓平臺上,專業通過產業變成了運行實體,專業教師、學生變成了企業的管理者、經營者和生產者。這種真實環境下的模擬實訓,為教師積累了實際生產的工作經歷,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拓展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了學生的專業素質,有效地實現了專業與產業的有機融合。
4.預就業實訓平臺,是綜合素質拓展、崗位預就業實習的支撐平臺。以校企聯盟、鄉鎮畜牧獸醫站等校外實訓基地搭建“預就業實訓平臺”。把學生的畢業和就業崗位鍛煉合為一體,實習期間,進行預就業鍛煉,讓學生盡早進入就業的環境。一方面,企業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崗位,學生通過實習了解企業、了解崗位能力需求,企業可以選擇和培養自己所需的學生。通過實習企業了解學生的狀況,選擇合適的畢業生,解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畢業生入職,給企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學院根據相關企業對畢業生知識、技能和素質等的信息反饋,調整、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學手段的更新,逐步建立了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實訓體系,強化了學生的技能培養,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提高了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力。以畢業生的高就業率促進專業的發展,實現專業與產業、就業的三業互融。
二、構建“四元結構”的能力目標課程結構
學院專業建設、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中,以就業為導向,以畜牧生產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了以崗位所需基本素質模塊、通用專業技能模塊、專業方向技能模塊和素質拓展模塊的“四元結構”能力目標課程體系。
不斷與畜牧生產崗位群工作任務相對接,不斷根據畜牧生產過程優化課程結構。根據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技能將各門課程的技能進行篩選、整合、分類,改變以前學科式的課程結構,以技能模塊為主線構建項目課程體系。學生在通用專業核心技能模塊學習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家禽生產、豬生產、牛羊生產等某一方向,進入到專業方向技能課程模塊學習,針對相應專業方向的崗位特點,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技能訓練,掌握專項技能,此模塊訓練學生應用所學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側重于從業能力的培養,為就業作技能方面的準備,更加符合職業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該課程體系與原課程體系相比,具有兩個顯明特色:一是不同專業方向可共享公共平臺,通過共享實訓條件,整合師資,保障公共技術平臺的教學實訓內容相對統一,以利于專業規范建設和管理。二是可以根據行業市場需求特點和就業崗位的變化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從而適應企業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
三、建立“六化”課程教學模式
在課程改革方面,打破了傳統的學科型教學模式,建立“六化”課程教學模式。
1.生產任務模塊化。通過對畜禽養殖行業企業的調研,了解畜禽養殖的發展,與企業共同剖析畜禽養殖過程,按照《豬生產》、《禽生產》、《牛羊生產》等不同畜禽養殖過程中的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模塊,每個模塊由若干個項目支撐,使項目覆蓋畜禽養殖的全過程,同時緊跟現代畜禽養殖的發展趨勢,更新教學內容。
2.模塊內容項目化。對通用專業技能課程、專業方向技能課程,推行項目課程教學,按照崗位需求設置教學實訓內容,針對每個模塊所包含的技能關鍵點設計技能項目,每個技能項目由若干任務構成。按照項目和任務組織教學,把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融入到任務和項目中,逐一分解,在項目教學中體現了針對性、實用性。
3.項目教學現場化。以校內姜曲海種豬場、水禽育種場、波爾山羊場、眾城奶牛場生產實訓基地為主,實訓室輔助教學,按照不同技能模塊要求,把課堂搬到養殖場,學生邊學邊做?!敦i生產》、《禽生產》、《牛羊生產》每門課程用1個月左右時間完成技能部分學習,打破傳統的黑板上講授養豬、養禽、養牛、養羊知識,理論脫離實際,學生缺乏實踐,專業能力培養不到位、課堂內容空洞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畜禽養殖過程中,在實踐中完成技能模塊的學習和訓練。
4.課程考核職業化。將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以便學生畢業時同時獲得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將課程考核與從業資格鑒定考核相結合,突出課程教學目標的職業化;在專業方向領域課程結束時,開展“家畜飼養工”、“家禽飼養工”、“家畜繁殖工”等職業工種鑒定,由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完成。
5.知識技能一體化。構建了以技能為主的通用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技能課程模塊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根據實際生產的不同崗位能力目標要求,按模塊技能項目化課程體系組織教學,把必需的知識技能融入到不同項目中,形成知識技能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參與到畜禽養殖過程,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課程教學與畜禽養殖同步,在畜禽養殖中完成技能模塊的學習。
四、創新“四階段”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在重構課程結構的基礎上,創新了“四階段”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第一階段(第一學年),進行通識能力和職業基本素質的培養。這一階段主要是基本文化素質課程和崗位基本領域課程的學習與實踐。引導學生接觸畜禽養殖場,感知養殖氛圍,主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價值觀、職業道德素養、法律意識、溝通能力和專業基本能力等職業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學校、愛專業”的精神,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專業思想,設計個性化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第二階段(第二學年),進行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這一階段在專業實訓室和養殖場中進行,開展職業崗位核心領域課程的學習與實踐。讓學生了解畜禽養殖的過程,認識和掌握本專業的崗位核心技能。
