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質污染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城市內河;竹排沖;截污治污;思考與對策,南寧市

      1 前言

      城市內河是城市的連續空間,但由于城市內河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內河成了城市建設用地的侵占目標和納污的容器,使城市內河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已嚴重破壞城市水環境,嚴重阻礙城市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要加強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和提升城市水環境,讓城市居民有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進行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成為當務之急, 其中城市內河截污治污是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廣西南寧市竹排沖整治為例,對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及內河水質現狀進行分析,思考城市內河截污治污工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力求為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建言獻策,以達到提升城市水環境的目的。

      2 竹排沖整治概況

      2.1 竹排沖概況

      廣西南寧擁有一江兩庫六環十八條內河,竹排沖是十八條內河之一。竹排沖位于南寧市東部,邕江左岸,是南寧市規劃城區內最長的一條內河,源于高峰林場六里分場六懷山和高峰嶺,出河口位于葫蘆頂大橋津頭村附近,河長33.5km,流域面積117k。竹排沖主干流的流向由北向南,在茅橋附近進入市區,經市區江北片東側,于葫蘆頂大橋津頭村附近匯入邕江,市區段長約9.5km。竹排沖河道整治前主要功能是行洪和接受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水體水質污染嚴重。

      2.2水體污染狀況

      2.2.1水質狀況

      整治前竹排沖河道中下游及上游河段大多已受到嚴重污染,河水烏黑,有漂浮泡沫,聞怪臭味。2001年南寧市環境保護局在《關于確定南寧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標準的批復》中,明確確定南寧市各水體執行標準:竹排沖(包括上游即沙江河)水質執行GHZBI-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Ⅴ類標準。

      根據2010年2月由廣西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編制的《南寧市竹排沖河道污染現狀調查報告》調查結論為沙江河、竹排沖水質屬于地表水劣Ⅴ類,竹排沖干流與支流的水質均為重度污染,其污染源主要為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2012年1月由廣西大學、廣西益江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編制的《南寧市竹排沖上游植物園段水質改善工程污染源調查報告》調查結論為竹排沖上游植物園段水質為劣Ⅴ類,污染級別為嚴重污染級,竹排沖上游植物園段已成為“納污河”。其主要污染源為畜牧養殖污水,其次是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工業污染。

      2.2.2 排污口狀況

      經過2004年至2007年間的竹排沖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其河道臟亂差現象得到較大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排污口直接向竹排沖排入污水,導致竹排沖水質污染嚴重,生態環境再度遭受破壞。

      根據實測資料,竹排沖中、下游北起茅橋湖,南至竹排沖入邕江口處,河道長約為9.5km,雨污水出水口共131個,其中51個雨水(合流口),80個污水口。上游植物園段從長路鐵路橋至高峰水庫,河道長為17.8km,主要排污口(溝)共有28個。

      2.3整治目標

      竹排沖是邕江重要支流,是南寧市東部重要的自然環境資源,是南寧市東部地區生態防護景觀帶。為提升城市水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南寧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決定,在打造成為中國南方“水城”的大環境下,對“水城”南湖――竹排沖核心環的建設等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和要求,于2009年啟動了南湖――竹排沖水系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該項目對竹排沖的截污治污總體目標為“控制污染,提高水質,改善水環境”,并按景觀和河道行船的水體水質要求達到《景觀環境用水水質標準》(GB/T18921-2002)中觀賞性景觀用水河道Ⅳ類標準。

      2.4截污治污現狀

      早在2004年,南寧市已開展實施竹排沖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在竹排沖河道沿線附近城市道路內均敷設了污水截流管,例如:竹溪大道、民族大道、怡賓路、悅賓路、青山路、茶花園路、賢賓路等12條路污水管設計。截至目前為止,該12條道路均已施工完畢,但由于某些原因該12條道路的污水截流管建設未能徹底實施,導致截污工程沒有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09年12月啟動的南湖――竹排沖水系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包括了竹排沖截污工程,該截污工程建設主要是在2004年竹排沖綜合整治工程基礎上,在竹排沖河道兩側重新修建截污管道,對河道兩側的污水和初期雨水進行截流,以達到有效控制污染。目前一期工程茶花園橋至匯春橋下游竹溪苑附近施工已告段落,污水截流效果明顯,該段河道水體水質已得到極大改善,并與兩岸景觀改造相輔相成,形成一道優美的水體景觀。但由于二期工程及竹排沖上游整治項目尚未及時實施,未經截留處理的污水仍然不斷排入竹排沖,上游污染直接影響下游水質,造成已整治的河段水質改善不理想,無法達到預期的觀賞性景觀用水河道Ⅳ類標準。

