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雙碳的理解

      對雙碳的理解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雙碳的理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雙碳的理解

      對雙碳的理解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職;雙師結構;物流管理;倉儲與配送

      0引言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以提升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改革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同時,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也明確指出,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因此,按照職業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要求,大力加強高職院校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如何開發建設高水平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也已成為高職院校必須面對和研究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

      1廣東省高等物流職業教育的現狀

      廣東省高等物流職業教育從2002年開始建設,從開辦物流專業的高等院校不足10所,發展到近百所。經歷了從探索到發展積累,到質量內涵建設的階段。目前,廣東省一般高??倲颠_112所,在校生約133.41萬人。其中99所高等教育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高職院校占64所,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在校生約為24,90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在校生總數的68%。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64所高職院校,其專業方向主要為:國際物流、工商企業物流、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物流運輸管理、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港口物流與航空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等方向。

      廣東省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平均有雙師素質教師7人,雙師比率為41%。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均有開展校企合作,建設頂崗實習基地并邀請企業物流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全省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平均有8個校企合作單位;81%的院校投資建設了校內物流實訓室,全省64所高職院校物流實訓軟件和設備(不含實訓場地投資)建設總投資超億元,各校平均投資物流實訓建設約168萬,各校平均物流實訓面積316平方米。

      2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工學結合”落實困難,校企缺乏深度合作

      物流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相結合的特點。物流作業包括:運輸、儲存、配送、包裝、流通加工、搬運裝卸、信息處理等多個環節。目前,為了實現“工學結合”的教學需求,許多院校投資建設了各種類型的物流實訓室,來實現各種物流作業環節的模擬教學。但由于物流作業的市場綜合性,這些模擬的實訓室還是很難實現全真的市場物流作業環節,同時,各物流專業課程中實踐課時的考核標準及教學方法也還沒有形成統一體系,使得教學難以實現真正的“工學結合”。往往在校內實訓室里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無法有效的融合,學生無法掌握真正的物流作業技能和知識要領。

      從目前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來看,有的采用“企業校區”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企業配合”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校企聯合培養的合作模式,盡管形式各有特色,但這些校企模式大都屬于短期的、淺層次的合作,均存在可持續發展及深度合作的問題。如何有效實現院校辦學與企業經營管理相融合,構建“教、學、做”為一體的課程體系,是當前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第一難題。

      2.2師資隊伍水平不高

      目前,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論聯系實踐、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是 100所高職示范校的建設,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水平提升起到巨大的帶動和引領作用。但較突出的問題依然不容忽視,一方面,公辦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來源比較單一,大都缺少企業實踐工作經歷。目前各級政府舉辦的高職院校師資來源的渠道比較單一,專任教師缺少企業工作的經歷。部分學校對兼職教師還存在一些重聘任、輕管理的現象。另外,專任教師的整體學歷層次偏低,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較小。另一方面,民辦院校教師隊伍兼職比例高,但“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民辦院校兼職教師很多直接來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職或退休教學人員,大多是負責一些普通基礎課的教學,或擔任班主任等學生管理工作,而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專業教師實際比例并不太高。

      由于物流管理是個新興專業,專業開設才10余年,目前國內尚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科體系,高校內總體的專業教學師資團隊的專業背景是較弱的。同時,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由于物流行業發展的欠發達水平,目前物流市場運作仍處于低門檻、低技術含量、經驗運作為主的局面,專業性管理優勢不明顯。因此,目前無論是高等院校還是物流行業市場內都缺乏具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這也正是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師資隊伍顯得尤為薄弱的原因。

      因此,為滿足市場經濟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及順應高職院校課程整合和理論實踐一體化改革,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是學校型還是企業型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都有一個很長的培養和提高過程。高職教師隊伍整體的教學能力、理論水平、實踐能力有待全面提高。有必要建立一支有效的、穩定的物流管理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3以《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為例的雙師教學團隊探索

      3.1課程基本信息

      《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是管理系物流管理專業企業物流方向和國際物流方向共同的核心專業課程。課程一般開設于第四學期,是以其他所有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功能課程為先導的最重要專業核心課之一,是省市國家級物流技能競賽考點分布的主要課程,是評價校內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實踐課程的主要體現課程之一。由于課程的應用性較強,一般要求實踐課時占總課時50%以上。課程的教學重點在于將倉儲作業的實踐操作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使學生能具備一定的理論只是水平,能對操作原理進行分析并設計作業方案,同時又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以提高就業水平和物流專業崗位能力。

      3.2雙師團隊教學設計

      3.2.1 團隊設計

      要形成有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不是簡單的將校內教師和企業教師進行書面組合。而是要切實的將兩個人的優勢共同實施在學生身上。同時又能促進老師的共同進步。因此,在團隊人員設計上,校內教師應是一名以上,具有良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方法。而企業教師應是一名以上,具備一定的物流專業企業工作經驗,對物流市場需求、市場狀況、物流崗位工作之分了解,熟悉物流作業操作流程,掌握大量實踐教學案例及培訓素材。這樣的團隊組合,加之有效的教學設計,方能達到雙師結構團隊的教學效果。

