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患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愈演愈烈,醫院難道真的沒有危機嗎?

      中國醫師協會調查了114家醫院而作出的調查報告顯示,近3年來,平均每家醫院發生醫療糾紛66起,發生患者打砸醫院事件5.42起,打傷醫師5人;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額達300萬元,平均每起賠付額為10.81萬元。另據有關媒體報道,在對北京、四川、遼寧、廣州、浙江5地區醫院的調查中,平均每家醫院發生打砸醫院事件5.42件,打傷醫師5人。

      面對著這樣一些數據、數字,我們不難看出醫療機構在從事醫療服務過程中,面臨的風險是巨大的。

      年初,有業內專家預測2006年將是中國醫院的“危機管理年”。

      如今,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對醫療服務的理解和要求已經越來越高,在醫學模式發生相應轉變的同時,醫療服務質量的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于是影響醫療服務質量的因素也日漸增多。從專業的角度來講,一些就診方案臨床成功率僅為60%,其本身就存在風險。醫療行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對于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來說,危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醫院危機公關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沒有誰可以跨越。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曾表示,目前中國內地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醫患關系的現狀不容樂觀。

      當前,醫患關系十分緊張,醫療糾紛頻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醫院缺乏危機管理意識,不能有效防范危機的發生,甚至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發生了的危機,而這些都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

      危機的存在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醫院危機管理不容忽視,醫院危機公關更不能小視。醫院的危機絕非不存在,而是更多地被一些醫院的管理者所忽視了。如果說醫院目前沒有危機,那也許他們正面臨著危機。很多實事表明,絕大多數醫院管理者缺乏危機管理意識。盡管現在沒有危機發生,但很可能已是危機四伏了。

      一個醫院如果在醫院管理的各個方面做得非常到位,醫院的醫療行為相當規范,無懈可擊,那么我們可以說醫院發生危機的幾率很低,但決不能說不會發生危機。對于危機管理,只有明察危機于秋毫之末,才能將危機消滅于萌芽狀態。

      不難看出,醫院危機管理已日趨重要。醫院危機公關是醫院危機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媒介實踐;科研;健康傳播

      一、醫學院校大學生媒介素養狀況

      1.醫學生的媒體使用主要是為了滿足休閑娛樂需要申正付等人對安徽四所高等醫學院校的在校醫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醫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放松身心和聊天,醫學生在滿足自身休閑娛樂需要的同時,媒介對他們的“精神麻醉”所帶來的作用也不可小覷。2.媒體負面形象對醫學生的消極影響較重作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醫生需要在大學時代不斷形成時代擔當的責任感、樂于奉獻的歷史感、建構和諧醫患關系的使命感。然而當下媒體對醫患矛盾的不實報道以及報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傳和教育,導致醫學生對今后的醫生職業產生恐懼感。“由于相關教育的缺失,其網絡媒介素養儲備已經滯后于網絡媒介的普及和發展速度,不僅會造成網絡媒介的負面作用凸顯,也會使作為‘社會公器’的網絡媒介的社會形象持續走低。”這呼喚高等醫學教育重視醫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讓學生擁有明辨是非、增強社會理性的能力。3.頻繁接觸新媒體,但缺乏倫理道德訴求調查顯示,每天上網1個小時以上的醫學生占90%左右,網絡論壇、網絡通訊、網絡游戲、收發郵件等都體現出醫學生對網絡媒體的強烈認同。但有些情況使人擔憂,曾有通宵上網玩游戲的經歷的醫學生占52%,承認自己有網癮的占16%;另外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也非常大,甚至將網上的不良行為帶到網下,觸碰社會道德底線,違公德,人生目標模糊,喪志。

