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養殖場應急預案

      養殖場應急預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養殖場應急預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養殖場應急預案范文第1篇

      一、積極組建災害應急組織機構

      成立由局黨組書記局長任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局各科室負責人、局屬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州農業畜牧局災害應急領導小組。組建了以中青年黨員干部為主要力量的州級農牧系統災害應急隊伍。

      二、積極完善防汛抗旱預案

      結合本部門實際和《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要求,對我局原有的防汛抗旱預案進行補充完善,提高了預案的可操作性,使其在洪澇災害及次生災害后發揮作用。

      三、積極安排防汛抗旱各項工作

      汛期將至,為防止發生較大的洪澇災害,給我州農牧民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我局高度重視,下發通知要求全州18個縣和海螺溝管理局提前做好2015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安排部署和落實工作。

      一是要求各縣局要高度重視,清醒認識汛期災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增強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緊急行動起來,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切實增強責任意識、緊迫意識、群眾意識,要切實增強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意識,落實好應急預案和各項應急措施。抓好組織領導,抓好責任落實,抓好防汛物資的儲備工作,抓好應急搶險隊伍建設、管理和培訓。一旦發生險情,要確保組織有領導,物資供得上,隊伍能夠拉得出、用得上、戰得勝。全力以赴組織開展畜牧業防災減災工作。

      養殖場應急預案范文第2篇

      一、防汛抗旱工作開展情況

      (一)高度重視,健全組織領導機構

      我局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下設辦公室于局辦公室,統籌協調防汛抗旱工作。成立了五個防汛抗旱工作督察指導小組,分別由局班子成員帶隊對各鎮畜牧業防汛抗旱工作進行督查指導。并于5月4日印發《縣2015年畜牧業防汛抗旱工作應急預案》及《縣關于做好畜牧業防汛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明確分工,落實舉措,確保防汛抗旱工作扎實推進。

      (二)排查隱患,加強防災減災指導與服務

      一是密切跟蹤災害天氣過程,收集天氣、洪澇和紙質災害信息,及時通過電話、新農通傳遞給各鎮畜牧獸醫站、農戶,并結合走、建、惠、科技三下鄉等機會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廣大養殖場(戶)的防災減災意識;二是生產流通股牽頭,各鎮畜牧獸醫站積極配合對適度規模養殖場開展隱患排查,指導養殖戶提前對畜禽棚圈進行檢查修繕,疏通排水管道溝渠,做到主動避讓、提前避讓、預防避讓險情。

      (三)強化措施,落實災害防范

      一是強化災害應急響應。全縣畜牧系統所有值班人員、帶班領導24小時堅守崗位,保持值班電話和手機等通訊24小時暢通。對發生的重大汛情(涉穩情況),值班人員要在第一時間上報縣局。二是加強河道、溝渠、池塘排查,配合有關部門打撈河道內死亡畜禽并督促指導無害化處理。三是根據天氣情況,積極組織和協助養殖場(戶)加強飼草料物資儲備,避免因災造成飼料短缺。四是做好疫苗、消毒藥品等應急物資的儲備,科學指導適度規模養殖戶開展緊急免疫消毒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1、防汛抗旱資金不足,待積極向上爭??;

      2、應急預備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個別防汛抗旱工作人員防災減災意識、服務意識不強;

      3、個別養殖戶依賴縣級防汛抗旱救助過多,而自身早預防、早避免意識淡薄。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

      1、積極申請防汛抗旱救助資金。為提前預防和減輕養殖場(戶)因洪澇干旱導致的經濟損失,盡量給予資金補助。

      養殖場應急預案范文第3篇

      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保不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雞新城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狂犬病、豬II型鏈球菌病、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雞新城疫免疫注射密度達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雞新城疫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5%以上。城鎮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達到100%,農村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達到85%以上。嚴格動物檢疫管理,動物產地檢疫、生豬屠宰檢疫率達100%。

