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育的核心目的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的核心目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育的核心目的范文第1篇

      我家老大小時候也游過泳,上過50—200多元一節不等的親子課程,四個月起就采用杜曼教學法進行數學、文字、圖片訓練。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沒指望這些課程或訓練能提高孩子什么,只是帶著調研及實驗的心態在做所有的事。后來想想,既然是個全職工作就應該做得有模有樣,于是看了大量關于幼兒教育的國內外專業書刊,對于早教的理論與實踐有了自己的一點思考。

      0—3歲幼兒教育是教育什么?

      1。 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2。 充分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充分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4。 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5。 充分鍛煉孩子的體能。

      那么這些教育應該由誰、用什么樣的方法提供?

      1。 孩子的生活行為習慣包括:獨立睡覺能力,健康飲食習慣,游戲結束收拾房間等只能由父母來培養,這些好的行為習慣都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2。 探索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孩子最重要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也是需要父母給他們創造好的環境。好的環境是指:孩子游戲的環境很安全,安全的標準是孩子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進行探索而不會發生意外,環境中有簡單的玩具,并且是孩子全程主導游戲的過程而不是父母指導。

      3。 孩子的語言能力幾乎是由父母跟孩子的交流多少決定的。

      4。 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父母創造孩子與其他孩子接觸的機會,同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盡量不要參與孩子之間游戲的過程,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解決沖突和矛盾。

      5。 體能的鍛煉也是需要父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多提供戶外活動的機會。

      看出來了吧!早教的核心還是父母。讓父母學會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如何跟孩子一起游戲,如何與孩子交流等其實是早教的關鍵。

      美國早教專家認為,孩子早期教育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父母及家庭,親子培訓課程只是一個輔助,不參加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美國有些早教專家強調,孩子在3歲以前是大腦快速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充分探索的機會,如果在這個階段就讓孩子開始識字,數數等反而會阻礙大腦的充分發育。孩子將來的發展不取決于3歲之前學會多少東西,而取決于3歲之前具備了什么樣的能力。

      為什么早教課程在中國那么泛濫?那么具有中國特色?我想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虛榮心在作怪,“鄰居家孩子已經認識300個字了,我們家的才100個”“朋友家孩子已經會加減法了,我們這個還數不到10”;“別的孩子都去上親子課程了,我們這個不去肯定不如他們了。”另一部分原因也是父母替孩子著急,競爭這么激烈,將來孩子混不好怎么辦?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呀,能上的課程都上。父母們忽略了家庭本身教育的重要性,而開始盲信各種根本不是幼兒教育專家開設的早教課程。為人父母不易呀!

      教育的核心目的范文第2篇

      關鍵字:教學方法 可持續發展 社會需求 科學技術

      中圖分類號: G42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architecture specialized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general teaching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proposed the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education to be supposed the church student to appreciate various times, various local construction essence, sharpened their esthetic ability and the artistic percipient, had to let ability which the student had learns from history. In this foundation, indicated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to be supposed to walk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th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should be the establishment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and in the social demand both union.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ustainable development,Social demand,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A

      一.建筑史的教材特點和常用教學方法

      (一)外國建筑史的教材特點

      當前我國建筑學科開設的建筑史課程主要是《中國建筑史》和《外國建筑史》。中國建筑史一直沿用梁思成先生著的《中國建筑史》;這本書系統的按歷史發展順序詳細講述了中國各種建筑(包括宮殿、壇廟、陵墓、宗教、民居、園林乃至城市規劃等等)的技術、結構、審美等等方面,系統明了。外國建筑史教材最權威的版本是由陳志華先生所著的《外國建筑史》與羅小未先生主編的《外國近現代建筑史》,這兩本教材主要收錄和講解了代表較高水平的歐洲建筑史。

      從廣義上來講,外國建筑史應該是包括除中國以外各個國家的建筑歷史,但狹義到單純為我們的建筑學科教學服務,就涉及到篇幅與相應的學時數所限,所以由陳志華先生所著的《外國建筑史》與羅小未先生主編的《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的內容主要是收錄了代表較高水平的歐洲建筑史。而歐洲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各地的氣候差異也較大,所以不同的國家由于受各自的經濟、政治、歷史、宗教、習俗等原因的影響,又表現出了各自的特色,所以作為教材內容也只能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建筑成就片段,而不象中國建筑史那樣完整和系統。

