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畢業生就業論文

      畢業生就業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畢業生就業論文

      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1篇

      (一)醫事法學畢業生就業特點1.醫院是畢業生就業的最主要渠道。五屆畢業生到各級公立或民營醫院就業的比例達20%,原因在于:第一,醫院亟需醫法結合的人才。“通過調查,現今只有22.7%的醫院會配備醫事法學專業人才,近乎68.2%醫院會配備比較擅長溝通的醫生,而會配備專業的律師僅僅占11.1%,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醫院在人才的配備與需求上出現了嚴重偏差。”[1]隨著醫院醫療質量安全管理的加強,醫療糾紛的投訴、調解和應訴的增加,醫務部的職能范圍不斷擴大,人員需求也隨著增大。以往僅從臨床醫生中吸收醫務人員的方式已經跟不上形勢,具有醫學背景的法律人才成為醫務部招錄的首選。一方面由于絕大部分具有醫學背景的醫生都傾向選擇臨床實踐的部門,較少選擇醫務部等理論性較強的部門工作;另一方面,醫務部工作涉及到法律知識,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因此,僅有醫學背景的醫生從事醫務部工作,知識結構上存在欠缺,不利于醫務部的發展,而具有醫學背景的法律人才成為醫院醫務部招錄人員的首要選擇。第二,醫院招考條件相比公務員系統要求較低,考試競爭激烈程度遠遠沒有公務員系統高。例如,省級三甲醫院在招錄時,只要求本科以上學歷,這給畢業生許多留在城市的機會。與此同時,相比傳統的法學專業畢業生,醫事法學畢業生由于具有一定的醫學教育背景,在衛生事業單位考試和面試中具有一定的專業特色優勢。第三,醫院行政人員待遇高于基層公務員。2.法檢系統和公務員系統就業單位全部為基層單位。隨著國家公務員招錄體制的改革,省級、市級甚至省會城市的區級單位招錄公務員一是人數減少,二是法學專業學歷要求都在碩士以上,大部分還要求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所以法學本科專業適合的崗位絕大部分是縣(區)級或鄉(鎮)級單位。

