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應急預案制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一條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培訓、演練和修訂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條應急預案的管理遵循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
第四條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業、本領域內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轄區內本行業、本領域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應急預案的編制
第五條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
(二)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三)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
(七)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六條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同級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制定相應的部門應急預案。
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按照針對情況的不同,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第八條生產經營單位風險種類多、可能發生多種事故類型的,應當組織編制本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本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主要內容。
第九條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內容。
第十條對于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重點工作崗位的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十二條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應當經常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
第三章應急預案的評審
第十三條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本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涉及相關部門職能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有關部門同意。
第十四條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單位和中型規模以上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專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并附有專家名單。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論證。
第十五條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和有關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評審人員與所評審預案的生產經營單位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十六條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響應程序的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者論證后,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
第四章應急預案的備案
第十八條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十九條中央管理的總公司(總廠、集團公司、上市公司)的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其所屬單位的應急預案分別抄送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中涉及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按照隸屬關系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未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備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確定。
煤礦企業的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除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外,還應當抄報所在地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申請應急預案備案,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二)應急預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
(三)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第二十一條受理備案登記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形式審查,經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并出具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備案并說明理由。
對于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生產經營單位,已經進行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在申請安全生產許可證時,可以不提供相應的應急預案,僅提供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第二十二條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建立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建檔制度。
第五章應急預案的實施
第二十三條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
第二十四條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
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
第二十五條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本部門、本地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第二十七條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急預案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第二十八條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每年對應急預案的管理情況進行總結。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總結應當報上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總結應當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九條地方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根據預案演練、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
