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消費的意義

      綠色消費的意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消費的意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消費的意義

      綠色消費的意義范文第1篇

      內容摘要:以綠色消費模式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西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機制。針對此,本文提出了以綠色消費模式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即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構建綠色消費模式綜合評價體系,構筑綠色消費的產業基礎,開展綠色消費試點,構建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綠色消費 生態文明 建設

      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內涵

      2005年2月28日,陜西省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頒布了《西安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發展報告》,指出生態化是保證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西安生態文明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幾點:

      完善生態教育機制,提高全民生態意識。生態文明正成為人類發展的主導性、前瞻性的文明形式,也是現代及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流。但是,如果沒有普及性的環境保護觀念和生態意識,沒有全民生活、消費等行為模式的生態化轉型,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就會受到嚴重制約。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生態工程健康發展。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國民經濟體系,要堅決制止和杜絕掠奪性開發資源的行為,實施“最小損害”甚至“零排放”、“零損害”方略,努力維系生產、生態和生活的和諧與協調。

      實施生態經濟,力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經濟是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相一致的經濟,不僅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目標,還力求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建立政策和法律體系,創新生態文明建設運行機制。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設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最根本的是對政府的制度設計。政府必須遵循民主化和科學化的順序,大力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體系和法律體系,用宏觀調控手段引導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同時,要加大環境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

      以綠色消費模式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以綠色消費做為一個切入點,能對生產、流通、消費、處理全過程的生態化起推動作用。綠色消費模式是綠色消費內容、結構和方式的總稱,是一定社會形態和生產關系下綠色消費者(包含生產性消費者和生活消費者)與綠色消費資料的結合方式,是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資源浪費和防止污染,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下,考慮保護自身健康和群體利益,對綠色產品和服務進行的一種理性消費方式,是一種體現綠色文明、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消費模式。

      綠色消費體現了西安“兩型社會”建設的內涵和本質。綠色消費的特征是保護生態和最有效地利用資源,綠色消費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結構轉變,促進經濟結構向綠色化轉型。西安市工業起步相對較晚,發展水平不高。同時工業內部的污染排放量不斷上升,資源利用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在全球經濟綠色化、生態化的趨勢下,西安要想發揮后發優勢,就決不能再重復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工業化道路,而應將綠色消費貫徹到區域經濟發展中,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環境友好型產品,探索一條符合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物質和能量有效組合利用以及工業生態系統穩定協調的工業發展新模式,為區域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利潤源,在保證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同時,確保質量和效益的穩步提高。

      綠色消費是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動力。首先,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就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生產者放棄高能耗、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模式,努力節約資源,推動清潔生產,采取措施對資源及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綠色消費的導向作用下,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其次,新綠色產業的涌現,通過消費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進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增長,從而形成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

      以綠色消費模式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為了促進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和消費行為的成熟,進而推動企業的綠色營銷活動及構建西安生態文明的微觀基礎,應該從政府、企業、消費者等不同層面出發,明確各自的定位,發揮各自的職能,建立起西安城市圈綠色消費體系。

      發揮政府調控作用并加強規劃指導。政府應將綠色消費模式列入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明確綠色消費的發展目標、重點、措施、推進步驟等。鼓勵引導各區結合實際,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綠色消費模式。組織開展立法調研,盡快制定有關廢棄物再生、垃圾分類回收、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資源有效利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加大財稅、融資政策扶持促進力度,激發企業有效利用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和市民回收有用物質的積極性。建立綠色營銷鼓勵基金,對評比達標的綠色商業企業給予資金補貼,降低綠色商品銷售價格。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綠色消費,探索實行差別電價、差別水價政策。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及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綠色產業。完善綠色獎勵政策,通過建立“西安綠色產業發展專項投資基金”和“西安綠色銀行”等方式,支持創建和發展綠色企業。

