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 發展狀況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4-0225-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建設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黑龍江的農村就建設同樣是的。所以說,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農業機械化不僅要發展,還要加快發展的速度,調整發展的方向,順應社會的發展,最關鍵的是不能落后于社會的節奏。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遠艱巨但又必須做好的巨大工程,農村機械化水平的發展是其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是促進農村生產的直接動力,也是體現農村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對于農村機械化的發展現狀以及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從而研究出相應的對策,努力提高農村機械化水平。
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1.農機化裝備總量不斷上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離不開一套良好的裝備。近些年來,黑龍江農村機械化的裝備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有一些收獲。機械總動力明顯比前些年要高,增長趨勢很明顯。拖拉機的擁有量的上升值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除了拖拉機之外。相應的輔的農用工具的數量同樣有所升高。在黑龍江江濱農場,農用運輸車也是一個體現農機化裝備富足的良好指標。這些農機具不僅在數量上有明顯的增大,關鍵是在質量上也有很大的進步。這是更值得關注的一點,因為質量的提升能提高農業工作的效率,減輕黑龍江農民的負擔,對于糧食的促收自然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發展
在黑龍江,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實施與發展對于農機化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農機具購置補貼惠農政策能有效的提高廣大農戶的激情,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當農戶有意識并且主動德去購買農機具時,就已經對于農機化的發展貢獻出了一份力量。因為,農機具的產業已經被帶動,消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反促進消費。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黑龍江農機具產業的發展能將新型的機具以及技術推廣出去,能有效提高農戶的工作效率。
3.農機服務管理體系有所改善
黑龍江農機服務管理體系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處理農戶與農戶之間,農戶與農機具之間的關系。在農村機械化發展的過程中,農戶之間需要交流。通過交流彼此的使用經驗以及建議,能使彼此更了解農機具的優缺點。農戶的建議對于管理人員也是一份寶貴的禮物,這是農戶的反饋信息,認真分析農戶的建議能讓管理人員對于農機具在農戶使用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并進行總結,了解農機具在農業實際工作中發揮的作用。農機專業人員人數和技術的保證也是農村機械化發展的一個重大前提。他們對于農民的增收以及農業工作效率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貢獻。黑龍江農村機械化的發展離不開這些人的辛勤勞動。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機行業管理和生產安全工作有待改善
隨著黑龍江農村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農機的生產安全工作越來越讓人擔心。雖然農機的發展讓人比價滿意,但是安全意識的淡薄更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安全工作是農村機械化技術發展的保證,如果安全工作沒有辦法做好,黑龍江農村機械化的發展很難有前進的空間。已經有少數的生產人員忽略了這個問題,沒有將最重要的因素考慮進去。可能是由于補貼力度加大,大家都關注著實際的經濟效益,而將最根本的工作給疏忽了,這是應該極力避免的情況。由于安全意識的淡薄以及法制觀念的缺乏,已經有少數人進行無證生產。這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出了生產環節意外,關于銷售以及維修等環節都存在無證現象。在沒有了解農機具的情況下進行這些活動,顯然是對別人的安全不負責任。黑龍江農機使用者同樣缺乏安全意識。如果不按照正常的程序去進行培訓,農機使用戶對于農機具就的操作使用情況就存在盲點和誤區。這自然有發展成為安全問題的趨勢。農戶如果不進行正常的培訓和登記,這不僅對自身生命安全有威脅,對于別人的生命也造成了威脅。換句話說,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黑龍江農機安全生產和健康發展的環境。
2.土地缺乏規模化的經營
農機具的作用對象是土地。所以說,土地的自身情況對于農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影響。在現今的農村環境下,大部分的土地都缺乏統一的管理。這是由一定的原因的。在黑龍江,土地的流轉面積較小,土地過于分散,因為土地被劃分為每家每戶的承包范圍之內。這使得土地的統一管理遇到了障礙,局限了土地的規模化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土地結構的調整,使得農機具的使用受到限制,實際作用也很難發揮出來。
三、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1.加大宣傳力度
毫無疑問,黑龍江農機化的發展對于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戶經濟收入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村機械化發展是農村發展的生產動力。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農機化的重要性。因此我們需要做好宣傳工作。盡最大努力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幫助宣傳,讓人們意識到黑龍江農村的發展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而農機化的發展便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當廣大高層干部和人民群眾感受到這種氛圍并且主動地加入宣傳工作中時,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所進步。這有助于提高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以及購買和使用農機具的熱情。
