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的觀察和護理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 病因 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2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01-0139-01
黃疸作為新生兒常見疾病,在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護理時應給予一定的重視。本文就此對新生兒黃疸的病因及護理要點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間的新生兒黃疸患者300例,在其家屬知情且同意的基礎上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
對照組中有150例黃疸新生兒患者,其年齡段在33周至40周之間,平均年齡為(36.9±2.3)周,其中男性新生兒患者有81例,占54.00%,女性新生兒患者有69例,占46.00%。足月新生兒有113例,占75.33%,早產兒有37例,占24.67%。觀察組中有150例黃疸新生兒患者,其年齡段在33周至41周之間,平均年齡為(37.8±2.1)周,其中男性新生兒患者有83例,占55.33%,女性新生兒患者有67例,占44.67%。足月新生兒有115例,占76.67%,早產兒有35例,占23.33%。兩組黃疸新生兒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疾病情況以及身體情況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在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其中對對照組中的黃疸新生兒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而對觀察組中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光療護理、喂養護理、撫觸護理以及藥物茵梔黃應用等。首先應保持其病房的清潔情況,同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疾病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若患者出現異常應及時的進行相應的護理。另一方面,應嚴格遵守相關的消毒隔離制度,并且執行,從而有效的減少患者出現感染的情況。茵梔黃作為純中藥制劑,一定程度上具有解毒、清熱以及退黃的功效,對于黃疸新生兒患者的疾病治療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在對患者進行藥物茵梔黃應用時,應注意患者是否會出現嘔吐惡心、皮疹以及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對兩組黃疸新生兒患者的黃疸指數進行比較分析。
1.3 數據處理。將所得數據輸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分析,數據采用例數(n、%)、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對比方法采取X2檢驗、t檢驗。P
2 結果
由表中數據可知,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中的黃疸新生兒患者在進行相應的護理后,其經皮黃疸指數改善情況較好,且指數正常時間較短,P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作為新生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及早的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減輕其疾病癥狀,同時能夠有效的預防新生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以及核黃疸癥狀[1]。在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護理時,由于新生兒早期增加乳量的攝入能夠有效的加速其排便從而使得膽紅素排出,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療[2]。而撫觸護理能夠通過患者的體表刺激一定程度上減少膽紅素的重吸收,從而降低新生兒黃疸指數。而光療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患者盡早的適應新環境,并且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疾病治療[3]。
綜上所述,在對黃疸新生兒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時,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光療護理、喂養護理、撫觸護理以及藥物茵梔黃應用等,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甲進,張瑛.血型血清學檢測在新生兒黃疸病因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07:1082-1083
