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范文第1篇

      第三方檢測遠落后于上游行

      國有檢測認證機構的機遇與挑戰業

      礦物質水名稱或不再使用

      吸油煙機自燃,屬產品質量缺陷應理賠

      從古城失火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

      為質量而戰——全球三大質量獎縱覽

      中國認證認可協會首次在境外舉辦審核員考試

      我國應用防偽技術的成功案例

      我國實施品牌評價試點工作的情況

      我國建立起統一的低碳產品認證制度

      產品認證工廠檢查專業要求的關注點

      幾次玩具產品質量事件的技術分析

      我國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能源管理體系國家標準修訂概況

      湖北碳交易試點研究工作的經驗與啟示

      中國人首次當選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

      開展汽車內飾產品環保認證初探

      服務和供應品采購及管理探討

      樹立家居新標準推動行業整體進步

      我國首席質量官制度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電子商務行業的檢測認證業務

      西安分中心質量為本創新服務

      海爾參與家電節能惠民工程問答

      對CCC檢查員管理方式的探討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在京掛牌

      我國首個服務外包認證國家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

      出口轉內銷產品未經認證案解析

      信息安全培訓課程列入中央國家機關黨校培訓科目

      建立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

      CSA廣州實驗室將增加LED照明和能效檢測能力

      管理體系審核服務創新與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天津對認證有效性展開專項監督檢查

      家電進入香港市場須達到最新電磁場標準

      寶鋼:實施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的成功案例

      未能有效監控現場審核活動行政處罰案例

      應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碳強度核算體系

      正確理解行業自律全面推行行業自律

      應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碳強度核算體系

      未能有效監控現場審核活動行政處罰案例

      啟明星:管理方法科學績效回報顯著

      家電進入香港市場須達到最新電磁場標準

      天津對認證有效性展開專項監督檢查

      有害物質檢測方法國際標準發展動向

      UL與SGEPRI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BSI中國內地與香港業務合并

      國外碳排放評價制度介紹及啟示

      國內首家合資第三方汽車零部件實驗室落滬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標

      到2014年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1年下降15%以上,基本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的動態監測、統計、核算體系,初步建立可持續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可推廣的碳排放指標再利用機制、可操作的低碳配套政策體系。

      二、重點工程

      2014年低碳社會建設要著重推進十項重點工程,具體內容為:

      (一)推進企業節能降耗工程。單位GDP綜合能耗下降3.5%,完成規模工業綜合能耗控制目標≤3.6%;對2家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完成能源管理體系認證2家,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項目10個;嚴格能效對標考核,對年綜合能耗3000噸標準煤企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實施限額管理;申報市級以上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8個;以工業鍋爐、電機節能、余熱余壓利用行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等為重點,實施節能改造示范工程,實施3個以上節能項目;開展“三高兩低”行業整治和落后用能設備淘汰工作,完成改造(淘汰)燃煤工業爐窯5座;開展重點用能項目嚴格實行節能評估審核制度,確保項目節能審查率達100%;每個鎮、開發區、街道力爭有1-2家總能耗在3000噸標煤以上或年用電量500萬度以上的企業開展碳排放核查工作。(責任單位:區經信局、發改局,各鎮、開發區、街道)

      (二)推進新能源應用示范工程。通過新成立的市欣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胡埭地區政府集體所有的園區廠房屋頂上,建設面積約15萬平方米、發電量1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做好企業廠房、個人房屋等建設分布式光伏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推廣、宣傳、扶持等前期工作;此外,在學校、醫院、機關等公共建筑,以及研發大樓、生態園、公共設施、居住建筑、未利用地面水面、景觀綠地等區域也要利用太陽能、生物能、地熱使用等技術,加快清潔能源的立體推廣應用。(責任單位:區發改局、各有關部門,各鎮、開發區、街道)

      (三)推進綠色建筑節能工程。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工程項目建筑節能率達到50%以上,太湖新城區域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工程項目建筑節能率達到65%以上;完成太陽能光熱、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目標任務;新建12層及以下住宅(含農民拆遷安置房)和新建、改建、擴建的賓館、酒店、商住樓等有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應統一設計和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且50%以上的公共建筑應按綠色建筑標準建設;新建框架結構的民用建筑(含框剪、剪力墻、筒體等)禁止設計及使用粘土實心磚和粘土空心磚。(責任單位:區建設局,各鎮、開發區、街道,各區屬資產公司)

      (四)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工程。加快推進我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年內完成9個居民小區、9個機關試點創建工作,深入實施分類宣傳、現場指引、獎優懲劣,通過科學管理、規范制度和行為引導,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督促養雞場和馬山牛奶公司將產生的畜禽糞便做好統一收集、處理和合理利用。(責任單位:區城管局、農林局,各鎮、開發區、街道)