      二、確立實踐支點,構建教師科研、學生實踐、教學改革的立體教育模式

      川北醫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素質教研室從事媒體研究的教師多名,都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其中一位老師擁有在國內著名大學從事傳播學博士后的研究經歷,可以說,教研室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師資力量滿足了需求。不過,凝聚教師隊伍、強化師資力量又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師資隊伍之后,是從事科研還是從事教學改革的問題困擾著很多教師。事實上,從事科研與從事教學改革兩者之間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處理得恰到好處,會實現教學相長的意外效果。僅就當下教學實際和未來發展趨勢而言,教學相長一詞其實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傳統的教與學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二是科研與教學之間的相互補充與互動。我們在積極推動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實現了將科研轉換于教學、將教學改革服務于科研,中間環節就是實踐。實踐是紐帶,是連接不同方面的環節,通過師生的共同實踐,以學生為基點,帶動科研和教學,從而將成果反哺于學生。具體做法如下:1.將教師科研作為服務醫學生教育教學的重要依托和支撐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不唯書、不唯上的精神,教師成立多個指導小組,協助學生進行獨立問卷調查,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調查報告《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行為的影響: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調查》主要調查了新媒體下當代大學的人際交往行為,通過采用鄭日昌等人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來測量、了解大學的人際交往行為的發展現狀和一般影響因素;客觀地用4個維度因子來評價大學生的交往困惑,為進一步促進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建立健康的交往行為提供科學的依據。這一成果不僅是學生了解自身媒介素養的過程,而且作為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篇論文的調查數據被樊九思的碩士論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研究》所引用。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媒體狀況,尤其是運用新媒體的行為和心理,才能夠準確把握傳統教學內容與新媒體傳播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較為精準地開辟出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新路徑來。2.以學生為主體,帶領學生深入基層進行媒介素養的調查實踐活動這些調查是將教師的科研課題分解為學生科研題目,由學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過程中積極實踐,在實踐中了解中國基層社會的媒介素養狀況,從而訓練學生的媒介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本次系列調查是以川北醫學院2016年度開放性實驗項目“四川基層健康傳播現狀的調查實訓”為依托,搭建實踐平臺,大膽放手,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調查隊伍。學生在實踐調查過程中,思考媒介素養問題,形成了系列調查報告以及科研論文。諸如《中國甘肅網的健康傳播狀況調查》(《社區醫學雜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藥品廣告對購藥行為影響的調查》(《中國醫藥導報》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醫院官方微博的宣傳管理的調查分析》(《中外企業家》2015年第23期)、《醫藥廣告健康知識傳播研究:基于華西都市報的調查》(《社區醫學雜志》2015年第23期)、《醫院官方微博宣傳現狀調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醫院為例》(《生物技術世界》2015年第8期)。這些具體成果均是將科研與教改相結合,教師設計題目和調查思路,學生全程參與,全面主導和參與數據調查、社會實踐以及書本知識向社會服務方面的轉化。實踐證明,學生立足教師科研,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養教育方式,可以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上文提及了當下醫學生媒介素養主要以傳統教育方式進行,依賴于課堂的知識灌輸和間接感受,缺少親身體驗和感悟。但學生的實踐彌補了這一不足,將課堂延伸到了課下,學生帶著疑惑,以實踐方式調查基層老百姓的媒介素養狀況。醫學生不僅親身感受了媒介素養的重要性,而且通過基層老百姓的接觸反觀自身的媒介素養狀況,從而實現了學生動態學習的效果。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媒介不僅僅具有滿足自身需要的特質,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變周圍的人乃至社會。可以說,學生實踐活動的這一支點解決了醫學生如何提升媒介素養的教育問題,也解決了醫學生如何在課堂上學習媒介素養知識的問題,以及教師教改與科研的矛盾。3.改革和完善醫學課程體系,加強健康傳播的課堂教學以上成果均是學生全程參與完成的,在調查中學生充分考察了媒體與老百姓健康素養的關系,從而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彌補了醫學教育對健康傳播的某種程度的忽視。健康傳播對課堂教學而言,它是能夠有效地將醫學知識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實現最佳結合的一門學科,同時這門學科也適應了醫學教育模式由生物醫學轉向社會醫學的內在需要。然而,縱觀醫學課程教育體系,健康傳播在某種程度上“缺席”了。護理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都沒有將健康傳播學科納入體系之中,側重點依然強調媒介對健康知識的傳遞作用,沒有看到媒介對健康傳播的作用。為了彌補這一缺憾,人文素質教研室積極申報川北醫學院開放性實驗項目“四川省基層健康傳播現狀的調查實訓”,進一步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開辟第二課堂,吸納各個專業學生參與進來。目前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醫學影像學專業、麻醉學專業、口腔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護理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共計86人參與進來,培訓人數達174人次,開設《健康傳播的今生與來世》學術講座2場次。另外,以人文素質教研室為主體,聯合預防醫學系和護理系,面向全校各專業擬開設健康傳播學課程的公選課,讓學生獲得健康傳播的理論學習和思考。

