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業工程的研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工業工程;生產現場;課程實踐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4-0079-01
XG有限公司作為學院的一個重要實踐基地,與學院一直以來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2014年公司正式啟動“生產現場管理改造工程”項目,考慮到專業知識與能力、成本及最大收益率的問題,所以,由我校工業工程專業的同學協助公司完成生產現場的6S管理改善過程。
1 實踐過程
小組成員進入企業生產現場實地觀察、觀測、搜集與企業相關的文檔資料,并多次與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討論,通過與企業生產現場6S管理的標準做對比(例如生產現場作業地面和容器貨架的標準要求:地面物品擺放時應有定位、標識,地面應無污染、無積水、無油污、無衛生死角、無雜物、主干通道暢通,標志線清晰、區域劃分合理,區域線與標識清晰無剝落、安全警示區劃分清晰并有明顯的警示標志、容器、貨架本身標識明確,無過期及殘余標識等、容器、貨架無破損及嚴重變形等),發現生產現場生產線工位器具定置以及生產線功能區域劃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企業生產現場成為我們的重要目標,經過反復研究最終我們把調查對象鎖定在生產現場的中層領導和生產現場基層工作人員。
1.1 基層工作人員調查
根據對企業負責人的訪談,我們發現生產現場存在問題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個部門,機加車間、裝配車間、連桿車間、動力處和物流處。我們小組分別針對這幾個重點部門,并且運用工業工程基礎、精益生產、統計學的相關知識,設計了6S管理問題調查問卷。
對調查問卷做出以下要求:問卷設計的方面有整理、整頓、清掃、素養、辦公室清潔和安全。對于整理方面,主要從作業場所、休息區和物品擺放情況展開;整頓方面,從物品的定位、標識問題進行調查;清掃重點從作業場所、設備完好情況、通道線、周轉車、周轉器具和動力總成出庫、零部件入庫進行;素養,主要從工作人員的著裝、個人行為習慣、休息室的環境和工作人員食堂就餐環境就行調查;辦公室清潔從工作室的固定物品擺放情況、文件資料的擺放以及室內的衛生等進行;而安全問題主要從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
問卷設計內容,一部分是屬于被調查者能夠直接回答比較淺顯的內容;另一部分是需要被調查者經過仔細思考才能得到的內容,這部分的問卷設計就是符合5W2H的應用方法,見表1。
之后分別對五個典型部門的生產現場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成功發放調查問卷,并對問卷進行統計匯總,與企業生產現場6S管理的標準做對比。
1.2 企業相關負責人調查
對現場工作人員展開問卷調查的同時,我們小組成員對機加車間、裝配車間、連桿車間、動力處和物流處五個典型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交談。通過交談,了解企業生產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上級任務下達的及時性、基層工作人員完成作業的有效性之間存在的矛盾,生產現場管理政策執行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檢查部門之間的互檢性差、作業現場無效勞動人員普遍存在,生產無計劃以及物料浪費嚴重等。并依據企業相關文件資料介紹,更深層次的發現問題,以便提出高質量的解決對策。
2 總結
本次調研達到了6S管理改善管理的目的,企業在實施改進措施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次實踐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
參考文獻
[1]齊二心,劉洪偉.我國工業工程本土化研究與應用時間分析[J].管理學報,2010,07(11).