      3.2.2 教學計劃及分工

      教學團隊的教師要明確雙師結構教學的意義和方法,學目標。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共同參與教學、教研,共同完成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及教案。校內教師主要指導課程理論知識,負責理論教學及考核,實踐教師學習并予以輔助。企業教師負責企業倉儲與配送流程認知指導、實訓設備訓練、課程市場調研、方案設計、物流應用系統操作等實踐教學,校內教師學習并予以輔助。企業教師按實踐項目模塊,設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理論與實踐考核共同形成課程考評成績。

      3.2.3 課程設計

      《倉儲與配送實務》課程的設計,應綜合考慮先導課程和后續課程的內容,結合物流管理專業崗位定位,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劃分或整合。以所選教材為參考,校企合作單位為支撐,將教學內容、崗位能力和學習模塊一一劃分,并形成有效的對應。校內教師演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總結模塊重難點,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原理、調研方法,優化方案的設計及實施戰略,使學生具備對倉儲活動進行調研和總結分析的能力;企業教師演示與之對應的實踐模塊,使學生掌握倉儲與配送管理中各項作業技能,熟悉各種物流設備、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按一定的考核方式,進行不同的考核和評價,共同形成學生的崗位能力,并提高教師團隊的雙師能力。

      4總結

      目前各院校對于“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探索,還處于較淺層次,尤其缺乏針對具體課程進行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實踐,往往流于形式和口號,因此,要真正實現“雙師型”教學,優化教師隊伍,必須切實做到:

      1)重視“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建設。許多院校對于“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只是形式上應付檢查和評估,并沒有政策規定和相應的建設措施。同時,相關領導和教師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和探討,深刻理解“雙師結構教師隊伍”的內涵。

      2)將“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由于物流專業的特殊性,必須要將“雙師型”教師隊伍連同校企合作一起納入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從而切實推進專業的教學水平。

      3)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建立“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激勵機制。各院校應在積極引進企業能工巧匠,充實兼職教師隊伍的同時,加強建設“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進行課改、教改,穩定教師隊伍,為學科建設積累教學經驗。

      參考文獻

      [1] 薛煥玉.中國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M].中國文獻出版社,2006.

      [2] 徐東.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問題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07(6).

      [3] 鄧志輝,趙居禮,曹喜為.高職教育實施教學質量工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0(2).

      對雙碳的理解范文第2篇

      【關鍵詞】鐵碳合金相圖;行為導向;綜合能力

      “ Moving”,“ gold material class” is also wonderful tobacco ――How to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iron carbon alloy phase diagram

      Ma Shao-chun,Xing Qing-gui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ron carbon alloy phase diagram teaching, using the behavior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he breakthrough teaching difficulty,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complete mastery of iron carbon diagram, and applied to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students acquire the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re improved.

      【Key words】 Iron carbon alloy phase diagram; Behavior; Comprehensive ability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是職業技術學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研究的是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及熱處理方法。材料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而是通過改變金屬材料的成分、組織,從而達到改變性能,實現用途的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金屬材料的性能特點,用正確的熱處理加工工藝和方法獲取優質的工件。比較偏重于理論教學,給人的感覺是枯燥、乏味。再加上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生覺得該課程難學,老師也覺得該課程難教。要改變這種“學生難,老師也難”的“兩難”境地,筆者以為,運用現代教學方法,特別是與職業技術教育中的有關能力培養方面密切相關的行為導向法可以取得預期效果。

      行為導向,又稱實踐導向,或者行動導向,是指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關注學生和接受培訓者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的培養。由于行為導向教學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被職業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其教學組織形式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可以靈活變化。行為導向教學注重學生參與進來,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知識的傳輸最優化。

      下面以整本教材中的重點教學內容――鐵碳合金相圖為例進行闡述。

      1. 確定教學內容

      選擇《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中的第三章第3節“鐵碳合金相圖” 作為知識點載體來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理由如下:

      首先,內容很適合本次探究。學生參與的最大亮點是要互動,對于學習的主體――學生而言,該段內容易上手,好“動”、能“動”;對于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而言該段內容易操作,以點帶面、以圖解理、以理畫圖,以動帶靜、活躍而有序。

      其次,內容的特殊性。此教學內容既是整本教材的重點,又是難點。鐵碳狀態圖上的碳鋼和鑄鐵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金屬材料,是鐵和碳組成的合金。不同成分的碳鋼和鑄鐵其組織和性能也不同。在研究和使用鋼鐵材料,制定其熱加工和熱處理工藝以及分析工藝廢品的原因時,都需要應用鐵碳合金相圖。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從實驗中親自繪出相圖,對其理解起來較難。

      再次,內容的直觀性。所有內容都可以在圖上展開解讀出來,且易總結歸納,如:“兩平、三垂、九星、五弧,十二面”等等,便于學生把握住學習重點。

      2. 確立如何引導學生的“行為”

      行為導向教學注重學生自己獨立的完成任務,教師并不是把知識傳授作為其唯一的任務,而主要是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確保所有學生都要有興趣積極參與互動。學生好比演員,教師就是導演,如何才能“演出”一場精彩的“戲”?以達到預定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熟悉教材、明確重難點、準確把握學生特點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課程推進步驟。

      步驟1,教師鼓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提出學生學習的兩個層次:一是表面理解的課本知識,二是深層次的以知識為載體的能力提升。