      三、醫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展望

      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尋找實踐基點,將教師科研、學生實踐與教學改革三者融合起來,以學生的媒介實踐為支點,帶動科研與教改,本文稱之為“一體兩翼”:“一體”就是學生的媒介實踐,科研與教改分別是“兩翼”,這是川北醫學院實踐活動提煉出來的有益嘗試。這種嘗試彌補了傳統媒介素養教育的單一模式。一方面,將教學改革與學生實踐雙向結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師一人行為,而是與學生雙向互動,最終提升教學效果的活動;教師科研同樣可以從學生實踐中獲得新材料;學生素養在教學與科研的反哺中獲得提升,并且轉化為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以點帶面,拓展教學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與教學實現的互融互動效果是學生和教師集體勞動的結晶。通過以上措施,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動有了實質基礎,科研也獲得了實踐養分。尤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再消極被動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態思考和實踐媒體素養。例如,口腔醫學系學生聶娟、樊琴、郭晏汝等將其實踐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醫院官方微博的宣傳管理的調查分析》《醫院官方微博宣傳現狀調查》兩篇調查報告上報參與第十四屆四川省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實踐活動得到了新的延續。臨床醫學系學生高兵、羅陽、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區居民健康素養與健康傳播的關聯性分析:以慢性病為例》為題,積極參加“青年中國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會調研實踐活動比賽。學生獲得更大實踐平臺的愿望自發而生。盡管我們進行了嘗試性探索,醫學生的媒介素養在互動過程中也實現了理想的教育目標,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傳播之外,還應該多挖掘能夠擔負起醫學知識教育與媒介素養教育重任的課程或知識載體,從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養教育實踐形式。又如,如何在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將媒介素養教育的實踐活動貫穿始終,改變媒介實踐活動中大一、大二學生偏多,大三、大四學生偏少的狀況,使媒介素養教育長期化。再如,需要開拓多種方式將學生的調查實踐成果進行轉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轉化;二是為社區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參考;三是積極協助參與社會成果的轉化,服務百姓;四是將學生的成果通過多種形式在校園進行宣傳,提升學生的自豪感、價值存在感。醫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是一個永遠在路上而沒有終點的工程,我們的努力和探索也沒有終點。

      參考文獻:

      [1]申正付,賀慶功,楊秀木,等.醫學生媒介素養狀況調查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醫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沒有感受到英語是人的一種語言能力,也沒有認識到英語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所發揮的作用。在專業課程繁重的情況下,許多醫學生甚至把英語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因為大學英語四六級及格與否與畢業證相關,所以他們在學習中就把過四六級作為終極學習目標,自然很難獲得英語能力上的提高。這也與教育部提出的大學英語教育目標相背離,沒有達到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效果。那么,醫學生既面臨著過四六級的硬性指標、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任務和社會對醫護工作者更高人文素養的要求,又面對提高自身英語能力的期望,是否能夠在大學英語教學上做一些改變,在英語教學和醫學人文教育之間找到溝通的渠道?國內有學者提出把含有醫學內容的英語文學作品引入英語課堂,能夠加強醫學院校人文學科建設,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筆者在此基礎上結合所在學校醫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的問題,探索利用大學英語課堂達到既提高醫學生英語能力又培養醫學人文精神的事半功倍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就此提出幾點建議。