      (二)醫事法學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1.用人單位招錄和職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到醫院就業存在的問題:(1)公立醫院的招錄門檻較高,要參加省、市一級的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考。(2)能夠單獨設立法律崗的情況要求較高,多為規模大,有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投訴管理、醫療糾紛調處明確分工的三甲醫院和地州一級醫院;而縣、鄉一級醫院規模較小,單獨設立法律崗位的不多。(3)三甲醫院和地州一級醫院招錄醫事法律人才的編制體制無法從根本上得到保障。雖然醫院亟需招錄醫事法律人才,但是長期以來醫院的事業編制名額首先滿足一線臨床醫生,而對類似醫務部崗位的招聘人員則以簽訂合同制形式確定勞動關系,如果長時間沒有編制,有的醫事法學畢業生會考慮換工作。(4)即使在醫務部有事業單位編制,但法學畢業生在職稱評定時只能走管理崗位系列,不能走專業技術崗位系列,職業發展相對于醫學專業畢業生有所限制。(5)私立或民營醫院招錄較為靈活,但是出于醫院規模、業務量和經濟利益的因素,專門設立法律崗的需求十分有限,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此類醫院會考慮找法律顧問或律師解決。其次,到法檢系統和公務員系統就業存在的問題:(1)每年招錄人數有限。(2)在法檢系統考試中,與普通法學專業畢業生相比,醫事法學畢業生只有在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情況下才具有一定的優勢,而其所具備的醫學知識在招錄中很難凸顯優勢。一般來說,進入法院工作的畢業生大部分在民事審判庭,從事人身損害、交通事故等案件審理。此外,法檢系統招錄考試的面試環節———模擬控辯———對考生的法律知識、實務技能要求很高,醫事法學學生由于法律課程學時和實務訓練比普通法學專業學生少,這對面試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3)衛生行政管理和衛生執法監督部門本來應該是醫事法學學生報考公務員的主要單位,但每年招考人數比法檢系統還少,有的要和醫學專業、衛生管理學專業畢業生競爭,有的還要被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要求所限制。所以,五屆畢業生中只有4%的畢業生能夠進入該系統工作。(4)衛生行政管理用人單位希望醫事法學畢業生除具備法律知識外,還具備衛生統計和信息管理的能力,能夠進行衛生政策分析或立法調研。(5)一些公務員崗位,如稅務系統,會將招錄的法學專業限制在綜合大學或政法院校,醫事法學畢業生雖然也取得法學學位,但往往會在審核中不予通過。第三,到保險公司、律師事務所或公司就業存在的問題:(1)人才需求量大,入職程序自主、靈活,但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高,包括專業知識和技能、形象氣質、語言表達、文字寫作、辦公自動化、駕駛技能、文體特長等。(2)多種職業技能證書具有優勢,如司法考試、計算機考級等。(3)對畢業生的心理素質要求高,包括吃苦耐勞、抗壓力、開朗外向等心理品質。(4)醫事法學畢業生會出現諸如公司法、保險法等民商事法律知識、經濟、管理方面知識的欠缺。(5)畢業生流動性大,兩極分化明顯。學習能力強、適應性好的畢業生會在公司站穩腳跟,升職較快,收入也可觀;而一些畢業生則會因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淘汰率高等原因換單位或追求公務員、事業單位等相對穩定的工作。第四,報考研究生存在的問題:(1)國內專門設有醫事法學方向碩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數量不多,且多為211重點院校,競爭激烈。(2)報考法學傳統部門法如民商法、訴訟法等,招生院校較多,需要與普通法學專業學生競爭。由于醫事法學學生的法學核心課程本質上屬于通識性、應用性和應試性教育,因此,在傳統部門法學,如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學等學科的理論深度和科研創新能力方面會有一定的局限。另外,研究生入學考試對英語水平要求較高,這種情況也增加了醫事法學生報考研究生的難度。(3)學生考研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法學碩士、法律碩士人數較多,近年來就業競爭激烈;二是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有限;三是醫學院校人文社科學術氛圍稀薄,對學生把握醫事法學前沿問題以及學術研究方法上的引導不夠。雖然醫事法學專業立足于培養應用型、實務類人才,但如果缺乏學術型研究人才,學科的重大理論、前沿或新興問題就難以得到發展和解決。現在很多醫事法學教育和研究人員的學歷教育要么是醫學,要么是法學,同時兼具二者的并不多,而二者兼具又恰恰是醫學與法學交叉融合的基礎,所以醫事法學學生應當是未來醫事法學的教育、研究人員的主要來源;如果高層次的醫事法學教育吸引不了具有學術研究潛質的學生,這將成為醫事衛生法學學科發展的遺憾。2.畢業生就業能力和心理存在的問題。第一,入學后缺乏職業規劃,就業時比較盲從。有的學生入學后不了解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通過四年學習也不能認識自我興趣所在,不能為職業目標積累競爭優勢,就業時什么單位都報名,但往往因準備不足或競爭力弱而被淘汰。第二,對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不夠重視,就業時達不到用人單位需求。這是醫事法學畢業生就業中最突出的問題。“市場亟需專業類法律人才。尤其是近年,醫事法律、知識產權類案件頻出。僅有單一背景的人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以醫療行業為例,很難想象,一個涉足醫療糾紛的律師,可能對病例、病理一無所知、甚至看不懂病歷。專業醫事法律的從業人員,在整個上海都不到20人。”[2]醫事法學就業“用工荒”和“就業難”現象并存。“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醫事法學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有限,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3]具體來講,學生的醫學知識、法律知識是否掌握得扎實全面,兩者是否結合起來,綜合運用到醫事糾紛的法律性質及關系分析,證據調查能力、法律服務能力等。[4]四年要實現這一目標,時間緊張,課堂教學也有限,所以學生不僅要利用課堂時間學好基礎知識,還要利用一切機會進行醫務管理、醫療糾紛調處、訴訟以及衛生執法流程等社會實踐。根據昆醫大醫事法學專業就業情況看,其能夠進入醫事法學專業對口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大多為學習態度認真、專業知識扎實,要么通過司法考試、要么參與過教師科研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社會調查、思考和自學能力。

