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記一件有趣的事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寒假的一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介紹怎么使蛋清上有字跡的方法,覺得很有趣。晚上,我決定給表哥表演這個小魔術。
表演開始了,我叫表哥在屋外等著,我在屋里做表演的準備。我拿來一個雞蛋、一只筷子和一瓶醋,先把有水的壺放在爐子上,用一根筷子蘸點醋,在蛋殼上寫了個“學”字,然后叫表哥看著把雞蛋放入壺內,我和表哥坐在沙發(fā)上等著壺開過了不久,壺開了,我想雞蛋也熟了,我連忙把壺提下來,揭開壺蓋,一股熱氣撲來,我把壺里的水倒了,急忙伸手去拿雞蛋,可雞蛋很燙,我的手剛碰到雞蛋就縮了回來,我又用筷子慢慢的把雞蛋夾出來,生怕把雞蛋摔了。我懷著好奇而又不安的心情,慢慢地剝開雞蛋。表格目不轉睛地看著。這時屋里非常安靜,空氣也好像不流動了。我剝一塊蛋殼,就看看有沒有字,再剝一塊,再看看。結果我把整個雞蛋剝光了,連拿“學”字的影子也沒有。表哥說:“妹妹你這是什么魔術呀?不就是這個煮雞蛋嗎?”“可能是沒有做好。”我紅著臉疑惑不解地說。這時,我想著了大發(fā)明家——愛迪生,他發(fā)明電燈時,做了上千次試驗才找到最合適做燈絲的材料,而我剛做一次就……
我決定再做一次。于是,我又仔細閱讀那本書,才知道等蛋殼上寫的醋干了再煮雞蛋。我又在另一個雞蛋殼寫了一個“學”字,等字跡干了,重新表演……我剝雞蛋的時候,心里很緊張,真怕蛋清上沒有字。我剝一塊蛋殼,就仔細看看。我想:蛋清時還沒有字,表哥一定會笑我,到時候,我的臉往哪兒放呀!可又一轉念,如果這次還不成功,我還要繼續(xù)做下去,直到成功為止。我鼓起勇氣,剝起來,剝著剝著,眼前一亮,蛋清時出現(xiàn)了“學”這個字。那個字好像再對著我笑,表哥看了這個神秘又有趣的魔術,高興地豎起大拇指。
睡覺的時候,我回味著剛才的經(jīng)過,心想多么有趣的小魔術呀 !
指導家長:毛來根
我的趣事可多啦!讓我挑一件打羽毛球的趣事讓你也樂樂吧!
今天晚上,媽媽新買來了一副羽毛球。因為我不會打,媽媽就把球拍給了爸爸。我站在旁邊看著他們打得很高興,看起來很簡單。心里面也很想去露一手。他們打一會兒,爸爸就累了說:“我很累,先進去喝一杯水再打吧。”我趁機從爸爸手里搶了羽毛球拍。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拋,球拍還沒往上拍,我還沒打,球已經(jīng)落地了。人還往前撲了個空。動作可搞笑了。連續(xù)試了幾遍,結果還是一樣。媽媽笑了個樂翻天,邊笑邊說:“你在擺造形嗎?”爸爸就在這個時候正巧也走出來了,看見了我搞笑的動作也哈哈大笑了起來。四歲的小弟弟他也不會打,但也跟著笑了起來。我羞得立刻走進家門,一邊走一邊在心里暗暗地說:“等我學會了,下次哈哈大笑的人肯定是我。你們等著瞧吧!”
怎么樣?聽了我的趣事是不是覺得很搞笑呢?那你也寫一寫吧!我相信你寫的肯定比我更加有趣!