      步驟2,鼓勵學生大膽上臺表現自己,用加平時分、發小禮品等手段鼓勵學生上臺。

      步驟3,以教室每列的座位為小組單位,激發學生潛在的團隊意識,進而突破自我,敢于上臺大膽表現。

      步驟4,鼓勵個別愛表現的學生在下面積極向“臨時老師”提問,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行動導向教學的效果。

      3. 具體實施過程(2課時)

      (第1課時) 首先,讓學生回憶上堂課學習的鐵碳合金中的五種成分,包括各種成分的特點及其綜合性能。在黑板畫上表格,名稱、符號、定義、性能為四列的標題,學生上臺來,將表內的空格填上,一次性最多填一種成分的名稱、符號、特點、性能,當然也可以填一個空,比如符號、名稱等。老師則拿好名單和筆準備加分,學生十分踴躍,最后還有學生主動上臺來修改前面學生寫的錯誤。整個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在座位上可以看書,上黑板不能帶書”。這樣的復習鞏固持續了10分鐘,掌握的效果和預期很接近。 最后老師總結:上述五種基本組織中,鐵素體、奧氏體和滲碳體都是單相組織稱為碳合金的基本相;珠光體和萊氏體則是由基本相混合組成的多相組織。

      其次,新課教學,教師在黑板上演示“鐵碳合金相圖”的畫法,順著關鍵知識點的思路“含碳量、溫度、兩平、三垂、九星閃耀、五弧、十二面”逐個講解,學生在下面一起跟著畫圖,用時20分鐘。

      再次,鞏固新課,鼓勵勇敢的學生上臺來接受老師或學生的提問,比如:“S點”是什么點,在這一點上發生了什么轉變,含碳量為多少?PSK線是什么線,對應溫度值是多少?等等,這個步驟持續到下課,用時10分鐘左右。學生從開始猶豫不決的“是否上臺接受挑戰”到你爭我搶的爭相上來,教師適時有效的鼓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2課時) 本節課重點是加強對“鐵碳合金相圖”的識記和理解。

      首先,回顧“鐵碳合金相圖”,讓學生用5分鐘時間來復習鞏固對圖的理解和記憶。此時教師抽空在黑板上畫上六幅(任教班級教室座位有六列)空白的坐標系。

      然后,告訴學生“比賽”規則:每組派“選手”上臺將空白的圖面補充完整,一個學生完不成,歸座后本組其他學生繼續上去補充,直到補充完整為止,小組間要比用時的多少、比畫圖質量高低、比內容的正確與否、比圖畫美觀程度等等。

      其次,各組學生踴躍上臺,整個場面十分活躍。幾個場景筆者記憶深刻,一是全班每個學生至少上去過一次,有的學生上上下下十分活躍;二是有兩個學生勇敢的擦去了前面同學基本快完成的圖,從頭開始畫。整個過程用時20分鐘。

      再次,自評和互評。由學生來點評,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十分嚴肅的指出“競爭對手”的不足之處,這個環節同樣也十分熱鬧,個別學生觀察十分仔細,老師沒有發現的問題,由他上臺指出。老師在邊上需要把握好評判的尺度,維護學生這種高昂的學習積極性。最后給大家公認的那組學生,逐個加分。(用時10-15分鐘)

      最后,課堂總結。兩課時,學生已基本掌握鐵碳合金相圖的畫法,包括不同含碳量所對應的組織成分,以及成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含碳量多少、溫度高低對組織、成分、性能的不同影響。

      4. 課堂教學反思

      (1)整個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教師負責制,轉變為個人負責和組內負責,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兩節課上學生做到了全員參與,全班沒有學生“趴座”、開小差等。幾乎每個學生都有至少一次的上臺的機會,因為將知識捆綁在一起后,學生面對的問題有復雜也有簡單,只要有勇氣就可以展示自我。

      (2)教師要用自己形成的教學理念去感染學生,用輕松詼諧的課堂氛圍去激活學生挑戰自我的意識;切忌急于求成,在沒有學生上臺時要鼓勵他們,其實說對說錯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敢于從座位上勇敢站起來,走上講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可以說幾乎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用這種教學方法,關鍵看課前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一般情況是,教師在備課是把教學重點、難點等提煉成一個個循序漸進的小問題,上課時將這些問題一一展現在黑板上,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去學習,前期準備就緒,接下來就是需要學生上臺來認領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講完后接受其他學生的提問。

      5. 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中注意點

      (1)課堂上出現的諸多情況不是老師事先能設計好的,有許多“意外”發生,這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臨場應變能力、組織能力、課堂控制能力等都是一種綜合挑戰。

      (2)要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比如引入學生喜歡的抽簽、摸彩方式;小禮品的選擇很有藝術,不在于價值而在于學生是否需要;加分也很帶勁。老師可以根據現場學生上臺的表現,由下面的學生通過舉手表決來決定加多少分。當然也要提防個別搗亂分子,老師要把好關,避免打擊學生積極性。

      (3)受實踐少的影響而不適應,缺少企業的工作經驗,原先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尚還可以,但現在學生提及的問題多半面向現實,對于缺少實踐經驗的老師來說,確實很難回答。因而行為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需要與其相配套的教師隊伍,特別需要我們的教師具有綜合的職業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和扎實的實踐能力。作為一名職業教育者,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向“雙師型”教師看齊,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職業教育。