      3 思考與對策

      竹排沖河道屬于典型的城市內河,整治建設工作已進行多年,但多次整治卻未達到預期效果,有必要對這些年的截污治污工程進行反思,以供竹排沖后期建設及其他內河環境綜合整治提供借鑒。

      3.1 堅決徹底實施截污治污工程,保證工程有效性

      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從規劃設計到工程實施,必須從政策上強力推行,鐵腕實施,尤其是截污治污工程,工程實施必須要有連貫性,不留后患,不留缺口,要堅決徹底完成工程目標,保證工程建設有效性。

      3.2 充分采取引水補水措施,保證水體循環自凈能力

      根據城市內河的具體情況,加強引水補水系統工程建設,有計劃、有步驟的取水、引水、蓄水、補水,促使城市內河水系的河道達到水體循環及水系聯通,提高河道自凈能力,同時保護水中植物,進一步提高水質。要設法創造活水源頭,比如充分利用大型污水處理廠,把污水處理廠尾水作為活水源頭,另外可考慮從其它江河湖泊或水庫引水,為城市內河提供新的水源。

      3.3 建立長效的河道管理機制,確保工程持續效果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強管理,監督檢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況,禁止向河道內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質。開展連續水質監測,保證治理效果,防止突發事件。定期進行環境監測、開展生態修復評價,監測治理效果,系統評價工程有效性。

      4結語

      內河整治,治污先行。在城市內河治理中截污治污是根本改善水質的關鍵,把截污治污工程作為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首要任務和最終目標來有效實施,才是真正達到城市內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目的,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參考文獻:

      【1】南寧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廣西珠委南寧勘測設計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南湖―竹排沖水系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R】.2010.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教學研究;探究性學習;鄉土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3-0256-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探究性學習方式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和應用。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如何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得到發展?下面,筆者就鄉土地理教學如何開展探究活動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教學設想

      探究既是學習過程又是學習目的之一。探究性學習是仿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從而在掌握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此次探究活動中,筆者設想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考察了解家鄉河流污染狀況,學會簡易的水質分析方法,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對策和合理化建議。

      二、探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

      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在具體組織實施時,筆者特別強調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具體操作如下。

      1.要求學生按照下列考察內容和要求設計一個調查表格,再對白銀的河流進行具體考察,結束后寫出考察報告。

      (1)考察內容為:①觀察水的顏色。②看水面有哪些漂浮物。③看河床淤墊情況并估測河寬和水深。④觀察河岸植被,有無草木護堤,水土流失是否嚴重?⑤沿河有哪些工廠企業,有無向河流傾倒工業、生活垃圾現象?⑥沿河兩岸有多少個廢水排污口?其中工廠廢水排污口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污口各是多少?⑦沿河有無糞堆、茅缸和廁所,共有多少個?⑧河岸附近農田菜地農藥、化肥的污水是否有可能流入河流?⑨沿河有無醫療衛生系統的污水排入?⑩考察河流的供水、水產養殖、灌溉、航運和旅游等功能。

      (2)考察目的:了解家鄉河流污染狀況,并作出分析。

      (3)撰寫考察報告,要求有觀點、有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合理化建議。

      2.組織學生做一個水質分析小實驗。具體步驟如下:

      (1)采樣:用大玻璃杯在河流中采取水樣。

      (2)觀察水的顏色:取一小塊白色瓷片放入水中30~40厘米深,水體在瓷片上呈現的顏色即是水色。

      (3)聞水的味道:取100毫升水樣,放在250毫升錐形瓶中,蓋一表面皿,在電爐上加熱至沸騰,立即取下錐形瓶就可聞其氣味。

      (4)測酸堿性:用石蕊試紙進行試驗。如果紅色試紙變成藍色,即為堿性反應;如果藍色試紙變為紅色,則為酸性反應。若兩種試紙均不起作用,則為中性。

      (5)看水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將水樣倒入燒杯中,然后放兩條小魚在水里,如小魚始終在燒杯中漫游,說明水質較好,污染不嚴重。如小魚放進去過不了多久就死去,說明水質污染嚴重。實驗做完后,要求學生做一份實驗分析報告,讓學生通過做實驗分析出家鄉水質受污染的程度。

      3.以按座位就近組合為原則,將班上每4位同學分為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沿河考察并撰寫調查報告。

      4.設計評價表格,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的多維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具體評價分為以下三項:

      (1)日常學習。①課堂學習。主要有發言的主動性、信息綜合運用學習、質疑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等評價方式。②課堂練習。主要有按時完成、獨立守成、正確率等評價方式。

      (2)期末筆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筆試。

      (3)地理活動項目成果。下列地理活動可根據具體情況自由選擇:地理課題研究、地理主題活動、地理氣象觀測、地震觀測、鄉土地理探究、地理天文觀測等。其評價方式可從行為表現、參與度、情感態度三個維度進行評價。

      以上評價采用百分制,以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教師評價三種方式進行。

      三、總結與反思

      1.探究性學習強調教師要傾聽學生,重視探究中學生的個人觀念、獨特感受和體驗,并引導學生積極反思。筆者在這次探究活動中,通過調查表格巧妙地設問,引導學生圍繞白銀河流污染狀況展開全面調查,使學生在后來的活動中目標明確、條理清楚、態度積極,獲得了深刻的親身體驗,形成了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掌握了科學的研究方法。此外,在做水質分析實驗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科學的研究方法,體驗了挫折與成功,獲得了獨特的親身體驗。

      2.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次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了解白銀河涌污染狀況(即對調查表格中的各個問題進行解答),并針對河涌污染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策略和合理化建議,提高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小學生關于水污染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最近,我國的西南地區又鬧干旱了,不要說種莊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難以保證。我總覺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東西嗎?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嗎?怎么會缺水呢!

      后來,我上網查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總水量為18萬億億升。這個數量似乎能滿足全球人口對水資源的需求,但實際情況并不令人樂觀。現存水儲備的99%是不宜人類利用的海水和極地冰,其余1%還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層,人們生存所依賴的河流湖泊的水僅占總量的0.01%。世界上已有18個國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資源擁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項報告表明,世界上有34億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這標志著人類正面臨著淡水短缺的危機。

      我們家鄉地處黃河之濱,水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飲用的,我們日常飲用的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地球上寒冷的南、北兩極和終年積雪的高山上,這樣淡水資源就所剩無幾了,而且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實在很多。因此,流到我們家鄉的生活和生產用水更是稀少。隨著家鄉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們賴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臨著越來越多污染的威脅。水的危機,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二、調查目的

      (一)、讓我們了解家鄉水污染的現狀,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意義。

      (二)、讓同學們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學們都來關心、保護家鄉的水資源。

      (三)、培養同學們熱愛自己美好的家鄉,熱愛社會,熱愛大自然,從小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四)、提高同學們深入社會、關心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

      三、調查過程

      (一)、調查時間:20xx年4月20日

      (二)、調查地點:東坎鎮境內的響坎河、中山河流域

      (三)、調查方法:詢問長輩、實地考察

      (四)、調查組成員:

      領隊:

      組長:

      成員:

      四、調查結果

      十年前:

      水的顏色:無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農業用水;河道大小:一般大小;水上漂浮物:水草等水生植物。

      現在:

      水的顏色:大部分呈現黑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工業用水;河道大小:好多河道變窄,河床升高;水上漂浮物:白色垃圾,生活垃圾等。

      五、主要原因分析

      (一)、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有不少居民隨意將生活垃圾拋入河道中。

      (二)、由于農民在種植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化肥、農藥,導致水質越來越壞。

      (三)、某些工廠的廢水不經過污水處理直接排入河道中,導致水質變壞,水生植物消亡。

      六、建議

      針對家鄉水資源已經受到污染的現狀,我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傳播媒體,加強水資源保護意義的宣傳,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二)、提倡居民節約用水,推廣節水器材,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使用化學用品。

