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專科護士培訓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ICU護士定向性培養
中國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8-048-03
The standardization trains Nurse the ICU oriented training the effect and the appraisal
LIYunLI BinWANG Xin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standardization trains nurse to ICU to use the oriented training pattern, raises efficiency which and quality Nurse ICU trains, improves Nurse ICU faculty the insufficient clinical present situation. MethodsContrasts January, 2007 from to use the directing plan to December, 2009 in Nurse ICU rotation to carry on the raise partially, collects it to the training program percentage participating, Targets and so on training effect as well as clinical work quality, and compare with standardized training, appraise Nurse ICU the directing raise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ResultsAccepts the directing raise pattern nurse the faculty nurses evaluating indicators and so on theory and skill examination result as well as clinical work quality inspection compares standardized training group nurse to be high. ConclusionThe directing raise pattern may enhance ICU the specialty to train nurs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the attraction, enhances nurse's faculty to nurse ability, improves the ICU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effectively.
【Key words】ICUNurseDirecting raise
ICU需要經過專門訓練的護士才能保障臨床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但目前臨床經過專科培訓的護士嚴重不足,從而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加快專科護士隊伍建設是保障ICU護理工作順利發展的必要要求[1-2]。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采用定向培養模式對ICU護士進行培訓,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擇將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內科ICU與外科ICU兩個護理單元輪轉的護士80名,將80名ICU護士按照輪轉批次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其中試驗組38名,男10名,女28名,平均(21.7±1.5)歲;學歷:本科24名,大專14名;工作年限:
1.2方法
兩組護士均按照醫院規范輪訓方案在ICU內完成為期半年的輪訓;其培訓方案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4月)為基礎理論與技能培訓階段,主要以跟班的形式參與ICU護理工作。通過定期組織理論知識學習與操作示范強化專業知識;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進入第2階段輪訓;第2階段(5-6月)為臨床實踐階段,在ICU高級護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ICU護理工作,并對其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兩組護士在第1階段的基礎理論與技能培訓存在著不同,具體內容如下。
1.2.1對照組在第1階段培訓中,進行40課時的理論與45課時的技能培訓,其主要內容包括循環、呼吸、消化、神經、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營養等ICU各個方面的理論知識以及病人評估、基礎護理技能、搶救技能、各種儀器的使用等臨床基本技能。
1.2.2試驗組在第1階段培訓中,進行80課時的理論與40課時的技能培訓,其內容包括ICU護理理論培養:根據護理狀況指數的內容從8個方面進行理論培養:基礎ICU 護理; 機械通氣護理;靜脈內置管護理; 輸液管理;心律及循環監測;藥物管理;腸內營養護理;衛生護理及設備管理。臨床技能培養:采用紐約大學衛生經濟學中心關于綜合技能匯編的12個部分護理任務,進行分類培訓,包括:與病人交流; 營養; 衛生; 排泄; 藥物;生命體征; 護理程序; 護送病人; 病人出入院; 各專業間的交流; 對工作人員的教育與指導; 給藥。
1.3評價指標
①對參與培訓的ICU護士進行基礎理論與臨床技能的考核,總分均為100分,單項成績≥90分為優秀,75-90分為合格,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APS13.0評分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比較兩組ICU護士培訓考核成績的差異;
2結果