      總之,課堂教學中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應能重點解決一至兩個具體問題,使學生從中學會或領悟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與技巧。通過一個工作任務的完成,學生不再是一門門單一學科的學習,而是綜合知識的獲得,是相對完整的一塊綜合的知識團,從而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相信隨著社會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行為導向教學方法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這將會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具有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曉玲.行為導向:德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02,(1)

      [2] 陳志毅.鐵談合金相圖教學點滴.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教學參考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對雙碳的理解范文第3篇

      如何用藝術構建知識,在化學教學中充分發揮他們促進作用。筆者從以下幾點談談自己教學的切身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體現教學藝術

      一堂化學課的效果優劣,取決于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素質的高低、師生雙邊活動的情況等因素,其中教學設計是主要的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改變知識的呈現和構建方式,激活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渴望和追求的情感,積極構求知、探究的課堂氣氛。

      例如:在進行元素周期表的應用的教學中:1.課堂主線:①創設情境、啟迪思維:【科學史話】門捷列夫的預言,引發本課的“發現之旅”。②交流探討,通過分組討論提出可行的實驗方案,實驗論證,驗證假說。③合作競爭、小組匯報。④鞏固提高、深化理解: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和加深。⑤歸納小結、拓展引申。

      2.課堂演練設置:小試牛刀趁熱打鐵大顯身手。

      3.對課堂學生的評價:用激勵鼓勵措施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如“這個辦法妙!”“鼓掌”等。

      二、提煉教學語言增加教學藝術

      語言是教師的武器,語言藝術是課堂魅力的展現。首先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和飽滿的激情,你的眼神、聲音的變化、目光接觸、頭部動作和手勢及身體的移動、面目表情、自身修養,都會感染學生,激發和點燃學生

      教師語言藝術體現在:

      1.抑揚頓挫的聲音和巧妙的肢體語言的結合。

      2.語言精煉,具有科學性:描述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則用:浮、熔、游、聲、紅。

      3.流暢明快,具有邏輯性:總結鹽類的水解原理時采用編順口溜: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雙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

      4.活潑形象,具有啟發性:在H2還原CuO的實驗操作上采用:H2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

      5.傳神生趣,具有幽默性:在講烯烴與氯化氫和水加成的主要產物時,氫原子的加在炭的位置采用:“錦上添花”。對于醇的消去反應(在加熱和濃硫酸作用下碳上—OH與鄰位碳上的—H消去生成烯烴的反應)的主要產物采用:“雪上加霜”。

      語言的藝術會使課堂妙筆生花,課堂循循善誘,增加課堂趣味性,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對雙碳的理解范文第4篇

      [關鍵詞]河北?。籊DP;碳排放量;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32

      1引言

      人類生產活動是人與自然界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必然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問題。隨著現代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已從局部范圍擴展至全球程度,人們對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關注。全球變暖、自然災害、世界范圍內的極端氣候頻頻出現使得人們不得不對環境問題更加關注。

      1955年,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在對收入差距進行研究時發現,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差距隨著經濟增長先逐漸增大,后逐漸縮小,即收入差距和人均收入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描述這一關系的曲線被稱為庫茲涅茨曲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在此基礎上將環境污染程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相聯系進行研究,發現在經濟發展的較低水平階段,由于經濟活動水平較低,環境污染水平也相應較低;在經濟起飛階段,資源消耗超過資源再生,環境情況惡化;在經濟發展的更高階段,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技術更加進步,環保意識加強,治理力度加強,環境問題得到改善,這樣就形成了一條倒“U”形曲線,此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該文將在此處基礎上選取人均碳排放量作為污染指標,研究河北省是否存在碳排放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以及該曲線的形狀與特點。

      2河北省經濟增長和碳排放情況分析

      21GDP總量與人均GDP

      河北省是中原大省,作為華北地區重要的經濟腹地,進入21世紀以來大力發展經濟,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衡量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主要是看此地區的GDP水平以及人均GDP水平。

      河北省1995―2011年生產總值以及人均GDP(GDP單位:億元; 人均GDP單位:元)

      如上圖可知自1995年以來河北省經濟總量實現連續增長,由1995年的284952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2451576億元,是1995年的860倍,2005年GDP總值為1001211億元,突破了萬億元大關。1995年至2002年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但自進入21世紀以來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近幾年GDP總值實現了高速的增長,并且仍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人均GDP的增長趨勢大致與生產總值的走勢一致,由1995年的4444元增加到了2011年的33969元,是1995年的764倍。2003年人均GDP為10251元,首次突破萬元,并且自此后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時期。

      22碳排放量

      碳排放量無法從統計年鑒中直接得到,根據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中的提供的內容,本文選定采用根據化石燃料燃燒的數量以及平均排放因子的方法對河北省的碳排放量進行估算。根據河北省的能源消費情況本文選定了煤炭、原油和天然氣這三種燃料。

      計算公式為:

      碳排放總量=各種能源的碳排放量=轉換后的消費量×排放系數/氧化率/44/12

      根據河北省1995―2011年碳排放量估算結果來看,能源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2037754萬噸增加到了2011年的5794287萬噸,增加了3756533萬噸,是1995年的2843倍。1995年至2002年碳排放總量緩慢增長,2002年之后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與經濟增長呈同方向、同速度增長。從20000萬噸增長到30000萬噸用了9年的時間,而從30000萬噸增長到40000萬噸僅用了3年的時間,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其中由于煤炭消費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比重除1999年為8993%與2000年為8959%外均在90%以上,說明煤炭消費是引起河北省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詳見表1。

