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航海文化論文

      航海文化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航海文化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航海文化論文

      航海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加快海運業的發展,提高船舶運輸的安全性,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工作效率,運用計算機對航海信息化、自動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淺談計算機信息化在航海各要素中的影響,望計算機信息化在航海中能得到全面運用。

      【關鍵詞】網絡信息化航海航行安全和效率自動化降低成本

      海運業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傳統的運輸行業,往往滯后于一般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但二十世紀.90年代早期,全球航運市場已開始興起計算機技術應用的熱潮,IT(信息技術)將在未來社會及商業、工業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角作用,并將很快普及到所有行業與領域,航海業同樣也正在普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相對海運經濟的發展趨勢,航海技術要求必將網絡信息化。近些年,很大部份輪船公司又為各條船舶安裝了局域網,配置網卡,不僅為船舶信息資源的共享以及數據的傳遞提供了方便,而且也為公司對船舶的安全與防污染管理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

      當前,航海技術的信息化建設已全面展開,逐步實現現代化管理和科學化決策,大力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信息傳遞速度,解決了信息共享的障礙,為海運決策提供精確有效的信息。下面就淺談一下航海信息化的相關細節船舶物料管理,運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及其數據庫,進行物料流通管理,通過輸入所需物料編號、物料名稱、種類后,快捷、準確的查尋。船員發送船舶物料申請單到船舶公司,經公司審核后,由公司編成電子文檔發送給供應商詢價,供應商供貨后,經船舶確認審核后,自動調整物料庫存,從而形成物料進、銷、存的自動化管理系統,減輕復雜、繁瑣的船舶物料管理現狀,幫助船舶公司分析物料的供應與使用,強化管理、杜絕管理漏洞、節約成本。

      船員管理運用計算機數據庫對船員信息進行管理,目前已被我國許多輪船公司、大型船舶企業,船員中介及船員管理公司等廣泛使用,得到了航運業界的一致肯定。如船員基本信息錄入、船員信息查找;船員靈活調配;船員證書的監督管理;船員信息的刪、錄入;船員服務期滿及證件過期報警提示等。使航運公司辦公高效性、系統化、智能化的管理船員,大幅度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公司同時能共享信息系統的資源。

      船舶動態跟蹤,船舶動態是每個船東都需隨時掌控的,通過網絡可以便捷直觀的查尋船舶動態,如船舶的船名、船舶尺度、航向、航速、經維度、船舶附近的交通流量、預計到達目的港時間等。而且可以在電子海圖的背景上定位跟蹤船舶、查看船舶資料或定制到港自動提醒等高級功能。無論您身在何處如辦公室、家庭、會議、朋友聚會、茶館,只要能上網的場所,都將隨時獲知船舶確切位置。這些數據來源于我們在沿海及內河港口部署的AIS信息接收基站,這些基站持續接收來自船舶上AIS自動識別器設備發送的數據。如果船舶不在AIS接收范圍區域,還可以通過Inmarsat國際海事通信等衛星通信系統獲取信息數據。通過這高新的網絡技術,同時還可以獲取涉及全球其它海域的船舶信息數據,實時了解相關信息。

      傳統的靜態、固定航海資料的紙質印刷海圖已不適應船舶自動化和航海智能化的發展要求。從而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在近些年開發應用的基礎上不斷的加以完善,該系統不僅能很好地提供紙質印刷海圖的有用信息,而且取代了傳統的人為手工海圖作業,GPS、雷達、NAVTEX等各種現代化的導航設備所獲得的信息都被集合在一起,成為一種集成式的導航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具有船舶所在航區海圖顯示、航行線路的設計、航路監控、危險局面來臨前自動報警提示、各航行數據記錄、航跡顯示、海圖自動改正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航行安全和效率。

      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它綜合了航海技術、計算機技術、計算機圖象顯示技術及計算機軟件技術針對航海領域的一場技術開發,它被廣泛地應用于世界航海領域.,國際海事組織已經制定了關于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的相關的國際標準和嚴格規范,這些標準和規范大部分是用于航海方面,對電子海圖顯示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充分在船舶航行管理中的應用,信息系統必須自動的對信息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將電子海圖顯示和信息系統中的數據通過算法實現提示各浮標的移位、船舶意外走錨、禁止航行區和船舶擱淺、船舶避碰局面等報警功能.

