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國目前大部分中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氣氛低沉,學生學習不積極,缺乏課堂活力,這是一種普遍問題。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位的想讓學生多掌握語文知識,在課堂采用“滿堂灌”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課堂上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課,主體學生機械的記筆記,參與教學中的活動沒有,這種教學方式或略了主體學生,主體學生只能是為了在考試中考取好成績而背書,沒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
二、針對教學中的問題,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優化多媒體課件教學
在科技不斷創新的今天,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操作不當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嚴格把握課件的使用時間和時機,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將所有的單元教學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講授。
(二)正確合理采用任務教學方法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語文課堂也是如此,經過教師的實踐教學任務教學法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任務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每節課或單元的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提出一些問題,設置一些任務,在講授之前布置這些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任務去學習,有目的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例如,在學習莫泊桑的《項鏈》時,因為文章相對較長,學生很可能因為文章長而懶于閱讀學習。在講授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任務:
1、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本片文章的藝術寫作手法是什么?
3、閱讀完文章之后,你對文章那一部分影響最深,闡述一下理由。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就不可能漫無目的,就可能在閱讀過程中尋找問題,而完成任務找到答案,這種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展,同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適當采用表演法,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結果,原因是任課教師教師沒有適時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氣氛要想活躍起來,任課教師根據一些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加入表演法,甚至引導學生參與到表演活動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起來。例如,教師在講授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萊特》時,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分角色表演,使學生在劇情內親身體會人物的心里變化感情,感受人物的在不同場合的心理活動等等,這些親身參與有利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含義、藝術手法、主人公的感情。表演法的的運用,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關鍵字】: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8-0099-01
語文教學質量受到興趣、習慣、效率等多種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要了解制約學生學習語文的原因,然后對其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處理應對措施,這樣就能使得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更好的配合,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困擾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的問題有:語文教材內容的落后,但是,已經啟動了新課改;效率低下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語文缺乏非智力因素。下面探討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1. 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語文教學安排
語文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教師和學生在學習前都會面臨一些困難,如學什么、怎么學等。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感覺不知道怎么去教、怎么去學語文,因為面太廣,加之各種考試,使他們覺得迷茫、無奈。這是因為沒有從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老師要明白教什么,為什么教這些,學生才能明白學什么,該掌握那些東西。通過以下方法去解決好這些問題:
1.1 教師確定語文教學目標任務
教師要了解教材大概的內容,明確知識結構,重點難點,通過一定的手段去整合教材。這樣不僅對教學目標明確了,還有了達到這些目標的具體做法。
1.2 制定可行的計劃
計劃是開展好教學的重要一步,可以定一個學期的計劃,也可以定高中語文教學計劃,做好長遠打算,將實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一個體系去做。計劃可包括以下部分:課堂教學計劃。優化課堂結構,更新理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教學任務是通過課堂來完成的,課堂是教學目標實現的主陣地,因此,一定要有詳細、有計劃的研究課堂研究和教學的內容;第二課堂計劃。第二課堂就是課堂以外的學習時間。要將其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時間,在這些時間里,可以讓學生去聽、說、讀、寫等,安排學生學習語文,進一步加強其學習的樂趣;做好安排組織。落實是安排組織最終實現的關鍵,要做好第二課堂時間的安排,可以充分的利用班上成員,不僅僅靠科代表、班長等,讓學生去發現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改進措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要明確語文教學教什么、學什么的問題,還要明確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的問題。具體到課堂,就是要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課堂是師生交流語文學習心得的地方,是切磋技藝、互相學習方法、交流體會的舞臺,是師生個人語文學習透明化、公開化的場所,其中包括演練技術,個人情感、思想、態度、習慣、言行的熏染,其作用是相當重要的。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以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2.1 不斷更新個人理念和語文教學理念
超越自我是人成長的標志,更新理念是超越自我的第一要素。要不斷開創自我,創造語文教學的新理念。革新理想追求、個人情感態度、思想精神等,因為自己的一切都將對教學理念有所影響,因此,要以自主、研究、創新、合作作為語文教學理念更新的基礎。
2.2 不斷更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要改變以前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改掉老師講、學生聽的教課模式,老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引導、點撥,主要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更自主的去學習語文知識,打破陳舊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成為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
2.3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利用課前時間進行口語訓練,對提問的學生進行啟發,注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渲染情感氛圍等等,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方法,以此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 重視第二課堂的重要性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第二課堂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幾點:
3.1 利用好空余時間
通過有效的利用空余時間來對學習方法進行鞏固,對應試能力進行強化。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發一些模擬題等給學生安排適當的學習任務,加強學生知識的鞏固,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3.2 加大作業的檢查力度
加大對學生作業的檢查力度。有些學生即使是老師布置了也不會做作業,或者不好好做,因為有些老師根本不檢查;有的干脆抄襲。所以教師一定要加強對學生作業的檢查力度,并重點抓抄襲人員,使他們不會再發生抄襲的現象。
3.3 開展相關活動
開展相應的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印象,還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愛上語文。活動的類型有很多,比如:課文戲劇表演、演講比賽、作文競賽、知識競答等。這樣可以將很多語文知識活化,讓容易去學習。