      (五)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工程。進一步規范馬山、胡埭兩家污水處理廠的監管,督促完善中控系統,確保處理設施的穩定運行;全區淘汰用煤鍋爐4臺(套),實施鍋爐清潔能源替代8臺(套);繼續推進禁燃區建設以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啟動為期三年的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調查工作,根據我市即將出臺的大氣污染源清單調查實施方案,對我區范圍內大氣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全面的摸底調查,為今后各項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基礎。(責任單位:區環保局、建設局,各鎮、開發區、街道)

      (六)推進交通節能減排工程。對新進入道路運輸市場的、以汽油或柴油為單一燃料且總質量超過3500KG的客貨運輸車輛,實施燃料消耗量核查,嚴格禁止高耗油車輛進入道路運輸市場;積極開展教練車輛“油改氣”的宣傳推廣,將駕駛節能理念貫穿于駕駛員培訓全過程;宣傳推廣“綠色汽修”創建工作,推廣綠色環保維修技術,引導機動車維修行業進行綠色環保改造,著力提高機動車維修從業者的節能減排意識,進一步規范維修企業內部管理,減少汽車的污染排放。(責任單位:區交通運輸局)

      (七)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加強水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深入實施飲用水源地保護、控源截污、主要入湖河流整治等工作。實施壬港支浜等7條河道清淤工程,清淤長度7730米,清淤土方10萬方;完成連大橋浜、東新河歐尚段、長青河等3條黑臭河道的綜合治理。(責任單位:區水利局、環保局、建設局,相關鎮、開發區、街道)

      (八)推進城鎮碳匯林建設工程。加強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和附屬綠地建設,強化各類綠地和立體綠化建設,新增城鎮綠地150萬平方米,新增造林綠化面積2000畝;倡導社會各類主體認養綠地30萬平方米或者林地500畝。(責任單位:區農林局、城管局、發改局,相關鎮、開發區、街道)

      (九)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四個省級以上園區及國家傳感信息中心、勤新工業園的園區循環化改造方案通過市發改委審核,各園區年內實施1個以上的循環化改造項目。其他有園區的鎮(開發區、街道)同步推進循環化改造,積極調整園區企業、產業和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對現有產業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優化;探索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的循環鏈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和效益;推動能量梯級利用、余熱余壓綜合利用、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等工作。(責任單位:區發改局,相關鎮、開發區、街道)

      (十)推進示范載體建設工程。繼續在機關、社區、企業推進低碳示范載體建設。低碳機關建設:全區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要帶頭倡導低碳生活,加強教育宣傳,使用節能環保型設施設備,使用環保型交通工具低碳出行,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積極開展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環保宣傳、環保實踐等社會公益活動。低碳社區建設:各鎮、開發區、街道要突出各社區工作特色,鼓勵社區居民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廣垃圾分類和廢棄物回收使用,通過補貼方式為居民更換節水龍頭、節水馬桶、節能燈,積極開展低碳宣傳活動,提倡使用環保型交通工具,減少購買、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商品。低碳企業建設:優化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降低工業能源消耗;開展節水技改,使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器具,通過循環利用間接冷卻水、工藝水等技術,使用水重復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利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煤炭使用量。(責任單位:區國資局、發改局、經信局、水利局、建設局、城管局,各鎮、開發區、街道)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碳排放指標管理體系。年初根據各鎮、開發區、街道潛力分析設定總體減排目標,給各單位設定相應的壓降指標,每季度對本區域的碳排放情況進行統計核算,年終對壓降情況進行目標考核。在新引進項目、擴能項目落地之前,對照各單位碳排放指標壓降標準,嚴格評估審查新增項目的碳排放情況,原則上項目所在單位必須在現有碳排放指標壓降的基礎上,才能新增項目,而且新增碳排放總量必須低于壓降排放總量,確保各單位碳排放總量的逐步降低。

      (二)建立項目能效比評估體系。參照《工業能效指南》標準,將綜合能耗當量值、萬元產值能耗、萬元增加值能耗等能效比評估指標,納入固定資產項目前期評估內容,超出標準的項目予以否決不準入,低于標準10%以內的重點用能企業簽訂能源管理合同,要求企業投產后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做好竣工驗收、節能降耗等工作,加大控制高消耗、低產出企業落地。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范文第3篇

      Pu Weifen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西安 710071)

      (Art & Humanity School,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摘要:碳金融是一個新型的能源交易市場,它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相互結合起來,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文章分析了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和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我國發展碳金融的對策。

      Abstract: Carbon finance is a new type of energy trading market, it combin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it has great potential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carb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carbon finance.