      3實證分析

      31模型設定

      本文將采取一元二次曲線來描述碳排放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選取人均碳排放量來表示環境指標。用y來表示人均碳排放量作為因變量,用x來表示人均GDP作為自變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Y=α+β1X+β2X2 ,在此基礎上對等式兩邊分別取對數得到模型LnY=α+β1LnX+β2(LnX)2+μ ,其中α是截距項,β1和β2分別是LnX、(LnX)2的估計系數。

      32數據來源和處理

      人均GDP來源于《河北經濟統計年鑒》,并按照1978年不變價格進行調整。二氧化碳排放數據無法直接得到,按照本文所采用的二氧化碳估算方法,需要用到河北省的煤炭、原油、天然氣共三種能源消費量數據。本文所采用的能源消費數據均來自歷年《河北經濟統計年鑒》。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除以人口總量所得,單位為噸/人。其中人口總量源自《河北經濟統計年鑒》。

      33回歸結果

      對模型第一次的回歸結果為LnY=8.982-2.648LnX+0.220(LnX)2

      繼而對此結果進行如下檢驗,首先進行“Histogram-Normality Test”得到其“Jarque-Bera”項的伴隨概率“Probability”的值為0565大于005表明隨即干擾項是正態的假設成立。“White Heteroskedasticity”檢驗得“Obs*R-squared”項后面對應的概率為0596大于005的顯著水平,說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現象?!癝erial Correlation LM Test”自相關檢驗,結果表明一階時的“Obs*R-squared”項后面的伴隨概率為0005明顯小于005,說明存在一階自相關。

      為了消除模型中的一階自相關問題,需要對模型進行進一步調整。從OLS估計結果中提取DW統計量的值為060,根據DW檢驗的原理ρ=1-[SX(]DW[]2[SX)]計算出殘差序列的自相關系數ρ=1.7,說明殘差序列存在正的自相關。利用計算出的自相關系數ρ對原模型中的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廣義差分變換,利用生成的廣義差分序列對原模型進行OLS估計得到結果見表2。

      得到模型為:

      GLnY=-12.737-5.187GLnX+0.394G(LnX)2

      由表2可知模型的判定系數和校正后的判定系數分別為0906;0965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較高。DW值為19302,經查表該值在合理區間,說明方程序列相關問題得到解決。并且各解釋變量的P值均小于005,表示各解釋變量在5%顯著水平下顯著。

      該模型β2的值為正,根據拋物線的性質,此回歸曲線的開口向上,說明河北省存在正“U”形的人均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根據拐點理論計算得出在e6即人均GDP為109265時處于拐點位置。也就是說河北省在1998年達到人均碳排放量的最低值,而后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碳排放量也不斷增加。

      4結論

      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關系具有一定的時間效應,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雖然經濟增長也會伴隨著碳排放,但尚在環境的承載范圍內,自然系統可以自行消化吸收,因而經濟增長不會帶來碳排放量的急速增加;然而隨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碳排放量迅猛增加超過了自然環境自身的承載能力,就會出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同方向增加的情況;當經濟發展到更高級別的階段時,由于技術的進步、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會出現經濟不斷增長和碳排放量下降的雙贏局面。

      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呈現正“U”形,但是自1998年起已經過了碳排放量處于最低值的拐點,也可以理解為現階段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量處于倒“U”形曲線的左側還未達到碳排放量最大值的拐點,處于經濟增長和碳排放量同方向增加的階段,尚未出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雙贏局面。該種情況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根本上質的轉變。河北省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人們對于GDP增長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欲望要遠遠大于對環境保護的期待。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能源以及原材料的鋼鐵、建材、機械等重化工業,產業結構偏重不合理。能源消費也是以碳排放系數較大的煤炭為主,相對清潔的非化石燃料消費量占很小的比例,能源消費結構較單一。雖然這些問題導致了河北省位于倒“U”形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左側,但若是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改善能源的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引進先進技術提高能源的加工轉換率等措施還是可以改變該省的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形狀,提早到達碳排放量最高的拐點的,這就需要河北省政府協調好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確保經濟水平平穩增長的情況下更好地履行保護環境的職責,實現經濟的循環增長。

      參考文獻:

      [1]許廣月,宋德勇中國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數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0(5)

      [2]谷蕾,馬建華,王廣華河南省1985―2006年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特征分析[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8)

      [3]李玉文,等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研究進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5)

      [4]吳開亞,等安徽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水平的關系研究[J].重慶環境科學,2003,25(6):9-11

