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小學校外培訓

      中小學校外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學校外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小學校外培訓

      中小學校外培訓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校外培訓機構 任職資格 教師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各類中小學培訓機構呈爆發性增長。由于中小學培訓課程內容相對簡單,對教師要求較低,出現了一些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為謀取更多利潤而聘請教學經驗相對較少、對薪酬要求較低的人來擔任教學工作。因此大學生成了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隊伍的主流。目前我國《教師法》中關于教師任職資格的規定是針對專門從事教學活動的教師,而缺少對校外培訓機構任職教師的教師資格的規范,由此可見,我國在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管理問題上有疏漏。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操作者,保證教師質量的問題十分重要。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的特點利弊共存,制定一套適用于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任職資格的管理制度,促進其良性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主要討論中小學校外培訓學校教師任職資格的問題。

      一、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概念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研究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管理問題,首先要對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概念進行界定,以確定研究的教師范圍。

      民辦教育,又名私立教育,是相對于公辦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

      課外培訓,是指擁有一定知識量的個體或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在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之外,針對學生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的有償教育服務。

      中小學校外培訓學校,指培訓對象是我國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在校學生,培訓內容是與學生升學有關的文化科目的課外培訓,比如英語、數學、物理等,以及包括學生校外興趣愛好文藝或是技術類項目,比如舞蹈、歌唱、樂器等校外培訓的學校。

      本文探討的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是民辦教育的一種,它是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我國小學至高中階段的在校生,在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外,為學生提供與升學有關的文化科目的個別指導或集體指導的有償教育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

      二、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的任職情況

      “在校大學生冒充名師在培訓機構任教”、“培訓機構假優秀教師扎堆”等有關民辦培訓機構虛構和浮夸師資的新聞屢見不鮮。“一對一”、“一對幾”、“小班”等授課多數就是家教大雜燴,授課的大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校大學生,甚至是在校中專生。 師資的虛假宣傳嚴重擾亂了中小學校外培訓市場的秩序。

      從一些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在網站上的招聘信息來看,可以發現這些校外培訓機構對教師要求較低,實際的師資情況遠沒有宣傳的那么好。以南寧市為例,在網站上統計的市50家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招聘信息中,僅有10家培訓機構要求應聘者具備教師資格證;8家要求應聘者通過普通話考試但對具體應達到何種等級沒有要求,39家對教師普通話水平無要求;從學歷來看,4家對應聘者學歷無要求,26家要求大專以上,20家要求本科以上,其中部分機構招收表現優秀的在校學生;從教師專業來看,37家對教師專業無要求,3家要求教師具有與所授科目相關的知識技能,10家要求教師的專業必須與授課科目相關,5家要求教師為師范生;從教學經歷看,36家要求對教學經驗無要求,10家要求1-2年教學經驗,4家要求3年以上教學經驗;50家培訓機構中有2家提出對新入職教師進行系統培訓。

      從以上信息可見,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很多機構不要求教師具備教師資格證,無法保證教師的教學知識和技巧,從而教學質量也無法保證。教師隨意跨學科授課,專業性不強,科目知識的基礎不牢,缺少與授課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式。絕大多數培訓機構忽視對缺少經驗的教師進行培訓。此外,由于很多教師是在校大學生,教師對學生缺乏責任感,流動性較大,導致教學不連貫,頻繁更換老師導致學生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影響教學質量。校外培訓市場因缺少專門的教師資格規范而使教師質量得不到保障。

      三、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任職資格的問題分析

      (一)我國缺少對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資格的法律。

      大學畢業生或在校大學生對薪酬的要求較低且愿意在培訓機構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較多,為培訓機構提供了充足的教師源。因此聘請大學生做兼職教師成為很多小型培訓機構的選擇,從而使其師資隊伍具有臨時性。盡管我國《教師法》已對教師的任職資格有明確規定,但其所指對象僅為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這就使教師資格相關的法律政策不適用于校外培訓機構,故而無法針對機構中教師的管理進行有效監管。實際上只用一部法律來規范所有的民辦教育問題,不僅在理論上有疏漏,在實施中也行不通。

      (二)教師任職資格的申請制度與校外培訓教師脫節。

      我國現有《教師法》對中小學教師學歷的要求為: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飘厴I及其以上學歷;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梢姡覈嘘P教師資格的法律更適合諸如公辦、全日制類型的學校。