【關鍵詞】 新生兒;重癥肺炎; 呼吸衰竭; 護理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常見的疾病 , 發展較快 , 如治療不及時 , 則會轉為新生兒重癥肺炎。新生兒重癥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見呼吸系統臨床表現外 , 并發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體溫不升或伴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等[1], 病情重 , 死亡率高。因此 , 對于新生兒重癥肺炎的治療和護理 , 要及時有效 , 精心護理 , 隨時監視嬰兒的生命體征 , 以降低患兒的死亡率。本文回顧性分析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院 NICU在 2011年 1月至 2013年 2月收治 42例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資料和護理資料 , 總結護理要點,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院 NICU在 2011年 1月至 2013年 2月收治 42例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男 22例, 女 20例, 足月產兒 34例 , 早產兒 8例 , 日齡 18 h~30 d, 體質量 2.36~4.85 kg。根據患兒臨床癥狀、體征 , 同時結合經胸部 X光片檢查及血氣分析等輔助檢查 ,確診為新生兒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2]。42例患兒經積極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 痊愈 40例, 好轉 2例。
2 護理
2. 1 密切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 給予所有患兒心電監護 , 加強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監測 , 盡可能使患兒的血氧飽和度維持在 89%~93%之間。密切注意患兒面色、嘴唇、皮膚顏色的變化及四肢肌張力的變化 , 如有異常 , 立即告知醫生, 及時處理。
2. 2 呼吸道的管理 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障礙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引起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 ,搶救呼吸衰竭重要的環節是改善其通氣功能。由于新生兒的呼吸道尚未完全發育 ,如不當 ,則會引起舌根后墜 ,造成喉梗阻。因此 ,要經常更換患兒 ,取仰臥位時應將頭抬高 15~30°,以防窒息。注意翻身、拍背及引流 ,及時清理口鼻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痰液較多的患兒 ,給予霧化吸入或輕柔吸痰處理。吸氧可提高血氧分壓、改善呼吸換氣功能 ,是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本文多采用改良式鼻導管法給氧, 保持氧流量在 0.5~1.0 L/min[3]。對于肺出血、肺透明膜病變新生兒可適當運用呼吸機輔助正壓通氣 ,在使用正壓通氣的過程中 ,氣胸出現的機率為 20% ~40%[3]。因此 ,運用呼吸機時 ,應正確應用 ,密切監視 ,根據血氣分析結果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 ,避免氣胸的發生。
2. 3 家屬心理的護理 患兒家長因為患兒的病情嚴重 , 心理負擔較重 , 有焦慮、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應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 , 適當的心理安慰 , 詳細耐心的解釋家長的問題 , 及時與家長溝通 , 讓家長配合護理工作 , 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 使患兒早日康復。
2. 4 抗感染護理 建立靜脈通路 , 并固定好。遵醫囑應用藥物 , 根據患兒病情 , 嚴格控制輸液量和滴注速度 , 保持輸液通暢。詳細準確記錄患兒的出入量 , 同時注意觀察兩便是否異常。
2. 5 喂養及口腔護理 采用人工喂養時 , 根據患兒的體質量及病情計算需要奶量。母乳喂養時 , 患兒自覺飽感就可。不能自主進食的患兒給予鼻飼進食。盡量少食多餐 , 以防溢奶發生危險?;純何桂B后 , 應抱起拍背 , 而后取頭側右臥位 , 以減少吐奶的次數。同時注意患兒的口腔護理, 每次喂養后 , 均應讓患兒進食少許溫開水 , 并且每日用生理鹽水清理口腔3次, 防止鵝口瘡的發生。
2. 6 皮膚及臍部的護理 每日給予患兒洗澡或擦浴 1次 ,加強皮膚護理。同時觀察皮膚有無紅疹等出現 , 如有及時處理。臍帶未脫落或脫落不久者加強臍部護理 , 每日用酒精或雙氧水擦拭, 防止臍炎的發生。勤換尿布, 防止紅臀。
2. 7 環境的控制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環境要清潔衛生 , 通風良好 , 保持適當的室溫和濕度??諝饷咳障?2次 , 物體表面及地面每日消毒 1次。所有工作人員進入重癥監護室前要先洗手、消毒、更換隔離衣、換鞋帽。患傳染病的人員禁止入室?;純河梦锞浵咎幚?。
3 討論