      二、工作重點

      (一)加強基礎免疫。市、縣兩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制定并組織實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鄉鎮(街道)要組織轄區內飼養動物單位和個人做好強制免疫工作,飼養動物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履行強制免疫義務。農村散養戶實行春、秋集中免疫,規模養殖場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繼續堅持“五統一、五不漏”(統一疫苗、統一免疫程序、統一操作規程、統一免疫標識、統一評價免疫質量,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的免疫質量要求,避免出現免疫死角和空白,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雞新城疫等國家重大動物疫病應免盡免。各地要認真實施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制度,做好疫苗儲備、調運、保管和領發登記、畜禽標識佩戴和免疫檔案建立等工作,確保免疫操作規范、程序嚴格、檔案健全、記錄詳實。

      (二)加強預防消毒。對規模養殖場、畜禽產品交易市場、定點屠場業主要按照動物防疫制度進行指導和督促,全面落實防疫消毒制度。特別要在春、秋兩次集中防疫期間對畜禽圈舍進行全面徹底消毒,確保消毒面達到100%。

      (三)加強疫情監測。動物疫情監測要堅持重點監測與全面監測、常規監測與應急監測、抗體監測與病原監測、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一要進一步完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健全應急隊伍,搞好應急物資儲備,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各地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嚴防疫情擴散,堅決把疫情控制在苗頭上、消滅在疫點上。二要制定完善動物疫情監測工作方案。摸清優先防治病種基礎信息,科學制定本地動物疫情監測工作方案,落實專業人員增加監測范圍、數量和頻次,重點強化對種畜禽場、交易市場、養殖密集區、候鳥棲息地等重點地區的疫情監測,確保監測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三要落實疫情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堅持定期巡查和疫情核查,確保動物疫情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置。四要加強疫情監測結果分析與運用。要把臨床監測、流行病學調查與血清學、病原學監測有機結合,認真分析研究疫情監測結果,科學指導防疫工作。五要加強疫情追蹤溯源。對監測出的陽性動物要按規定采取隔離、淘汰、撲殺、無害化處理等措施及時予以處理,防止疫情擴散;要認真搞好流行病學調查,追溯疫病來源,準確判斷疫病發展趨勢,切實把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權。

      (四)加強動物衛生監管。各地要嚴格執行《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農業部令年第6號),不斷規范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行為,努力提高全市動物衛生監管水平。一要認真落實動物檢疫申報制度。各級動物衛生監管執法機構要對申報出欄的動物到場、到點實施全面檢疫,做到有報必檢,確保以鄉為單位的產地檢疫面達98%以上,規模場檢疫達100%。對屠宰的動物,嚴格實行駐廠(場、點)同步檢疫,做到有宰必檢,確保屠宰檢疫率達100%。二要加強養殖場、屠宰場動物違禁藥品監測。對養殖場、屠宰場動物的違禁藥品抽樣率必須達到2%以上,防止未經免疫的畜禽和病害畜禽進入屠宰加工環節。三要督促屠宰加工企業做好“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質的自查工作。屠宰加工企業要建立自查制度,規范自查記錄,為內檢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駐廠(場)檢查人員要按規定比例開展抽檢工作,抽檢原始記錄、企業自查文書和檢查報告要實行統一整理裝訂,保存在駐廠檢疫室內,以備后查。四要加強堵疫工作。各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要切實履行防疫監督檢查職責,嚴防疫情傳入傳出。要繼續加強14個高速公路出入口監控,嚴防疫區及染疫動物和產品經過高速公路綠色通道進出。各高速公路收費站要積極支持和配合動物防疫監督執法機構工作,對進出我市的動物及動物產品必須查驗動物(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明,無檢疫合格證明的,要立即通知和移交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處理,嚴防疫區動物及其產品進出我市。五要嚴格異地引種檢疫管理。凡從省外引進種用動物,必須逐級上報,經市、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審批同意后方能引進,防止染疫動物和疫區動物進入我市。對引進的動物進行隔離觀察,確定無疫后方可投入使用。六要加大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逃避檢疫、抗拒檢疫、無證交易以及屠宰、加工、販賣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發現染疫畜禽,必須依法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切斷疫病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