      二、開展醫事法學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的措施

      當前,法學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強化通識基礎、拓寬學科平臺、凝練專業主干、靈活專業方向”[5]。就醫事法學專業而言,貫徹這一教育要求,進行全程化就業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包括:

      (一)大學一年級階段———開展專業認識教育,盡早進行職業規劃第一,通過專業介紹、師生交流會、畢業生交流會、走入工作現場等方式使學生熟悉醫事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培養目標、培養的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要求;了解課程體系結構和教學要求,掌握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法律基礎課、臨床醫學課、醫事法學特色課之間的關系及其學習方法;了解專業就業方向、就業現狀和前景。第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和性格測評、職業規劃大賽等,引導學生認識法律職業的能力要求和自身興趣、特長和性格特征,盡早樹立職業理想,有意識地進行職業選擇和就業規劃。第三,對新生的不同就業期望進行深入、具體、分類、分層次的引導,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學習和實踐中能有所側重。例如,法官、律師等傳統法律職業要側重部門法學和關注司法考試;醫務管理人員、衛生行政執法人員要強化醫學知識,重視醫事法學特色課程的學習和實踐;公務員要突出組織管理能力、文字寫作、統計和信息處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教師或研究人員要加強法學理論修養,對學科前沿或有爭議問題應有思考力、語言表達和學術論文寫作能力,提高英語水平以及關注研究生考試和學位教育等;公司企業法務或管理人員要側重相關部門法學的學習和運用,如保險法、公司法、知識產權法等,還可以利用全校性選修課、其他專業的課程或自學補充經濟學、管理學、公共關系學等知識。

      (二)大學二、三年級———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拓展綜合素質學生在認真學習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該通過課外閱讀、學術講座、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等形式,了解醫事法學的社會作用和學習、研究的方法,圍繞職業目標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檢驗學習效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未來求職的優勢所在,例如,獲得本科生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通過司法考試、參加學生或社會活動獲獎等。學生通過典型案例討論會、社會調查、臨床見習、法律咨詢、法庭觀摩和模擬法庭、假期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形式,獲得以下醫事法實務能力:其一,從基本案情中判斷法律關系,找到適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其二,具有開展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訴訟程序中的、證據收集、庭審準備、開庭、庭審調查、法庭辯論、評議、宣判等程序中的具體工作的初步能力;其三,具有規范寫作各類法律文書、公文的能力和庭審控辯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四,具有綜合運用醫學和法學知識,查找醫療過程中違反診療常規、處置不當、侵害病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了解不同臨床科室醫療風險防范的基本措施;其五,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能與法律服務對象進行有效交流,能初步開展法律糾紛的咨詢和調解工作的能力。

      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2篇

      國家的擴招帶來大批高中生為了升學而選擇音樂專業,如今各大高校招生大部分設筆試和面試兩個環節,筆試主要進行理論知識考核,面試主要展示專業水準展示技能,兩個環節分別占一定的比例,而學生大多不能做到專業和理論兩方面都強,但高校依然為了升學率而招生。音樂專業學生大多數從高中階段就被列為特殊群體,文化課普遍比一般學生差,才選擇的學習音樂,又因為專業學習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音樂本身又要求學生較為活潑,不能靜下心來看書,從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圖書館的數據采集就可看出,音樂系在圖書館看書的占比一直是排在全校系別的倒數,也就很少有學生能在進入大學后能積極的鉆研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弱,也就導致了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而這又和如今的市場需求背道而馳。導致畢業后很難勝任基礎音樂教育工作。

