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范文第1篇

      一、組織領導

      成立以糜飛松局長為組長,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五到位”建設的組織領導。

      二、建設單位

      溪口分局、大橋所、莼湖所、江口所、尚田所為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建設單位。

      三、工作內容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到位

      大力宣傳“農民建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轄區內干部群眾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認識到位。全面開展地質災害易發區村鎮規劃、建設工程和農民建房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備案資料齊備,評估制度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到位。

      (二)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到位

      協助鎮、街道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并熟練掌握相關工作內容。協助鎮、街道組織相關干部和受災害威脅群眾學習預案,并適時開展應急演練。

      (三)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到位

      建立汛期巡查制度。協助上級部門或專業隊伍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在調查掌握本地區地質災害隱患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配合鎮、街道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檢查落實防災預案、兩卡發放和值班情況,并建立格式規范、內容詳細的巡查日志,相關巡查責任人簽字齊備,臺賬檔案妥善保管。對巡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報告。

      (四)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送到位

      開展經常性的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及時向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監測員和易發區群眾發送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宣講。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危險區及時建立標識牌。通過宣傳培訓,使防災責任人和群測群防監測員做到職責明確,工作到位;使受災害威脅群眾清楚何處危險、何時避險、怎么避險。

      (五)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時人員到位

      建立汛期值班、災情報告等制度,明確分工。通過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訊錄”,掌握轄區內防災責任人、群測群防監測員的聯系方式,并及時更新,確保緊急情況下聯系到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時,反應迅速、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向上級部門和鎮、街道作出報告,協助鎮、街道撤離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并協助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四、工作步驟

      (一)部署準備階段(1-3月)。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2月底組織國土資源所長(分局長)赴寧海縣學習“五到位”國土資源所建設工作經驗;各國土資源所擬定創建方案,落實具體責任人;加強與鎮、街道的溝通匯報,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配合。

      (二)組織實施階段(4-6月)。按照“五到位”工作內容,逐項落實工作任務,建立工作臺帳,格式規范,內容詳實。協助鎮、街道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并適時開展演練;至少開展一次以上識災、避災知識的宣傳培訓,分發宣講材料;建立汛期值班、災情報告等制度,明確分工,配合鎮、街道開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對巡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建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通訊錄”,確保緊急情況下聯系到位。

      (三)檢查考評階段(7-8月)。7月份,各所(分局)對工作任務是否落實、資料是否齊全、臺帳是否完善、記錄是否規范詳實等內容進行逐項自查,查漏補缺,進一步進行完善,并完成“五到位”工作總結。8月份,局組織考核組將對各所(分局)進行全面檢查、考核,并將合格單位報市局考評。

      五、工作目標

      通過深入開展“五到位”建設工作,保證3個、力爭5個所(分局)建設成為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達標所。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周密部署。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學習動員,充分認識“五到位”建設工作是加強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周密部署,擬制工作方案,明確工作任務、指定專門人員具體負責,確保工作落實。

      (二)狠抓落實,逐項推進。各單位要結合工作實際,逐項抓好落實。在評估到位方面,做到積極宣傳,應評盡評,大膽探索后續監管;在預案到位方面,協助當地政府建立鎮(街道)和單點預案體系,及時發放明白卡,開展應急演練;在巡查到位方面,積極配合專業調查,開展巡查,指導群測群防監測,做到巡查臺帳與監測記錄完整;在宣傳到位方面,做到資料發放、防災培訓及時,現場警示清晰醒目;在人員到位方面,不斷完善制度,健全工作體系,明確工作職責,及時處置到位。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范文第2篇

      一、行動主題

      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

      二、行動目的

      鄉地質災害易發區農村基層干部群眾防御地質災害的主體,提高防治水平,減少地質災害特別是人為活動引發地災害,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實現人與自然地質的和諧。

      三、時間安排

      從**年2月22日開始到**年3月20日結束。

      (一)**年2月25日鄉上召開“牌坊鄉農村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動員大會,有關鄉上分管組織的副書記、分管學校的江委員、學校校長、鄉建設所的同志、國土所的同志和各村主任參加統一部署培訓和相關工作發了相關防治的宣傳資料。