      對雙碳的理解范文第5篇

      關鍵詞:碳金融;金融機構;清潔發展機制;碳金融業務

      一、引言

      在全球變暖的境遇下,2003年英國政府在能源白皮中初次明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便得到了各國廣泛認可。哥本哈根氣候會議與《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更是引起各國的密切關注與高度重視,加快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與此同時,國內外專家在理論方面做出了諸多貢獻,碳金融理論體系逐步完善。Crocker與Dales(19世紀60年代)提出了可交易的排放權,后經Montgomery(19世紀70年代)用理論證明可交易的排放權是具有成本有效性的政策工具;史密斯、斯威舍與阿烏哈(1993)將碳排放權所遵循的公平原則劃分為兩類,即基于累積人均排放的責任指數和支付能力;Folmer(1995)表明若用可交易的碳許可證來替代碳稅,這樣各國在碳金融市場上交易碳許可證的同時,每一單位碳所產生的減排成本也會隨之趨于一致,從而得到碳排放量的最優成本一效率分布曲線;肖特嘉、菲格等人(2000)發現了企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投資隨公司業績的提升而增加;Uhrig及Wagner(2006)提出若在碳交易過程中使用期權,其套期保值的作用必會保證交易者的高收益;斯特恩(2008)說明了治理溫室氣體的長期目標與各國的治理分擔量。以上這些有關碳金融的理論只是國外學者提出的冰山一角。而我國學者在理論方面做出的貢獻還較少,曾剛,萬志宏(2009)簡述了國際碳金融業務的市場構造、參與者和交易工具,意識到了碳金融業務面臨的風險、成本及市場的劃分;孫力軍(2010)根據探究我國碳信用的發展情況及碳金融產品的設計運行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設計對策;涂永前(2012)則從國際公法角度出發,認為我國在發展碳金融市場的同時應該加快推進碳金融國際公法的建立;曹原(2014)認為我國應加強建設自上而下的碳金融市場監管制度,并完善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碳金融市場監管制度的有機結合等。碳金融的發展需金融機構來帶動,金融機構的潛力需政策支持和新的理論來激發。雖然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持,明確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建設資源與環境友好型的社會,讓經濟向節能、減排、低碳、綠色轉型,但金融機構發展碳金融過程中仍出現了類似于該怎樣通過機構自身來促進碳金融領域的創新與發展等諸多難題。

      二、碳金融的起源與內涵

      (一)碳金融的起源

      在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能源無節制的消耗導致排放量逐年遞增,全球普遍變暖。為了保證各國在低碳發展的同時能有效地處理好全球變暖問題,兩項國際公約,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京都議定書》,成為“碳金融”發展的源頭。在150個國家的協商下于1992年6月共同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承諾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會減少50%。1997年,作為UNFCCC補充條款的《京都議定書》也得到了通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中明確規定了國際排放權交易(IET)、聯合履行機制(JI)和清潔發展機制(cDM)這三種互補的市場機制。國際排放權交易(IET)是指《公約》附錄一中的發達國家根據合約中對本國碳排放指標的限定來進行的針對配額排放單位的交易機制。聯合履行機制(JI)是指《公約》附錄一中的發達國家與東歐轉軌國家進行的碳排放單位的交易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是指《公約》附錄一中的發達國家和非附錄一國家之間開展的直接投資或直接買賣碳排放單位的交易機制。在這三種機制運行的過程中,國與國之間的交易便逐漸演變成了“碳交易”。同時,碳交易市場的迅速成長也增加了各國人們的金融需求,“碳金融”便應肘而生。

      (二)碳金融的內涵

      由于碳金融正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各方面都相對不成熟,因此迄今為止對于碳金融還沒有一個統二的定義。廣義上講,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活動;狹義上講,碳金融是指對與碳排放有關的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進行的交易或投資,包括與碳排放權有關的期權、期貨、基金的交易、綠色信貸等等。本文所指的碳金融是把碳金融轉化為對有形商品的交易,即把溫室氣體(主要是COs)作為一種可以進行買賣、投資、交易的特殊商品,通過采取直接投資的方式或以金融機構為媒介進行交易的方式來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和排放,最終促進經濟低碳發展的金融活動。

      三、金融機構在碳金融領域的發展現狀

      (一)銀行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將主要財力與人力用于開展清潔發展機制(CDM)融資項目和綠色信貸業務。在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上,浦發銀行以財務顧問的方式將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引入陜西水電項目;招商銀行推出CDN融資解決方案及有關產品;中國農業銀行開展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并通過了注冊。在綠色信貸方面,信貸規模逐年擴大,興業銀行以及浦發銀行在這方面的發展較為突出和領先。2006-2013年,興業銀行與浦發銀行總計貸出了六千三百多億元的企業綠色信貸。

      此外,部分銀行也推出了與碳金融有關的金融中介服務和金融理財產品,如:有關碳金融本外幣的理財產品、綠色文明生態理財產品等等。某些銀行也不斷創新,開發出了低碳信用卡,即持卡者用此卡進行消費結算,卡中的消費額按一定標準轉化為碳排放量后,持卡者就需要到商業銀行買賣碳排放量來抵消消費額,通過此方式來增強人們低碳環保的意識。

      (二)碳排放權交易所

      從碳金融在證券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早在2011年11月,中央就已經確定北京、上海、深圳等七地作為碳排放權交易點。不久之后,重慶地區也建設了碳排放交易試點。2014年12月24日,除上海以外的七個交易試點均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到2015年3月31日為止,各交易試點的交易量共計2000萬噸,累計交易額近13億元,預計2020年,每年碳排放許可所產生的市場價值約600-4000億。