2.扶持勞動力轉移
黑龍江勞動力的人數在農村中還是占據著一定的比例的,我們要想辦法轉移這些勞動力,而這需要經濟的支持。我們要創造一個市場提供給農村勞動力。通過這個市場實現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因此,我們需要加快黑農場經濟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村機械化技術的發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為這關系到黑龍江農村的經濟發展,關系到農戶的收入水平,關系到農村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使黑龍江農機化的發展走向一個更高的平臺。
參考文獻
[1]任俊. 江西省農業機械化戰略發展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3.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4-53-1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化發展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起步晚,技術可能也不如發達國家先進,但是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農業機械化發展是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我國農業生產的水平已經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十五”期間我國農機固定凈資產達到3530億元,其中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的保有量實現了快速增長,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接近40%,同時重要的農業機械和重要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得到了推廣和使用。早在2011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的水平就達到了50%以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但是從實際角度出發,農業機械化在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總結出這樣幾點問題: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起步晚、基礎薄弱;農業機械化裝備落后、科技含量低;產品單一化,難以滿足新型農業的發展需求;產品質量不高,服務不到位;農機化財政投入還需加強;農機應用率較低。
下面將主要根據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談一談未來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措施,僅供讀者朋友參考。
2 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農機化發展體制
第一,政府通過補貼對農村農業機械設備購買給予補貼,增加農民對機械化設備的購買需求;第二,合理定位農機化發展方向,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民種植農作物一部分是供給自己使用,但更多是用來變成經濟作物,因此一定要合理定位農機化發展方向,提高農民農機化作業水平,加強利用率。
2.2 因地制宜,鼓勵發展地方經濟
不管是多么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必須結合當地的種植環境和氣候展開農作物的種植,要做到因地制宜,鼓勵發展區域經濟,將機械化水平充分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3 提高農作物的栽培技術
農機化作業水平提高了,那么農作物的栽培技術也需要不斷提高,實現農機化與農藝化全面進步,這是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要準備,也是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發展的有力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機械化發展水平。
2.4 提高農業相關人員的機械化操作水平
先進的機器設備,需要進行管理和維護,如果農村地區只是機械的引進現代化的技術和先進的機械設備,不提高相關人員的機械化操作水平,那么同樣也會阻礙我國農機化發展進程,因此一定要提高農業相關人員機械化操作水平。
以上分別從建立完善的農機化發展體制;因地制宜,鼓勵發展地方經濟;提高農作物的栽培技術;提高農業相關人員的機械化操作水平幾大方面介紹了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措施,可能還不夠全面,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也不斷提高,要想保證經濟快速穩定的向前發展,農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必須認清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同時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早的予以改善和徹底解決,不斷地健全我國的農機化發展機制,提高農業相關人員的機械化操作水平,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 陳金虎.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2,(04).
[2] 馮啟高.毛罕平.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對策[J]. 農機化研究,2010(02):245-248.
[3] 盧秉福,胡志超,張祖立.我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發展歷史?現狀?前景展望[J].安徽農業科學,2017,35(32):10558-10560.
[4] 李琳,郭長明,黃鶴,胡躍坤,劉斌.農機推廣工作之我見[J].農村牧區機械化,2010(06).