      營造綠色消費氛圍以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在全社會多渠道、多形式進行綠色消費宣傳教育,全面推廣節約資源模式和文明健康、簡約環保的生活方式。注重對市民的環保教育,將資源環境課程納入社區宣傳教育體系。注重對青少年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從小養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鼓勵公眾,特別是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士,建立和發展致力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非政府社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從事環保知識的普及宣傳、環保活動的組織開展等社會工作。只有讓全社會充分認識綠色消費的意義和綠色消費帶來的好處,才能使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在陜西省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構建綠色消費模式綜合評價體系。構建科學的綠色消費模式綜合評價體系,以這種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評價體系引導各級部門的工作。該體系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綠色消費環境狀況,包括綠色化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指標;區域綠色產業機構指標;綠色經濟及其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二是綠色產品經營狀況和效率質量狀況。包括綠色產品結構和數量;綠色資產收益率;綠色生產效率等指標。三是綠色流通渠道狀況。包括綠色產品流通的種類、數量、規模,及其綠色銷售專店的設立,建立綠色網絡流通體系,綠色通道的建立。四是法制環境狀況。包括價格法律及各種法規對綠色產品發展的支持政策規章等。五是地方政府支持綠色產品研制開發的情況。包括地方政府參與制定的綠色產品發展戰略情況;地方政府改善綠色消費投資的環境,支持綠色商品發展的具體措施等。

      構筑綠色消費的產業基礎。培育引導綠色消費,建立適應綠色消費要求的現代產業結構是基礎。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和裝備傳統制造業,加快推進節能環保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推廣和應用,開發出一批綠色工業產品,促進西安市綠色消費的提檔升級。要用高新技術武裝傳統農業,促進生態農業發展。通過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綠色技術、設施農業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中的廣泛運用,加快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綠色農產品和安全食品。要抓住新能源成為世界投資新熱點的機遇,成立負責新能源招商引資的工作專班,加大對世界新能源投資動向的關注和研究,策劃、引進、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促進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

      開展綠色消費試點。開展綠色消費示范創建活動。西安市相關部門制定創建標準,組織開展綠色消費家庭、綠色消費社區、綠色消費企業、綠色消費機關等示范創建活動。開展綠色農村建設,實現農戶居家清潔化。在商貿流通領域促進綠色商品消費,引導有條件的商服企業設立綠色節能商品專賣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配套垃圾分類收集的設施設備,培養市民垃圾分類收集的習慣。

      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西安要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更需要從長效機制入手。主要包括: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決策機制,從決策上解決生態環境的整體性、長期性與不可逆性問題;建立生態城市建設的科學規劃機制,制定出戰略性、科學性、綜合性、預見性和可操作性的能指導和控制生態城市建設與發展的藍圖與計劃;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支持機制,在財稅、融資、土地、產業技術、國際合作、人才等方面有效地引導、規定、維護、激勵整個社會更高級文明的行為;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宣教機制,讓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牢固扎根;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產業發展機制,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約內涵型轉變。

      參考文獻:

      1.陳建鋒.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J].求實.2008(8)

      綠色消費的意義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 演化博弈模型 政府 企業 消費者

      相關文獻綜述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類社會空前的繁榮,然而在這種繁榮的背后,卻是人們對自然資源的肆意揮霍和對環境的嚴重破壞。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比如全球變暖、空氣污染、酸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在制約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存。20世紀80年代,越來越多的企業,為適應進一步加劇的全球市場競爭和節約成本,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依靠信息技術,開始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形成一條自原材料采購到產品制造再到產品零售的“供應鏈”。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于一體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為供應鏈各節點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但是這種以市場份額和利潤為內在動力的管理模式,并不涉及環境保護這一重要環節,甚至為提高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和競爭優勢,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劇企業對資源的掠奪和環境的破壞。所以,在供應鏈管理中融入社會和環境因素,即綠色供應鏈管理,勢在必行。

      然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面臨著重重的困難,雖然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從長期來看可以為企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企業形象,但從短期來看,企業為減少產品生產中對環境的污染,以及構建廢舊產品的回收渠道,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這使得企業沒有動力去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