      由于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內容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低,專業要求不高,與學歷相比,更注重學習方法與教學能力,且《教師資格條例》中對教師學歷的嚴格要求不利于發揮此類培訓機構的特色。因此出現了很多培訓機構為了招聘具有較強教學能力的人才,而降低對教師學歷要求的情況,從而使教師資格的申請條件缺乏可行性。

      (三)崗前培訓效果平平。

      為了減少成本、節約時間,一些培訓機構沒有對新聘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有時只是口頭傳授經驗。對于一些缺乏教學經驗、技巧的人員來說,這些“培訓”顯然是不夠的。此外,對教師的培訓內容也缺乏合理性?,F有《教師法》對教師的培訓內容中,關于控制課題氣氛的要求仍停留在理論上,缺少實際的訓練。而活躍的課堂氛圍、新穎的教學方法、主動性強的教學進度恰恰是校外培訓機構的一大特色。因此現行的教師崗前培訓遠遠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實際上,很多小型培訓機構由于規模、人力、財力以及新人入職時間分散等因素,導致其難以實施系統的崗前培訓,甚至忽視了崗前培訓這一重要環節。

      (四)教師資格考試科目設置與校外培訓機構情況的不適用性。

      現行規定中對教師授課科目的專業知識考查設置在面試試講環節,與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同時進行。這導致對教師授課知識的考核缺乏針對性和深入性,使一些非授課科目專業的教師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專業知識較差的教師無法指導學生對強拓展性問題進行學習,有悖于校外培訓機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初衷。因此,只對教師的教育學、心理學方面進行考查無法從實質上考核一個教師的水平。

      (五)教師任職資格監督力度不足。

      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常用“名師牌”吸引家長、學生,由于真正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屬于較為稀缺的資源,并非所有機構都能聘請到名師,導致不少機構的師資存在嚴重的“貨不對板”問題。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在職教師參與有償家教、輔導;另一方面培訓機構辦學經費有限,但在廣告與硬件設施上花費過多,只能通過減少教師薪資來降低成本。因此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在校大學生成為大部分培訓機構的主要師源,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沒有教師資格證。由于缺乏有效的校外教師資格審核、監管制度,使得這些“無證”教師能夠為廣大培訓機構所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對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資格的審核力度不足。

      從網站對南寧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招聘的調查顯示,50家培訓機構中,40家機構沒有要求應聘者具有教師資格證,37家機構沒有對招聘教師的專業做出具體要求??梢?,多數培訓機構都出現任職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且跨學科授課的現象。

      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針對校外培訓機構教師資格的審核制度,而現有制度則缺少針對性與可行性,使得教育主管部門難以對這類培訓機構的聘任教師進行嚴格把關。

      2、教師信息不透明。

      部分培訓機構存在虛構師資的情況,普通消費者亦無法鑒別教師資格證書的真偽。在我國,通過教育部網站查詢教師資格,必須完整輸入被查詢者的名字、身份證號碼、教師資格證書編號等信息。 這無疑使消費者難以查詢教師的真實情況,增加了學生及家長核實培訓機構教師信息的難度,讓培訓機構有機可乘。可見,信息的不公開、不透明,阻礙了社會團體對培訓機構教師身份的監督。

      四、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任職資格的管理對策

      在民辦教育機構中,一些規模較大的培訓機構能自覺遵守法律規定,但多數小型機構往往不能自覺執行教師相關法規。而且我國現行的教師管理法規也不適用于小型培訓機構。這暴露了我國法律的漏洞以及教育主管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缺少相應監督的問題。

      此外,多頭管理形成了“管理真空”。在我國,教育培訓機構可以同時在教育、民政、工商多個部門審批、注冊。但由于教育部門審批要求嚴、標準高,因此很多規模不足、不具備教學資質的培訓機構選擇在工商部門注冊。而各個部門對培訓機構的審查并沒有統一標準,各部門管理范圍亦不明確,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處理問題時常出現扯皮現象。 而必須明確的是,無論是在哪個部門注冊,凡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機構,都必須遵守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并接受其監督。因此,市教育局應建立民辦教育教師管理辦公室,對培訓機構教師的任職資格進行管理,同時市教育督導團辦公室必須加強對培訓機構教師任職資格的審核力度。下面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民辦教育機構教師資格的法律制度。