新生兒重癥肺炎并呼吸衰竭病情危重 , 病死率較高。因此 , 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 , 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護理基本功 , 嚴密監視病情 , 一定要保持患兒的呼吸道通暢 , 維持患兒的血氧飽和度 , 并能及時預防或發現及正確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并發癥 , 減輕患兒的痛苦 , 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 降低患兒的病死率。
參考文獻
[1]崔焱 , 丁玉鳳 , 王建華 .兒科護理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02: 78.
關鍵詞: 新生兒 靜脈輸液 護理
1.給新生兒輸液一般采用頭皮靜脈,實際操作時注意選擇適當部位,同時要清楚頭皮靜脈無靜脈瓣的解剖特點,從而選擇使患兒臥位舒適,活動時不易將針頭拔出的部位。輸液治療的患兒要包裹好,勤給患兒換尿布,因輸液患兒尿量相對增加。
2.在給新生兒輸液中,由于所用藥量較小液量也較少,且準確性高。因此所選用的吊瓶要小刻度的,一般為開放式吊瓶,在更換液體時,如先把藥物加人瓶內,再加入葡萄糖,盡管加液體速度很快,也會因一部分藥物先進入輸液管內而使輸入藥物濃度不均。故應先加入葡萄糖,或先將藥物稀釋再加入輸液瓶內。在新生兒常用的幾種藥物中注意各藥物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如654-2可引起患兒顏面潮紅心率加快,且誤以為是病情惡化;酚妥拉明有時引起患兒嚴重鼻塞,不可從輸液管小壺給藥用于新生兒;葡萄糖酸鈣如輸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組織壞死,故輸葡萄糖鈣時要嚴密觀察,一旦輸入皮下;要及時用普魯卡因和酚妥拉明作局部封閉。
3.準確掌握輸液速度,速度過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腫和心力衰竭,過慢則不易糾正脫水酸中毒,難以保證入量,有些藥物還因配制時間過長而效價降低。甚至增強其毒副作用,有礙疾病的恢復,為此只有準確掌握執行醫生輸液計劃,根據患兒病種的不同面調節滴速。如肺炎合并心衰患兒輸液速度一定不宜過快,液量不宜過多,而靜滴甘露醇降顱內壓時要快速滴入。
4.輸液并發癥的觀察,是否有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靜脈炎、對膠布的不良反應、水電解質的異常、輸液反應及滴注青霉素,細胞色素C,血漿等類藥物時患兒皮膚有無紅疹等現象,如有應立即停止輸液,告之醫生,給予相應處理。
5.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新生兒疾病具有病情變化快特點,而患兒又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只能用哭聲、用日周顏面皮膚顏色、用呼吸、甩前囪張力、用吸吮力、反應能力、肌張力來表示,所以新生兒病房的護士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慈母般的心來對待每一位患兒,來度過工作時間的分分秒秒,它有可能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在可能決定~個小生命的生與亡。如新生兒呼吸衰竭,新生兒驚厥、新生兒顱內出血等有腦水腫的可能,密切觀察前窗緊張或隆起,瞳孔的變化,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系,對防止腦疝的發生很重要。還有,對于新生兒高熱的處理一般首先散包降溫,如果觀察不到,就有可能因患兒體溫調節中樞的不完善而導致硬腫,加上輸入的液體溫度一般都低于患兒體溫,在此更體現嚴密觀察新生兒輸液的重要性。
總之,高危新生兒病房的患兒,在輸液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只有掌握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輸液規律后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也是新生兒病房護士所應具各的重要條件。同時不斷學習新理論,新技能,理論聯系實踐,以提高未來人口素質、提高護理水乎。
參 考 文 獻
[1]譚啟明,竇月玲.新生兒靜脈輸液外滲引起水皰原因分析及預防.護士進修雜志,2001.
【關鍵詞】胎膜早破;觀察護理;分娩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222-01
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產程開始之前破裂者,稱為胎膜早破.胎膜破裂的診斷,一般可根據孕婦的主訴,在無腹痛的情況下突然有水自陰道流出,時多時少,持續不斷,內診肛查時觸不到羊膜,向上推動先露出有羊水流出,陰道流出液偶爾可見胎脂及胎糞混入,陰道PH值改變,,等相關輔助檢查即可診斷
胎膜早破的危害有:誘發早產、增加宮內感染和產褥感染,胎兒窘迫、臍帶脫垂,導致新生兒感染,胎盤早剝,難產發生率增加。
由于早破水是圍產期較多見的并發癥。細致的護理觀察及選擇正確的分娩時期與方式,對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的非常重要。回顧2010年我院收治了123例胎膜早破患者中,其中自然分娩者89例占72.4% 剖宮者34例占27.6%,新生兒窒息搶救1例,無滯產,新生兒產婦均未發生發癥.下面從母體與胎兒兩個方面總結一下我們對胎膜早破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1母體護理管理
1.1 分娩時期選擇