      關鍵詞:碳金融 現狀 制約因素 對策

      Key words: carbon finance;the status quo;constraint factor;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32-0135-02

      1碳金融的產生及發展前景

      近20年來國際社會的一個焦點就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了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為緩解人為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1992年聯合國通過了首個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進行全面控制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設定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要減少50%;1997年底,149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在2012年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要降低5.2%,此外,還規定了各國需要削減的具體目標,即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和加拿大削減6%。這兩個文件成為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依據。

      《京都議定書》的簽訂催生出了以溫室氣體排放權為交易對象的市場。由于二氧化碳是最普遍的溫室氣體,在6種被要求排減的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是最大宗的,因此國際上把這一市場簡稱為“碳市場”。隨著國際碳交易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碳貨幣化程度日益提升,產生了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包括包括基于碳減排的融資活動、基于碳交易的投資增值活動以及相關金融中介服務等。碳金融是一項重要的金融創新,它的宗旨在于發揮市場優化環境資源配置的作用,使有限的資源投入低碳經濟,促進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綠色經濟發展。

      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碳金融業務發展十分迅猛。這一市場的交易工具不斷創新、規模迅速壯大。2004年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權為標的的交易總額不到10億美元、交易量為1000萬噸左右;預計到2012年,碳交易總額將達到1800億美元,而碳交易量將達到100億噸。據英國巴克萊銀行資本環境市場部總監預測,按照目前的速度,在不久的將來碳交易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

      2我國碳金融的發展現狀

      國內碳金融還處于起步階段,其中CDM項目和“綠色信貸”業務是最主要碳金融方式。

      2.1 CDM項目根據交易排放權本身的產生類型,國際碳交易市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項目市場和準許市場。根據《京都議定書》,我國在2012年前不需要承擔減排的義務,所以目前我國碳交易的主要類型是基于項目的交易,其中主要是依托清潔發展機制(CDM)產生的交易。具體來說就是發達國家與我國合作,由他們提供資金和技術,在我國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項目所實現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用于完成他們在《京都議定書》中的減排承諾,也就是發達國家以資金和技術來換取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權。

      目前,中國已經被許多國家看作是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截止到2011年3月15日,全球通過EB(聯合國CDM執行理事會)注冊的CDM項目數為2911個,比2009年增長了49.5%,中國通過EB注冊的CDM項目數為1273個,比2009年增長了81.6%。在新增的通過EB注冊的CDM項目中中國所占的比例從2007年的28%上升到59%(詳見圖1)。

      中國實施CDM,一方面可以使采用清潔生產技術的企業獲得新的融資渠道,也可以取得正常商業途徑無法獲得的技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外國投資,通過CDM改進技術,提高效能或改變燃料,提高國內資源利用效率,有助于中國畸形能源結構的調整。

      2.2 “綠色信貸”業務興業銀行是國內首家開展綠色信貸的銀行,它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幫助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截至到2009年3月,全行34家分行,共融資35.34億元,支持全國91個節能減排項目;深圳發展銀行和中國銀行等國內商業銀行也先后推出了收益率和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掛鉤的理財產品。

      3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

      我國在發展碳金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碳交易市場發展迅速,相關金融業務和衍生產品也隨之而來。然而,我國碳金融剛剛起步,還存在很多問題,有諸多制約因素。

      3.1 我國對碳金融的重視程度不夠首先從政府政策角度看,企業的產業結構從高碳到低碳調整,往往導致企業經營成本大幅上升,而盈利能力下降,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忽視了經濟效益,這時就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補償。但由于碳金融在我國開展的時間不長,而且我國不承擔減排義務,有關部門重視不夠,缺乏相應的綜合配套政策,導致轉型企業風險上升。其次地方政府不夠重視。有的地方政府不愿通過排污權交易出售“發展指標”,認為限制了地方的發展,不利于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再次企業對碳金融認識不足。國內許多企業缺乏相關的知識,還沒有認識到其中蘊藏著巨大商機。最后金融機構對碳金融業務不熟悉。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價值、項目開發、操作模式、交易規則尚不熟悉,不敢貿然介入其中。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處于觀望狀態,并且少數金融機構從事的碳金融業務相對單一,缺乏與此相關的金融衍生創新產品。

      3.2 “節能減排”項目信貸不足商業銀行對于“節能減排”項目的貸款供給量相對于企業開展“節能減排”項目的融資需求量仍不足。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節能減排”項目風險較大。作為新興項目,“節能減排”項目涉及的風險因素較多,除了面臨基本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以外,還存在較大的政策風險、項目風險、法律風險、清潔發展機制特有風險和周期風險等,其中比較特殊的有政策風險和周期風險。政策風險既有來自國內宏觀調控政策變化,又有來自于國際“節能減排”政策的變化,如2012年后我國是否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決定了2012年后合同的有效性。周期風險是指由于“節能減排”項目貸款周期過長,一方會制約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另一方面此類項目需要的持續資金投入和不確定的產出對比會為銀行的宏觀調控增加難以預知的變數。因此“節能減排”項目復雜的風險因素加大了項目的融資難度。第二,中國碳金融交易存在法律、監管和核查等問題。“節能減排”項目相關的法律規范及實施細則還不熟,交易不規范,法律制度的政策縫隙易引發道德風險,而商業銀行對安全性、效益性與流動性偏好和審慎鐵律決定了目前“節能減排”項目的信貸供給量不足的局面。而且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數量缺乏,監管體系不成熟,內部信用評級系統不完善,而“節能減排”項目自身具有復雜性的特點,且涉及區域廣,加大了商業銀行對其信用風險評估的難度,因此銀行對于“節能減排”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較低。