      如何有針對性地完善我國關于不同教師類型的法律制度,是需要逐步突破的問題?!睹褶k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雖為民辦教育發展提供了法律法規保障,但其中的一些原則性規定,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步細化,使之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應建立一套適用于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任職資格制度,從申請條件、教師素質、資格考試科目、任職資格證的管理等方面,明確準入標準,規范其師資隊伍。如為杜絕教師隨意跨專業教學的現象,嚴格劃分培訓機構教師的教學科目,一人可有幾個科目的校外培訓教師資格,但在某科目任教的教師必須具有該科目的教師資格;為防止教師因臨時性而對學生不負責的情況,可將教師任職資格的期限縮短為兩年,將教師實際教學的考核結果納入續辦教師任職資格證的參考條件中。

      (二)適當放寬教師資格的申請條件。

      現有教師資格的申請條件較為嚴格,且主要針對公辦、全日制類型的學校,對教師學歷的要求也過于死板。根據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學專業性要求不高、教師流動性大、教學形式豐富等辦學特點,可適當放寬申請教師資格的條件。從各培訓機構的具體需求出發,允許具有不同特長的人才具備教學資格,加入教師隊伍,為培訓機構帶來更多的特色教師,為教師隊伍注入新活力。具體實施辦法為:培訓機構中初高中教師的資格證,可由符合現行《教師資格條例》中規定的學歷要求的在校生獲得。

      (三)加強崗前培訓內容的實踐性。

      為保證教學質量,讓教師兼顧授課知識與教學技巧,必須對其進行崗前培訓??梢詮膬蓚€方面來構建教師培訓課程:

      第一,政策理論與專業知識學習課程模塊。通過該模塊內容的學習,使教師準確把握我國校外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提高培訓機構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藝術教學技巧, 提高教師對授課知識的掌握能力。

      第二,教學能力課程。通過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確保師生順暢溝通;確保教師能因材施教。同時培養教師的責任感,以及以身作則的自覺性,強調教師不能因較大的流動性而忽略對學生身心的關懷。

      可由市教育局建立民辦教師管理辦公室,組織與監督培訓機構的教師培訓。有條件的培訓機構也可根據自身特點自行培訓,但必須經民辦教師管理辦公室批準,并按照規定的項目進行培訓,自覺向辦公室提供培訓時間、地點、培訓大綱等資料,接受辦公室的監督抽查。若抽查中發現培訓不符合要求,則取消其自行培訓的資格。

      (四)提高教師資格考試內容的實用性。

      除了掌握必要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以外,還應對授課知識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校外培訓機構的宗旨是幫助學習后進的學生夯實基礎,幫助學習優秀的學生繼續提高。若教師專業知識淺薄,不僅無法正確教導學生,還可能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運用筆試對教師進行授課知識的考核,可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成績評定也較為客觀。更重要的是,筆試的形式不僅可以考查教師對專業知識掌握的深度,而且教師在備考過程中也對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專業素質。

      (五)加大教師任職資格的監督力度。

      針對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任職資格管理問題,只有建立規范的審核制度,在此基礎上給予培訓機構更多招聘自由,才能充分發揮機構的特色。要保證教師水平,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防止培訓機構夸大師資,就必須加大對教師資格的審核力度,同時借助社會力量監督教師資格。

      1、建立教師檔案,加強對教師信息的審核。

      為有效避免培訓機構夸大師資的虛假宣傳,保證教師信息的真實性,必須建立相關審核制度,對機構教師的信息進行審核。教師上崗前須到教師管理辦公室進行資料審核,包括學歷、專業、教師資格證的任教科目類別、考取教師資格證時間,在校生必須出具學校的專業班級證明等。教師管理辦公室對教育機構的教師信息進行備案登記,以確保教師信息的真實性。

      2、建立教師信息系統,公開教師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建立網絡信息平臺,亮化教師信息,為社會團體提供監督平臺。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提供查詢培訓機構教師檔案的服務,為學生及家長提供了解培訓機構教師的渠道。公布教師的學歷、教學經歷、教師資格證類型、學生評價、督導人員抽查評價結果、任職時間、任教科目、上課時間與地點、學生情況等具體情況。教師可在信息網上如實自行更改上課信息,如任課時間、地點、是否任職等,若抽查發現教師任課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則在信息系統通報批評并記入教師檔案。

