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范文第1篇

      【關鍵詞】護理程序;新護士培訓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4-0073-01

      Application of Nursing Procedure Model Teaching on Training to New Nurses

      Huo Chunmei Li Zhiyan Xiang He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aining to new nurses on nursing procedure model teaching. Methods:24 new nurses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14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10 cases),nursing procedure model teaching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model teaching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performence of theory test,operation test and satisfaction to training(p<0.05).Conclusion:nursing procedure model teaching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aining to new nurses.

      【Key words】nursing procedure;new nurses;training

      新護士進入臨床工作將面臨從護生轉變到護士的角色,逐步獨立承擔工作,服務于患者。護士畢業后1年內要鞏固其專業思想,抓好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工作中要求了解各種工作職責與程序,熟練掌握基礎護理操作技術,了解專科護理理論與技能[1]。本院是一家二級甲等綜合性股份制醫院,由于醫院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每年新上崗護士很多,常規模式教學在培訓質量方面效果欠佳。自2009年以來科室采用了護理程序模式教學后,培訓質量明顯提高。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07年-2008年入科新護士10名(設為對照組),2009年-2010年入科新護士14名(設為觀察組)。年齡18-22歲,平均(20±2)歲;學歷:大專13名(54%),中專11名(46%)。兩組在年齡、學歷等方面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模式培訓,即新護士安排到科室后,直接委派各班次護士跟班帶教。

      1.2.2 觀察組采用護理程序模式教學培訓。方法如下。

      1.2.2.1 評估:新護士入科后首先由科室培訓管理小組進行專人評估,包括年齡、學歷、畢業學校、實習醫院、家庭情況、對護理職業的認同、對工作的需求、對科室專業的了解、在校學習成績和實習評價等,初步掌握新護士的情況。

      1.2.2.2 診斷:根據評估情況,列出新護士在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包含護理基礎知識、護理操作技能、各班流程、服務禮儀規范、規章制度、溝通技巧、病房管理、院感知識等方面的問題。

      1.2.2.3 計劃:針對新護士存在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包括入科教育、帶教老師選擇、跟班帶教內容、各班輪轉時間、培訓專題安排、考核人員安排、考核范圍、考核時間等。

      1.2.2.4 實施:根據制定的培訓計劃逐一進行落實和推進。在實施專人帶教過程中,根據情況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培訓管理組長及時跟蹤帶教情況和效果,護士長定期安排時間察看新護士的學習情況,督導計劃的落實。

      1.2.2.5 評價:按照制定的評價標準(包括新護士自身學習評價、存在問題的解決程度評價、培訓計劃和過程實施評價、帶教老師的評價四個方面),每周由培訓組長或護士長定期進行評價。抽查新護士的學習效果及各項內容的掌握程度,及時向新護士和帶教老師進行反饋,確保達到培訓目標。

      1.2.3 兩組統一在培訓2個月后進行理論考試、護理操作考試和新護士對培訓的滿意率調查。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2組新護士的理論考試成績,見表1。

      表1 2組新護士的理論考試成績(x±s,分)

      2.2 2 組新護士的護理操作考試成績,見表2。

      表2 2組新護士的護理操作考試成績(x±s,分)

      2.3 2組新護士的滿意率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2組新護士的滿意率調查結果(%)

      3 討論

      3.1 對照組的新護士是按班次輪流由各相應班次的護士進行帶教,各帶教護士沒有針對新護士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按部就班的完成自身教學職責,沒有整體的的培訓觀念,造成“多人帶教,各不負責”的結果,從而影響了新護士的整體培訓效果。

      3.2 將護理程序理論應用于護理管理和質量促進中,確實改變了管理層以往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作風[2]。護理程序模式教學改變了以往新護士常規的培訓理念,以人為本,切實從每一個新護士個體出發。首先進行評估,找出個體在培訓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由專人負責全程帶教,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培訓實施的全程進行跟蹤評價,及時反饋信息,適時完善培訓計劃。以上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在培訓過程的大循環(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中,隨時進行著小循環,保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從而提高了新護士培訓的終末質量。

