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新生兒護理的主要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預防措施
重癥監護(intensive care),是指接收各類嚴重病危的患者,運用監護和搶救儀器,集中性地對病患進行治療,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癥監護病房,是醫院接收重癥患者并給予集中性治療的單位,處于醫院的核心位置,與麻醉科和手術類科室相連。重癥監護人員是醫院的核心骨干且素質較好的醫護人員,由多名醫師、主任和護士組成。重癥監護主要包括一般監護和特殊監護兩種,一般監護是指用儀器監護患者的基本生理技能(心跳、血壓、呼吸頻率和體溫等);特殊監護是指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2],采用不同儀器和手段,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本文選擇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癥病房新生兒88例,對其臨床資料和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探討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應的預防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癥病房新生兒88例,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齡0~28d,平均13d。臨床病癥包括:高燒不退、敗血癥、極低體重兒、休克等重癥疾病。
1.2不安全因素
1.2.1醫護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不到位 這個因素會導致出現醫療安全事故等情況。新生兒護理對于醫護人員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而且工作強度較大,經常引起緊張、焦慮等不安的情緒。目前,重癥病房新生兒護理人員存在以下不足[3]:①作風不嚴謹,服務不到位,缺乏與家屬的基本溝通,導致家屬情緒不穩定,阻礙護理和治療的正常進行;②技能操作違反規定,工作不到位,新生兒是一類特殊的群體,配奶、喂奶、換尿布等各種操作要求較高,容易造成意外和事故的發生;③配藥、用藥等未嚴格按照醫生囑咐操作,對病情的觀察不到位,延誤搶救的最佳時機;④工作量較大,導致責任心不夠,情緒緊張和焦慮,無法勝任高強度的護理工作;⑤打針、注射等操作技能不到位,引起患兒生理不適甚至缺氧等事故發生。
1.2.2病房治療環境嘈雜、凌亂,管理不到位 重癥監護室的儀器包含呼吸機、供氧機、心電監護儀、空氣壓縮機等儀器,病房含氧量較高,易發生漏電、火災[4]等重大事故;同時,由于人流量較大,治療環境嘈雜且凌亂,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1.2.3出入院交接不到位,病例書寫不規范,阻礙治療的正常進行 許多新生兒重癥病患是由普通病房轉入,家屬對于病情的了解不全面,因此如果醫護人員在入院交接時不到位,容易留下治療安全隱患;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的護理文書和病例書寫不規范,醫生無法根據病例進行病情的判斷和治療,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造成出院后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
1.2.4重癥病房管理制度不到位 職責和責任規定不明確,無法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醫院由于管理制度制定不明確,未貫徹"責任到人"的制度[5],同時,醫護人員無紀律和制度規范,出現工作怠慢、態度和服務不佳的情況出現,引起家屬的不滿和投訴等。
1.3預防措施
1.3.1提高重癥監護病房醫護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 培養醫護人員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以冷靜和溫和的態度進行治療。其主要內容包括:①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愛心和責任心教育,增加與家屬的溝通,建立良好的治療環境氛圍;②嚴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進行護理,尤其是注射、配藥和洗澡等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操作,一旦出現任何異常情況,及時向醫生反應進行急救措施;③配置充足的人手,減輕重癥監護病房醫護人員的精神和身體壓力,幫助排解不良情緒,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④定期對重癥病房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制定考核獎勵制度,督促醫護人員進行交流學習等。
1.3.2嚴格管理重癥病房的環境 對于供養機等大型機器定期進行維修和檢查。病房內進行出現明火等易燃物,手機、收音機等電子設備必須處于關機狀態,防止輻射對儀器的干擾[6]。對于家屬的進出進行嚴格管理,控制重癥病房的人流量。
1.3.3出入院交接到位,規范文書書寫的規范 重癥病房醫護人員在接收患兒時,必須進行全面的檢查,確定病情程度;在治療過程中,嚴格規范文書的書寫,配合醫生對病情進行判斷和分析;在出院時,詳細和家屬講述治療效果和預防措施,減少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
1.3.4制定嚴格規范的重癥病房管理制度 明確醫護人員各自的職責和責任,起到監督的作用。在病房內設置24h監視器,貫徹"責任到人"的管理制度,進行現場事故的解決和管理,維護良好的治療環境[7]。
2 結果
88例重癥病房監護患兒,有4例因病情較為嚴重治療無效而死亡,其余84例患兒均脫離生命危險,基本生理機能恢復且無并發癥和副作用出現,觀察48h后轉入康復病房進行治療。在留院觀察7d無恙后,痊愈并辦理出院手續。
3 結論
本文采取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預防措施配合治療,結果表明:除了4例患兒因病情較嚴重治療無效死亡外,其他患兒均脫離生命危險,并且無臨床副反應和并發癥的出現,經過觀察后轉入普通病房進行治療,出院后日常生活恢復正常。
綜上所述,對于重癥監護病房存在的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應當及時提出預防和改進措施,以降低重癥病房患兒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郭香芝,張春燕,趙國霞,等.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8(26):6372-6373.
