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ppt結束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IPTV網絡;P2P;技術開發;CDN
中圖分類號:TP39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1)012011802
作者簡介:宋利(1976-),女,湖北蒲圻人,碩士,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增值業務部維護服務室通信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管理信息化。
0引言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互聯網協議電視)系利用寬帶,以電視、電腦為主要終端電器,在IP網絡上傳送包含電視、視頻、圖形和數據等,并提供服務質量/服務感受(QoS/QoE)保證、安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體業務。P2P技術因為Skype以及BT文件傳輸等應用而為一般網絡用戶所熟悉。近年來,如何利用P2P提供網絡互動電視之P2PIPTV系統已成為IPTV應用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針對P2PIPTV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
目前的IPTV系統多采用C/S模式提供單播和點播業務(包括VoD和時移電視),由于服務器輸出/輸入(I/O)瓶頸的限制,一臺服務器只能夠支持有限的并發流。如果用戶較多或者服務器與用戶距離較遠發生阻塞時,用戶觀看節目效果就會降低。為減輕中小服務器的負擔、提供用戶訪問內容的響應速度,當前比較主流的IPTV網絡一是采用組播來提供廣播,二是在媒體分發時大多采用內容分發網絡(CDN)技術,通過在現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層新的CDN網絡架構,將內容到離用戶最近的網絡“邊緣”,使用戶可以就近取到所需要的內容,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
當用戶要觀看節目時,首先需要確定最接近用戶的最佳CDN服務器,即上面的邊緣服務器,同時將用戶的請求指向該節點。CDN可以明顯提高Internet網絡中信息流動的效率,從技術上解決由于網絡帶寬小、用戶訪問量大、網點分布不均等問題,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當用戶的請求到達指定節點時,CDN的服務器(邊緣服務器)負責將用戶請求的內容提供給用戶。通過用戶定位算法和服務器健康檢測算法綜合后的數據,可以將用戶的請求就近定向到分布在網絡邊緣的服務器上,保證用戶的訪問能得到更及時可靠的響應。
1規模與成本問題
現有的網絡要支持組播就需要進行改造,這會直接導致運營成本的增加。CDN架構可將IPTV頭端對外的帶寬分散到各個區域,能夠緩解因為服務的用戶數不斷增長而給中心服務器帶來的性能和帶寬壓力。但是當請求的用戶數持續增長時,邊緣服務器仍然會面臨著性能瓶頸,不僅需要部署更多的流媒體服務器還有極大的網絡帶寬,隨著用戶規模的增長會帶來實際運營成本的持續增漲。
P2P最大的特點是隨著規模的增長而成本直線下降。當今互聯網,P2P技術通過著名的長尾效應,在提高用戶的下載或瀏覽速度的同時又降低了對內容服務器的依賴。P2P方式下,每個對等實體(Peer)既是服務的享用者,又是服務的提供者。以BT下載文件為例,下載同一個文件的眾多用戶,每一個用戶終端都只需要下載文件的一個片段,然后互相交換,最終用戶都可以得到所有片段以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文件。該P2P架構的優點在于用戶數增加時并不會同時增加服務器端的負載,還可以規避單點故障的無難題,極大提高了系統的擴展性。
但是P2P技術往往會無節制吞噬網絡帶寬,這是P2P技術最大的劣勢。P2P技術采用的資源定位算法路由效率較低,如泛洪算法,給網絡帶來巨大的查詢流量;同時P2P技術在選擇提供服務的服務端對等點時仍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基本處于自由放任狀態,導致大量不合理的P2P流量,同時吞噬了大量的網絡帶寬資源。
由于P2P應用開發商作為網絡的使用者,他并不關心網絡的運維成本,而只是想著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所以,非常多的P2P應用在改進P2P對網絡帶寬的吞噬上進展不大。而網絡運營商則由于P2P大量應用而導致無法從持續網絡擴容中獲得經濟利益,因此,網絡運營商對P2P技術采取的是反對的態度,2002年,以AT&T及Comcast為代表的部分美國網絡運營商公開表示要對P2P應用進行限速和攔截。
隨著時間的推移,P2P應用越來越廣泛,全球P2P數據流量已占全球因特網總數據流量的70%以上,在中國的情況也類似。為此,越來越多的網絡運營商開始采用合作的態度與內容提供商進行對話,提出了運營商主動參與的P2P技術,這種技術的全稱是“運營商主動參與的P2P技術(Proactive Network Provider Participation for P2P)”,通常簡稱P4P技術。從Open P4P網站公布的P4P現場使用結果看,使用了P4P技術的P2P網絡,總P2P占用帶寬至少減少到原來的1/2。P4P技術成熟度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但這一思想完全可以借鑒到IPTV網絡中來。
2IPTV網絡中CND和P2P技術結合點分析
自從2007年起,國外CDN服務商和電信運營商已經開始利用P2P技術降低CDN部署的高昂成本:Internap和P2P服務商Pando Networks共同了帶有P2P接入的Internap CDN平臺;Velocix將P2P技術與傳統CDN技術結合創建一個混合CDN或對等輔助CDN;目前中國國內有10多家網站采用自主開發的軟件提供P2P Internet流媒體直播視頻服務。用戶最多的是PPLive網采用的Synacast系統。由于采用了P2P技術進行流媒體分發,1臺100Mb/s接入互聯網的普通PC服務器可以同時提供5~10路視頻節目的直播,每一路節目均可以支持百萬用戶同時收視,播放的電視節目碼率一般為3~500kb/s的碼率,有些頻道已經開始提供800kb/s的碼率,超過VCD的畫面質量。
目前在CDN中引入P2P技術是IPTV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有在邊緣服務器層面引入P2P技術,也有在終端層面引入P2P技術,還有同時在邊緣服務器和終端層面同時引入P2P技術。由于CDN網絡是一種分域的網絡,特定域內的邊緣服務器數量并不太多,如果僅在邊緣服務器直接實現P2P并不能充分發揮長尾效應。因此,要徹底改變當用戶激增時網絡服務器瓶頸就必須在終端層面引入P2P技術。
綜合考慮終端的成本和能力,以及終端在線的隨意性,邊緣服務器還必須作為備選對等服務點,從而提高用戶資源定位的成功率,避免大量的P2P查詢流量。由于網絡運營商與內容運營商在P2P技術的使用上存在態度上的差異的。P4P技術在解決P2P流量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鑒的經驗。網絡運營商應采用積極態度,參與到P2P數據的交換中來,積極疏導P2P垃圾查詢流量,對用戶的資源請求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從而實現對P2P流量的優化。
3結束語
IPTV的發展面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的制約,在IPTV網絡中引入P2P技術是近年來IPTV技術發展的趨勢,如何在引入IPTV技術同時避免P2P技術自身缺陷(如流量問題、安全問題等等)是在CDN網絡中引入P2P技術的難點。面對日益增長的網絡點播用戶,如何維護IPTV網絡的可管理性和安全性,同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又帶給網絡用戶良好的體驗,在以CDN結構為基礎的流媒體分發網絡中融合P2P技術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嘗試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盧官明,宗. IPTV技術及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2]楊天路,劉宇宏,張文.P2P網絡技術原理與系統開發案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3]楊傳棟,余鎮危,王行剛.結合CDN與P2P技術的混合流媒體系統研究[J].計算機應用,2005(9).