      此外,為了防止兼職教師因任職時間短而缺乏責任感的情況,同時也讓消費者了解教師教學情況,為學生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評價系統。在培訓機構上課的學生及其家長可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并將評價記入兼職教師檔案中。

      五、結語

      中小學校外輔導已發展很多年,但很多培訓機構無論是從教學硬件還是軟件上都達不到標準,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利益。目前我國對公辦學校以及一些全日制的學歷學校有比較健全的法律政策,也有足夠的監管力度對其進行規范。但對于小型的、課外的培訓機構則沒有明確要求。這就需要健全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其的監管力度。只有建立了符合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特點的法律法規,才能使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監管具有可行性。加強對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教師任職資格的管理力度,才能保證監管效果。只有保證師資隊伍的質量,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發揮培訓機構為學生服務的作用。

      (作者: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碩士,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民辦教育[EB/OL].http:///link?url=WV8GS3qSPVvqVNXphz_MVL2nsh63WTS5CGVbkASdXXEEA9g_zmQ3LhqgJafdSrKT

      [2]張蘊哲.試論課外輔導概念的演變[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11).

      [3]劉陽.民辦培訓機構師資信任危機山雨欲來[EB/OL].http:///psylife/201108/2250056152.shtml,2011-08-22.

      [4] 張東.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良莠不齊 亟須“重拳”整治[N].中國教育報,2011-04-02(2).

      中小學校外培訓范文第2篇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傾向于教育投資。英語作為一門占分較高的中、高考科目,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促使廣西工業城市柳州市的外語培訓機構如同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特別是中小學外語培訓機構。這些中小學外語培訓機構五花八門,規模大小不一,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知名度也大相徑庭,遍布于柳州市的大街小巷中。為了深入了解柳州市面向中小學生的外語培訓機構的教學現狀,筆者進行了相應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和形成建議,希望對相關的培訓機構和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有所幫助。

      1 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訪談、課堂觀摩等方法,調查對象是柳州市分布在各個城區的14家面向中小學生的外語培訓機構,包括新東方、英孚教育、韋博國際英語、東方益學教育、遠景教育、陽光教育等外語培訓機構的教師。

      問卷調查主要從三個方面設計:一是機構中教師的基本情況;二是機構中教師對教學安排和和教學方法的看法;三是機構中教師對于柳州市英語培訓機構發展的看法。

      在問卷的基礎上,筆者對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更深入地了解其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他們對英語培訓教師需求的?B度和意見。

      進行問卷和訪談后,為了進一步驗證問卷和現實的切合度,在征得教師同意的基礎上,筆者還進入培訓課堂,親身體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現狀。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教師基本情況

      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中,接受問卷調查的機構內教師,78%為本科畢業,15%為碩士畢業或擁有更高學歷,7%為專科畢業??梢钥闯?,柳州市相關機構內教師的總體學歷水平高于大學本科低于碩士,少數高于碩士,整體學歷水平尚可。

      從教學資歷的方面看,接受調查的教師中,64%擔任全職教師,7%擔任兼職教師,7%為在校學生,19%從事其他職業,其中,教齡高于五年的有15%,三到五年的14%,一到三年的21%,一年以下的50%。可見,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的教師,絕大部分將此作為主業,但經驗豐富的占極少數,多數為資歷尚淺的新教師。柳州市內相關機構雇傭的教師教齡偏低,一方面反映了行業的發展前景樂觀,另一方面,反映了行業的門檻低,競爭不夠激烈。

      同時,機構內缺乏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機構的影響有利有弊。利是缺乏教學經驗的新人采用的教學方法新穎,與傳統教學不同,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學習氛圍;弊是教師的經驗不足也有可能帶來許多其他問題,如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準備把握,難以應對,導致課堂效率不高。對于知識的掌握不全,無法給予學生真正的英語能力提升。

      2.2 教材使用情況

      機構內教師所用的教材,93%為中小學學?,F用教材,57%為機構內部教材,7%為其他來源。其中,50%同時使用學校教材與機構內提供的教材。從此可知,機構的教學主要是基于課內知識的鞏固,若有需要也可提供課外知識的拓展。但是,從為學生拓展課外知識的教材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機構未來可能需要加強提高英語能力方面的服務。