(一)生產經營單位因兼并、重組、轉制等導致隸屬關系、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生變化的;
(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化的;
(三)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
(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五)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發生變化的;
(六)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的;
(七)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
第三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報告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并按照有關應急預案報備程序重新備案。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
第三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后,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六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四條對于在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生產經營單位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
[關鍵詞]:初中英語 任務型閱讀教學 設計安排
一、任務型教學方法的概述
任務型的教學方法主要關注從語言的應用任務方面著手教學,督促學生為完成某項具體任務而學習,且要求他們完成該項學習任務,讓學生為了實際應用去學習,學習了就能夠應用,正如某位語言學家曾經說過:“語言是用來做事的”,英語同樣如此。語言與外語教學領域的相關研究者在對大量的理論與實際進行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最終提出了任務型的教學理論,該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個:第一,語言的掌握通常是學生在交際中運用語言的產物,而非單純地對語言技能進行訓練或者對語言知識進行的產物,所以,課堂上的語言活動應該更加貼近自然習得;第二,十分重視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設計各種不同的學習任務,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使學生和他們的學習伙伴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盡可能調動與發揮學生的發展潛力;第三,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與合作精神,實現他們的自身價值。
二、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意義
任務型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閱讀的教學,不但可以優化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可以不但提高學生解決與探究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第一,能夠深化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感官與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潛能;第二,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發揮各種資源的促進與引導作用;第三,可以使學生逐步培養起正確的英語閱讀思維,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學習與運用能力,最終提高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與技能。
三、初中英語任務型閱讀教學的設計安排
(一)任務進行前的設計安排
任務展開前的活動,就好像是大腦風暴,能夠激活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與經驗,將已知事物聯系起來,并能夠在活動中引出語言知識。在任務開展前,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英語競賽、填空、對話、智力測驗、討論、描述以及看圖說話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問題的答案通常都不固定的,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其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大膽地暢所欲言。同時,教師還可以告知學生一些必需的背景知識與語言知識,以便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英語閱讀的內容,提高他們的感性認識,使他們明確學習的任務。
(二)任務進行中的設計安排
對于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來說,其通常具有兩個主要目的:第一,讀懂文章的表層意思,重視對文章故事情節的把握、詞匯的理解以及語法結構的掌握等;第二,明確文章主題,對故事的發展情節與可能的結局進行預測。在訓練開始前,教師應該先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比如用手指著讀、出聲讀、邊讀邊往回看等。教師應教會學生在閱讀時做“眼球運動”,也就是提高眼睛的轉動速度,擴寬視角。同時,要把正確的閱讀技巧教給學生,比如,意群閱讀方法,意群主要指意義與語法聯系較為緊密的一組詞語,將意群作為閱讀單位能夠顯著提高閱讀的速度。再比如,掃讀法與略讀法,這是英語閱讀中比較常用的技巧。掃讀指的是快速閱讀、直抓主題,通常在剛開始閱讀時進行,利于學生從總體上掌握課文的大意,抓住主題句與關鍵詞,對文章內容與結構有一個大致了解。而略讀主要指帶著問題進行的閱讀,圍繞某些關鍵問題在文章中迅速查找出答案。在閱讀時,比較形象的詞匯或句子可通過圖片展示,而比較抽象的句子,則可通過劃定的問題帶出解釋。在任務進行中,教師還可以使用拼圖任務(比如,按照故事的情節將圖片排好)、信息差任務(比如,調查他人的生日)等,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另外,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同樣應當指出與糾正他們的語法錯誤,對其語法進行指導。
(三)任務進行后的設計安排
任務進行后的活動通常包括操練、討論以及評價等。在上個階段主要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活動,而在此階段中就需要完成一些比較復雜的任務了。任務的類型主要包括:解決問題型(比如,討論怎樣防止交通事故)、交換意見型(比如,討論農村好還是城市好)以及選擇決定型(比如,討論去哪里旅游)等。在討論結束后,教師應該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進行復述、背誦、表演以及報告等形式,展示他們任務完成的情況。然后,教師再對完成狀況進行激勵性評價,優秀的成果應在整理后展示給全班同學借鑒,不斷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
四、結論與思考
如前所述,初中英語的任務型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非常重視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的全新教育理念。初中英語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既是課程的具體執行者,更是課程的開發者、決策者以及分析者,必須嚴格遵循新課程改革倡導的全新教育觀念,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任務型閱讀學習活動,督促中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主動參與、積極進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他們在價值觀念、知識、能力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的全面、健康發展,最終實現提高他們英語學習成績與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姚志芬.反思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任務型教學卟新校園(理論版) [J].2011(24).