農業機械化是我國農村社會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推進、科學技術水平和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是十分迅速,然而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農機工業水平、農業經營規模以及農業機械的智能化情況等因素的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我們研究并制定妥善的處理對策,下面就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發展策略及趨勢進行淺析,從而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健康發展。
1 國內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1.1 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果
農業機械化指農業從使用手工工具、畜力農具轉變為普遍使用機器。現階段,我國在研發、設計、制造、銷售以及服務等多個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農機工業體系,農機產品的服務對象也幾乎涵蓋了我國的整個農業領域,如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副業等。截止到現階段,我國能生產出 15 個大類、近 100 個小類、超過 3000 多個品種的農機產品,這些產品在非洲以及東南亞等市場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不同區域之間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差異大。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的天氣條件和地理條件差異很大,有的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也有的地區土地十分匱乏,再加上農村的人均收入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導致了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區域的發展特點是有著明顯區別的。通過所統計的數據我們發現,我國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比約為 30%,而農機擁有量卻超過了總體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比為24%,農機擁有量的占比卻不足15%。
1.2.2農業機械門類品種上有一定的缺陷。在不同的生產環節和不同作物上,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我國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有著明顯的降低的趨勢,主要原因就是我國水稻機械化的水平明顯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拋荒的現象,棉花目前還沒有機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數地區也還是剛剛起步的階段,一些節種節肥節水性能較好的機具普遍都存在著水平低、數量少的問題,所以始終都無法大面積的推廣使用。另外,由于我國農機產品還存在著短缺和過剩并存的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機產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1.2.3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問題。農民之所以愿意購買農業機械產品,就是要在省時省力的同時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在我國的很多地區的農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購買農業機械,或是他們用不好這些產品,這也就制約了農機水平的提高。具體表現為:一是“買不起”,我農田機械產品的價格基本都在 1-10 萬元之間,最小型的產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臺了購買農機產品的補貼政策,但補貼的力度較小,對于普通的農民來說,價格還是無法承受的;二是“不會用”,在農民購買了這些產品后,各地的農機管理部門對于農機具的引進、推廣以及使用技術的培訓等工作都還無法有效、順暢的開展,所以很多農民都不能很好地使用這些農機產品;三是“效益差”。
2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和趨勢
2.1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策略
首先,我國的農業機械發展應更加重視對高科技的投入和應用,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應與信息技術、儀器與控制技術、現代液壓技術以及現代微電子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有機的融合,同時應該向著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了;其次,當前我國應繼續研發和生產與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特點相適應的農業技術設備,認真分析和研究我國農業的生產規模、農業資源、經濟實力以及農藝制度等現狀,結合我國農業生產的自身特點,從而發展出與之更加相適應的農業技術設備;最后,應逐步提高農業裝備產品的質量,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2 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智能化以及自動化將是我國社會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國發展高效節約農業的最重要措施。
2.2.1應用農業傳感器技術。現階段,農業傳感器的應用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采用谷物濕度傳感器谷物的濕度進行實時的監控;采用溫度傳感器能夠準確地測量糧食烘干和儲存過程中的實時溫度等等。
2.2.2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應用。比如說在農機裝備上安裝電子監控裝置,這樣農民就可以實時的掌握裝備的工作狀態,出現故障時可以即使的進行調整,提高作業的質量。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狀分析;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20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data related to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in Tianji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existing situation and proposes the modern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system in Tianjin. It required developing substanti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cooperatives by intensifying development secur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fication level of involved staff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system.