      (三)、提倡農民盡量減少使用農藥、化肥,轉變種植品種,多種耐旱植物。

      (四)、要求工廠污水排放時,必須經過污水處理后,達標排放。

      (五)、希望政府強化環境保護管理,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制定一系列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對廢水排放等各方面,作出嚴格的限制和規定,為建設綠色家園保駕護航。

      感悟:

      保護水資源要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如果我們不珍惜水資源的話,將來地球上流下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們自己的眼淚。

      小學生關于水污染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4月17日

      調查地點:

      調查人:

      據貴州開陽縣供排水公司經理蘭評介紹,開陽縣屬于缺水地帶,由于持續干旱,縣城居民用水受到嚴重影響。從20xx年貴州遭遇凝凍災害開始,縣城供水設施就受到嚴峻考驗,縣主要飲水水源在那時就受到影響,發生了漏水現象。加之持續干旱,讓縣城供水形勢愈加嚴峻。自1月28日起縣城就實行了分片區限時供水,故當地居民說他們早上用過的洗臉水留到下午洗腳,然后倒到一個水缸里,再留作其它繼續用。

      同學們,讓我們看一看上面的資料,你就會覺得自己非常幸福,因為咱們有足夠的水可以喝,可以洗臉,刷牙,洗澡。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好好保護水源,節約用水,千萬不要浪費每一滴水。為了節水,請同學們做到以下幾點:

      1.用過水后,要及時把水龍頭關上

      2.看見別人玩水要制止

      3.真正做到一水多用(洗臉水洗腳,洗腳水拖地沖廁所)

      不要讓鄒城稱為下一個缺水地區。

      教師評語:我國云貴地區持續干旱,人們飲水受到嚴重影響,你以精確的數字向我們介紹我國缺水的現象,并提出節約用水的好建議。

      小學生關于水污染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我們的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人類就不能生存。雖然我市不是一個用水緊張的城市,但水污染卻存在,我家門前的小河就是最好的見證。這條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戲、打鬧。岸邊楊柳依依,倒映在風平浪靜的水面上,為小河增添了許多生趣,幽靜極了!那時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驕傲。因此,連續6年榮獲“省級文明農村”榮譽稱號。可現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樣子了,河邊垃圾成堆,而且臭氣熏天,變成了一條黑乎乎,臭烘烘,人見人厭的臭水溝了。失去了以前美麗的外貌,被人們強迫地換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人們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我們必須共同關心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我利用雙休日的時間約上老爸去坦頭老家做一次實地調查。

      二、調查過程

      訪問爺爺有關河流的情況,把照片拍攝下來,對家門前的小河的水污染進行實地調查、討論。

      三、水污染的原因

      1、據我調查所知,工業廢水、生活廢棄物不經過專業的處理,直接排入河里,就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農藥,也會污染水資源……

      2、人們往往為了圖省事,把垃圾隨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變臟、變臭,成為了臭氣熏天的臭水溝。

      3、有些人經常隨便地把一次性飯盒、一次性塑料杯,還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隨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會滲透到深水里。水就會污染,也會造成白色污染。

      4、有些賣蔬菜的小攤,剩下了一些壞的蔬菜,往往扔在一邊,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邊的家庭,經常也把一些壞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長的日子里,臭菜腐爛了,甚至有些糞化池的臟水也直接排到河里,就嚴重的污染了水資源。四、調查分析經過實地調查,我認為水污染給居民帶來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難,河水污染嚴重滋生大量蚊蟲,河水散發刺激性氣味,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五、解決方法

      1、為了改善河道環境,應盡快開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對污染源進行處理,杜絕工廠、養豬場把污水、糞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應集中處理,避免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然后,對河邊、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廢棄的)進行清除,并對水道進行整改,進一步將河內的垃圾、淤泥清除。后在河邊種樹,植草皮,建立綠化帶,避免沙土流失。