如破膜接近產期,≥35周者入院后在排除胎位不正,骨盆狹窄,并且胎先露已入盆:可等候自然臨產,但要注意保持外清潔,如破膜12小時無產兆兒,應給予抗感染藥物,24小時后無產兆 可誘發宮縮、引產,專人觀察,嚴密注意產程進展,觀察時間達到四小時,產程進展不順利,即應選擇剖宮產結束分娩。
如破水距產期尚遠,不足34周者,入院后無明顯宮內感染跡象,羊水平面段≥3cm者,胎兒未成熟,患者要求保胎者,選擇期待療法住院后應絕對臥床休息并抬高臀部,以防臍帶脫垂,同時注意保持外陰清潔每天會陰抹洗,使用消毒會陰墊,預防宮腔感染,并給予促胎肺成熟,鎮靜劑藥物,加強心理護理。避免不必要的肛診及陰道檢查,密切觀察產婦體溫、心率、宮縮陰道流液性狀和血細胞計數。、在細心觀察下,使妊娠繼續,觀察期間應注意胎心音變化,出現異常應及時分析原因,并給予恰當的處理,如果持續大量流水或孕婦體溫38℃,胎心率增快應考慮感染可能,此時應終止妊娠。
1.2分娩方式的選擇
由于羊水具有保護胎兒及母體的功能,,羊水可使子宮收縮的壓力均勻分布,避免胎體直接壓迫母體組織引起宮頸,陰道損傷。一般胎膜早破患者應在側重于減少對孕婦的創傷的基礎上,慎重分析新生兒的預后,陰道分娩較理想,但是由于羊水流失,可使宮頸擴張不全,產程延長,形成滯產,另外,羊水流凈子宮壁緊裹胎兒身體可能引起子宮收縮不協調,使產程延長,影響胎盤血流可致胎兒窒息。因此,應適當放寬剖宮產指標。
對胎膜早破誘發早產的分娩方式選擇,要慎重考慮新生兒預后,并作重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評估
1.2.1 新生兒并發癥的發生與預防
1.2.2 本院的搶救條件與水平
1.2.3 胎兒大小對產婦的創傷
1.2.4 新生兒科的技術水平是否成熟
1.2.5 分娩方式對胎兒的危害損傷有多大等等
1.3 分娩時注意事項:
1.3.1 全產程胎心監護能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窒息
1.3.2 密切關注產程進度,避免產程延長
2 胎兒管理
重點監測胎心音變化,主要依靠全程胎心音監護及超聲波對胎兒情況進行評價。
不足35周 促胎肺成熟,使用糖皮質激素,促進肺成熟對早產兒非常重要。可明顯降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
2.1新生兒復蘇準備
2.1.1 做好新生兒現場緊急復蘇準備,預熱搶救臺,核實搶救物品是否完好無缺。
2.1.2 建全產兒合作制度,分娩時,安排新生兒科醫生到場搶救。有效保證新生兒搶救成功進行,提高搶救成功率。
2.1.3 保暖及時,吸凈口腔羊水,清理呼吸道,避免新生兒吸入羊水的機會。
體會:加強對胎膜早破患者的觀察護理,細心處理好待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可以減少因胎膜早破造成胎兒的損害。同時也有效降低了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結論:因胎膜早破,導致羊水流失,羊水中擴張宮頸的作用消失,宮壁緊裹胎體可致宮縮不協調,阻礙胎頭正常旋轉。分娩時無羊水清潔陰道,等等使羊水對胎兒及母體的保護功能喪失。從而增加了待產及分娩過程中的風險。因此,細致的觀察護理與及時分析處理各個環節,選擇恰當的分娩時期與方式,避免因產程進展不順利,造成對胎兒危害的增加。最終達到安全分娩的目標。
參考文獻:
[摘要]目的:探討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護理體會。方法: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兒黃疸患兒69例,在對原發病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藍光照射治療。并對其間的護理要點進行探討。結果:本組新生兒黃疸經藍光照射治療69例,其中,黃疸消退時間最短為10h,最長5d。結論:做好治療期間的護理工作有利于患兒的康復。
[關鍵詞]藍光;新生兒黃疸;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病,不及時治療可引起核黃疸后遺癥[1]。采用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效果好,無不良后遺癥,是當今常用的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我院兒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兒黃疸患兒69例,在對原發病治療的基礎上,配合藍光照射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兒48例,早產兒21例。發生黃疸時間最短5h,最長21d。治療時間為3~7d,均治愈出院。
1.2治療方法
1.2.1常規治療保暖,抗感染,供給營養,糾正低氧、缺鈣、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誘導劑(魯米那5~8mg/kg靜推,1次/d),靜脈滴注茵梔黃注射液等。
1.2.2藍光照射治療采用常規治療效果不佳或黃疸繼續加重者,經皮測黃疸儀測定膽紅素≥12mg/dl,血清總膽紅素達171.0~239.4μmol/L(10~14mg/dl)[2],未成熟兒光療指征放寬,達171μmol/L(10mg/dl)者;出生后確定為ABO溶血癥者,一旦出現黃疸,即可采取藍光治療。
2護理
2.1光療前的器械準備
藍光箱(寧波戴維),藍光燈管6支,從上邊單面照射,燈管與新生兒體表距離40~50cm。使用前檢查燈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時的要及時更換。用95%酒精擦拭燈管,去除灰塵,以免影響光線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凈溶液擦有機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兩次,將光療箱溫度預熱到30~32℃(早產兒根據胎齡而定),相對濕度55%~65%。有機玻璃床上墊海綿墊,其上鋪一層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兒舒適。
