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化學品成份分析

      化學品成份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品成份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化學品成份分析

      化學品成份分析范文第1篇

      2003年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旨在建設一批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示范性課程。自此,精品課程的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2003~2005年是始建階段,課程本身的水平作為評審的重點,即要求是課程中的“精品”;2006~2007年是沖刺階段,評審開始強調精品的資源,也是從此時開始高職高專的課程與本科課程開始分開進行,其評審指標及標準從高職高專的課程特點出發,明晰了高職教育辦學的定位,利于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也極大的增強了精品課程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2008~2010年為普及階段,更側重于“精品的共享”。經過近10年的建設,精品課程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規模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的精品課程體系。

      高職“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是體現水利及環境類高職特色的示范性課程,本文就高職院校如何開展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建設,以期實現資源共享,并能夠體現出培養特色人才的需要,提出思考。

      1.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1 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圍繞職業崗位能力,基于項目化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內容,課程內容以分析化學以及儀器分析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學中做,做中學,知識在學中積累,能力在做中提高。并且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并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訓練和自我學習、與人交流、與人合作、信心處理等職業素質的訓練,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在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基礎上設置課程。

      1.2 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在教學中通過崗位分析,在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針對不同的環節,采用恰當的教學法,有意識、有步驟地將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1)“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的教學設計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突出“任務引領、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引入真實項目,強調技能培養,采用理論體系講授、案例穿插講解、分組討論、實地調查、實踐操作、學生課外查閱相關資料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在不同環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實踐性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教學原則,使學生掌握無極及分析化學各環節所需技能。

      (2)“職業能力培養”教學設計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基本技能訓練為重點、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設計理念: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訓練和自我學習、與人交流、與人合作、信息處理等職業素質的訓練,從而使其具備一定職業素質以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環境。

      (3)“以考促學,以賽促訓”的教學設計

      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與教學評價體系,采取階段性測試及過程性考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從而達到理論知識的積累提升和實踐技能的熟練規范。

      2.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內容的構建

      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能滿足不斷更新的前沿知識的需要,又能高效的完成水分析化學本身課程的教學任務,應根據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及目標,以及職業技能需求的針對性設計教訓內容,將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技能需求緊密結合,對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進行甄選與整合。精選水分析化學中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礎應用為重點教學內容,體現高職教育“理論適當、夠用為度”的原則,爭取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并及時的補充水分析化學中的新方法、新儀器和前沿內容,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水分析化學發展的最新動態。

      在水分析化學實驗內容選擇上,既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又要增強學生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能力,在實驗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提高其學習的創新性,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因此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內容既注意培養學生掌握必須的理論知識,又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在實踐中掌握原理、方法和理論知識,體現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三合一”特征。

      3.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

      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建立一支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適宜、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是課程建設的前提,也是其能夠順利建設的保證。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是:邀請校外的教學名師及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負責人來校介紹經驗和體會,并且派教學團隊的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進修;鼓勵教師申報省、部、校級的教研教改課題和項目;支持在職教師進修和訪問,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團隊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多渠道的提高教師團隊成員的教學、科研水平,形成合力的職稱結構、知識結構。

      4.課程教材的建設

      教材是聯系教與學的紐帶,是教與學之間的信息載體,其質量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的教材應該形成立體化的教材體系。不僅要有主教材,還要有相應的參考書、指導書、試題庫等,并且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也為了更好的與后續課程對接,還應編寫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課程講義及實習、實驗參考資料。教材也不僅有紙質的,還要有電子教案、電子課件、課程錄像等網絡資源。

      5.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

      本課程教學開發“基于項目引導”的創新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踐為中心”三個中心,堅持以“操作技能”的培養為重點,在實踐中將相關的理論知識逐步滲透,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用理論來解決,使學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變被動學習成為主動學習。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道德素養、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一些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產等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學方法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環節。在《水分析化學》的講授過程中非常重視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在課程建設中,不斷改進完善。以啟發式的課堂教學為主,輔以集中討論、個別提問、課后留思考題的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斷的完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改變過去一次性考核評價機制,逐步形成以過程考核為主的方式,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獲取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以能力考核為主。

      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結合自身實際,堅持“基于項目導向”的原則,以實際工作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務為目標,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6.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

      化學品成份分析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板栗; 抗蟲; 感蟲; 揮發物; GC-MS分析

      中圖分類號:S6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穴2012?雪06-1052-05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屬殼斗科(山毛櫸科)栗屬落葉喬木,原產我國,是我國栽培最早的經濟樹種之一,已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1]。板栗果實甘甜芳香,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2]。板栗葉片可治喉療火毒,做收斂劑,外用涂漆瘡,有一定的藥用價值[3]。我國板栗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4],在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板栗在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蛀果害蟲危害[5-7],其蛀果率可在50%以上[8],給板栗的高產穩產造成威脅。種植抗蟲板栗品種,成本低廉且安全有效,是防治蛀果害蟲的首選措施。但由于對抗性機制缺乏了解,板栗抗蛀果害蟲品種的鑒定、選育和利用受到限制。據報道,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小蛀果斑螟(Assara exiguella)等蛀果害蟲很少危害‘河源油栗’,該品種通過揮發物干擾了蛀果害蟲的寄主選擇,并由此對該類害蟲產生抗性[9-10],但其揮發物的化學成分尚未見報道。植物次生化合物是植物抗蟲性的物質基礎[11]。為了確定抗感蟲板栗揮發物的化學成分差異,筆者利用氣相色譜-質譜方法對抗蟲板栗‘河源油栗’和感蟲板栗‘農大1號’果、葉中的揮發物進行分析測定,以期為抗蟲板栗的抗性機制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材料