      3.3 培訓應注意避免重復課本內容,教新護士欠缺的,教護士所急需的內容,使新護士對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有了更多的期待,愿意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3]。護理程序模式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征求教學意見法提高了新護士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滿足了個體的學習需求;提問式教學法促使新護士思考,充分調動護士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鞏固在校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現場操作示范法能使新護士對護理操作的流程及規范有更深更形象的了解,改變對護理理論和操作程序死記硬背的方式;多媒體專題講座將書本的理論切實融合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講解,簡單易懂,理論聯系實際,使新護士能更快的進行臨床角色轉換。

      3.4 護理程序模式教學針對的內容比較全面,包含護理基礎知識、操作技能、工作流程、服務禮儀、規章制度、溝通技巧、病房管理、院感知識等方面。拓展了新護士的工作、學習視角,打破了部分新護士“只要會打針輸液,我就能獨立上班”的陳舊觀念,使她們能學會從整體護理的角度出發,運用各種服務技巧,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切實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168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范文第2篇

      XX年護理部繼續堅持以改革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豐富護理內涵為重點,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為導向,在業務上注重知識更新,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為抓手,以創建“三級乙等”醫院為契機,按照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要求,結合醫院總體工作目標制訂護理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1、加強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持續改善護理服務質量,確保護理安全。

      2、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3、實施護士崗位管理、績效管理。

      4、加強護士長、護士工作能力、人文素養的培養,切實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5、加強對護士的專業考核,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素質。

      6、大力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

      7、創新思維積極開展護理科研,推進護理專業發展。

      二、具體措施

      (一)加強護理質量與安全管理,持續改善護理服務品質,確保護理安全

      1、繼續實行護理質量二級管理體系,護理部、各科室將對照各項質量考核標準遵循pdca循環模式認真進行考核、分析、評價,整改、追蹤、再評價,體現持續改進,實行目標管理。

      1、1護理部:每月專項檢查、每季度全面檢查1次。

      1、2護士長:每周專項檢查、每月全面檢查1次。

      1、3各科室、護理部對所檢查的情況進行總結反饋,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蹤評價整改效果,適時修訂護理質量標準,完善制度、規范,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2、將品管圈這一管理方法融匯到護理管理工作,鼓勵帶動各臨床科室開展品管圈活動。

      3、加強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重點人群、重點部門(icu、手術室、急診科、供應室)的護理質量管理,護理部將不定期下科室按照三級醫院標準要求進行監管,確保護理安全。

      3、1護理人員的環節監控:對新上崗護士以及有思想情緒的護士加強管理,做到重點帶領、重點監督,切實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減少護理糾紛和護理事故隱患。

      3、2患者的環節監控:對于新入院、轉入、危重、手術、小兒患者以及有糾紛潛在危險的患者重點督促檢查和監控;對患者進行跌倒、墜床、壓瘡等風險因素評估,并采取措施防

      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對危重患者護士要掌握護理常規及技術操作規范、工作流程及應急預案;能為患者提供符合規范的輸液、輸血等治療服務,確保患者安全。

      3、3對實習生的環節監控:加強實習生的崗位培訓工作,對剛進入醫院的實習護士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提高她們的風險意識和能力,使學生明白只有在帶教老師的指導或監控下才能對病人實施護理,同時指定有臨床經驗、責任心強,具有護士資格的護士做帶教老師,培養他們的溝通技巧、臨床操作技能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杜絕護理差錯發生。

      3、4加強中午、夜間、節假日重點時段的監控:督促檢查護士長科學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繼續執行夜查房、節假日查房制度,及時給予指導,消除薄弱環節時段的護理隱患。

      3、5加強對icu、手術室、急診科、供應室的監管,保證危重病人、手術病人的安全。

      4、進一步加大感染控制力度,嚴格遵守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職業防護,保障護理人員安全,做好無菌物品、一次性物品、醫療垃圾的管理、使用、處理。

      5、健全、完善患者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危急重癥病人及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對上報的不良事件護理部及時下病區進行查看,提出合理化建議,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二)深化優質護理內涵,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

      1、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優質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標準》,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繼續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加強服務意識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動服務的理念。責任護士要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按照分級護理、專科護理工作標準,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加強健康宣教,關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專業照顧、病情觀察、治療處理、心理溝通和健康指導等任務,為患者及家屬提供安全、優質、高效、滿意的服務。

      2、加強優質護理內涵建設。認真落實《臨床護理實踐指南》、護理常規和護理技術規范,責任護士要求能夠正確實施治療處置、密切觀察、評估患者病情并及時與醫師溝通,配合醫師共同完成治療計劃,同時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尊重關心愛護患者,增進護患信任。

