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范文第1篇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報名的時候了,每一位同學都十分的緊張且都在努力奮斗,預祝大家考個滿載而歸,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山西高考報名時間以及條件2022,歡迎閱讀!

      2022山西高考報名時間以及條件(一)報名對象

      所有擬參加2022年全國統考的考生(包括普通文理科類、藝術類、體育類),以及高等院校經批準組織的單獨招生(包括高等職業院校提前單獨招生、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提前單獨招生、職教師資提前單獨招生、殘疾生提前單獨招生、消防救援人員單獨招生、保送生以及少年班招生等),均須參加全國統考報名。

      (二)報名條件

      1、符合下列條件且戶籍在我省的公民,可以申請報名:

      ①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

      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同等學力者,由本人寫出說明,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同意);

      ③身體狀況符合相關要求。

      2、外省戶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我省參加高考報名條件,除須符合第1條外,還須符合《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關于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參加普通高考有關事項的通知》(晉招考高〔2013〕15號)文件規定。

      3、在我省定居的外國僑民報名,除須符合第1條外,還須持省級公安機關填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

      4、考生本人或隨父(母)親因軍轉安置、工作調動(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人事管理部門辦理的調動)正常遷轉在晉落戶者,不受戶籍遷入時間限制。

      5、屬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報名:

      ①凡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錄取并保留入學資格的學生;

      ②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

      ③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非應屆畢業年份以弄虛作假手段報名并違規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應屆畢業生;

      ④因違反國家教育考試有關規定,被給予暫停參加高校招生考試處理且在停考期內的人員;

      ⑤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

      ⑥因觸犯刑法已被有關部門采取強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22022年山西省高考報名方法2022年我省普通高考報名采用“網上報名”、“網上繳費”、“現場確認”的方式。

      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生在畢業學校所在縣(市、區)招生辦設立的報名點(站)報名、確認,其他考生原則上在戶籍所在縣(市、區)招生辦設立的報名點(站)報名、確認。

      符合外省戶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我省參加高考報名條件的考生須在學籍所在縣(市、區)招生辦設立的報名點(站)報名、確認。

      2021年11月5日8:00—10日18:00,考生須按規定時間完成高考“網上報名”和“網上繳費”,逾期不予受理。考生報名后,如因個人原因取消報考資格的考生,報名費用不予退返。

      2021年11月12日8:00—16日18:00,須進行現場確認。

      山西省2022年高考面向貧困縣區招生專項計劃報名條件國家專項計劃:報考國家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1)符合2022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2)本人具有實施區域(36個縣(區))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具有當地戶籍;(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地方專項計劃:報考地方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1)符合2022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22個縣(區)和4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

      高校專項計劃:報考高校專項計劃的考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條件:(1)符合2022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58個縣(區),不包含4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且勤奮好學、成績優良。

      具有上述報名條件的考生,由本人在規定時間內到戶籍所在縣(區)招生辦提出申請,并如實填寫《山西省2022年面向貧困縣區招生專項計劃考生資格審查表》(網上下載),經所在縣教育、公安部門審核合格后,方可報考面向貧困縣區招生專項計劃志愿。逾期不予受理。

      各地招委會要協調建立由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共同參加的聯合審核機制,充分利用公安戶籍系統、中小學生學籍系統和高考報名系統信息,細化資格審核辦法,確保考生戶籍、學籍真實準確。有關市、縣(區)招生辦和中學要及時在縣級招辦網站和中學校內公示戶籍、學籍資格審核通過的考生名單(包括考生姓名、性別、學籍學校、實際就讀情況、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所在地等信息)。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范文第2篇

      第一條為規范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簡稱“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管理,確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安全運行,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口計生委、財政部關于開展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是中央或地方財政設立的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實行“國庫統管、分賬核算、直接補助、到戶到人”的原則。任何部門、單位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

      第四條建立獎勵扶助專項資金“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發放、社會監督”四個環節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制度運行機制。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發放必須接受財政、人口計生、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和檢查。

      第五條人口計生部門負責核實獎勵扶助對象人數,編制資金需求計劃,管理獎勵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統,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并監督發放機構建立獎勵扶助對象個人儲蓄賬戶和資金管理情況。