      鄧峰(2008)、曹海英和溫孝卿(2011)、覃艷華和曹細玉(2006),Liu et al.(2008)等人建立了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博弈模型,研究發現政府的管理對于企業是否實施綠色供應鏈具有重要的作用;朱慶華和竇一杰(2011)建立了綠色供應鏈管理中考慮產品綠色度和政府補貼的三階段博弈模型,通過模型分析分別給出了政府、主動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的供應商以及被動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的供應商的決策方法;Hu(2011)通過建立綠色供應鏈核心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消費者如何影響綠色供應鏈企業策略的實施。但是博弈論是建立在博弈參與人完全理性的基礎之上的,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參與人都能對環境的任何變化做出最優反應,而在現實的綠色供應鏈中,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不可能完全知道對方的所有信息,也不一定能根據所得信息做出最合理的決策。以有限理性為基礎的演化博弈論,認為博弈參與人不可能知道世界的所有狀態,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狀態出現的概率以及某種狀態對自己收益的影響,所以也不能在每次的博弈中都能做出最優的反應。在演化博弈中,博弈參與人的決策是根據某種常規而非理性地計算結果,這種常規一般來自于博弈的歷史。在反復的博弈中,博弈參與人通過不斷的學習、模仿逐漸能采取一種演化穩定策略,即在一個種群中所有個體都采取該策略時,不存在某種變異的策略能夠侵犯該種群。因此,運用演化博弈論來研究綠色供應鏈管理更貼近實際情況。

      Smith和 Price(1973)首次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平衡概念—演化穩定策略,這是在進化過程中可能得到的一個穩定動態。為了推導出演化穩定的策略,Taylor和 Jonker(1978)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方法—復制者動態,這可以用基于自然選擇和適應度的常微分方程描述,在此基礎上,常微分復制者動態方程的穩定性可以用來表達演化穩定策略。隨后,演化博弈人吸引了眾多學者的研究,并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其中包括:Hines(1987),Weibull(1995),Hofbauer和Sigmund(2003),Robson(1990),Suri(2007)等。Friedman(1991;1998)認為演化博弈在經濟領域有著極大的應用前景,分析了復制者動態應用于經濟學領域的潛力與局限,系統地介紹了經濟學家關心的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詳細討論了使用連續的確定性復制者動態的博弈模型的演化穩定策略,自此,演化博弈論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廣泛的應用。

      然而,演化博弈論在如何推動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中的應用并不多。在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方面:朱慶華和竇一杰(2007)研究了政府和核心企業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發現,核心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成本和收益、政府對企業是否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獎懲力度,都直接影響博弈結果,政府逐漸加強的獎懲力度能夠使企業逐漸采用綠色供應鏈管理;申亮(2008)以線性需求函數的產品差異化模型作為研究基礎,運用演化博弈論針對政府激勵機制對制造商生產策略演化行為的積極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Chen和Sheu(2009)研究了在市場競爭環境下政府與綠色供應鏈企業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發現,政府只有逐漸提高管理標準,企業才能逐漸更多的承擔社會責任,推進綠色供應鏈的發展。

      王世磊和嚴廣樂(2009)運用演化博弈理論構建一個供應商與核心企業的演化博弈模型,模型分析結果顯示,系統的演化呈現出“路徑依賴”的特征,系統的演化結果與合作成本和收益存在密切關系;Barari(2011)利用演化博弈論構建了綠色供應鏈的決策分析框架,研究發現,通過生產商和零售商策略的不斷調整,可以使供應鏈在重視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政府和企業或者企業與企業的兩個群體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礎上,并沒有考慮消費者對綠色供應鏈推動實施的影響。就目前而言,消費者的綠色觀念普遍較低,他們不愿意為綠色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在產品報廢后,也只是簡單地處理后隨意丟棄,這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構建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政府同樣要對消費者進行必要的補償,才能保證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順利實施。所以,本研究將建立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和消費者的三群體演化博弈模型,來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并用算例分析來刻畫出模型的收斂過程,以及參數調整對收斂結果的影響,以此給出政府如何制定策略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

      基于政府、企業、消費者的群體演化博弈模型

      (一)基本假設

      政府監管部門的策略空間SM=(監管,不監管),其中采取“監管”和“不監管”策略的政府監管部門所占群體的比例分別為x和1-x;核心企業的策略空間SE=(構建,不構建),其中,企業采取“構建”綠色供應鏈策略,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產綠色產品,二是構建產品的回收渠道,企業若采取“不構建”策略,則即不生產綠色產品也不構建產品回收渠道,兩策略所占群體的比例分別為y和1-y;消費者的策略空間SC=(參與,不參與),其中,消費者采取“參與”綠色供應鏈策略,包括兩方面:一是購買綠色產品;二是協助企業將廢舊產品放入回收渠道,消費者采取“不參與”策略,則既不購買綠色產品也不協助企業將廢舊產品放入回收渠道,兩策略所占群體的比例分別為z和1-z。