      3、提高專科護理水平。臨床護理服務充分突出專科特點,各護理單元有專科護理常規、標準護理計劃,具有專業性,適用性,責任護士要運用專業技術知識,對患者開展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導進行康復鍛煉,促進患者功能恢復,要能解決護理疑難問題,提高專科護理水平,提高護理質量。

      4、護理部每季度、各科室每月進行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廣泛聽取患者及家屬意見,不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

      5、各科室開展優質護理星級護士評選活動。

      6、延伸護理服務,落實出院隨訪工作。

      (三)實施護士崗位管理、績效管理

      1、爭取院領導的支持,實施護理人員崗位管理與績效考核,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護士崗位分級設置為n0、n1、n2、n3、n4四級,并明確各層級崗位的職責范圍和任職資格等,分層次設崗。以護士能力為主要評價指標,同時參考護士的工作年限與學歷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潛質的護士脫穎而出,使合適的人在最合適的崗位上,體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科學用人機制,從而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根據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對護士進行合理分工。

      2、配合醫院科學設置護理崗位,合理定編定崗。按照醫院要求遵循科學管理、按需設崗、保障患者安全和臨床護理質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與人事科共同測定并設置護理崗位,制訂護理崗位配置原則,編制護理崗位目錄。護理管理崗位和臨床護理崗位的護士占全院護士總數的95%以上,控制其它護理崗位人數比例<5%。

      3、合理配置護士數量,按照護理崗位的職責要求合理配置護士,不同崗位的護士數量和能力素質滿足工作需要,根據不同專科特點,護理工作量實行科學的排班制度,護士排班兼顧臨床需要和護士意愿,在護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及關鍵時間段(午間、夜間、節假日)增加護理人員,體現對患者的連續、全程、人性化的護理。計劃新增護士30余名,縮小與標準床護比的差距,重點向重癥醫學科、急診科等高風險科室傾斜,滿足臨床工作需要。

      4、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并實施護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護士的工作業績考核、職業道德評定和業務水平測試,護士的個人收入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建立基于護理工作量、工作質量、患者滿意度、崗位風險等要素的績效考核方案,能夠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術難度高的臨床護理崗位傾斜,體現同工同酬、多勞多得、優績優酬,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

      5、改進和細化工作流程,把制度、標準、職責、常規、規范等貫穿融入到流程中去,加強細節管理,使護士工作具有執行力和可操作性。

      6、完善崗位說明書系統,落實各項崗位職責。

      (四)加快護士長、護士工作能力培養,切實提高護理隊伍整體素質

      1、加強護士長隊伍的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1、1加強護士長隊伍的建設,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加強對護士長理論、技能、專業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訓,并通過有效績效考核機制的建立,強化對護士長的

      管理,使各級護理管理者能各盡其職,做好表率和有效管理。計劃選派20人次以上護理管理人員參加護理管理培訓。

      1、2護理部組織院內護理管理培訓班2期,上、下半年各1期。培訓內容詳見附件1:護理部XX年護士在職培訓計劃。

      2、加強專科護士培養。

      2、13月份擬安排重癥監護室、急診科、內三科(糖尿病)、內一科、骨科(傷口造口)、血液凈化室、手術室等護理人員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參加專科護士培訓。

      2、2擬安排婦產科、新生兒科護士8名分批到重慶市婦幼保健院進修專科護理,加快專科護理的建設和發展。

      2、3各科室制定本科室專科理論與技能培訓計劃,提高專科護士水平。

      3、加強新護士培訓。對新上崗護士實行崗前培訓和崗位規范化培訓。內容包括政治思想、職業道德、相關法律法規、醫院規章制度、護理安全、護士行為與護理禮儀、護理文書書寫、臨床護理實踐、護理常規、崗位職責等,并分別在內科系統、外科系統、急診、icu等進行輪轉。崗前培訓內容詳見附件2:XX年新護士崗前培訓計劃。

      4、加強機動護士的培訓。內容詳見附件3:XX年機動護士培訓計劃。

      4、鼓勵護士、護士長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并提高學歷層次和管理水平。

      5、護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組織護理查房、護理會診、病例討論,科內每月組織1-2次護理查房。