[4]鄧亮.P2P與CDN結合實現的IPTV點播業務[J].網絡應用,2007(1).
The Technical Analysis for Combining CND
and P2P in IPTV Network
結合PowerPoint軟件中的母版技術特別是2007/2010版提供的主題功能,能夠實現PPT課件界面的自主靈活設計。
一、PPT課件界面設計相關工具介紹
在PowerPoint中的模板、配色方案、母版為界面設計提供了統一設置的工具,點位符及各種調整工具、形狀填充等工具可以對界面中的各種元素進行靈活修改。特別是PowerPoint2007/2010提供了主題功能,將母版,字體,色彩等集成進行統一設計,不僅實現了界面設計與內容的相對獨立,也提高了界面設計的效率。另外PowerPoint中的SmadArt、圖像及文字的快速樣式設置也豐富了界面元素的美化方式,增強了PPT課件界面設計能力。
配色方案是PowerPoint中設置及管理色彩的工具,編輯預置的顏色可以統一修改所有對象的顏色效果,PPT課件界面設計可以用配色方案設置超級鏈接,文本框前景、背景等各種對象的顏色。
PowerPoint中的主題是對幻燈片中對象的格式預置,包括主題顏色、字體、樣式等,通過對主題的修改,可以將編輯的效果應用于圖表、SmartArt圖形、形狀、圖片、表格、藝術字和文本。使用主題效果庫,可以替換不同的效果集以快速更改這些對象的外觀。
模板是PPT課件界面設計中最常用但也最容易出問題的工具,模板是根據幻燈片的結構設計的一系列幻燈片效果。近年來PPF模板設計有了很大的發展,內容更為豐富,一般包括:片頭動畫、封面、目錄、過渡頁、內頁、封底、片尾動畫等頁面。
母版是相應版式的幻燈片模型,PowerPoint2003中母版版式有兩種:標題母版和幻燈片母版,在PowerPoint2007/2010中每一種版式的幻燈片都有相應的母版,設置更為靈活,通過母版可以統一修改某一類(版式)幻燈片的布局和外觀,PowerPoint的多母版技術是指模板(主題中)包含多種母版版式,幻燈片可以按相應需求進行選擇應用。
二、基于主題的PPT課件界面設計方法
基于主題的PPT界面設計方法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在PPT界面設計中利用主題技術進行界面設計,而不是采用直接套用模板的方式修改PPT的界面,主題技術包括:自定義主題設置、自定義主題保存、主題利用等(PPT主題方法適用于PowerPoint2007/2010)。
1 自定義主題設置。自定義主題設置包括PPT的色彩配置、字體設置、效果選擇、背景設置等,如果需要修改幻燈片的布局與版面可以對主題的母版進行重新定義和編輯。
2 自定義主題保存:在PPT中幻燈片主題可以保存為獨立的主題文件,方便界面設計方案的遷移與重用。
3 主題利用是指將已有的主題設計應用到新的課件作品中,在PowerPoint中通過瀏覽主題選擇進行選擇即可。
基于主題的PPT界面設計第二層含義是指界面的風格應當和課件內容的主題相統一。實現內容與主題相統一的方法可以通過在PPT母版或相應幻燈片中預留相應的占位符或者主題替換圖片實現,課件制作者可以根據課件內容提取出能表達其特點的相關圖片,利用PPT中的替換圖片功能。從而快速更改PPT界面,實現內容與主題的統一。
三、基于主題的PPT課件界面設計實現方法
課件制作追求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但另一方面卻又希望課件具體內容與顯示界面相對分離,界面與內容的分離能夠大大提高界面修改的效率,并且方便課件界面的重復使用,PPT主題統一管理PPT的顯示外觀,集成了PPT的母版(模板)、配色方案、字體設置等,下面介紹利用主題進行PPT界面設計的方法及主要過程。
1 制作課件內容幻燈片,不需要任何修飾和美化。這是實現內容與界面分享的前提,界面通過主題進行管理和控制,與具體內容盡可能無關,內容的顯示如色彩、大小和樣式通過主題進行相應設置。
2 選擇一個模板幻燈片或作品,保存主題。在選擇過程中應當注意自己的課件的內容,學科特點,適用對象等,讓界面與課件內容相統一,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在一定的基礎上對母版進行重新設計,增加能表達內容主題的元素,并且經過一定的積累形成自己學科課件的界面風格。
3 將自己保存的主題應用到課件內容幻燈片上。
4 在課件內容幻燈上選擇幻燈片的版式,統一修改字體和顏色以及其他對象的效果。
5 對于無法應用版式的幻燈片可以采用重用幻燈片的方式導入模板或作品中的幻燈片,或在母版設計中添加新的母版樣式,重用幻燈是指在PPT插入幻燈片中選擇,不是復制與粘貼幻燈片。
[關鍵詞]ASP. NET 數據庫 動態 SQL
最近,一些基于TCP或IP的Internet或Intranet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級企業網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Web站點和瀏覽信息。傳統的靜態網頁技術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各種動態網頁技術應運而生。ASP就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動態網頁技術之一,而ASP. NET是微軟的新一代動態網頁技術。ASP. NET不是ASP的簡單升級,而是微軟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軟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體系結構Microsoft. NET的一部分。Microsoft. NET主要由W indows. NET、. NETFramework、. NET Enterp rise Server、Orchestration、MSN. NET、OFFICE. NET、Visual Studio. NET、bCentral. NET等部分組成。其中全新的技術架構會使編程變得更簡單,ASP. NET是在抓住ASP的最大優點并全力使其擴大化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同時也修復了許多ASP運行時會發生的錯誤。
一、ASP. NET的技術的發展及現狀
ASP. NET是建立在微軟新一代. NET平臺架構上, 利用普通語言運行時( CommonLanguageRuntime, CLR)在服務器后端為用戶提供建立強大的企業級Web應用服務的編程框架。ASP. NET可完全利用. NET架構的強大、安全和高效的平臺特性,是運行在服務器后端編譯后的普通語言運行時的代碼,運行時早綁定( Early B inding) 、即時編譯、本地優化、緩存服務、零安裝配置和基于運行時代碼受管與驗證的安全機制等都為ASP. NET帶來了卓越的性能。對XML,SOAP,WSDL等Internet標準的強有力的支持,為ASP. NET在異構網絡里提供了強大的擴展性。
二、ASP. NET的優點
1.支持多種腳本語言
ASP曾在腳本引擎方面受到限制,特別是VBScrip t和JavaScript。而可以支持中的多種語言,例如C#、VB. Net等。這意味著可以擺脫VBScrip t的語言限制,代碼將是編譯后運行的而不是原來的解釋執行。
2.服務器處理
在Internet上作為服務的軟件是WebServices的核心。ASP. NET 提供了一個WebServices的基礎構造環境,從而使開發人員能夠為這個服務模型創建服務。Web Services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允許你暴露一個服務而不必暴露數據。當自動提供商業服務的同時,代碼和數據都是安全的。
3.代碼與內容的分離