關鍵詞 工程共性問題 工業工程 選修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Majors
WU Xiaodong,HUANG Jian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s and learning cycle of CDIO and large-scale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 to offer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Based on analyzing commo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and interpreting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 a gene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art of whose character is management, some courses of IE are regarded as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for engineering majors. The courses are “Safety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Quality Engineering”, “and Fundament of Managem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Project Management”. The courses’ fitness,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ing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ommon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IE; elective course
0 引言
大工程觀模式和CDIO模式是美國典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中國教育部2010年6月提出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項目。大工程觀注重學生工程實踐培養,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注重工程與自然、社會的關系。①CDIO是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的英文單詞縮寫,其注重大工程觀的理念、綜合素質的培養、產業的密切聯系。②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注重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注重按通用標準和產業需求培養學生,注重人文社科素質培養。③在大工程觀、CDIO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等工程教育理念引導下,以及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的背景下,許多高校開設公共選修課供學生選修。高校往往沒有科學規劃公共選修課程設置,也沒有科學指導學生選課,結果是學校隨機設置課程和學生隨意選課。④
本文分析工程共性問題,基于具有管理屬性的通用工程技術――工業工程,提出面向工程類專業的工業工程與管理類公選課。
1 工程活動的共性問題
產品、工程項目的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施)和(Operate)運行過程中需要解決以下一些工程共性問題。
安全問題。產品(設施)日常使用、產品生產制造(設施建造)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人與機器(物品)、物理環境的關系問題。人在使用各種物品(產品、工具、生產設備、設施、軟件)中的交互問題,人的物理作業環境問題,人的作業工效問題。
產品生產(設施建造)的組織實施問題。產品的生產、實施建造過程中需要對生產數量、進度進行安排,涉及對原料、零部件、設備、人員等資源的計劃調度、控制。
產品生產(設施建造、軟件開發)的質量問題。任何產品、設施、軟件、工程活動等都需要在設計、制造(建造)、安裝、售后工程服務中去保證其質量。
工程的經濟問題。從經濟效益角度對產品、工程項目和工程技術方案進行評價,以便對產品、工程項目、工程技術方案進行優化或選優。
工程活動的一般管理問題。工程活動需要管理,工程技術人員往往從事工程管理工作,工程技術人員往往也是被管理的對象。
2 兼具管理屬性的通用工程技術――工業工程
根據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的權威定義,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對人、物、設備、能源和信息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通用性工程技術。⑤
在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工業工程是與機械工程等幾大工程學科并列的工程學科,其注重人的因素,強調以人為中心;是技術與管理的交叉學科,具有工程屬性和管理特征。⑥
現代工業工程的主要方法論和技術體系主要概括為三大類:⑦第一類為設計改善類,包括工作研究、現代制造系統、設施規劃和人因工程;第二類為控制管理類,包括生產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安全工程與安全生產、項目管理;第三類為分析評價類,主要是工程經濟分析。
3 面向大工程觀和工程共性問題的公共選修課程
針對大工程觀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基于工程共性問題和通用工程技術――工業工程與管理,我們選取部分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專業課程為工程類專業公共選修課程。
3.1 安全工程學
“安全工程學”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學生。講授事故的因果理論,危險源的辨識、控制和評價技術,機械類設備、電氣、危險化學品的危險源及其傷害事故與安全技術,安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安全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安全工程學的理論與方法,使其具備從事產品安全性設計、包裝、使用、生產制造或建造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2 人―機―環境系統工程
“人―機―環境系統工程”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硬件、軟件的顯示裝置、控制裝置設計)、物理環境(照明、色彩、聲音、振動、微氣候、空氣)對人的作業的影響與改善,作業場所與設施布局設計,人操作機器時的體力與腦力勞動規律,職業病預防等等。課程旨在使學生能綜合利用人機工程學的理論與方法,具備設計安全、健康、舒適、高效的產品,以及保證人能安全、健康、舒適、高效地從事產品生產制造(或建造)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3 管理學基礎
“管理學基礎”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課程講授管理的含義,計劃、決策、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職能,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溝通、戰略管理、技術創新管理等與工程活動密切的管理專題。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使其具備從事工程技術活動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及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4 工程經濟學
