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銷售主管年終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品德素質修養及職業道德
通過報紙,書籍,雜志的不斷學習使自己愛崗敬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態度端正,認真負責,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使自己不斷的充電,這是銷售珠寶信心的源泉。
二,工作質量成績,效益和貢獻
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時在工作中學習了很多東西,也鍛煉了自己,經過不懈的努力,是自己的工作業績有了長足的提高。
三,工作中的經驗
銷售是一門藝術,作為珠寶銷售員,要講求語言的技巧,讓顧客買到滿意的珠寶應該時刻考慮的幾個方面;1認真的接待顧客做到3米問好,1米詢問,微笑服務是關鍵,人為的制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購物環境。2充分展示珠寶飾品,由于多數顧客對珠寶知識缺乏了解,因此對珠寶首飾的展示十分重要,顧客對珠寶首飾的了解越多購買后的滿足感越強烈,常言道;“滿意"”是顧客最好的廣告。3促進成交,由于珠寶首飾價值相對較高,因此,顧客在最后成交前壓力重重,所以要營業員采取分心的方法減輕顧客的壓力。4熟悉珠寶的佩戴,保養,使用,產地,質量。5售后服務,當顧客購買后營業員的工作并沒有結束,應該詳細介紹佩戴與保養知識,最后說一些祝福的話是顧客的心情愉悅。增進與顧客的感情,期待二次消費的發生。6抓住每一次銷售的機會,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等待顧客的到來,注重自己的外表,衣著要干凈得體,每天堅持化妝。
四,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有“技巧”的發放
自2011年9月1日起,新“個稅法”正式實施,工資、薪金的免征額調至3500元。出于減輕個人納稅負擔考慮,國家對年終獎采取了優惠計稅的特殊方式。但在發放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多發1元錢而被劃到高一檔稅率,最后拿到手里的錢反而大大減少的情況。因此,發放年終獎需要仔細的盤算一番,避免臨界點。有網友調侃“發錢還成了個技術活”。
2011年11月份,北京市為追求居民收入增長能夠達到7的目標,要求國有企業提前發放年終獎。這就等于一年發了兩次年終獎,所繳稅額或將成倍增長,交稅過多也就失去了年終獎的本質意義,所以很多企業都對此格外小心。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張廣通則向記者講到:“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改變個人所得稅的收取方式”,改成“按年計稅,按次預交,多退少補”的形式。“按年計稅”就是個人所得稅要根據你這個人的年收入來計算,年終獎和工資收入的組成部分,一年一統計,就不會出現分開計算的問題。如果每年只收一次稅,工作量就會很集中,這樣也不利于納稅的均衡性,所以可按月預繳一定的費用,還是由單位來代收代繳。到了年底匯算清繳,每個人都要申報一年的收入,再計算出應繳納的所得稅額,然后多退少補。”
國有企業叫人眼紅
國有企業“富得流油”以及“旱澇保收”的生存法則吸引了更多人的前往,這不僅表現在平時消費的大手筆,年終獎上更是毫不含糊,從普通員工的幾萬到高管的十幾萬,國有企業的年終獎水平遙遙領先于一般企業。此時,煙草、石油、煤炭、電力等壟斷性行業成為公眾口誅筆伐的眾矢之的,而“一汽”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則再一次引爆大眾的情緒。
朱曉麗是紅柳林煤礦集團的中層管理員。“紅柳林”是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神府開發區規劃的大型礦井。朱曉麗每每談起“大紅包”就眉飛色舞:“我們領導說了,今年雖然整個經濟環境不景氣,但紅柳林的士氣不能倒。今年要給我們封‘大紅包’,比起一級主管買高級跑車,我的也只夠買個10多萬的吉利‘美人跑’了!”
