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文第1篇

      歐陽修為什么自號為醉翁?課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與客來飲與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在《題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歐陽修曾說過:“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歐陽修寫《醉翁亭記》時不過39歲。何必用“翁”來稱呼自己?而且,歐陽修并非李白,他是一個現(xiàn)實感極強的人,在《與尹師魯書》中他對那些“傲逸狂醉”的人深表不滿。然而有趣的是,在十年之后,他卻在滁州改變了自己的形象。這種神奇的轉變無疑具有現(xiàn)實背景。《醉翁亭記》一文是慶歷六年(1046年)歐陽修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醉中遺萬物,豈復記吾年?”由此可見,由于政治上遭到貶謫,內心難免抑郁。一個“醉”字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作者才能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實現(xiàn),不得已而只好借酒澆愁的郁悶和悲苦!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歐陽修貶官謫居滁州后,效仿古人,寄情山水,排遣愁懷。他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文章一開頭用“環(huán)滁皆山也”一下子把群山環(huán)抱的滁州的壯麗山景展示在你的眼前,然后寫出了瑯琊山“蔚然而深秀”,寫了悅耳動聽“水聲潺潺”的釀泉。蔚然壯秀的瑯琊山是靜態(tài),潺潺流淌的釀泉水是動態(tài),山色蒼郁悅目,泉聲琮琮動聽,相映成趣。當你還來不及飲一口甘冽的清泉水,又峰回路轉,忽見有一亭子,緊靠在泉邊,四角翹起,猶如鳥兒展翅欲飛,這就是醉翁亭。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就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這一切無不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處處暗寓一個“樂”字。“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這四句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yōu)美景色。早晨有寧靜之狀,清新之息,傍晚則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氣。一早一晚,一明一暗,各盡其妙而又互為照應。“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作者在這里選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以極其精練的語言加以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最后用“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作總結陳述,點出“樂”亦無窮,余韻不絕。這里的“醉”是陶醉于景色之中,因景而醉,因景而樂。

      3.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歐陽修在滁州不僅僅是享受到山水之樂,而且還可以與賓客一起出游,不事鋪張,不講排場,酒和菜都是就地取材,這樣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簡樸;宴會上無絲竹管弦之盛,只是行酒令、投壺、下棋而已。更重要的是滁州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背著東西的,邊走邊唱;走累了的,在樹下休息,老人小孩,往來不絕,人們前呼后應,個個是興高采烈,表現(xiàn)了他們生活的安定富足和怡然自樂,這與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fā)展生產(chǎn)是分不開的。因此歐陽修縱情山水,絕非隱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前提下,跟老百姓一同享受無憂無慮的生活。太守的“醉”,實質上是因為滁人“樂其歲物之豐成”“安此豐年之樂”,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4.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與民同樂;醒了,能寫《醉翁亭記》一文的,就是太守歐陽修。筆墨簡練含蓄,寓意深遠。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正是為了寫樂。這一句將醉和樂統(tǒng)一起來,畫龍點睛般的勾出文章主旨。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文第2篇

      這里最重要的是“古今語法的變化不如詞匯的變化那么大”,因此借助課內文言文的學習,把握古代詞法、句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掌握文言文的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等,也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體會現(xiàn)代語法關系下的閱讀和寫作。

      盡管命題人在中考命題時選擇課外文段進行考查,但其命題的最重要的依據(jù)依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即著力考查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的能力,考查“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的記誦積累,考查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值得注意的是“詞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這是中考命題的依據(jù),可以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題。

      【真題例析】

      我們先完成以下中考課外文言文閱讀題。真實認真地完成能讓你的上升空間明確,否則就毫無作用。大家知道,錯誤是改進的最大動力。

      (2012江蘇省南通市中考卷)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5題。

      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有聲①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覆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③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④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注】:①嶷(yí)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②機阱:陷阱。③寬簡:寬松簡易。 ④便:安逸、安適。

      1. 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2分)

      因 取 舊 案 反 覆 觀 之

      2. 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讀書輒成誦( ) (2)晚更號六一居士( )

      (3)雖機阱在前( ) (4)或問:“為政寬簡……”( )

      3.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

      譯:

      4. 當有文人來訪,歐陽修為什么不與他們談論文章?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5.閱讀選文,結合下面的鏈接文字,具體說說歐陽修具有怎樣的從政思想。(4分)

      【鏈接】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參考答案:

      1. 因∕取舊案∕反覆觀之

      2. (1)就 (2)改變,更換 (3)即使 (4)有人

      3. (歐陽修)在一個廢書簏中發(fā)現(xiàn)了唐代韓愈留下的書稿,讀后對韓愈十分仰慕。

      4. 因為歐陽修認為“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5. 歐陽修具有“與民同樂”的從政思想,他寬松待民,簡易做事,達到了“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這種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記》中“太守之樂其樂”的原因。(意思對即可)

      核對課外文言文閱讀題的答案步驟應分為:1.分析答案的結構組成,即由哪幾個部分組成;2.判斷各組成有什么關鍵詞,這些關鍵詞與自己的答案有沒有沖突。沖突矛盾處往往是自己的錯漏處,也是自己最容易上升的地方。尤其要研究“意思對即可”類答案中,答題的關鍵是什么。

      【解題思路】

      做完題目后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閱讀題是課內外聯(lián)接最典型、最集中的。

      第1題“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考查的是文言文閱讀及理解的能力,是課內外聯(lián)接比較明顯的題目。

      第2題要求“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讀書輒成誦”中的“輒”可見于“淺嘗輒止”;《醉翁亭記》中有“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竹溪記》中也有“輒不惜數(shù)千錢”。“晚更號六一居士”中的“更”課文中則很多見:《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活板》中有“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杜甫的《孤雁》中有“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春望》中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己亥雜詩》中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等等。“更”字在以上例句中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需要我們仔細分析辨別。“雖機阱在前”中的“雖”在課文中也比較多見:《趙普》中有“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曹劌論戰(zhàn)》中也有“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口技》中則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三峽》中有“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等等。“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中的“或”在課文中有:《送東陽馬生序》中的“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幼時記趣》中的“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三峽》中的“或王命急宣”;名句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等。因此,把握教材的根本,文言文學習會更有效。

      第3題是“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回答本題有兩個關鍵:一是準確譯出“得”“讀”“慕”等關鍵詞,這些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出處;二是譯出“于廢書簏中得唐韓愈遺稿”這一倒裝句。教材中倒裝句的例子很多,這里僅舉有“中”的倒裝句之例:《觀滄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送東陽馬生序》中有“行深山巨谷中”;《幼時記趣》中有“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狼》中有“一狼洞其中”等。準確掌握教材中句子的意思會讓答題容易很多。

      第4題的“當有文人來訪,歐陽修為什么不與他們談論文章”和第5題“說說歐陽修具有怎樣的從政思想”的回答都依賴于大家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的原文意識,即善于用原文語句回答,而不是另起爐灶。

      【實戰(zhàn)演練】

      (2012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卷)閱讀下文,完成1~4題。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jīng)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監(jiān)試者異之。后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朗謂邵曰:“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駐,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①之原也,竊為郡內憂之。”邵不從。邊山之民果亂,內徙,或為寇鈔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為司空掾屬,除成皋令,以病去,復為堂陽長。其治務寬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遷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稱之。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悖、藏霸等征吳。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yī)藥。遇疾卒,時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壞人。②鈔:掠奪。

      1. 下列句中的“以”與“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以其境過清 B.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2. 下列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 司馬朗少年時即能從容應對質疑,初露才華。

      B. 司馬朗執(zhí)政不靠刑罰而靠寬厚仁慈,百姓照樣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 司馬朗為了讓軍士以他為榜樣,故意在軍隊中過著簡樸的生活。

      D. 當軍隊出現(xiàn)瘟疫時,司馬朗能體恤下屬,親自為軍士送醫(yī)送藥。

      3.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客謝之 謝: (2)監(jiān)試者異之 異:

      (3)竊為郡內憂之 竊: (4)以病去 去: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2分)

      (2)邊山之民果亂,內徙,或為寇鈔。(2分)

      參考答案:

      1. (2分)A(因為)

      2. (2分)C

      3. (4分)(1)道歉 (2)認為……奇特(奇異) (3)私下 (4)離職,離開(每個1分)

      4. (4分)(1)(2分)司馬朗字伯達,是河內溫縣(地)人。(得分點:判斷句式)

