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測試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日常生活中,普通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往往會將注意力放在檢查食品保質期或營養標簽等一些外在標識上,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食品包裝的重要性。其實,不安全的食品包裝材料會直接影響食品的安全性,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常見的食品包裝材料主要有塑料、紙、金屬、橡膠以及一些復合包裝材料等。這些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殘留有一些化學添加劑、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隨著與食品的接觸,這些物質會緩慢地釋放到食物中,威脅人體健康。尤其是一些非法地下加工廠常采用工業級色素對兒童塑料餐具進行著色,以鮮亮的顏色吸引兒童注意。這些著色劑中存在著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這些物質會釋放到食物中。從而進入兒童體內,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負面作用。還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吃麻辣燙、燒烤等油炸食品,在包裝攜帶時往往直接使用小攤上提供的塑料袋,這些非食品級塑料袋中存在大量增塑劑、有機溶劑、染料等有害化學物質。
隨著夏季來臨,高溫高濕的環境有利于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極易腐敗變質。關于如何確保普通消費者使用安全的食品包裝,您不妨看看如下建議。
首先,應盡量避免不良使用習慣。諸如,用報紙或其它非食品用紙來包裝食物,反復使用礦泉水瓶來盛裝飲用水,在飯盒中長時間加熱食物。直接用開水煮沸袋裝牛奶等,這些習慣都可能造成食品包裝中的聚合物分解,釋放出有害物質,并被人體所吸收。
SGS(瑞士通用公證行)是全球最大、資格最老的獨立第三方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于1878年成立于瑞士,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
如今,中國檢測市場已相當成熟,市場容量在700多億元左右,全球也不過7000多億元的市場容量。盡管國有檢測機構占據市場主流,但以SGS為代表的外資機構仍得益于中國市場的迅猛增長,占中國市場份額40%左右。
在政府管控的強制檢測市場條件下,SGS如何把握“去行政化”機遇?SGS如何克服人才短缺、本地化管理難題等挑戰,取得中國市場的成功?
得益于中國紅利
“國內第三方檢測認證的市場格局是,國有性質的實驗室占55%,民營機構發展較快,但集中在某一個或幾個領域,綜合實力不強,目前約占10%?!盨GS中國區總裁申屠獻忠接受《新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歐美國家在15世紀就有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到19世紀中期,一些成熟機構介入鑒定產品、出具報告,已是非常自覺的商業行為。但在中國,第三方檢測市場起步晚,主要由國家檢測機構負責,例如質量監督局、疾病預防中心下的實驗室等。
“國有的每個行業部門下基本都有自己的實驗室,技術監督局是一個龐大的網絡,檢驗檢疫局又有很多的實驗室?!鄙晖阔I忠告訴記者,國有實驗室已做了很長時間,規模十分龐大,在設備上、網絡上和技術上都不錯,但由于居于壟斷地位,市場化意識不強。
第三方檢驗認證行業的重要性,隨著頻發的質量安全問題逐漸得到國家和業界認可。政府也在思考,大包大攬的管理模式并不適合當今中國的發展,需要有更市場化、更專業的機構作為政府體系的補充參與監督,提升“中國制造”質量。
實際上,第三方檢測機構是伴隨著中國出口貿易的迅猛增長發展起來的。擁有10多年關貿談判經驗,現擔任SGS集團公共關系和業務拓展總經理的馬曉野私下對記者感嘆:在加入WTO之前,所有第三方檢測機構都在夾縫中求生存,十多年來SGS在中國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的出口紅利。
在國際貿易市場,所有檢測報告必須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因此國有背景的檢測報告并不易被海外買家認可,而民間檢測機構則由于可信度和魚龍混雜等因素缺乏權威,也難以得到認可。所以,企業獲得SGS的檢測報告,一方面確保產品符合目標市場和客戶要求,降低出口風險;另一方面SGS可以幫助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合規性。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出口貿易受到極大打擊,學者們都在討論一個問題:“中國的入世紅利還能享受多久?”對SGS中國來說,這同樣是個攸關生死的問題。
申屠獻忠說:“進出口趨勢在變化,中國不可能永遠是世界工廠,有一些采購已經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些對我們肯定有影響。”
此外,由于檢測行業沒有完全市場化,政府機構占極大優勢,很多是法定檢驗,需要特別的資質,例如電子電器產品在中國市場銷售,要經過3C認證,外資和民營機構都沒辦法拿到批準。
申屠獻忠表示:“進入中國市場各個領域,很多都需要資質,比如建筑行業、特種設備行業等,取得資質需要很長時間,這些對SGS都是挑戰,會有很多挑戰?!?/p>
扎根中國市場
SGS要想在中國市場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就不可能只依賴出口,必須找到適合本土化發展的道路。
申屠獻忠在SGS來中國市場之初就加入了這家公司,當時他不過是一個對外企有點崇拜的畢業生,誤打誤撞進入檢測行業。數十年過去,他已成為幾乎所有外資檢測公司中唯一一個中國土生土長的高管。