      而且海圖電子化可以實時顯示本船的經緯度、航向、航速、方位等信息,可以實時監控該船周圍的船舶動態和查尋它船信息及所在海區海況信息,隨著信息技術和航海技術的不斷發展,海圖和雷達信息數字化之后,兩者間完全實現了數據相互傳輸,使電子海圖與雷達圖像數據信息的重合顯示成為現實,在電子海圖上重疊顯示雷達圖像數據信息后,可在原航行水域海圖信息的基礎上提供本船、本船周圍的靜態目標與動態目標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提前預知本船對周圍船舶的會遇態勢和會遇的局面能及早掌控,從而盡快作出準確判斷,達到避開航行緊迫局面,及時采取妥當的避碰措施而保障航行安全。

      航海書籍資料也已快速電子數字化航海所需的各種圖書資料原始都采用紙質印刷形式。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航海通告、潮汐表、航標標表等都已出現了電子版和網絡版。船舶公司海務及船舶船員可以在網上查詢與下載,這不但使用方便還有利于航海圖書資料中內容的迅速更新,避免了海員對復雜而煩瑣的紙質圖書資料的人工校改。

      船舶已加速自動化,從船舶在機艙設置集中控制室到出現無人機艙值班和駕駛臺對主機遙控操作及監測,船舶機艙自動化已大勢所趨。計算機功能代替復雜的電子線路,發出操舵指令,送到執行中心,自動校正控制的相關參數,代替繁瑣的人工指令,使船舶舵發展成為一個具有自適應功能的接受指令的自動舵。

      船舶自動化還能使船舶定員大約減半,大大降低了營運成本。特別近10年來建造的新型船舶基本上都可稱之為高度自動化船舶,其中一部分自動化程度高的船舶被稱之為“高技術船舶”。船舶自動化從機艙自動化逐漸走向了船舶駕駛自動化。

      利用網絡可以船員的招聘信息,便利于通過網絡達成運輸協議;還可即時查詢天氣狀況掌握航運情況;或查詢海事機構的海事法規、海事政策、海運價格等等。

      從上面的有關航海技術細節與網絡信息化的論述中,航海的網絡信息化時代已真正來臨了。船舶,可通過航海信息、導航信息實現最優航線設計、最佳航速設定,提高船舶自動化管理水平,從而達到船舶安全航行、經濟航運的目的。通過船舶設備管理信息,提高船舶設備管理水平,降低備件損耗,減少因修船造成的船舶滯航期。船務公司,通過航運信息系統、船/岸通訊系統,實時掌握船舶航行的現狀、各類設備的運行狀況、人員及各類證書等情況,對所屬船舶合理調度、航運安全,船舶的營運估算、成本控制等起到了科學化管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天偉,王孝通,周愛軍.電子海圖系統軟件可靠性研究[A].1998大連國際海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一卷)[C],1998.

      [2]陳金海,張杏谷,項鷺,彭國均.基于ECDIS的航標監測監控系統的研究與實現[A].第十五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5.

      [3]梅雄.鐘成雄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簡介[A].江海直達船舶駕駛與避碰論文集[C],2006.

      航海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關于海洋的人文研究中,海洋史方面的研究占據了重要位置,研究成果也最為豐富。海洋史的研究又細分為經濟社會史、海洋交通史、海洋科技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國內這方面的研究非常豐富。早在1961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中外交通史籍叢刊》,該叢書成為研究亞洲各國史和中外交通史的寶貴史料。在海交史方面,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創辦了《海交史研究》,成為國內該領域唯一的全國性純學術刊物,發表了大量海交史方面的論文。鄭和研究也成為學術熱點之一。