      浦發銀行為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開拓碳金融市場,與廣和風電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共同推出了首單附加碳收益的中期綠色債券,并在碳金融交易市場上成功發行。2015年3月9日,國內第一單由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龍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的CCER(即“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線上交易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廣碳所)完成。這不僅彌補了與碳市場相關的直接融資產品和CCER方面的空白,還標志著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的多元化發展和CCER與配額市場的互聯互通。

      近年來,我國在碳排放配額回購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2014年12月30日,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華運意通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的國內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協議在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成。這也是一個新的飛躍。

      (三)保險業

      從我國保險市場領域來看,已經開展碳金融業務的保險公司數占保險公司總數的比例少之又少。再加上面臨著“碳保險”產品品種單一、風險大、需求與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更加限制了保險業在此領域的發展。

      2010年以來,_些保險公司推出了低碳保險項目,但市場反應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我國已經開展的碳保險項目有:碳信用交付擔保保險,即企業間相互交易未用完的碳信用時會產生交易風險,而對這種風險進行規避的保險就是碳信用交付擔保保險;光伏產品質量保險,是指投保方對光伏產品質量進行投保,將日后發生的質量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太陽能電站營業收入保證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太陽能電站營業收入進行投保,當年收人低于預期的90%時,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

      與碳保險有關的法律方面也僅有《保險法》和2012年的《農業保險條例》,因此無法高效高質量解決在碳保險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

      (四)信托業

      國際上碳金融在信托業領域上逐步發展,這一良好的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信托公司的目光。國內首單碳信托――“中建投信托一涌泉一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在2015年由中建投信托推出,其對外的發售也開啟了國內碳信托的大門。隨后,我國首個碳信托基金在武漢正式啟動。

      四、金融機構在發展碳金融過程中面臨的機遇

      一是我國目前碳排放資源巨大,與別國相比有潛在的上升空間。到2006年,我國的排放量約62億公噸,已成為擁有碳排放資源最大的國家。截止到2011年2月,我國CERs已突破了3億噸,同期,全球核證年減排量為5億噸,獲得的CERs占世界總量的60%左右,給國際碳金融市場供應了較大比重的減排權。如此大的碳排放資源再加上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為金融機構在碳金融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

      二是作槿〈《京都議定書》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初步達成了全球氣候的新治理框架。巴黎協定包含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等各要素,呼吁各國共同應對氣候的變化,把工業化前的氣溫作為基準,使目前氣溫變化幅動范圍控制在2℃以內,努力將升溫調控在1.5℃以內。2016年10月5日,歐盟批準《巴黎協定》后,該文件達成"55個締約國加入協定,且涵蓋全球55%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生效條件。如今,《巴黎協定》已于11月4日正式生效。相信這必會激勵金融機構不斷創新現有業務,擴大服務范圍,更好地發展碳金融。

      三是國際上相對完善的碳金融市場,為我國金融機構提供了諸多經驗進行借鑒。這會激勵金融機構學習國外的理念與技術,并將其進行合理調整,設計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碳金融機制與碳金融產品。

      四是目前我國政府、企業、公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只要做好碳金融方面的宣傳,企業和公民便會積極響應號召,減少的排放、引進節能減排的先進技術、用低碳方式經營或生活。

      五、金融機構在發展碳金融過程中面臨的制約因素及挑戰

      (一)法律體系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金融機構在開展和創新碳金融業務時常面臨許多問題,這就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進行監管。并且,相比于金融機構提供的傳統業務,碳金融業務會面臨類似于信用、法律、交易風險等諸多風險,而恰恰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體系不夠健全,這會打消金融機構開展碳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的積極性。

      同時,政府在碳金融領域的扶持力度不夠,也缺乏減稅、對風險的擔保與賠償等優惠政策,使金融機構在開展碳金融業務時面臨著高風險、高成本的問題。因此,國家對碳金融的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政策上的扶持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介市場發展不全面

      清潔發展機制下的碳排放額有較強的涉外性,被嚴苛的交易規則和交易機制、繁瑣的開發程序所制約。在國外,都是由中介機構來完成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評估及交易,而我國能提供中介服務的金融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經驗較少,獲得的信息不對稱,不具有這方面的開發能力和執行能力,難以開發和消化大量項目。

      (三)認知度不夠,相關人才建設滯后且質量不高

      碳金融對于我國金融機構來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業務,傳播時間較短,多數金融機構對其認知度不強、積極性不高,金融機構業務人員也常常有數量沒質量,都是寬度的了解而不是深度的認知。

      對碳金融這個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新興行業,要想不斷創新、持續發展對于高素質、高質量、綜合性強的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而國內對該領域人才的建設與培養還相對滯后,這必會阻礙和限制金融機構在碳金融領域的前進步伐。

      (四)基礎建設不夠成熟,碳金融產品創新不夠

      雖然自2008年起,我國成立了最早的碳交易平臺:上海環境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山西呂梁節能減排項目交易中心,并且隨著碳金融逐漸推廣,武漢等地的環境能源交易所也隨之成立,但是國內仍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碳交易中心來將碳金融的交易平臺規范、將碳金融的交易機制和交易方式統一。且對于碳金融交易機制,交易體系、交易平臺的建設都不夠成熟,不但使消費者不敢也不愿承擔風險,而且限制了金融機構在這方面業務的創新。所以,才導致了我國金融機構在發展碳金融領域的創新較少且滯后,碳金融產品局限性大,無法滿足國內和國際上消費者的需求、難以拓寬國際市場等問題。