第三階段(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進行專業綜合能力的培養。這一階段學生進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江蘇姜曲海種豬場、江蘇豐達水禽育種場和波爾羊場、眾城乳業等,開展專業領域課程學習,根據產業升級、產業發展需求,動態靈活設置生產方向,調整不同生產方向的課程比例,開展不同畜禽養殖方向的訂制培養。主要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根據不同的畜禽養殖階段設計學習情境,以企業能工巧匠為兼職教師,讓學生在學技術時學做人,在學做人時學習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吃苦耐勞精神。
第四階段(第三學年第二學期),進行預就業頂崗實習。這一階段以江蘇乃至東南沿?,F代畜牧業需求為導向,依托學院建設的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開展不同生產方向的為期六個月的預就業頂崗實習。通過頂崗實習,結合工作崗位開展綜合性技能訓練,實現校企共管,簽訂實習協議。聘請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為兼職教師,實行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通過預就業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鍛煉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促進等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學生就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五、建立校內外結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教學質量評價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經過實踐和總結,制訂了一套校內外結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學校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指導、有效監控和及時反饋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健全教學質量保障的內部評價機制。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把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質量監控和反饋體系,形成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制訂了《督導制度》、《學生教學評估制度》、《教師座談會制度》、《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和《教學質量中期檢查制度》等系列的規章制度,保障了教學工作的運行,實現了各教學環節質量控制,促進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的形成,提高了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保證了良好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建立教學質量保障的外部評價機制。將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和社會需求調研常態化、制度化。實施《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每年下半年進行一次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和社會需求調研,建立用人單位對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機制。實施《社會需求調查制度》,由院內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相關人員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和電話、郵件訪談等手段,廣泛征求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分析畢業生應具有的知識結構和職業能力,根據行業企業最新發展及其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路福五.校企結合、兩線貫穿“3-2-1”結構高等職業教學模式構思[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03):52-54.
[2]楊帥,薛嵐,王超.高職人才培養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三重融合教育體系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23):63-65.
[3]唐小芬,柏葉,肖守斌.畜牧獸醫專業“農場+公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9,(05):10-12.
[4]葸小慧,王中偉,阿米娜.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保障機制的研究――以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08,(04):190-191.
[5]耿明杰,吳學軍.畜牧獸醫專業“一主N輔”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及效果[J].中國科技信息,2007,(11):220-222.
[6]范先超.高職畜牧獸醫專業“2211”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50):69-72.
[7]唐永澤,盧兵,雪雄飛.以工學結合為主線構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1):47.
關鍵詞:徐志摩 愛情詩 愛與生命
徐志摩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但是一直以來,他與林徽因、張幼儀與陸小曼的愛情故事卻完全將他的詩名掩蓋,這些愛情詩得到了后世的極高評價。愛情詩雖然是描寫愛情,但是卻富于哲理。在徐志摩的思想觀念下,愛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傳承,下面就對徐志摩的愛情詩進行深入的解讀。
一、徐志摩愛情詩中的思想與人生信念