      財政部門負責獎勵扶助資金的預算決算、及時足額撥付資金并加強監督管理,實現封閉運行。督促發放機構將獎勵扶助金及時劃轉到個人賬戶。地方財政通過財政年報向上級財政部門反映專項資金到位、發放和結存情況。

      發放機構負責制定資金發放辦法和操作規程,按照服務協議的要求和人口計生部門提供的獎勵扶助對象名單建立個人儲蓄賬戶,將獎勵扶助資金及時足額劃轉到個人賬戶,并將資金發放情況反饋財政和人口計生部門。

      社會監督由監察或審計部門牽頭,推行社會公示制度,鼓勵廣大群眾參與對制度運行的全過程監督。

      第二章獎勵扶助范圍和標準

      第六條獎勵扶助對象應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本人及配偶均為農業戶口或界定為農村居民戶口;

      (二)1973年至2001年期間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生育;

      (三)現存一個子女或兩個女孩或子女死亡現無子女;

      (四)年滿60周歲。

      獎勵扶助金以個人為單位發放。

      試點地區省級人口計生委依據上述基本條件和國家人口計生委的有關政策解釋,結合本地相關法規、規章和政策,制定獎勵扶助對象確認的具體政策。

      第七條獎勵扶助標準:符合第六條規定條件的獎勵扶助對象,按人年均不低于600元的標準發放獎勵扶助金,直到亡故為止。已超過60周歲的,以獎勵扶助制度在當地開始執行時的實際年齡為起點發放。

      第三章獎勵扶助專項資金來源、撥付和發放

      第八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納入年度預算予以安排。地方負擔的資金,以省級財政為主。

      第九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按基本標準,西部試點地區中央財政負擔80%,地方財政負擔20%;中部試點地區中央和地方財政分別負擔50%;鼓勵東部地區自行試點。

      第十條各省(區、市)財政和人口計生部門自行確定有資質的金融機構作為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的統一發放機構。

      發放機構要為獎勵扶助對象開設個人儲蓄賬戶,并對獎勵扶助金的發放實行信息化管理。

      第十一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由省級財政總預算會計設立專賬,分別核算中央財政撥付和地方財政安排的獎勵扶助專項資金。

      第十二條中央財政負擔的獎勵扶助專項資金每年6月30日前下達到試點省份;地方財政負擔的獎勵扶助專項資金,每年7月31日前及時足額撥付到位。

      第十三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到位后,人口計生部門應及時將獎勵扶助對象個案信息提供給發放機構;發放機構應在8月31日前將專項資金一次性劃撥到獎勵扶助對象個人儲蓄賬戶,并將建立個人賬戶和專項資金撥付情況,及時反饋給地方財政和人口計生部門。

      第十四條省級人口計生部門每年1月31日前向同級財政部門反饋上年度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發放情況,9月30日前報送下年度獎勵扶助對象個案信息和資金需求計劃。上述情況和資金需求計劃同時報國家人口計生委。

      國家人口計生委10月31日前向財政部報送下年度個案信息和資金需求計劃。

      第十五條省級發放機構應于每年12月31日前將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發放情況等相關信息資料報送省級人口計生行政部門,并會同人口計生部門輸入“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統”。

      第十六條發放給獎勵扶助對象的獎勵扶助金以年為單位計算。獎勵扶助對象持有效證明到發放機構認定的發放網點支取獎勵扶助金。

      第十七條獎勵扶助專項資金形成的結余,區分中央和地方部分,用于抵扣下一年度相應獎勵扶助金的額度。

      第四章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管理和監督

      第十八條財政部門和人口計生部門建立獎勵扶助資金的監督檢查機制。財政部和國家人口計生委每年采取直接或委托方式對各地資金測算、撥付和管理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九條加強對發放機構資金運行情況的監督。發放機構不按服務協議履行資金發放責任,截留、拖欠、抵扣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的,取消發放資格,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第二十條從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工作的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部門、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改變獎勵扶助范圍和獎勵扶助標準的;

      (二)貪污、挪用、扣壓、拖欠獎勵扶助專項資金的;