三年級:梁瑩怡
本次習作是以“童年的回憶”為題的命題作文。習作提示由兩段文字和一幅插圖組成,第1段文字提示交代了本次習作的范圍是“童年都有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憶之后,寫一件最有趣的事;第2段文字交代本次習作的要求和重點,把童年有趣的事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插圖提供了釣魚、畫畫、捕蝴蝶等幾種童年趣事,旨在啟發(fā)學生習作思路。
設計理念:
遵循課改精神,習作指導應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個人的獨特感受出發(fā),激活學生儲備的生活信息,促進個體語言的生成,讓習作課堂成為學生快樂生活的天地。本課教學設計我以此為指導思想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激發(fā)學生參與作文的熱情。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習作氛圍中無拘無束地、有創(chuàng)意地寫作。根據(jù)習作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特點,利用文本、音畫引路等多種形式, 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他們易于動筆書寫自己的童年趣事,樂于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
學情分析:
學生屬于作文初始階段的提高期,知識、能力、社會閱歷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儲備,但一提起寫作文,依然人人恐慌、害怕,需要教師積極地鼓勵和表揚,樹立表達的自信心。
教法和學法:努力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生動、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突出一個“趣”字。
能力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合作、交流、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童年的歡樂和美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習作中有趣的地方寫具體。
2.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習作指導和創(chuàng)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老師業(yè)余時間是個攝影愛好者,喜歡用鏡頭捕捉生活中的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我把其中幾張有趣的照片精心制作成相冊,帶給大家來分享,你們想看嗎?
2.請大家欣賞:播放課件,配樂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師解說。
3.師:聆聽著優(yōu)美的樂曲,欣賞完老師的作品,同學們有什么感受?
生1:照片中的這些孩子一個比一個可愛!
生2:照片中的xx游戲我也玩過,可好玩了。
生3:聽媽媽說,我小時候打預防針的時候還哭過呢!
生4:這些照片展示的都是發(fā)生在童年里的趣事。
生5:我也想讓老師把我做的趣事拍下來。
師小結:好啊,老師答應你。看著大家興奮的神情,聽了你們發(fā)自內心的話語,老師知道這一組畫面勾起了你們對童年的回憶,想起了許多曾經(jīng)做過的趣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筆,寫出那些美好的回憶吧!(板書:童年的回憶。)
二、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師:任老師常說“審題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課件9)現(xiàn)在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翻到46頁,認真讀一讀書中的兩段文字,看看自讀提示給我們本次習作提了哪些要求,如果你讀懂了,可以用筆畫一畫,寫一寫標注。
2.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們是不是英雄所見略同。
3.生匯報,師板書:
內容:寫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一件事。
要求:(1)詳略得當,有趣的地方寫具體。
(2)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師小結:同學們不但找得準,而且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歸納,看來你們的審題能力又提高了。
明確重點:請同學們把書放下,瀏覽一下黑板上的習作內容和要求,想一想我們應該注意的重點是什么?
師:同學們真是一群愛思考、會學習的孩子,老師喜歡你們。
三、構思習作,口頭敘述
1.師:請同學們再看書中的插圖,圖中的小朋友有的在釣魚,有的在畫畫,有的在捉蝴蝶,他們都在“大自然這本讀不完的大書”中找到了樂趣,老師現(xiàn)在特別想聽一聽你們都做過什么趣事,在哪找到了快樂,大家愿意告訴我嗎?
師:如果班里的36名同學一一都把趣事告訴我,就算下課了也說不完。這樣吧,請同學們6人為一小組,先和小伙伴說說你的趣事,然后每組推薦一名講得最好最有趣的同學,再來告訴老師好嗎?口語表達是寫好作文的前提。請看老師的友情提示一。
2.出示課件,指名讀。讓我們趕快行動吧,說一說,比一比,看看誰的童年故事最有趣。
3.生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剛才我走在同學們中間,早就被大家的趣事給吸引住了。老師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了,請每組推薦的代表舉手示意一下。誰愿意第一個站起來說說你的童年趣事,讓老師和同學們一同分享你的快樂?
4.全班交流,師生根據(jù)習作要求評價。
師小結:在剛才的交流中,老師發(fā)現(xiàn)講故事的同學講得眉飛色舞,聽故事的同學聽得喜不自禁,有的同學還笑出聲來了,看來這些故事的確很有趣,感染了大家。
四、拋磚引玉,指導寫法
1.師:行文要有章法。如果把這些趣事寫下來,怎樣才能寫精彩,并符合習作要求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2. 生小組內討論交流。
3.生匯報,師適時出示課件:
①寫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 、結果,分清詳略。
②對人物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描寫 、 動作描寫 、神態(tài)描寫、 心理描寫、外貌描寫。
③恰當?shù)匾靡恍┖迷~好句,運用修辭手法。
④為了更好地突出主題, 也可以自命題。(老師覺得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尊重你的決定。)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在本單元的課文閱讀學習中,已經(jīng)掌握了寫事記敘文的章法,你們真了不起!請看老師的友情提示二。
師:這是老師為大家推薦的一些好詞好句,僅供大家參考,如果你能在寫文章中恰當運用,對于突出主題“趣”會有很大幫助。指生開火車讀、齊讀,談體會。
5.教師出示對比段,學生自讀,體會如何能寫具體。
師:“哪一個片段具體生動?為什么?”
