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四年級美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孩子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對于美術課程中的一些內容由于器材及學生素質的限制,仍然無法很好地開展教學,因此本學期仍要為學生最大限度地創造機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以新課標的理念為依據,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的培養,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重視人文精神,體現人文觀念。
2、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力求學科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的結合,關注學生對美術的多角度體驗和嘗試。
3、注意學科之間的積累和聯系,注意學科知識的綜合,利用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來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技能,使學科之間的綜合效應更為融合和連通,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在于促進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和個性的張揚。
2、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兼顧學生個性發展和知識技能兩方面的需要,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參與并親身經歷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尋找各種材料,表達自己豐富多彩的想象。
四、教學措施與方法:
1、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6、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上書法課
新疆庫爾勒市第四小學四年級(5)班841000 李涵琪
指導老師:韓浩亮
今天是星期四,下午做完眼保健操,我帶上了毛筆、畫氈、水、墨汁、宣紙、墨盒,一大堆重重的東西和同學隨緣去上書法課,一起到了書法班里,一看一大堆人都圍在門前,噢,我忘記了老師上周說:書法班換教室了。過了一會兒,老師來了,把我們帶到學前班的教室。“一、二、三年級在這兒練習書法,四、五、六年級跟我走”一個美術老師的助手說到。我們爬了五層樓才到了教室。老師說到:“五、六年級的同學在這兒上書法課,四年級的小同學們跟我走。”我們又爬到了第六層樓梯,老師指著這間屋子說到:“這以后就是你們的書法課教室了”。
“下課鈴聲已到,大家盡情地活動吧”呀!這廣播都說下課了,這忽忽悠悠一節課都過去了啊!不一會兒,第二節課開始了,美術老師的師傅來教我們書法課,教我們橫、豎、撇、捺,其中一個老師的幫手吳老師對我說:“呀,小朋友,你練的是楷書啊!”我“嗯嗯”了兩聲,老師在我的紙上寫了“歷史”兩字,對我說到:“我小時候可喜歡歷史了”,便走了,我照著樣子學寫了一個,不錯,今天書法課真開心,即學習了知識也得到了快樂,今天我太開心了。回到家后,爸爸看了我的作品高興地說:“我小時候字寫的好,老師就給畫紅圈”,說著,他就給我畫了五、六個圈,嗨!別提我心里多高興了。
雙休日的少年宮真熱鬧,各種活動都吸引了我的眼球,合唱團、芭蕾舞、美術……
在“英子教師公益性美術活動室”,一進門我就看見了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肖像畫,寫生畫,抽象畫等等,你能想到的,這里都有。
這里把不同年齡的學生分成三組,一組正在畫小丑和皮球的小妹妹;一組在畫寫生畫,一些瓶瓶罐罐成了他們的“獵物”;第三組根據一個耳朵的雕塑全神貫注的畫著,都那么認真,那么仔細。
在教學中進行情景體驗是小學階段發展自我認知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我們應該從培養小學生的自發藝術體驗和自覺藝術體驗入手,設計出對小學生體驗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比如,小學二年級上冊《美術》第8課“猜猜我是誰”,就可以從面具辨識中培養小學生的體驗能力。體驗是學生們進行美術創作的基礎,沒有體驗就不可能深入地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孔子曾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我們的美術課堂應該努力創造一種使小學生們身心愉悅的氛圍,以引導出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小學美術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應該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從中體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