2.1兩組ICU護士培訓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ICU護士培訓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從表1可見,試驗組護士在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技能和專科護理理論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護士,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
3討論
3.1定向性培養模式能夠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對ICU專科培訓的興趣
規范化培訓護士加入ICU護理團隊是ICU 專科人才培養與梯隊建設的最主要途徑,而目前臨床卻面臨著如何吸引并留住他們到重癥護理病房任職的巨大的挑戰[4]。一方面,由于我國護理基礎教育階段教育缺乏ICU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1],新畢業護理人員缺乏對ICU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的了解,也沒有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導致,因此對參與ICU 護理的工作存在畏難情緒;另一方面,現有的ICU專科護士培訓方案,存在著培訓周期長,培訓內容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影響了培訓效果,使護士在工作中常產生無助感,也對從事ICU護理工作的職業規劃產生也會負面影響[5],不愿進入ICU工作。Lorin等針對醫生的調查問卷也證實了這樣的觀點:由于ICU的工作負荷重,壓力大,新畢業醫生對ICU專業選擇度極低[6]。因此,需要制定一個有吸引力的培訓計劃來吸納新畢業護士加入ICU護理團隊。
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培養模式,屬于職業教育的一種常見模式。研究結果顯示:與規范化培訓的規范化護士培訓方案相比,盡管試驗組的部分培訓內容課時數明顯多于對照組,但參與度仍明顯高于對照組。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培養模式具有培養目標明確,培訓方式針對性強等優點,能夠針對新畢業護士工作特征,制定適宜的培養方案,提高了參與ICU護理工作的興趣,吸引其加入ICU護理隊伍,有效地解了新畢業護士對ICU專業選擇度極低的現狀,達到建立與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7因此,定向性培訓在ICU護士培訓的一項新選擇。
3.2. 定向性培養模式能夠顯著提高ICU專業水平
不同ICU培訓模式對其在專業核心能力水平的影響有顯著的差異[8],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定向性培養方案培訓的護士,在ICU專科護理理論與技能方面能力提高明顯,特別是在ICU護士的核心能力,如專科基礎知識,專業技能以及臨床運用能力等幾個方面均較對照組有顯著的提高。其原因在于,傳統的ICU護士培養模式存在著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培訓內容上單純理解成動手能力或者看成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疊加,沒有貫徹“整體化培養”理念[9],在培訓方式上對護士的引導不足,導致現有ICU護士在專業知識與技能存在缺陷;而本次研究所采用定向性培養模式更加強調了培訓的全面性與針對性,一方面,根據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學習特征制定培訓方式,充分調動參與培訓護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主動的參與對ICU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提高培訓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培訓內容上,吸收了護理狀況指數的內容以及護理任務的綜合技能方案的優點[10],使理論培養方案全面合理,培訓內容覆蓋了臨床需要掌握各種基本專科知識與技能,而技能培養的針對性更強,培訓的內容是根據臨床需要而制定,可有效地解決臨床可能遇到的各項問題,因此其培訓質量較規范化培訓模式有了顯著的提高。
3.3定向性培養模式能夠提升臨床護理工作質量
本次研究顯示,與接受規范化培訓模式培養的護士相比,接受定向性培養方案培訓的護士,在獨立臨床工作中,工作質量較規范化培訓組顯著的提高,其原因在于接受規范化培訓模式培養的護士,其培訓內容系統性與針對性不強,導致護士缺乏對ICU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靈活運用的能力,不但影響培訓的效果,而且導致在臨床工作容易發生護理差錯事故。Binnekade等也研究證實未經ICU 專業培訓的護士對ICU 護理質量的存在著嚴重的負面影響,導致護理質量下降,護理差錯發生率增加,增加了護士的職業風險[10]。而定向性培養方案的優點正在于其培訓模式對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針對性強,在培訓初期就重視了護士綜合能力,特別是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培養;通過充分調動護士的潛能與積極性,從理論與技能等多個方面全面培養護士的臨床綜合能力,使接受培訓的護士能夠更有效的應對臨床工作中的各種復雜情況。因此,通過本模式培養的護士,不僅在職業道德、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及團隊合作的意識等方面高水平的職業素質,而且也掌握全面豐富的理論知識、扎實嫻熟的操作技術、敏銳的感知觀察能力和廣博的人文知識等ICU護士應具備的主要能力[11],因此,能夠在臨床護理工作就能體現出明顯的優勢,保障臨床工作按質按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王欣然,李淑迦,韓斌如. 重癥監護病房專科護士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與思考. 護理研究, 2006,20:1788-1789.
[2]Brilli RJ, Spevetz A, Branson RD, et al. Critical care deliver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defining clinical roles and the best practice model. Crit Care Med, 2001,29:2007-19.