      對外經貿交流方面,近年來涌現出很多研究成果。如晁中辰對明初封建專制的強化與實行海禁的原因、措施、朝貢貿易關系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論述;①王慕民從區域史的角度出發,對明初海禁政策下浙江與日本、朝鮮等國的交往、江南商品經濟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②陳炎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生、發展及由此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展開了充分的研究探討;③此外部分學者從海外貿易的視角出發,對海禁政策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狀況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論述。④宋正海則從科技文化發展的角度,考察海洋文化。⑤此外作為系列叢書,江西高校出版社自1998年開始至2007年陸續出版了《海洋與中國叢書》,從海洋觀、漁業、漁民、信仰、貿易、經濟、海港、移民等領域闡述了海洋與中國、世界的關系。日本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關系,對海洋文化的研究起步較早。在二戰前便開始進行朱印船貿易史等方面的研究。①1970年代開始,日本史研究逐步克服國別史的約束,在歷史研究中導入對外關系、地域研究、周邊海域的視點。②1990年代以來,超越國家范疇的地域史日益受到日本學界的青睞,成為學術研究的主流。“東海海域”乃至包括印度洋在內的亞洲海域整體成為研究對象,③掀起了海域研究的熱潮。在海上貿易體系方面,濱下武志的《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④以西方近代化體系的視角考察東亞內部的體系,指出亞洲區域內各地通過朝貢體系建立起了自律性內在聯系。之后日本學者提出了“亞洲間貿易圈”概念,⑤強調近代世界體系中亞洲的相對獨立性和近代東亞地區網絡重構等問題。在東海海域研究中,除了宏觀體系研究外,基于區域視角的研究也較為豐富。如松浦章以明清時代的東海海域世界為研究對象,對以中國帆船為媒介的文化交流作了考察論述,指出這種以跨越海洋為條件的文化交流是東亞航海史上的一筆重要財富。⑥此外還有關于朝貢、貿易、倭寇、華僑等方面的研究。⑦日本關于海域交流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擺脫了過去傳統的以陸路視角研究海域的方法,注重從海域的視角反觀各大陸之間的交流,為研究海洋文化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值得借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海域研究還沒有完全超越意識領域中的“國家感情”⑧。日本海域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明日本文化的根源,確立日本國家文化認同。對包括中國、韓國在內的周邊地區進行調查和比較研究,也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盡管海域研究的視角擴大到整個亞洲海域,其研究依然是以日本為中心展開。通過突出海域交流的重要性,有意識地淡化中國在東海海域的影響力,以便突出日本在東海海域的主導地位。這就無法正確把握以海域為中心的東海海域文化交流的歷史。韓國在歷史上與中國有著相似的遭遇,經歷了從海上貿易強國到閉關鎖國、空島再到海洋開發的歷程。從1990年代開始,韓國學界關注海洋史的研究。其出發點包含著將閉塞、消極的韓國史認識轉換為開放、進取的韓國史認識的目的。⑨因此韓國海洋史研究主要著眼于韓國國內,以國別史的形式進行。海洋史研究批評過去以陸地史觀觀察社會的片面性,強調海洋的重要性,以海洋的視角重新認識韓國史。代表性的著作有尹明哲《韓國海洋史》、姜鳳龍《刻在海里的韓國史》等。瑏瑠在海上貿易方面,曾經主導東亞海上貿易的新羅時期商人張保皋的事跡成為研究的中心,進行多次中韓國際學術會議,并出版有科普、學術等方面的多部著作。瑏瑡此外,宋與高麗的貿易及商人的性格問題、海上交通航線、漂流方面的研究也較為活躍。①韓國海洋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從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側重于重新探討與海洋有關的歷史事件、貿易活動、英雄人物,重塑與海洋有關的事件或人物形象。通過以海洋史為中心的韓國史的重塑,突出韓國在東亞地區的歷史地位,以史為鑒,實現海上強國之夢。曾經活躍于東海海域壟斷海上貿易的張保皋自然而然成為韓國海洋史研究的重點之一。由于這種定位,導致韓國海洋史研究在強調海洋史的國際性、開放性、外向性,擴大人們對韓國史視野的同時,其研究內容卻局限在一國史觀的框架內,無法從東海海域的視角反觀韓國海洋史。出于對傳統一國史觀的反思,中日韓三國海洋史研究導入海洋的視角,在擴大研究范圍的同時,試圖突破一國史觀的界限,重新認識歷史。亞洲貿易圈等基于海洋視角的理論,擴大了人們觀察歷史的視野,有助于我們擺脫西方史觀的約束,重新認識亞洲歷史。從海洋反觀東亞歷史的視角,需要得到進一步的深化。然而,海洋史研究還未能擺脫一國史觀的影響,“國家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海洋史研究。