      二、大學英語教育與醫學人文融通教育

      首先,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以聽、說、讀和寫作為基本技能的。語言的表達有賴于語言的習得,而學生語言的習得最終途徑是閱讀。閱讀能力的訓練、培養和提高對于一個人的理解、領悟和換位思考的能力有著重大意義。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里的閱讀并不是單指閱讀本身,而是借鑒英語專業閱讀課的教學方式,包括輔助閱讀的各種不同的英語訓練活動。另一個方面,現代醫學鼻祖希波格拉底說:“醫生有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醫生和病人之間的聯系,除開冰冷的數據和醫生對疾病表征的主觀判斷,主要來自于相互之間的溝通。診斷過程中,病人要會描述,醫生要擅長分析。但事實上,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很好地表達自己。這種情況對醫護工作者的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生要準確地診斷疾病,解決病人的問題,就要更有效地調動語言能力和病患進行更好的交流,并學會用這些理解能力調節自己,提高自身人文精神,為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作出努力。據以上分析得出,一方面,從醫患溝通的角度可以看出語言能力對醫學生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從大學英語教學的角度,閱讀文學作品正好是語言能力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這就為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有關醫學的外國文學作品,把醫學人文教育融入醫學生大學英語教育找到了一個可能的入口。

      (一)有關醫學的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有助英語學習

      1.發揮醫學生醫學專業背景優勢,降低英語閱讀難度,提高英語學習積極性

      背景知識在英語閱讀理解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學者通過調查報告的形式闡述了閱讀者具備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即使語言偏難,理解也能得到保證。對于醫學生來說,外國醫學小說選段的閱讀是有一些難度的,但是這些材料有關于醫學專業,他們完全可以發揮專業背景知識,對它們進行很好的吸收。同時,這些小說片段豐富了大學英語課堂內容,又因為涉及醫學生熟悉的領域,對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能起到重要作用,這就調動了醫學生本身的專業知識服務于英語學習。

      2.促進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突顯英語語言交際功能

      英語學習是一個輸入和輸出的過程。有關醫學的外國文學作品在英語教育中的閱讀和應用(即大量單詞、短語、語法的輸入)可以對學生基本的英語技能的提升提供豐富的內容,為他們英語口語交際提供有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材料。同時,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輸出練習。筆者借鑒國內學者有關英語輸入和輸出的研究將其分為兩個方面,即口頭輸出和書面輸出。口頭上,定期組織有關所學內容的口語心得交流、病人日記朗讀和配音大賽。書面上,對所學作品片段進行個人改寫,或寫讀后感和學習匯報。這些基于閱讀作品的不同形式的輸出,可以為醫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書面表達提供一個平臺,使得英語的語言交際功能真正突顯出來。

      3.營造醫護工作情景,拓展醫學生專業知識和提高學生共情能力

      首先,醫生作家的作品和描述醫生的作品涉及一定的醫生工作情景,表達了醫生的職業觀念和人生態度。醫學生容易在閱讀中得到從醫生視角看待醫學事業的直接體驗,這對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志向起著間接導向作用。不僅如此,其中某些作品的選讀,還可以增加醫學生的專業知識。例如醫生作家柯南.道爾的作品《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選段的閱讀和賞析,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化學知識和古老病癥的描述對擴展醫學生專業知識面有所幫助,而且推理情節本身帶有邏輯性,對學生思考角度的轉換也具有啟發意義。如果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成為一種能力,將對醫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和職業生涯中對病癥的分析診斷能力產生很大的裨益,并且對增進醫患溝通和提高醫學人文精神也具有現實意義。其次,選擇那些討論疾病、衰老、精神、健康、死亡和等待死亡的命題的作品,就是為了要醫學生間接地經歷苦難和死亡。

      如阿瑟.克萊曼在《疾痛的故事》開篇將疾病、疾痛分開,并提到醫生的世界是觀察、記錄,病人的世界是體驗、描述。閱讀有關病患經歷的小說能為醫學生從患者角度體驗疾痛本身提供了情景。例如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溫柔》是作家在自己身患重病,又守在患病妻子的病床前寫下的,在某種意義上是他身體、心理病痛的再現。閱讀這類的作品可以讓醫學生間接體驗病痛,感悟病人患病時的理解需求和情感變化,幫助他們從醫護工作者的世界邁入病人的世界,對疾痛抱有更深的同情,對減輕病人痛苦提供更大的幫助。最后,描寫醫院工作人際關系的作品,例如阿瑟.黑利的《最后診斷》則為身在學校象牙塔內的學生提供了醫護工作者自身生活狀態和理想追求的現實模板。因此,這些有關醫學的文學作品恰好彌補了醫學生對真正醫護工作的復雜性了解不多的缺陷,讓他們在其中閱讀到醫學人物的百態人生,幫他們在畢業前積累更多處理醫患關系的經驗,使他們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從而對醫學事業抱有更大的熱情。總的來說,這些有關醫學的外國文學作品在大學英語中的學習借助英語語言承載醫學人文素材的方式,實現了英語教育和醫學人文教育的融合。在課堂教學中,醫學生既可以通過這些文學作品習得語言,又可以徜徉于文學作品中,得到醫者人文情懷的自我洗禮。