      3.3 碳金融被動定價局面轉變難在與發達國家碳排放購買方談判時,中國作為碳排放的出售方,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中國雖然具有巨大的碳排放資源,但是目前我國碳金融發展落后,不僅沒有成熟的碳交易制度和碳交易平臺,而且缺乏碳證券、碳期貨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以及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這使中國處于國際碳市場及碳價值鏈的低端位置,不得不接受外國碳交易機構設定的較低的價格。例如目前國際市場的碳交易價格一般為每噸17歐元左右,而國內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價格在8~10歐元,大約是歐洲二級市場價格的一半。因此,我國面臨著“碳金融”定價權缺失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在新的全球碳金融框架下爭取定價權刻不容緩。

      3.4 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全在CDM機制項下,作為一種虛擬商品的碳減排額,其交易規則非常嚴格,開發程序比較復雜,合同期限較長,通常只有專業機構才具備此類項目開發和執行能力。在國外,CDM項目的評估及排放權的購買大多數是由中介機構完成的,而中國國內的中介機構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專業的技術咨詢系統來幫助金融機構分析、評估、規避項目風險和交易風險,難以開發或者消化大量的項目。與此同時,中國碳金融交易行業的基礎設計能力建設目前還沒有到位。

      4我國發展碳金融的對策

      雖然哥本哈根會議不盡如人意,但它釋放了這樣的信息:“碳資源”勢必像黃金一樣寶貴,碳市場規模也將越來越大,這是不容置疑的。預計到2012年全球碳市場交易額將達到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要保持經濟的合理增長,同時又要降低隨之而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速度,加快發展低碳經濟,這就決定了我國必須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碳金融”發展之路。

      4.1 加強對碳金融的重視,強化政策支持政府應當充分認識碳資源價值和相關金融服務的價值,準確評估碳金融在中國所面臨的風險,從宏觀決策、政策扶持、產業規劃等方面來統籌中國碳金融的發展,加大稅收、法律等政策的扶持和補償的力度。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一定要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對于企業來說,應充分認識到碳金融市場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利用相關政策,積極根據行業、自身發展計劃,擴大國際合作,積極開發CDM項目,力爭國家環境資源利益和企業利益最大化。對于金融機構來說,要努力迎接碳金融的機遇和挑戰,盡快熟悉碳金融的價值、操作模式、項目開發和交易規則,加快碳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更多的資金能夠流入到與低碳經濟相關的各個行業中去。同時要認識到目前我國碳金融方面的人才還很匱乏,應加強碳金融方面的人員培訓,培養專門人才,逐步構建適合開展碳經融業務的團隊。

      4.2 建立碳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完善碳金融支持政策,營造寬松環境一是金融機構要建立和完善碳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將碳金融業務的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中,制定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全面、及時、準確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碳金融業務的風險。二是加強對風險的監控。CDM項目一般審批時間長、開發周期也長,所以要加強對項目建設風險、運行風險的監測,確保資金及時回流還貸。三是加強對碳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二是政府要完善碳金融配套支持政策。“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強、參與度高和涉及面廣等特點,發展“碳金融”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監管部門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制定一系列標準、規則,提供相應的財政稅收、環境保護、信貸規模導向、外匯管理等政策與之相配套,引導社會資本向低碳產業聚集。資本市場融資方面,對于低碳經濟企業的上市融資需求要優先發展,支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稅收方面,對CDM項目可以給予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必要的時候提供財政擔保,幫助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對金融機構開展碳金融業務取得的收入實行稅收優惠。財政扶持方面,通過財政撥款成立專項基金,為CDM項目貸款提供利息補貼。貨幣政策方面,對節能減排項目等予以信貸傾斜。監管方面,可采取擴大CDM項目貸款利率浮動范圍,降低CDM項目貸款資本金要求等差異化措施。

      4.3 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協同合作,爭取碳排放交易的定價權目前,歐元是國際碳交易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其次是美元和日元,澳元、加元等貨幣也在緊隨其上,不斷提升其在碳交易中的影響力,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在利用碳交易來不斷擴大本國貨幣的國際交易和結算能力,來爭取碳排放交易的定價權,歐元、美元、日元紛紛爭當碳交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從而在未來的碳貨幣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而我國在國際碳交易中仍處于劣勢地位,場外交易壓低了我國碳排量的供給價格,交易品種少使我國沒有國際交易中的話語權。我國也應不斷提升人民幣在碳交易中的影響力,使人民幣成為碳交易計價的主要結算貨幣,這樣,我們才能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中取得定價權,也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

      4.4 積極培育碳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中介市場是開展碳金融業務的關鍵,要加強與國外中介機構的合作,深入研究國外中介市場的先進理論和實踐,消化吸收,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中介服務體系。一方面可以培養一些專門從事碳金融評估、會計、法律、資訊等方面的中介機構,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現有的中介機構將工作領域向碳金融市場上轉移。同時,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支柱,應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中介作用,加強和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在碳交易市場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李東衛.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研究探討,2010,(12):30-36.

      [2]王旋.中國碳金融發展現狀及其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2):44-45.