      2.3 教學方法情況

      機構教師的授課方式中,42%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14%是一對二的方式,36%是三至五人的小班授課,26%是六人以上的較大班級授課。一對一授課的優勢是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保證學習效率。

      教學時間安排上,86%的教師認為早晨學習效率最高,14%認為下午學習效率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機構內教師的工作時間。

      教學模式方面,認同采用“課內鞏固+課外拓展”模式的教師占比64%,認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14%,認同采用“幕課”或其他教學模式的各7%。

      2.4 授課環境

      授課環境方面,認為授課環境優良的教師占76%,認為環境一般的24%。授課環境的滿意程度較高,說明市場對于行業的基本要求,培訓機構已經達到,開始注重增加競爭力的細節因素,為自己帶來更多客戶。

      教學中所使用的設備,過半數受調查的機構教師表示,在教學中需要電腦、投影儀或黑板等設備。約三分之一的教師表示需要錄音機、擴音器或其他錄音設備。

      2.5 教師對于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發展的看法

      對于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的市場,約三分之二的受調查的機構教師對其存在的意義持樂觀肯定態度,約三分之一持悲觀否定態度。其中,50%的受調查機構教師認為英語培訓機構是培養英語興趣的好場所,21%認為這些機構是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最佳去處。而21%認為“盈利為主教育為輔”才是這些機構的“信條”,也有8%認為這些機構的存在毫無意義。

      對于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的未來發展,機構老師的看法大體分為三種:一是,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該行業的發展將呈現樂觀情勢(43%)。二是,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且尚未解決(29%)。三是,該行業的發展將出現其他情況(28%)??梢姡菔袃鹊挠⒄Z培訓機構的發展應當大體呈現向上趨勢,但仍存在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在問及所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時,受調查者給出了以下看法:63%認為機構教學缺乏高效的學習方法指導,29%認為機構在考前押題方面做得不夠,29%認為機構的學習環境需要改善,29%認為機構缺乏經驗豐富的老師??傮w看,柳州市內英語教學機構所經歷的問題可歸納為內部問題與外部問題,內部問題即機構的“軟實力”:教師實力與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學習問題的把握能力;外部問題即機構內環境問題。

      談及行業的宣傳如何可靠有效時,57%受調查機構教師認為宣講或講座是最可靠有效的方式,36%認同宣傳單方式,14%認同電視廣告和公車廣告,7%認同小廣告。

      關于什么樣的活動更吸引客戶,50%受調查機構教師認為演講與講座最能吸引客戶,36%認同與學生們進行英語相關主題探討活動,36%認同聚會派對,28%認同戶外郊游和外教互動,21%認同美食DIY等趣味活動,14%認同體育運動和明星互動,36%認同其他活動。

      3 提出建議

      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特別是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民辦教育是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而重新復蘇,并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發展壯大,其發展歷程折射出我國民辦教育發展政策的不斷變化。民辦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與這一大批熱愛教育事業的社會組織密切相關。

      而在發展過程中,民辦教育尤其是培訓機構也面臨諸多困難。目前,柳州市內英語培訓機構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是:教師資歷不足,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教學方法不當,學生學習效率低;學習環境無法讓人滿意。

      就以上問題,筆者認為:

      (1)關于教師資歷不足的問題,機構可適當提高招收教師的標準,并在教師入職前提供短期的培訓和試用。教師入職后,出現問題及時與其交流,給予建議。同時,有必要安排定期的職中和職后培訓,讓教師的個人發展不停滯。

      (2)關于缺乏高效的學習方法指導的問題,機構內教師應多觀察和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擬出教學大綱,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對應學生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多觀察多總結,“一個學生一套教學方案”,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機構負責人和教師要多溝通,多研討,在交流和合作中,積極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3)關于學習環境的問題,機構可通過小問卷或課堂中詢問的方式,了解學生所傾向的學習環境,或者參考同行機構的做法,做出相應改善。機構適當添購教學設備,如電腦、投影儀、錄音機等,以滿足教師需要,提高教學效率。

      4 結語

      中小學校外培訓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等教育;培訓機構;就業;合作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exter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had entered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began to establish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school. There is a deep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our university and Beijing qian feng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Then we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ooperation for promoting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chool teaching. This is a in-depth study in the combi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in the new situation.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in promoting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s .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raining institutions; Employment; cooperation