Key words: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suggestions
農業作為一個國家的重要產業,它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農業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著國家其他產業鏈的發展,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是國民的根本。農業機械化則標志著農業現代化的到來,它集成了現代科學的先進成果,同時結合農作物的生長要求,成為農業增產、增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農村經濟快速提高的先決條件,是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天津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農業機械化是天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化、農業轉型升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區域布局、標準化和科技創新體系等方面仍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隨著天津作為北方經濟中心和濱海新區的全面開發開放,如何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現代農業機械化,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將是未來天津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議題[1]。
1 天津農業機械化發展概況
1.1 農機購置補貼投入逐年遞增,裝備結構持續優化
農機購置補貼自2004年起成為國家和天津市強農惠農政策重要內容。“十一五”期間補貼資金規模逐年大幅增加,受益農戶不斷擴大,中央和天津市級財政累計安排全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4億元,帶動農民投資超過5.7億元。農業機械總量繼續保持較高水平,2010年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到34.18億元,比“十五”期末增長30.2%;每公頃耕地擁有動力14.6 kW,位于全國前列。大中型拖拉機達到1.31萬臺,比“十五”期末增長27.18%;小型拖拉機擁有量3.18萬臺,比“十五”期末降低10%;大中型拖拉機占拖拉機總量的比重達到29.57%,比“十五”期末提高7個百分點;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達到1.84萬部,比“十五”期末增長24.32%;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3.88萬部,比“十五”期末減少2.1%;拖拉機配套機具與拖拉機比值達到1.32,比“十五”期末提高0.16個百分點,大中型拖拉機及其配套機具保有量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小型拖拉機及其配套機具,動力機械結構得到顯著優化[2-12]。
1.2 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高,機械化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2010年天津市耕、播、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76.05%,比“十五”末期提高20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率先跨入農業機械化發展高級階段。2010全市耕、播、收機械化作業水平分別達到94.67%,81.89%和45.03%,比“十五”末期分別提高18,24和19個百分點。其中,小麥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玉米收獲、水稻播種和水稻收獲的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53%,42%和59%,分別比“十五”末期提高35,39和25個百分點[2-12]。
1.3 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經營效益穩定提高
2010年,天津市農機化作業組織已超過1.6萬個,擁有農機原值2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近50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05個,服務范圍遍及70個鄉鎮,服務能力超過13.3萬hm2,鄉村農機從業人員近11萬人,農機作業服務專業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體,有力帶動了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發展,成為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撐。2010年,全市農業機械經營總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達到19.73億元和9.46億元,比“十五”期末分別提高19.87%和65.96%。其中,每年夏季的小麥跨區機收可為天津市農機手創收約1 000萬元。農機作業服務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突出亮點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12]。
1.4 農機化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
“十一五”期間,圍繞農業生產機械化薄弱環節和農民需要,示范推廣了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激光平地、深松整地、精量播種、化肥深施、現代物理農業和設施農業等一大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機械化技術,其中,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已累計達到7.3萬hm2,超過可實施面積的50%。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在武清區和寶坻區建立,建成生產示范基地9個。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機新產品的研發能力明顯增強,成果不斷涌現,研制開發出日光溫室卷簾機、全幅玉米聯合收獲機、擠奶機等一批新產品,“十一五”期間獲國家專利24項。制定天津市地方標準8項,農業部行業標準8項,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進一步豐富完善[2-12]。
1.5 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農機化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十一五”期間,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監管、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信息宣傳、安全監理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完成了16個農業機械企業8個類型的156種農機產品的新產品鑒定和推廣鑒定,核發農業機械推廣鑒定證書109個。組織了補貼農機產品質量跟蹤調查,開展農業機械打假宣傳和質量咨詢服務活動,檢查農業機械維修點和農業機械經營點3 023個。鄉村農機化從業人員教育培訓累計81 783人次,比“十五”期間增加12 929人次,增長18.77%。2010年天津農機化信息網改版,年點擊率超過74萬次。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區)2個、平安農機示范縣(區)10個、平安農機示范鄉42個、平安農機示范村357個、平安農機示范戶3 625個。新增移動安全檢測線5條,配備安全監理車輛12臺。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安全監理行政審批的信息網絡平臺建成投入使用[2-12]。