五、學生動筆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1.師:同學們,快趁熱打鐵吧,把你心中的趣事行云流水般寫下來吧。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學困生。
師小結:老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等細節(jié)描寫,把最有趣的部分寫完了。請大家想一想,怎樣才能使文章表達得更加完整,主題更加突出呢?
生:加入恰當?shù)拈_頭和結尾。
師:是啊,好的開頭和醒目的結尾如錦上添花,能夠緊緊地抓住讀者的心,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希望同學們千萬不要忽略這一點。
(設計說明:學生有了說的基礎和行文的指導、提示,寫起來如行云流水,所以應該在烘托中心、凸顯主題上加以指導。)
六、作業(yè)布置(課件22)
1.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把作文補寫完整,使文章變得更精彩。
2.結合作文要求,試著修改自己的作文。
師總結:老師現(xiàn)在就把我積累的好詞佳句用到這堂課的結束部分,為這堂習作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設計說明:這樣引導和作業(yè)安排,既降低了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又培養(yǎng)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板書:
童年的回憶
內容:寫童年生活里最有趣的一件事。
要求:1.詳略得當,有趣的地方寫具體。
[關鍵詞] 童年; 作文; 趣
我總覺,兒童的生活必是有趣的,天性使然,無憂無慮,快快活活。我總推崇孩子們寫生活中的趣,不求文章有意義,但求文章有意思。
前幾周,我曾經(jīng)布置過寫自己經(jīng)歷過的有趣的事,那次我只關注了孩子們的平鋪直敘,作后評講側重于如何抓住重點來寫。這周回家我們的作文為《 真有趣》,有趣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要寫清楚“趣”在何處。
今天批改作文,很多同學的作文不盡如人意,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漠視”周圍
布置作文時,已經(jīng)說明橫線上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事,可批改完所有的作文本,我竟然發(fā)現(xiàn)全班沒有一個同學寫人,只有兩個同學寫了小狗,其余同學都寫的是自己的事。我在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他們被家里人捧在手心里,所有的人都關注他,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更關注的點也都是在自己,對于周圍的一切,他們更多的是“漠視”。
童年的“趣”去哪兒了?原來缺失的原因就在于,現(xiàn)在的孩子們缺少一雙會觀察的明亮的眼睛,缺少一顆會發(fā)現(xiàn)的敏感的心。
二、選材老套
再來看孩子們寫的有趣的事。
有幾個男孩子的“趣”在電腦游戲里,也洋洋灑灑、打打殺殺了好些個字,但至始至終我是沒有看懂丁點,原因就在于我根本就沒玩過。
還有不少孩子,就是“套搬”。只要是《第一次 》《一件有意義的事》《我學會了 》此類寫事的文章,就會出現(xiàn)“包餛飩”、“包餃子”、“騎自行車”、“游泳”、“溜冰”“吹泡泡”等字眼,這些選材就像是萬能的膏藥,往哪兒都能貼。更好笑的是一個孩子,上篇作文,我們寫的是《我學會了 》,他寫的是《我學會了洗碗》,今天批這篇作文,神了,《洗碗真有趣》。
還有一部分孩子,能緊緊圍繞題眼“趣”來選材,但你卻感覺別扭,從他們二年級寫話開始,應該就用過很多次了吧,比如“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
孩子們筆下的“趣”總覺得缺點兒什么?