[3]劉淑媛,陳永強 危重病護理專業規范化培訓教程.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
[4]Nibert AT. New graduates a precious critical care resource. Crit Care Nurse, 2003,23:47-50.
[5]莊一渝,嚴林娟,金奇紅.臨床發展計劃在ICU護士專業培訓中的實踐. 中華護理雜志, 2005,40(4):299-301.
[6]Lorin S, Heffner J, Carson 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regard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ty training. Chest, 2005,127:630-6.
[7]王維利,房彤,李惠平等,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05-2010年) 中華護理教育,2008,5(2):127
[8]成守珍,彭剛藝,劉華平等,中國16家三甲綜合醫院ICU護士專業核心能力現狀調查與研究 現代臨床護理,2008,7(8):1-3
[9]白妙春 王巖 陳海花 ,“整體化培養”理念在急診ICU專業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探討 現代臨床護理,2009,(8)9:67-70
關鍵詞: 基層醫院; 專科護士
1 基層醫院專科護士培訓存在的問題
1.1 對專科護士培訓認識不足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基層醫院規模快速擴大,但是基層醫院專科護理的發展歷史卻很短。醫院領導在認識上存在一個誤區:好的設備、好的醫生是最重要的,而專科護士的培養只要通過上級醫院進修即可解決,忽視了專科護士的繼續教育及系統的理論培訓。
1.2 護士素質參差不齊 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護士數量已超過130萬,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尚不足26%,而且護士知識結構極不合理,基本沒有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臨床經驗亦差別很大,以我院專科培訓基地為例,第二期51名學員中進各專科前45.2%沒有臨床工作經驗,45%只有單科工作經驗,只有9.4%具有內、外科工作經驗,臨床經驗不足、知識偏科現象比較嚴重。
1.3 專科培訓師資缺乏 由于基層醫院獲得專科護士資格者為數極少,其培訓師資多由高職稱的醫師和專科工作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組成,這就容易導致培訓內容與專科護理理論脫節,而帶教老師同時承擔臨床護理工作導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學培訓工作。
1.4 臨床實踐缺乏多樣化 基層醫院專科護士培訓進入臨床實踐后,主要靠老師 “師徒式”的言傳身教,造成學員在臨床實踐中專科護理技術培訓實踐不足。
1.5 缺乏教學資料、教材和專科護理實踐標準 基層醫院由于不是教學醫院,在專科護士培訓中,缺少必要的教學設施,如教學專用模具、專科實驗室等;缺乏統一的專科護理教材及專科護理實踐標準,各自按照自己護理工作標準及流程進行臨床帶教,導致不同培訓基地教學質量不統一,學員臨床實踐標準也各不相同。
2 改進對策
2.1 領導重視與政策支持 基層醫院領導應高度重視,組成由院長為組長的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委員會,聘請醫院辦公室、總務科、科教科、財務科、伙食科及一線科室等參與此項工作。院方給予資金、場地、教學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2.2 制定周密的教學計劃 組織教師及基地委員會成員學習貫徹落實新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并加強醫院臨床專業化護理骨干的培養,提高專業護理水平,結合衛生廳、《專科護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要求,制定《專科護士培訓大綱》、《專業護士技術培訓考核標準》、《專業護士理論考評標準》、《專業護士臨床實踐方案》等計劃及方案,并在教學工作中不斷修改及完善。
1.充分運用20XX年“用心服務,用心呵護”護理主題活動中組織實施的創新服務模式,打造護理服務特色品牌。
2.制定全院護理服務語言、行為規范,并組織實施。
3.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加強對“晚前護患談話”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考核,病區每周、護理部每月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協調與其他科室的關系,不斷改進工作,滿足病人需要。
二、重視護理質量管理,各項質量指標達標。
目標:基礎護理、特護、一級護理合格(90分)率100%,急救物品、藥品完好率100%,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95%。
措施:進一步完善護理質量管理方案,修訂護理質量標準,每月以隨機檢查和重點檢查為質量督查形式,護理部每季組織召開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會議,將存在問題作為下季度質量、安全動態督查的重點,實行PDCA循環式管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探索表格式護理病歷書寫的新舉措,從護理安全的角度,提高護理病歷書寫質量。