      板栗果實(總苞)和葉片于2009年7月20日,采自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板栗園,品種為‘河源油栗’(抗蟲品種)和‘農大1號’板栗(感蟲品種)。此時,正值板栗蛀果害蟲成蟲發生期,2個品種的栗蓬均為青綠色,總苞內的栗果已形成種皮,并開始膨大。采后,先洗去果實和葉片表面灰塵雜質,鋪開放置,陰干24 h。將果實切成約2 cm×2 cm×2 cm大小的碎塊待用。

      1.2 揮發物提取

      參考高澤正等[12]方法。取葉片500 g和果實碎塊1000 g,通過水蒸汽蒸餾裝置蒸餾6 h,將蒸餾得到的油水混合液轉至分液漏斗,進行萃取。先加入高出提取液表面約1~1.5 cm 的乙醚,震蕩,直至油水混合液與乙醚充分混合,靜置于鐵圈上。溶液完全澄清分層后,回收上層乙醚,重復3次。將回收的乙醚溶液放進三角瓶中,加入無水硫酸鈉進行脫水處理,待用。最后通過旋轉蒸發儀,在低溫減壓的條件下,對乙醚溶液進行濃縮,直至去除乙醚,最后得到的淡黃色油狀物,待測。

      1.3 試驗儀器與分析條件

      使用的GC-MS儀為日本島津GCMS-QP 2010A,DB-5型石英毛細柱(30 m × 0.25 mm × 0.25 μm)。采用程序升溫,50 ℃(2 min),300 ℃(20 min),升溫速度10 ℃·min-1。進樣口溫度250 ℃,進樣量1.0 μL,載氣流量He(1.0 μL·min-1)。EI離子源230 ℃,電離能量70eV,監測離子范圍20~500 m·z-1,檢測電壓0.9 kV。柱前壓53.6 kPa,總流量24 mL·min-1。利用隨機GCMS Solution工作站美國國家標準譜圖庫(NIST-MS,2005)自動檢索各組分質譜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從‘河源油栗’和‘農大1號’板栗果、葉揮發物中分別檢測到111、142、138和134種化學成分。4種揮發物中,相對含量超過0.5%的主要化學成分分別有32、30、20和20種(表1),分別占揮發物總量的83.03%、84.96%、81.73%和83.95%。其中,共同成分有22種:1-戊烯-3-醇、3-甲基-1-丁醇、己醛、糠醇、(E)-2-己烯-1-醇、正己醇、安息香醇、己酸、乙酸己酯、苯乙醛、α-甲基苯甲醇、1-辛醇、反-5-乙烯四氫化-α,α,5-三甲基-2-呋喃甲醇、芳樟醇、苯乙醇、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氫化-2H-吡喃-3-醇、α-松油醇、反式-橙花叔醇、愈創醇、馬兜鈴烯、β-桉葉醇和葉綠醇。

      在‘河源油栗’果實揮發物中,醇類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總量的60.49%,醛類占23.86%,酸類占8.19%,烷烴占3.57%,烯烴占1.69%,酮類占1.26%,酯類僅占0.10%。在其主要成分中,綠葉氣味、芳香族、單萜、倍半萜和雜環類化合物分別占總量的32.55%、18.36%、10.67%、0.96%和13.79%;特有成分7個:3-戊醇(3.53%)、1,2,3,4,4a,5,6,7-八氫-4a-甲基-2-奈酚(4.66%)、苯乙腈(0.65%)、反-2-壬烯醛(0.50%)、2,2,4-三甲基-5-己烯-3-醇(0.87%)、(E,E,E)-1,4,8-環十二碳三烯(0.52%)、γ-壬內酯(0.52%),占總量的11.06%;含量最高的5個化合物依次為(E)-2-己烯醛(10.59%)、正己醇(10.42%)、糠醇(8.07%)、苯乙醛(5.63%)和安息香醇(4.76%),占總量的39.74%。

      在‘河源油栗’葉片揮發物中,醇類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總量的63.58%,醚類占19.89,酸類占7.80%,醛類占2.87%,酮類占2.15%,烯烴占1.39%,烷烴占1.23%,酯類僅占1.09%。在其主要成分中,綠葉氣味、芳香族、單萜、倍半萜和雜環類化合物分別占總量的39.38%、3.09%、6.05%、4.76%和1.37%;特有成分3個,2-戊醇(3.32%)、(E)-3-己烯-1-醇(0.86%)和3,4-二甲基環己醇(1.38%),占總量的5.5%;含量最高的5個化合物依次為2-乙氧丙烷(19.73%)、(Z)-3-己烯-1-醇(14.4%)、正己醇(10.23%)、(E)-2-己烯-1-醇(6.83%)和β-桉葉醇(4.76%),占總量的55.95%。

      在‘農大1號’板栗果實揮發物中,醚類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總量的50.24%,醇類占28.45%,酸類占6.26%,醛類占6.13%,烷烴4.63%,烯烴占1.99%,酮類占1.71%,酯類僅占0.59%。在其主要成分中,綠葉氣味、芳香族、單萜、倍半萜和雜環類化合物分別占總量的9.96%、6.6%、3.42%、5.51%和5.23%;特有成分3個:2-甲基-3-戊醇(1.26%)、甲苯(2.32%)和香榧醇(1.14%),占總量的4.72%。含量最高的5個化合物依次為2-乙氧丙烷(49.71%)、糠醛(4.11%)、(Z)-3-己烯-1-醇(3.89%)、β-桉葉醇(3.19%)和苯乙醛(2.44%),占總量的63.34%。