      在外國建筑史里,除了歐洲建筑以外,簡單介紹了亞洲印度的宗教建筑與伊斯蘭國家建筑和日本建筑;非洲主要講了古埃及;美洲也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瑪雅文明與印加文明。所以,外國建筑史教材的特點決定了我們教學內容的先天缺陷,這就對我們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國建筑史教學常用方法

      外國建筑史基于上述特點,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大多是片段性的介紹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建筑技術與藝術成就。比如古埃及的陵墓、兩河流域的王宮、古希臘的圣地建筑群、古羅馬的拱券技術與公共建筑、中世紀的拜占庭建筑與哥特建筑,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建筑、古典主義的法國宮廷建筑以及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與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各個國家的代表性建筑。對于近現代部分,也是主要介紹了不同時期的現代建筑理論探求及其代表性的建筑實例,包括各個時期的各種建筑思潮與代表人物。

      這樣的教學只是給學生羅列了一些片段,而沒有更高層次的系統性的激勵學生去思考“將來的建筑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樣的問題,所以學生就缺少更多的更深入的創新思路和方向。針對這樣的教材和教學方法,筆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以期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最主要的是探求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二.建筑史的教育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以史為鑒

      (一)建筑史學科的教學目的

      外國建筑史的教育對于非建筑學專業學生的教學目的往往可以認為是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開拓學生的視野,但對于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論語》里也講到了歷史的作用,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等等。所以講述并明曉歷史的目的是要知未來,而不僅僅是知過去。所以對于建筑史的教育方法和目的主要是要探索并進一步知道將來的建筑發展方向,而不僅僅限于了解或熟悉一大堆的歷史性建筑。

      (二)建筑史的教學方法和重點創新

      所以,在外國建筑史的教與學中對于古代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有代表性的具有很高技術與藝術成就建筑的介紹,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讓學生明白經典的建筑經典在哪兒,為什么能歷久彌新、永不過時,成為歷史的見證,從而讓學生在設計實踐中把握正確方向。對于近現代部分應該教會學生有鑒別的去學師的作品,教會他們解讀隱藏在大師作品表象下的深層內涵,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大師的作品,而不是迷信大師,而且要籍此指明建筑發展與革新的方向。

      比如講到戈地的塑性建筑,要講明那些作品只代表戈地的個人風格,只適用于部分建筑類型,而不是適用于所有的建筑類型;對于密斯的貴金屬與玻璃幕墻結合的建筑形象,只是代表了密斯對于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的理論探索與實踐,那些建筑都是用來印證他的新建筑理論論點的論據,而不見得就是完美的、適用的建筑。對于柯布西埃的城市規劃與馬賽公寓等等,也都是投石問路的探索,而不是盡善盡美的結果。

      其次,還應該讓學生知道現代建筑大師之所以成為了大師,是因為他們在結合新技術、新材料、新社會需求方面作的不懈探求,而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所設計的某些單體建筑形式。而學生在認識大師時,往往是從他們的作品入手,認為大師的作品就是盡善盡美的,因而盲目的崇拜大師,并模仿其作品。動不動就在無論什么性質的建筑上加大片的玻璃幕墻,不管其適宜否,這樣往往會使學生的創作思想走上斜路還不自知。

      再次,建筑設計應該遵循“經濟、適用、美觀”的原則,這在古羅馬的《建筑十書》中就提出來了并一直沿用至今。但在當前的建筑實例中由于開發商、政府官員或建筑師自身的原因往往忽視前兩點,而過于強調形式上的美觀,所以給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要知道建筑畢竟是一種供人使用的適用品,而不是單純的雕塑、壁畫等純藝術品。過分強調形式的后果就是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是與當前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原則、低碳原則背道而馳的。

      三.建筑設計的創新應建立在科學技術突破與社會需求兩者的結合上

      現代建筑大師格羅庇烏斯、密斯、柯布西耶、阿爾托等之所以在建筑領域作出了超人的成就,是因為他們恰如其分的利用了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解決了當時的一大社會需求――批量化的建筑生產,提出了解決當時社會矛盾的辦法,并付諸實踐。而他們之所以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也是與他們的扎實的建筑理論與實踐經驗分不開的。要知道,這些大師們都曾先后到過希臘、羅馬實地考察與測繪古代建筑遺跡,并且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這足以證明他們主觀上對建筑問題的重視與深入鉆研的敬業精神,還有他們胸懷天下的大志向和社會責任感。

      而現在我們的學生卻往往是急功近利的,理論、技術、文化基礎不牢,卻過分的要強調自己的風格和形式,這與大師們相比是何等的淺陋!當然對于這樣的現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對于我們這些為師者也是一大考驗。如何引導學生,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解這道難題,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的。對此,筆者以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引導:

      3.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畢竟不管在什么行業,一炮打響的人只是少數的幸運兒,而且這些幸運兒的成功往往都是建立在他們平時兢兢業業的勤勉之上的,這些人的成功也是永恒的。否則,一夜走紅后也是曇花一現。所以,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將來走上各自的工作崗位,學生都應該踏踏實實、勤勤勉勉的刻苦鉆研,要有十年磨一劍的鉆研精神。

      對于社會責任感問題,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一員,有義務有責任愛護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人類只是地球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傷害和踐踏其他成員,更不能破壞他們所生活的環境。建筑師充其量只是開發商或者某個機構雇傭來為其服務的,你沒有權利浪費任何資源,而是有義務為國家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為全人類服務,為保護家園服務。只有把自己的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捆綁到一起,甚至為了國家為了社會不惜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干,才能最好的發揮自己的專長,成為歷史的中堅。

      3.2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教育

      要知道,建筑除了具有技術性和藝術性外,還具有獨特的社會性、文化性和環境生態性。建筑創作是一項社會性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工程技術知識和藝術修養,還需要了解社會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與建筑的關系,了解建筑心理學、建筑行為學及城市社會學,甚至歷史學、民族學、哲學等。也就是說,建筑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術加藝術,而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任何只重視功能或只重視形式的建筑都是簡單的,沒有深層社會根基的,是不成功的。就象梁思成先生所說“建筑師應當是一位有文化修養的綜合藝術家、哲學家的頭腦,社會學家的眼光,工程師的精確,心理學家的敏感,文學家的洞察力……”

      所以,在學生階段或者工作后的初期階段,應該腳踏實地的從方方面面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武裝自己。堅持下去,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3.3進行生態與可持續發展教育

      21世紀定義的世界建筑范例將集中在生態和可持續發展方面。1972年羅馬俱樂部麥道斯(D.L.meadows)的《增長的極限》從全球和長遠的角度,把經濟、技術、社會和環境問題結合起來考慮,以系統動力學的方法,建立了一個世界模型,通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指出人口增長、工業發展、糧食生產、資源耗費和環境污染的指數增長,最終全世界將面臨物盡財絕的境況。而且目前全球的能源短缺、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問題也日益突出,人類的生存正在遭受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而這種威脅恰恰來自于人類自身!

      這些問題也促使業內人士對地球上的大型人工建筑物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進行研究和評估,結果顯示引起全球變暖的有害物質中有50%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在建筑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所耗費的能源也占能耗總量的1/3。對此,建筑師們不得不將人類自身的活動納入到生態系統中,重新評價人、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鑒于當前存在的普遍問題,對于未來建筑人們提出了功能建筑、智能化建筑、綠色建筑等等。作為建筑史教育工作者,作為未來建筑師的學生們,我們應作何感想?這時候你還單單考慮建筑的形式和風格嗎?只有將當前的“無所不能”的建筑技術應用到生態的、低碳的、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上,才是建筑設計創新的突破口。建筑與環境、建筑與生態、建筑與地貌等等都是共生、共榮、共存、共樂、共雅的,我們只有將建筑創作納入到地球這個全人類的家園中,并考慮這個大家庭中各成員的各自特點與喜好,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給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領域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教育的核心目的范文第3篇

      一、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

      為了實現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教師就要解讀學科優勢,通過精選教學內容,制定科學的小目標,將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從理想轉變為現實。如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關注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養成。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人們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往往存在一定的錯誤。在人們看來,語文知識最好學,不需要花費什么力氣。可事實上,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既可以作用于人們的現實生活,也可以傳遞人類的精神文明。再如,語文知識需要學生錘煉語言技能。因此,學生要能夠通過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活動積累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便處理語言信息,并積極地反饋。當然,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還需要將習慣養成作為教學內容之一。通過展現語文知識的魅力、教師的文化素養,讓學生欣賞到文字之美,讓學生生成積極的民族情感、愛國情感,有助于傳播文化智慧,幫助學生擁有綜合素養[2]。由此可見,在解讀中職語文教學實踐的內容時,“應試”內容只是選擇之一。文化元素、情感元素、思想元素、生活元素都應該融入其中。