      [3]丁玉梅,劉應元.芻議構建中國特色的碳金融體系[J].經濟問題,2010,(12):48-52.

      [4]蔣毅一,杜靜.碳金融市場分析及我國的發展策略[J].開放導報,2010,(12):48-51.

      [5]王倩,李通,王譯興.中國碳金融的發展策略與路徑分析[J].社會科學專刊,2010,(3):147-151.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范文第4篇

      關鍵詞:三位一體 持續循環 危害識別 風險控制綠色環保認證應急預案 節能減排 卓越績效管理模式

      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環境(Environment)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 是一個持續循環和不斷改進的結構,它由若干個要素組成。關鍵要素有領導和承諾,方針和戰略目標,組織機構、資源和文件,風險評估和管理,規劃,實施和監測,評審和審核等。而各要素之間也不是孤立的。這些要素中,領導和承諾是核心,方針和戰略目標是方向,組織機構、資源和文件作為支持;規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是循環鏈過程。船級社不同于一般石油化工企業,在其運作過程中存在著特殊的安全和環保特點,HSE管理體系將滲透到船級社各個層面的現場檢驗活動、辦公場所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各級領導重視、目標方針制定、專人負責和全員參與外,更要對以下幾個點進行關注和控制。

      首先,危害識別和風險控制是HSE管理核心所在,是進行HSE管理的一個基礎。而對于船級社而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危害來源包括驗船師在現場檢驗過程中的安全和環保問題、管理層、審圖驗船師和規范科研人員所在的辦公場地所提供的工作環境的安全和環保問題,同時還有外包合同中發生的一些問題。

      借鑒于一些國外先進船級社的管理模式,危害的識別可以針對不同的工作種類和場地分別通過風險矩陣進行排序,例如:在現場檢驗工作中可以根據發生概率和后果的乘積篩選出高空作業、封閉處所檢驗、狹窄空間檢驗、輻射場所、空中墜落、機械傷害、觸電/高壓、火災爆炸事故、有害有毒化學品泄漏等的風險等級,制定出防控措施以及應急反應計劃,如檢驗人員職業安全和健康指南、勞動保護用品及檢驗設備配備的規定以及應急預案等文件以降低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鑒于現場驗船師的工作場所與船廠、產品制造商、承包方等單位密切相關,同時也要求他們遵守各單位的規章制度,積極參與和配合各單位組織的消防等安全演練,熟悉各類船舶及海上設施的逃生路線,確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同樣的,在辦公室工作的其他人員也應熟悉辦公大樓的結構,定期在指定的負責火災事故疏導的專人負責下進行有序的撤離演習。

      第二,船級社應做好風險評估的動態管理工作,定期進行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采用風險矩陣方法對船級社日常運行和工作所涉及的危害進行識別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不是在體系建立之初進行一次就可以一勞永逸的事,而是一個動態管理的過程。定期對以往的管理進行總結,確定風險削減措施和評價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找出優勢和不足,對國外船級社和同行工作中曾經發生的一些健康安全事故開展調查,根據風險評估的結論,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具體的預防危險和控制風險的措施,編制出風險評估報告,同時按照HSE管理體系文件的要求,結合船級社各部門制定的HSE實施程序,定期或在新的情況發生時嚴格進行HSE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和必要的管理評審,完善體系、找出體系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造船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特別是綠色造船技術的倡導和發展,船級社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不僅要求不斷地制定出環保的新法規,新規范,而且也對檢驗人員提出了新的考驗,科學地識別出與船級社的驗船師以及員工的業務活動相關的危害、影響和隱患,或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應該重新進行一次風險評估,為進行現場檢驗工作的驗船師提供必要的檢測設備和防護措施,減低工傷風險,為一線檢驗人員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第三,船級社應加強員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風險安全意識和環保自律性,針對驗船師和各類檢驗人員經常外出工作活動的特點,對新進員工進行安全和環保培訓,杜絕酒駕、疲勞駕駛等違規的行為,自覺地遵守國家相關的安全法規和船級社自身編制的交通安全規定以及各項勞動紀律,提高員工自身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把安全和環保的理念帶到平時的檢驗工作中,在社會上維護船級社的聲譽。同時,在實施船舶、海上設施及各類產品等規范的編制、審圖和現場檢驗工作中,應充分注意其安全性和環保性,尤其是涉及大氣污染物、污水、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噪聲控制、有害有毒材料、物質的使用、原材料和產品的環境因素、能源和資源的使用以及各類對生態造成破壞的環境因素的方面,利用自身科研力量的優勢,積極牽頭組織設計單位、船廠、產品供應商等單位進行專題研究,編寫各類綠色船舶與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驗證方面的規范和指南,認真按照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各類安全公約和防污公約要求以及船級社的法規和規范規定,嚴格把關,不僅應為業主、船廠和產品廠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和指導,而且還應對維護和改善安全作業的條件和環境負責,為在造船行業中倡導綠色船舶的建造發揮作用。