      0引言

      本課題以我校和北京千鋒互聯科技培訓的合作為基礎展開深入調研,通過到培訓基地實地調研,考察培訓學校的授課模式方法、推薦學生就業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分析近兩年學生的培訓成績、就業、工資等數據,研究學校與培訓機構合作的相關文件等三個主方面入手,從參加培訓的相關專業和非相關兩個層面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深度探究和解析大學教育和社會培訓兩者間矛盾的對立和統一,以及兩者合作后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通過深入調查分析尋求解決矛盾的有效措施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最終論證大學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對推動學生就業和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

      1 大學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對立與統一

      大學教育和社會培訓機構雖然屬于不同類型的教學機構,但在本質上都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由于市場競爭的關系,兩者在宣傳上存在排他性。但是二者如果能慎重理性的結合對培養學生能力、增強學生就業以及推動雙方教育事業的發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但要找到這個“慎重理性”的契合點,需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總結以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法從而制定相關的合作政策和協議。

      2 畢業生參加校外培訓與不上大學直接參加校外培訓的對比分析

      對于大學來說,向即將畢業的學生推薦校外培訓,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讓家長和學生對大學教育產生懷疑 ,正如網上的評論“當初還不如不上大學直接去培訓機構,省錢省時間?!边@會讓學校處于十分尷尬的位置,大大減損學校的公信力。所以學校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和對策,客觀分析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平衡好兩者的合作關系。

      對于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言,上過大學后參加校外培訓與不上大學直接參加培訓相比,其心智更加成熟,學習方向目標也更加明確。因為每個專業都細分多個研究方向,學生在大學上過各種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后能更明確自己更喜歡或更適合哪個方向,有方向有目的的學習肯定比盲目機械的培訓成功率更高。不管是哪個研究方向的知識都不是獨立的都是和其他學科有交叉滲透的,所以即使是深入專研某個研究方向,對同一專業領域并行的其他學科理論基礎也應該有一定的掌握才能有更深的造詣。此外,學生在大學期間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他的人格、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是同步發展的,大學期間培養和鍛煉的情商對日后學習工作上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非相關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選擇跨專業的培訓學習對自身的挑戰性更大。學校對這部分學生必須嚴格幫助把關,要對這類學生做成績調研和通過座談了解學生的心態,絕不能讓學生為了所謂的速成和高薪就業盲目的跟從。

      3 大學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對學生而言,大學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不但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借助培訓機構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資源幫助學生推薦或引導就業。對學校而言,兩者的合作可以使其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同時也能帶動相關專業教師深造學習前沿知識,真正做到讓學生與就業崗位的零對接,對提升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

      大學與校外培訓機構如果不能慎重理性合作,若不能提前制定周全的合作協議和規定,不能給學生正確引導和規劃,就隨意的引進校外培訓機構,那學生就會在培訓班廣告滿天飛的校園里盲目跟從或在網絡上肆意的發泄抱怨大學教育的失敗。同時不公開不明確的簡單合作也容易在校園內滋生腐敗,對大學和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可想而知。

      4 促成良性合作的制度保障

      (1)建立正規統一的校外培訓機構入校渠道。對于進校招生的培訓機構必須要求通過學校校企合作處之類的部門申請登記,對于培訓機構的規模和設置學校要提前考查確認。

      (2)學校要制定嚴謹的合作協議,保障學生利益的前提下保證合作工作有序進行。

      (3)對培訓機構的宣傳過程學校要嚴格監控,防止過度宣傳或影響校園的秩序,同時學校要做好輔助宣傳,引導學生擺正心態理性選擇。

      (4)學校設立監管部門,防止利益鏈條損害學校聲譽和學生利益。

      (5)校內建立教育培訓機構交流平臺,使信息公開暢通,讓學校、培訓機構和學生三方更準確的了解彼此。

      5 結語

      近幾年雖然培訓機構已經滲透大學校園但是與大學正規的合作并不算普及,因為兩者的辦學理念和社會地位不同,所以對兩者間的合作不能隨意草率,需要深入的考查和調研分析,對兩者的對立矛盾需要進行辨證的分析,對畢業生參加校外培訓與不上大學直接參加校外培訓兩種情況要從理論上和調查數據上對比分析,再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合作政策。本次課題的立項研究正是解決以上問題,力求論證大學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對推動學生就業和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錢景霞. 淺談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J].中國教師報2011-5-3(9)

      [2] 陳昕宇.培訓機構進學校的N個問號[J].廣州日報,2012-11-21.