今天讀《小學語文教師》2014.01期《有花有蟲有童年》。文章介紹了汪曾祺先生的幾段文字,其中兩段文字分別來自他的散文《紫薇和黑蜂》、《捉蟲小記》。這兩段文字近乎天籟、妙趣橫生:
一個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樹上有數(shù)不清的枝子。真是亂。亂紅成陣,亂成一團。簡直像一群幼兒園的孩子放開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亂囔囔。
聽,瞿瞿瞿瞿,哪里?這兒是的,這兒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來了。顧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撲,追著撲。
讀著這樣的文字,品味這樣的童年,我明白了,我們孩子筆下的“趣”缺少的就是“花”、“蟲”、“童年”啊。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更多的孩子都不會玩了,他們只會玩電腦、玩平板、玩手機,而與大自然的草木魚蟲鳥獸有了深深的隔膜了。
童年的“趣”去哪兒了?原來缺失的原因是,現(xiàn)在的孩子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
三、語言貧乏
也有個別孩子有亮眼的選材,比如有個孩子寫了到鄉(xiāng)下找蠶豆耳朵,在眾多老套雷同的選材中,確似小清新一般。但讀完文章,還是有點失望,語言干巴巴,那份“趣”沒能突圍。
還是《有花有蟲有童年》這篇文章告訴了我答案。文章說:
翻閱某些小學語文教科書,“娓娓道來”的文章實在太少了,孩子們學了許多課文仍然不會說話,不會寫文章,原因就在于“課文體”的文章讀多了,“課文體”一本正經(jīng),正兒八經(jīng),缺少的是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語言不夠鮮活,自然味同嚼蠟。
童年的“趣”去哪兒了?原來缺失的原因是,我們給孩子閱讀的有趣的文字太少了。
孩子們,不著急,我們還是慢慢來。老師會和你們一起去讀汪曾祺先生的《紫薇和黑蜂》、《捉蟲小記》,還會和你們一起讀蕭紅的《我和祖父的原子》、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了這些文字,我們再到大自然中走一走,聆聽樹上啼叫的鳥兒,深嗅剛剛綻放的花兒,觀察雨后菜葉上的蝸牛,俯視路邊匆匆爬過的螞蟻,我們一定會找回我們童年的“趣”。
參考文獻:
[1]王宜早;《楊萬里的童趣詩》[J];生活教育; 2010年06期.
[2]陳翠玲;《解讀哈利波特現(xiàn)象,關注中國兒童文學》[J];作家; 2009年04期.
1 命題的新突破,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
作文教學改革首先是觀念上的轉變,克服求全觀、守舊觀。面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窒息的現(xiàn)狀,出于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目的,文題應起到迫使學生去創(chuàng)造的作用。具體的就是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來形成“怪誕”的想法,并通過細密的構思,在文章中使之合理化。由此,教師在命題上應有新的突破。
首先,注重命題新穎性,迫使學生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
好的作文題目,會像鮮花吸引蜜蜂那樣吸引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寫人記事的作文,可命為:初一,《親情故事》《假期我失去了父母》《媽媽叫我“淘氣鬼” 》《我長大了》;初二,《奇遇》《一個有殘疾的人》;初三,《補課》《媽媽年輕的時候》等,這樣的題目,每學期補充一些,學生也喜歡寫。因為,題目有助于激發(fā)中學生創(chuàng)造想像樂趣,使他們感到有事可說,有話可寫。再如,題目《2030年回故鄉(xiāng)》,就能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寫出充滿美好希望的內容。
其次,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樣化。
能誘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題目,定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命題的多樣性。使命題努力做到:第一,新、奇、活、趣;第二,難易適度;第三,貼近學生的生活;第四,具有導向性。如,《假若我有了錢》、《長大想當……》,這樣的題目學生寫起來就有時代感、新氣息。
由此可見,文題擬得好,有新的突破,會對讀者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同樣,在作文訓練中,命出一個好題,學生一見也會眼睛為之一亮,精神為之一振,興趣頓生,躍躍欲試,定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立意的新突破。