結語: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是一項系統的綜合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互相配合,尤其是教師,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按實際情況安排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利用好第二課堂等,通過這些方法的實施,最終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薛金星.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10[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4
[2] 王玉強. 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高中語文)[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4
[3] 何曉文,程紅兵. 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課教材教學設計[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1
[4] 陳元 .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與評價[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8-0019-02
作者簡介:左莉(1971―),女,江蘇射陽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鹽城中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情境教學研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是所有語文教學工作者關注的重點問題。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高中階段語文知識掌握的深度,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學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每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但這些傳統教學模式多為“填鴨式”,教師比較注重知識點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從而導致教學質量無法大幅度提高。本文以筆者的教學經驗為基礎,針對如何創新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一、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影響因素
現在的高中語文教學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更新的周期相對較長,并且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因此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枯燥,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課堂學習效率較低;三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與學生一味注重考試成績,學生的學習思維還是應試教育的思維,缺乏創新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語文教學必須不斷創新與改革,最明顯的就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設備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學習氛圍普遍較為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被迫接受學習內容,無法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學習激情,只是機械地記錄課堂教學內容,無法主動參與到師生之間的互動中,從而無法從學習中獲得快樂,降低了學習效率。學生為應付語文考試,一味地死讀書,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也無學習激情和積極性可言。
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創新策
略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情感基礎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已與成年人趨同,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對于語文成績較差的學生存有偏見,將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判一個學生能力最重要的標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無意間做出一些傷害學生自信的事情,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努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創建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公平民主地看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能真心地喜歡語文學習,積極探求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二)運用現代化手段,豐富學習內容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手段也必須不斷革新。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把語文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聯系起來,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課本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是有限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來擴展和更新語文知識的寬度,使語文教學知識變得更加豐富,更接近實際生活。
如教學蘇教版《江南的冬景》這篇課文,文章字里行間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在課堂上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很難深刻感受到文章中的詩情畫意與優美意境。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文章的優美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與領悟作者的寫作心境,提高學習效率。
(三)重視課堂學習氛圍的創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通過對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情況的總結和分析,筆者發現,大多數學生之所以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語文學習是非常枯燥的,而且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學習逐漸變成了考試技巧練習。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授課之前應進行充分的準備,設計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設計出更為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通過課堂活動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加直接地感受文章的意境,增加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程度,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四)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語文學習中,閱讀量的多少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生的學習任務繁重,課外閱讀時間得不到保障。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并向其推薦一些學習價值較高的閱讀材料,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之后寫讀書心得。教師還要根據閱讀的進展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使學生了解閱讀的重要性,逐漸養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此外,教師還可篩選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與學生共同閱讀賞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對學生來講,是一種不可取代的知識體驗方式。閱讀材料一般以文學作品為主,而文學作品是經過歷史錘煉的,它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精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不斷閱讀文學作品來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感受到文章所創造出的美好情境,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語言鑒賞以及運用能力。所以教師為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鼓勵學生多多閱讀。
(五)實施分層教學,提高教學兼容程度