      (2)(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亂,(紛紛)向內遷徙,有的被強盜掠奪(搶掠)。(得分點:“內”“或”“為”)

      【趨勢預測】

      課外文言文閱讀題的命制遵循新課標精神,基于中考要求,并且立足于課內已學文言文的知識基礎和語法基礎,總體難度不會很大。設題角度主要是實詞、虛詞考查,詞句翻譯,文意理解等,總體相對穩(wěn)定,以便于學生進行回答。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文第3篇

      ——題記

      李太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飛流”,流不盡你心中的情思。

      青蓮居士,與你同游,就像在太空里遨游,在輕風中漫舞,在竹林中吟唱。你才華橫溢,卻屢遭貶謫,可你是堅強的,在厄運面前,你不屈服,不低頭,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你浪漫,放蕩不羈,但你的內心是孤獨的,你“月下獨酌”,卻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你多愁善感,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常常困擾著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理解你,理解你的痛苦。

      與你同游,我學會了堅強。

      歐陽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這“山水之景”,又怎能道盡你的“醉翁之意”?

      六一居士,與你同游,心中總涌動著一種說不出的。在滁州城里,在醉翁亭中,到處充盈著歡樂的氣氛。因為有你,才有“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蔭”的美景;因為有你,才有滁州百姓“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的盛況;因為是你,才能“酒不醉人人自醉”,才能深深地體會出“與民同樂”的美妙。“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的你,哪像一個被莫名貶謫的人呢?

      我敬仰你,敬仰你的樂觀向上。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這一“望”,“望”出了你的豪情壯志!

      東坡居士,與你同游,就像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中乘船飄蕩,在鳥獸眾多的林海里拉弓射虎,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騎馬馳騁。你奮進,大吟“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你愛國,建功立業(yè)是你的心愿,盼望朝廷“何日遣馮唐”;你豪邁,高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你的英姿令我敬重,你的豪邁讓我驚嘆!

      李清照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這“人杰”,做不出你那堅強的一面。

      易安居士,與你同游,就像在溪邊垂釣,在風中漫步,在林中吟唱。你雖然是一名女子,卻有那壯志情懷,在國家破亡時,在丈夫離世時,在金石丟失時,你不屈服、不低頭,堅強面對一切。你含蓄、婉約、多愁善感,這“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便寫出了在你那堅強背后,內心深處柔弱的一面。

      我理解你,理解你的痛苦。

      與你同游,我學會了堅強。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這“相送”怎能流盡心中的友情?

      摩詰居士,與你同游,內心充滿對親友的思念之情。無論親情還是友情,對你而言,都那么重要。一名身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在九九重陽節(jié)時,不能與家人相見,只能大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我感謝你,感謝你讓我懂得了親情的重要。

      白居易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紅勝火”寫不盡你對江南美景的贊美之情。

      香山居士,與你同游,就像在海邊漫步,在山中賞景,在亭中品茶。因為有你,才讓大家領略到江南風景的獨特魅力,因為有你,才讓人們感受到大林寺桃花的美麗。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文第4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 傳統(tǒng)文化 傳承

      我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我們祖先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的存在,傳統(tǒng)文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fā)揚,中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了解不足,民族精神、傳統(tǒng)美德嚴重缺失。對此,我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吸收豐厚博大的民族文化的精髓。語文教師肩負著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責任,筆者在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從教材、課堂和課外活動三個方面,對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了探討。

      一、以語文教材為立足點,不斷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語文教材中承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只重視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總體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以人為本”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如儒、道兩家的思想體系都是“以人為本”的典范。如《論語》《孟子》中所體現(xiàn)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至今讀來仍受益匪淺。儒家思想體系影響著古代許多名人,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以及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易中天曾說:“做學問用儒家的好,實實在在;做人用儒家的也好,堂堂正正。”道家思想講究“天人合一”“清靜無為”,這并非是消極的人生觀,蘊含著一種樸實無華的辯證思想。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正是他在逆境時用道家思想來撫慰自己。其實,不論道家,還是儒家,他們的思想體系中都滲透著對美好社會、人生的向往。