[2]張雪.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6(34):210-211.
[3]繆二梅.新生兒護理安全的防范與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4(5):521-522.
[4]文海燕.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探析[J].2013,11(11):762-763.
[5]孫秀紅.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4,15(9):219-220.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年-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12例健康產婦,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的產科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以產婦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模式。兩組產婦年齡22~32歲,平均(27.32±3.06)歲,孕37~42周。兩組產婦均為初產婦、單胎、頭位、無嚴重妊娠合并并發癥。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經濟方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的產科護理 常規的產科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接待產婦的入住,按照常規的方法給予產婦產前產時和產后的護理。院方主要是為產婦服務,處于主動的狀態,產婦及其家屬處于被動的狀態。
1.2.2 以產婦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以產婦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模式:①更新護理理念 產科護理的對象不僅僅是產婦,而且應該擴散到整個家庭,遵循以產婦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核心原則,即尊重、支持、靈活性、選擇、合作、信息及授權力量的原則[2]。②病房環境家庭化 病房里采用溫馨的淡紅色粉刷墻壁,顏色與住院孕婦和護士裝一樣,允許產婦帶著自己喜歡的照片或者小擺設裝飾病房,使整個病房都是產婦熟悉、自然的味道,減少了產婦心理的焦慮和緊張。早晨在病房里播放舒適的音樂,讓產婦保持好的心情。在病房走廊外擺設綠色盆景點綴走廊,讓在孕婦在活動時感到心曠神怡。③改變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鼓勵產婦主動向家人或者醫護人員訴說心里的焦慮和擔憂[3]。醫護人員給予適當的引導,并以小組的形式與產婦、產婦家屬討論互動,一起學習分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分娩的生理過程以及減輕分娩痛苦的方法和技巧,以增強產婦分娩的信心,適應分娩的過程。醫護人員每天在產婦病房里放一張健康教育備忘錄,備忘錄的內容根據產婦在不同的階段寫下需要掌握的教育內容和注意事項,如每日注意數胎動的次數,每日需營養量。④分娩陪伴 產婦分娩時,醫護人員全程監護分娩過程,允許丈夫或者其他家屬陪伴,并在分娩時給予最大的精神支持。⑤除了常規的護理外,醫護人員盡早讓新媽媽適應角色的轉換,掌握母乳喂養的技巧和新生兒護理的知識,鼓勵丈夫及其家屬一同參與訓練。
1.3 觀察指標
根據產婦自身的感受在母親角色適應、母嬰喂養技能掌握、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方面選擇填寫良好、差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檢驗。P
2 結果
試驗組產婦母親角色適應、母嬰喂養技能的掌握、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良好”的人數所占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P
注:P<0.05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提出,以產婦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的模式也逐漸在臨床上應用。它的出現適應了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滿足產婦的身心需求,同時還對產婦家庭開展護理工作,達到“一個產婦分娩,全家受益”的效果[4]。②整個分娩過程中,產婦得到醫護人員以及家屬在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達到我院以產婦和家庭為中心護理理念的模式重點強調的內容之一。③產婦及家屬共同參與產前產時產后的教育,有利于調動產婦及其家屬的主動性、積極性 [5]。④有利于產婦及其家屬快速適應母親角色、掌握母嬰喂養技能、掌握新生兒護理技能,提高產婦和家屬對醫院服務的滿意度。
分娩是婦女一個正常而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的精神及心理狀態會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所以產科醫務人員應認識到影響分娩的因素除產道、產力、胎兒外,精神心理因素也很重要。
1.產婦心理特點
1.1 恐懼和焦慮心理
分娩對初產婦是重要的時刻,她們大多對分娩有種渡難關的感覺,尤其是臨近分娩,更覺大難將至,難免產生幾分恐懼和焦慮,怕痛、怕大出血、怕難產、怕剖宮產、怕嬰兒畸形、還有的擔心胎兒的性別不理想、或聽到其他產婦分娩時的痛苦、喊叫,或目睹過難產的場面,聯系自己而產生緊張恐懼心理。當然,這種心理因人而異,或輕或重。
1.2 陌生和孤獨感
孕產婦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特別照顧,成了“重點保護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她們過分依賴的心理。住院后環境的改變,自我患者角色的轉化,使她們感到陌生和孤獨,對自身和嬰兒的安全感到不安和缺乏自信,常常表現為夜間失眠、食欲減退、情緒不穩定、感情脆弱等。