      6、護理部根據衛生部護士規范化培訓、護士分層培訓要求,制定護士規范化培訓手冊,制定護士分層培訓計劃,內容涵蓋護理制度、職責、流程、應急預案的培訓,內容詳見附件1:XX年護士在職培訓計劃。

      護理部工作計劃范文二

      一、加強護士在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按護士規范化培訓及護士在職繼續教育實施方案抓好護士的“三基”及專科技能訓練與考核工作

      1、重點加強對新入院護士、聘用護士、低年資護士的考核,強化她們的學習意識,護理部計劃上半年以強化基礎護理知識為主,增加考核次數,直至達標。

      2、加強專科技能的培訓:各科制定出周期內專科理論與技能的培訓與考核計劃,每年組織考試、考核2—3次,理論考試要有試卷并由護士長組織進行閉卷考試,要求講究實效,不流于形式,為培養專科護士打下扎實的基礎。

      3、基本技能考核:屬于規范化培訓對象的護士,在年內16項基本技能必須全部達標,考核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抽考。其他層次的護士計劃安排操作考試一次,理論考試二次。

      4、強化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組織進行一次規章制度的實際考核,理論考試與臨床應用相結合,檢查遵章守規的執行情況。

      (二)、加強人文知識的學習,提高護士的整體素養

      1、組織學習醫院服務禮儀文化,強化護士的現代護理文化意識,先在護士長層次內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后在全院范圍內開展提升素養活動,制定訓練方案及具體的實施計劃。

      2、安排全院性的講座和爭取派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學習護士社交禮儀及職業服務禮儀。

      3、開展護士禮儀競賽活動,利用“5、12”護士節期間掀起學禮儀、講素養的活動月,組織寓教寓樂的節日晚會。

      (三)、更新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專科護理技術水平。隨著護理水平與醫療技術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各科室護士長組織學習專科知識,如遇開展新技術項目及特殊疑難病種,可通過請醫生授課、檢索文獻資料、護理部組織護理查房及護理會診討論等形式更新知識和技能。同時,有計劃的選送部分護士外出進修、學習,提高學術水平。

      二、加強護理管理,提高護士長管理水平

      (一)、年初舉辦一期院內護士長管理學習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護理服務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當今社會人群對護理的服務需求,新的一年護理工作展望以及護士長感情溝通交流等、

      (二)、加強護士長目標管理考核,月考評與年終考評相結合,科室護理質量與護士長考評掛鉤等管理指標。

      (三)、促進護士長間及科室間的學習交流,每季組織護理質量交叉大檢查,并召開護士長工作經驗交流會,借鑒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三、加強護理質量過程控制,確保護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繼續實行護理質量二級管理體系,尤其是需開發提高護士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要發揮科室質控小組的質管作用,明確各自的質控點,增強全員參與質量管理的意識,提高護理質量。

      (二)、建立檢查、考評、反饋制度,設立可追溯機制,護理部人員經常深入各科室檢查、督促、考評。考評方式以現場考評護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記錄、聽取醫生意見,發現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三)、進一步規范護理文書書寫,從細節上抓起,加強對每份護理文書采取質控員—護士長—護理部的三級考評制度,定期進行護理記錄缺陷分析與改進,增加出院病歷的缺陷扣分權重,強調不合格的護理文書不歸檔。年終護理文書評比評出集體第一、二、三名。

      (四)加強護理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1、繼續加強護理安全三級監控管理,科室和護理部每月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查擺及做好護理差錯缺陷、護理投訴的歸因分析,多從自身及科室的角度進行分析,分析發生的原因,應吸取的教訓,提出防范與改進措施。對同樣問題反復出現的科室及個人,追究護士長管理及個人的有關責任。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素質提高; 年輕護士; 培訓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7-0163-02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以往以漸進式的方式培養新護士,現已不能適應護理隊伍的建設需要[1]。護士隊伍建設是推進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護士隊伍的素質是保證護理質量和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的關鍵,也是保證患者安全的必要條件[2]。2012年《江蘇省年輕護士素質提高行動方案(2012)》中,將新護士的規范化培訓周期定為3年,分三階段完成新護士的培訓。由此可見,對低年資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提高低年資護士綜合素質,使她們能夠盡快熟悉、適應護理工作的要求,提高年輕護士應急能力和護理風險意識,以確保護理安全[3],是當前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就年輕護士的培訓方式及模式進行概括性綜述,現報告如下。