      在‘農大1號’板栗葉片揮發物中,醇類化合物含量最高,占總量的54.22%,醛類占28.60%,醚類占7.19%,酸類占3.34%,酮類2.97%,烷烴占1.67%,烯烴占1.61%,而酯類僅占0.40%。在其主要成分中,綠葉氣味、芳香族、單萜、倍半萜和雜環類化合物分別占總量的51.93%、11.23%、0.86%、0.51%和1.41%;特有成分3個:2-丁醇(2.51%)、2,3-辛二酮(1.54%)和辛醛(0.91%),占總量的24.76%;含量最高的5個化合物依次為(E)-2-己烯醛(20.18%)、正己醇(15.28%)、(E)-2-己烯-1-醇(12.01%)、2-乙氧丙烷(6.82%)和苯甲醇(6.16%),占總量的60.07%。

      3 討 論

      GC-MS分析結果表明,供試2個板栗品種葉片揮發物均主要由綠葉氣味、芳香族、單萜、倍半萜和雜環類化合物組成,且與何玲玲等[13]的研究結果相近,其報道的板栗葉片揮發物中的主要化學成分,如香葉醇、(E)-2-己烯-1-醇、2-己烯醛、葉綠醇、(Z)-3-己烯-1-醇、1-辛醇和芳樟醇等,在研究中也大量出現。孫緒艮等[14]報道,α-法泥烯、石竹烯、4-溴-2-戊烯和苯甲酸乙酯是板栗葉片揮發物的主要成分,共占揮發物總量的88.58%。但本研究僅在‘河源油栗’葉片揮發物中發現α-法泥烯,其相對含量很低,僅為0.29%,且未檢測到其他3種成分。這可能與品種材料、采集地點、提取方法、儀器設備和分析條件等不同有關。目前,國內外有關板栗果實揮發物化學成分的研究還不多。本研究表明,板栗果實揮發物的主要成分種類與葉片的相似,但其綠葉氣味化合物含量較葉片低,而雜環類化合物含量則較葉片高。

      在昆蟲進行寄主選擇的過程中,寄主植物揮發物的化學成分常充當化學線索的角色[15-16]。抗蟲作物品種的揮發物可干擾害蟲的寄主選擇,而抗感蟲品種揮發物中含量差異較大的化學成分往往與抗蟲性有關[17-18]。‘河源油栗’果實很少受蛀果害蟲侵害,其揮發物在化學組成上與感蟲板栗品種‘農大1號’果實揮發物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前者不含2-乙氧丙烷、(Z)-3-己烯-1-醇和甲苯,而后者該類成分的相對含量分別為49.72%、3.89%和2.32%;前者(E)-2-己烯醛、1,2,3,4,4a,5,6,7-八氫-4a-甲基-2-奈酚和3-戊醇的相對含量分別為10.59%、4.66%和3.53%,而后者不含該類成分;前者綠葉氣味含量較高,占揮發物總量的32.55%,而后者僅占9.96%;前者雜環類化合物含量較高,占總量的13.79%,而后者僅占5.23%。

      Germinara等[19]對歐洲板栗(C. sativa)葉片揮發物的化學成分進行生物測定,發現(E)-3-己烯-1-醇、(E)-2-己烯-1-醇和乙酸己酯對栗癭蜂Dryocosmus kuriphilus成蟲有強烈的吸引作用,但未對植物材料的抗感蟲性狀進行描述或討論。吳暉[20]對抗感栗癭蜂錐栗(C. henryi)品種揮發物化學成分進行分析比較,但未對化學成分的生物活性進行測定。有研究表明,板栗葉片揮發物化學成分的含量發生變化后,板栗紅蜘蛛(Oligonychus ununguis)會停止危害,并離開葉片[14]。而有關抗感蟲板栗品種揮發物化學成分對板栗蛀果害蟲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致謝: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劉倩高級實驗師為本研究提供幫助,特此感謝!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 GAO Xin-yi. Chestnut[C]// Editoral Boar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Encyclopedia Fruit Volume, Chinese Agricultural Encyclopedia Fruit Volume. Beijing: Agricultural Press, 1993: 7-9.

      高新一. 板栗[C]//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果樹卷編輯委員會,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果樹卷.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93: 7-9.

      [2] CHEN Zai-xin, LEI Ze-xiang, LIU Hui-ning, WU Guang-yu, WANG Xiang-bin. Analysis of chestnut kernel nutrient ingredients and its integrated quality evaluation[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0, 17(4): 286-289.

      陳在新, 雷澤湘, 劉會寧, 吳廣宇, 王襄賓. 板栗營養成分分析及其品質的模糊綜合判斷[J]. 果樹學報, 2000, 17 (4): 286-289.

      [3] Jiangsu New Medical College. Dictiona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77: 1819.

      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1819.

      [4] FAO. /. 2012.

      [5] 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ANG Guang-wen, LU Heng. Occurrence of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in chestnut and its control in Guangdong[J].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2009, 36 (4): 379-380.

      陳炳旭, 董易之, 梁廣文, 陸恒. 廣東板栗桃蛀螟的發生與防治[J]. 植物保護學報, 2009, 36 (4): 379-380.

      [6] CHEN Bing-xu,HUANG Han-jie. Occurrence of Assara exiguella and its control[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 26(3): 30-33.

      陳炳旭, 黃漢杰. 小蛀果斑螟的發生與防治技術研究[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05, 26(3): 30-33.

      [7] 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ANG Guang-wen, LU Heng. Spacial pattern and sampling technique of Laspeyresia splendana larvae in Castanea mollissima orchards[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 31(1): 26-29.

      陳炳旭, 董易之, 梁廣文, 陸恒. 栗實蛾幼蟲空間格局及抽樣技術研究[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 2010, 31(1): 26-29.

      [8] ZU Wen-fang, QIN Li-zhe. A review on Dichocrocis puncfiferalis Guenée[J].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 13(1): 18-20.