      (二)基層宣講培訓時間

      **年2月25日至3月29日,請市、縣級宣講團的同志來我鄉進行宣講,農村廣大干群和中小學師生為培訓對象,完成實施方案規定的基層培訓任務。

      (三)總結

      **年3月19日前完成培訓行動工作總結。

      四、主要內容

      (一)山區農村房屋選址,建設中防洪地質災害。

      (二)處在地質災害協助之下的村民進行地質災害簡易監測,應急讓等科普知識。

      五、培訓對象

      (一)將我鄉地質災害易發的兩個村,納入當次培訓計劃(見附件)重點。每個村至少培訓到30%以上的群眾,干部要達100%,監測員和中小學生達100%。

      (二)具體對象:鄉上的全體干部,鄉國土所的干部,建設所的干部,鄉、村建設規劃管理人員,村、組干部、骨干群眾和中小師生。

      六、培訓方式

      各村、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在授課時適當增加切合當地村的實際情況,培訓內容,保證培訓活動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實行基本常識與各村實際情況相結合,課堂教學和實地講解相結合宣傳培訓與散發資料相結合,講解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培訓,宣講團成立由市、縣、鄉的人員組成小組,培訓任務按村逐個實施。

      七、組織領導機構

      (一)鄉由分管組織的副書記,分管國土建設的副鄉長,和分管教育的副鄉長,協助分管國土建設的副科級干部、國土所、建設所、鄉中心校長聯合成立,牌坊鄉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領導小組,負責牌坊鄉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的組織領導。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鄉國土所,負責全鄉培訓行動和其它工作中的日常聯絡,協調、檢查和指導工作。

      (二)結合各村實際,保證培訓質量。

      市、縣、鄉組成的培訓小組到達各村、各村要熱情接待,了解本村的地質情況,組織好本村的干部群眾到達指定的地方認真聽講。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范文第3篇

      根據省文件精神,我們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現將貫徹落實和排查情況報告如下:一、高度重視,落實責任我市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防治制度和突發險情處置機制,安排部署了2012年汛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強化了責任意識,健全防災減災措施。“1.31”磨溪地震后對全市地災隱患點進行了全本文來自面的排查,確定了監測人,發放了明白卡,落實了責任人。結合抓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工作,認真落實縣(區)防災責任制,及時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隱患巡查、排查,努力使地災隱患點逐年減少,確保汛期或突發地災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二、認真排查,摸清情況三、強化措施,確保工作落實根據省廳檢查組指示,我局再次向縣、(區)政府及園區管委會提出書面要求:對屬于必須組織避讓搬遷的農戶,要立即動員搬遷;對學校、公路、水利設施等,能在今年治理的,應制定規劃,落實資金及時采取治理措施,不能在今年治理的應落實監測措施,責任到人,嚴防死守,確保安全。同時,根據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及時制定了“遂寧市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培訓方案”,以明傳電文發至縣、(區)政府、園區管委會,要求全市各級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提高防治能力。四、落實資金,保障經費五、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按照省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明確落實責任,深入督查,確保工作落實。(二)加強對全市71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巡查、監測、預警,加大排查的廣度和深度。(三)按照省、市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在全市范圍內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培訓工作,將宣傳普及到社區、街道、學校、鄉、村、社,落實到最基層的干部群眾。(四)積極推行地質災害預案的公示制度,真正實現“點點有人管,處處有人抓”。(五)繼續推進群測群防體系建設,深入落實防災預案,落實“兩卡”到監測人和人民群眾;普及安裝裂縫報警器和滑坡伸縮儀,提高防災預警的科技含量。(六)抓好申報項目跟蹤,協調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經費,保障工作順利開展。(七)加強汛期地災值班。

      嚴肅紀律,堅持汛期地質災害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與水利、氣象部門的溝通,積極收集地質災害災情,及時準確上報,確保信息通暢。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范文第4篇