2.以消毒供應中心改建為契機,制定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明確各崗位人員職責,提高人員素質。
3.改善兒科輸液患者就診環境,優化服務流程,使兒科輸液室的就診秩序有根本性的改觀。
三、加強人才培養和專科建設,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目標:護士長管理知識培訓率100%,培養專科護士1名,低年資護士規范化培訓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措施:對科護士長、護士長進行護理管理新知識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訓,組織召開護士長經驗交流會,進行管理知識研討。
1.在20xx年培養一名腫瘤專科護士,20xx年培養一名急診急救專科護士的基礎上,20xx年培養一名糖尿病或危重癥專科護士,選送護理骨干赴上級醫院進修或參加護理學術交流會。
2.制定急診、ICU、手術室、腫瘤科專科知識培訓計劃。
3.進一步修訂并完善專科護理常規及專科技能操作規程。
4.建立專科護理會診制度,規范、執行靜脈治療專業小組、傷口護理專業小組工作制度。
5.開設PICC置管、維護門診,提升醫院形象。
6.加強三基三嚴培訓與考核,并將護理核心制度、應急預案、護理質量標準、護士禮儀和護患溝通技巧納入考核內容。
7. 護理部組織理論考試:全院護士每年2次,10年內護士每季1次,1年內護士每月1次;操作考核:全院護士每季1次,5年內護士每月抽考1次,1年內護士每 月1次。有計劃地安排護士長于每月初對全院護士進行培訓,以統一操作要點,規范執行操作流程,提高護士長三基操作水平。年內組織一次三基操作競賽。
8.鼓勵護士參加高一等學歷的繼續教育,積極撰寫論文,開展護理科研。爭取20xx年底本科學歷達到14(7)%,大專以上學歷達到 65(57)%,力爭全年撰寫護理論文≥10篇,20xx年申報立項的兩個科研課題通過專家鑒定,并開發新的科研項目。
四、加強對工勤人員的管理,提升醫院服務形象。
配合勞務公司,加強對保潔員的管理,制定護工培訓與考核方案,并督促執行。
1、 鞏固三甲創建成果:繼續完善三甲醫院必備護理資料,使各項護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
①制定我院專科護理操作規程并成冊。
②完善安全評估及上報制度以及常見不良事件評估表(壓瘡、跌倒、墜床等)的修訂
③各種導管的警示標示全院統一規范使用。
④完善搶救車交接班的管理
⑤修訂完善護理質量考核標準。
2、 注重護理質量管理:在護理質量委員會的領導下,各護理質控組按三甲醫院的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全方位督查,加強護理環節考核,每季度將各種考核結果進行綜合 評價,結果在護士長會議上通報并與科室效益掛鉤,使各項護理質量指標有很大的提高。保證全院護理質量穩步提高,以保障護理安全,
1.1成立骨專科小組由醫院護理部領導下成立成立骨專科小組。由組長、副組長及組員組成,負責全院骨科專科護理及會診工作。專科護士的任職基礎:由廣東省衛生廳選派香港培訓的骨專科護士及高年資熟練掌握骨專科理論和能解決骨科復雜疑難護理問題的主管護師以上人員擔任。1.2制定骨科專科護理規范骨專科小組負責全院骨科護理指引的制定與落實。制定與控制骨科疑難危重病例的查房與會診制度、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及骨科各項質量指標的等,并參照廣東省護理規范制定的包括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假體脫位等專科護理單。1.3查房方法及時間由護士長組織專科護士、責任護士每天對骨科病房查房;其他科室在關骨專科護理方面疑難問題,先由需要科室申請,由專科護士到申請科室會診,先由責任護士匯報病情,現階段的護理措施及需要專科護士解決的問題,后由專科護士與責任護士一起對患者進行查體,詢問有關專科問題。查房結束后到一起討論,由專科護士對病例進行整體評估,制訂護理計劃及康復計劃。并提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解答其他科護士提出的問題。1.3做好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骨科專科護士根據本醫院的實際情況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如制定如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須知、深靜脈血栓防護,彈力襪、肌肉泵等的護理使用指引方等宣傳卡,或以講課形式對患者或家屬進行骨科專科知識及康復知識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復能力。1.4組織護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通過專科護士外出培訓學習,學習回院后向本院護士授課、床邊示范等,對包括專科護理、用具使用及功能鍛煉等進行培訓。提高骨科護士的臨床護理與康復護理的能力,有利于降低患者如壓瘡、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等的術后并發癥,減少了患者的臥床時間,加快了患者康復時間。1.5加強護理質量管理專科護士每天進行護理查房,對患者,特別是危重患者的護理措施及效果實施評估,根據當前存在問題,制定適當及預見性護理措施,促進患者的康復,加強患者的安全管理,總結分析缺陷與不足,并進行質量持續改進。1.6護理能力考核方法理論部分:以廣東省衛生廳[4]編寫的《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及賀愛蘭等[5]編寫的《實用專科護士叢書(骨科分冊)》為教材,培訓前建立培訓考核題庫,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卷對實施專科護理前后進行考核。試卷的平均難度系數為0.51,平均區分度為0.36;技能考核標準統一使用2007年衛生部管理年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技能訓練和競賽活動使用的《護理技術操作項目考核評分細則》的考核標準。心肺復蘇必考,包括手衛生,無菌技術等50項。兩項總分均為100分,≥80分為優秀,60~79分為良好,<60分為差。