      俎文芳, 秦立者. 板栗桃蛀螟研究概述[J]. 河北農業科學, 2009, 13(1): 18-20.

      [9] CHEN Bing-xu, DONG Yi-zhi, LIANG Guang-wen, LU Heng. Effects of volatiles from chestnut on host preference of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Lepidoptera: Pyralidae)[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0, 21(2): 464-469.

      陳炳旭, 董易之, 梁廣文, 陸恒. 板栗揮發物對桃蛀螟成蟲寄主選擇行為的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 2010, 21(2): 464-469.

      [10] DONG Yi-zhi, CHEN Bing-xu, LU Heng, LIANG Guang-wen. Study on selectivity of Assara exiguella to chestnut vareties [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0,27(3): 449-452.

      董易之, 陳炳旭, 陸恒, 梁廣文. 小蛀果斑螟對板栗品種的選擇性[J]. 果樹學報, 2010, 27(3): 449-452.

      [11] QIN Jun-d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ects and plants[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7: 38-61.

      欽俊德. 昆蟲與植物的關系—論昆蟲與植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化[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87: 38-61.

      [12] GAO Ze-zheng, ZHENG Li-xia, WU Wei-jian, FU Yue-guan. Analysisi of essential oils from leaf of Carica papaya with GC-MS[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0, 27(2): 307-311.

      高澤正, 鄭麗霞, 吳偉堅, 符悅冠. 番木瓜葉片精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 果樹學報, 2010, 27 (2): 307-311.

      [13] HE Ling-ling, WANG Xin, LU Hui-ning. Analysisi of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of Castanea mollissima Bl.[J].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8, 19(1): 85-86.

      何玲玲, 王新, 陸慧寧. 板栗葉揮發性成分研究[J]. 時珍國醫國藥, 2008, 19(1): 85-86.

      [14] SUN Xu-gen, YIN Shu-yan. Studies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Dlygonychus ununguis Host plants and Amblyseius finlandicusⅡ. The effects of volatile on the correlation of host plants-Oligonychus ununguis-Amblyseius finlandicus[J].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2002, 38(2): 73-77.

      孫緒艮, 尹淑艷. 針葉小爪螨–寄主植物—芬蘭鈍綏螨相互關系的研究Ⅱ.揮發性物質在寄主植物—針葉小爪螨—芬蘭鈍綏螨之間的作用[J]. 林業科學, 2002, 38(2): 73-77.

      [15] CAO Feng-qin, LIU Wan-xue, FAN Zhong-nan, WAN Fang-hao, CHENG Li-sheng. Behavioural responses of Bemisia tabaci B-biotype to three host plants and their volatiles[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08, 51(8): 830-838.

      曹鳳勤, 劉萬學, 范中南, 萬方浩, 程力生. B型煙粉虱對三中寄主植物及其揮發物的行為反應[J]. 昆蟲學報, 2008, 51(8): 830 -838.

      [16] HAN Bao-yu, HAN Bao-hong. EAG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the wingless tea aphid Toxoptera aurantii (Homoptera: Aphididae) to tea plant volatiles[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7,27(11): 4485-4490.

      韓寶瑜, 韓寶紅. 無翅茶蚜對茶樹揮發物的觸角電生理和行為反應[J]. 生態學報, 2007, 27(11): 4485-4490.

      [17] YANG Lang, HUANG Feng-kuan, ZENG Ling, HUANG Li-fei, LIANG Guang-w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ientation and growth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Nilaparvata lugens (Stl) and rice secondary volatiles[J]. Acta Ecologica Sincia, 2009, 29(9): 5106-5114.

      楊朗, 黃鳳寬, 曾玲, 黃立飛, 梁廣文. 水稻揮發性次生物質對褐飛虱寄主定向及生長的影響[J]. 生態學報, 2009, 29(9): 5106 -5114.

      [18] DU Yuan-peng, ZHENG Qiu-ling, ZHAI Heng, JIANG En-shun, WANG Zhong-yue. Selectivity of Phylloxera viticola Fitch (Homoptera: phylloxeridae) to grape with different resistan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ape root volatiles[J]. 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2009, 52(5): 537-543.

      杜遠鵬, 鄭秋玲, 翟衡, 蔣恩順,王忠躍. 根瘤蚜對不同抗性葡萄的選擇性及葡萄根系揮發性物質的鑒定[J]. 昆蟲學報, 2009, 52(5): 537-543.

      [19] GERMINARA G S, CRISTOFARO A D, ROTUNDO G, PAPARATTI B, SPERANZA S, STACCHIOTTI E. Electroantennographic responses of Dryocosmus kruiphilus to Castanea sativa leaf volatiles [J]. Acta Horticulturae, 2009, 844: 387-394.

      化學品成份分析范文第3篇

      【關鍵詞】碎片化學習 微視頻課程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214-02

      我國已經逐漸步入了一個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微電影的蓬勃發展也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微時代”帶來的改變。當然教育也是隨著社會而發展的,在目前的遠程教育領域中,也出現了微視頻、微課程、微學習這樣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利用這些智能學習終端時,學生也可以利用課下零散時間來進行碎片化學習,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求,也為學生增加了許多學習機會,學生在碎片化的學習中,也讓傳統的學習資源變的微型化、視頻化。