1.3 家庭背景的影響
有些孕產婦,受傳統的傳宗接代思想的影響,迫切期望生一男孩,臨產后精神緊張,不進食、不飲水。另外,還有人認為手術生孩子聰明,不影響自身體形,希望剖宮產。
2.婦產科臨床心理護理
2.1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心理護理方法主要是支持療法,這種療法是通過母親的安慰,支持,咨詢,指導和監管方法,是產婦在醫務人員的互動。醫患關系一旦建立,助產士按照產婦的性格,文化水平,家庭狀況和孕次,深入了解產婦的各種情況,并通過她們自己的語言,表情,態度和行為,得到助產士產生信任,產生依賴感和安全性。
2.2 有針對性有做好心理護理
一是自卑心理護理:首先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多給予患者關心以及開導;其次要適當的選擇時機向患者介紹病情的治療以及預防的重要性,盡可能的消除患者悲觀、絕望的心理,從而使患者可以重新樹立信心,放松心情,接受治療。二是緊張、害羞心理護理:通過暗示、轉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把患者當成是自己的朋友、家人一樣對待,給她們宣傳講解關于女性生理的知識,并提供相關書籍給她們進行閱讀。在進行注射、換藥、導尿、陰道沖洗的時侯,要盡量的讓異性回避。三是焦慮、恐懼心理護理: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醫護人員要進行必要的心理開導,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秉持認真負責的態度,以熱情的服務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關系。告訴患者關于手術的信息,使患者能夠對病情以及手術過程等情況有足夠的了解,從而有效的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
2.3 正確的知識宣教
醫護人員還應該合理的為患者安排病房,讓老病友的經驗可以輕松的轉變成新患者在手術前的心理指導,這對于緩解患者手術前的恐懼以及焦慮狀態是有良好效果的。對于處在分娩期的產婦應該細心、耐心、誠心、關心、熱心,利用自己的這些心去解除產婦的各種心理問題,并做好正確的知識宣教工作,告訴孕婦有關于正常分娩的知識以及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癥狀,在胎兒出生后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產婦嬰兒的相關信息。尤其是對于高齡產婦,護理人員更應該給予她們多一些的關心以及幫助。
3.加強教育指導
3.1 做好產前健康教育
孕婦入院后,向孕婦自我介紹,然后介紹病區的環境、制度,病區護士長,主管醫生和科室主任。讓她們感覺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的關心,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護士以口頭健康教育為主,書面的相關資料為輔,每天對孕婦進行教育。主要內容包括:臨產的分娩知識,胎兒自我監護方法,營養衛生知識,母乳喂養知識,并針對病情實施個體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靜休息,避免聲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飲食以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講解左側臥位,間歇吸氧,自數胎動的意義和方法。
3.2 做好分娩過程的教育
產婦進入代產室后,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免會產生憂慮、孤獨與擔心,因此,要盡量做到一對一的全程陪護、關心、體貼她們,告訴她們分娩知識,使她們知道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消除恐懼心理。同時鼓勵產婦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產婦的愛好,可以在產婦疼痛不安時給予和安慰,給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的心理,減少產婦的孤獨感。應該嚴密觀察產程,進行系統監護,并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滿足其需要。同時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的知識。或者利用電視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知識,最大限度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指導產婦在分娩時正確應用腹壓,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順利渡過這關鍵時刻。
3.3 做好產后護理與指導
產婦送回母嬰同室,護士立即對其進行身心評估,簡單地講解母乳喂養和產后保健指導。內容包括:一是產后食物應富有高熱量,高蛋白質,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湯,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宮產后的產婦禁食6~8小時后進食湯類再逐步過渡到半流飲食,普食。二是注意產褥期衛生,產后6小時內應及時盡早自解小便,注意會傷口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保持外陰清潔,勤換紙。鼓勵產婦下床活動。三是做好產后心理護理,防發生產后抑郁。
3.4 做好母乳喂養指導
一是向產婦及家屬宣教母乳喂養技巧、喂奶姿勢、擠奶手法、新生兒日常護理、新生兒沐浴、新生兒臍部護理等。手把手的把這些知識教會產婦及家屬。二是每天播放產后保健及新生兒護理的相關知識,讓“新媽媽”及家屬盡快掌握其相關知識。出院前再向她們進行示范性教育,對于新生兒護理的操作技術,如新生兒沐浴、新生兒臍部護理、新生兒撫觸、新生兒黃疸觀察情況等。當面示教,讓她們掌握其知識,強調注意事項,防止出現常見的操作錯誤。
3.5 做好出院指導