通常ASP代碼是和內容混合在一起的,設計和編寫代碼同時進行會變得困難。如果頁面需要升級,就會存在危險的潛在問題。ASP. NET可通過兩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種是代碼內聯模型,在該模型中代碼仍然保存在ASP. NET頁面中,但它并不和HTML混合在一起。第二種分離代碼和內容的方法是代碼后置模型,該模型中的代碼被完全轉移到一個單獨的文件中。
4.更好的代碼控制
對于COM對象不再需要再在服務器上注冊這個功能,是非常受程序員喜愛的。但是通過這種過程簡化,你再也不能夠在你的服務器上運行另外一個DLL版本,并且代碼相當保密。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正確的開發工具和源代碼,很難改變代碼。
5.更好的升級能力
此系統建成,本身有著一定的特性,以改進多處理器環境中的性能。例如, session state能夠通過單獨的處理器來維持,在一個單獨的機器上,甚至在數據庫中允許交叉的服務器會話。
三、ASP. NET的運行環境
a. 服務器端:Windows 2003 Server。
b. 客戶端: Internet Exp lorer5.5以上。
c. ASP的開發環境:Visual 2005。
d. ASP. NET的開發語言: ,C#。
四、ASP. NET與WEB數據庫的連接
ASP. NET不僅帶來了,還帶來了SQL Managed Provider。這樣在里,我們就有了三種連接數據庫的方式:
(1)ADO. NETManaged Provider
(2)SQL Managed Provider
(3)ADO. NETManaged Provider +ODBC
其中,方式(1)可以連接到任何ODBC 或者OLEDB數據中心,而方式(2)可以連接到MS SQLServer。三種方法的對比如下:
一般來說,這三種存取數據庫的方法中, SQL Managed Provider 效率最高, 其次是ADO. NETManaged Provider + OLEDB,最差的是ADO. NETManaged Provider +ODBC。
SQL Managed Provider要優于 Managed Provider, 而從ODBC 和OLEDB的對比來看,OLEDB要優于ODBC。
ASP. Net與Access數據庫連接:
< %@ Import Namespace =“system. data. oledb”%>
< %@ Import Namespace =“system. data”%>
< %@ Import Namespace =”System. IO“%>
< %Dim dbconn asOledbConnectiondbconn = new OledbConnection (”p rovider = microsoft. jet. oledb. 4.0; data source=“ &server.MapPath (“XXX. mdb”))%>
ASP. Net與SQL數據庫連接:
< %@ Import Namespace =“system. data. oledb”% >
< %@ Import Namespace =“system. data”% >
< %@ Import Namespace =“System. IO”% >
< % Dim dbconn asOledbConnectiondbconn = new OledbConnection (“ p rovider =sqloledb; server =主機名稱; initial catalog =數據庫名稱; user id =XXX; password =XXX; ” ) % >建立記錄集對象:
< %Dim i as integerDim sql as OledbDataAdap terDim ds as new datasetsql = new OledbDataAdap ter (“ select 3 from contact” , dbconn)sql. fill ( ds, “ guest” ) % >
五、總結
ASP. NET從現有的ASP結構體系上跨出了一大步, 其整個構造體系使開發結構化的應用程序變為可能。Web表單設計帶來了一種更加直接和易于使用的開發模式。服務器控件增加了提供公共功能的能力,從而使擴展和加強現有功能變得容易。數據捆綁使創建數據約束型應用程序變得十分簡單。它不但具有許多很棒的新功能,而且還有一個用于開發Web應用程序的真正框架。使用ASP. NET的組件,可以輕松地實現對網頁內容的動態控制,根據不同的瀏覽者,生成不同的頁面內容。在ADO. NET的支持下, ASP. NET與遠程主機上的數據庫的連接與操作變得非常簡單。隨著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使用這種新技術,給Internet的發展帶來了一次新的浪潮。
參考文獻:
[1]曹建英:的安全性及其實現的策略[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 2005,(02)
[2]蘭靜:基于的在線考試系統[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02)
關鍵詞:GPS;RTK;供水管線;測量;移動站
引言
單點定位的GPS技術,可應用于地面車輛、船舶等概略定位的精度為30-100m的偽距單點定位。而實時差分定位的GPS技術,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則可應用于土地利用調查、土地整理、地形測量、線路測量等工程項目,可以降低作業人員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作業成本。GPS RTK技術用于供水管線測量工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勘測工作量、提高勘測效率和勘測精度,一直是水利測量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
1.GPS RTK系統的特點
1. 1 RTK測量的基本原理
RTK (Real Time Kinematic)即實時載波相位差分技術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它是利用多臺(2臺以上)GPS接收機同時接收衛星信號,其中一臺安置在己知點上作為基準站(也可以任意設置測站),另外的接收機用來測定未知點的坐標即流動站。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通過數據鏈將其載波相位觀測值和測站三維坐標信息(如基準站坐標和天線高度)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觀測數據,并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一處理,再經過坐標轉換,即可給出實時的厘米級定位結果。RTK是以WGS-84系統做為基準坐標系統的,其全部觀測值及解算結果均屬于WGS-84系統。
GPS測得的高程是該點在WGS-84橢球上的大地高,必須采用高程擬合的方法,來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擬合的精度取決于由GPS大地高程轉換為正常高的精度,其中關鍵是高程異常的精度,也就是說,參與擬合的水準點的個數及分布的均勻控制程度和地形起伏狀況。對于引水管線放樣來講,路線兩側布設的水準點足以保證中樁高程的擬合精度。
1.2 RTK測量的特點
(1)RTK作業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測繪功能強大,RTK可勝任各種測繪內、外業流動站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動實現多種測繪功能,使輔助測量工作減少,減少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