      假設參數R1為企業采取“構建”策略的產品收益;R2為企業采取“不構建”策略的收益;W1為政府監管部門采取“監管”策略時,給予構建綠色供應鏈企業的補貼;W2為政府監管部門采取“監管”策略時,給予參與綠色供應鏈的消費者的補貼;D1為消費者采取“參與”策略時的可得產品效用;D2為消費者采取“不參與”策略時的可得產品效用;C1為企業采取“構建”策略時的回收渠道構建成本;C2為消費者采取“參與”策略時,協助企業將廢舊產品放進回收渠道的成本;C3為政府監管部門采取“監管”策略時的監管成本;C4為政府監管部門對于企業生產非綠色產品所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C5為政府監管部門對于企業生產非綠色產品所造成污染以及廢舊產品所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之和;P為政府監管部門采取“監管”策略時,對不構建綠色供應鏈企業的懲罰;Q為上級部門對政府監管部門的獎勵。根據上述假設可得政府、企業、消費者之間演化博弈的支付矩陣(見表1)。

      (二)復制者動態方程及均衡點求解

      對于政府監管部門群體而言,令采取“監管”和“不監管”策略的政府監管部門獲得的收益分別為u11和u12,平均收益為u1。則根據博弈標準式可得:

      u11=[(Q-W2)z-W1-C3]y+[(Q-W2-C4)z+P-C3-C5z](1-y) (1)

      u12=[-C4z-C5(1-z)](1-y) (2)

      u1=u11x+u12(1-x) (3)

      由此可得復制者動態方程:

      (4)

      同理可得,企業和消費者群體的復制者動態方程分別為:

      (5)

      (6)

      令,利用MATLAB軟件可以算出此動力系統的均衡點,均衡點表示x、y、z不在變化時系統所處的均衡狀態,該系統15個均衡點分別是:E1=[0,0,0],E2=[1,0,0],E3=[0,0,1],E4=[1,0,1],E5=[D2,W-12,0,-(P+C3)(-Q+W2)-1],E6=[0,1,0],E7=[0,1,1],E8=[1,1,0],E9=[1,1,1], E10=[-(D1-C2)W2-1,1,-(W1+C3)(-Q+W2)-1],E11=[(R2+C1)(W1+P)-1,-(-P+C3)(W1+P)-1,0],E12=[-(R1-C1)(W1+P)-1,-(-Q+W2-P+C3)(W1+P)-1,1],E13=[0,D2(D1+D2-C2)-1,(R2+C1)(R1+R2)-1],E14=[1,(W2-D2)(D1+D2-C2)-1,-(W1+P-D2-C1)(R1+R2)-1],

      (三)穩定性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系統均衡點都是演化穩定策略,可以利用Friedman(1991)提出的局部穩定性分析法,通過構建Jacobian矩陣,來分析各均衡狀態的穩定性。可以根據復制者動態方程得到該系統的Jacobian矩陣,如下:

      將每一個均衡點代入矩陣J,可以得到一個數值矩陣,且該矩陣有3個特征根λ=R+il。將特征根的實部R非正的個數作為判斷均衡點是否演化穩定的指標。當該指標為0時,則該均衡點為演化穩定點,即該點對應系統的一個演化穩定狀態;當該指標為3時,則該均衡點為不穩定點;當該指標介于0到3之間時,則該均衡點為鞍點。

      在滿足條件Q>W1+W2+C3,R2-P>W1-C1的情況下對各參數進行賦值(見表2),并將各參數值代入均衡點以及矩陣J,通過用MATLAB軟件計算便可得到該系統的數值均衡點,以及各均衡點對應矩陣的特征值,并可以判斷出各均衡點的穩定性(見表3)。

      由表3可知,均衡點E2=[1,0,0]和E9=[1,1,1]為演化動力系統的演化穩定點。將參數值代入復制者動態方程組,發現當系統的初始狀態滿足條件z>1.1667y-0.5,z1-0.7778y,y>0.75-0.5x時,演化動力系統將隨時間收斂至均衡點E9。可以在兩收斂域內分別取點P1=(0.3,0.1,0.15)和P2=(0.8,0.6,0.75),通過演化圖來驗證其收斂過程(見圖1、圖2)。

      進一步對參數進行調整,在滿足條件Q>W1+W2+C3,R2-P>W1-C1的情況下,分別增大W1、W2和P時,發現各均衡點的狀態不變,但演化穩定點E2收斂域縮小,相反演化穩定點E9的收斂域變大,當P增大至R2-P