      二、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時,筆者建議,要將聽、說、讀、寫四項最基本的活動變得豐富多彩。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充滿了活力,他們的潛能正等待教師的挖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展現出自己的個性,通過與教師的能力整合,促使中職語文教學自然化、本色化。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將語文素材資源以舞臺劇的方式展示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指導,將更多的學習權利放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與作者對話,與課文中的角色對話,將自己的視角與專家的視角整合,使人物演繹更為豐滿。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還會為學生提供展示空間,讓學生能夠通過積極地反饋,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獲。如中職學生的記憶力非常好,而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詞句積累、讀讀背背又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筆者就將二者整合,讓學生借助現代化的教育工具完成資源的收集,再將他們認定的好詞、好句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然后,通過記憶競賽的方式,將死記硬背轉變為一種充滿熱情與活力的競賽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迫于壓力完成記憶背誦,而是成為了最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他們不滿足于他人展示的內容,不滿足于教材展示的內容,會動用自己的學習能力,積極地獲取更多的資源,被我國的文化所感染,被時尚文化所觸動,進而形成文化素養、學習能力[3]。

      教育的核心目的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職英語;職業核心能力;項目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1-0254-02

      1 職業核心能力及項目學習基本內涵

      1.1 德國學者梅騰斯于1972年首先提出“核心能力”這一概念,認為“核心能力與職業流動性和職業適應性緊密相聯,是勞動者‘進入日益復雜的和不可預測的世界工具’”。概念提出之后,在歐盟各國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并在職業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國通過報告、法令等對“核心能力”做出了規定。

      對于非英語類高職學生而言,其能力構成的主體是專業能力,英語能力是為其專業能力的服務的。因此,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僅僅學習基礎英語,滿足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和溝通是不夠的,也偏離了高職教育的目標。

      當前,已有研究偏向于從英語的某項技能教學,如口語、寫作等,探討核心能力的培養,而且都指出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核心能力培養的關鍵作用,而項目教學被認為是培養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這一點在德國的職業教育別突出。

      1.2 項目學習基本內涵 項目學習就是對一個特殊的將被完成的有限任務,它是在一定時間內,滿足一系列特定目標的多項相關工作的學習掌握。

      項目學習,對學生來說是參與了一個長期的學習任務。要求他們扮演現實世界中的角色,通過工作,研究問題、得出結論,就像成人工作一樣。他們常會遇到社區或真實世界中的問題,使用科技手段研究、分析、協作和通信。他們會在社區與專家或社區成員一起工作。學生接觸各個學科領域,使他們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學科是如何相互聯系和相互支持的。

      傳統的公共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決定性的因素,學是被決定的。現在高職公共英語改革理念,教師已從傳統課堂的絕對主體地位轉為走下講臺,以一種平等的協商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交往和共同活動,在學習基礎英語的過程中,以項目教學策略為手段,引入職業英語,培養職業核心能力。

      2 項目教學模式的設計

      在項目教學法設計單元,要求教師在設計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分化成若干分目標,把學習內容細化成學生容易掌握的小項目,從而通過這些小項目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本文以公共英語課程為案例進行項目教學。

      2.1 計劃準備階段—產品導入主題 在項目化課程實施前,首先進行教學準備工作,如實訓設施、實訓耗材、訓工具、量具、各類工具書等硬件資源配置。該階段要求教師擁有很強的項目整合能力。在項目設計時,教師要結合具體的項目把課程的主要知識點提煉出來。項目的選取要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項目的內容最好使學生充分感覺到學有所用,現在的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選擇有一定的功利性,當他們覺得這個知識很有用的時候就會激發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導入顯得尤其重要,他對于學生的興趣、注意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個好的導入,有利于課堂的有效組織和教學。導入的方式可以通過提問、故事、實物、圖片和視頻等來實現。

      為了引入“Marketing Mix”-營銷這個概念,可以通過實例的方式進行導入。教師在課堂上手持一罐王老吉涼茶向學生提問如表1所示。

      2.2 組織實施階段

      2.2.1 傳統的教學方法與項目教學相結合 在組織實施階段,教師通過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進行鋪墊,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當中所出現的生詞,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掌握程度。

      對于課堂提問發現問題,教師講解。將課文當中出現的關鍵詞和關鍵句進行講解。

      例如:Structure Analysis: “that many marketers…the industry” is an attributive clause, modifying the antecedent “definition”.

      e.g. The shirt that Peter bought yesterday afternoon is very expensive. 皮特昨天買的那件襯衫很貴。