      例如:在對位于渤海灣海域的旅大油田的海上石油生產儲油平臺(PSP)設施進行設計審查時,船級社發現鑒于渤海灣冬季寒冷、風力大的氣候特性,為了保障操作人員的舒適性,有業主建議在作業平臺上安裝擋風墻,但同時又必須考慮到生產的安全性,尤其不能對平臺設施的本質安全性和通風造成任何影響,在與業主、設計單位、建造廠等各方的研究和協調下,船級社積極參與了結構安全風險評估與對可燃氣體發生泄漏具體擴散情況的模擬分析和論證,最后通過加裝可燃氣體泄漏探頭以測量擴散濃度、在爆炸可能性高的設備區域減少擋風墻面積保證能量釋放等方法確保整個平臺的安全生產,彌補了國內外的一項空白。

      再如,某船廠在對鋼材表面進行噴涂作業中,外包操作工人沒有佩帶適當的防護面罩或任何防護設備,現場驗船師發現后有必要及時地與相關的安全生產部門溝通并提出停工整改,要求其嚴格按照勞動保護手冊,配備好防護用品后再進行工作。這種檢驗過程中保持對工作環境和他人健康負責的態度能充分體現一個船級社的附加增值作用,是值得提倡的。

      第四,辦公場地的布置也應注意到安全和環保的問題,應建立辦公場所安全管理制度,編制各類事件發生的應急預案,尤其要針對辦公場所的消防、環保、計算機房安全等,并組織實施,一些租用的辦公室還應與物業服務單位簽訂合同,定期對安全管理的內容進行監督管理。如在大樓的各個樓層設置滅火設備,定期檢查其使用期限,及時更換,各樓層過道中應張貼應急疏散路線示意圖,各辦公室張貼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在專門的地方設置一些必備的常用藥物以及急救用品,辦公室地板應保持平整、嚴禁辦公場所走道和櫥柜上堆放大型雜物和亂拉電線等不安全因素、所有辦公家具和用品的布置都要盡量做到合理安全,對于玻璃結構構件和懸吊的電燈等進行定期檢查,以不妨礙人員正常工作和把對員工健康的傷害降低到最低作為首要考慮目的。為辦公室人員準備干濕兩種廢物箱,做好紙張的回收工作;為吸煙人員設立具有良好通風的吸煙室,為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創造條件。除此之外,要求全體員工節約用水、用電、用紙。比如,可以統一要求每臺電腦設置雙面打印(特殊用途的證書文件除外),午休期間關燈,指派專人統計每月水、電、辦公用紙及其他物品的消耗量,設定年度節能計劃,量化節約指標,把節能減排落實到日常的管理中。

      第五,船級社在整個HSE體系運行中,食堂和外包服務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除了加強食品、飲用水的衛生管理之外,對采購的辦公家具用品、室內裝潢涂料等也要注意環保問題,在國外,一些大型的企業盡量挑選獲得相關認可機構頒發綠色環保認證證書的供應商和服務商,并與他們簽訂相應的HSE協議,在合作過程中,相互配合,不斷進行自身體系的改進。在食堂硬件管理中,更要注意到消防、防滑等安全問題,細化到對沖洗廚房用具的洗滌劑用量進行控制,以免過多稀釋化學品的排放對地下水環境造成的污染。

      碳排放管理體系培訓范文第5篇

      1勝華化工節能減排實踐及其存在的問題

      山東石大勝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華化工)是以生物化工及基本有機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為主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十分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在能源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制定了從能源采購、計量、統計、生產過程管理和定額考核等制度;在技術改革方面,公司根據自身工藝特點實施了多項節能技改項目并取得良好效果。在進行化工產品生產裝置建設的同時,公司還花巨資建起了循環水裝置、尾氣回收裝置及污水處理裝置,以便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節能減排。2009年、2010年勝華化工實現銷售收入分別為21億元、32億元,從這兩年主要資源的消耗強度(見表1)來看,與2009年相比,2010年勝華化工電力及煤炭的資源消耗強度都有所下降,但水資源消耗強度增加。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來看,近幾年來,石大勝華的COD排放達到平均4.1噸/年,氨氮排放為6.1噸/年,二氧化硫排放為155.9噸/年,氮氧化物排放為118.8噸/年,煙塵排放47.4噸/年,是東營市25家重點廢水工業污染源之一,雖然各項指標在環境評價中基本上都達標,但公司的節能減排工作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在低碳經濟目標約束下,仍然存在很多亟需改進的地方。

      (1)從管理制度建設來看,公司節能減排的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節能減排的關注點主要落在工藝流程環節,沒有從公司的高度推進日常經營管理環節以及生產輔助設備(如鍋爐、換熱器、電動機、壓縮機、風機等)的節能減排,管理比較粗放,并且減排工作的責任落實不夠到位。

      (2)公司缺少一支既熟悉能源環保政策和相關知識、又熟悉各種產品工藝流程節能改進措施及效果評估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同時也缺乏一支由應急隊伍、應急專家庫、應急處置技術、應急物資貯備庫(信息庫)、應急裝備庫、應急預案、應急演習、污染事故后評估、警示教育等要素構成的環境安全防控體系。