【關鍵詞】產科;健康教育;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715―0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的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在各個醫院蓬勃發展,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產科工作時刻關系著母子的生命安危,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美滿幸福,所以產科屬醫院的高危科室。加強和規范產科的健康教育是實現優生優育,科學圍產,有效減少安全隱患的重要手段,是產科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當今和諧社會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根據我院產科病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措施的探討如下:
1 基本情況
1.1 孕產婦收治和分娩方式的情況
以2001年初至2010年期間,我院共收治孕產婦18680例,分娩總數16600例,平均收治155例/月,分娩平均138例/月,其中剖宮產術平均76例/月,平均每月剖宮產率達到55%。分析原因主要由于地處市中心,為三級乙等醫院,同時又是產科急救中心,高危孕婦比例較高,大多數來自外醫院轉入高危病人。
1.2 產科病區床位情況:
病床總數30張,其中母嬰同室18張,監護室4張
1.3 收治孕產婦知識結構分析
根據住院人數和文化程度的分析高中以下的占70%以上。
2 產科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產前,產時和產后健康教育,可分為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包括孕產婦家屬教育與計劃生育一系列內容。
2.1 傳授健康教育內容。
在入院時用主動熱情的態度介紹醫院環境和有關規章制度,適當地介紹病人之間的認識,以消除病人的緊張不安心理,盡快熟悉環境。每個床位配有責任護士,使用輕松交談的方式講授各種產科常見的日常護理,內容包括新生兒護理,產婦護理,母乳喂養的好處等,也可以通過播放VCD或多媒體等演示分娩的過程及各種新生兒護理知識,使產婦對分娩不那么恐懼。鼓勵產婦及家屬說出自己的想法,并進行現場解答,對產婦關注高、疑問大的問題做好記錄,并幫助她解決及克服。
2.2 母胎的自我監護:
根據孕婦掌握的知識情況,正確指導胎動自測的注意點和關鍵點,按照要求正確留取24小時尿雌三醇的測定,必要時配合抽取血標本測定血雌三醇,配合醫生進行NST、B超、BPS、胎兒心電圖等,同時做好系列的解釋和心理護理,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擔憂情緒。
2.3 術前和早產的身心準備:美國醫學家發現對分娩進行人工干預(如縮宮素、人工破膜、剖宮產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母嬰健康,為了改變這種狀態,1983年美國開始流行導分娩,有經驗的產科護士即可充當陪護角色,以耐心有效地解釋,輕予地操作,不僅能穩定孕婦及家屬的情緒,而且能積極地配合。對于臨產的孕婦,指導正確有效呼吸和氣固然重要,但交談藝術分散注意力和適當進食,不僅能減輕產婦的恐懼心理,而且更能使產婦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
2.4 產后健康教育:
2.4.1 做好母乳喂養的教育,實行三早:早接觸、早吸允、早開奶。對于無正當理由拒絕哺乳的產婦要進行恰當的教育,手把手教會產婦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同時評價。
2.4.2 飲食營養:由于物質的改善和提高,攝入營養的飲食已不成問題,人們的側重點已轉向均衡的飲食營養的調配。及早進食營養豐富的各類食物,以利產后機體恢復,保證乳汁的分泌,利于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2.4.3 加強產褥期的健康教育、衛生指導,如口腔和皮膚清潔,會陰切口護理,以降低產褥期感染率的發生,減少產后出血量,護士不僅要以理服人舉例說明,而且要反復正確示范指導。
2.4.4 新生兒護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年輕的父母多不會照顧新生兒,護士應正確指導產婦及家屬學會新生兒換尿布、淋浴、按摩、撫觸、臍部護理、觀察黃疸及注射預防針后出現的反應等。
2.5 出院健康教育:除了在院時所提供的各種健康知識,可以在產婦出院前根據產婦的情況提供各種促進產后機體康復的方法。給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計劃生育指導。告知母乳喂養支持組織和咨詢門診24小時熱線電話,產后復診時間等。
3 影響產科護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3.1 護士對產科特點認識不足:產科護理有別于其他專科護理,與非妊娠期婦女比較,妊娠期婦女基本屬于健康的狀態,被視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階段。產科重點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要求產科護士為孕婦及家屬提供促進健康,自我護理,預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識和具體措施。
3.2 護士人力資源相對不足,對患者進行教育的時間有限。醫院應努力按人力資源比例配備人員,科室按比例合理的安排護士,從而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3.3 護士對健康教育的程序認識不足:目前國際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驟模式為:確定病人及家屬的教育需要,建立病人及家屬的教育目的,選擇教育方法,執行教育計劃,評價教育效果。