[2]丁文等.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7).
[3]沈琴.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3).
實行農藥經營登記備案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兩項制度(以下簡稱“兩項制度”)是強化農藥監管、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為確保“兩項制度”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全省17市全面推行“兩項制度”,到2012年底,所有農業縣(市、區)實現全覆蓋、無遺漏。通過“兩項制度”的推行,全省范圍內基本杜絕非法農藥產品的流入,高毒農藥經營實現有限制、能控制、可追溯,農藥監管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度明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隱患大幅降低,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內容
(一)對轄區內銷售的農藥產品實行經營登記備案管理。實行農藥經營登記備案管理的實質,就是對進入本轄區銷售的農藥產品進行把關。凡具備“兩證一號”(農藥登記證、農藥生產許可證或生產批準證書、農藥標準號)、標簽符合規定要求的國家允許生產銷售的農藥產品,經農業部門登記備案后,方可銷售;沒有通過備案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格的產品一律不得銷售。通過登記把關,可以有效杜絕非法農藥進入流通環節,進一步凈化農藥市場。農藥登記備案管理要堅持市、縣聯動、以縣(市、區)為主。在一個縣(市、區)銷售的農藥產品,要到該縣(市、區)農業部門備案,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縣(市、區)銷售的農藥產品,要到市農業部門備案。市和縣(市、區)兩級農業部門要及時溝通信息,避免重復登記備案。
(二)對高毒農藥實行定點經營管理。按照國家規定,高毒農藥等限制使用農藥(以下簡稱高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實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就是要避開被限制區域,在其他糧棉油等產區進行定向經營,以達到高毒農藥的經營區域可掌控、產品去向可追溯,最大限度地杜絕高毒農藥流入瓜菜果茶和中草藥生產環節。實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要以市為單位進行。各市要根據當地種植結構和作物特點,對高毒農藥經營點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要嚴格按照志愿報名、縣級初選、市級復審、社會公示等程序,會同工商等有關部門確定公布高毒農藥經營單位。確定的定點經營單位要先行對經營的產品進行登記備案,要簽訂責任書、產品質量承諾書,建立健全購銷臺賬制度。購買高毒農藥要實行實名制,購買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購置品種和數量等信息,要登記造冊,以備追溯。未取得定點經營資質的任何單位,都不允許經營高毒農藥。蔬菜、瓜果、茶葉等主產區,可以整市或整縣(市、區)范圍禁止經營、使用高毒農藥。
三、工作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月15日至2月28日。推行“兩項制度”是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強化農藥監管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也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好辦法。今年的省委1號文件、全省農業工作會議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市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將“兩項制度”的推行真正擺上今年農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搞好宣傳發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制定方案階段。3月1日至3月20日。以縣(市、區)為單位,對轄區內的農藥經營單位及經營的農藥產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掌握轄區內農藥市場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各市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方案要任務具體,步驟明晰,進度明確,措施有力,確保方案的科學、可行和可操作。
(三)全面實施階段。3月20日至9月30日。各市要按照方案要求,在轄區內全面推行“兩項制度”。各市要倒排工期,分步實施,務實求實,扎實推進,確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務。對經營登記備案的農藥產品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單位要及時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監督。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農業標準示范園建設等項目的縣(市、區),要率先實施“兩項制度”。
(四)量化考核階段。10月1日至10月20日,各市對所轄縣(市、區)“兩項制度”的推行情況進行考核驗收,在此基礎上,11月1日至11月20日,省廳組織考核組進行專項考核,考核結果直接作為年終農產品質量安全量化考核該考核項的結果,同時也作為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項目的重要依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兩項制度”的推行是一項把關要嚴格、操作要規范、需要有關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在年內實現所有農業縣(市、區)全覆蓋,時間緊、任務重、強度大。各市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與工商等相關部門搞好協作與配合。要層層成立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為確保按時完成任務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強化措施落實。各市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到具體的單位、相關的縣(市、區)和有關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落實到位。已經實施“兩項制度”的市或縣(市、區),要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提高。為及時掌握進度情況,請各市于3月底前將進度安排表上報省廳,從3月份開始,每月25日前將工作進展情況上報省廳。
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利用抗寒性突變體分離小麥抗寒性相關基因”(ZR2009DQ024)
作者簡介: 宋康(1978-),女,助理研究員,從事農產品加工研究。E-mail:skangmail@sinacom
*通訊作者:張鳳云(1963-),女,農藝師,從事小麥育種與栽培研究。E-mail:fyzhang63@163com