      (三),專項資金管理混亂的;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范文第3篇

      (一)總體思路

      20xx年,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繼續堅持精準扶貧方針,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抓住濟源市列入太行山片區的大好機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貧投入,扎實開展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科技扶貧、“雨露計劃”培訓和產業化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認真開展定點幫扶工作,加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

      (二)目標任務

      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創新扶貧開發模式,對4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工程;完成“雨露計劃”培訓600人,提高貧困農民勞務技能;完成160人獨居、散居貧困群眾的搬遷扶貧任務,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選擇4個村開展到戶增收項目,切實增加群眾收入;開展產業扶貧貼息貸款工作,帶動貧困戶就業脫貧;認真開展老區村建設,改善革命老區村發展條件;扎實搞好定點扶貧,深入持久開展社會幫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開展搬遷扶貧

      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對生存條件惡劣地區的扶貧對象實行遷戶并村,充分考慮資源及就業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有序搬遷,把遷戶并村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產業聚集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搬遷對象向中小城鎮、產業集聚區、新型農村社區集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20xx年計劃完成搬遷40戶160人,同時做好市級搬遷工作。

      2、分類實施整村推進

      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為著力點,促進貧困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貧困村整體脫貧。20xx年計劃實施4個村整村推進任務,按照《河南省財政扶貧整村推進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重點用于村級道路建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和小型農村飲水安全配套設備建設。

      3、搞好雨露計劃培訓

      加大“雨露計劃”培訓力度,促進貧困農民就業增收。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重心,以提高貧困農民職業技能素質為目標,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培訓就業農民向城鎮轉移。結合貧困村產業實際和需求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0xx年計劃培訓600人。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范文第4篇

      會議時間:2018年10月11日上午

      會議地點:校長辦公室

      參會人員:中心校全體成員

      會議程序:

      李校長:昨天教育局組織農村小學校長及獲得2017-2018學年度農村小學辦學條件提升工作中獲得先進集體及個人代表到牛營子小學參加了牛營子中心校、白尺溝、太平杖子兩個教學點、郭家店小學。參觀了幾所學校近幾年的改善辦學條件改善情況。

      參觀結束后在牛營子中心幼兒園會議室召開了總結表彰大會,會議由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曹愛利主任主持。會上首先政府教育督導室張主任宣讀了受表彰的8個先進單位和12名先進工作者的表彰決定。接下來前進中心校、牛營子中心校做了經驗介紹。荀主任對2017-2018學年度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同時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安排。最后楊局長做了總結講話,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重點布置。

      李校長對本校下一步的部署:

      1、2017-2018年度驗收過的學校要繼續鞏固成果,加強學校內涵發展。(張涵杖子、藝才、義合店、五家子)

      2、2018-2019學年度迎檢校(張家窩鋪、魁盛店、大杖子、大馬營子)要做好充分準備,完善軟硬件設備設施,順利迎檢過關。

      3、2019-2020年度迎檢的學校(平地小學 、樓上小學、白廟子小學、四合當小學)早做準備,做好各項工作。

      4、每個學年中心校要拿出自有資金的15%的比例投入到各校的改善辦學條件上,使各校基本優質均衡,讓每一個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的教學成果。

      5、向牛營子中心小學學習,多爭取外援資助改善各校的辦學水平及辦學條件;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做也應有的貢獻。

      對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1、提高認識,成立組織,正確領導,確保各校義教均衡發展。

      2、加強資金投入,多方籌措資金及引進資助資金,積極爭取專項資金、社會援助,改善辦學條件。

      3、上下齊心,共同努力,不辭辛勞,為本校的改善辦學條件出資出力出方法。

      農村專項計劃的條件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基層科普 專項資金 管理實踐 成效

      近年來,福建省越來越重視基層科普工作,不斷加大對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協年度部門預算中設立了基層科普專項資金。該專項資金從省級財政性資金中安排,專門用于獎補扶持基層開展科普相關工作,年度規模從2006年的100萬元發展至2011年的1420萬元。該專項資金管理遵循統籌兼顧、規范管理、專款專用和績效評價的原則,注重發揮引導和杠桿作用。