      (五)缺少國際話語權和定價權

      一國在某一領域的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話語權。雖然我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資源國,在國際上提供的碳減排量占國際市場的1/3左右,CDM項目數量常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起步晚,各方面都不夠成熟,使金融機構在國際交易上受到了諸多方面的限制。沒有話語權只能聽從國際上的安排,沒有定價權只能以低價銷售碳排放權(國際成交價格是我國碳排放價格的二倍),使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收益大大降低,在碳金融領域處于被動的局面。

      六、金融機構發展碳金融的相關建議

      (一)建設中介服務機構,提高政府、企業、公民的支持度

      金融機構應強化與碳金融有關的咨詢、預算、風險測評、審計等中間服務的建立,形成碳金融中介服務體系??梢韵劝焉虾5纫恍┙洕l展領先的城市定為實驗基地成立碳金融投資公司,開始為投資者提供相關的一條龍服務,再逐步將碳金融中介服務機構遍布到各個省市區。

      政府也應加大宣傳力度,推出各種優惠政策來為節能減排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動力。例如:給予適當的補貼、降低貸款的利率、減少對他們的稅收、建立專項基金、增加對技術專利的獎勵等等。鼓勵低碳企業到證券市場上去發行債券、股票等來融資以擴大企業規模。公民對這類企業發行的債券和股票也應給予支持,通過增加需求來帶動供給,激發企業擴大市場的積極性,大力支持市場主體進入碳金融市場。

      (二)增強對碳金融的認知度以及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目前,國家高級政府層面對低碳經濟下的碳金融認識還是比較充分的,但地方及地方以下的政府及金融機構對于碳金融還未完全理解和接受。因此,政府可以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改變固有思維與偏好,將低碳金融理念傳人每一個個體腦中,增強他們認識的廣度與深度。

      同時,引進與培養碳金融領域的高針對性人才是金融機構發展越來越好的重要前提之一。高針對性的人才不僅可以提出在碳金融領域的創新,還能通過研究出該領域的先進技術來獲得更多的減排單位。一方面,可以對金融機構的在職人員進行碳金融領域的專業培訓,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碳金融發展較好的國家去學習或者聘請在該領域的專家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國家可以將碳金融引入高校或研究所,讓高?;蜓芯克膶W生在未走人社會前就學習這一領域的知識,增加人才的供應。同時,金融機構可以將人才組成專業的團隊,團隊人員集思廣益會帶來更好的創新與飛躍。

      (三)完善碳金融交易平臺、交易機制及交易制度

      就目前來看,國內有關的交易機制、交易平臺、法政策還不健全,沒有一個完整規范的體系,這必然加大了金融機構開展碳金融業務的風險與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政府可以引進國外的成功案例,完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制定出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金融領域制度體系,增加交易市場的透明度,為相關機構的發展提供保障。與此同時,可以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信用等級評估系統,即對客戶每一次碳金融交易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來確定其貸款的利率或提供的碳金融產品的種類。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市場面臨的風險、明確碳排放權的產權,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進行買賣,確保碳金融市場的穩定。

      (四)增強在國際市場的定價權與話語權

      看任何一個國家在某一領域是否有話語權與定價權,關鍵是看這個國家在此領域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因此,只有讓碳金融領域的發展領先于國際發展的速度,才能在國際碳金融市場上擁有話語權,發出更多的中國聲音、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只有加強我國在碳金融領域的風險控制、創新、監管與支持,才能使金融機構推出的碳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國際上的需求,更好地鞏固和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只有讓本國貨幣獲得國際上的認可,才能讓人民幣擁有定價權,成為碳金融的計價和結算的貨幣,化被動為主動。

      (五)對碳金融產品不斷進行創新

      1.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問題一直是關注的重點,金融機構可以嘗試推出與低碳有機農業有關的保險與信貸,將碳金融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如可以推出與森林防火防砍伐有關的保險、將樹木所吸收的轉化為減排單位在碳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政府發行債券來為低碳有機農業提供發展的資金等等。

      2.在信貸方面,可以將信貸利率和信貸期限與信用和技術相聯系,即實行利率一期限一信用和利率一期限一技術的雙掛鉤模式。各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的信用和節能環保技術來分出不同的級別并建立相應的數據系統,對信用良好的、有節能低碳環保的技術或專利的、有發展前景的大中小型企業提供低利率、期限長的貸款;對于信用較差的、風險較大且發展前景不好的大中小型企業實施高利率、期限短的貸款。

      3.可以建立與碳金融領域相關的、因氣象變化引起的自然災害的基金和期權,如洪水、地震等。為那些普遍金融機構都不愿提供的保險險種如自然災害損失,提供套期保值,減少造成的損失。為引起損失相對不大的類似于干旱、蟲災等的自然災害提供相應的保險。

      4.開發與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節能能源相關的碳排放交易項目,嘗試并研發之前不敢涉獵領域的碳基金、碳證券、碳信貸、碳保險等衍生品。最終,保證所有種類的標的都有相應的碳金融產品,以此形成低碳、節能、環保的全覆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苏妲己|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人妖女同在线播放|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33333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乐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器|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成AV人片在| 亚洲成人一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