(2)降低了作業條件要求RTK技術只要求滿足“電磁波通視”和對天基本通視,因此,和傳統測量相比,RTK技術受通視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較小,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它就能進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業。
(3)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沒有誤差積累,不同于個站儀在多次搬站后,都存在誤差累積的狀況,RTK沒有誤差積累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在定的作業半徑范圍內,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達到厘米級。
(4)操作簡便、數據處理能力強,移動站可以邊走邊獲得測量結果坐標數據輸入、存儲、處理、轉換和輸出能力強,能方便快捷地與計算機、其它測量儀器進行通信。
2. RTK測量技術的工作條件
(1)基準站和流動站同時接收到5顆以上GPS衛星信號。
(2)基準站和流動站同時接收到衛星信號,流動站實時接收到基準站發出的差分信號。
(3)基準站和流動站要連續接收GPS衛星信號和基準站發出的差分信號即流動站遷站過程中不能關機,不能失鎖,否則RTK須重新初始化。
3. RTK外業實施過程
GPS定位是直接得到點位在WGS-84中的坐標和高程,故進行GPS-RTK測量時需要進行坐標轉換或點位校正,從而求得地方坐標與WGS -84坐標間的轉換參數。
RTK具有靜態、穩定等功能,事先必須對其主機作相應的基準站、移動站、靜態或GPRS設置。作RTK使用,若用常規UHF電臺,則基站設為外掛UHF電臺基站方式,移動站設為內置UHF電臺移動站方式;若用GPRS通訊,則基站設為內置GPRS基站方式,移動站設為內置GPRS移動站方式。
移動站在兩個己知控制點上采集數據(解類型必須為固定解),通過添加己知點坐標或在控制點坐標庫中查找,求轉換參數并進行高程擬合。待參數結算完畢后其比例在0. 97-1.03之間,即可放樣其他碎部點。
4. RTK技術和全站儀在城市供水管線測量中的應用
4.1項目區概況
山東某農村飲水土程管線,全長60 km,管線沿山勢布設,溝谷多為U形,起伏較大,但視野開闊,適宜GPS RTK進行施工放樣。在線路勘測時沿管線每隔3 km左右布設1個GPS控制點。
4.2 RTK技術在供水管線施工放樣中的應用
本項目GPS RTK的使用主要是放樣供水管線中線以及縱斷面和橫斷面測量。使用中海達V9型雙頻接收機(1臺基準站+2臺移動站)作業,流動站組成為接收天線、無線電臺、電池、碳纖桿、7400手簿及手簿拖架;基準站包含GPS接收天線、終端、傳感器、大功率的電臺、電池、5 m高的無線電發射天線。
首先選取間距大于500 m的3個導線點,在無參數的狀態下安置好儀器,架好基準站,持流動站測量另外2個導線點,得到的數據為當地坐標(BLH)。將當地坐標對應工程坐標輸入手簿,經計算求得轉換參數(四參數),轉化為WGS-84坐標系。
放樣前需要輸入的數據有路線直曲線要素的起訖樁號、半徑、緩和曲線長度等,計算生成放樣數據,自動保存在RTK文件的目錄下。手簿程序有檢核功能,若輸入數據錯誤,手簿桌面上會有文字提示。放樣時,需要從放樣點庫中提取所需段落,選中放樣點。確定一臺流動站放樣中樁,選擇一個樁號后,GPS RTK馬上會提示目前位置距樁號位置距離及方向。實箭頭方向與虛箭頭方向重合時,表明行走的路線正確;如當前位置距離樁號位置小于先設置好的精度響應范圍時(如50 cm),儀器會發出“嘀滴”聲。從GPS PTK看出當前位置與樁號位置的前后、左右或東西、南北的距離為零時,表明放樣成功,即可釘樁。然后按下一個點,實行下一個點的放樣。
以此類推。所有測量數據(樁號、高程、樁位、坐標)也可以用CAD或文本文件的形式導出。用另一臺流動站按照數據采集模式采集整樁、加樁和橫斷面地形變化點的三維坐標。
4. 3內業成圖
將RTK與計算機進行連接,將數據導入到計算機,并轉換為CASS繪圖格式數據。在CASS中繪制供水管線的橫斷面圖和縱斷面圖。
5. 結語
RTK技術實現了實時平而和高程測量達到厘米級的精度,而所測數據山控制器直接傳入到了計算機內,其間沒有造成精度損失,與常規方法比較,減少了人為ICI素的十擾RTK技術還減輕了外業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了作業人員的數量,同時卻人人提高了作業速度隨著對RTK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改變了線路測量的傳統作業模式,帶來了次技術革命RTK測量技術在各種供水管線測量中取得了明撤的經濟效益疇
參考文獻:
[1] 朱建榮; 黨仁民.GPSRTK在供水管線測量中的應用研究.礦山測量.2013(04)
關 鍵 詞:運動醫學;力竭運動;核因子-κB;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軟骨;創傷性骨關節炎;大鼠
中圖分類號:G80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4)01-0138-07
Effects of high intensity exhaustive exercise and PDTC intervention on rat’s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y as well as NF-κB signal pathway exploration
HUANG W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one-time high intensity exhaustive exercise and 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 an NF-κB inhibitor) supplementation on rat’s knee articular cartilage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nitric oxide (NO) content,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proenzyme (pro-MMP-13) and active-MMP-13, so as to probe into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over-exercise inducing iNOS expression increase and causing cartilage injury, the author divided 40 SD rats randomly into 4 groups, namely, a control group (group C), a PDTC fed group (group P), an exercise group (group E), and an exercise + PDTC fed group (group EP), injected 1 mL of normal saline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rats in group C, injected 200 mg/kg of