      二、海洋文化研究動向

      中國通行的海洋文化的定義:海洋文化,是有關海洋的文化,是人類緣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化生活內涵。海洋文化的本質,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系及其產物。②韓國學者則從空間概念出發提出了更加細化的海洋?島嶼文化概念。指出海洋文化是關注海的空間性的概念,島嶼文化是關注島或島的空間性的概念,另外還有海陸相交的濱海地區的沿岸文化。這些概念都是與海有關的文化,在空間上又有所不同,可根據議論的具體對象,使用不同的概念。③日本學者則指出東海海域內各地居民擁有共同的東海基層文化,提出東亞地中海海域文化的概念。④各地學者所給出的定義和概念出發點不同,但都是圍繞著海洋與人的生活展開的。海洋文化是人類在適應海洋環境過程中生成的文化。包括人與物的往來、漁業文化、海洋信仰、價值觀等多方面內容。海洋文化的研究不僅需要宏觀領域海洋史方面的研究,還需要海洋人類學、水中考古、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國內關于海洋文化的研究主要是從文化交流和民間信仰、民俗角度進行的。海上文化交流方面的論著主要以論文集的形式出版。曲金良主編的《中國海洋文化研究》系列叢書目前已出版6卷,從東北亞海上交流的角度探討中國海洋文化;關注地區海洋文化研究的有《福建海洋文化研究》、《舟山群島海洋文化論》等;⑤中韓海上交流方面,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出版了一系列的專著與論文集。⑥在海洋文化研究中,民俗、民間信仰研究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出版有眾多研究成果。如《中國民間海洋信仰與祭海文化研究》①涉及地域與海神崇拜、媽祖信仰與流傳、祭海習俗、儀式與傳統、祭海文化資源、多元性與綜合利用等多方面內容。區域性民俗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出版有反映東海、山東、浙江等地海洋民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各地海洋民俗文化。②海洋信仰方面,以媽祖信仰為中心,發表有大量的前期研究成果。此外也有部分零星的關于東亞海神比較、地方海洋民間信仰方面的研究。③日本作為一個海島國家,海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海洋考察日本文化成為文化研究的熱點之一。《從海上看到的日本文化》、《海與列島文化》等研究關注海與日本文化的密切關系,從海洋的角度解析日本文化。④在日本海洋文化的研究中更側重的是作為海洋文化主體的海民及海洋生活本身。家族與親族組織、社會結構、民間信仰等人類學研究方法同樣在漁村田野調查中得到重視和應用。此外,考察漁民社會性格及文化的海洋人類學自1970年代以來得到了普及。⑤海洋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漁業技術、信仰傳承、漁民三個領域,內容細分為魚類分布、漁撈組織、漁業權、漁村、漁民信仰、漁業打撈方法、漁具、漁村民俗等方面的調查與研究,研究成果也非常豐富。⑥韓國海洋文化研究中較為活躍的是以島嶼為中心的研究。研究內容集中在民俗文化、信仰、文化生態、漁業等方面。韓國海洋民俗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韓國漁村,在對漁村進行民俗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民俗學方面的論述。⑦個案研究以民俗信仰為中心展開,研究內容主要關注作為共同體信仰的民間信仰形態、作用等問題。⑧木浦大學島嶼文化研究院從2001年起出版島嶼海洋學術叢書,到2012年底已出版25部專著,內容涵蓋了漁撈、民俗、海洋史等方方面面,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韓國海洋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⑨韓國代表性的海洋文化方面學術雜志有濟州島大學的《耽羅文化》和木浦大學的《島嶼文化》。中日韓三國以民俗、民間信仰為中心的海洋文化研究,通過實地田野調查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在傳統的漁業生產、生活方式及漁村日益消失的情況下,有必要進一步進行搶救性的調查研究。在海洋文化的比較研究中,日韓兩國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建交較早,早在1970年代開始進行學術交流與調查比較研究。日韓比較研究主要考察民俗與信仰的相似之處。漁撈民俗方面的研究主要以漁撈信仰為中心展開,包括船神信仰、海島堂祭等方面的內容。瑏瑠此外韓國西南海域、濟州島與日本沖繩地區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受到學界重視,成為比較研究的熱點之一,出版有眾多的研究成果。①中日、中韓比較研究主要是以觀音信仰、媽祖信仰為中心展開,探討海神信仰在東海海域的交流與傳播問題。②在中日、中韓比較研究中,日韓學界往往以舟山作為研究的切入點。舟山作為東海文化交流的中心,成為中日韓學者開展共同調查研究、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的典型研究對象。③對舟山地區的關注,反映出其在東亞海洋文化交流與傳播中的重要地位。舟山的重要性體現在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與文化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中國大陸先進文化與東海海洋文化接觸與交流的中間節點。隨著比較研究的深入,日本學界提出了東海海洋文化圈等理念,④成為推進中日韓三國共同合作研究的新的視角。如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組織“東方地中海基層文化研究”(2011-2012年)項目,組成由中日韓三國學者構成的共同研究隊伍,對中國泉州—廈門—臺海地區、日本沖繩—九州地區、韓國全羅道—濟州島地區的民俗與信仰進行人類學、民俗學方面的比較研究。在探討東海海域相通的基層文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三、東海海洋文化的再認識