      1 年輕護士的培訓方式

      根據衛生部省衛生廳2005年提出的5年內護士規范化培訓要求及2012年《三年內護士素質提高行動方案》的文件精神,制定具體的培訓方案及實施辦法,護理部和科室分步進行培訓,科室護理部綜合考核的培訓模式具體如下。

      1.1 規范化的崗前培訓

      1.1.1 培訓內容 所有新護士上崗前,要參加醫院人事部門組織的總體培訓,內容包括:醫院概況、醫院文化、醫德醫風、醫院規章制度、服務理念、人員職業道德、相關法律法規院感相關知識等[3]。護理部組織為期1~2周的規范化培訓,內容包括:(1)理論部分:護理相關法律法規、《護士條例》、護士禮儀規范、護理安全與差錯及投訴的防范、護理核心制度、溝通交流技巧、護理病歷書寫等[4],以及護理職業生涯規劃、護患溝通技巧等。(2)操作部分:臨床上常用的基本技術操作7項如注射術、六項無菌技術等,由專人講解和演示,最后一天讓她們一對一互為操作對象,親身體會作為患者的感受。

      1.1.2 操作培訓的方法和考核辦法 有兩種一種是“集中示范-科室培訓-科室考核”,另一種采用“集中示范-集中培訓-集中考核-末位淘汰輪轉”的封閉式模式[5],在規定的時間、規定具體人員集中帶教示范培訓。培訓結束后逐項考核,分必考項目及抽考項目,護士在全封閉的情況下集中訓練,在短期內迅速掌握所培訓內容,已有資料顯示這種培訓方式較集中培訓-科室訓練再集中考核[5]效果明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踏入醫院就培養護士養成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優良的工作作風,避免個別科室護士長忙于事務性工作,不能規范訓練、懶散等不良習慣的污染,給新入院的護士造成消極的影響。

      1.2 臨床護理理論技能的培訓

      1.2.1 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訓

      1.2.1.1 培訓內容 崗前培訓合格后進入臨床培訓第一階段,此階段的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知識、專科基礎理論、常見病的護理常規、操作規程、護理要點、護理措施、健康教育等,旨在培養護士盡快適應科室工作,掌握工作流程及患者基礎護理常規,各班次工作職責等最基本內容。本階段根據各文件精神、醫院具體情況,安排不低于6個月的轉科培訓。

      1.2.1.2 培訓方法 各科室根據護理部制定的培訓計劃及培訓目標,制定科室的具體培訓計劃及目標。發放“實訓考核記錄冊”,量化完成實際任務并記錄。同時要加強對護士的綜合素質培養,培養護士的團隊協作、吃苦耐勞、慎瀆精神,牢固樹立以“患者滿意”為目標的護理理念,練就質量第一,精堪、精誠、精心的護理作風;發揚勤業、敬業、精業、樂業的護理精神,倡導人道、人文、仁愛的護理主題,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呵護健康,一切為患者服務[6],經過科室和護理部的理論及操作考核合格,完成一階段實訓量及一階段實訓量化要求數量后,進入第二階段輪轉。

      1.2.2 臨床能力培養階段 本階段重點培養在老師指導下護士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培養護士處理急危重癥患者的能力及主持護理個案查房、對患者評估并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措施的能力。

      1.2.2.1 科室輪轉 本階段進行2~4個科室的輪轉,時間為12~24個月,內、外、重癥監護室、急診為必轉科室,根據醫院具體情況決定所在輪轉科室時間。

      1.2.2.2 護士應急能力培訓 培訓護士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護理部統一印制《護理突發事件處理流程手冊》及《各科室常見病突發應急處理流程》,下發科室作為培訓內容,認真學習,熟練掌握。

      1.2.2.3 護理程序應用于臨床階段 通過床頭交接班、護理查房、患者現場評估、提出護理問題、實施護理措施等進行實地能力培訓,培養低年資護士觀察評估病情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有效健康宣教能力及護理措施執行能力。

      1.2.2.4 專科培訓階段 護士經過前兩階段的輪轉培訓考核合格后進入第三階段,此階段依據前兩階段的考核結果及護士自身的意愿,選擇固定科室。本階段主要掌握專科護理技能,專科常規專科常見病及危重病的治療和護理,熟練運用護理程序評估病情,分析護理問題,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