1.6 農業機械化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農業機械化作業提高了耕作質量和耕作速度,確保適時有效播種、收獲,保障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促進了農產品的增產,有效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農業機械化生產把大量農村勞動力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放出來,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寬了門路。農業機械化生產有效地發揮了農村實用人才作用,吸納了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使他們通過從事農機服務增加了收入,依靠農機作業服務致富。農機化推動了農業科技實力的提升,農業機械化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越來越顯著[13-14]。
2 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2.1 現狀分析
近年來,天津市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機械發展平穩,其中,機播面積2011年達到41.78萬hm2,比2001年增加1.73倍;大中型拖拉機2011年全市擁有量達到14 300臺,比2001年增加1.49倍,具體見表1、表2[2-12]。
2.2 存在問題
2.2.1 農業機械裝備結構不合理,不能完全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需要 大型農業機械與小型農業機械比例不均,動力機械與配套機械比例不均,種植業機械與其他各業機械比例不均。
2.2.2 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不平衡 除小麥生產已全面實現機械化外,玉米機收、水稻機械化育秧與插秧發展還比較滯后,果蔬及養殖業領域機械明顯不足,滿足不了新形勢的需要,已成為制約天津農業機械化整體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2.3 農業機械科研能力不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 科技創新能力薄弱導致農業機械化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不能配套發展。新型農業機械的研制、開發、引進滯后,滿足不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2.2.4 各級農業機械管理和技術服務部門的經費不足,裝備簡陋,服務手段落后,難以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許多農機部門只能保障基本工資,缺少開展服務工作的專項經費,不能滿足高新農業機械發展和指導農民掌握現代農業機械化技術需要。
2.2.5 農業機械化資金投入力度不夠,同天津市整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形勢不相適應 資金投入的缺乏,成為制約天津農業機械化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一些國家支持的項目由于缺少地方配套資金或配套資金難以及時到位而難以開展;農業機械科研創新長期缺乏資金投入,技術引進和創新能力薄弱;重大農業機械化項目及技術推廣投入不足,一些農業生產迫切需要的農業機械難以迅速推廣,影響和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15]。
3 加快天津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農機化發展的政策保障
一是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農機業的組織和領導,成立具體負責農機業的相關機構;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財政資金補貼機制,建立以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發展農機業的認識,調動農機服務組織及廣大農民群眾投資農機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政策環境;四是加大人員培訓,努力打造一支操作嫻熟的高素質農機操作人員隊伍,打造一支綜合素質全面的農機管理人員隊伍,來適應農機業發展的需要;五是加強基層農機業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升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安全監理等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16]。
3.2 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機專業組織,經過近年發展,已遍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為天津現代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還存在著規模較小、資金短缺、區縣之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予以解決和完善,使之發展動力強勁。目前,天津市農機專業合作社正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存在著不規范、無序競爭等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要選取一批實力較強,經營較規范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給予重點扶持,并大力推廣其好的經驗和做法。農機化工作的重點在于服務對象,有了明確的服務對象,農機作業就有了穩定支撐,也便于農機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這個平臺還便于對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同時也為農機的日常維護提供了保障。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壯大,也大大有利于日常生產中,提高農機的使用效率,減少閑置,同時使農機資源得到合理化配置和利用,穩定了農機作業市場,調動多方面投資農機業的積極性[17]。
3.3 創新農機化科技推廣體制
首先,農機推廣人員要深入農村一線,詳細了解農村一線農機的實際利用情況,調查農業生產中對農機的實際需求,根據需求,有針對性地向農民提供新型農機具及使用技術,真正做到為農民的實際生產提供優質服務。其次,各級政府還要優化農機資源和農機從業人員的合理配置。當前,農機推廣人員嚴重不足,各級政府要積極與農機合作社、農機科研院所等部門合作,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輻射帶動功能,合力推進農機推廣工作,為農業生產提供高能、低耗、耐用的農機產品。第三,還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力度,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觀念較陳舊,這就要求農機推廣部門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民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使其逐步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切實達到推廣的效果[8-21]。
3.4 大力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提高農機化的技術水平關鍵在于提高農機化從業人員的素質,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更新換代的周期也不斷縮短,這就要求農機化技術人員自身的知識水平必須跟上時展的要求,要不斷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得到更新,滿足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要求。可以通過農機業相關科研院校定期組織對農機推廣人員的培訓,使其理論水平得到不斷更新。其次,定期組織農機推廣人員深入到農村進行實踐,這樣可以深入了解農民的新需求,保證農機技術推廣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定期組織農機推廣人員赴農機化發達省份交流、學習來開拓眼界。
3.5 農機化發展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發展農機業要以“低碳環保”為發展方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同時結合當前新技術,發展低排放環保型農業裝備,達到高效低排標準。發展低碳節能型農機,加大技術投入,開發新型高效農機,將是農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當前,市場對農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農機必須達到國家相關環保排放標準要求;二是農機必須高效低耗。這些將是我國未來農機業發展的主導方向。目前,我國一些農機企業正加大節能型農機的市場投放力度,同時廣大農戶也十分看重農機的高能低耗。所以,今后我國農機企業應重點發展高效節能的農機產品,真正做到符合國家目前環保的相關政策[22]。