“工程經濟學”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課程講授工程經濟學的含義、資金的時間價值、工程投資方案的經濟評價方法、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比較、設備壽命和更新的經濟效益分析、技術創新的經濟分析、公共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工程經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析、價值工程等。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工程經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使其具備評價和比選工程活動、工程項目、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3.5 質量工程學
“質量管理學”適用于所有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質量的含義、設計質量方法(正交試驗設計、質量功能展開、質量穩健設計)、制造的統計質量控制理論與方法、六西格瑪質量管理、質量檢驗與抽樣技術、ISO9000族與質量體系、質量的經濟性分析、可靠性工程、全面質量管理。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質量管理的技術方法,使其具備保證產品(設施)研發設計、產品生產制造(設施建造)、軟件開發設計的質量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3.6 生產計劃與控制
生產類型按照工藝特性分為離散型生產(離散裝配)、連續型生產(流程式生產)、項目型生產(固定式建造),“生產計劃與控制”適用于離散型和連續型生產的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產能規劃、產品需求管理、生產計劃大綱、主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計劃、能力需求計劃、制造資源計劃、企業資源計劃、車間作業計劃與調度、庫存優化與控制。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生產計劃體系及其控制的知識和方法,從而使其具備物料、設備等資源的計劃調度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也為學生從事相應行業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開發奠定基礎。
3.7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適用于項目型生產(建造)和以項目形式進行工程服務活動(軟件工程等)的工程類專業。該課程講授項目的含義、項目過程及其管理過程、項目目標與范圍管理、項目組織管理、項目采購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綜合管理。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現代項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從而使其具備從事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4 工業工程與管理類公共選修課的教學手段
在任課教師選拔方面,教師需要有比較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案例教學經驗。
在課程教學中,利用工程問題引導理論,將工程實際項目、工程案例有機融于理論知識分析中;鼓勵師生互動式講授,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按照“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奮發”的規律去激勵學生奮發和探索的精神;教師應該及時總結歸納提煉授課內容以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知識。教師在授課中應該按照“知識廣而不過深”的原則教學,重在開拓學生視野和拓展知識面,處理好課堂講授與課外、工作自學的關系。
課程考核方面,采用期末考核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推薦采用小型課程設計的形式實施期末考核,盡量不要采用“背書”式的閉卷試題考試和“抄書”式的開卷試題考試。
5 結束語
高校應該對人才培養中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科學規劃公共選修課程,并對授課、課程考核進行適度的規范管理,以提高公共選修課程的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教改項目“基于CDIO的‘三位一體’工業工程專業實驗改革研究”(GDJG20141218)成果
注釋
① 趙婷婷,買楠楠.基于大工程觀的美國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特點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6).
② 王剛.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9(5):86-87.
③ 張安富,劉興風.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2010(4):56-59.
④⑤余瓊.普通高校公共選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6):134-136.
關鍵詞:工業工程;實踐教學;三螺旋理論;人才培養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1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3-0057-04
工業工程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它是一門將管理、工程技術融為一體的工程性、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學科,在企業降低成本、改善質量、提高生產效率與效益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工業工程教育方面,190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首先設立工業工程系。在我國,1992年,國家教委批準西安交大、天津大學首批試辦工業工程專業,經過20余年的發展,目前已有170余所高校設立工業工程專業,工業工程已成為近年來始終熱度不減的專業。此外,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工業工程已成為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可見,工業工程專業正受到國內教育界和社會越來越高的重視。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中心,并逐漸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企業及社會逐漸意識到工業工程在工業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然而,高校工業工程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間存在著一定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企業越來越注重工業工程人才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一般高校培養的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缺乏較強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期望。在此背景下,培養和造就一批工程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工業工程人才,成為工業工程專業教學與實踐改革的方向,也是解決工業工程人才培養與社會對工業工程人才需求間矛盾的重要途徑。