      (二)面臨的問題

      顯然,這種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對豐富英語課堂內容,提高醫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有一定幫助,在醫生人文素養層面上對改善醫患關系也有一定實際意義,但這一教學模式也存在很多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選擇。就大學英語教學的應試考察來講,大學英語四六級還是一個硬性指標,課程內容和大學英語學習階段所要達到的基本技能水平相適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對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實際的應用。醫學生們是否喜歡把醫學人文思想融入英語教學、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普遍的英語水平能否和這種教學方式很和諧的配合,都需要實踐檢驗。

      3.中外語言的理解偏差。眾所周知,兩門不同的語言之間存在一定理解的偏差。醫學生是否能夠得到原汁原味的外文閱讀理解感受,并讓這些作品從語言外殼上幫助他們提高英語基本技能,從語言內容和文學內涵上內化為他們的精神財富和醫患溝通能力,這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投入度和學習悟性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要求。

      三、結束語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4【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387-01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常被人們稱之為“無聲殺手”,在各種心血管病中患病率最高,我國現有的高血壓患者約1.6億人, 較1991年患病人數增長了31%[1]。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對轄區內自愿加入規范化社區護理干預的150例高血壓患者依照全國高血壓社區管理規范進行規范化的社區護理干預, 取得效果良好,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對轄區內150例的高血壓患者進行規范化的社區護理干預,為干預組。其中女性患者32例, 男性患者118例,年齡在45~81歲,平均年齡62.5歲。所有病例的有吸煙史,酗酒史,高鹽飲食等不良嗜好者114例。干預組的文化程度包括:大專及以上22例,中學57例,小學55例,文盲16例。本組150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46例,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其他疾病等。小區內剩余78例高血壓患者為對照組。其中女性患者16例, 男性患者62例,年齡在42~74歲,平均年齡61.7歲。所有病例的有吸煙史,酗酒史,高鹽飲食等不良嗜好者55例。干預組的文化程度包括:大專及以上10例,中學27例,小學35例,文盲6例。本組78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21例,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其他疾病等。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不良嗜好、文化程度、血壓水平以及并發癥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高血壓社區檔案:對干預組高血壓患者依照全國高血壓社區管理規范進行規范化的社區護理干預,建立高血壓社區檔案,包括高血壓患者一般情況、相關疾病史、家族史、一般體格檢查、飲食生活行為、目前治療方案及用藥狀況。然后按《高血壓社區防治手冊》及《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要求對所有患者的高血壓水平進行綜合評估,對所有患者的危險程度分級,對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患者分別進行一、二、三級社區護理干預。因自愿原則,對對照組未收集資料建立檔案。

      1.2.2 健康教育指導: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預防高血壓病的積極干預[2]。對干預組的患者每月定時通知參與對高血壓知識的健康講座。講師通過圖文并茂的宣傳手段,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因材施教。讓患者及其家屬掌握高血壓護理的基本知識,了解研究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以及高血壓可能帶來的其他心腦血管嚴重并發癥,以增加對慢性病的了解和應對能力,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和高血壓病情的發展。

      1.2.3 藥物治療指導:目前通過調查發現部分患者發現血壓水平穩定后常自行停藥或減量。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及其有效的一種治療手段,一般為個體化治療方案, 患者擅自停藥和隨意更換藥物, 都有可能造成其他危害,因此對干預組患者的用藥指導,對于減少錯誤用藥和保持高血壓水平,意義重大[3]。