      (3)從技術改革和科技創新方面來看,公司的節能減排技改措施大都只停留對現有工藝的優化和局部調整層面,同時,生產裝置的總體規模仍然較小,缺乏具有創新性的節能環保新技術,在節能減排工作方面難以有突破性進展。

      2國內外同行業節能減排成功經驗

      當前,國內同行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經驗,值得勝華石化借鑒。其中較為典型的當屬安慶石化。與石大勝華相比,安慶石化所制定的節能減排制度在執行過程中責任更加明確。為使節能減排與生產管理實現無縫對接,公司將節能辦公室設在負責生產運行管理的生產部。節能辦公室每年初為各裝置量身定制節能減排目標,并將完成情況同月度經濟責任制、達標專項獎、裝置成本考核進行捆綁。各作業部則將裝置能耗指標與班組成本核算工作直接進行掛鉤,形成了貫穿于生產全過程的考核和管理體系。同時,圍繞節能減排工作,安慶石化成立了降低煉油能耗等多個攻關小組,來解決節能減排的難點問題。除此以外,安慶石化在裝置的聯合操作尤其是熱聯合方面要更加突出。對裝置運行狀況進行分析診斷,優化裝置運行參數,做好裝置間負荷協調和熱聯合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裝置間的熱聯合水平,是安慶石化在節能工作中的一大突破。不但如此,2006年以來,安慶石化先后投資近2000萬元,引進吸收先進節能技術,對煉油Ⅱ套循環水旁濾池、化肥Ⅰ套循環水旁濾池、煉油生產水系統管線、煉油生活水系統管線、煉油焦化無壓回水管線進行更新改造,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從國外同行來看,發達國家更加注重新技術在節能減排中的應用,如:改進燃料系統、提高加熱爐效率、改進工藝、優化工藝流程、提高設備性能、加強能量管理、改進操作、進行熱電(汽電)聯產等[3]。Shell公司推出了碳及能源效率計劃來優化和管理煉廠的能量系統,其下屬的新加坡Bukom煉廠實施能量效率計劃后,節能6.5%;其在美國的DeerPark煉廠實施能量效率計劃后,節能5.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0×104t;Shell公司在美國的一家石化廠實施能量效率計劃后節能3.5%[4]。除此以外,采用熱電(或汽電)聯產技術和氣化聯合循環一體化發電技術可以實現汽電聯產,利用廢熱節能降耗,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利時的ExxonMobil公司是全球熱電聯產技術開發與應用最先進的企業,該公司2009年投產的安特衛普煉油廠投產熱電聯產裝置后,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減少20×104t,相當于大約9×104輛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

      3勝華化工節能減排對策建議

      結合國內外同行節能減排的成功經驗以及勝華化工的實際情況,建議勝華化工節能減排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3.1樹立基于低碳經濟目標的節能減排理念,完善節能減排管理體系,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組織文化環境目前石大勝華雖然制定了節能管理辦法和節能目標責任評價及考核辦法,由于在公司層面只局限于生產環節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且沒有一套健全的管理體系,導致節能減排工作的實施存在短視化、片面化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在低碳經濟環境下,基于“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低碳減排目標,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管理體系及目標考核制度,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組織保障[6]。建議公司成立節能減排領導小組、節水領導小組和低碳環保委員會[7],并將這些管理小組的職責與生產經營的實施與考核掛鉤,形成了貫穿于生產全過程和經營全環節的考核管理體系,在每年初制定節水和低碳環保目標,然后逐級貫徹執行。除此之外,公司還應盡量擴大能耗考核范圍、加大能耗考核在考核體系中的權重[8]、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節能競賽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全面節能減排理念,營造節能減排實踐的文化環境。

      3.2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建設一支節能減排的專業隊伍目前,勝華石化公司內部熟悉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人才嚴重缺乏。以企業內部原有的環保專業人員組成的節能減排隊伍遠遠不能滿足企業關于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目標和定位。不僅如此,現有的節能減排工作多停留在統計和簡單分析的層面上,缺乏深層次的建議和措施。缺少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專業技能,且具有宏觀戰略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制約公司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瓶頸之一。培養節能減排專業人才的首要任務是要從勝華石化的實際需求出發,切實開展能源管理師、能源統計、重點耗能崗位及環境監測與治理等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建設一支了解能源環保政策、掌握管理知識、熟悉生產工藝、精通節能和環保技術的企業節能減排人才隊伍,促使勝華石化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深化。