      因此根據上述參數分析得出結論,當政府監管部門在保證社會總體效益的情況下,由政府監管部門、企業以及消費者構成的三群體演化博弈模型可以收斂到政府監管、企業不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消費者不參加綠色供應鏈和政府監管、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消費者參與綠色供應鏈的兩種演化穩定狀態。當政府監管部門加大對不構建綠色供應鏈企業的懲罰力度,以及給予企業和消費者更多的補貼時,系統更趨向于后者。

      結論

      針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推動實施問題,本文構建了基于政府監管部門、企業以及消費者的三群體演化博弈模型,并利用MATLAB軟件計算得出了該模型的一系列均衡點。通過數值分析,刻畫出了該模型在滿足一定條件情況下的收斂過程,并通過觀察參數調整對收斂過程的影響,得出結論:當政府加大對不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懲罰力度,并提高對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以及消費者的補貼,可以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

      本文的研究只考慮了政府監管部門、企業以及消費者三個群體均有兩個純策略的情況,而在有些時候,每個群體成員有三個或者更多的純策略可供選擇,這種復雜的情況是我們下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鄧峰.基于不完全執行污染排放管制的企業與政府博弈分析[J].預測,2008,27(1)

      2.曹海英,溫孝卿.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導型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25(2)

      3.覃艷華,曹細玉.企業逆向物流活動的博弈分析[J].生態經濟,2006(4)

      4.Liu M,Ye H Z,Qi X Y.Analysis on trilateral game of green supply chain[J].AS-CE Conf,2008,1(8)

      5.朱慶華,竇一杰.基于政府補貼分析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博弈模型[J].管理科學學報,2011,14(6)

      6.Hu X P,Gao S F.Game model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in green supply chain of home appliance industry[J].Distributed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 to b-Ursine,Engineering and science.2011(10)

      7.Smith J M,Price G.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J].Nature,1973,246(2)

      8.Taylor P D,onker L.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1978,40(1)

      9.Hines W.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a review of basic theory[J].Theoretical Population Biology,1987,31(2)

      10.Waybill J.Evolutionary game theory[M].Cambridge:MIT Press,1995

      11.Hofbauer J,Sigmund K.Evolutionary game dynamics[J].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Bulletin(New Series),2003,40(2)

      12.Robson A J.Efficiency in evolutionary games:Darwin[J].Journal of theoretical,1990,144(3)

      13.Suri S.Algorithmic game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4.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ian,1991,59(3)

      15.Friedman D.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Evolutionary Economics,1998,8(1)

      16.朱慶華,竇一杰.綠色供應鏈中政府與核心企業進化博弈模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12(12)

      綠色消費的意義范文第3篇

      關鍵詞:綠色營銷;問題;對策

      1綠色營銷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1)綠色營銷觀念未得到應有重視,企業進行綠色營銷的積極性不高。

      我國企業大多數還是堅持傳統的營銷觀念,強調最大限度地刺激并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很多企業忽視了企業應負的社會責任,忽視了事關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很多企業不重視對綠色消費市場進行認真細致的市場調查、市場細分,不掌握綠色營銷的目標消費者的情況,使得企業的綠色營銷失去根本。據統計,綠色產品在我國GDP中的比例不足1%,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落后。這突出說明了我國對綠色營銷尚需加以更大的重視。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是由于綠色營銷中較高的科技含量及相對較高的成本投入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市場進入和利潤,再加上其他非綠色營銷企業造成的競爭不公平情況,使得很多企業開發綠色產品、進行綠色營銷的動力不足、力度不夠,只在傳統營銷上下功夫而不愿意加大投入進行相應的技術工藝改造、綠色產品開發、管理流程再造。這是一種典型的“營銷近視”,只重視既有產品的營銷,一味追求短期、微觀的經濟利益,忽視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忽視綠色營銷發展的前景,沒有看到綠色需求帶來的新的營銷機會、綠色問題帶來的企業競爭能力方面的差異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致命障礙。