參考文獻:
[1] 宋宜清.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業與技術,2007(2):25-28.
[2]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2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3]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3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
[4]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4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5]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5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6]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6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7]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7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
[82]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8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9]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09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10]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10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11]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11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12] 天津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2012天津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13] 孫芳君,張波.如何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議[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9(4):10.
[14] 張福俊,虎治禮.加強農業機械化體系建設的思考[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5):16-17.
[15] 張宗毅.2013年我國農機化發展形勢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3(1):7-11.
[16] 劉曉娟.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與裝備,2008(8):116-118.
[17] 王金武,李智.農業機械化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貢獻[J].農機化研究,2007(1):9-11.
[18] 周志艷,李慶,臧英.農業機械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農機化研究,2007(3):5-7.
[19] 旋海鋒,李衛.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發展前景[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7(6): 18-21.
[20] 王勇,蔡秀俠,蔡建峰.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現代化關系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9(4):231.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策略和趨勢.
1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1.1 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現階段,我國在研發、設計、制造、銷售以及服務等多個方面都建立了完善的農機工業體系,農機產品的服務對象也幾乎涵蓋了我國的整個農業領域,如畜牧業、林業、漁業和副業等。我國的小型農業機械產品生產起步的時間較早,質量優異并且成本較低,在近些年來不斷的發展和研究過程中,產品種類日益齊全,并且生產能力逐步擴大,性價比也能夠很好的滿足我國農民的支付能力和使用水平。截止到現階段,我國能生產出 15 個大類、近 100 個小類、超過 3000 多個品種的農機產品,這些產品在非洲以及東南亞等市場所占的比重很大。
1.2 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
(1)不同區域之間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差異大。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情況與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特點是有著明顯的差異的,這也是導致各地農業機械化水平差異較大的根本原因。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的天氣條件和地理條件差異很大,有的地區農村勞動力過剩,也有的地區土地十分匱乏,再加上農村的人均收入較低等因素的限制,就導致了在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區域的發展特點是有著明顯區別的。通過所統計的數據我們發現,我國東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比約為 30%,而農機擁有量卻超過了總體的一半以上,西部地區的耕地面積占比為24%,農機擁有量的占比卻不足15%。
(2)農業機械門類品種上有一定的缺陷。在不同的生產環節和不同作物上,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也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我國水稻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有著明顯的降低的趨勢,主要原因就是我國水稻機械化的水平明顯落后和南方的部分土地存在拋荒的現象,棉花目前還沒有機械化的能力,而玉米在少數地區也還是剛剛起步的階段,一些節種節肥節水性能較好的機具普遍都存在著水平低、數量少的問題,所以始終都無法大面積的推廣使用。另外,由于我國農機產品還存在著短缺和過剩并存的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機產品的工作效率及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3)農業機械使用中的問題。農民之所以愿意購買農業機械產品,就是要在省時省力的同時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在我國的很多地區的農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購買農業機械,或是他們用不好這些產品,這也就制約了農機水平的提高。具體表現為:一是“買不起”,我國農田機械產品的價格基本都在 1-10 萬元之間,最小型的產品也在 5000元左右,即使各地都出臺了購買農機產品的補貼政策,但補貼的力度較小,對于普通的農民來說,價格還是無法承受的;二是“不會用”,在農民購買了這些產品后,各地的農機管理部門對于農機具的引進、推廣以及使用技術的培訓等工作都還無法有效、順暢的開展,所以很多農民都不能很好的使用這些農機產品;三是“效益差”,因為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所以在他們使用農機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問題,設備也容易出現故障,也沒有形成完善的農機作業市場,很多農機具都處于閑置的狀態,無法發揮出農機產品應有的經濟效益,這也就降低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產品的積極性。
2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和趨勢.