在前任“洋”老板離開中國區總裁位置后,申屠獻忠打破“天花板”,成為中國市場的掌舵者,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SGS集團高層的戰略選擇:與其從總部空降高管,不如擢升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本土經理人。
申屠獻忠在SGS的職業路徑為檢驗員、主管、分公司經理、客戶經理、運營經理,他還做過銷售和市場部經理、總監,然后做到全球業務線副總,他是100%的SGS中國血統。
SGS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SGS在多年以前,就已經部署中國市場業務線,目前SGS出口業務與國內市場業務基本上是70%︰30%,離實現兩條腿并行已經不遠。
“你不能長期依賴出口。如果不提前部署,等風險到來時,就沒辦法支持其他業務,我們要增長,因為總部永遠會有業績增長的要求?!?/p>
申屠獻忠和SGS集團提前看到了國內市場增長的潛力,盡管國家有資質限制,一些行業被排除在外,但SGS的技術能力、管理水平和營銷能力都讓申屠獻忠對SGS在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他期望未來兩種業務之比能達到50%︰50%。
申屠獻忠表示,第一,社會和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在提高,把產品交給SGS做檢測認證是一種認可,SGS在國內汽車行業、環保監測、消費品等領域的業務增長非常快;第二,紡織品、醫療器械等更多國外品牌要在中國銷售,需要SGS中國的本地化服務;第三,SGS在一些行業致力于往上游走,比如礦業勘探過程中的檢測。
與國家實驗室的強制檢測不同,SGS只有做到公正、專業、有效,才會有生意,如果失去了公正性,也就失去了企業生存的基礎。
申屠獻忠向記者解釋了SGS的管理流程,一件樣品被客戶送到實驗室后,送入各個實驗室進行流水線操作,比如一件紡織品,物理測驗就要由物理小組來進行,要經過耐磨性、拉伸等各種實驗,還要按照目標市場的辦法去洗水,觀測洗完后會不會褪色、縮水;化學測驗則要看是不是有致癌物質??傊蜋z樣品要經過很多種檢測,并且一一分開,最后得到一個客觀的報告。
“送檢樣品測試完數據,直接上傳報告,中間是不能修改的。我們做的工作,實際上是在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傳遞信任?!鄙晖阔I忠說,各個實驗室檢測人員并不知道樣品是哪個客戶的。
“拉”與“推”的平衡
在SGS龐大的體系內,提升管理效率成為其在中國市場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戰略。
“我們實行事業部制,在全球和中國是一個矩陣式架構,比如全球10條業務線,每條業務線有一個全球執行副總裁,每個地區有首席運營官。”申屠獻忠表示,他除了擔任SGS中國區總裁,還兼任過全球玩具及嬰幼兒產品業務副總裁。
“中國戰略要和全球的業務線一起溝通,并不是說我們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要融入全球的戰略中,所以溝通至關重要?!?/p>
申屠獻忠把中國與總部的溝通比喻為“拉”與“推”。SGS總部每年會交給每條業務線一個預算總額,但因為其他業務線的全球執行副總裁不在中國,中國市場一旦有投資機會,如設立新公司或收購等,需要全球的配合,就要與這條業務線的全球負責人溝通,說服他成為中國區業務發展的支持者。相反,如業務線負責人在外面看到中國有什么機會,也會“推”動做本土市場分析,看時機是否合適。
超過1萬人的企業,申屠獻忠必須把企業文化和員工培訓做好。由于SGS檢驗測試認證范圍廣,幾乎涵蓋所有的行業,每個行業都要有專家,而市場上并沒有一個所謂的“檢測”專業,因此培養技術人才基本依靠SGS自己的“造血系統”。
簡單來說,SGS中國從各個專業招來的新人不懂檢測也沒關系,SGS有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包括課堂培訓、技術培訓、基本經驗培訓及商業培訓等。
“對SGS來說,最大的難題不是檢測人員的培訓。最難的是公司大了以后,需要綜合性人才,要懂技術、懂商業、懂管理。我們最缺的是復合型的中層干部?!鄙晖阔I忠說,SGS花了很大精力,希望把技術人員培養成復合型人才,為此推出了名目繁多、針對各種級別員工的培訓和成長項目。
2007年,申屠獻忠出任SGS中國區執行總裁,集團的戰略也從單純財務目標轉為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申屠獻忠可以在更廣泛、更深入的空間內,實現SGS在中國的發展,近5年,SGS為客戶設計了很多新服務,包括在節能減排方面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且為企業提供審計、認證、培訓和咨詢服務,以加強業務流程、改善管理系統和人員績效。
申屠獻忠:把握供應鏈質量管理至關重要
作為《新財經》雜志的忠實讀者,申屠獻忠對6月刊的封面報道《標準亂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對標準亂象有一些誤解。比如奶粉中的三聚氰氨、奶茶珍珠中改良的淀粉含有馬來酸,正常情況下,企業不用去檢測。大部分國內標準實際上是參照國際標準的。問題不在標準本身,而在這些標準到底有沒有很好地去執行?如果不執行,標準再高也沒用,很多國內企業會想,去做檢測要花錢,我為什么要做,這是個大問題。
因此,企業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有時候不一定是運營不專業,或者內部有問題。而是供應鏈管理出現問題,明明知道進來的材料或零部件
有問題,卻因各種關系不好意思退回去,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有問題。企業自己也可以做檢測,問題是自己檢測,能不能檢出問題,怎樣管理供應鏈問題。
比如,某大型跨國玩具公司的玩具中鉛含量超標,工廠倒閉,老板自殺。由于生產玩具要用到油漆,實際上是油漆當中鉛含量超標,造
成玩具鉛含量超標,需要召回銷毀,結果使得規模達數千人的中國代工廠倒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