      (2)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淡薄,綠色消費行為尚顯幼稚。

      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除了取決于綠色需求外,還受價值觀、環保態度、環境生態知識、人口統計變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而綠色消費對綠色營銷又有拉動的作用,是綠色營銷發展的根本動力,所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和綠色消費行為是企業開展綠色營銷的前提和基礎。然而由于歷史原因,我國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觀念相對淡薄,很多人對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的概念認識模糊,或者是對綠色產品不了解、不信任。另外由于社會文化背景不同、收入不同、綠色產品知識的不同等,使得消費者的綠色消費行為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總體說來很不成熟,顯示出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少選擇綠色產品的主動性。其中對于一些利己型的綠色產品,如綠色食品、綠色農產品等接受程度較高,而對于一些利他型的綠色產品,如清潔燃料、高排放標準的汽車等接受程度較低。

      (3)政府對綠色營銷的調控措施尚有待加強。

      政府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調控者,對于綠色營銷負有倡導、調控和示范的作用。目前我國政府提出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強調經濟“又好又快”地增長,這對于開展綠色營銷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除了倡導外,政府還應在政策制定、市場調控、自身示范等方面加大力度。目前,綠色營銷出現的許多問題,如綠色產品標準和市場秩序混亂,市場進入及流通困難,企業綠色營銷投入的政府鼓勵措施不足,綠色營銷企業面臨的不公平競爭環境,政府自身示范不夠等等,都說明政府在推動我國綠色營銷方面尚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解決問題的對策

      2.1樹立并重視綠色營銷觀念,提高企業綠色營銷的積極性

      企業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執行國家的產業方針,順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潮流,樹立并重視綠色營銷觀念,擔負起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應當看到綠色營銷所帶來的巨大的發展空間。從逆向思維的角度來看,我國目前處于起步的綠色營銷雖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較低,但這也正說明了綠色營銷的巨大發展潛力,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企業應當認真進行綠色消費市場的調查、細分,有針對性地開展綠色產品的研發、綠色營銷手段的引入、綠色企業文化的構建,積極調整企業戰略、競爭戰略,爭取搶占綠色營銷的先機。事實將證明,誰能先意識到綠色營銷的深遠意義和發展趨勢并抓住這個發展的機會,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2.2加強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的培養,引導正確的綠色消費行為

      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的培養和綠色消費行為的引導對于企業的綠色營銷而言意義不言而喻,這是綠色營銷得以發展的根基所在,政府、企業、社會都對此負有義務。首先,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政策法規,倡導消費者樹立綠色消費觀念,營造一個全社會都崇尚環保節約的綠色營銷環境;第二,企業應當通過其營銷過程向消費者宣傳綠色消費的觀念,傳播綠色營銷的知識,因為好的消費者是教育出來的,消費者的綠色需求相當程度上與企業的教育、引導是分不開的;第三,社會各方面,包括消費者自身都應當順應時展的潮流,順應市場營銷變化的方向,自覺地加強對綠色消費知識的學習,培養自己正確的綠色消費觀。總之,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使得綠色消費成為一種時尚,一種規范。有了較為成熟的綠色消費者,綠色營銷的發展便有了強大的基礎。

      2.3加強政府調控職能,有效調控企業的綠色營銷

      政府要加強其宏觀調控職能,在綠色營銷中起到更大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倡導科學發展、制定可持續發展政策,倡導企業進行綠色營銷,加大對企業綠色營銷的扶持力度,為其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于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行為要加大懲處,實施綠色GDP,將企業的資源、環境消耗核算納入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企業和各級政府實行新的綠色考核和審計;第二,加強對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綠色消費行為的引導,樹立良好的社會規范,使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第三,規范綠色營銷的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綠色認證制度的推行,使消費者能夠正確識別綠色產品,同時加大對市場上綠色產品良莠不齊混亂局面的整治力度;第四,加強政府自身的示范作用,政府要從自身做起,切實減少各種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對于環境的破壞,以實際行動表明對綠色營銷的支持。同時,政府采購要堅持實行綠色采購,著力引導企業實施綠色營銷,政府應當通過其綠色采購行為向企業發出支持綠色營銷的響亮信號。

      綜上所述,綠色營銷在我國的發展雖然存在著各方面的問題,但是通過企業、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從企業綠色營銷觀念的樹立、政府調控職能的加強、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的培養幾個方面著手來解決這些問題,綠色營銷在我國的發展還是具有非常美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黎建新.綠色購買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啟示[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綠色消費的意義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綠色消費 綠色營銷溝通