      二、緩解音樂生就業率分析

      (一)專業教育的引導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系學生多是以聲樂或者器樂專長而考入學校,這樣在學生入學時就已經客觀的產生了偏科現象,所以這樣不利于培養出合格的教育型人才,多數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單一的專業技能,導致嚴重的偏科,所以院校在大學生教課方面,準確制定音樂生的培養目標,其次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和學習習慣上端正學習態度,明確自身的學習目的,通過制定各種激勵機制,促使大學生由傳統的習慣性學習思維方式,向開放性的學習方式轉變,建立準確的學習方式,并促使其向復合型學習轉變,比如在聲樂生中加強鋼琴的培養,而不是讓學生覺得鋼琴只是一門湊學分的課程,以此來跟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步伐,真正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綜合型人才。

      (二)就業培訓指導在大學生課程中就業指導以及就業培訓是不被重視的一項,我系的就業指導以講授的形式存在,另外在該方面的教育師資不夠完善,學生剛進入大學是以專業為主,但是到了大三大四后,關鍵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更好的建立就業觀,了解本專業的具體現狀和社會發展需求,以及自身的職業規劃需求,通過開展相應課程使學生就業觀更加健康趨于實際,讓學生把就業觀和社會需求的客觀實際相結合,調整好自己的固有的過高的不切實際的就業期望值,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發揮自己的特長,結合目前社會的需求和職業前景,制定出最適合自己的一套就業方案。其次學校應加強就業心理干預,在大學生就業選擇時面對的困難和心理變化,提早進行干預和培訓,而不會產生在學生面臨就業時的各種心理不成熟。

      (三)政府政策同時高等音樂學生大多數選擇一線大城市的現況,政府可以采取相應的政策進行調控和引導,政府可以繼續完善和制定定向招生的培養模式,使得畢業生在畢業后回到原單位和原地區就業,還有出臺相應的政策和補貼,鼓勵畢業生畢業選擇山區偏遠的新疆內蒙和縣級市鄉村工作。政府搭建良好的簡歷信息服務平臺,在現今互聯網高速發展和發達當下形成信息共享,形成畢業生和企業的信息聯通。其次政府在當下經濟也飛速發展下,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相應的地方政府對畢業生創業提供社會資源,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務和技術培訓。

      三、結語

      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3篇

      1.均衡狀態模型的建立

      均衡狀態,是指經濟中各種對立的、變動著的力量處于一種力量相當、相對穩定、不再變動的狀態。靜態均衡分析抽象掉時間因素,變量的調整是瞬間完成的,其調整時間為零。勞動力市場靜態均衡的形成決定均衡工資和均衡就業量,是通過勞動力需求雙方在競爭中自發形成的,不受外力影響干擾。

      根據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公報有關數據表明,全國高校本專科畢業生數量從2002年的134萬人增長到2007年的448萬人,同時期研究生教育畢業生從8.1萬人增長到31萬人。畢業生數量在5年間增長了三倍多。而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對畢業生的需求則保持相對平穩或略有增長。畢業生數量增幅明顯高于社會需求的增幅,這點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

      (1)基本狀態描述

      由于影響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市場因素極為復雜,完全揭示它們對供求的影響并不容易,在此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僅設定市場工資率是影響供求的唯一因素,則供給S和需求D都是工資率的函數。

      圖中,橫軸代表就業L,縱軸代表工資率W,D為企業需求畢業生曲線,S為畢業生供給曲線。當工資率為We時,以We作為供給價格的勞動力供給的決策主體能夠實現就業,以We作為需求價格的企業能夠雇用到所需勞動力,此時,供給的決策主體獲得最大效用;需求方滿足勞動的邊際產品價值等于工資,形成一種相對靜止、穩定的狀態。此時,E為均衡點,由此形成的We和L為均衡工資率和均衡就業量。

      (2)彈性大小的確定

      勞動力需求量(供給量)變動對工資率變動的反應靈敏程度稱為需求(供給)的工資彈性,簡稱需求(供給)彈性。勞動力需求量與工資率呈反向關系,因此需求彈性為負。勞動力供給量與工資率呈正向關系,其為正值。由于勞動力需求曲線都是在同一市場上無數企業需求曲線的疊加,有的企業對畢業生需求多,有的需求少,因此疊加后其曲線較為平緩。2.經濟學分析