PDTC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rats in group P, injected 1ml of normal saline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rats in group E and then let them do an one-time high intensity exhaustive exercise, injected PDTC into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rats in group EP and then let them do an one-time exhaustive exercise, 2 h after the experiment, extracted synovia, measured NO content by using the nitrate reductase method, observed morphological cartilage changes by means of HE dyeing and determined Mankin’s scores, measured iNOS and MMP-13 mRNA levels by means of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fication PCR, measured iNOS, pro-MMP-13 and active-MMP-13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by using the western blot method, measured the activity of combination of NF-κB and DNA by means of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mparing the rats in groups E and EP with the rats in group C, Mankin’s scores, synovial NO content, iNOS and MMP-13 mRNA levels, iNOS and active-MMP-13 protein levels, and the activity of combination of NF–κB and DNA increased very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sports medicine;exhaustive exercise;NF-κB;iNOS;cartilage;traumatic osteoarthritis;rat
在競技體育中,特別是足、籃、排球等頻繁跑跳的項目,膝關節最易發生運動創傷。運動員在大強度訓練或比賽后常出現關節疼痛、僵硬、酸軟等臨床癥狀,一般認為長期大強度訓練將增加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的危險,稱為創傷性骨關節炎(Traumatic Osteoarthritis,TOA)[1],其主要病理變化是關節軟骨退化損傷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TOA不僅影響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和運動成績,嚴重者會出現關節僵直畸形甚至致殘[1]。臨床研究發現,OA患者關節滑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明顯升高,而應用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抑制劑可對軟骨產生保護效應[2],提示iNOS/NO系統在OA中起關鍵作用[3]。研究證實,iNOS催化L-精氨酸產生NO[4],NO可誘導軟骨細胞凋亡[5]以及通過上調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表達[6-8]造成軟骨基質降解。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炎癥和免疫反應調控過程中的核心轉錄因子[9],同時生物信息學研究表明,iNOS基因啟動子序列包含NF-κB結合位點[10],提示iNOS是NF-κB下游的靶基因。TOA的發生是在關節創傷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多次劇烈運動積累的結果[1],但是一次大強度力竭運動是否通過激活NF-κB上調iNOS并參與了TOA的形成,目前尚無報道。本研究擬觀察一次急性大強度力竭運動和補充NF-κB抑制劑——吡咯烷二巰基氨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對大鼠膝關節軟骨NF-κB、iNOS、NO和MMP-13的影響,探討過度運動誘導軟骨損傷的可能機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實驗動物
3月齡SPF級雄性SD大鼠40只,體質量240~300 g,購自中國人民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分籠飼養,飼養籠選擇塑料制品,并配有不銹鋼罩、塑料吸水瓶和金屬吸水管,環境溫度為15~16 ℃,國家標準固體混合飼料喂養,自由進食水。
1.2 分組及實驗干預
所有大鼠安靜飼養3 d,以適應新環境;然后進行3 d適應性跑臺運動(10 m/min,15 min/d);休息1 d后開始實驗。
將動物隨機分為4組:對照組(C組)、PDTC給藥組(P組)、大強度力竭運動組(E組)、大強度力竭運動+PDTC給藥組(EP組)。C組給予1 mL生理食鹽水腹腔注射后安靜休息;P組給予200 mg/kg PDTC(美國Sigma公司)腹腔注射后處于安靜狀態;E組腹腔注射1 mL生理食鹽水,1 h后在低電流脈沖動物刺激籠中進行一次大強度跳躍運動(參照文獻報道的“電刺激跳躍”法[11-13]并稍作改進),刺激時間為0.2~0.5 s,每15 s刺激1次,直至力竭(動物不能繼續完成跳躍);EP組腹腔注射PDTC溶液(200 mg/kg),1 h后進行1次力竭運動,運動方式同E組。
1.3 組織取材和HE染色
實驗結束后2 h,用質量分數為3%巴比妥鈉腹腔麻醉大鼠,進行以下操作:(1)關節液的提取。右膝關節剪毛、消毒,于髕韌帶外側用1 mL注射器施行膝關節穿刺證實刺入關節腔后,注入生理鹽水0.5 mL,反復回抽3次后,將液體抽出并注入EP管內,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20 ℃保存待測NO含量。(2)于右側膝關節切開關節囊,精心剝離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等組織,用咬骨鉗將股骨、脛骨內外髁軟骨取下,注意不要傷及軟骨表面。生理鹽水沖洗后,將組織分為2份,一份用液氮預冷后轉入-80 ℃低溫冰箱凍存待測基因表達;另一份用質量分數為4%多聚甲醛固定48 h后常規脫鈣液(質量分數為10%EDTA)脫鈣,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浸蠟包埋。沿標本縱軸切片,4 μm連續切片。HE染色,光鏡觀察軟骨形態學變化(軟骨表面是否規則、有無裂隙,細胞數量、分布、排列是否規則,潮線是否完整)并參考Mankin’s評分標準[14]對HE染色標本進行評分(分別由3名病理學專家單獨評分,取均值)。
1.4 關節液NO濃度測定