      中小學校外培訓范文第4篇

      進入7月,學生們的暑假來臨。教育部的一項“嚴規”也如期而至。

      2015年6月29日,教育部以教師[2015]5號印發《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為在職教師補課劃出6條“紅線”。

      一、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

      二、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

      三、嚴禁中小學校為校外培訓機構有償補課提供教育教學設施或學生信息;

      四、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推薦和誘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有償補課;

      五、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

      六、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

      《規定》明確指出,對于違反上述規定的中小學校,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批評、取消評獎資格、撤銷榮譽稱號等處罰,并追究學校領導責任及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對于違反上述規定的在職中小學教師,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責令檢查、通報批評直至相應的行政處分。

      法眼聚焦

      我國現行《義務教育法》和《教師法》對有償補課均未做出明確規定。從“法不禁止即可為”的原則來看,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并不違法。那教育部出臺的這項《規定》又有多大的法律強制力呢?

      北京律師協會文化、體育與旅游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雷思明解釋稱,教育部出臺的這項規定只是一份臨時性、非規范性、督導性的管理文件,并不是法律,也就不能對整個社會成員普遍具有約束力。但是,該《規定》對行業內部的從業人員仍有約束力,對公辦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在職教師具有約束力。如果哥業內的從業者違反此《規定》的要求,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有關“嚴禁有償補課”的規定,各省、市的教育部門幾乎年年發通知,逢寒暑假必強調。然而,“有償補課”仍然普遍存在,屢禁不止。

      在應試教育體制里升學壓力沒有根本緩解的情況下,學生、家長對于有償補課的需求不可能下降。即使他們不選擇在職教師來補課,也會選擇社會上的教育培訓機構或在校大學生?!耙坏肚小钡亟褂袃斞a課,有可能涉嫌侵犯教師的勞動權。從法律上說,教師8小時工作以外的時間屬于個人時間,其有權利做一些合法的兼職工作以獲取額外的勞動報酬。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從事家教并掙取報酬,并無不妥。

      當然,對于教師課外的有償教育一律不予禁止,也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教師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職業,老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如果對于有償家教不設置任何限制,管理不當,有償家教可能會影響教師這兩方面職責的履行。

      《規定》是教育行政部門對有償補課最嚴厲的“堵”。其實,解決問題不能僅靠“堵”,更要去做“疏導”工作。“疏導”工作就是消除有償補課存在的條件。

      首先,要改革考試評價制度。升學不唯考試成績,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熱衷于做文化補習,提高考試成績。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和學生家長“不想補課”。

      中小學校外培訓范文第5篇

      一、調查概況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對象為自治區拉薩市部分中小學生的家長,共發出問卷450分,回收有效問卷408卷,有效回收率為90.7%。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主要從藏族城鎮居民家庭校內教育投入和校外教育投入的總量和類型,了解藏族城鎮居民教育投入的基本概況。

      調查方法與數據處理。采用隨機抽樣和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對部分家長做問卷調查,對調查獲得的數據在SPSS17.0上進行錄入及處理。

      二、樣本概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中小學生家長,其中小學生家長為205人,占50.2%,中學生家長為203人,占49.8%;男性183 人,占47.2%,女性205人(缺省值為20),占52.8%;藏族399人,占98%,門巴族5人,珞巴族3人(缺省值為1);家長年齡范圍為:30歲以下的1人,占0.3%,30~39歲的197人,占50.1%,40~49歲168人,占42.7%,50歲以上的27人(缺省值為20),占6.6%。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藏族城鎮居民中小學校內教育投入概況

      調查發現,藏族城鎮居民對校內教育投入最低值為10元,最高值為5200元,均值為733.02元,標準差934.430。校內教育費用支出絕大多數集中在500元以內,占總體樣本的66.0%;501~1000元之間的占14.3%;其他區間的投入的所占的比例較少。根據研究需要,我們把校內教育支出分為課本資料文具費、交通費和其他費用三類,三類教育支出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三類支出中其他費用最高,交通費用次之,課本資料文具費用最少。