      一、綠色消費定義

      21世紀是綠色世紀。綠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滿希望的顏色。國際上對“綠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節能、環保三個方面。綠色消費包括的內容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源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和物種的保護等,可以說涵蓋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方方面面。

      綠色消費,也稱可持續消費,是指一種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它有三層含義:

      第一,倡導消費者在消費時選擇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眾健康的綠色產品。

      第二,在消費過程中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

      第三,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適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消費。

      二、我國綠色消費的問題

      首先,綠色消費的觀念沒能深入人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環保節能的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逐漸加強,消費也日益趨向綠色化、生態化。然而但從總體上講,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綠色意識還遠遠不能達到實現綠色消費的要求,綠色消費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仍有許多人沒有進行綠色消費。

      其次,對綠色消費的誤解也阻礙著綠色消費的發展。絕大多數人不能充分理解綠色消費的含義,僅僅停留在對綠色產品的消費上,而忽略了另外兩層含義,對垃圾的處理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比較盲目,缺乏主動性,這就使得綠色消費目前不能徹底的在我國得到實行。

      再次,消費者的經濟水平制約了綠色消費的發展。綠色消費屬于較高層次的消費,一般綠色產品價格較高,而在我國,較多的消費者屬于中低收入者,缺乏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因此,綠色消費缺乏較多的消費群體。

      三、對“綠色消費”的認識

      首先,綠色消費并非“消費綠色”。很多消費者一聽到綠色消費這個名詞的時候,很容易把它與“天然”聯系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誤區――綠色消費變成了“消費綠色”。真正意義上的綠色消費,是指在消費活動中,不僅要保證我們這一代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還要滿足以后的人的消費需求和安全、健康。

      其次,“綠色”不意味著“天然”。綠色”的涵義是:給人民身體健康提供更大更好的保護,舒適度有更大的提高,對環境影響有更多的改善。綠色消費不是消費“綠色”,而是保護“綠色”,即消費行為中要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并且盡量減少負面影響。如果沿著“天然就是綠色”的路走下去的話,結果將是非常可怕的。比如:羊絨衫的大肆流行,掀起了山羊養殖熱,而山羊對植被的破壞力驚人,會給生態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綠色消費必須是以保護“綠色”為出發點。

      再次,“綠色消費”反對攀比和炫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的消費動機日益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本不是壞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熱衷于相互攀比,追求奢侈豪華,以示炫耀。他們競相追逐新鮮的、奇特的、高檔的、名牌的商品,其行為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那些商品的社會象征意義。由此容易形成浮華的世風,刺激人們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

      第四,“綠色消費”反對危害人和環境。綠色消費主張食用綠色食品,不吃珍稀動植物制成品,少吃快餐,少喝酒,不吸煙。消費綠色食品有利于人體健康,可以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保護珍稀動植物有利于維護物種的多樣性,多樣性意味著穩定性,穩定性意味著可持續發展。吸煙和酗酒除了危害人體健康,還影響空氣質量和糧食供應。

      第五,“綠色消費”尤其反對過度消費。過度消費不僅增加了資源索取和環境的污染荷載,而且助長了人的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工業化國家比較普遍地存在著過度消費。節儉消費則會減少資源索取和環境的污染荷載,有利于環境保護;如果人主動地放棄多余的物質消費,對充實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也是很有好處的。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現代社會,實行節儉消費尤其必要。

      四、綠色消費的心理對綠色營銷溝通的啟示

      綠色消費的心理過程分為: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營銷者對綠色消費行為進行心理分析,采取相應的營銷策略顯得非常重要。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從保護健康和個體利益的角度出發對綠色產品的消費;或者是消費者旨在保護生態環境,在消費過程中減少資源浪費和防止污染,承擔社會責任的角度考慮而采用的一種理性消費方式。

      與此相對應,綠色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觀念,近年來開始受到重視,并逐漸被企業界所接受。作為綠色營銷的載體――綠色產品,也剛剛開始進入其導入期階段。在此階段,消費者大多對產品不甚了解,先知先覺者渴望得到有關產品的信息。針對這一特點,綠色營銷者在溝通過程中要十分重視以下幾個內容,即:重視綠色教育,營造綠色消費時尚,宣傳訴求針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協調好各方關系。綠色溝通帶有涉及面廣,層次深厚,難度和影響面較大的特點,所以要求營銷者傾注足夠的耐心和信心,靈活運用多種手段,聯合各方力量,孜孜以求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結語