      1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設立情況

      2011年,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包含4個分專項:一是基層科普設施與陣地建設專項資金,從2006年起設立,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補助基層科普車(含科普大篷車)和科普專用設備的購置更新、科普網站建設等,提升市、縣(區)科協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從2007年起設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萬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萬元,用于獎勵和補助在農村基層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開展基層科普相關工作,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進科普惠農長效機制的建立,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三是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2007年由省級財政追加安排、從2008年起設立,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補助科普惠農宣傳欄、服務站建設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及獎補省科普先進縣(市)、鄉鎮,增強農村科普宣傳和培訓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是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資金,從2010年起設立,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補助市、縣(區)科普場館布展設計、展品設備購置及配套設施建設,旨在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科協等部門關于福建省科普場館平臺建設規劃(2010~2012年)的通知》,推動市、縣(區)科普場館建設,提升基層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過積極實踐探索和不斷揚棄創新,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進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科學化、規范化。2007年,省科協、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獎補資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協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農村科普“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通知》,該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農服務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農宣傳欄建設標準》、《福建省科普惠農宣傳員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協、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福建省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工作的意見》。2011年,省科協、省財政廳聯合制定出臺《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在該辦法中,共設總則、目標與原則、申報與評選、組織實施、表彰獎勵、資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條,規定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的用途、開支范圍、預算申報審批程序等,明確了專項資金由獲得獎補資金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所在的縣(市、區)科協、財政局共同負責管理,由縣(市、區)財政局統一撥付到縣(市、區)科協,實行報賬制管理,同時強調加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和監督。

      2.2 規范項目申報評定程序

      根據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所含各分專項的不同用途,在項目申報表中設置相關支出績效目標內容,組織基層規范申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申報范圍面向農村基層,符合《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各縣(市、區)科協和財政部門負責組織本地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填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項目預算表》等申報材料,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確定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將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各縣(市、區)推薦名單進行復核,提出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省科協和省財政廳。省科協和省財政廳根據各設區市的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深入調研,審查申報材料,組織專家評選出福建省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并在省級媒體公示7天,公示期滿無異議后予以表彰獎補。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申報范圍是縣(市、區)科協,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資金、基層科普設施與陣地建設專項資金申報范圍是市、縣(區)科協,要申請上述專項資金補助,須向省科協提交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材料經審核、匯總后,提交專題會議研究評審。會上評定通過的補助項目及金額由省財政廳和省科協聯合下達到有關市、縣(區)科協和財政部門。

      2.3 加強項目執行跟蹤監控

      重視開展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執行過程以及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跟蹤督促檢查調研,采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匯總分析,及時掌握項目實施進程、資金支出進度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總結經驗,糾正偏差。2008年,省科協印發《關于報送科普惠農興計劃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通知》,要求獲得2006年、2007年獎補資金的單位和個人填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表彰對象情況填報表》并附上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協印發《關于填報〈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執行情況表〉的通知》,對2007年、2008年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執行情況進行摸底調查。2011年,省科協印發《關于開展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檢查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獲得2010年專項補助資金的單位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及支出績效進行認真自查自評,填報《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執行情況表》并附上專項資金到位、支出、結余相關財務憑證復印件,同時省科協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現場檢查調研。2012年,省科協印發《關于報送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執行情況的通知》,要求獲得2010年、2011年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且未正式上報項目總結報告的單位填報《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執行情況表》,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到實地調研,現場檢查、核實所報項目支出績效運行信息。

      2.4 開展項目支出績效評價

      積極開展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認真分析研究評價結果所反映的問題,努力查找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制定改進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據財政部門的部署和要求,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被選定為2009年、2010年支出績效評價試點項目,按規定編報了績效評價試點工作方案,開展了試點項目事后評價,報送了自評材料。2012年,省科協印發《關于開展2011年度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選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作為2011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項目,開展項目事中評價,要求各有關縣(市、區)科協負責組織轄區內獲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獎補的單位和個人認真開展支出績效自評,報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基礎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自評表》和績效自評報告;在基層自評的基礎上,省科協撰寫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按時報送給財政部門。

      3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實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實施以來成效顯著,2006年~2011年已累計組織實施1054個項目,共安排下達補助資金5490萬元。通過該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激勵基層開展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動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批新型農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學素養水平。