      一、在碎片化學習背景下微視頻課程的特點

      依據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將視頻作為課堂的主要載體,將教師向學生所教授的課程內外某一教學環節或者知識點進行全方位的記錄,這就被稱之為視頻課程教學[1]。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也為信息化教育提供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而在微視頻課程中,需要教學設計、練習自測、素材資源、學習反饋以及教師點評這幾個部分的組成,這也是它和其他單一的教學資源加以區分的重要特征。不僅如此,微視頻課程不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一般要控制在10分鐘上下,這樣學生才能將碎片時間加以靈活的運用。當然,精彩的教學設計也是微視頻課程的關鍵環節,教師要利用任務的引導以及驅動、對學生進行啟發和誘導、在課程中盡量多使用操作性實驗,盡量讓教學過程精彩、完整又簡短。除此之外,課程還要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和針對性,要將微視頻課程與普通課程相區別,做到主題突出、目標明確以及問題聚集,每一節課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專注于某一技能點和知識點的學習。

      二、在碎片化學習背景下微視頻課程內容的設計策略分析

      1.將教學交流加強,不斷優化課程內容

      在進行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時,如果教師與技術人員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那最后呈現的視頻效果就很容易變的形式化、廣泛化,進而影響課程的教學效率。所以,在進行微視頻的制作時與開發時,課程的制作技術人員應該主動與教師進行協商和溝通,而在溝通中,主要注意三個方面:①本節課程的知識點設計核心是什么?②教師對設計內容有什么特殊的理念和要求;③制作人員要適當提醒教師的教學藝術是否達到標準,比如著裝或者教學行為。這些都是要經過雙方反復溝通才能完成的,一定要在每次的微視頻課程中,讓學生能有所收獲。

      另外,在對微視頻課程進行內容設計時,也要注意幾個方面:①必須有一個良好有效的開場,讓學生們能在課程開始之前就被課程內容所吸引。②學習的內容盡可能的貼近生活和實際,要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知識能夠貼合實際,那就能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漸培養起來,學生自主完成了任務,自然而言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師在進行微視頻的課程內容時,要經常為學生們展示一些具有相關性的故事和案例,讓學生能夠走入教學情境中,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

      2.融入多種模式,不斷優化教學方法

      在進行課程的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學模式可以拿來參考,比如,練習法、實驗法、演示法、討論法、啟發法、問答法以及講授法[2]等等。在進行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中,就可以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這些方法相結合,這需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課程的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遇到操作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那教師在進行微視頻課程的教學時就要通過案例演示,利用攝像機拍攝下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對知識點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3.對學習的主體進行確定,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想課程內容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目前我國的微視頻課程還存在一些盲目性,沒有將學生的層次與類型考慮到教學中去。

      所以,在進行微視頻教學的課程內容教學時,要針對學生和課程的類型來制定內容的安排和設計,這樣微視頻的課程教學才具有實效性[3]。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碎片化學習時代的背景下,微視頻課程教學很好的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學資源單一以及線性約束的缺點,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和便捷。可是,在課程的具體實施利用中,要時刻注意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和調整,不能形而上學。這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將微視頻課程的不足之處逐漸完善,相信一定會為以后的教學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世梅.賀成立.走向整體:基于微培訓“碎片化”的反思――以小學語文學科教師培訓為例[J].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5, 31(8):85-88.

      [2]李冬霞.張德會.基于知識點量化分析的微課程設計策略研究[J].軟件導刊,2014(7):160-162.

      [3]李平.微時代:滿足碎片化學習需要的微課設計與創作--以“李平現代文學欣賞”系列微課為例[J].天津電大學報, 2014(2):13-19.

      課題1: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題目:MOOC環境下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SPOC教學實踐研究

      編號:Hnjg2016-67

      課題2: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化學品成份分析范文第4篇

      關鍵詞:歐盟;新法規;化學品出口;影響

      2007年6月1日,備受注目的歐盟REACH法規(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Restriction 0f Chemicals)開始在歐盟全面實施。REACH法規的中文譯名為《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是歐盟繼原有三大環保指令相繼實施后,一個影響范圍更大、涉及產品更廣的針對化學品生產、貿易、使用安全的法規。它將取代歐盟現有的《危險物質分類、包裝和標簽指令》等40多項有關化學品的指令和法規,并對歐盟市場上的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的紡織、輕工、機電、制藥等產品中的化學品實施統一管理,對進入歐盟市場的化學品要求進行注冊、評估和許可,實施安全監控。歐盟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與其他國家相比,該法規的實施對我國出口歐盟的化學品及其下游產品的影響相對較大,是一道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一、歐盟REACH法規的主要內容

      REACH法規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法令或法規,而是一個涵蓋化學品生產、貿易和使用安全的綜合性法規。它對出口到歐盟的化學品提出更嚴格的環保、安全要求,以規范歐盟市場上化學品的制造、使用和流通。主要包括注冊、評估、許可、限制及數據共享。

      (一)注冊。對現有廣泛使用和新發明的化學物(包括部分可分離中間體),生產商或進口商在生產或進口時,需通知政府主管機構,說明生產或進口該物質的用途,并提交相關文件。文件應包括對該化學物質毒性和生態毒性等特性的介紹、生產或進口的用途、對人類和環境的暴露量、預計產量、對該物質的分類及標識建議、安全數據單、對使用方法等進行的初步風險評估報告,以及建議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等。政府主管部門將把上述信息輸入中央電子數據庫進行注冊,頒發一個注冊號并對已注冊物質中需給予特別關注的事項和特性進行實地考察和自動篩選。

      (二)評估。由主管機構對所有產量超過100噸的化學品注冊信息進行審查和信息核對;對降解速度慢并可能在自然環境中累積的或具有基因誘變或劇毒等危險特性的或其分子結構易引起關注的化學物質,即使其生產量或進口量低于100噸,生產商也應測試產品對人體和環境的長期影響。

      (三)許可。對可能引起極大關注的物質或其成份,如CMR(致癌、誘導基因突變或對生殖有害的)物質和POPS(低降解有機污染物)物質,政府主管機構應對其按某一用途的使用方式給予具體授權。