      3.3加大技術改進和科技創新,為節能減排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1)通過技術改進,實現裝置大型化和煉化一體化,從而優化煉油結構,達到規模經濟煉油結構的優化包括產品調和比例的優化以及落后工藝技術的改進等。研究發現,在煉油廠相同規模的情況下,采用兩套裝置比單套裝置的投資約增加24%,能耗約增加19%;采用3套裝置比單套裝置的投資約增加55%,能耗約增加29%[9]。中國石油下屬大連石化分公司的350萬t/a重油催化裝置的能耗是50kg(標油)/t。該公司的另外2套催化裂化裝置,盡管所加工原料、工藝和能量回收措施與之相同,但是由于加工量偏低,裝置的能耗比前者高約40%。由此可見,通過裝置大型化實現包括勝華石化在內的眾多石化企業的節能是非常必要的。事實上,裝置大型化不僅僅指裝置規模的大型化,還包括根據工藝特點將多套裝置進行集成設計,以促進能量的逐級利用、熱聯合及低溫余熱的利用。以催化蒸餾為例,通過將減壓蒸餾、加氫脫硫、渣油熱轉化等多套裝置組合設計,不僅大幅度減少設備數量,節省投資約30%,而且還能顯著降低運行成本,燃油消耗節省約15%[10]。煉化一體化則是指將勝華石化的煉油廠和化工廠聯合在一起,這樣做可以實現原料的互供,提高原料的綜合利用水平,而且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還易形成大規模、集約化、短流程、高靈活的結構組合優勢,因此煉化一體化不僅可以幫助實現公司的節能減排目標,而且能大幅度提升公司的經濟效益[11]。不但如此,煉化一體化還可以優化原料配制。例如煉油廠的石腦油和加氫裂化尾油可直供化工廠的蒸汽裂解裝置,裂解汽油可直接用作商品汽油的調和組分;裂解汽油和催化重整汽油可同時作為芳烴抽提的原料以生產苯、甲苯、二甲苯等基本化工原料;催化裂化干氣與苯烷基化生產乙苯,進而脫氫生產苯乙烯;焦化氣體、催化裂化氣體和加氫裂化氣體等煉廠氣經過簡單處理后可作為蒸汽裂解的原料;蒸汽裂解裝置副產的氫氣可作為煉油廠加氫裝置的廉價氫源等。第三,煉化一體化還可以簡化水、電、汽、風、氮、氫等公用工程,節省裝置投資和運行費用,減少庫存和儲運費用以及中間產品的營銷費用,并且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品結構。

      (2)研發新型節能環保型催化劑與助劑,依靠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節能減排具有創新性的節能減排新技術包括新的分離技術,如超臨界分離、膜法分離、變壓吸附分離、磁性分離、微波分離、絡合分離、抽提蒸餾以及膜法蒸餾技術等;新的反應技術,如反應蒸餾、超臨界反應技術等;新型換熱器與分離器;新的熱能回收、熱電聯產技術等。從現實條件出發,建議勝華石化首先采用新型節能環保型催化劑與助劑、將熱反應改為催化反應等新技術提升節能減排水平。勝華石化的生產過程涉及大量催化反應,需要使用大量的催化劑。催化劑對勝華石化的日常生產乃至節能減排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催化劑效率對企業的節能減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輕質油收率體現了石油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與能耗直接相關,因此提高輕質油收率也就意味著能耗的降低。目前勝華石化的輕質油收率為74%,而國外先進煉化企業輕質油收率在80%以上。由于勝華石化的加工量相對較大,輕質油收率即使提高一個百分點,對整個企業節能降耗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因此,建議企業在煉油過程中采用一些效率更高的新型催化劑和助劑,提高輕質油的收率,同時能夠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排放。其次,煉化過程中的熱反應普遍要求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這樣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增加了生產成本。利用催化反應來替代熱反應,通過改變反應機理與途徑,可以使反應在更低的溫度下進行,進而實現節能降耗。在煉化工藝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熱反應過程中引入催化劑而開發的催化反應很多都取得了成功,并促使煉化工藝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比如由熱裂化演變為催化裂化、由熱重整演變為催化重整、以及由熱疊合演變為催化疊合等,催化劑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12]。催化劑的引入不僅降低反應溫度和能耗,而且還具有拓寬原料范圍、改善產品分布等作用。此外,催化劑的引入可拓寬原料的范圍。催化裂解的原料既可以是石腦油、輕柴油等傳統蒸汽裂解的原料,也可以是廉價的瓦斯油或重油。這就使原料的來源更加廣泛,對于輕烴資源相對匱乏的勝利石化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3.4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煉化行業是資源消費高、污染性強的產業,因此將其廢棄物回收再利用,高效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和清潔生產,是勝華石化的必由之路。勝華石化公司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實現廢物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例如,生產中產生的火炬氣和煙道氣可以用來發電或作燃料,這樣就可以節省燃煤的用量;加大污水處理設備的投入,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凈化后循環使用,這樣就可以大量節省新鮮水的用量;反應中產生的氫可以作為加氫精制的原料;改造煉廠的照明系統,利用煉廠廢氣進行發電。可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僅可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而且可以給企業節省大量成本,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節能減排大環境下,環保法律法規日益完善和嚴格,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日益增強。勝華石化不僅要為消費者提供清潔的產品,而且自身的生產過程也要實現清潔化。盡可能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礙人體健康的酸堿等輔助原材料和催化材料,盡可能回收“三廢”中的有用資源,盡可能減少污染排放。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亚洲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四 |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