一、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工業工程專業在我國的起步較晚,導致人們對工業工程專業的認知不夠透徹,所以,國內一般高校的工業工程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沒能徹底擺脫重理論輕應用、重課堂教學輕實踐、重學術輕工程的模式,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上沒能更好地挖掘與識別企業需求,導致學生缺乏工業工程具體實踐,工業工程知識應用與創新能力亟需提升。因此,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講授為主要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式難以體現工業工程的專業特色,畢業生工程化背景較弱,難以適應企業及社會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預期。因此,積極推進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搭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是工業工程教育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論的工業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
基于三螺旋理論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強化了實踐教學的出發點,即以社會及企業對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需求為目標,強化應用與動手能力,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滿足企業與社會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以課程實驗與課外實習為關鍵過程,突出課程實驗與實習實踐環節的聯動;以國家級、省級及校級三級聯動的工業工程競賽為手段,檢驗實踐教學效果。三者之間相互協同,構建以“導向――手段――檢驗”為核心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閉環管理模式。
二、基于三螺旋理論的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內容
(一)圍繞企業需求凸顯工程能力培養
應用性強、實踐性強是工業工程的專業特色,這既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同時也對工業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工業工程教學單位應深度挖掘把握社會及企業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的預期,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訓練,使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學以致用。因此,深度推進校企合作,選取典型企業,形成密切的產學研關系,為學生實習提供良好的平臺,在實踐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為切實把握企業需求,要深入分析近年來工業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與就業去向,切實挖掘并動態把握企業對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動態及專業素質要求,確定工業工程專業的重點培養方向,明晰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方向及目標,適應社會和企業對工業工程人才的需求期望。
(二)實驗與實踐環節一體化建設
課程實驗也是提升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但以往的課程實設置沒有從專業培養目標的高度進行統一規劃,課程實驗內容間的內在聯系不強,存在交叉與重復,各課程實驗往往以斷點、碎片的形式存在,難以形成圍繞專業培養目標的、有機聯系的課程實驗鏈條,因此,應圍繞工業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綜合素養培養為目標,統一制定課內實驗指導書,明確相關課程實驗內容,構建相互聯系、有機互動的課程實驗。實習環節是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也是提升工業工程專業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而形成面向全過程的實習管控機制是提高實習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明確各實習與實踐環節的目的、內容與方式,加強全過程化的課外實習管控,制定完備的課外實習考核機制,是提升課外實習實踐環節效果與質量的關鍵點。
同時,課程實驗與課外實踐各有特點,對工業工程教學單位而言,應積極加強課程實驗與課外實踐的一體化建設,從專業培養目標的高度整合課內實驗與課外實踐環節間的關系,使兩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在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發揮積極的協同作用。
(三)著力強化全過程管理
只有將全過程管理的理念應用到實習實踐教學環節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才不會流于形式。為了保障實習、實踐及課程實驗環節的培養質量,需要在實踐性教學實施前、實施過程中、實施后進行全方位的過程管控。實踐性教學環節實施前要規范實驗指導書模板、實驗報告模板以及實習報告的撰寫格式。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并以社會及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專業軟件的應用,同時增強教師的參與性與責任心。在實踐性教學環節結束后,可結合實習講習會、優秀案例展示等活動強化教學效果的檢驗。
(四)積極推進創新創業訓練
在國家積極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應積極推進創新與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意識,為社會造就創新與創業的生力軍。對工業工程專業而言,創新與創業訓練項目既是提升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工業工程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如“清華IE亮劍全國工業工程應用案例”大賽等國家級、省級及校級相關賽事,通過參與各種賽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揮師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效應。此外,為了激發工業工程專業學生應用IE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國家級及省級工業工程專業相關賽事的質量,可在保證正常教學的情況下,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專業比賽,如學生制圖競賽、生產仿真建模比賽、精益生產應用案例比賽、工業工程課外作品競賽等專業技能比賽,以促進工業工程專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