      (四)限制及數據共享。對部分化學品或配制品進行限制,除非在遵守限制條件下,才能被制造、投放市場或使用。必須對注冊產品進行多種檢測試驗,檢測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對首先完成注冊而產生的產品數據信息向潛在注冊人共享,但潛在注冊人必須向前期注冊人支付百分之五十的費用才能共享數據和完成注冊。

      REACH法規一改過去僅由政府承擔化學品安全的責任,要求化工產業承擔與其產品安全相關的責任,化工產業應負責收集相關化學品的數據進行評估,并保證只生產或銷售按指定方式使用對用戶及環境均屬安全的化學品,還應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證明使用有關化學物質的效益大于為消除該物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的危害而引發的成本。

      二、歐盟REACH法規對我國化學品貿易的影響

      與歐盟之前的同類指令相比,REACH法規影響的范圍更廣。從表面上看,REACH法規是個化學品法案,影響的是化工產品,但由于幾乎所有商品都使用化工產品作為原料,因此,它的影響幾乎波及到我國所有出口商品。僅從目前看,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國出口到歐盟的商品,主要包括化學原料及制品、化纖、橡膠、塑料、紡織、輕工、電子、汽車、家電、制藥、涂料等十多個產業,涉及904個稅則號,其中出口量超過1000噸以上的有215種產品,超過100噸以上的有474種產品,超過10噸的有230多種,有500萬種現今在歐盟市場上銷售的商品受到影響。另外,REACH法規所涉及的不僅是化學品的生產商,還將這一責任進一步延伸到整個生產鏈,包括生產商和進口商在內的化學品下游用戶、3萬多種化工產品以及使用化工產品的下游產品都將受到影響。REACH法規的出發點是保護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但在保護環境的意愿下,確實對我國化學工業及相關產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阻礙我國化學品的出口。歐盟是我國化學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2004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石油化工產品1728萬噸,出口額140億美元。其中,單個品種出口量在1000噸以上的產品出口總量1094萬噸,出口額22.2億美元;100-1000噸的出口量322萬噸,出口額31.6億美元;10-100噸的出口量260萬噸,出口額55.4億美元。從對歐盟出口化工產品的結構看,我國生產的化學品中危險化學品量大面廣,種類繁多,多數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產過程污染較嚴重的產品(如農藥制劑中高毒農藥占30%)。根據REACH法規的要求,中國向歐盟出口這些化學品和幾千種化工下游產品將面臨注冊、評估、許可的問題,且必須通過歐盟境內的生產商或進口商進行注冊。而且REACH法規規定了嚴格的檢測標準和高昂的檢測費用,這些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我國一些中小型企業根本無法支付如此昂貴的檢測費用,難免導致化學品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歐盟市場。

      化學品成份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電力企業;用電檢查;反竊電

      中圖分類號:U223 文獻標識碼:A

      用電檢查是供電營銷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而查竊電又是用電檢查的重點和難點。由于竊電技術手段不斷發展,實施竊電的主體構成日益復雜,竊電案件案值不斷加大,在法制化環境下,用電檢查需要運用法律手段,查處竊電需要運用一些技巧,做到知己知彼。為保護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供用電秩序。

      對竊電者必須給予強有力的打擊。

      1用電檢查的概念

      1.1用電檢查的定義及內容

      用電檢查就是電力企業為了保障正常的供、用電秩序和公共安全而從事的檢查、監督、指導、幫助用戶進行安全、經濟、合理用電的行為。其內容主要包括:執行國家有關電力供應與使用的法規、方針、政策、標準等情況;用戶受(送)電裝置工程施工質量檢驗;用戶受(送)電裝置中電氣設備運行安全狀況;用戶保安電源和非電性質的保安措施;用戶反事故措施;用戶進網作業電工的資格、進網作業安全狀況及作業安全保障措施;用戶執行計劃用電、節約用電情況;用電計量裝置、電力負荷控制裝置、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調度通信等安全運行狀況;受電端電能質量情況;違章用電和竊電行為;并網電源、自備電源并網安全狀況。

      1.2用電檢查的特點

      電力企業的客戶涉及到各行各業,客戶特點呈現動態變化。因此用電檢查內容、方式也應同步調整,以客戶為中心,不斷適應各種變化。用電檢查對象的特點主要有:客戶新裝、銷戶、增容、減容、改類等業務,引起客戶數據不斷變化;隨著用戶受(送)電裝置的使用年限增加,出現設備老化、失靈等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違約用電、竊電技術也在高科技化。

      2電力企業用電檢查工作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2.1竊電證據難以取得

      由于電能有別于其他商品,其生產、運輸和銷售同時完成,因而電能被盜不同于其他商品被盜,有其獨特的表現:

      (1) 竊電現場難于保持,竊電者完全可以迅速銷毀竊電工具,不留下一點痕跡;

      (2) 竊電工具小巧隱蔽,大多安裝在室內對檢查工作造成困難;

      (3) 電能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不需要運輸、儲藏和銷贓;

      (4) 即使竊電者被現場抓獲,卻做不到其他違法者的人贓并獲,因為被盜的電能供電企業不可能馬上知道其具體的金額,查證又需要一定的時間,只能通過調查詢問和收集有關資料后再確定具體的電能數據。鑒于以上特點,供電企業一方面對竊電者的檢查查處存在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已取得證據的可信度常在司法實踐中又遭遇質疑,因為查證出的證據一般都缺少時間準確界定和人員證明。司法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又難免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受偏向弱勢群體和辦案責任追究制的影響,使得供電企業千辛萬苦得來的證據經常被輕易否決。其結果是:供電企業的損失不能被較快的、全額的追回;竊電者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更為嚴重的是,竊電行為日益嚴重,對全社會的用電秩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2.2電力企業查處竊電的執法成本很高