作品是思想的有機呈現,徐志摩的愛情詩中蘊含著他的人生信念與思想觀念,認為:“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边@種信仰包括愛、自由與美,一直以來,他都希望這三者可以得到有機的融合。在三個因素之中,“愛”是其中的核心因素,徐志摩這種信仰的形成與他的人生經歷、個性與文化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徐志摩是家中的獨子,家庭環境殷實,養成了一種任性、自我的性格,這也是他放棄家業走救國路線的主要原因。在到英國留學后,劍橋濃郁的人文景觀與文化氛圍給徐志摩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不僅受到浪漫主義詩人拜倫、華茲華斯、濟慈、雪萊以及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影響,還結識了著名的作家曼殊菲爾、嘉本特、威爾斯,更是與哲學家羅素成為莫逆之交。在他們的影響下,徐志摩人生觀逐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倡導自由、個性解放。在這一階段,他還結識了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愛上了他的女兒林徽因,由此引發的情愫也為他的創作帶來了無限的靈感源泉。
二、徐志摩心路歷程對于其愛情詩創作的影響
徐志摩詩歌中反響最大的就是愛情詩,在他創作的詩歌作品中,愛情詩的數量超過了半數。對于徐志摩愛情詩的界定,學術界尚未得出統一的思想,有的倡導坐虛,有的主張坐實,由于關于此的劃分標準尚未統一,因此,學術界目前對于徐志摩愛情詩的研究還不夠深入。一般情況下,在評價徐志摩詩歌時,往往回避他的愛情詩,實際上,要想深刻地分析徐志摩的詩歌本質,就一定要對其心路歷程與愛情經歷進行深刻的分析。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結發夫妻,但卻是父母包辦的婚姻。當時徐志摩崇尚救國,對文學并不感興趣,因此在這一階段并未創作詩歌,但是,這并不是說明他與結發妻子毫無感情,相反,雖然是父母包辦,但是在多年的相濡以沫中依然產生了感情。在徐志摩初到倫敦后,就寫了家信希望張幼儀可以常伴左右。在與林長民的頻繁交往下,徐志摩才逐漸移情林徽因,他內心的反叛精神完全被點燃,可以看出,他與張幼儀的結合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在蔣百里婚變的刺激下,他開始向往自由的戀愛。為此,他放棄了博士學位,追隨羅素,而羅素與妻子的分手也對徐志摩產生了深深的觸動,為了追求自己的真幸福、真戀愛,他提出與張幼儀離婚,豁達善良的張幼儀很快簽字同意。在離異后的3個月,他為張幼儀寫下了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詩歌――《笑解煩惱結――送幼儀》,在同年的11月8日,徐志摩在《新浙江》副刊《新朋友》上發表了自己的離婚通告,這是對傳統婚姻制度的一種挑戰,也是他單純理想主義的標志性表現。
徐志摩的婚變引來了各方的斥責,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他滿意歡喜地認為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靈魂伴侶,但是,始料未及的是,林徽因在不久后不辭而別,這使徐志摩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
在與林兜兜轉轉的情感之中,徐志摩結識了陸小曼,他們相知相愛,從北京移居上海,但徐志摩并未完全忘懷林徽因,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在矛盾與痛苦中,他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詩歌上。在林徽因回國之后,徐志摩將自己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這在后期《你去》、《在病中》的描述可見一斑。
在徐志摩的心目中,陸小曼符合理想伴侶的標準,陸小曼出生世家,才情兼備,能歌善舞。徐志摩是典型的文藝青年,他浪漫任性,充滿紳士風度,他們意味相投,兩情相悅,很快就迸發出了愛情的火花。在《雪花的快樂》、《我有一個戀愛》等詩歌中都充分表達出自己對陸小曼的真愛。但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陸小曼是有夫之婦,他們在一起難免會受到家長的反對與社會的飛短流長,他們的愛情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雖然歡喜,但是也有著莫大的壓力。在《為要尋一個明星》、《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中,徐志摩就深刻的表現出社會環境與封建禮教給自己帶來的壓迫感,但這反而增強了他與世俗觀念斗爭的勇氣與信心。終于,他們沖破世俗的壓力,喜結連理。在婚后,他寫下了《眉軒瑣語》、《望月》、《鯉跳》、《新催妝曲》等詩歌,在這些作品中,都記錄著自己與陸小曼幸福的點點滴滴??煽鞓返娜兆涌偸寝D瞬即逝的,陸小曼的講排場與多病,導致徐志摩入不敷出,身心疲憊。到了后來,陸小曼吸毒成癮讓徐志摩更加痛苦,他創作靈感逐漸枯竭,陷入了迷惘與彷徨中,自己費盡心力追求來的愛情卻竟然是這樣,此后的夫妻見面常常伴隨著無盡的爭吵,徐志摩逐漸淪落到了失意與落魄的境地。
三、從徐志摩愛情詩中窺探愛與生命的傳承
在簡短的一生中,徐志摩創作出大量的愛情詩,正是由于他自己的感情生活豐富多彩才給他的創作帶來了無盡的靈感,在詩歌形式上,他追求“濃得化不開”以及“分行的書寫”,這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在表達情感時,他的口語表達方式更適宜表現內心情感的變化和自由變幻的心理活動。口語表達自然、生動、貼切、靈活多變,是徐志摩愛情詩藝術美的一個重要體現。
徐志摩曾經在《藝術與人生》中提過:“我們沒有藝術,正因為沒有生活?!闭驗樾熘灸τ兄S富多彩的愛情生活,才會在詩歌上取得巨大的造詣,這正是他愛與生命傳承的主要表現。徐志摩很多情詩都應用散文的抒情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愛生活,如《我等候你》,相比其他詩人規范統一的格式,徐志摩詩歌的形式更加自由。很多詩歌中都應用了“神仙似的句子”,其表現手法也主要是直抒胸臆,如“我望著戶外的昏黃,如同望著將來,我的心震盲了我的聽”。徐志摩善于捕捉轉瞬即逝的情思與意向,不會過分追求畫面的完整性,寫人注重傳神,寫物則可以將自己的情思寄托在物的描寫上。
徐志摩常常借鑒西方現代詩的象征手法,將幻想與寫實相結合,表達出自己內心的苦悶。總之,徐志摩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他與張、林、陸的感情故事正是他詩歌的來源。
四、結語
總而言之,徐志摩愛情詩中有著優美的語言、敏銳的心靈以及細膩的情感,他的詩歌中蘊含著自己對于愛情的信念與理想的執著。在詩歌上徐志摩的成就是巨大的,在愛情上他忠于自己,努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曾經獲得了徹底的幸福,但是也伴隨巨大的苦悶與絕望,他英年早逝,但是他愛情詩中蘊含的獨特內涵對于后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參考文獻
[1] 高占偉,丁毅.初戀失敗的詠嘆調――讀徐志摩《再別康
橋》[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3).