      1.3 先定科后輪轉

      護士經過規范的崗前培訓后,護理部根據護士意愿和實際工作需要,確定所在科室,第一階段在科室系統培訓,第二、三階段選擇院內進修的形式,護理部統一安排完成一階段培訓結束考核合格的護士到規定輪轉的科室進行專科知識的培訓。已有資料顯示:讓護士先定科使護士有歸屬感,可激發年輕護士的工作熱情,使其更好地表現或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降低輪轉時陌生、茫然的感覺[7]。另外定科后再到其他科室進修學習,擴大知識面,把理論知識和專科臨床實踐結合,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

      1.4 帶教老師的選拔

      在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的素質對護士的培訓質量起重要作用,要選拔護師以上職稱,大專以上學歷,工作3年以上,工作業績優秀,業務技術過硬[9],有責任心,有積極穩定的職業態度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熱愛帶教工作,愿意承擔帶教任務的護師擔任。且引入一定的獎勵機制,科室總體帶教成績作為護士長綜合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

      新護士入科后,護士長為其安排1名臨床帶教老師和一名全程導師,負責對新護士進行跟班帶教,按計劃要求進行培訓和考核。全程導師負責全科新護士的管理,協助帶教老師完成帶教工作,全程帶教老師要求德高望重,主管護師以上職稱或護士長,主要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對新護士進行指導[4],培養其積極的職業態度。

      2 討論

      由于年輕護士的比例明顯增多,如何提高年輕護士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是護理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7]。

      2.1 各種培訓

      據文獻[9]報道,低年資護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的護理缺陷發生率為54%,其中工作2年以內是差錯發生率最高的人群。文獻[3]顯示,培訓后年輕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占所發生不良事件的31.8%,較前明顯下降,臨床醫生對低年資護士搶救配合能力評價認可率為90.8%。

      2.2 護士職業態度

      即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的的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10]。思想決定行動。如何培養護士有良好的職業態度,科室的核心--護士長要為科室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護士工作能力受科室團體文化的影響,強有力的團體文化影響個人行為投入[11]。職業態度是護士隊伍穩定和素質提高的決定因素。

      2.3 “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

      護理崗位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年輕護士的培訓是護理人力資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2],規范有效的培訓方法有利于年輕護士專業成長的發展,促進護理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勝任臨床工作,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深入持久的開展[13]。

      2.4 改革護士傳統的“三基”訓練方式方法

      注重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人文素養的提高,引導年輕護士應用專科知識指導臨床工作,加強病情觀察,操作技能和靈活的對癥處理能力[14]。

      綜上所述,科學的培訓計劃和高效的執行力及高素質的帶教隊伍是保證培訓質量的三大要素,如何將此項對護理隊伍建設及護理事業發展功在千秋的工作做好,有待護理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探索改進,不斷完善,總結一套系統、科學可行的培訓方案及實施辦法。

      參考文獻

      [1]吳菊芬,華皎,謝曉穎,等.多元化培訓路徑在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8-29.

      [2]馬小偉.立足國情加強建設開創我國護理工作新局面[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01-806.

      [3]丁春花,蘭寶珍,陳碧低.年資護士綜合能力培訓模式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9):64-65.

      [4]高學農,楊蓉,劉紅菊,等.新護士規范化培訓中多元化策略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5(25):8-9.

      [5]陳慧.兩種不同培訓模式對新入院護士職業技能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9):19-21.

      [6]李春嵐.年輕護士素質提高行動實施與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5):72-73.

      [7]何紅,張艷,朱小玲.對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的模式探討[J].護理學研究,2010,24(6):1488-1489.

      [8]莫玉梅,法淑春.規范護士培訓提高專業技能[J].護理雜志,2005,22(8):89-90.

      [9]來鳴,泮淑慧,楊明麗,等.臨床護理缺陷分析與危機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22-923.

      [10]吳雅文,姜安麗,李淑貞.護士職業態度和測量意義的理論研究[J].護理進修雜志,2002,17(3):168-169.

      [11]孫曉錚,谷巧月,郭秋霞.醫院團體文化對護理專業的影響[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10):459.

      [12]鄧紅蓮.影響護士規范化培訓效果的因素與對策[J].全科護理,2009,7(18):2425-2426.