2.1 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策略.
首先,我國的農業機械發展應更加重視對高科技的投入和應用,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技術應與信息技術、儀器與控制技術、現代液壓技術以及現代微電子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有機的融合,同時應該向著機電一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了;其次,當前我國應繼續研發和生產與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特點相適應的農業技術設備,認真分析和研究我國農業的生產規模、農業資源、經濟實力以及農藝制度等現狀,結合我國農業生產的自身特點,從而發展出與之更加相適應的農業技術設備;最后,應逐步提高農業裝備產品的質量,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生產農業裝備產品的企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產品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的體系,提高農機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舒適性,進一步的改善使用人員的作業條件,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2 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智能化以及自動化將是我國社會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我國發展高效節約農業的最重要措施。
(1)應用農業傳感器技術。要想真正的實現農業機械的自動化控制,首先我們必須能夠實時的監測農業裝備的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改善,其次就是要能夠準確的評價農產品的生物學的活動和性狀,所以應用農業專用的傳感器技術就顯得尤為關鍵了。現階段,農業傳感器的應用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采用谷物濕度傳感器谷物的濕度進行實時的監控;采用溫度傳感器能夠準確的測量糧食烘干和儲存過程中的實時溫度等等。
(2)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的應用。在農業機械裝備中應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技術,將進一步的促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發展,小型化、微型化的芯片的出現也為農機產品實現完全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提供了可能,比如說在農機裝備上安裝電子監控裝置,這樣農民就可以實時的掌握裝備的工作狀態,出現故障時可以即使的進行調整,提高作業的質量。我國電子設備的性能越來越完善,農業裝備也能夠更好的適應灰塵、潮濕以及噪音等不利的環境,其可靠性和耐久性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3)農用機器人技術。作為機電一體化的實例,農用機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以及機械電子計算機等多種高新技術,農業的作業對象和環境的復雜多變性對農用機器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雖然現階段農用機器人技術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隨著計算機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這項技術也將越來越完善。
(4)建立更加精確的農業體系。這一內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及時的獲取農作物的產品并掌握影響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的有關信息,分析研究其原因,從而制定出經濟上有效并且技術上可行的改善措施,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調控,主要的支持技術有智能化農業機械技術、決策支持系統、3S技術以及信息采集和處理技術等。在我國工業上人工智能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了,所以,在我國的農業機械裝備上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信息技術也將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3 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和趨勢了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討論。新世紀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農業要想真正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策略,現代農業裝備技術也應體現出多學科綜合和交叉這一特色,隨著世界人口的持續增加以及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也必將向著更高的水平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燕.淺談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發展現狀與推進模式[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
[2]耿端陽.淺談農機發展的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動化[J].中國農機化,2003.
[3]楊敏麗.關于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的思考[J].中國農機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