不同的學生,其語文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使用“一個標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關注的永遠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忽略了成績差的學生,這對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方案,兼顧學生的整體情況,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樣,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來布置課后作業,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提高。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為學生創造更豐富的語文學習環境,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學校可以舉行語文知識競賽、語文課文朗誦比賽等趣味性活動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終目標。”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又處于叛逆期,心智初開,對很多問題都開始感興趣,但又對很多問題感到困惑,這時的他們,不會像小學生一樣全盤接受老師和大人們的觀點,總是努力試著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高中階段的教師,如果不掌握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還是一味地灌輸式教學,必然會激起學生的反感,達不到所想要的目的。“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作為高中階段的老師,應該以欣賞的心態,多與學生平等交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揮想象力,在學生感到困惑的時候,適當加以引導,即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固然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篇,但這些名篇所昭示的,說到底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讓學生放飛思緒,各抒己見,暢談真正個人的創造性的解讀,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這樣才能體會得更深刻。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應注重引入“三味”:即植入“文學味”,讓語文教學實現“詩化”; 引入“生活味”, 讓語文教學“生活化”;注入“人情味”, 讓語文教學“育情”。 給語文課堂植入“文學味”,就是通過引領學生品味或幽雅或豪邁、或沉郁或飄逸、或諷刺或幽默的優秀文學作品,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性情,豐富他們的詩化語言;引領他們欣賞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通過引領他們閱讀經典,使他們體會到文學作品的精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要想給語文課堂引入“生活味”,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各種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通過內引、外聯、對比等方法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資源,讓學生在動手做、動腦想等實踐活動中,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而充滿生命活力的能力。教師要努力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引導學生反復咀嚼,仔細玩味,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出美麗的光彩。注入“人情味”, 就是要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教材(課文)并非無情物,而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
關鍵詞: “少教多學”模式 高中語文 高質量課堂
一、引言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配角,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1]。接下來,筆者根據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對“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探究。
二、“少教多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
“少教多學”是新加坡教育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向,這種教學模式提倡“教師少教一點,學生多學一點”,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師多教”轉變為“學生多學”,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特點為:首先,“少教多學”模式由于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合適和時間,使學生探究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在學習中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少教多學”模式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的,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在教師方面,由于此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少教”,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具有扎實的知識及教學能力[2]。
三、“少教多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在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選擇兩個班級為實驗對象,其中一個班級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為對照組,另一個班級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少教多學”模式進行教學,為實驗組。兩組學生的學習基礎、實驗前的成績差異及語文教師的職業知識技能等基本資料上差異較小,可忽略不計。一個學期后,對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本學期課堂紀律情況進行統計,然后對比分析,取得良好的實驗成果,其具體過程如下所示:
1.教學方法
對于對照組語文教學,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講授―接受”的教學模式,根據其教學過程傳統教學模式又被稱為“五段教學法”,即組織教學復習過渡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以課文《拿來主義》(魯迅)為例,語文教師在課前首先書寫教學方案,對課文進行熟悉;在課堂上,首先回顧上節內容,然后開始講授新的教學內容,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學生聽講;教師講授完畢之后,對教材知識點進行總結,最后布置一些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
對于實驗組語文教學,采用“少教多學”模式進行教學。本研究以《我有一個夢想》一文的課堂實錄為例具體分析和探討高中語文課堂“少教多學”的新模式。上課前,首先要對高中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根據其求知欲強、持續學習能力較低等顯著特征,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即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征,選擇“少教多學”的模式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縮減教師教授的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時間。在教教材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對《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進行閱讀預習,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其通過小組討論找出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保證學生將對該文章的正確理解描述出來,并寫出閱讀感悟,教師隨機抽取幾位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朗讀出來,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指導,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研究結果
兩個班級使用不同教學方法之后,每個月對兩組學生的課堂幾率情況進行統計,并對比分析其期末考試成績,發現在課堂中實驗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高于對照組,課堂紀律的違反率比對照組低。在本研究學期的語文期末考核成績中,實驗組的及格率(92.5%)顯著高于對照組(77.5%),有效證明“少教多學”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在語文教學中具有顯著的效果,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兩組學生的考核成績情況
3.研究結論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模式,其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我校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效果分析,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對其優勢進行總結歸納。從學生的角度說,“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是一種高效的知識傳授方式,其從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事物入手,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
四、結語
無論在哪種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動態過程,需要師生兩方的積極主動才能達到教學目的,而“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實施中需要注意各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以使“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打造出一個高質量的語文課堂,從而有效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