      中華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華民族傳統(tǒng)下來的禮儀文化是聞名于世的。《禮記》就是一部以禮儀制度為主題的著經(jīng)典。《論語》中的“人人不知而不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陳太丘與友期》中的“誠信”以及《魚我所欲也》中“善”等都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教材中還有很多愛國的思想情節(jié),如岳飛的“精忠報國”,諸葛亮的“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都體現(xiàn)了忠君報國、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它所蘊含的思想遠不止這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不斷從教材中挖掘傳統(tǒng)文化,使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教學之中。

      二、將課堂作為滲透傳統(tǒng)文化的主陣地

      教師要花費力氣深入研究傳統(tǒng)文化及教學課型,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傳統(tǒng)文化在課堂上呈現(xiàn)。首先,應激發(fā)中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古文難懂,許多學生都害怕學習古文,對其敬而遠之。教師要想使學生接受古文,應該先激發(fā)他們學習古文的熱情。如講《紅樓夢》,讓學生直接閱讀肯定是行不通的,如果先把故事情節(jié)告訴學生,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再把周汝昌的《紅樓小講》,劉亮等人講解的紅樓詩詞介紹給學生,吸引他們去讀“紅樓”,這樣就更加容易了。

      古詩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凝聚著我們太多的民族情感和古人的思想精華。許多學生只知其名,不知其義,背誦起千古名句來,瑯瑯上口,但如若問其涵義卻不知道。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詩句中優(yōu)美的文字與詩的意境聯(lián)系起來,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其中“直”“圓”兩字用得恰到好處,而如果將這兩個字改為“白”“紅”或“立”“懸”又會怎樣呢?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感受,從而增強對古詩文的好奇心,迸發(fā)學習的激情。

      利用分點分項法,也能提高中學生對古代人物的理解。文學往往是多面性的,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解讀。在對古代人物的理解中,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不同的側面進行分析和理解。如三國中的曹操,可以從“可愛的奸雄”的角度來分析,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他的“可愛”,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他的“奸詐”,又有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他的“英雄之舉”,逐項逐點分析,就能對曹操這個人有深刻的理解。再如,《木蘭詩》中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可從“嬌美的女子”和“剛健的英雄”這兩點來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她。

      比較閱讀法,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如閱讀《小石潭記》《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對比柳宗元、范仲淹和歐陽修的人生觀。柳宗元“見水清魚樂而樂,感石潭寂寥凄寒而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志向高遠卻無法實現(xiàn);歐陽修將憂愁寄寓于山水之間,為政一方造福一方百姓,然后“與民同樂”。另外,還有儒與道之爭,唐詩宋詞中現(xiàn)實與浪漫、豪放與婉約之別,都是可以比較閱讀的,這樣必定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拓展課外,將多彩的文化生活呈現(xiàn)給學生

      央視欄目“我們的節(jié)日”每逢佳節(jié)都會舉辦詩文朗誦會。在其帶領下,隨之而來的詩文朗誦潮日漸升溫。在這一浪潮的推動下,學校也可以開設詩文誦讀班,讓學生積極地誦讀古典文學,從而提高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性。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視點,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如果只局限于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通過課堂拓展和開設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可以先易后難,先讓學生讀一些現(xiàn)代作家的品評,如于丹的《論語》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國》等,在閱讀后再向他們推薦《論語》《三國演義》等古典書籍。如此種種,引領學生走進更廣闊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家園。豐富學生傳統(tǒng)文化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在學校舉辦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主要有:結合教材舉辦綜合性的文化活動,如《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等;結合本土特色舉辦鄉(xiāng)土文化活動;開設“古詩文興趣班”,以愛好古詩文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掀起古詩文學習的熱潮。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讓傳統(tǒng)文化不再局限于課堂。

      總之,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民族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初中語文要將這種文化傳承下去。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要積極擔負起傳承中華文化的光榮使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參考文獻:

      歐陽修與百姓同樂范文第5篇

      論文關鍵詞:仕人;憂患意識;治國理政

      嚴復在其《天演論》中認為,“有人斯有群矣,有群斯有憂患矣”。有人,就有人的憂患;有仕人,就有仕人的憂患。明人呂坤居官十余載,在《治道》中有感慨:“做官都是苦事,為官原是苦人。”中國傳統(tǒng)仕人的憂患意識主要是指其通過對憂患境遇的深刻體驗而孕育出來的弘揚人生目標、價值取向的特殊心態(tài)。由憂患而超越憂患的心中歷程,彰顯了傳統(tǒng)仕人生命哲學的特質和魅力。