      2、對沿岸居民及全體市民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河流的環境,主要還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識,故人們應自覺保護河道,保護環境。這樣,一條全新河流才會永遠呈現在人們面前。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衡水市區 環境地質 特征分析 防治建議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前言

      衡水市區位于衡水市中北部、深州南部,南至桃城區趙杜村,北至深州市陳二莊北網頭,東至武邑縣東張莊—南翰林,面積303.4km2,規劃區衡水市城區面積50km2。

      本區地貌屬大陸半干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最高氣溫42.7℃,最低氣溫-23℃,無霜期210-240天,年日照2430-2682小時,多年平均降水量499.6mm,蒸發量1665mm。

      2 環境地質條件

      2.1地質概況

      衡水市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中朝準地臺(Ⅰ級)、華北斷坳(Ⅱ級)、臨清臺陷(Ⅲ級)、新河凸起(Ⅳ級)的東北端、饒陽斷凹(Ⅳ級)的南端。無極—衡水隱伏大斷裂(Ⅲ級構造單元分界線)從工作區穿過,東側為滄西斷裂(Ⅲ級構造單元分界線),新構造運動不活躍。

      本區地層在太古界—下元古界變質巖系結晶基底之上,沉積了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

      圖1構造單元圖

      2.2水文地質條件

      衡水市區地處河北平原水文地質區,滏陽河沖積水文地質亞區。第四系含水巖組為松散巖類孔隙水。根據地下水賦存條件和水動力特征,以地層形成的時代為基礎,將第四系沉積層分成Ⅰ、Ⅱ、Ⅲ、Ⅳ四個含水組,分別相當于地層劃分中的Q4、Q3、Q2、Q1。

      根據區域水文地質條件演變及目前開采現狀,將第四系含水組劃分為淺層含水組和深層含水組。淺層含水組底界埋深40~60m,相當于第Ⅰ含水組。深層含水組底界埋深440~520m,相當于第Ⅱ含水組下部、第Ⅲ含水組及第Ⅳ含水組。(第Ⅱ含水組上部為咸水,目前尚未開采,本次未進行含水組劃分),根據衡水市開采井成井深度,本次淺層地下水研究深度為30m,深層地下水為第三含水組。

      淺層地下水位30m以淺,礦化度1.298—11.28g/L,水化學類型以氯化物及硫酸鹽型為主,補給來源為降雨入滲及河渠入滲補給,排泄方式主要為蒸發及越流排泄,僅有少量開采,水質較差,大部分地區為極差水,不適宜作為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及工業用水等。

      深層地下水為淡水,礦化度小于1.0g/L,水化學類型主要為氯化鈉型,補給來源為側向徑流及越流補給,排泄方式為開采排泄。水質較好,為Ⅰ-Ⅲ類水,屬優良—較好水。適宜作生活用水、灌溉用水以及工業用水,是本區工農業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可開采量為4169.2×104m3/a。

      2.3 工程地質條件

      衡水市區為中軟場地土,屬Ⅲ類建設場地。本區分布的飽和砂土存在非液化、輕微液化及中等液化區,且以非液化—輕微液化為主。非液化區主要分布于北部及南部地下水埋深較深區,輕微液化區主要分布在水位埋深較淺的東北部地區及規劃市區的大部。中等液化區分布于規劃市區的局部。

      2.4地熱地質條件

      衡水市區分布的主要熱儲層有上第三系明化鎮組、館陶組孔隙熱儲層以及基巖裂隙巖溶儲層。明化鎮組熱儲層底界埋深800-1350m,地層厚度450-850m,熱儲中部溫度36-40℃,富水性較好,水質較好。館陶組熱底界埋深1100-1600m,地層厚度100-250m,熱儲中部溫度40-60℃,富水性較好,水質較差。基巖熱儲包括寒武—奧陶系、寒武—青白口系及薊縣系,頂界埋深1100-5000,3000m以淺基巖中部60-80℃,水質較好。