      通過閱讀文章內容,逐步使學生歸納出完整的“4 P”概念—“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2.2.2 項目實施——核心環節(將所學4p概念引入產品當中) 項目確定后,進行項目實施動員,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學習動員工作,讓學生了解項目活動教學的意義、項目應完成的任務、項目活動所需的技術與學習方法、實施流程及考核辦法等。教師應先期完成該項目,一方面對項目有個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導學生,另一方面當項目提出的時候就能拿出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項目活動教學中來。

      以“4 p”為例:教師做好活動組織:①科學劃分活動小組。②確定組長公布成員名單。③制訂活動機制:集體討論輪流發言。④明確成績考核辦法如表2所示。

      2.3 檢查評價階段 當一個項目完成后,小組成員進行項目總結和交流,找出在共同完成項目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成員配合是否良好,各成員是否及時完成各自的任務,完成率是否理想,項目產品是否達到理想效果,對于該項目還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等。項目完成后的總結評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首先,讓學生表達、分享自己都學會了什么,總結項目教學活動對他們的意義。通過總結,使學生找到自己理論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項目活動實施過程的最大收獲與體會。然后,教師要在評估中指出項目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要總結比較各組的特點,引導學生相互學習他人的長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總結中得到提高。學生完成各項任務后,讓學生展示各組的成果。項目呈現的形式可以是圖片、報告或PPT展示等。

      2.4 成績處理階段 重視調查測評環節,有利于對實施項目教學法教學的更進一步完善、充實和提高。通過實施項目活動教學,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2.4.1 小組活動成績評價 項目教學中,學習的成果是多元化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因此評估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不能簡單地以對錯而論。項目實施的成功與否應該看整個過程的進行情況。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對小組成員的活動成績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當中,對學生參與度,貢獻率,努力程度,進步及演講幾個方面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如表3所示。

      2.4.2 學期活動評價 每個單元結束以后,對每個單元這個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學期結束以后,對每個單元進行相加然后除以單元數,得出學生的平時成績。這樣可以有效的進行項目教學的組織,提高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表4所示。

      3 總結

      項目教學和高職英語相結合,不是簡單的采用一種教學方式,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對目前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不高,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且感覺學習公共英語用處不大等問題,公共英語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上面必須改革。教育內容應當突出高職英語的特點,但是又不能取代專業英語,應該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之間建構一座橋梁,使得學生能夠感覺學有所用。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上,采用項目教學法,突出職業核心能力發展,圍繞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學生自我管理,教師監督等,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Beckett Gubahar H. Teacher and student evaluations of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 TESL Canada Journal, 2002,19(2).

      [2]Beckett G. H, Miller P.C.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 Greenwich, 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6.

      [3]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教育的核心目的范文第5篇

      一、牧區寄宿制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

      1 住校適應問題,表現為適應環境能力較弱。學生從住在自己家里,到入住寄宿制學校,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而牧區有些孩子養成了嬌生慣養的習慣,自理能力很差。一旦離開家長的呵護,他們就不知所措。住校對他們來說,從自然環境到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這一切都構成了新住校學生心理適應的嚴峻挑戰。對于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學生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大多表現為:產生情緒障礙,如焦慮、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夠集中;不能約束自己,總是違反紀律等。

      2 學習方面的問題,表現為厭學或逃學。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重,會給小學生造成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加之現有的教學內容偏難,對學生學習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壓下,學生身心受到了極大損害。在心理方面則會產生抑郁、煩躁、信心不足、思維遲緩、厭學現象。

      3 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表現為冷漠、孤僻。由于牧區的小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成長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

      4 人格障礙,表現為性格柔弱內向。人格障礙指小學生人格的發展不協調,主要表現為心胸狹窄,嫉妒心強,我行我素。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更需要親情的幫助,而在寄宿制學校學生每兩周才能回一次家,在他們的生活中缺少家教與親情。所以,在許多寄宿制學生身上存在性格柔弱內向的特點。

      5 意志障礙,表現為意志薄弱,經不起挫折。中國的家長歷來很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溺愛,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當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甚至采取消極的逃避方式,這類小學生主要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行動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容易上當受騙,愛說謊話,不能經受學校和生活帶來的正常競爭,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行動放任自流。

      二、牧區寄宿制小學生常見心理困擾的教育對策

      1 學校環境建設是實施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學校的環境,應以嶄新的面貌出現,盡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筑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文化、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2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專業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較大影響。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要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因為某某學生成績好而偏愛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決定。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應該保持良好的情緒,對學生要和藹可親,以誘發其良好情緒,善于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及時排除不良情緒的干擾,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健康情緒,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3 建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自信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大成色www永久网址|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三上悠亚亚洲一区高清|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