      過去電力企業具有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雙重身份,在依法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同時還代表國家行使電力管理職能,能夠協調和處理電力供應與使用中發生的用電糾紛。電力體制改革后,電力企業成為與用戶平等的市場主體,在用電檢查工作中。電力企業對被查到的竊電行為不能行使行政處罰權。在竊電證據難以取得、竊電給電力企業帶來的損失難以認定的前提下,用電檢查中形成的糾紛處理難度加大,執法成本很高,對竊電的打擊力度顯得十分薄弱。

      2.3電力企業用電檢查工作程序存在不規范現象

      在用電檢查工作中,檢查人員對用戶違章用電和竊電事實的判定是較為準確的,但往往會忽略執行程序的合法性。就文章所知,曾發生過因電力企業嚴重越位或違規引發新的供用電糾紛、電力企業由原告變為被告并最終敗訴的案例。在進行違章用電和竊電行為查處的過程中,電力企業工作程序存在不規范的現象。而目前電力企業對有關工作程序的問題重視遠遠不夠,實際上,用電檢查的工作程序、案件處理程序與獲取竊電證據、追繳電費同樣重要。

      3加強用戶需求側管理,提高用電檢查管理水平

      3.1建立完善大客戶資料

      用電檢查處的基礎管理資料較多,客戶的情況變化頻繁,很多資料未能及時跟上,與實際出入較大,已不能滿足要求。因此,要搞好大客戶服務工作,首先要在客戶群中辨別誰是重要客戶,誰是潛在大客戶。

      其次,建立完善的大客戶基礎資料,根據實際需求編制管理軟件,實現用電檢查的現代化管理(負荷側管理、工程管理、電工管理)。第三,要依據資料提供的信息,對大客戶的安全用電、計劃用電、節約用電等進行統計分析,對大客戶實行動態管理,連續對客戶用電情況進行跟蹤,為其提供預警服務和其它有益的建議,提高客戶的供電可靠性。

      3.2依托信息化技術,提高用電檢查水平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及普及,信息化水平已成為電力企業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實踐證明,信息化技術發揮了巨大優勢,能夠極大地提高用電檢查工作的效率。隨著應用的深入,必將發揮其更加全面、強大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術,不僅可以查看客戶基本檔案信息,更能閱覽分析客戶的歷史數據與即時數據的動態變化情況,從而幫助用電檢查人員直觀地進行各類數據的分析匯總,對用電檢查計劃的科學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3.3提高客戶端功率因數,減少電壓偏移

      客戶用電功率因數的高低,對于電力系統發、供、用電設備的充分利用有著重要的影響。提高用戶的確功率因數,不但能充分發揮用電設備的生產能力,減少線路損失,提高電壓質量,還可以提高其用電設備的工作效率并節約電力。

      因此,為了使國家節約動力資源,充分發揮發、供、用電設備的生產能力,需要提高用戶的功率因數。提高功率因數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提高自然功率因數,另一個是加裝無功補償裝置。自然功率因數是指用電設備在沒有安裝補償裝置情況下的功率因數。在電力負荷中,大部分用電設備的自然功率因數都較低,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潛力很大,首先要從改進設備運行狀況著手,使設備合理配套。合理選用變壓器容量,一般變壓器在負荷為65%~75%時效率最高,減少變壓器空載和低負荷現象,選用優質低損變壓器。

      另外可合理選擇和使用電動機。用于感應電動機激磁的無功功率約占總無功功率的70%左右,合理使用感應電動機,是改善和提高自然功率因數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感應電動機的負載在額定容量75%以上時功率因數和效率最高,因此應使電動機經常在75%以上負載狀況下運行,盡量少留備用容量,余量過大,會使損耗增加。對輕載運行的電動機,可采用降壓運行的方法。因為空載時無功功率約占額定負載時無功功率的60%~70%,故障運行時可以使電動機的功率因數提高。

      另外一個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是加裝無功補償裝置,客戶可采取集中與分散補償相結合的方式來安裝補償裝置。電力系統的負荷是變化的,集中裝設的電容器,不會隨切除負荷而退出運行。當負荷減少時,如果不切除部分電容器,就會形成過補償,因此,用戶安裝的集中無功補償設備,應同時安裝隨電壓、負大的彈性,對于管理部門實施監管,困難較大。此外,由于種類繁多以及復雜多樣的固有特性,致使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的技術難度和風險大,較一般危險廢物也復雜得多。無論對從業單位還是管理部門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我國廢棄危險化學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包括廢棄危險化學品在內的危險廢物年產生量約有1000多萬t,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每萬美元GDP危險廢物產生量已是同期發達國家的兩倍多,同時我國危險廢物歷史欠賬也很多,僅關停并轉企業遺留的鉻渣就達400多萬t,危險廢物形勢十分嚴峻。然而,相比之下,管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很多:

      企業、公眾守法及管理意識淡薄,廢物流失嚴重。我國目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的現象,環保意識淡薄,尤其是為數頗多的小規模化工企業,少有健全的環境管理制度,再加上設施水平、技術能力差,直接導致廢物產生量和廢棄量大,非法轉移及傾倒事件不斷。廢棄危險化學品長時間堆存或被混入一般廢物中流向環境,在對人體和環境安全帶來威脅的同時,也由于沒有有效措施將這些危險廢物加以收集、貯存、處置,使得一些處置設施不得不面臨吃不飽的現象。