      3環境地質問題

      目前衡水市區主要存在三種環境地質問題:淺層地下水及垃圾堆放場(填埋場)污染、咸水下移、地面沉降。

      3.1淺層地下水及垃圾堆放場(填埋場)污染

      衡水市區污染源主要為工業“三廢”和生活污水、垃圾及其他廢棄物。淺層地下水未污染區的面積31.1 km2,位于市區西北角,輕污染區面積171.1 km2,位于市區周邊地區,中等污染區面積90.6 km2,主要位于市區中心地帶及垃圾場,重污染區面積10.6 km2,分布于工業較集中的地區、垃圾場及排放污水的滏陽河小西野營閘以上河段兩側及班曹店排干渠兩側。

      3.2咸水下移

      衡水市區地處滏陽河沖積區,第四系地下水垂向上根據水質大致可分為淺層微咸水透鏡體、淺中部咸水層、深部淡水層,咸水體在垂向上主要分布在第一含水組與第二含水組上部,深度約在25—70m。

      根據《河北省衡水地區(重點衡水市)咸水運移規律研究》報告,如果保持1988年低水位期狀況開采,漏斗中心域咸水底界將以0.138m/a的速度下移,侵害深層淡水。

      3.3地面沉降

      盡管本區目前還未發現由地面沉降造成的災害,但隨著地面累計沉降量的加大,將會造成地面積水、排瀝水困難、輸水管道扭曲甚至開裂、地基下沉、建筑物開裂、機井損壞、公路崎嶇不平等一系列問題。衡水市區累計地面沉降量大于500mm,地面沉降形態分布特征與地下水水位漏斗形態一致。

      根據《河北省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報告》1970—1997年地面沉降量等值線資料為依據,衡水市區采用1970—1997年平均沉降速度18.52m/a推算,1970—2020年累計地面沉降量926.00m/a。

      4 環境地質綜合評價

      選取衡水市區環境地質綜合評價要素并賦值,并將工作區進行剖分,分別對各剖分單元進行綜合評分,根據各剖分單元綜合分值及環境地質分區標準進行環境地質綜合評價分區。將衡水市區分為四個環境地質分區。

      環境地質良好區:分布于工作區東北部,占全區面積的13.2%。深層地下水(第Ⅲ含水組)富水性達15~20 m3/h.m;水位埋深較大,為砂土非液化區;淺層地下水水質較好,對地基混凝土無腐蝕;現為Ⅰ類用地。

      環境地質較好區:分布于工作區西北部及東部地區,西南部僅有小面積分布,占全區面積的52.4%。現為Ⅰ類用地,淺層地下水未受到污染或受到輕微污染。

      環境地質一般區:分布于市區大部,占全區面積的28.7%。由于本區為工業及居住區,污染來源較多,淺層地下水受到中等污染。水位埋深較淺,以砂土輕微液化,淺層地下水對混凝土具弱腐蝕為主。

      環境地質較差區:主要分布于滏陽河、班曹店排干渠排污段及兩側一定范圍地區、垃圾場及其附近地區,占工作區面積的5.7%。淺層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達到重污染。

      5防治建議

      1、合理開采地下水,提倡節約用水,增開本區北部淺層微咸水用于農田灌溉,減少深層水開采量,逐步縮小深、淺層水頭差,減緩地質災害的發生。

      2、依法治理污染源,加強工業“三廢”排放管理,建立排污許可制度,對工業“三廢”實行定時監測,嚴禁超標排放。對新建廠要嚴格審查,必須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不許盲目上馬,嚴禁先排后治理。

      3、目前的垃圾場已對環境地質造成了嚴重污染,并且隨著時間延長,污染將更加嚴重,應盡快對現有垃圾場進行治理,

      4、由于本區淺部以粉土為主,隔水層較薄,因此新建垃圾處理廠時應注意防滲處理。

      5、盡快開展滏陽河、班曹店排干渠污水治理工作,使其水質得到改善,減緩對地下水的污染。

      6、開展地面沉降、咸水下移等地質環境問題的系統監測研究;

      7、開展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示范區工作,合理開采利用地熱資源

      參考文獻

      [1]河北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衡水市區環境地質調查報告》

      [2]河北省地礦局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黃淮海平原(河北部分)水文地質綜合評價地下水資源評價專題報告》