      我們在消費的同時要注重綠色,注重環保,注重健康,注重提升。綠色消費關系到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子孫后代將來的生活,我們唯有每個人奉獻自己的一點點力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更加綠色。讓綠色消費這個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我們真正綠色地消費,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美好。

      參考文獻:

      綠色消費的意義范文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 綠色消費觀 培養

      中圖分類號:F0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3-158-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問題日益突出,他們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消費觀的塑造和培養,會影響到他們的品德行為的形成,同時,也會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只有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才能把握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導向,進一步培養他們健康的消費心理、引導他們樹立綠色的消費觀。

      一、引導樹立大學生綠色消費觀的意義

      1.引導大學生樹立綠色消費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代大學生需要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離不開正確的綠色消費觀的引導和正確消費觀的確立,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意義首先體現在大學生能夠自主抵制消費主義的腐蝕。從現在的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消費異化中有所改變,正確認識到綠色消費的重要性,從而影響改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實現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讓學生的遠大理想可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結合在一起;其次,正確的消費觀會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消費結構。消費活動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作為不可或缺的活動之一,綠色正確的消費活動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完善消費結構,讓大學生正確認識到什么是正確合理的消費,如何通過正確的綠色消費促進自己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使國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第三,正確的消費引導和確立,讓大學生培養出了社會責任感和環境危機感,以前錯誤的消費行為缺少了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和環境危機感,雖然消費是他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亞健康的生活狀態和不正確的生活態度讓他們始終在消費生活中是一個受害者。而綠色消費觀則讓這個錯誤的生活狀態有所改觀,它的引導讓人們認識到正確消費行為的重要性,了解到社會責任和環境生態密不可分,在考慮到滿足自己消費的同時,也要體現出社會責任和保護環境,從而在心中產生合理的消費觀,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同時社會也能良性的發展;最后,大學生作為新生力量,對我國未來國民素質起到了基礎作用,作為新生的消費群體,大學生消費在社會消費中起到了引領作用。大學生綠色消費觀的養成,有效帶動社會群體正確的消費走向,成為當代社會消費的主流,讓綠色消費成為大眾化的生活消費,扭轉了社會風氣,使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國民素質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2.引導大學生樹立綠色消費觀有利于推動“三型”校園的建設。推動“三型”校園建設需要通過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來實現。第一,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校園的過程中,積極開展綠色消費觀有助于大學生投身于建設中,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傳統美德和現代生態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在生活的實踐中體現出來,讓大學生培養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樹立綠色消費意識,避免浪費,讓每一位大學生培養出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讓“節約型”校園建設成為可能;第二,綠色消費觀的教育引導可以改變學生對自然及社會的認知,加強對自然和社會的關注,從而轉換為對老師同學之間的關愛,從而減少同學、老師間的矛盾,促進團結力和凝聚力,讓“關愛型”校園建設帶動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第三,正確綠色的消費觀是由片面過度的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的進化,大學生受到正確消費觀的指引,通過豐富的精神消費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從而自覺抵制錯誤的消費觀念。正確的三觀建立,促進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傳承,給予優秀文化新的活力,樹立校園良好的文化氛圍,推動“文化型”校園的建設。

      3.引導大學生樹立綠色消費觀有利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離不開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到的正確的綠色消費觀。第一,大學生作為消費的主體,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的影響。要促進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改變舊時大學生存在的過度消費等一系列消費問題,從而改善社會環境問題,讓環境污染、資源的短缺不再導致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停滯。正確的消費觀引導,讓大學生認識到自己作為沒有收入的消費者,不再像以前一樣的浪費及享受消費,使其對物質的需求量有效減少,從而對資源的損耗和環境的開發相應減少,促進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第二,作為擁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大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代大學生更應該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摒棄盲目的攀比消費、人情消費、超前消費等錯誤消費,樹立有利于繼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觀念,并且注入當今新的活力,促進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第三,消費作為經濟發展三大動力之一,正確的消費觀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利于推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觀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綠色產業成為社會的新熱點,綠色的消費觀念讓更多的人開始對新的領域進行創業,更多新的活力注入進來,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和升級,從傳統的資源型社會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經濟模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逐步蛻變,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久久亚洲精品11p|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亚洲黄片大全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亚洲人和日本人jizz|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青青|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自拍偷区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校园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合集|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