取出裝有關節液的EP管,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測定NO濃度,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操作,測試儀器:722型分光光度計(上海市第三分析儀器廠)。單位:μmmol/L。
1.5 iNOS和MMP-13 mRNA表達水平測定
iNOS和MMP-13 mRNA表達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測定。方法為:稱取100 mg軟骨組織勻漿后用RNA提取試劑盒(美國Promega公司;Trizol法)抽提細胞總RNA,反轉錄得到cDNA(逆轉錄試劑盒購自美國Promega公司)。利用Primer 5.0設計上下游引物,見表1。將cDNA樣品配置于Real-time PCR 20 μL反應體系中,混合離心后置于7500型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美國ABI公司)中進行擴增反應,反應條件:94 ℃預變性4 min,40個PCR循環(94 ℃,20 s;58 ℃,30 s;72 ℃,10 s),最后72 ℃延伸5 min。依據循環閾值(CT值)計算各基因的相對表達量(C組的倍數)。β-actin為內參基因。
1.6 iNOS、MMP-13蛋白表達水平測定
iNOS、MMP-13酶原(pro-MMP-13)和活性MMP-13(active-MMP-13)蛋白表達用蛋白質印跡(western blot)法測定。方法為:稱取100 mg軟骨組織勻漿后用細胞質裂解液裂解細胞,BCA法測定蛋白濃度,取50 μg蛋白上樣到質量分數10%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轉移至PVDF膜,質量分數5%BSA室溫下封閉2 h,加一抗(iNOS稀釋1︰1 000,pro-MMP-13、active-MMP-13和β-actin均為1︰2 000)(美國Santa cruz公司)4 ℃過夜,PBS洗膜3次。二抗用HRP標記的IgG(1︰2 000稀釋)(美國Santa cruz公司),37 ℃孵育1 h,PBS洗膜3次,轉膜、顯色。用Image Quant TL軟件對目的蛋白進行光密度分析,計算各蛋白的相對表達量(C組的倍數)。β-actin為內參蛋白。(稀釋均為體積比)
1.7 NF-κB與DNA結合活性測定
用凝膠電泳遷移率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測定NF-κB與DNA結合活性。方法為:首先按照細胞核提取試劑盒(美國Pierce公司)提取白,然后根據EMSA試劑盒(美國Pierce公司)說明進行。20 μg白和生物素標記的含有公認的NF-κB結合位點的DNA探針(正義鏈:5’-AGTTGAGGGGACTTTCCCAGGC-3’,反義鏈3’-TCAACTCCCCTGAAAGGGTCCG-5’)(上海博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成)混合,總體積20 μL,室溫靜置20 min。采用6%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100 V,1 h),轉移到尼龍膜上,紫外燈下交聯15 min,洗膜,滴加化學發光底物,在暗室中把X光片曝光并洗像觀察結果,以積分灰度值表示NF-κB與DNA的結合活性(C組的倍數)。樣本中同時設立陰性對照(反應體系中未加白,只有標記的DNA探針)作為探針位置的標志和冷探針競爭對照(在C組中加入過量的未標記的NF-κB競爭探針)以驗證探針與NF-κB結合的特異性。
1.8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SPSS 1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Bonferroni進行多重比較。P
2 結果及分析
2.1 實驗動物數量
實驗過程中,E組出現1只動物拒跑,EP組出現1只拒跑、1只死亡。因此,最終納入數據統計分析的樣本量分別為:C組(n=10只),P組(n=10只),E組(n=9只),EP組(n=8只)。
2.2 HE染色和Mankin’s評分
C組為正常軟骨組織,表面平整光滑無破損,軟骨細胞核呈藍色、排列整齊,基質呈淡粉色,著色均勻,潮線清晰Mankin’s評分(0.85±0.04);P組形態學表現同C組,Mankin’s評分(0.76±0.06)與C組無顯著性差異;E組可見軟骨表面粗糙,細胞出現輕度變形或排列紊亂,孔隙不均勻增大,Mankin’s評分(3.12±0.14)高于C組和P組(P
2.3 各組關節液NO濃度的變化
P組關節液NO濃度與C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E組和EP組關節液NO濃度較C組分別升高了176.6%(P
1)與C組比較,P
圖1 各組關節液NO濃度的比較
2.4 各組iNOS和MMP-13 mRNA表達的變化
各組iNOS和MMP-13 mRNA表達的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即P組與C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E組(iNOS:+215%,P
1)與C組比較,P
圖2 各組iNOS和MMP-13 mRNA表達的比較
2.5 各組iNOS、pro-MMP-13和active-MMP-13蛋白表達的變化
pro-MMP-13蛋白水平在各組均無顯著性差異。iNOS和active-MMP-13的變化趨勢一致,即P組與C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E組(iNOS:+242%,P
1)與C組比較,P
圖3 各組iNOS、pro-MMP-13和active-MMP-13蛋白表達的比較
2.6 各組NF-κB與DNA結合活性的變化
EMSA圖像顯示,有濃黑的生物素標記探針自由帶(lane 1~6)及深淺不一的蛋白質-DNA結合條帶(lane 2、4、5、6),游離的生物素標記DNA探針在電泳圖的最下端。樣本中無白的陰性對照(lane 1)僅有自由帶,無結合帶。C組(lane 2)在電泳圖中部出現一條蛋白與DNA探針結合后的阻滯帶。冷探針競爭對照(lane 3)為C組加過量非標記探針做競爭實驗,在原來出現蛋白-DNA結合帶的位置無條帶出現,說明此帶是NF-κB與DNA結合的特異帶。P組(lane 4)與C組光密度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E組(lane 5)和EP組(lane 6)顯著高于C組(E組:+240%,P
1)與C組比較,P
圖4 各組NF-κB與DNA結合活性的比較
3 討論
3.1 運動性關節軟骨損傷模型的建立
關節負重和運動對于維持正常關節軟骨的結構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當負重強度和頻率超出或低于允許的范圍時,關節軟骨的合成與降解失去平衡,導致軟骨組成與超微結構發生變化[1]。關于運動與OA的關系,已有的證據證實,適度運動特別是中等強度耐力訓練能增強關節功能,但不會導致OA發生[1,15];而大強度超負荷運動與OA的關系尚有爭論,多數研究認為,關節長期受到高強度沖擊力、剪切應力和扭轉負荷可增加患OA的風險(如足、籃、排球運動),但這種危險性的增加主要是由關節損傷引起的,即TOA[1,15]。本研究HE染色顯示,E組出現軟骨損傷,Mankin’s評分較C組升高,說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次大強度力竭運動誘導關節軟骨損傷模型。PDTC給藥后,組織學表現較E組稍有減輕,Mankin’s評分低于E組,但仍高于C組,提示PDTC未完全逆轉力竭運動誘導的軟骨損傷。研究表明,機械因素對關節軟骨的損傷不僅取決于負荷強度,而且取決于作用時間(或頻率)。因此,我們認為,一次大強度力竭運動可造成關節軟骨損傷,若機體得不到充分恢復,多次超負荷運動的積累效應最終形成TOA。