      [3]衡水市水利局衡水市地礦局《河北省衡水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研究》

      水質污染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觸目驚心的水污染

      從170多年前英國泰晤士河的病菌污染,到1890年代德國漢堡飲水的傳染病污染,再到1950年代日本熊本縣汞污染和本世紀之初羅馬尼亞境內多瑙河的金礦污染,一次又一次的惡性水污染不斷地侵襲著人類,而且時至今日這一“黑色惡魔”不僅沒有得到遏制,相反更加肆無忌憚。據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全世界每年約有426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全球因此被污染的河流占40%以上,其中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無一清濁,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均被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

      水污染的擴散正在無情吞噬著本已十分有限的人類潔凈水資源。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的報告稱,目前全球總人口中,大約每6個人中就有1人無法獲得干凈用水,而每3個人中就有1人因缺水而無法獲得衛生保障;無獨有偶,紐約市立大學在對全球水資源進行調查研究之后繪制了一幅全球水污染圖,表明全球34億人口正面臨水污染。更加嚴峻的問題在于,由于受到水污染的影響,到2025年世界上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的人數將增加到23億。

      比較而言,雖然根據美聯社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24個大城市約4100萬人的飲用水中含有抗生素和鎮靜劑等多種藥物成分,同時歐洲平均每天有37名兒童死于被污染飲水,但發展中國家的水污染危機卻更為突出。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發展中國家,約90%的污水和70%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目前這些國家約有10億人喝不到清潔水。值得強調的是,在發展中國家,作為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印度與中國恰恰成為了水污染的“領頭羊”。

      根據聯合國印度文秘站發表的首個世界各國水資源評估報告顯示,印度生活用水質量在全球被評估的122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三。報告指出,目前印度每天有200多萬噸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各項化學物質指標嚴重超標,其中水中鉛含量比廢水處理較好的工業化國家高20倍;此外,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劇了水污染程度,流經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列。與印度不相上下,中國每年約有1/3的工業廢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水域,全國有監測的1200多條河流中,目前850多條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因此,按照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統計結論,目前每4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人喝不上安全水。

      發展中國家之所以成為水污染的“重災區”,一方面是隨著經濟擴張和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提速,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所致,如1970年代初期的孟加拉首都達卡市的人口只有25萬左右,但今天這座城市中的居民已經超過1000萬人;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工業的同時也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而這些發展中國家關于水污染問題的立法和執法力度都還比較薄弱。

      洶涌的污染源

      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已經成為水污染的三大最兇猛力量。

      工業污染對于水質的“毒化”由來已久。18世紀的英國泰晤士河曾因大量的工業廢水廢渣傾入而一度完全喪失利用價值,而歷史發展到今天,工業污染對于地球水的毒害無論從面積和深度上都更趨惡化。一方面,工業廢水和廢渣中多含的砷、鎘、鉛、鎳、鉻、汞等都為金屬污染物質的來源,同時,由于這些金屬元素量大且成分復雜、毒性大,因此,一旦進入水體就使得水質非常不容易凈化。也正是如此,全球被污染的河流中有40%由工業廢水、廢渣的排放而造成。

      相對于工業污染而言,農業污染是水污染的一種新污染源。在農業污染中,農村污水和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由于農田施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灌溉后或經雨水將農藥和化肥帶入水體造成農藥污染或富營養化,而在污水灌溉區,河流、水庫、地下水都會出現污染。必須指出,目前農業污染對水環境的破壞有超過工業污染之勢。以中國為例,據中國環保部對600萬個污染源的普查結果顯示,農業污染源已成為化學需氧量的最大貢獻者,排放量占四成以上。農業污染源是總氮、總磷排放的主要來源,其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噸和28.47萬噸,分別占排放總量的57.2%和67.4%;另外,農業源污染中比較突出的是畜禽養殖業污染,其化學需氧量、總氮和總磷分別占農業源的96%、38%和56%。

      伴隨著農村人口大幅度地向城市集中,生活污染對于水體的侵害日漸突出。據統計,最近幾年,全世界的農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規模正在以每天16萬人的速度增加。生活污染主要是指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和污水而造成的水污染,生活污水不僅可以加強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而且其中含有相當數量的微生物和病源體,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根據部分工業發達國家資料統計,目前城市生活用水量大約每人每天150至420升,特大城市為440至820升。正是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水質污染的原因有60%是家庭排放的生活污水,其中藍藻、紅潮產生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廢水。