3.4 護士缺乏自主性:與以前的功能制護士角色相比,整體護理模式下護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護士給予孕婦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時處于被動,孕婦不問,她們就不講。事實上,產科護士應在為孕婦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等工作中,提供具體的方法,完成其獨立的護理功能。
3.5 護士健康教育中缺乏技巧:受到知識限制,缺乏有效的教育技能和溝通技巧。據資料表明87.5%對護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了解不足,84%不能用科學的工作方法進行健康指導,81%不能有效進行健康指導效果評價,80.5%對最佳健康指導方法選擇能力缺乏。每個護理人員應努力掌握護患交流技巧、知識灌輸技巧、適當的教育方式、方法時間,從而贏得患者的信任。
3.6 患者方面的因素: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國民的整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別。患者對護士信任度和依從性遠遠低于醫生。措施應消除偏見,提高口才對護士的信任度和依從性。護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素質,樹立自己的職業形象。
3.7 評估技巧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產科護士應正確的運用評估知識,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并把對孕產婦家庭真誠的關心、理解支持傳遞給他們,使之產生親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內容。
4 結論
4.1 醫療制度的改革促進傳統護理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經得到全世界的公認。
4.2 健康教育的實施體現了護士的知識價值,淘汰了過去那種“無言操作、無言護理”的方式,密切護患關系。
4.3 健康教育可明顯增強孕產婦的認識、認知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圍產期保健質量的先決條件。提高本院的母乳喂養率及減少產婦的產褥期感染率。
4.4 健康教育還具有減少糾紛的潛在功能。通過計劃的教育,給予孕婦及家庭更多關心,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4.5 產科健康教育還需要護理人員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突出特色,確保產科護理安全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宋麗華、張秀琴《22所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0):65】
[2] 趙書友中國人民健康教育教材北京:出版社.1994.85
【摘要】孕婦學校通過采用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多媒體宣傳,發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多種系列健教形式和普通住院產婦常規的健康教育。消除或減輕了影響孕婦妊期的危險因素,提高了孕婦的健康保健意識,達到了優生的目的。開展健康教育,不但提高了醫護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而且接受孕婦學校健康教育的學員其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提高,與普通產婦相比,健康知識知曉率、醫院綜合滿意度,孕婦學校產婦都有了明顯提高。
【關鍵詞】孕婦學校;健康教育;人性化護理服務
Discusses the Pregnant women's school shallowly the health education
Shi Xianhong Liu MeifangZhao Nan
【Abstract】The Pregnant women's school through uses the health education subject talks, the multimedia propagandas, provide the health education material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series to teach the form and the ordinary in hospital parturient woman convention health education healthily. Eliminated or reduces has affected the pregnant woman to pregnant the time hazard factor, raised pregnant woman's healthy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has served the eugenics purpose. Carries out the health education, not only raised medical care personnel's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teaching level, moreover accepts the Pregnant women's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student its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knowing rate to have the remarkable enhancement, compares with the ordinary parturient woman, healthy knowledge knowing rate, the hospital synthesi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he Pregnant women's school parturient women had the distinct enhancement.