      3.1 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縣(區)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共有28個,比2009年增加5個;建筑總面積67002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2513平方米,培訓活動室面積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擁有常設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參觀(培訓)人數達42.7萬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萬人次。此外,還有在建的市、縣(區)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10個。

      3.2 科普宣傳欄、活動站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有了長足發展

      至2011年底,市、縣(區)建成科普宣傳欄(畫廊)9376個,科普展示單元總長度71532米,分別比2008年增長43.5%、22.4%;建成科普活動站(室)7789個,建筑面積221672平方米,全年參加活動(培訓)111.9萬人次,分別比2008年增長54.1%、52.6%和68.9%;建立各類農村科普示范基地786個,比2005年增長40.2%。2012年1月,省科協主辦的“建設萬個科普惠農宣傳欄”項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計劃,省級財政安排補助資金937.2萬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農宣傳欄3124個。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表彰,有131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協和省財政廳表彰。

      3.3 科普網站建設和科普車配置力度進一步加強

      至2011年底,市、縣(區)科協建有科普網站71個,比2005年增加53個(增長近3倍);瀏覽人數328.7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萬人次(增長近5倍);配置汽車115輛,比2005年增加38輛。目前,全省各市、縣(區)科協基本上配齊了科普車,福州市、三明市、建陽市等還配置了科普大篷車,2011年科普大篷車下鄉205次。

      3.4 農民科技培訓成效明顯

      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通過近幾年的科技培訓,培養了一批觀念新、技能強、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增強了農民科技致富能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了特色農業發展。2007年~2011年,全省農函大結業學員達16.8萬人次,年均結業學員3.36萬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縣(區)舉辦實用技術培訓共計18741次,培訓174.7萬人次,年均舉辦4685次、培訓43.7萬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穩步提升

      中國科協組織開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學素養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福建省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4.4%,高出同期全國1.13個百分點,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測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個百分點。

      4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4.1 項目補助力度偏小,影響規模效應的發揮

      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3.9萬元,基層科普設施與陣地建設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4.3萬元,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4.7萬元,項目補助力度偏小,規模效應不明顯。盡管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35.7萬元,而實際上新建一個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就需要數千萬元、上億元,若包括展教裝備費用,則所需建設資金規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館雖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設備,即使獲得專項資金補助,對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實完善難有較大改觀。

      4.2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樹立

      預算績效管理是根據績效理念,由設定明確的支出績效目標,建立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并把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緊密結合起來等環節組成的不斷循環的綜合過程。由于預算績效管理在全國整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地開展不平衡,一些基層單位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不甚了解,對其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未樹立績效理念,對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的產出和結果重視不夠,導致部分項目執行進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考核驗收工作比較薄弱,目前僅出臺《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尚未出臺統一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還沒有建立,績效指標的設定、評價標準的確定、評價方法的采用等仍處于初始探索中,績效評價定性指標的計分存在人為因素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礎性數據資料,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亟待加強。

      5 推進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財政部印發《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各級預算單位要把推進預算績效管理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下財政體制改革的新要求,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認識,樹立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認識推進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支出責任和效率,將績效理念融入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全過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財務部門、業務部門的骨干力量參與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發揮各業務部門的作用,形成分配資金運用績效、使用資金講究績效的機制。

      5.2 加強學習培訓,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業務新、政策性強、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的綜合性工作,要加強對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增強其業務素質,盡快建立一支既懂項目管理、又掌握國家政策,既熟悉財政財務專業知識、又擅長信息處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努力提高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積極實踐探索,構建科學規范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要積極探索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績效目標管理工作,事前科學設定績效目標,事中跟蹤監控績效目標實現進程,事后評價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通過深入研究,多方借鑒,設計完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逐步構建一套科學規范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實效,充分發揮基層科普專項資金促進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的項目儲備庫建設,提高預算執行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重視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及時采集分析績效運行信息,監控確保績效目標的實現。通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踐,促使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績效目標實現程度最大化、預算資金使用效率實現最佳化。優化擴大基層科普專項資金規模,加大項目補助力度,集中財力解決主要問題,繼續重點支持科普場館建設,為基層開展經常性科普活動提供陣地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亚洲gay片在线gv网站|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好用|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av片俺去也|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www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