1.2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實施前后骨科護理人員護理能力比較
實施專科護理后骨科護理人員專科護理知識優良率和專科技能考核優良率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實施后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實施后護理質量顯著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實施前后康復效果比較
骨科功能恢復情況依據《骨科康復評定與治療技術(第3版)》分為優、良、差。實施后的優良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3.1成立骨科專科小組有益于提高骨科護士的護理能力
本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高年資護士雖然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及專科知識,但有些操作流程欠規范,專科管理能力還處于初始階段,許多教學、帶教都是粗放型感性教育。成立骨專科小組,由于其成員為受過專科培訓的專科護士及高年資護士,而專科護士是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在其護理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護理專長的專家型臨床護士,其在臨床一線起咨詢指導作用,其權威定位得到認可[6]。有研究結果顯示:專科護理提供高素質和成本效益護理服務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7]。骨科專科護士利用在骨科護理領域的知識制定骨科護理操作規程及指引,通過外出學習培訓和教育,豐富了骨專科的護理及康復知識,幫助和提高本院護理人員的骨科專科護理知識。提高了本院護士的整體水平,如對疾病的整體評估能力、專科指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能力等。表1示,本院實施骨專科護理后,骨科護士專科護理知識、專科護理技能較實施前顯著提高(P<0.05)。說明成立骨專科小組,開展骨專科護理的,可顯著提高骨科護理人員的專科護理能力,更能發揮專科護士的作用,較好地服務全院的骨專科疾病患者。
3.2推廣骨專科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
隨著綜合性醫院分科越來越細,臨床及患者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也需要高水平的專科護士參與其中。傳統的常規護理主要是憑經驗對骨科患者進行感性評估,而專科護理有統一的系統評估體系及各種指引,明顯增強了評估的科學性,并能較好預見可能發生的問題。通過評估,制訂方案、組織實施、反饋監督、加強了護理過程的系統性、有效監督和不斷強化。同時,骨專科小組利用較專業的骨專科知識對骨科患者在治護過程中所遇問題如:髖關節置換、假體脫位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能有效解決骨科患者面臨的各種疑難問題。并對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預測并防護,為骨科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表2和表3示,實施骨專科護理后,骨科護理質量有所提高,壓瘡、跌倒、深靜脈血栓等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而護理記錄合格率、護理評估準確率、患者滿意度等較實施前顯著提高(P<0.05)。說明積極開展骨專科護理的實踐,可顯著提高骨科患者的護理質量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使專科護理的專業價值在護理質量得到體現。說明成立骨專科小組對提高骨科專科臨床護理有重要的意義。
3.3骨專科護士參與康復護理,有益于增強康復效果
【關鍵詞】疼痛管理;護士作用
2001年國際疼痛學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對疼痛的定義是: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主觀感受,伴有現存的和潛在的組織損傷[1]。在臨床工作中,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4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5生命體征[2],并日益得到重視。
1疼痛管理的意義
1.1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預后
嚴重的急性疼痛,如術后、創傷后疼痛,可導致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引起脈搏、呼吸加快,血壓、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擾內環境的穩定,延緩康復。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簡單易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醫護人員的責任。有效的鎮痛是患者的迫切需求。