【Keywords】 Pregnant women's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User-friendly nurse service
孕婦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如何使她們順利、健康的度過孕期,不僅涉及家庭的幸福,還涉及到出生人口素質而受到社會的關注。每一個婦女知道自己懷孕以后,或多或少就會地開始為腹中寶寶擔心受怕,都希望孕育個健康聰明的寶寶,但不懂得怎樣應對腹中寶寶的成長的變化。
為了解決準媽媽們的困擾,我院從2007年6月起開辦了公益性孕婦學校,在孕婦學校中開展了健康教育,讓寶寶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
現將我院在孕婦學校中開展健康教育的做法與成效淺析如下:
1健康教育的內容
健康教育,就是有計劃、有組織和系統地針對孕婦特定的生理、心理狀況及妊娠各期護理要求等內容對孕婦進行科學的教育,以滿足孕婦對圍產保健知識的需求。孕婦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孕期、入院、分娩和產褥期4個階段的連續性教育,使孕婦熟悉孕期身心保健的主要內容及意義、妊娠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及營養的需要、正常分娩過程和準備、正常產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及護理、產后計劃生育方法的選擇、住院的環境,了解、掌握或學會妊娠基礎知識與保健、臨產入院的指征、如何減輕產痛、分娩配合、不同的心理狀況對分娩的影響、如何減少并發癥、怎樣在產褥期自身護理、哺乳和照顧新生兒及各種異常的早期識別及處理等。通過學習,可以使孕婦在認知、情緒和心理等方面不斷進行自我調整,提高對分娩的應對能力。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師資配備:醫學模式的轉變需要人們改變意識觀念,加強自身修養,變“以醫為尊”為“以患為尊”。孕婦學校的教師應具備多元化知識,醫學、護理學、法律、心理學、社會學、人文科學等都要加強學習,平時多積累、豐富我們的內涵。著裝得體,儀表端莊,隨時注意身邊的禮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孕產婦和家屬,使其感到誠信、尊重、同情、耐心、放心。
為了給孕婦提前健康教育,分娩、產后恢復、育兒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導,我院孕婦學校安排了臨床經驗豐富、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良好的溝通技巧的資深婦產科醫師和護士擔任主講教師。
2.2設施設備:為了給孕婦接受健康教育提供一個溫馨的環境,我院專門為孕婦學校準備了固定教室,位置同產科門診相連,教室內配備了寬敞的課桌和帶靠背的軟椅,既方便了孕婦聽課,也便于老師授課。室內墻壁懸掛了圖文并茂的有關孕產期保健、母乳喂養、科學育兒常識愛嬰醫院相關知識,色彩搭配上注意視覺效果,愉悅孕婦的感官。室內備有電視機、VCD、宣教磁帶和示教模型,如模型、新生兒模型、沐浴用具等。
2.3實施方法
2.3.1專題講座: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地展示健康教育內容。針對孕婦懷孕早期、中期、晚期的生理變化、營養需求、產兆觀察、分娩配合、新生兒喂養等方面做詳細講解和分析,如孕婦期檢查時間安排、補充均衡營養、孕期早做干預,樹立分娩信心,做簡單鎮痛呼吸法練習,母乳喂養的優點及方法、新生兒護理的手法、新生兒撫觸和游泳的方法等,為準爸爸、媽媽們傳授優生優育知識,傳授孕產婦保健知識,傳授母乳喂養的好處,指導他們有計劃的受孕、懷孕、科學的胎教、順利地分娩、專業地護理及完美地育兒。
2.3.2書面教育:將健康教育的資料整理成圖文并茂、淺顯易懂的小冊子,分發給孕婦及其家人。
2.3.3示范教育:教學人員示范正確的哺乳姿勢、缺陷的糾正、嬰兒沐浴等。
2.3.4有獎知識問答:采用提問或者搶答的形式,答對者給予小禮品獎勵,調動孕婦參加學習的積極性。
2.3.5參觀學習:參觀產房、產后愛嬰區、新生兒游泳中心、產后康復中心,讓孕婦身臨其境,并讓住院產婦現身教育,增強孕婦安全感。
2.3.6豐富多彩的孕味比賽:孕期風采大賽、準爸爸的嬰兒撫觸比賽、孕媽媽沙龍,不僅和諧了醫患關系,也給孕婦帶來一個豐富的孕期生活,建立良好的健康理念。
2.3.7熱線電話:從2007年起,孕婦學校就設立了熱線電話,隨時為圍產期的孕產婦提供咨詢服務。對存在的健康問題及新生兒的特殊表現,如新生兒生理特點、假月經、腫脹、新生兒的皮膚黃染等情況,及時給予適當指導和建議,化解孕產婦心中的疑點。
3成效
通過在孕婦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做好孕產婦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強了醫患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孕產婦的遵醫行為;提高了母乳喂養的成功率;擴展了婦產科專業的護理延伸服務;為培養合格媽媽提供了保證,深受孕婦們及家屬的歡迎與好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聽課后的孕婦到我院生產率為100%,從而建立了一條非常好的人脈關系,為我院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參考文獻
[1]蒲風萍,梁冷,郁揚,等.全程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 護理學雜志, 2000,15(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