3.2 iNOS/NO/MMPs信號途徑在TOA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OA最重要的病理改變是軟骨組織(包括軟骨細胞和軟骨基質)的破壞,而iNOS/NO/MMPs在此過程中起關鍵作用。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產生。NOS家族包括3個成員:神經型NOS(nNOS),誘導型NOS(iNOS)和內皮型NOS(eNOS),三者雖然在分子結構上具有高度同源性,但在基因定位、組織分布、離子依賴活性以及病理生理功能上存在顯著差異,軟骨細胞則以表達iNOS為主[3]。關于NO在對軟骨的作用,研究發現,低濃度的NO作為信號分子具有免疫調節、抗炎和抗凋亡作用[16],其機制與低濃度NO負反饋調節iNOS基因表達有關[17],而高濃度NO可轉變為自由基(過氧亞硝酸鹽)并造成炎癥反應和細胞凋亡[16]。OA患者iNOS過表達、內源性NO產生增加[18],提示過量產生的NO是OA發病機制的重要環節。本研究同樣發現,E組iNOS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NO含量均高于C組。由于iNOS常與炎癥因子共表達,故iNOS表達上調常被認為是組織分解代謝的標志,結合前人的研究[19],我們推測,力竭運動誘導關節軟骨損傷時產生促炎癥因子(IL-1β、TNF-α等)和氧自由基(ROS),誘導軟骨細胞表達iNOS并大量合成NO。NO可通過cGMP-PKG介導的信號途徑[20]以及直接對靶蛋白的硝基化作用[6]激活MMP-13(最重要的膠原酶),從而導致軟骨基質降解。本研究還發現,E組pro-MMP-13蛋白水平與C組無顯著性差異,而active-MMP-13蛋白含量則高于C組,這是因為,各種MMPs由軟骨細胞以酶原(pro-MMPs)形式(即無活性的蛋白前體)分泌到細胞外,通過前肽裂解而激活(active-MMPs,即具有生物學活性的MMPs)[21],因此,運動對MMP-13的激活與pro-MMP-13總體水平變化無關,active-MMP-13而非pro-MMP-13的變化才具有病理生理意義。同時提示,在本研究的動物模型中,運動誘導產生的NO并未上調pro-MMP-13蛋白表達量,而是在翻譯水平上(磷酸化或硝基化)直接激活MMP-13(即active-MMP-13)。此外,過量的NO還可在ROS作用下形成過氧亞硝酸鹽,誘導軟骨細胞凋亡,參與對軟骨組織的破壞[22]。總之,力竭運動誘導的軟骨損傷激活了iNOS/NO/MMPs信號通路,這是造成軟骨基質降解進而發展為TOA的重要分子機制。
3.3 一次力竭運動通過NF-κB信號途徑介導iNOS表達上調
NF-κB是由p50和p65亞基構成的異源二聚體,是細胞信號轉導通路中的重要轉錄因子。生理條件下NF-κB與其抑制蛋白IκB在胞漿中結合,從而抑制NF-κB 的核轉位,使其處于失活狀態。當細胞受到刺激時,IκB被上游的IκB激酶(IKK)磷酸化而降解,IκB與NF-κB分離,NF-κB激活并轉移至胞核內促進眾多基因轉錄,參與調控機體的免疫應答、炎癥反應和細胞的生長發育等過程。
NF-κB的適度表達在維持生理穩態中是必要的,當NF-κB出現調節異常或持續激活時,則導致機體出現慢性炎癥性以及相關疾病,如OA。既往運動與NF-κ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組織[23],研究顯示,急性亞極量運動可暫時性地激活NF-κB信號轉導通路,運動后數小時恢復至安靜水平[24];長期規律的有氧運動能夠降低NF-κB的活性,降低炎癥反應,是機體對運動的適應性反應[25];急性大強度離心訓練可導致肌細胞NF-κB信號激活,下游炎癥因子基因表達增多,是肌肉疲勞、運動性肌肉損傷和延遲性肌肉酸痛的重要原因[26];長期劇烈運動(加之間歇時間不足)可持續提高NF-κB活性,這是急性大強度運動的積累效應,從而造成肌肉炎癥性損傷和蛋白質降解[27]。上述研究提示,NF-κB的間歇式激活對于肌肉是有益的,促進機體對運動的適應,但NF-κB的慢性持續激活對機體是有害的,若恢復時間不足,肌肉無法產生適應性變化甚至出現應激損傷。運動與軟骨組織的研究較為少見,且主要是離體實驗研究。利用血流切應力模擬運動負荷對體外培養的軟骨細胞實施干預后發現,低切應力(低強度)可抑制軟骨降解[28],而高切應力(高強度)則使MMPs表達上調,軟骨細胞出現凋亡、基質降解[29],同時伴隨NF-κB活性升高和iNOS表達上調[30],說明運動對軟骨細胞的作用具有運動強度依賴性,NF-κB和iNOS可能起關鍵作用。本研究于在體水平對力竭運動誘導軟骨損傷的機制進行了初探并發現,與C組比較,E組NF-κB DNA結合活性明顯升高,iNOS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別升高了215%和242%;使用NF-κB抑制劑——PDTC后,與E組比較,EP組NF-κB DNA結合活性降低、iNOS表達量減少,說明運動對iNOS信號途徑的激活作用可被PDTC逆轉,提示力竭運動上調iNOS表達至少部分是通過活化NF-κB實現的。PDTC抑制NF-κB活性的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抑制p65亞基、抑制IκB降解以及減少NF-κB核移位有關。此外,EP組NO含量和active-MMP-13表達量降低,說明PDTC可能具有潛在的抗TOA作用。
關節軟骨內高濃度NO是造成軟骨細胞凋亡和軟骨基質降解的重要機制[3],而力竭運動時軟骨細胞iNOS表達上調是NO大量產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則證實,NF-κB對于iNOS表達的轉錄調控是運動誘導NO過量產生的關鍵環節。最近的研究發現,過量的NO反過來又可激活p38-MAPK,p38-MAPK通過磷酸化IKK繼續活化NF-κB[31-32],從而形成對NF-κB的正反饋調節。因此,NF-κB信號途徑參與了運動誘導軟骨損傷的病理過程。
當然,運動對iNOS的調控除了NF-κB信號途徑外,還可能存在其他不依賴于NF-κB的信號通路,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一方面提示,運動員在訓練中要適時監控訓練負荷,同時采取必要措施減少關節損傷,降低關節退行性變(TOA)的危險性;另一方面,在大強度超負荷訓練后,可采取各種手段抑制NF-κB/iNOS/NO/MMPs信號通路的過度激活,促進出現微損傷的關節軟骨結構和功能的恢復,iNOS成為OA治療的靶點已被臨床實驗所證實,而NF-κB抑制劑——PDTC可能也具有潛在的抗OA作用,但這一藥理作用尚未在人體試驗得到證實。因此,需要進一步的臨床實驗研究。今后的研究應探索大強度運動后軟骨組織NF-κB的變化規律以及恢復手段對NF-κB的影響,為制定適宜的運動負荷、確定大強度運動后的間歇時間、加快機體恢復以及預防關節損傷和TOA發生提供理論依據。
力竭運動造成的關節損傷是TOA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次大強度力竭運動通過NF-κB信號途徑介導iNOS表達上調,促進NO大量釋放和MMP-13激活,從而參與了軟骨損傷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Molloy M G,Molloy C B. Contact sport and osteoarthritis[J]. Br J Sports Med,2011,45(4):275-277.