      1.3 觀察指標:比較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保持狀況,以及健康調查問卷的形式調研患者對高血壓疾病了解情況以確定社區護理干預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效果。

      1.4 統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且以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壓保持狀況:通過隨訪發現,干預組的病例中發生血壓波動的人群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1。

      2.2 健康調研報告:對患者進行以高血壓護理的基本知識,不良嗜好的危害性以及高血壓可能帶來的其他心腦血管嚴重并發癥為主要內容的健康調查報告發現,干預組對以上內容的了解人群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對心、腦等器官也可能造成損害,常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是引起腦卒中和冠心病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一項重要危險因子[4]。因此,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對于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重要意義。我院對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 取得效果良好,血壓波動的人群比例明顯降低,對高血壓內容的了解也有顯著提高,同時開展社區護理干預、醫患間的共同努力, 得到了群眾的擁護, 為醫患關系的改善也有新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劉力生, 龔蘭生,主編.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2

      [2] 閻秀麗. 應用臨床路徑對社區高血壓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 22 (18):37-38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1.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拔除智齒的大學生患者

      1.2調查方法

      現場發出300份問卷,有效問卷270份,占總問卷的85%,采用自填方式填寫量表,并現場以聊天形式補充記錄,調查對象的分為醫學與非醫學類患者。我們從醫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大學生智齒阻生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就診的心理障礙及原因,及如何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問題 。

      2.分析

      2.1經對問卷調查和數據整合分析所得影響大學生就診心理障礙有以下因素

      2.1.1過往治療

      沒有牙科治療的經歷,對牙科及其治療缺乏了解。50%患者當看到醫護人員、牙科椅口腔相關治療器械和注射器等,往往產生恐懼緊張心理。有過往牙科治療經歷,24.7%患者因器械消毒,科室或診所環境衛生問題影響患者往后就診心理。

      2.1.2認知水平

      85%患者并不了解阻生齒的基本知識,例如什么是阻生智齒( 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軟組織、骨或鄰牙的阻力等)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形成阻生牙的原因甚多,但主要是因為頜骨骨量相對不足,缺乏足夠的間隙以容納全部恒牙。常見的阻生牙為下頜第三磨牙。)。其拔除的意義(預防第二磨牙牙周及牙槽骨破壞;預防齲病;預防冠周炎;預防鄰牙牙根吸收; 預防牙源性囊腫及腫瘤發生; 預防發生不明原因疼痛;預防牙列擁擠。)以及應對方式。大多數患者只簡單知道阻生齒是人口腔的最后一顆牙齒,為什么智齒長出會引起牙疼,70%的患者因為疼痛或面瘺才就診,并不知道阻生智齒的影響后果。48%患者恐懼拔牙,主要是擔心拔牙后的副作用(出血不止;面部腫脹及張口受限;感染,發熱;傷口疼痛劇烈,干槽癥 ;麻藥時損傷神經,長時間口唇或舌麻木;骨組織損傷或骨折;神經損傷神經損傷;牙根折斷死髓牙、牙髓治療后的松脆牙齒,不易完整拔除;顳下頜關節損傷。),這些擔心的首源是不了解拔牙,對拔牙基本知識沒有涉及,造成患者寧愿選擇忍受疼痛折磨不愿及時就診解決。調查中發現一部分女生會因拔除智齒有瘦臉效果而選擇拔除智齒,少部分男生反而贊同不拔除阻生智齒會讓臉型輪廓明顯。

      2.1.3 疼痛的耐受度

      對大部分的患者在智齒阻生引起的牙痛或者相關疼痛則會選擇忍受。170名患者中有38%人曾由于疼痛增強,影響日常作息及生活時會選擇就診。有14%名患者選擇吃藥或忍受的方式。

      2.1.4 醫療負擔

      口腔報銷項目很少,智齒拔除無報銷項目。大部分大學生的治療費用來源于生活費用,在這種情況下32.4%大學生患者會考慮。普遍反映近年來醫療費的增長幅度較大,相當一部分患者感到醫療負擔較重 ,故此48.8%患者選擇能忍則忍,一拖再拖的心理。