      一、憂己

      按照內圣外王的修齊治平路徑,中國仕人以德為先,把立德作為治道之核心。這是中國傳統(tǒng)仕人所特有的一種治道精神和德治智慧。“為人不能盡人道,為官不能盡官道,是吾所憂也”。他們在個人的德、才、財、位、勢等關系處理中,視德領于才、先于財、高于位、優(yōu)于勢。關于德與才,他們認為,“德”好比水之源頭,“才”好比水之波浪;“德”為木之根本,“才”為木之枝葉。《資治通鑒》中有“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關于德與財,孔子說過,“君子憂道不憂貧”。關于德與權勢,他們認為,“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憂其賤,而憂道之不篤也。”關于為政之德,古人話語很多。子張問于孔子日:“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孔子有“五美”之說:“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揚雄在《修身》中有“取四重,去四輕”之說:“言重則有法,行重則有德,貌重則有威,好重則有觀。”

      “言輕則招憂,行輕則招辜,貌輕則招辱,好輕則招。”實際上,他們的認識都被傳統(tǒng)仕人所接受,并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而進行臨摹和實踐了。傳統(tǒng)仕人對于安身立命、修齊治平的憂患最終達到一種無憂而達命的境界。劉勰的《劉子》中就有“遇不遇,命也;賢不賢,性也。怨不肖者,不通性也;傷不遇者,不知命也。如能臨難而不懾,貧賤而不憂,可為達命者矣”。更有以憂患為我所用,灑然自得者。梁啟超在其《養(yǎng)心語錄》中說:“人之生也,與憂患俱來,茍不爾,則從古圣者,可以不出世矣。種種煩惱,皆為我練心之助;種種危險,皆為我練膽之助;隨處皆我之學校也。我正患無就學之地,而時時有此天造地設之學堂以餉之,不亦幸乎!我輩遇煩惱遇危險時,作如是觀,未有不灑然自得者。”

      二、憂民

      儒家治國思想的核心價值是“民本論”。孔子作為儒家民本思想的奠基者,主張“愛人”“親親而仁民”,并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愛民恤民措施。孟子更是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民心向背與國家的興亡、統(tǒng)治者的安危連接起來。中國仕人的憂民,首先基于人民對于國家政治的特殊作用。孔子說過:“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此后,孔子的觀點在以后被傳統(tǒng)仕人反復引用,在處理君民關系、官民關系和鞏固穩(wěn)定國家政權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荀子·王霸》云:“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三得者具而天下歸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嚴遵《天下有道德》中說:“君者,民之源也;民者,君之根也。根傷則華實不生,源喪則流沫不盈。上下相保,故能長久。”這些話語,都映照了孔子的觀點。法家的管子也注意到了民心向背對政治的重要性。他在《管子·牧民》中說:“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道家也主張治國清靜無為,不擾民。老子就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著名論斷。傳統(tǒng)仕人對生民之苦多有關切,也充滿同情。《漢書·鮑宣傳》中認為民有“七亡”和“七死”之說,指出“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欲望國安,誠難;民有七死而無一生,欲望刑措,誠難”。強調官民同憂樂,是中國仕人從向度深化和拓寬了憂民意識的特定內涵。官之憂是民之憂,官之樂是民之樂;反之亦然。在《粱惠王》下章,孟子向齊宣王講過一段關于“憂樂”的精彩論點:“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以至后來引發(fā)出了后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無疑是把憂民意識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那就是官民同憂樂的和諧境界。

      基于政權性質和歷史發(fā)展的局限性,中國仕人的憂民意識多帶有很強的功利目的,正如學者所言:“雖然‘人貴物賤’、‘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觀點都帶有不切實際的理想或空想色彩,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政治者為政的直接出發(fā)點和終極目的,但它對于約束和牽制統(tǒng)治者的言論和行動還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

      三、憂君

      對君主的憂患主要在于避免人亡,當然這與對政治的憂患主要在于避免政息是有內在聯(lián)系并很難分清的。揚雄在《先知》中有一段對話:“或問:‘何以治國?’日:‘立政。’日:‘何以立政?’日:‘政之本,身也。身立則政立矣。"’仍然強調了君主是立政治國的出發(fā)點。傳統(tǒng)仕人的憂君意識主要體現(xiàn)在:

      (一)君主要有所憂。古人對于憂君之關切,總是聯(lián)結著某種安危存亡之道。《周易·系辭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六韜·兵道》:“存才非存,在于慮亡。樂者非樂,在于慮殃。”《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孟子甚至說:“也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其凸顯的意蘊寄托在當政者須懷藏一股居安思危、存不忘亡的“憂政”之中,這無疑影響了后來仕人的思想,在對君國存亡的憂患中表達了他們辯證的治道。

      (二)君主要憂所以憂。蘇軾在《漢之變故有六》中云:“人主莫不欲安存惡危亡,然而其國常至于不可救者,何也?所憂者,非其所以亂與亡。而其所以亂與亡者,常出于其所不憂也。”蘇軾在其《策略一》中還云:“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亂者也。國家無大兵革,幾百年矣,天下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有可憂之勢,而無可憂之形,此其有未測者也。”

      (三)君主要積仁德。《左傳》就有這方面要求:“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子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亡。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貞觀十一年,魏徵向太宗上書:要想讓樹木長得高,必須使樹木的根扎得牢固;要想讓河水流得遠,必須疏通它的源頭;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多積累道德仁義陽。

      (四)君主要行仁政。《韓非子·十過》對君主行政提出十個方面警告。茍悅《孝昭紀》中把君主分為五類:有治主,有存主,有衰主,有危主,有亡主。張居正向萬歷帝進疏道:“大抵皆以敬天法祖,聽言納諫,節(jié)用愛人,親賢臣,遠小人,憂勤惕厲即治。不畏天地,不法祖宗,拒諫遂非,侈用虐民,親小人,遠賢臣,盤樂怠傲即亂。”

      (五)君主要善于用人。中國古代多人治少法冶,所以,選人用人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茍子云:“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強,用篡臣者危,用態(tài)臣亡。態(tài)臣用,則必死;篡臣用,則必危;功臣用,則必榮;圣臣用,則必尊。”管子提出:“君之所慎者四:一日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二日見賢不能讓,不可與尊位;三日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日不好本事,而輕賦斂,不可與都邑。此四固者,安危之本也。故曰卿相不得眾,國之危也;大臣不和同,國之危也;兵主不足畏,國之危也;民不懷其產(chǎn),國之危也。”茍子認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韓非子認為,人臣有“五奸”,劉向指出,人臣有“六邪”等等,都對君主善于識人鑒人充滿了期待。

      四、憂政

      歐陽修在《準詔言事上書》提出“憂政”觀點:“雖有憂勤之心而不知政治之要,則心愈勞而事愈乖。”其憂患意識底蘊在張揚一種為政之道。張居正在《陳六事疏》中指出:“先帝之治天下,有大本、有急務。正心修身、建極以為臣之表率者,圖治之大本也。審幾度勢、更化宜民者,救時之急務也。大本雖立而不能更化以善治,譬如琴瑟不調、不解而更張之,不可鼓也。”他們的“憂政”挑明,為政既要正心修身,秉憂勤之心,還須曉治國之道、為政之要。

      憂政的同時,傳統(tǒng)仕人對于治道之各種關系是有辯證認識的。韓愈指出:“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說者,其知所以為天下乎!’’而康有為則在《上清帝第七書》中明確地第一次從制度上論證敗弱之理:“嘗考中國敗弱之由,百弊叢積,皆由體制弊政尊隔之故。”譚嗣同的憂政意識與康有為所見略同,也是從制度的角度展開,他認為:“事之所以不治,有為之隔者也。君與臣隔,大臣與小臣隔,官與紳隔,士與民隔,而官與官、紳與紳、士與士、民與民又無不自相為隔。西人謂中國二十三行省各不相通,無異二十三國。不知一國之中,又復分為無數(shù)國。譬如一幅美錦,既條條裂之,復寸寸磔之。其存焉者與有幾!”

      五、憂天下

      相關期刊更多

      科學之友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西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

      新世紀周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

      民主與法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法學會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高潮αv|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 亚洲宅男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偷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