所以,體驗式情感教學既是小學生們良好的認知手段,又是培養小學生們高尚情感的途徑。在教學設計上,我們應該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針對小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階段,結合我們的教材,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們活躍的、豐富的、深刻的體驗活動。這類的體驗培養也需要指導小學生們仔細地觀察自然和生活,深切地感受外在世界帶給他們的情感體驗。比如,小學三年級上冊《美術》第1課“老師您好”和第12課“我是生活小主人”。老師都可以在教學設計中,通過觀察、問答、講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喚起小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在美術教學中,把體驗能力培養注入情感性因素,能夠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藝術性和效率,提升美術課學生審美素質。這種通過體驗而開發的情感教育,是激發小學生們美術創作的動機產生,有益于他們成為身心素質和諧發展的、情感豐富的教與學的主人。
2想象能力的培養
“我們在美術教育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能夠無拘無束地發揮他們天真淳樸的想象。”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手機的廣泛普及的時代。小學生們在玩一些電子游戲時,是那么的興趣盎然、手法熟練。如何在小學生美術教育中著重培養他們的藝術想象力,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難題。我們現用的美術教材中,非常重視對小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比如,在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的封面,就是后期印象主義繪畫大師梵高的“星月夜”,而封二的美術萬花筒,是幾幅外國小朋友的作品。
我童年時代讀得最多的就是小人書。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鄉村孩子,哪個不曾有過讀著小人書長大的童年?那時候,我們管小人書叫“huaben”,至于根據拼音寫出來的那兩個字,是話本呢?還是畫本?也沒有人認真去計較。
簡潔的文字,生動的畫面,一個完整的故事,小人書在閱讀饑渴的鄉村孩子眼里、心里,都是稀罕物兒。小人書有不少是成系列的,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聊齋》等等。因為是系列的,所以看了這本,就會想著念著找下一本來看。小孩子哪個不好奇,誰不很想知道后事如何啊,若是看不到,那心里還不整天跟小貓兒在抓撓似的?《三國演義》里像草船借箭、官渡之戰、火燒赤壁等的精彩篇章,我就是從小人書里了解到的。
手繪的連環畫,還給了我最初的美術啟蒙。繪小人書的畫家,后來有不少成為美術界的名家,大都是改畫國畫或油畫了。早期的小人書大都是手繪的,后來逐漸有了影印的,像戲曲故事等連環畫,影印的就比較多。手繪的最好看,我最喜歡。鄉村的小學里,沒有美術課,也沒有美術課本,更沒有美術資料,甚至都沒有美術老師。我上的村小學,只有一到四年級,上五年級還要跑到兩華里外的鄰村。老師也大都是民辦教師。記得上二年級時,一位教我們語文的老師突然來了興致,為我們上一堂美術課,大家都很興奮。其實,那堂美術課就是老師一手拿著連環畫,一手捏著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人物半身像。那是我在鄉村小學以及中學上過的唯一一堂美術課。
課堂上的美術課稀奇,但是課下可以做美術的功課,臨摹連環畫上的種種人物,就是我和喜歡畫畫的同學們經常做的功課。披盔戴甲的古典英雄人物、俠女十三妹、觀音菩薩、寬衣博帶的古代人物等等,我都畫過不少。當然,這些也要偷著摸著地干,畫畫在當時的父母眼里是不務正業的,在學校里學習、回到家里做家務,才是正事。
說來我也是老實聽話的乖孩子,愛學習,愛勞動,但有一次卻鬼使神差偷偷拿了家里的兩角錢,托趕集的同學買了一本小人書。事情不久就東窗事發了,趕集回來的同學把買來的小人書和剩下的錢送到了我家里,而我又正好不在家。大概因為我一直是品行端正老實聽話的好孩子,父母并沒有呵斥我,我的父親居然看得比我還津津有味。這小人書買得也值了,一家人每個人都至少看了一遍,這本小人書叫《真假孫悟空》,是改編自小說《西游記》系列里的一本。
小人書也不那么容易看到。如果班里誰帶了一本新的小人書,可就成了班里的“大紅人”、“權威人物”了,自己班的、外班的,都在排著隊等著看呢。那一天,帶新小人書的“權威人物”可威風八面了:想給誰看就給誰看,想不給誰看就不給誰看,說兩大堆好話也不成。甚至還想出來歪招,借小人書看不難,但要拿空白作業紙一張或者兩張來換。稀奇好看的小人書,要三張空白作業紙來換。那時候,誰家不缺錢啊,用我母親的話來說,就是大人們一分錢恨不掰成兩瓣花,作業本都是大人花錢買來的,在大人眼里金貴著呢。一本好端端的作業本平白無故地被撕掉了幾頁,有的家長如果盯得嚴,晚上回到家一檢查作業本,自然是免不了要吃巴掌的。
我看小人書的主要來源是同學,因為我學習好,看書也比較愛惜,不少同學樂意借給我看。偶爾到外婆家去,還能看到舅舅搜羅的一些小人書。大約是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里的一位男同學不知為什么交給我足有二十多本小人書,讓我替他保管,那些小人書在我家里存放了一段時間,讓全家人都過了看小人書的癮。特別是我的父親,每一本都翻了個遍,還經常眉飛色舞地講給不識字的祖母和母親聽。至今,在老家的一個小木箱子里,父親還存放著十幾本小人書,那也是我們姐妹童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