1.2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疼痛可以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飲食、活動等,尤其是對癌癥患者,疼痛可以引發或加劇癌癥患者的抑郁、焦慮、失眠等癥狀,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首要因素。因此,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為患者控制疼痛。
2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職能
2.1護士是患者疼痛狀態的主要評估者[3]
護士每天24h守護在患者身邊,往往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種不適癥狀。護士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語言溝通和觀察患者的面容、體態、各項生命體征等客觀表現,判斷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并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對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療的患者,護士還有責任觀察止痛效果,有無不良反應,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報告醫師。
2.2護士是止痛措施的具體落實者[3]
很多止痛措施是由護士完成的,因此護士的基礎知識、觀察能力和技術水平都直接影響著疼痛控制的效果。護士除了要執行有關醫囑,按時給予止痛藥物外,有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給予止痛劑[3]。此外,護士還可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運用一些非藥物的方法,如冷敷、熱敷、按摩、活動肢體、呼吸調整、分散注意力等,為患者減輕疼痛,減少或替代其對止痛藥物的需求[4]。
2.3護士是其他專業人員的協作者[3]
疼痛管理是多學科協作的過程,臨床醫生、麻醉醫生、護士、心理治療師、理療師等都是這個多學科團隊的成員。護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健康的看護者,在疼痛管理中,與其他醫務人員密切合作,為患者提供合適的服務。護士參與疼痛治療方案的制定,護士的病情觀察為治療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個體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4護士是疼痛患者及家屬的教育者和指導者[3]
護士是患者及家屬健康宣教的主要實施者。美國《癌癥疼痛治療臨床實踐指南》中指出:“在治療計劃中,應包括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疼痛治療方面的教育。”
3展望
在我國臨床工作中有關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較少,缺乏相關的觀念、知識、技術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因此,加強疼痛管理的教育與培訓非常重要。
3.1將疼痛管理納入護理教育
我國的疼痛管理剛剛起步,正在步入專業化軌道。疼痛管理是一門新知識,疼痛知識的普及乃當務之急,應將疼痛管理知識正式列入課程教學內容,加強疼痛相關知識學習,包括疼痛治療學、護理學、心理學等,以提高醫護人員疼痛管理的整體水平。
3.2在臨床中開設繼續教育項目
繼續深入開展疼痛管理培訓,可采用病例分析、小組討論、概念辨析、理論講授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等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護理人員存在的困惑,并增加培訓后的效果反饋與檢驗,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疼痛管理知識掌握程度及臨床實踐能力。
3.3在臨床實踐中培養適于中國的疼痛專科護士
在歐美等發展國家,疼痛專科護士在疼痛管理中起著主導、協調、實施和培訓等重要作用[5]。國外疼痛專科護士在培養模式、資格認證、角色職能的發揮等方面有幾十年的實踐經驗,但國外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醫療制度、護理人力資源以及人員素質等都與我國有很大差異。目前,我國還沒有較高機構認可疼痛專科護士。我國疼痛專科護士的培養可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從國情出發,啟動疼痛專科護士的培養、認證和使用等相關工作。隨著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和衛生保健事業對護理專業的要求,形成系統規范的疼痛專科護士培養體系是必然的趨勢。
參考文獻
[1]CleveLV,BossertEA,SavedraMC.Scientificinquiry:cancerpaininchildren:theselectionofamodeltoguideresearch[J].JournalforSpecialistsinPediatricNursing,2002,7(4):163-165.
[2]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3]趙繼軍.疼痛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