      根據我縣地質環境特征和工程建設活動強度,結合歷年汛期氣象資料,預測我縣地質災害多發時段主要集中在5-10月。7-10月為汛期,當連續大雨3天以上時,引發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發性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二、地質災害分布情況

      縣地勢相對平緩,強降雨發生頻率較低、降水量較少,地質災害較少發育,地質災害危害程度低。但受區域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的影響,縣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泥石流、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紅沙崗鎮區和西大窯礦區。遭遇強降水時,西大窯礦區和野芨里鐵礦開采區有可能發生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紅沙崗鎮的黃蒿溝、石井子溝、紅柳溝和西道溝等4條洪水溝下游是工業園區和牧民新村,將會發生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三、災害重點預防區段

      根據《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依據地質災害發育的地質環境條件、地質災害發育現狀和人類工程活動等情況及危害性,選擇以下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

      1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各采石廠和露天煤礦開采區為滑坡、崩塌災害重點防治區。汛期前要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的群測群防責任制,將監測、預防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2地面塌陷災害重點防治區。西大窯和紅沙崗礦區為地面塌陷重點防治區。對已經發生地面塌陷災害的采空區要劃定范圍,設立警示標志,開展監測。

      3泥石流重點防治區。紅沙崗鎮區和工業園區是泥石流重點防治區。要加強汛期降水監測,發現險情,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地質災害防范時段

      根據地質災害的形成特點和主要誘發因素,確定各類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防范期。

      一)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與大雨、暴雨同步。根據我縣的降水特點,確定7-9月為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

      二)滑坡、崩塌。崩塌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影響。降水誘發的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確定79月為主要防范期;人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情況比較復雜,全年防范。

      三)地面塌陷。縣已發生的地面塌陷災害主要是地下采礦引起的其發生、發展與采礦的強度、開采規模、開采形式等有關,礦區應加強日常監測與預報、預警工作,全年防范。

      四、地質災害防治要求

      一)災情速報。發現險情征兆或災情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立即采取相應避讓措施,并在1小時內分別向縣防災應急指揮部和縣國土資源局上報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類型、人員傷亡及采取的防災措施。縣國土資源局應第一時間內向縣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報告,及時啟動地質災害防災應急預案。

      二)搶險救災。地質災害發生后,轄區鄉鎮和基層國土所在繼續監測有可能再次出現險情的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的同時,要立即組織當地群眾進行搶險自救。縣防災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在接到災情報告后,根據災情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災,確保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靠實防治工作責任

      各鄉鎮、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對本轄區、本行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負責,進一步健全領導責任制和主要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專人負責制,科學編制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要從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各項規定,真正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基層國土所要推行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工作,即對轄區內居民建房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簡單評估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人員聯系到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地質災害防災宣傳材料和防災明白卡發放到位,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人員到位,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精心組織,加強汛期巡查排查。

      要繼續堅持汛前巡查、汛期排查、重點核查制度,及早發現災害隱患點,及時將其納入監控預警范圍,落實防災工作措施,切實避免突發災害造成重大損失。汛期內,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對轄區內學校、居民點、交通干線、重要工程等進行巡查。對納入防災預案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嚴密觀測,不僅要逐點查看隱患點變化情況,還要檢查隱患點防災責任和防災避險措施的落實等情況。對人工建設活動形成的地面切坡,按照“誰破壞,誰負責”原則,督促業主依法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義務,維護好邊坡,防止和減少人為工程活動造成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建設工程可能遭受、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必須按照“三同時”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原則,加強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減少地質災害的形成或發生。通過巡查工作,不斷細化防災預案,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扎實有效。

      三)落實預案,抓好地質災害預防。

      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認真編制年度地質災害危險(隱患)點防治預案,按照“預案進社區、預案進企業、預案進農戶”要求,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防治預案,全面落實監測責任人、預警信號、撤離路線等防治措施,連同防災避險明白卡,一并發放到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手中;交通、水務、建設、教育等部門根據縣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分別制定交通干線、水利設施、市政設施以及學校周邊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礦業權人要根據所在鄉鎮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制定本礦區防治方案,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四)加強監測,完善群測群防網絡。