作文立意要解除傳統(tǒng)的束縛,老師應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引發(fā)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首先,樹立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培養(yǎng)他們要用正確的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使其作文具有積極的意義。對中學生應努力使他們陶冶情操,樹立科學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質,使其思想修養(yǎng)達到一定境地。然后引導他們到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生活,培養(yǎng)自己對真、善、美的愛,對假、丑、惡的恨。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閱歷豐富、體驗深刻,用正確的觀點去看待作文時,文思便如江水出閘,一瀉千里。
其次,鼓勵學生大膽地寫剖析自己的文章。教師要決意拋棄種種顧慮和包袱,相信學生,大力推進“放膽文”,鼓勵學生放開膽子去思考,想什么就寫什么。如寫《我背地里做的一件事》,教師意在讓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秘密而做文章,如《一件好事》《可笑的事》《糊涂的事》《害羞的事》《愚蠢的事》等出示一組題讓學生選擇,經(jīng)常給學生一個廣闊的空間。又如,在指導學生寫“發(fā)生在家里既有意義又有趣的一件事”,板書題目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一種氛圍:同學們,你們每個家庭都有許許多多既有意義又有趣的事情,請同學們仔細回顧一下,選擇一件說出來,如,家庭聯(lián)歡會、和媽媽下棋、幫爸爸戒煙、給奶奶過生日,這些題目都可以寫,像這樣指導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會千人一面,眾人一詞了。
第三、選擇創(chuàng)新的獨特角度。如寫作《記一個熟悉的人》,不少學生就會寫一個班上刻苦學習的同學,或是他敬愛的一位老師,或是關心他成長的爸爸等,這些作文內容可以猜到,有的甚至雷同。誠然,這種立意可寫,但他們缺乏創(chuàng)新罷了。如果能換一個角度立意,寫生活中一個愛管“閑事”的老人,平時言語不多,不討人喜歡,但卻在關鍵時刻,他為了維護群眾的利益,敢于同壞人作斗爭,則就比較能吸引人。又如,若是寫一個殘疾青年如何戰(zhàn)勝自卑,開店鋪,自己養(yǎng)活自己,并用誠心為大家服務,贏得大家對他的信任的事,也就比較有創(chuàng)新性了。這不僅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習作富有時代氣息,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作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素質。
2 題材的新拓展
中小學作文教學再也不能走技術主義、形式主義的老路了,只有以內容題材為中心,以精神和思維訓練為中心,方能開創(chuàng)作文教學的嶄新天地。拓寬學生的寫作題材,擴大寫作生活文和科研文,注重寫作的實效性,是引發(fā)和培養(yǎng)中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意識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首先,作文內容要生活化。生活是作文之源,學生生活越豐富,作文內容就越充實。教師要通過課內向課外開放,要重視開拓中學生的社會生活視野,培養(yǎng)他們勤于觀察、善于思考、面向社會、接觸實際的良好意識和能力,力求做到寫作題材與學生生活合拍,從而使作文內容充實,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其次,要引入新研文。教師引導學生把考察、種植、參觀、觀察、實驗等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有趣的情節(jié)、獲得的知識及怎樣獲得的寫下來。如,在生物課時組織了“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活動后,讓學生寫科研活動文。因為,學生親身經(jīng)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用顯微鏡觀察到了用肉眼年看不到的新奇微生物。學生對此充滿興趣,感受很深。有個學生寫出了如下的生動而具體的句段:“下課后,我端來從‘鴨子’塘里弄來的水后,便用塑料管沾了水,滴在顯微鏡的載玻片上,連忙通過鏡頭,仔細地觀察起來。”還寫道:“我一邊看,一邊旋轉著鏡頭。只見一些如芝麻大小的東西,在里面‘跑來跑去’真有意思。它們有的像草鞋底,周身長滿了細細的汗毛;有的像圓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這樣的題材無疑是真實、生動、深受學生歡迎的。
布局的新構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無奇。如記寫某個人物時,可先貶低皇贊揚,為揚而先抑,抑的目的在于揚,抑制是為了更高地揚起。有個學生寫《媽媽不求“爺”了》一文,開始寫“媽媽”信神,磕頭禱告,求財神賜福,且還執(zhí)意信“老天”。這是“抑”。然后,敬“財神爺”總不發(fā)財。后來,“媽媽”信了哥哥的話,不信神,去養(yǎng)雞,結果成了養(yǎng)雞專業(yè)戶,發(fā)了,終于明白:“想發(fā)財還得靠自己。”這是“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