      隨著中日韓三國東海海域研究與交流的深入開展,區域研究與比較研究的理念成為學界的共識。東海海域研究視角也從傳統的由大陸觀察海洋的視角,轉向立足于東海海域,從海域反觀沿岸國家與地區的文化交流的視角。研究視角的轉換,需要對東海海域的定位、交流主體、文化傳播與共有等方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便能夠較為客觀地看待東海海洋文化。第一,東海海域的定位問題。在封建王朝時期,從各中央王朝的角度考慮,東海海域是一個邊緣地帶,中央權力對東海海域往往鞭長莫及,權力無法到達海域的島嶼部。于是從山東半島南下到朝鮮半島、濟州島、日本群島、沖繩群島、臺灣島,再到浙江省的東海海域的島嶼部形成了所謂“倭寇的世界”⑤。各王朝中央政治支配權力的薄弱與海路交往,使東海海域形成了以海洋鏈接起來的相互關聯的整體世界。但是近代民族國家的建構,阻礙了海域世界的交流。民族國家政治權利滲透到東海各島嶼,民族國家意識得到增強,國民文化逐步取代了傳統地域文化的主導位置。東海海域相互關聯的整體世界隨著中央權力的加強而被分割隸屬于各個民族國家范疇之內。第二,交流主體問題。海域交流的主體是包括海商、無國界邊民在內的生活在海域里的海洋居民。除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之外,應重視這些處在社會基層的民眾的社會史,全面理解東海海域的文化交流與文化資源。以明代東海海域的交流情況來看,明朝在東亞社會占據絕對的優勢和中心地位。然而海禁政策的實施導致海域交流的邊緣化。正常的貿易關系受到明朝中央政權的打壓,轉向走私貿易。走私貿易在各地地方勢力的保護下得到了繁榮發展。來自中國、琉球、日本、朝鮮、葡萄牙、荷蘭等地的邊民活躍在東海海域,成為海域文化交流的主體。第三,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海域世界通過大海將各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密集的交通網絡。寬松自由的政治環境,使東海海域各個島嶼在文化傳承上具有相對的自律性。豐富的外來文化隨著海路交通網絡持續流入,并與當地文化交融,形成了既有共性又富有自身特色的海洋文化。東海海域居民共有著關于海的基本知識(如海流、季風、魚群走向等),①在民間信仰、海上共同作業、勞動分工、生活習俗等生活方式方面具有諸多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除了以海為生的生態知識之外,多元文化的交融與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來自各地、操持著不同語言的海域民眾是通過海域世界共有的文化背景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這一點對海洋文化研究,促進當代東亞地區海域交流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傳統東海海域世界,中國大陸的先進文化不斷通過海路傳播到東海海域世界,在與海域世界原有文化的交融過程中,形成了地域特色濃厚的海洋文化。

      四、海洋文化的研究視角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一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国产精品13p| 国产亚洲AV夜间福利香蕉149 |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w码日韩中文|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