      2.1.5周圍環境

      少數患者周圍環境存在支持醫生有關治療的建議,能很好地合作以及對于口腔相關知識基本了解的人群,大部分患者認為就診時的心理障礙與周圍環境存在此類人群有很大的關系,會在親屬陪伴愉快的牙科治療,可給患者以鎮定、愉快和信心 。能減少患者心理上的緊張感。

      2.1.6醫生行為

      81.2%的患者認為醫生不負責任 ( 如診斷錯誤 ,治療不認真,拔錯牙等) ,醫生拄術不過硬 ,治療效果不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如不理解患者的意見,斥病人,不耐心解釋等)收費過高等現象是他們就診障礙的最大因素。極少部分患者因為害怕出現以上問題,在不知道如何選擇醫生的情況下會選擇大醫院,在自我安慰心理作用下減少一定的緊張壓力感 。

      3.討論

      3.1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友好信任關系

      診室布置整潔、協調,形成優良的就診環境。溝通醫患 思想,建立良好醫 患關系是減少和消除患者就診時心理障礙的關鍵 。主要通過對患者的觀察和交談兩種方式實現。觀察有利于在于保護的心理自然性,交談則是了解患者的復雜心理活動的必然途徑 。因患者施治有效的治療方式。用輕松和藹的態度,親切適當的語言,耐心細致的解釋,在較短的時間里緩和環境氣氛降低患者的心理緊張度,提高其心理適應性 ,建立融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與合作,為治療過程的順利完成起到很大的幫助。

      3.2加強患者口腔教育

      對于口腔的認知,除了本專業人士了解,大多數人并不了解,所以開展口腔衛生宣教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患者進行口腔自我保健的“椅旁教育”診室內加強海報,把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通過診療過程中教授給患者學生。開設咨詢平臺,讓患者了解基本的口腔知識(智齒的拔除意義;智齒的副作用;智齒拔除的適應癥等。)以及相關應對,讓患者了解拔牙并不是弊大于利,從根本上消除患者心理障礙,加強患者保健和及時就診意識,減少患者病痛折磨。宣教工作還可以帶動患者的周遭環境氛圍,以點帶面的方式傳播口腔基本保健知識。減少患者的就診心理障礙。

      3.3 加強醫生職業及道德水平

      大部分患者到口腔科看牙,首先需要一種安全感 ,患者希望診斷準確,治療無誤并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是他們消除心理障礙關鍵。患者為了安全,就存在著對牙科醫生和醫皖的選擇度。選擇牙科醫生的首要標準是責任心強。對病人應具有同情心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取得病人的信任,盡自己所能盡可能滿意患者的愿望和正當要求,使病人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 。每個醫務人員在掌握治療技術的前提下,應具有良好的儀表、舉止、職業行為和道德。讓患者就診時能感受到醫生的關心和耐心,讓患者很快適應以便表述病情及很好的配合醫生,在這樣的診療過程中了解口腔醫生是依靠自己技術而非是牟利。

      參考文獻:

      [1]犟春勛,餞序,王克和 ,等定性研究中的抽樣技術.中國社會 醫學 .1995 ,4(59) 8

      [2]ShinH,D0mot0D Welmstein p 等,居住在美國一個城市中的中國人懼怕牙科調查報告.第二屆世界口腔預防醫學大會文摘匯編,1989,9

      [3]桑翠平,工企影響兒齲病就診心理行為因素及對 醫刊 2002年第l5卷第6 期,2002(03)

      [4] .張霉萍,侯風英,口腔科病人就診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現代口腔醫學 雜志1997年第ll卷第2期,1006 (04)

      [5]陳黔,掌握患者就診心理提高門診檢驗質量,西南軍醫 2006年1月 第 8卷第1期 1672.7193(2006)010072.02

      [6]張一,王璐,宋錦蓮,老年口腔病患者100例就診心理障礙分析,現代匿藥 衛 生2001 年第l7卷第4期

      [7]陸龍章,口腔患者就診心理分析及調整,《中國保健》 醫學研究版 ChineseHealth Care 1005-2720(2007)04-0078-01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亚洲免费黄色网址|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亚洲色图.com|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码|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天堂2016| 亚洲欧洲专线一区|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人成网站在线电影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