      [13]楊義,解永林.急診科年輕護士的規范化培訓體會[J].西南軍醫,2010,12(6):1211-1212.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范文第4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以人民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提升護理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可持續發展。

      二、工作目標

      培養并建立一支具備科學管理知識及能力的護理管理隊伍,提高護理管理人員的組織管理能力,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程、全面、規范的護理服務,和諧醫患關系,保障醫療安全。

      三、培訓對象

      (一)全市各縣:衛生院、中心衛生院。各區: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

      (二)市管一級醫療機構護理管理人員包括護理部主任、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

      四、培訓內容

      醫療衛生政策法規、醫院管理學概論、護士長能力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質量持續改進、安全管理、護理程序運用、護理業務技術管理、績效管理、溝通與交流、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文書書寫要求、信息化與流程管理、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等。

      五、培訓方式

      全脫產15天(理論+實習+結業考試+論文),教學形式采用理論授課、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臨床實習相結合。考核合格頒發《護理管理人員崗位培訓證書》。

      六、培訓地點

      市第一醫院,具體見培訓通知。

      七、培訓要求

      (一)護理管理人員的培訓是護理隊伍建設的組成部分,與護理質量的提高密切相關,全市各縣、區市管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做好培訓的組織管理,確保人人參訓。

      (二)培訓實行分級負責制,市衛生局委托市護理學會負責對一級醫院護理部主任、護理負責人(總護士長)、病區護士長的培訓。

      護士培訓方案和培訓計劃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新護士 ; 感染知識 ; 系統培訓

      【中圖分類號】R914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429-01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關鍵在于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普及醫院感染知識,提高醫務人員在預防、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主動參與意識。目前新護士在學校期間沒有系統學習醫院感染相關知識,所以新護士成為我院護理部的重點培訓對象,將感染知識培訓納入規范化培訓計劃并制訂了系統化培訓方案,取得了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2010―2012年畢業新分配至我院的77名護士,文化程度:中專6名,大專58名,本科13名。

      1.2 方法:運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知、信、行”三步培訓法對新護士進行感染知識系統化培訓,知:感染知識培訓,發放感染知識書面資料,組織與指導新護士系統學習感染知識;信:促進認知、態度的改變,由感染科專職人員將醫院感染知識及醫院感染經典案例制作PPT,對護士進行生動的培訓,提高護士的感性認識,促進新護士對感染知識認知和態度的改變;行:臨床實踐培訓,進行一對一培訓,培訓時間為一個月,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1.3 評價方法:比較培訓前后新護士對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掌握率及執行率。感染知識掌握率:應用設計的試卷在培訓前、后進行測試;感染知識執行率:由經過統一培訓的四名科護士長在調查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現場觀察,記錄各項預防、控制感染措施落實情況,并填寫記錄表。

      1.4 統計方法: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3.1 感染培訓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環節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關系到醫患人員的健康,醫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醫院的醫療質量。醫務科、護理部和感染科結合各類人員實際,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別培訓[1],多形式的系統培訓是切實提高全體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控意識、更新感染知識、規范操作行為的有效方法。

      3.2 對新護士進行系統化培訓的必要性

      在我國醫學院校中,由于沒有設立醫院感染的專業課,系統的醫院感染知識教育沒有在學校階段得到應用的重視,畢業生缺乏這方面的基礎理論,對感染知識了解較少[2、3]。所有新護士成為護理部進行感染知識培訓的重要對象,加上他們剛進入臨床,沒有形成不良習慣,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此時通過強化學習,對提高她們醫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有重要作用。

      3.3 “知、信、行”三步培訓法是一種科學的、有效的培訓方法。

      醫院感染學是多學科相互滲透,緊密連接的綜合性的領域[4],以前我院對新聘用護士采用的培訓方法:崗前醫院感染知識授課培訓3學時,往往理論與實踐脫節,達不到培訓的目標。為了護士全面掌握醫院感染知識和技術,必須進行有計劃、多途徑的學習與訓練。本研究顯示,“知、信、行”三步培訓法是一種科學的、有效的培訓方法。

      參考文獻

      [1] 苗亮,喬虹,閆素珍.探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其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9):1850―1852.

      [2] 葉時英.基礎醫院新上崗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的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9):2567―2569.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亚洲影视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制服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