      (1)起薪點下降

      勞動力需求D與勞動力供給S共同決定均衡工資We,均衡就業量為L。在工資率不變條件下,其他因素的制約變化會引起勞動力供給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移。

      現假定當前的畢業生就業市場是基本均衡的。由于受到高校連年擴招的影響,使得畢業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勞動力供給曲線向右發生移動。但由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并無大幅度增加,表現為基本穩定,因此,假定需求不發生變化。此時,均衡工資We已經不再是均衡的了,在We水平下,勞動力供給大于勞動力需求,在需求和供給的作用下,特別是對就業機會的競爭條件下,會導致工資率W從We開始下降,在D和S1相交的E1點供求重新處于均衡,A點沿曲線S1向左下,E點沿需求曲線向右下運動,供求的運動趨向于均衡點E1形成新的均衡。由此,新的工資W1小于We,表現為起薪點的下降。

      (2)就業率基本穩定下的就業量增加

      在均衡工資率下降過程中,均衡就業量也從L變動到L1,均衡就業量得到了增加。顯然,勞動力需求曲線不變,供給曲線右移,均衡工資率下降,均衡就業量增加。雖然面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和擴招帶來畢業生人數大增的雙重挑戰,“十五”期間,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仍穩定在70%以上。2005年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72.6%。應該看到,在畢業生數量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畢業生就業數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證。

      (3)畢業生就業供給曲線彈性的變化

      隨著高校的逐年擴招,各類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近幾年,各高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畢業生們也在逐步調整心態,重新認識并定位自己,對初次就業的薪酬期望值已經表現出明顯下降趨勢。另外,隨著博士、碩士畢業生數量的增加,近幾年也出現了博士生擠壓碩士生、碩士生擠壓本科生的就業現象。因此,由于畢業生自身內部原因以及外部等原因的綜合作用,整個畢業生就業供給曲線必將表現的平緩,如圖所示,S移動到S2。

      (4)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在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上或多或少存在著對校別、地域、性別、文憑或證書等方面的歧視現象,究其原因是存在利益考慮。比如女性畢業生在婚育期間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工作。而企業在此期間不能降低她們的工資待遇標準,而且不能以此為由解除勞動關系,為此不得不進行暫時性的調整。相比之下,招用男性畢業生就會省去時間和資金成本。

      (5)政府作用的體現

      出于對各自收益成本的考慮,畢業生對預期薪酬的降低速度要遲緩于企業起薪點的降低速度,二者之間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如圖所示,此時We是畢業生調整后的薪酬期望值,在畢業生就業供給曲線彈性發生變化的同時,由于受到人力資本投資作用的影響,畢業生預期薪酬的期望值基本維持在We不變,此時畢業生供給量為L3,而企業需求不發生變化時,企業需求量為L,兩者之間就會造成L—L3的就業缺口,使得畢業生大量出現失業。因此,需要政府通過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調整就業調整,使企業擴大需求量,使企業需求曲線從D移動到D1,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幾點建議

      1.加大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研究工作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當加強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使畢業生正確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做好自我定位。同時,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信息需求、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完整的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加大對影響畢業生就業因素的分析研究工作。

      2.政府部門應該做好政策的貫徹、修訂與完善工作

      (1)就業政策的貫徹與完善。在進一步落實完善當前畢業生有關就業政策的同時認真貫徹《就業促進法》,為畢業生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政府部門以及各級管理部門還應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有關畢業生就業規定進行修訂完善。

      (2)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穩定的安全網、安全閥。對暫未就業的畢業生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險服務以及提供必要的就業援助,幫助他們盡早實現就業。

      【摘要】高校畢業生是富于創造性的群體,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但現實情況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畢業生不得不面對日益競爭殘酷的就業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大學生的價值。本文從經濟學角度當今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經濟學分析

      參考文獻:

      [1]楊河清.勞動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4篇

      對保院畢業生抽樣調查顯示,就業渠道的情況為:校外實訓轉就業(即學生結束三年級的校外實訓后直接在原實訓單位轉為就業)占32.1%,通過學院聯系用人單位獲得就業崗位(指校外實訓結束后,含深造的12名學生)占10%,通過學生家庭及朋友推薦就業(指校外實訓結束后)占43.2%,通過人才市場、媒體廣告等中介或學生本人直接聯系用人單位后獲得就業崗位占13.4%,其他1.3%(有7名畢業生自主創業)。從結果可以看出,保險類高職畢業生就業渠道比較全面,且以學院參與為主導,校外實訓平臺成為就業的重要渠道。就業流向以大中城市為主,職業生涯發展愿景良好。不同的就業地區意味著畢業生在就業信息、就業機會、勞動收入、發展前景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因而其就業質量是不同的。總體上,在較好地區就業的畢業生其就業質量相對要高。對保院畢業生抽樣調查的就業流向情況的一類城市指深圳、大連、寧波、青島等國家計劃單列城市),其基本特點為:一是畢業生就業高度集中在城市地區,非城區比例不到總樣本的5%;二是長沙地區占比較大,由于學院地處長沙,就近擇業對畢業生有較大吸引力;三是縣城及縣級市就業比重呈增加之勢,由于近幾年大中城市就業壓力增大,畢業生傾向于往小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四是各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就業比重保持穩定,超過35%,這與近年來保險業在大中城市迅猛發展有關,此外也表明部分學生愿意選擇回原籍發展。整體上看,從就業流向來考慮的話,保院的保險類畢業生具有較高的就業質量。

      保險類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

      1.工作報酬偏低,工作環境有待改善。這里的工作報酬是指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工資收入,它是畢業生社會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和獲得社會公平感、安全感的體現,也是其就業能力、自身價值以及對企業和社會貢獻能力的體現,可以說,工作報酬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對保院近年畢業生抽樣調查,其近年平均月薪情況如表2所示:一是畢業生起薪不高,從11屆學生月薪水平可以看出,月薪800元左右的人大有人在;二是工作報酬隨工齡增長而往上升,體現出畢業生在社會上的成長空間;三是整體上看薪資水平不高,拋開地域性差異等因素的影響來看,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工作環境是與畢業生工作有關的客觀環境與工作條件,包括軟環境與硬環境,軟環境主要用工作單位性質來衡量,硬環境包括:工作時長是否合理;硬件條件是否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等。工作環境的不同反映出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高低差異。抽樣調查結果如表3與表4所示,結果表明,一是畢業生就業單位的面太窄,高度集中在保險機構特別是保險公司;二是工作時長普遍較長;三是工作條件普遍不太好。從工作環境看,保院的保險類畢業生就業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2.受諸多因素影響,工作穩定性較差。一般來說,工作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與生活質量的高低是正相關的,因此對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工作穩定性是其擇業過程中必然要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勞動關系是指就業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勞動過程中發生的社會關系,這里主要考慮是否依法簽定勞動合同、是否享受與本單位其他員工和其他單位同類員工同等待遇的福利保障等方面。在被調查的546位(剔除了樣本中的深造者)保院畢業生就業對象中,有244位認為自己的工作穩定性較低,占抽樣調查對象的44.7%,169位認為工作穩定性一般,占比31%,133位認為工作穩定性較高,占比24.3%;528位調查對象與用人單位依法簽定了勞動合同,另有18位調查對象要么自主創業,要么就職于本家族的家族企業中認為不必或者不好提勞動合同事宜。3.初次就業時專業對口率不高,人崗匹配度不強。這里的專業對口并不是指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完全相同,而是指專業類別相符合。專業對口意味著人力資源投資能更好地實現,它也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抽樣調查結果為:09屆143名畢業生中,對口就業為108人(深造學習者視為對口就業,下同),占比75.5%;10屆296名畢業生中,對口就業為198人,占比66.9%;11屆119名畢業生中,對口就業為54人,占比45.4%。數據表明,畢業生初次就業時的對口就業情況不太理想,事實上,多數在保險公司就業的畢業生都被安排在了營銷崗位上,但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和選擇后對口就業率有所提高。人崗匹配性是指就業者的特性、興趣及愛好與職業、崗位因素的適應性,即就業者所具備的職業性格、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和職業能力等方面能夠勝任崗位需要的程度。它是一項反映就業主體意愿的尊重性指標,也是衡量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這方面對保院畢業生抽樣調查情況如表5所示,結果表明:一是人崗匹配性普遍偏低,二是呈逐年下降趨勢。4.個人發展前景預期偏低,初次就業滿意度不高。個人發展前景表明畢業生就業后能否在工作中以參與培訓等方式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術、具有良好的晉升發展空間。畢竟就業不能僅看當前的現狀,更要考慮以后的個人發展前景,因此個人發展前景應作為一項重要的就業質量衡量指標。表6顯示,多數保院畢業生不認為在就業單位有較好發展前景預期,且預期發展前景較差的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工作整體滿意度實際上是指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是畢業生對現有工作的心理感受或心理滿意度,是反映就業主體內在感受的主體性指標,也是反映畢業生就業質量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調查表明,保院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整體不高,滿意率三年來下降了16個百分點,而不滿意率卻逐年上升(當然這也與畢業生就業年限有關),整體滿意程度處于中等偏低水平。