[2] 王俊虎.意象?音樂?詩魂――徐志摩詩歌美學意蘊探析
[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自從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2001年發表文章,把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稱為金磚四國,使得它們在過去十年里成為最受關注的發展中國家。
自那時起,這四國被認為是最具超越發達經濟體潛力的國家。這個稱呼后來被評論家和各國政府廣泛接受,這些活躍的經濟體既博得了眼球又吸引了投資,反過來成就了這個稱呼蘊含的預言。
但很多因素似乎表明,潛力巨大的國家不止這幾個,舉例來說,南非、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土耳其、泰國,也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國。但是,金磚國家使其他國家相形見絀,投資者們的戰略計劃基本不考慮其他國家。
如果把金磚國家與墨西哥的絕對數字進行比較,結論當然是墨西哥這個經濟體規模較小,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等均排在金磚國家之后,因此吸引力也弱。
不過,潛在消費者數量是一個市場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基本指標,他們的購買力、經商大環境和投資風險也很重要。比較這些國家時,如果考慮相對人口數量,分析和結論就會大不相同,毫無疑問墨西哥會占優勢。
雖然增長速度無法與金磚四國相比,墨西哥在其他方面則可與金磚四國分庭抗禮,而且投資風險較低,如汽車制造業。
墨西哥市場優勢
1. 購買力
如果按市場價格計算,則墨西哥人均GDP低于巴西、俄羅斯,但高于中國和印度。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即按不同價格比較經濟體的購買能力,則墨西哥人均GDP高于所有金磚國家。換句話說,2010年墨西哥消費者比金磚四國的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能力都強。
2. 開放的經濟和投資傾斜政策
投資墨西哥的另一個優勢是其貿易的開放程度高。墨西哥在聯邦和各州的層面都有優惠措施吸引新投資。
這種貿易往來的密切程度使墨西哥成為強勁的出口平臺。墨西哥和別國的許多公司利用墨西哥作為對其他市場,如美國、歐洲和拉美的出口平臺。例如汽車業,一些國際公司將其作為一些車型的世界生產中心,并不斷吸收新的投資進來。
基于在經濟體總量上的相對變量對比,墨西哥和俄羅斯是最大出口國,其對外銷售達到超過GDP的30%。墨西哥在未來幾年的出口預計可接近GDP的一半。3. 要素成本
與普遍看法相左的是,墨西哥的成本結構、甚至人力成本的結構,都比金磚四國更具有競爭力。墨西哥以美元計算的總體小時勞動力成本甚至低于中國和印度。
另外,墨西哥運輸和汽油成本很低,使得其作為出口平臺更具吸引力,能比競爭對手以更低的成本和較短的時間到達世界上最主要的市場。
4. 風險-獲利之比
數項不同指標表明,與金磚四國相比,墨西哥的風險指數最低。在經濟學人智庫的商業環境排名中,總分10分,墨西哥得了6.93分,高于金磚四國。
與其他外國直接投資對象國相比,墨西哥經濟中將長期保持吸引力。未來幾年內其人口結構將偏向具有較高購買力的人群,將產生數百萬潛在的消費者。各項指標顯示,人均收入不斷增長、宏觀經濟環境穩定、債務和通貨膨脹均在可控范圍內。
除了這些優勢,墨西哥也面臨挑戰和劣勢。除了懸而未決的結構改革(勞動力、司法體制和教育等),如果針對重要挑戰的具體政策不建立起來,墨西哥可能會失掉優勢。
結論
由于金磚四國經濟體規模龐大、活力突出,它們一直被排在投資目標國最靠前的位置。但是,深入分析表明,其他國家,如墨西哥,同樣有吸引力,甚至吸引力更強,雖然如今它們不如金磚四國更廣為人知。
墨西哥成為極富吸引力的投資目標國,有多個原因:人口購買力不斷增強、經濟以能夠進入許多市場的制造業為導向、地理優勢明顯、宏觀經濟環境穩定,不少增長型行業發展前景喜人。再加上政策向投資傾斜、商業環境優越、投資風險相對較小,讓投資者甚感欣慰。
從多種角度全面權衡投資前景,非常重要,因為這既需要考慮進入每個市場的潛在利益和風險,也要著眼中長期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