      世界“頭號殺手”

      雖然并不像氣候變暖對環境造成的侵擾那樣令人質感強烈,也不像洪水和旱災那樣更易沖擊人們的視線,但日益加劇的水污染實際上已經上升為“世界性的災難”。無論是給人類生存安全所造成的威脅,還是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損害,水污染堪稱是世界“頭號殺手”。

      作為人類生存面臨的最為嚴峻話題之一,全球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可能因水污染而趨向惡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世界上有12億人用水短缺,由于水污染蠶食了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如果未來得不到有效的控制,20年后世界上遭受水資源匱乏的人口將上升至30%,范圍將擴大至50個國家,到2050年年底,全世界90億總人口當中的大約70億將可能面臨用水短缺。

      水污染對于人類身體健康的侵害以及生命剝奪的殘酷結果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指出,從全球范圍而言,污染的水源是人類致病、致死的最大單一原因;無獨有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大約80%的人類疾病是由質量低劣的飲用水造成的。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表明,因飲用受污染的水,全世界每年有3500萬人患心血管疾病,7000萬人患膽結石,9000萬人患肝炎病,3000萬人死于肝癌、胃癌,1500萬5歲以上的兒童喪生。

      與人類身體遭受水污染的無情損害一樣,自然界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化也遭到了水污染的殘酷破壞。作為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已造成大約28萬只海鳥,數千只海獺、斑海豹、白頭海雕等動物死亡,同時,該事故將使10種動物面臨生存威脅,3種珍稀動物面臨滅頂之災。無獨有偶,據美國科學家對海洋生物首次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作為為100多個國家的沿海居民提供食物和其它自然資源的珊瑚有1/3因水污染而面臨滅絕。

      對于經濟的殺傷是水污染最為明顯的損害結果。這不僅是因為水污染會帶來工業生產的停頓和農作物的減產,而且會導致資源與能源的浪費并且還抬升治理成本與糾錯成本。據悉,僅治理18世紀泰晤士河的污染,英國政府共投資5億多英鎊,歷時百余年;同樣,為了解決墨西哥灣漏油問題,英國石油公司投入費用高達322億美元,受此影響,英國石油2010財年第二季度巨虧172億美元。

      水污染干擾和威脅世界和平是人們不易看到的現象。10年前,羅馬尼亞國內金礦污水匯入多瑙河令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深受其害,隨即就招來了國際訴訟;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過去50年中,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質,21起演變為軍事沖突。專家警告說,隨著水資源日益緊缺,水的爭奪戰將愈演愈烈。

      關掉污染“水龍頭”

      全球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構成了對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挑戰和考驗,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制定出一項解決全球水污染問題的“兩步走”發展規劃: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長期喝不到衛生用水的人口減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爭使全世界絕大多數人口都能喝上衛生用水。另外,包括中國在內的92個國家已經共同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邁出了人類為關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重要一步。

      但是,最大程度的遏制和消除水污染遠非規劃或者公約所能了事,只有采取更具約束性和前瞻性的措施,才有可能達到保護水環境的目的,為此:

      ――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清潔生產”。由于“清潔生產”主張從原料來源、加工過程、產品設計及從使用到棄置方式,每個步驟都消除或減少污染,并鼓勵企業生產耐用及無毒產品,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改變現有非持續的資源與能源消耗模式,因此可以有效地堵塞工業污染的源頭。為此,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定“清潔生產”的具體標準,各國政府依此制定相應的生產規劃,同時在財稅政策上予以重點扶持。

      ――大力推廣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在滿足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遵循以生態原理為依歸的農業生產方式,盡量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所以,生態農業是一種健康、對水環境友好的農業生產方式。而在生態農業框架中,有機農業由于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從防止水污染角度看,其應當是一種更值得推廣的農業耕作種植方式。為此,各國政府應當從政策上給予更大的激勵和支持。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高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道具|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网站|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www.亚洲色图.com|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