      (五)加強養殖場(戶)防疫管理。要按新的動物防疫條件對已辦規模場、養殖小區進行復核,復核合格的更換《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不合格的,要責令限期整改。要明確養殖場(戶)的防疫主體,指導養殖場(戶)建立和健全重大動物強制免疫、診療、消毒、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人員管理等防疫制度,降低養殖場(戶)的養殖風險。

      (六)加強隊伍建設。各地要進一步穩定防疫隊伍,突出基層防疫隊伍建設重點,不斷提高防疫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要完善獸醫從業準入制度,清理整頓動物診療場所,扎實做好《動物診療許可證》核發、換發工作;要健全執業獸醫管理制度,抓好鄉村獸醫和村級防疫員培訓,促進獸醫行業健康發展。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領導,及時研究解決防治工作中的問題,為動物防疫工作創造良好環境。要按照獸醫體制改革要求,落實好村級動物防疫員,確保基層防疫工作有人抓。

      (二)明確責任。動物防疫實行屬地管理,各級政府要對本地區的動物防疫工作負總責。市動物重大疫病防制指揮部負責全市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各區市縣政府負責本區域內動物防疫工作,要與各鄉鎮(街道)簽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書,做到責任落實,任務到人。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推動全市防疫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養殖場應急預案范文第4篇

      為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平政發〔2008〕185號)精神,現就我市2009年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認真實施《*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采取污染防治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切實整治水源核心保護區內(包括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主河道兩側200米陸域范圍)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染源,初步建立良好的水源保護生態屏障,進一步完善水源監測、管理和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等制度,2009年底前基本完成*水廠和*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努力改善水源水質,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二、重點工作

      (一)水源保護區污染源整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禁止在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等規定,開展水源保護區的污染源整治工作。

      1.一級保護區內工業企業的拆除或關閉。*水廠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市鴻聯滴塑廠、勝利拉絲廠、萬盛針織廠等3家企業年內實施搬遷或關閉。

      2.一級保護區內農戶的搬遷。*水廠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及相鄰農戶共36戶,*水廠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有農戶12戶,年內制定搬遷計劃,實施搬遷。

      3.*大橋港航管理檢查站(海事碼頭)的搬遷。位于杭平申線和乍嘉蘇線交匯處的*大橋港航管理檢查站是我市最主要的省干線航道監控點。抓緊研究*大橋港航管理檢查站搬遷問題,并在乍浦塘口建錨泊服務區,以解決目前乍浦港待裝船舶臨時停泊在水源保護區內的問題。同時,加強對船舶的管理,嚴格控制船舶污染。

      4.二級保護區內水上加油站的拆除或關閉。目前*水廠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共有4個水上加油站,年內實施拆除或關閉。拆除或關閉前,落實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綜合治理方案,采用先進的油水分離處理系統和隔離系統等新技術,嚴格杜絕廢水排放;要配置圍油欄等應急設施并制定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5.強化水源保護區內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進一步摸清水源核心保護區域內畜禽養殖場情況,年內實施拆除或關閉。對水源核心保護區域以外的畜禽養殖戶,削減養殖總量并落實污染治理設施。常年生豬存欄50頭以上養殖場落實“兩分離三配套”污染治理要求,并加強治理設施的長效管理,確保正常運行;小規模畜禽散養戶開展“生態養殖模式”試點,進一步減輕畜禽養殖對水源的影響。

      (二)水源保護區河道整治

      1.河道疏浚。實施鹽平塘支流南市河、施家木橋港、金錢河、北河溇、春泉河、黑魚漾港,以及*塘支流豐收河、大寨河、紅廟港、前港河、前港東河、西塘港、鹽船河的生態疏浚工程,對每條支流與主河道連接口起向內1公里范圍進行疏浚,疏浚河道總長度13公里。