而朱曉麗的一個同學在長慶采氣二廠工作,做的和朱曉麗一樣的中層,4個管理分了62萬的年終獎。
國有企業員工對外很少泄露年終獎的相關信息,在記者的再三勸說之下,趙女士才透露了自己的年終獎情況。她在一家國有企業財務部工作,她們單位不到300人,雖然效益一般,但正式職工每年幾萬元的年終獎是“雷打不動”的,甚至那些常年有病或因其他原因休息在家的職工,也可領幾千塊。
張先生是北京市某設計研究院的一位中層領導,他告訴記者,他每年的年終獎是10萬元。“雖然平時每月的工資不高,但是到年底都補回來了,跟效益好的外資企業差不了多少。”
記者的一位朋友在縣級的電力部門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平均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雖然該系統2011年狂呼“虧損”,可年終獎卻發了4萬。這樣的年終獎對于民營企業的員工而言幾乎是天文數字。很多網友表達著自己的感慨:“如果民營企業的年終獎在4萬,可以理解,因為其身處充分競爭的環境之下。而國企得到的是全民的支持,在不完全競爭下,企業經營情況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為什么待遇會比一般企業的高?”這樣的質疑多年來從未間斷過。
公務員不溫不火
近年,公務員熱潮一浪勝過一浪,很多人選擇加入公務員行列看重的就是穩定的收入,寬松的工作環境,漸漸變成了現代的一種生存方式。相對而言,公務員的年終獎雖比不上壟斷企業的那般灑脫,卻也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在北京市某區直單位的一位公務員透露,“每到年終,上級會對區內各個單位進行年終考核,考核結果分為兩類。一類單位職工不分級別,獎金為9500元,二類單位職工獎金9000元,在鄉鎮工作的公務員因為有進鄉補貼,可能還會多些,有1萬3左右”。此外,每位職工年底還會多發一個月工資。而2011年統計的北京地區企業人均年終獎為5008元,位居全國之首。相較之下,北京公務員的“年終獎”要高出企業職工平均水平不少。不過,公務員待遇在不同地區之間也有較大差異,其他地區公務員的“年終獎”要明顯比北京等大城市的公務員少。
在東北某縣人事局工作的一名公務員向記者介紹,“相比其他工作,自己的收入處在中間水平,單位的年終獎實行的是分檔制,第一檔10000元、第二檔8000元、第三檔6000元,自己年底大概能多領到8000元。”但他透露,“各個單位的情況大不一樣,比如土地局、工商、稅務、法院相比要高一些,也有部分單位會多發一個月的工資,同時每年也會發大米、豆油、豬肉作為年終福利,折合起來每年也就幾百塊錢。”
民營企業花樣多
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僅少數企業獨占行業的領頭羊,大多數都還處在成長階段,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時刻經受著種種考驗,發出的年終獎自然也是千奇百怪。微博上曝出6位數的年終獎,只是民營企業中不可多得的一個“奇跡”,多數民營企業的年終獎都還是在低水平徘徊。“我們年終發的都是績效獎金,多的有2萬,少的則1分沒有。”北京市某公關公司的孫經理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這其實根本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年終獎,“這都是根據年初制定的計劃完成情況來確定的,也就是分紅。”孫先生說,“我們嚴格按照員工的貢獻大小來分配績效獎金,福利型的年終獎金我們是一分沒有的。”
在一家國內大型物流企業任職的吳先生說:“除了一個月的工資以外,其他的紅包也會很突然地給,而這些基本就是給所謂的重點員工的,每年的年底基本都是人員跳槽的時候,所以這時多給的紅包基本上是對重點員工的挽留。而在年終總結會上有抽獎活動,獎項則是出國游,這是年終福利的一部分。”
反觀小企業的情況則很不樂觀。小張工作在北京市的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公司里有60多人,因為2011年生產企業的集體倒閉,導致出口業務急劇下降。他向記者訴苦道:“公司也是艱難度日,老板也不說有也不說沒有,每次看見老板憔悴的樣子,不知道自己是否該提及年終獎一事。公司里有一個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據說還借了高利貸,而年終獎一事估計也幾乎泡湯了。”
網友也曝出了五花八門的年終獎。有的發饅頭,意為“蒸蒸日上”,有的發12個紅包,每個紅包裝1塊錢,意為“月月有紅利”;更有老板要給員工逐個洗腳作為年終獎,以對過往一年的辛苦表示感謝。最令員工無奈甚至感到憤怒的則是,有些企業發爛蘋果、爛帶魚、即將過期的酸奶應付了事。
可憐的那群人
回顧過往的2011年,總有一群人因所處行業不景氣,整體市場環境的糟糕而艱難度日,年終獎變成了一種奢望。
2011年,全國開始全力狙擊房價,各地相繼出臺限購政策。北京市周邊區縣的房價開始有所松動,成交量整體下跌,部分小型地產企業開始紛紛退場,而大型地產企業也做好了過冬的準備,地產行業告別了暴利的時代,早年間地產企業高管十幾萬年終獎的記錄如今也變成了美好的回憶。
SOHO中國上海分公司“欠薪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討薪者曝出不曾領過年終獎的事。轉觀今年,地產企業真的難再發出年終獎了。李明在北京市一家地產公司做銷售主管已3年多的時間,在前幾年房地產火爆時,自己每年的收入在七八萬元左右,年終獎也是根據銷售業績直接掛鉤,最好的一年曾拿到過3萬元左右。他說:“同事們彼此心知肚明,從沒有談論過年終獎,只要不被解雇就算是滿足了,還奢望什么年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