      畢業生就業論文范文第5篇

      作為職業院校中的工科專業,電子通信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更高,面對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以賽促學提升高職電子通信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實踐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高職院校中的教師大部分具有高學歷并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在教學理念中,都想把所學的技能傳授給學生,往往會造成學生對知識“消化不足”。以賽促學是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實行“做中學,學中做”一體化教學。教學過程應該是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手段,增加案例教學法和面向項目實踐教學方法,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2)積極組織各項電子通信類專業比賽;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習課程,組織院系專業比賽,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在比賽中發現不足,能主動的分析問題,尋求老師和同學的指導,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通信工程系為例,在2014-2015學年,先后組織了電子焊接大賽、LED燈飾設計大賽、電子創意競賽、嵌入式產品開發技能競賽、4G網絡通信大賽等技能競賽。競賽分不同的學習階段,比如大一第一學期的同學參加電子焊接比賽,大二大三的同學就可以參加電子創意設計等專業知識要求更高的賽事。競賽主要的思維是創新、實用。

      (3)組織參賽團隊參加國家、省、市級電子通信類專業技能競賽;教學模式的改變,將學生理論學習過程有機融合在專業實踐當中,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通信工程系為例,該系成立了“挑戰隊”,專門從事各項電子通信類比賽的籌備和研究,以點帶面,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各項賽事中獲得成績的同時,減輕教師團隊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學生在參加電子設計大賽的過程中,通過系統設計、方案論證、電路設計、選用材料以及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4)積極開展各類就業創業競賽活動;針對高職電子通信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現狀,在以賽促學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核心能力可以為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增加優勢。大學生就業創業競賽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盡早樹立奮斗目標,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規劃好大學三年的生活,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積極開展了職業規劃大賽、“挑戰杯”創業大賽,還邀請一些有過大賽經驗的校友回校開展經驗分享活動,對提高電子通信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2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成果

      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強化工學結合特色,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近3年來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通信工程系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電子通信類專業競賽,到目前為止,累計參加省級、國家級乃至國際級大賽26次,參與師生達到968人次。先后參加了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粵臺高職院校“單片機MCU協同創新”職業技能競賽、單晶片創意暨認證技能國際競賽等專業技能大賽,獲得國際比賽、國家級、省部級比賽獎項一等獎、二等獎38項。

      通過以賽促學是教育教學的新模式,將學生的專業核心技能培養以專業技能大賽的形式融合到教學改革中,專業技能和職業核心能力相結合,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通信工程系為例,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明顯提升。2012到2014年,該系學生就業率分別為98.67%、98.87%和99.21%。,就業率呈現逐步上升的態勢,就業質量明顯上升。

      3結束語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jiz zz在亚洲|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日日做天天做日日谢|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亚洲av永久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 亚洲性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大全|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