      處置利用水平低,處置設施建設滯后。國內現有很多危險廢物處置和利用設施簡陋,技術水平低,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和安全隱患。廢棄危險化學品品種復雜,廢棄危險化學品的綜合利用、環境無害化處置是一項技術含量高、設施要求高、管理要求嚴的復雜工程,現有的處置技術和能力很難滿足國內危險廢物及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的需求,尤其針對廢棄危險化學品單個數量少、品種多且分布廣泛的特點,還需制定針對的處置措施。

      環境監管任務與監管能力嚴重脫節。我國包括廢棄危險化學品的工業危險廢物產生企業達數十萬家,利用和處置企業近千家,社會源產生的廢棄危險化學品也多不勝數,環境監管任務十分繁重。然而,全國還沒有建立起一支健全的危險廢物管理體系,執法人員和水平顯著不足。同時,隨著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技術支持力量薄弱的問題也越來越暴露出來,如危險廢物鑒別、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的性能測試等。擴大執法隊伍、技術隊伍,提高人員素質和能力任務迫切。

      廢棄危險化學品數量仍不掌握,監管缺乏有效依據。管理必須要拿數據說話,然而,我國廢棄危險化學品底數尚不清楚,包括產生源、產生地點、各產生源產生廢棄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數量、流向,利用和處置方式等都不明確,這直接導致了管理部門對其實施宏觀管理、日常監管和應急反應缺乏強有力的數據支持。

      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換和資源回收機制,廢物利用率低。各地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廢棄危險化學品交換和回收利用機制,致使部門與部門、部門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信息溝通不暢,廢棄化學品回收利用率低。廢棄危險化學品不僅危害性大,可利用價值也大,利用好了就是資源,利用不好管理、處置成本、環境風險都要加大。

      缺乏處置資金保障機制,處置難。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要經過回收、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多個環節,所有環節均會發生費用,尤其廢棄危險化學品種類繁多、成份復雜、潛在危害性大,使得其處理處置成本較高。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資金保障機制,處置的高額費用直接導致一些企業違規行為的發生。

      3管理對策與建議

      現階段,要加強我國廢棄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還必須從政府層面入手,下大力氣在監管措施、方法、機制上對企業及公眾行為進行引導和管理,具體的建議有如下幾方面:

      3.1建立簡便易于操作的廢棄危險化學品回收渠道

      正如前面所說,單個污染源產生的廢棄危險化學品往往數量小但品種豐富,從目前我國的基礎設施情況及守法者的可操作性角度看,合理處理處置這些廢物存在一定阻礙,主要原因的是沒有一個適應現實情況的廢物回收渠道,產生者常常不知道應該將這些廢物交到哪里。因此,建立這樣的渠道是目前首要要解決的問題,這些渠道必須簡便、可操作,過于繁瑣和困難也很難避免這些廢物的隨意棄置,可以鼓勵合法經營單位定期定區域進行收集,考慮對廢物經營單位制定適當的經濟優惠政策,多設立一些符合國家標準規范的暫存庫,本著就地處置的原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建立回收統一協調機制。

      3.2建立可行的保險金或抵押金制度

      處置費用是目前廢棄危險化學品無害化管理另一個難題,須及早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強制建立風險抵押金或保險金制度,用于廢棄危險化學品的處置及事故后的污染治理和環境恢復。國家有關部門也應將積極配合開設此項險種,推動廢物處置產業化發展。

      3.3全面加快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設施建設

      《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實施以來,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步伐得以加快,但建設進度還是滯后于預期目標和現實需求,中央政府還需采取措施推動此方面工作,各地政府也應該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快選址,加快資金落實,特別是那些尚無符合國家標準的處置設施或處置能力仍不足的地區,應積極建設和改造,減少廢物跨境轉移處置帶來的環境風險。

      3.4在地方財政預算中設立危險廢物處置專項資金

      各級行政部門在執法中仍不斷收繳到許多淘汰、偽劣、違禁的危險化學品,而這些化學品的處置費用一直很難落實(這些化學品常常沒有明確責任人或責任人沒有能力處置),因為這個問題,不少地方紛紛反映不敢進行查處,面對這種現象,設立專項資金確保這些廢棄化學品及時得到處置是各級政府需要盡快采取的措施。

      3.5加大宣傳,增強公眾的監督力

      讓公眾充分認識到廢棄危險化學品的危害性,充分發揮公眾的監督力是加強廢棄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有力措施。畢竟,提高政府部門的監管能力需要一個過程,尤其對于我國目前企業多、違法行為多、監管任務重的現狀,一定時期內監管隊伍不可能與其承擔的監管任務完全匹配,因此加大宣傳,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危害意識、監督意識就顯得格外重要。

      3.6加強管理隊伍、技術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加快危險化學品及危險廢物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管理和專項技術人才,全面提升我國化學品/廢棄化學品的環境管理能力,滿足管理需要。

      3.7細化管理程序和標準,加大法規執行力和效果

      廢棄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自上而下已漸成體系,缺乏的是執行力。政府部門應在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制度操作性上下功夫,重新審視制度的可行性,并盡可能細化管理要求及執行標準,如廢物申報、轉移跟蹤、經營資質審查、處置設施評價等。

      此外,家底不清,污染源信息不掌握等問題也必須及早解決,尤其是那些對人體和環境具有高危害的化學品,如POPs物質、已經或即將被淘汰的高毒農藥等。應盡早開展調查,研究制訂針對各行業的廢棄危險化學品管理政策和措施,尤其要在這些政策措施中體現全過程管理思路,形成一整套針對性方案,真正實現我國危險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3.8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力量,加強培訓,增加企業責任感

      政府部門應加大與行業協會的合作,利用行業協會的優勢,與企業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積極開展對企業的培訓和交流,提高企業實施廢棄危險化學品管理和事故防范的能力,特別是增強企業實施污染控制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提升企業的大局意識和社會道德心。

      參考文獻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2016|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