      2.河道保潔。落實河道保潔長效管理機制,將河道保潔范圍擴大到整個水源保護區,不留死角。

      3.水源地生態修復。開展水源地生態修復試點工作,在水廠取水口附近水體,采用生物修復技術控制藻類及氮、磷污染。同時,創造條件在水源地建設一定范圍的生態濕地,配合水生高等植物群落進一步提高水源地生態自凈功能。在一級保護區兩側陸域建設生態防護帶,起到保護水體、美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景觀等作用。

      (三)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

      在開展水源地污染源整治和生態修復試點的基礎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的規定,加強水源保護管理,并開展水源保護區劃界工作,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設置水源保護區標志,切實做好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工作,年內基本完成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任務。

      (四)水源保護區監控和應急預警體系建設

      1.水源地水質監控。在水源保護區合理布設監控斷面,監視水源地水質變化,每月監測一次,一月份和七月份監測29項指標,其余月份監測13項指標。年內對*水廠、*水廠兩個取水口水質開展一次全分析(包括地表水基本項目24項,水源地補充項目5個,水源地特定項目80個)。強化飲用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進一步完善上游來水水質預警監測機制。

      2.提高環境應急預警能力。從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和其它因素等方面入手,詳細摸清鹽平塘、*塘流域各類污染源的事故隱患點,掌握穿越水源保護區道路、橋梁等事故敏感地點,加強水源地污染事故防范。開展應急預案培訓和演習,檢驗反應速度,提高反應質量,保證應急預案的落實,并根據演練的實際情況修訂應急預案,以保證其有效性。加強應急設備的檢修和維護,確保應急設備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相關部門和鎮、街道要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列入重點工作日程,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全面建立工作責任制,明確職責,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有序推進水源保護工作。

      養殖場應急預案范文第5篇

      關鍵詞:海水 保護績效 建議

      中圖分類號:X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1)007-125-02

      1 “十一五”廣西近岸海域海水質量狀況及變化趨勢分析

      根據廣西北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常規監測結果統計可知,2006~2010年廣西近岸海域全年平均達《海水水質標準》中一、二類標準的水質比例分別為70.8%、72.9%、79.1%、87.5%和83.3%;海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分別為75.0%、77.1%、85.4%、91.7%和89.6%。由此說明,“十一五”期間,廣西近岸海域整體環境質量保持穩中有升勢頭,逐步達到良好水平,大部分海洋環境功能區達到水質保護目標要求。用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進行檢驗可知,2006以來,廣西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具有顯著變好趨勢。

      2 廣西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成效

      2.1 污染減排成效明顯,陸源污染物入海量逐年減少

      “十一五”期間,沿海三市政府以“節能減排”為抓手,通過建立健全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大力推進沿海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強化直接排海工業點源控制和管理,陸源污染物入海量逐年減少。目前,沿海三市直排入海的重點工業污染源全部完成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并正常投入使用;沿海三市(鎮)已建成5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達到30萬噸/日,且還有8座污水處理廠(含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在建或籌建之中。另外,3個市本級垃圾處理項目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各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也正在建設之中。

      據監測,2006~2010年,由獨流入海河流、直排入海工業、市政排污口、養殖廢水和船舶廢水等途徑進入廣西沿海的污染物量分別約為58、43、37、31、35萬噸,年,2010年的入海污染物總量比2006年減少約23萬噸,減幅達40.2%。用spew-man秩相關系數法進行檢驗可知,2006以來,廣西入海污染物總量具有顯著下降趨勢。由此說明,廣西海洋環境保護措施得力,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2.2 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措施基本到位,相關污染得到控制