      表1:校內教育支出描述統計

      (二)藏族城鎮居民中小學校外教育投入概況

      調查發現,校外教育支出均值為1455.72元,是校內教育支出的2倍。校外教育支出排在前三位的是家教、文化課培訓班和特長班,均值分別為1209.57元、1026.94元和755元。其中,在家教支出中,1000元以下的占69.2%,1001~2000元的占15.4%,兩類合計84.6%,也就是說,城鎮居民教育支出集中在2000元以下,與家教支出類似,文化課培訓班支出也都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92.5%;特長班支出仍然集中在2000元以下,占95.2%。從有效樣本中看,藏族城鎮居民雖然在家教、文化課培訓班和特長班支出較多,但是家長樣本量卻較少。相反,購買課外書的家庭最多,平均值卻較小。近一半家庭(42.4%)只花費100元購買課外書籍,而花費101~500元之間的家庭占到了47.7%。

      表2:校外教育支出的描述統計

      (三)擇校費支出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城鎮居民為擇校進行的支出較少。31位家長表示繳納過擇校費,367位家長表示沒有這一項支出,而擇校費用從500元至3000元不等。由此可以看出,(1)城鎮中小學基本實現了就近入學;(2)城鎮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在某種程度上能滿足城鎮居民的要求;(3)學校收費標準相對規范。

      (四)教育支出的承受力情況

      在有效樣本中,26.6%的家長認為目前的教育支出不高,44.4%的家長認為一般,18.8%的家長認為較高,只有2.3%的家長表示承擔不起。這一情況與家庭教育資金來源情況穩合。在教育資金來源中,408位家長進行了421次選擇,其中選擇“自己的收入和儲蓄”的有359次,占總選擇次數的85.3%,位居第一;其次,選擇“親友資助”有34人次,占總選擇次數的8.0%;選擇“親友借款、學校獎助學金及社會捐助”的共有28人次,占總選擇次數的6.7%%。

      (五)藏族城鎮居民教育支出的目的

      在多項選擇“你現在為孩子進行教育投資是因為什么”一題中,390位家長進行了778次選擇,其中有131人次選擇“為了孩子的需要”,259人次選擇“為了將來有份好工作”,287人次選擇“提高孩子的素質”,50人次選擇“家長的經驗教訓”,22人次為“家長的意愿”,27人次為“別人都這樣,自己的孩子不落后”,2人次為“其他”。

      四、藏族城鎮居民教育投入的特征

      (一)中小學教育支出同比內地較低,各階段教育支出差距不大

      一般情況下,校內支出包括學雜費、住宿費、課本資料文具費、交通費和其他費用。據一項調查數據表明,中小學校內教育支出分別為3351元和2026元,其中學雜費分別為1080元和594元。由于2007年,就開始在城鎮實施免費教育,而且城鎮困難家庭的子女享受補貼,因而沒有學雜費支出。在本研究中,藏族城鎮小學校內教育支出均值僅為703.7元,初中支出均值為763.6元,小學:初中=1:1.09。

      由于學生上學幾乎不用花錢,因此,教育支出的很大部分為校外教育支出。內地城鎮居民中小學校外教育支出分別為2578.7元和2396.4元,小學:初中=1:1.08。校外教育支出中培訓班與補習班占的比例較大,約29.81%和35.65%。城鎮居民的同類教育支出分別為1469.31元和1441.31元,培訓班與補習班的支出比例為70.0%和71.2%。

      從中小學校內教育支出數據中可以看出,其他費用占和交通費分別排在前兩位,這主要是因為其他費用包含了伙食費和補課費兩類,交通費則是因為拉薩市區各中小學所覆蓋片區范圍不大,中小學生一般為走讀,從而產生較多的交通費用。

      (二)藏族城鎮居民中小學教育支出負擔率適中

      與目前我國很多地區相比,教育支出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相比,絕大多數城鎮家庭都能承擔中小學教育支出。一般家庭的教育資金來自個人存款和儲蓄,能負擔起現階段的教育支出,只有極少部分家庭感覺有壓力或有較大壓力。此外,在消費支出中,僅有10.3%的家庭其教育支出居家庭消費的第一位。

      (三)教育投入的目的日趨理性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wwwxxx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234|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黄桃|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国产最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