      要進一步完善縣、鄉(鎮)村(礦)組(點)群測群防網絡,強化預警預報系統建設,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對可能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地質災害的重點區域,要確定專門人員,嚴密監測并及時預警;要把日常巡查與重點防范跟蹤監測結合起來,日常巡查每季不少于1次,重點防范期巡查每周不少于1次,暴雨時期實行晝夜24小時監測,并做好監測記錄;實現監測人員動態管理,針對鄉村基層干部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責任人、監測人,并加強對新增人員的培訓,確保基層防災工作有人管,應急搶險措施能落實。要開展以機構、人員、預案、監測、經費保障等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創建活動,建立和完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落實地質災害監測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提高群測群防效率和水平。

      五)加強宣傳,強化地質防災意識。

      要加大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和業務培訓,向地質災害監測人員、隱患區群眾普及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和防治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掌握基本的地質災害識別、監測、預報知識和避讓措施,提高群眾防災、避災、救災意識。通過向防災責任單位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向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發放“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明確鄉鎮、村、社、礦山企業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人、監測人,讓群眾了解防災監測人電話、預警信號、避災撤離線路等。各責任單位要在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提高過往群眾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識。

      六)完善制度,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按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各鄉鎮和基層國土所要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監測預報、汛前檢查、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應急調查、領導到場、妥善處置等制度,制定每個危險區(段)和隱患點的應急方案,明確預報預警方式、躲災避險路線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實到單位和人戶,做到應急工作責任、人員、措施“三到位”要因地制宜組織開展應急避險演練,確保一旦災害發生,能高效有序地組織搶險救災工作,確保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建立完善應急工作機制和應急專家隊伍,保證一旦發生災情或險情,能及時有效進行判斷,迅速做好應急處置。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危險點和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點要及時開展應急調查,防止災害發生或災情進一步擴大。

      七)密切協作,形成抗災防災合力。

      國土、發改、建設、交通、水務、教育、氣象、安全生產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做好城市、公路沿線、學校、旅游區、礦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國土部門要認真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職能;發改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各類建設項目的審批管理;建設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城鎮規劃、建設的審批管理,及時制止和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章建設;交通部門要加強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隱患的防治;水利部門負責水庫(壩、渠)等水利設施地質災害的排查、監測和防治工作;教育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校舍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及治理工作,并將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德育列入中小學生安全常識教育內容;安全生產部門要加強對礦山安全生產、尾礦庫(壩)安全檢查;氣象部門要做好氣象信息的收集,會同國土部門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方案范文第5篇

      一、重點地質災害防治區域為:

      通溝村九組、程玉杰地災點、城后路、山城村砬頭、水源街。

      二、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按市政府關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要求,認真組織落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在街道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調度下,市街道辦事處組建了以書記任組長的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村、社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將在汛期視具體情況對各村、社區和相關單位的地質災害落實情況進行檢查。

      三、落實責任,扎實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根據市街道地質災害的分布特點,街道辦事處在汛期組成專項領導小組,對本轄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進行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

      各村、社區要配合街道,組織對地質災害防治區域進行巡查,同時要對重點地段設置警示牌,發放“明白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易發地單位和個人的安全避讓和撤離工作。

      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測群防員要承擔起預警預報的責任,要對市應急局的部署和命令,堅決貫徹執行,同時接受當地防汛抗災指揮機構的指揮,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發揮自然資源所熟悉當地情況等諸多優勢,建立健全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防治體系。同時,要加強宣傳,要開展發放宣傳冊、懸掛宣傳條幅、地質災害知識培訓等宣傳工作,提高群眾防災抗災意識。

      要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和災情快報制度。嚴格執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的巡查制度,并將結果及時上報汛期地質災害防治辦公室。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亚洲男同gay片|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国产亚洲精品2021自在线|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色欲www综合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最大黄色网址|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