摘要:以濟南17和濰麥8號兩個不同筋型小麥品種為材料,研究花后溫度對小麥籽粒蛋白質和植株氨基酸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灌漿期高溫提高了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兩個筋型品種表現出相同的趨勢;提高了小麥葉片和莖鞘中游離氨基酸含量,向籽粒中運輸的氨基酸的量也增加,有利于籽粒蛋白質的合成。對黃淮海等北方強筋小麥而言,后期高溫對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是有利的,但降低了弱筋小麥的品質。
關鍵詞:小麥;溫度;蛋白質;氨基酸
中圖分類號:S512.10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3)12-0024-04
近年山東小麥灌漿后期高溫天氣頻發,導致籽粒灌漿期縮短,粒重下降,小麥減產。有研究表明,高溫一般會引起籽粒蛋白質組分的明顯變化,從而影響小麥的籽粒品質[1,2];花后高溫是影響山東小麥籽粒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3]。因此,研究小麥花后高溫對籽粒品質形成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兩種不同筋型小麥品種為對象,以常溫為對照,研究小麥籽粒蛋白質在高溫條件下的變化動態及其與植株氨基酸含量的關系,旨在為小麥的抗逆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材與試驗設計
供試品種為強筋小麥濟南17和弱筋小麥濰麥8號。采用盆栽試驗,于2011~2012年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與濟南市天橋區達仁農場進行。供試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2.2 g/kg,堿解氮59.2mg/kg,速效磷14.5 mg/kg,速效鉀92.3 mg/kg。試驗用盆直徑30 cm,高25 cm。10月15日播種,每品種20盆,每盆留苗10株。于開花后7 d將植株長勢一致的5盆移入A230746型光溫培養箱進行溫度處理。 設4個處理,T1:34℃;T2:32℃;T3:26℃;T4:24℃,其中,T1、T2為高溫處理,T3、T4為常溫處理。隨機排列,每次取樣后對盆缽進行調換。不同溫度處理的光照時間均為12 h,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
1.2測定項目和方法
選同一天開花麥穗進行標記,每7 d取樣1次。105℃殺青30 min,80℃烘干至恒重。成熟時收獲籽粒,放置1個月后測定籽粒主要品質指標。
1.3數據處理與作圖
用Microsoft Excel軟件。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溫度處理對籽粒蛋白質含量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花后高溫縮短小麥籽粒灌漿期,與常溫相比成熟期明顯提前,并且顯著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不同溫度處理下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在開花后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在花后21 d達到最低。各處理間比較,T1和T2籽粒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T3和T4處理。兩個品種比較,濰麥8號在T1、T2處理下成熟期籽粒蛋白質含量比T4處理分別高14.8%和17.3%,濟南17分別高19.2%和12.7%,表明高溫對不同筋型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的影響相同。
2.2不同溫度處理對葉片游離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以看出,高溫提高了小麥葉片游離氨基酸含量,處理后7 d達最大值,隨后一直下降,到成熟期其含量一直高于常溫處理;而常溫處理下,濰麥8號葉片游離氨基酸含量呈持續下降趨勢,濟南17則在花后14 d達最大值。表明兩品種在常溫下葉片氨基酸代謝存在差異,在高溫下濰麥8號葉片對溫度變化的反應更為敏感。
2.3不同溫度處理對莖鞘游離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不同品種莖鞘游離氨基酸含量均為高溫處理后7 d達到最大,隨后呈下降趨勢(圖3)。高溫處理下濰麥8號莖鞘游離氨基酸含量與常溫處理間比較幾無差異,而濟南17莖鞘游離氨基酸含量在花后14~21 d顯著高于常溫處理。表明不同品種類型對溫度變化的響應不同。
2.4不同溫度處理對籽粒游離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籽粒游離氨基酸含量從花后7 d到成熟一直呈下降趨勢,各處理間差異較小;處理14 d后,差異明顯,高溫處理籽粒氨基酸含量呈快速下降趨勢,而常溫處理下降趨勢趨于平緩(圖4)。表明高溫處理加速了灌漿后期籽粒游離氨基酸向蛋白質的轉化,利于蛋白質的合成。
3結論與討論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的應急預案,系指安全生產事故預案。應急預案管理應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監督、指導應急預案的制定、培訓、演練和宣傳教育等工作,協調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對應急預案所涉及的資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條應急預案必須經制定單位組織論證和審查,并經實施應急預案有關單位認可,由制定單位,印送與應急預案實施有關的單位。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2)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4)事故報告的程序、方式和內容;(5)發現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6)事故應急救援(包括事故傷員救治)資源信息,包括隊伍、裝備、物資、專家等有關信息的情況;(7)事故報告及應急救援有關的具體通信聯系方式;(8)相關的保障措施;(9)與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關系;(10)應急預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上一級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送同級人民政府及其安監部門備案。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各級單位都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制定應急預案和有關作業崗位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所屬單位和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報經上一級管理單位審查。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產、經營、儲運單位的應急預案,以及生產經營單位涉及重大危險源的應急預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報安全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生產經營單位涉及輻射、城市公用事業、道路交通、火災、鐵路、民航、水上交通、漁業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種設備、電網安全等事故的應急預案,依據有關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抄報安全監管部門。
第六條應急預案制定單位應當對與實施應急預案有關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使其熟悉相關的職責、程序,對本單位其他人員和相關群眾進行培訓和宣傳教育,使其掌握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動;生產經營單位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應急措施的培訓;應急預案所涉及的有關單位對應急預案中明確的與其相關的職責應當組織落實。
第七條應急預案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適用范圍、條件,有關應急資源情況,以及與相關預案的銜接關系等發生變化時,或發現存在問題時,應當及時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