      廣西通過積極落實《1972防止傾倒廢棄物和其它物質污染海洋公約》、《經1978年議定書修訂的》、《1990年國際油污防德、反應和合作公約》等公約中有關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的要求,指導和督促船舶所有人嚴格按照船舶法定檢驗規則,配備相應的濾油設備、油污水艙和垃圾貯集器及如實記錄船舶污水、船舶垃圾處置處理情況,并通過嚴格施行《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設備鉛封管理規定》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作業許可》規定,促使含油污水通過各自船主與油類回收處理公司簽訂回收合同予以回收利用,船舶垃圾通過各港口設置的船舶垃圾回收裝置回收、定期清運至當地垃圾處理廠作無害化處理,全面加強了對海洋傾廢的監測管理,有效地防治了港口和船舶污染的不良影響。

      2.3 海洋環境監測體系不斷完善,海洋災害預警以及應急處置響應能力得到加強

      廣西環保、海洋等部門定期開展了廣西近岸海域海水、表層沉積物、海洋生物質量及入海污染源監測工作,強化環境風險防范,對海洋環境實施了監控管理。并在廣西近岸重點海域設置了1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及一個監控中心,建立起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完善的海水自動監測網絡,加強了海洋災害(特別是赤潮)的預警預報能力建設。各涉海部門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海洋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廣西海事局船舶危險化學品和溢油事故應急反應預案》等環境事件應急要求,逐步增加應急物資配備并分別開展了應急演習,初步建立健全了廣西近岸海域海洋環境監測體系、預警預報體系以及應急監測體系,不斷加強了海洋環境監控與監理能力。

      2.4 國際合作領域逐步拓展,海洋環境保護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近年來,廣西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全球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全球環境基金會(GEF)”合作開展“南中國海生物多樣性管理”項目和“扭轉南中國海及泰國灣環境退化趨勢”之廣西合浦海草示范區項目,在紅樹林、海草、濕地保護、防止陸源污染海洋、海岸帶綜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有力的推動了廣西區的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3 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農業污染防控難度大,面源污染影響較明顯

      近年來,廣西近岸海域年度內海水水質分布均表現為豐水期水質較差,枯、平水期水質較好的趨勢,說明海水水質受面源污染影響較重,農業種植施用化肥及農藥、各種禽畜養殖(特別是散戶禽畜養殖)所產生的禽畜廢物等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呈現加重趨勢。

      3.2 海水養殖廢水直排現象依然存在,污染影響未得到有效控制

      沿海灘涂高密度、大量使用人工混合飼料以及高度集中、廢水直接排放的養殖方式和養殖區普遍存在,尤其是大面積連片對蝦養殖場大量生物代謝物和養殖有機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導致了局部養殖海域海水水質下降,如北海黨江海養區、欽州茅尾海、防城港北風腦海養區3個養殖海域出現三類、四類海水水質。

      3.3 海洋污染事故應急能力依然薄弱,應急預案和應急設備配置尚不完善

      雖然廣西的涉海部門,如環保、海事等部門制定并實施了相關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配備了一些應急物資和設備,加強了應急演練,但是,這種以部門制定和實施應急預案的層級低,無法動員各相關政府部門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沿海三市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并實施政府層面的船舶污染應急預案,沒有制定相應的船舶溢油應急救援物質儲備規劃,廣西沿?;緵]有船舶污染應急物資儲備庫,船舶污染應急物資儲備不足,船舶溢油污染事故應急隊伍建設滯后,專業性、社會化的溢油應急救援隊伍尚未組建,嚴重影響應急反應工作。

      4 “十二五”廣西海洋環保工作建議與意見

      (1)繼續加快沿海城鎮和臨海工業區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步伐,逐步開展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的改造和深度處理工程提高污水和垃圾的收集、處理率,提高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

      (2)鞏固和提高工業污染源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成果,不斷優化工業布局和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最大限度地實現工業生產的集約再循環。

      (3)抓好農村面源污染控制與整治工作。積極開展農村面源污染影響調研工作,推廣普及生態農業及測土施肥技術,減少氮、磷流失對河口及海洋污染影響;加快沿海地區畜禽養殖集約化、規模化進程,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物治理工程,解決沿海地區畜禽養殖的污染影響。

      亚洲黄色激情视频|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成av人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 亚洲a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 亚洲人成自拍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