三、應用案例
安徽工業大學是安徽省內較早招收工業工程專業本科生的高校,2009年劃為一本招生專業,目前為安徽省省級特色專業,擁有工業工程專業碩士點。經過多年的發展,該校工業工程專業已具備一定的實力,擁有“物流工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生產管理”等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系統工程”“運籌學”“人因工程”等校級精品課程。該校工業工程專業教師學緣結構合理,教師隊伍中既有省級教學名師和學術帶頭人,也有一批朝氣蓬勃的青年骨干教師,40%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近年來,先后建設了以生產系統實驗室、物流系統仿真實驗室、質量管理實驗室、人因工程實驗室等為主體的省、校兩級實訓示范中心。盡管如此,比對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在近幾年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該系應用三螺旋理論對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
(一)明確培養定位
經過幾年的建設,該專業已擁有馬鋼集團、南華集團、蕪湖美的公司、安徽三力機床公司、富士康公司、馬鞍山方圓材料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實習單位,各項實習活動都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同時,該系積極分析近年來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與就業去向,明確了社會及企業對工業工程專業畢業生專業素質的要求,確定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設施規劃”“人因工程”等重點培養方向,以使學生的就業及繼續深造更具有方向性。
(二)加強實踐教學地位
該系積極進行本科生專業培養方案的調整,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專業特色,地域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2015年版),該體系增加了實踐及實驗等環節的課時比重,其中,專業基礎課、上機及實踐課時達到58課時;集中性教學實踐環節達到32周課時;專業選修課上機及實踐課時達到114課時。其次,在實驗課程結構方面,更加強調社會及企業的實際需求,增加了“管理統計學”“器夾具設計”“精益生產”“消費產品設計”等課程實驗,實現了拓展學生知識面、拓展就業口徑的效果。
(三)實驗與實踐聯動推進
重新修訂了工業工程專業課外實踐指導書,從專業培養目標的高度整合了各課外實踐環節間的關系。在具體課外實踐過程中,深入推進實行“雙導師”制,即帶隊老師與專業指導老師雙導師制度,以提升實踐環節的效果與質量。完善實習講習會制度,針對認識實習,開展了“認識實習講習會”;針對生產實習,開展了“創新案例交流會”;針對畢業實習,開展了“角色扮演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校外實習的積極性。重點加強實驗室建設,先后購置了生產仿真軟件Flexsim、質量管理軟件JMP及人因工程軟件Jack等。
在設計各課程實驗內容的過程中,該系以生產運作體系為主線,以仿真軟件為實現工具,通過生產系統將各課程實驗內容串聯起來,借助仿真軟件強化了各實驗內容的可用性、可實現性。經過幾年的建設,該系主干課程均已開設相關實驗項目,見表1:
(四)創新創業訓練效果明顯
首先,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了創造學、Triz等創新創業教育及社會責任教育等課程。同時,積極推進本科生導師制,并強化大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及教育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通過參與各種賽事,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師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合作效應。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先后獲得2013年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2013年全國Triz大賽一等獎、2014年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2015年安徽省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學生就業率連續三屆一直穩定在96%以上,穩居全校前列,考研學生中多人被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知名大學錄取,應用型與創新型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態勢日趨形成。
【關鍵詞】工業工程;現狀
0.工業工程概述
工業工程的主要核心目標就是實現成本的降低,提高生產質量與生產效率,其應用過程注重人的作用與因素,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知識體系與系統優化技術。工業工程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業工程綜合了自然社會科學、科技與管理技術等學科,該綜合特征要求工業工程設計師必須是綜合性、復合型的人才;其次,由于工業工程的工程屬性,依據其工程分析與設計的原理方法,在技術手段實施上特別強調定量方法;再次,工業工程的管理特征決定了其追求的是人力、資源、設備、科技與信息等所有生產要素的整體效益;最后,現代工業工程不僅包含了工程技術的范疇,還將其提升到哲理的高度,強調人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因此工業工程方法常常運用到組織設計、人員評價以及員工激勵的研究過程中。
1.國內外工業工程發展概況
工業工程作為一門學科,源自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泰勒所從事的科學管理活動研究,該研究既促進了現代管理的發展,又為工業工程奠定了基礎,因此泰勒被稱作“工業工程之父”。由于國內外工業工程發展的時間、水平等相差較大,工業工程的發展大致可分可從國外與國內兩方面來闡述。
1.1國外工業工程發展
工業工程的本質,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其發展歷程包括了理論知識、工業原理以及手段方法等各個方面。工業工程的初期發展階段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這一階段的主要成就即提出了應用動作研究與時間研究等在工作過程中的科學管理方法,通過對勞動工作進行專業化分工、實踐研究、生產動作研究以及制定相關動作標準化,達到提高工人工作作業的效率。隨著其不斷發展,工業工程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引進,為國家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是工業工程不斷壯大、不斷拓展創新的階段,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社會經濟形勢的復雜,工業工程研究領域不斷擴充與完善,并與新技術結合,成為當今最具創造力的學科之一。
1.2國內工業工程發展