2.2光療前的患兒準備
首先同患兒家屬進行交流,介紹藍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項及黃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長顧慮。給患兒洗澡、稱體重,進行臍部護理,剪指甲,用紙尿褲遮擋會陰,充分暴露患兒的照射體表面積,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擋眼部,妥善固定。
2.3光療期間的護理
2.3.1一般護理將患兒裸放入藍光床中間,頭偏向一側,防止溢乳嗆咳吸入窒息。每2小時翻身1次,每4小時做1次記錄,有變化隨時記錄,12h后間斷1~2h再照射。觀察患兒反應,有無四肢顫抖、驚厥、異??摁[、嘔吐并觀察大、小便顏色,有無腹脹、皮膚彈性、有無皮疹,黃疸有無減輕、是否出現青銅色(當血清結合膽紅素>68μmol/L(4mg/dl)并且血谷丙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增高時,光療可使皮膚呈青銅色,即青銅癥[3]),早產兒要注意觀察其有無呼吸暫停及硬腫癥等。如有上述反應及時通知醫生,并作記錄。及時清除嘔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溫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藥水滴眼。
2.3.2喂養最好采用母乳喂養,沒有母乳或暫不能用母乳喂養的患兒,可以使用配方奶(早產兒用早產配方奶)。足月兒每3小時喂奶1次,早產兒每2小時喂奶1次,對厭食、吮吸無力、嘔吐的新生兒要做到耐心、細致喂養,必要時留置胃管喂養。
2.3.3補充水和鈣劑[3]光療會增加新生兒不顯性失水,加之新生兒哭鬧、出汗、嘔吐、腹瀉等使水分丟失更加嚴重。對光療患兒均要采用靜脈補液,防止水、電解質的紊亂,補液量根據進食量、有無嘔吐、腹瀉及失水情況而定,適當補充鈣劑,避免發生低鈣驚厥。
2.3.4體溫觀察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因此,要隨時觀察患兒的體溫和箱溫的變化,以保持適宜的溫度。成熟兒的箱溫一般維持在30~32℃,早產兒的箱溫以32~34℃為宜。對于體溫在38℃以上者給予物理降溫或暫停光療。
2.3.5疾病觀察因為核黃疸臨床表現不典型,需反復評估患兒的呼吸、吸吮反應、囟門的緊張度、肌張力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4光療后的護理
①根據經皮測黃疸儀測膽紅素<8mg/dl和肉眼觀察皮膚黃疸減輕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藍光箱。解除眼罩,檢查眼睛有無感染,洗澡并檢查皮膚有無破損,穿衣。早產兒或硬腫癥的患兒需入保暖箱。②觀察光療后皮膚黃疸有無反跳現象。本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兒光療后3~8h又出現皮膚輕度黃疸(多見于早產兒),1例是新生兒肺炎使黃疸再出現。如出現反跳現象可再進行藍光照射,直至黃疸消退。③光療結束后做好藍光箱的消毒工作,記錄燈管工作累計時間。
3結果
藍光治療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間接膽紅素氧化分解為無毒的水溶性衍生物,從汗、糞便及尿中排出,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國內外把藍光治療作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離間接膽紅素的方法之一,被臨床廣泛應用。治療中,精心的護理和細致的觀察能提高療效和減少副作用。本組新生兒黃疸經藍光照射治療69例,其中,黃疸消退時間最短為10h,最長5d。治療中出現煩躁30例,嘔吐20例(嘔吐物為所進奶汁),發熱10例,皮疹5例,無一例發生青銅癥。光療后3~8h又出現皮膚輕度黃疸30例,停照后繼續一般治療,1~2d后逐漸消退。
4討論
在光療中要注意補充水及鈣劑,防止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低鈣抽搐。注意喂養,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注意眼睛的護理,防止眼罩脫落。用氯霉素眼藥水滴眼,預防結膜炎。注意溫箱溫度,防止過高或過低,因箱溫過高會引起新生兒體溫發熱導致水分過多丟失而產生脫水,過低則使新生兒消耗過多熱量,易受涼而感染或發生硬腫癥。防止患兒煩躁哭鬧,過度哭鬧會引起嘔吐、悶熱綜合征、過度換氣、皮膚擦傷等。及時更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并充分暴露使身體廣泛照射,禁忌在皮膚上涂油類或粉類,否則將降低光療效果,同時油類也會增加光熱的吸收,使皮膚產生灼紅[4]。治療中出現皮膚皮疹,停止光療后會自行消退[4]。治療和護理操作應盡量在箱內完成,并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參考文獻]
[1]王玉玲.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102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13):58.
[2]陳百合.最新兒科護理學[M].7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