[2] 孫煒,王吉興,金大地,等.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劑對軟骨修復組織膠原表達的影響[J].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6):745-749.
[3] Abramson S B. Osteoarthritis and nitric oxide[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08,16(Suppl 2):S15-20.
[4] Cheng A W,Stabler T V,Bolognesi M,et al. Selenomethionine inhibits IL-1beta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nd cyclooxygenase 2 (COX2) expression in primary human chondrocytes[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1,19(1):118-125.
[5] Zhong M,Carney D H,Jo H,et al. Inorganic phosphate induces mammalian growth plate chondrocyte apoptosis in a mitochondrial pathway involving nitric oxide and JNK MAP kinase[J]. Calcif Tissue Int,2011,88(2):96-108.
[6] Lizarbe T R,Garcia-Rama C,Tarin C,et al. Nitric oxide elicits functional MMP-13 protein-tyrosine nitration during wound repair[J]. FASEB J,2008,22(9):3207-3215.
[7] Yang L,Guo A,Gu J C. c-Jun N-terminal kinase and nuclear factor kappaB mediate nitric oxide-induced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J]. Int Orthop,2011,35(8):1261-1266.
[8] Zaragoza C,Lopez-Rivera E,Garcia-Rama C,et al. Cbfa-1 mediates nitric oxide regulation of MMP-13 in osteoblasts[J]. J Cell Sci,2006,119(Pt 9):1896-1902.
[9] Hayden M S,Ghosh S. NF-kappaB,the first quarter-century:remarkable progress and outstanding questions[J]. Genes Dev,2012,26(3):203-234.
[10] Ruimi N,Rwashdeh H,Wasser S,et al. Daedalea gibbosa substances inhibit LPS-induced expression of iNOS by suppression of NF-kappaB and MAPK activities in RAW 264.7 macrophage cells[J]. Int J Mol Med,2010,25(3):421-432.
[11] 胡亞哲,扈盛. 大鼠跟腱末端病的細胞凋亡的檢測[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0,8(1):9-11.
[12] 戴國鋼,劉波,羅小兵,等. 兔膝關節軟骨表面形態在短時非周期大強度運動訓練后的變化[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6):7146-7148.
[13] 劉波,戴國鋼,馬建,等. 大強度運動和中醫治療對兔膝關節軟骨IL-1、TNF、PGE2的影響[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4,23(3):304-306.
[14] Moody H R,Heard B J,Frank C B,et al.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value of individual parameters of histological grading systems in a sheep model of cartilage damage:the Modified Mankin method[J]. J Anat,2012,221(1):47-54.
[15] 高麗霞,張奉春. 運動與骨關節炎[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7,11(2):114-117.
[16] Kim H A,Lee K B,Bae S C. The mechanism of low-concentration sodium nitroprusside-mediated protection of chondrocyte death[J]. Arthritis Res Ther,2005,7(3):R526-535.
[17] Chang K,Lee S J,Cheong I,et al. Nitric oxide suppresse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by inhibiting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IkappaB[J]. Exp Mol Med,2004,36(4):311-324.
[18] Maki-Petaja K M,Cheriyan J,Booth A D,et al.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ctivity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contributes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 Int J Cardiol,2008,129(3):399-405.
[19] 夏志,汪清祥,黃濤,等.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與運動訓練[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1):83-87.
[20] Lopez-Rivera E,Lizarbe T R,Martinez-Moreno M,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 mediates nitric oxide 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 migra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5,102(10):3685-3690.
[21] Iyer R P,Patterson N L,Fields G B,et al. The history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ilestones,myths,and misperceptions[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2,303(8):H919-930.
[22] Zhao Z,Ji H,Jing R,et 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reduces progress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rabbits by reducing nitric oxide level and chondrocyte apoptosis[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2,132(11):1547-1553.
[23] 陳艷梅,郝選明. 運動訓練對核轉錄因子kappaB信號通路及炎性基因影響的研究進展[J]. 體育學刊,2011,18(3):140-144.
[24] Ji L L,Gomez-Cabrera M C,Steinhafel N,et al. Acute exercise activates nuclear factor (NF)-kappaB signaling pathway in rat skeletal muscle[J]. FASEB J,2004,18(13):1499-1506.
[25] Brooks S V,Vasilaki A,Larkin L M,et al. Repeated bouts of aerobic exercise lead to reductions in skeletal muscle free radical generation and nuclear factor kappaB activation[J]. J Physiol,2008,586(16):3979-3990.
[26] Liao P,Zhou J,Ji L L,et al. Eccentric contraction induces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rat skeletal muscl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J]. 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0,298(3):R599-607.
[27] Jimenez-Jimenez R,Cuevas M J,Almar M,et al. Eccentric training impairs NF-kappaB activation and over-expression of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s induced by acute eccentric exercise in the elderly[J]. Mech Ageing Dev,2008,129(6):313-321.
[28] Leong D J,Li Y H,Gu X I,et al. Physiological loading of joints prevents cartilage degradation through CITED2[J]. FASEB J,2011,25(1):182-191.
[29] Fan Z,Tardif G,Hum D,et al. Hsp90{beta} and p130(cas):novel regulatory factors of MMP-13 expression in human osteoarthritic chondrocytes[J]. Ann Rheum Dis,2009,68(6):976-982.
[30] Islam N,Haqqi T M,Jepsen K J,et al. Hydrostatic pressure induces apoptosis in human chondrocytes from osteoarthritic cartilage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p53,c-myc,and bax-alpha,and suppression of bcl-2[J]. J Cell Biochem,2002,87(3):26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