雖然國外工業工程的發展擁有漫長的歷史,在各個國家間普及較多,但國內的工業工程受到國內經濟制度轉型的制約,在企業生產效益與科技管理方面需求不大,因此工業工程在剛引進國內的時候并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得到積極的推廣與發展。直到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發的發展以及外資的引用,工業工程學科才在國內初具規模,并產生了一些小范圍的工業工程應用實例,因此一部分觀點認為工業工程在國內應用較多的企業主要是外資合資企業與內資企業。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發展,以及市場經濟體制下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推動了企業將注意力放到了如何使用最少的成本同時最大限度的提高企業效率上,因而,工業工程學科得以在內地企業之間發展,同時為提高企業競爭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現代工業工程發展趨勢
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提高,工業工程融合了越來越多的新學科與新技術,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現代工業工程的學科體系。現代工業工程學科已經不再局限于制造業領域的使用,而是擴大到了農業與第三產業,系統在復雜性、功能性都較傳統有了較大的變化,因此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工業工程的發展廣泛采用系統工程技術與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系統技術等,在此基礎上建立生產系統的計算機信息網絡模型,從而能夠高效快捷的進行生產系統的投資分析、決策分析以及生產計劃、任務安排等工作,同時保證大規模生產的迅速、準確及時的完成。其次,在企業生產效率、生產成本以及生產質量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與控制,對生產環境與條件、生產方法的測定與改進等進行更加綜合的分析,有效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在制造過程中,結合現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化技術與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的基礎上,完成制造技術的集成化。在組織結構與生產技術中,出現了如制造單元、CAD/CAPP/CAM等新方式,因此現代工業工程的研究重點需要轉移到在新形勢、新環境下對工業生產各種資源的綜合協調控制上,從而達到提高生產力的目的。
最后,工業工程學科未來發展必將同時結合運籌學與系統工程學科,對傳統的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進行大幅度的改進與完善,提高工業工程的研究應用水平。系統工程強調哲學思維的培養與系統分析方法的訓練,結合運籌學對工程進行實用化改造,從而建立工業工程學科的完備體系,能夠同時使用與不同的領域。未來的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必將是技能對小至具體的某一勞動崗位,大到完成的企業生產線甚至整個工業系統進行系統的分析規劃、設計評價。現代工業工程的發展趨勢必然是伴隨著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例如,日本在五十年代引入美國的工業工程后,開創了看板管理、JIT技術等拉動生產系統,在國際間交流合作越發頻繁的今天,工業工程學科必將涵蓋越來越多的知識內容,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
3.結語
工業工程在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升與社會整體生產水平的發展發面具有不容忽略的巨大作用,本文通過對工業工程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分析,為推動國內工業工程學科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科]
【參考文獻】
[1]溫丹卓.淺析工業工程的發展及在中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J].商品與質量,2012,03:31-32.
>> 戰略性新興產業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地方高校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中的定位研究 基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人才培養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 構建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高職院校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 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交叉學科建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探索 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的思考 唐山戰略性新興產業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養問題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對策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機制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的實證研究 基于產業發展周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模式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研究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體系研究 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人才研究綜述 基于山東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研究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本科專業環保設備工程人才培養方案與教材體系構建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羅宜美,齊二石,等.工業工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J].工業工程,2005,8(4).
[4]胡昱.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出特征[J].傳承,2011,(11).
[5]童洪志,等.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創新人才孵化器建設模式探討[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
[6]張洪田,孟上九,秦進平,等.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7]孔繁森.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理論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5).
[8]陳亞絨,周宏明,付培紅,等.面向區域產業集群的應用型IE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模式[J].工業工程,200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