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范文第1篇

      歷史知識記述的是過去的史實,不可逆轉也不可復原,這種局限性使得我們只能通過歷史發展進程中留下來的“遺跡”來了解歷史,如出土文物、文獻資料、各種遺址等各類人文旅游資源,而這些都是豐富的歷史課程資源,是歷史教學中很值得開發和利用的資源,能夠給學生以直觀的歷史感受。新課改下的歷史教材使用了很多人文旅游資源的文字、圖片、神話等。特別是圖片的使用量最大,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各方面,成為歷史教學內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中應用了非常多的神話、歷史遺址、文物圖片和各種文獻資料。如《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夏、商、西周的興衰》等課文當中分別用到了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神話。人文旅游資源作為一種直觀的課程資源,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方面資料的恰當運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歷史的理解,更好地實現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搜集、積累人文旅游資源的資料,發掘人文旅游資源與歷史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把人文旅游資源融入到歷史教學中,以提高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

      二、人文旅游資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無疑強調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歷史學科屬于社會學科,是一門涵蓋各領域,生動而精彩的課程。但是目前初中歷史課大多得不到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重視,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中考科目上面,對于不占中考分數的歷史學科,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非常少的。再加上教材上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等內容離當今時代太遠,學生不能切身感受,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再加上長期以來,歷史教學中的主流仍然是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只是一個旁聽者,無法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歷史課因此顯得沉悶,最終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如何去解決這一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這已經成為歷史教師探索的一個重點。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所學內容適當向學生講授一些地方人文旅游資源就可以縮短歷史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恰當運用這些學生身邊所熟悉的人文資源,學生必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愿望。每當我在課堂上談到與同安地區的歷史密切相關的話題時,學生的情緒馬上就被調動起來,并且不停地說出他們的疑問。

      比如,我在講《經濟重心的南移》一課時,講到南方手工業的興旺表現在陶瓷、造船、絲綢業。我特地補充了同安的汀溪窯址,通過多媒體展現大量的圖片和史實,向學生講述宋代汀溪窯所產的“珠光寶瓷”曾遠銷日本,受到極大的歡迎,如今遺址被挖掘,已經成為同安的一個旅游景點。學生從這些歷史中可以體會到自己家鄉的瓷器制造曾經如此輝煌,臉上也流露出自豪的表情。教學實踐證明在歷史教學中學生接觸到地方人文旅游資源的內容時,他們倍感親切,注意力也大大集中,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也是熱烈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較活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學生就積極主動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學內容的各環節中,使歷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人文旅游資源是貼近學生生活的資源,學生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把人文旅游資源的探究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標準提出來,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轉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例如,我在上《不怕遠征難》一課當中,我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提前布置了任務,讓他們模擬導游設計一條旅游路線,重走當年走過的路線。任務布置下去后,所有的學生都開始動起來,每個人有了屬于自己的任務要做,他們開始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查找相關的資料,甚至還要求村里的老人為他們講述的故事。通過這次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經歷,用心靈去感悟歷史,并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轉變。

      3.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歷史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人文素養教育,通過歷史教育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歷史課程的重要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也是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在課堂上一味地進行“滿堂灌”,很難引起學生共鳴,因此也就難以達到思想教育功能。如果我們把學生感興趣的人文旅游資源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傾向,中國燦爛的文化,眾多名人的事跡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最佳材料。例如我在上《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這一課時講到“文天祥抗元”這一目的內容時聯系了同安洪塘鎮三忠宮村的三忠廟這一地方歷史資源,班上有很多三忠宮村的學生,他們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出現在課堂上,一下子來了興趣,紛紛舉手要求介紹相關的史實。我讓每一小組推選代表上臺講解,并評選出最佳的選手。最后,我總結了一下學生所講的內容:“三忠廟建于明代,是為了紀念南宋的三個忠臣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杰抗元事跡而修建的著名宮廟,香火歷來都很興旺,而且遠播海內外。據傳該廟的分爐有100多座,是同安境內‘三忠王’香火的祖廟。”了解了三忠廟的史實后我又進一步提問,為什么人們要建廟紀念文天祥他們呢?學生再一次熱烈地討論起來,有的說“文天祥非常愛國”,有的說“文天祥在被俘的時候堅貞不屈”……每一位同學都能講出文天祥身上值得他們學習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這也達到了歷史課的教育功能。由此,通過與歷史人物的親密接觸,學生了解到古人身上的優秀品德,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功效。

      三、總結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旅游目的地開發 人文旅游資源次優區 旅游營銷 陜西安康

      一、引言

      我國對旅游資源質量等級的評價依據是《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和“旅游資源共有因子綜合評價系統”。通過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等項目進行評價,根據對旅游資源單體的評價,得出了該單體旅游資源共有綜合因子評價賦分值。目前學界研究的重點都是知名度高、評分賦值大的“特品”旅游資源及旅游目的地開發,對不屬于傳統觀念中“優質”旅游資源及目的地的開發與保護研究較少。然而,一個普遍的事實是我國眾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積極進行旅游開發。那些相對來說旅游資源價值較低、尚未被開發或只是“淺開發”的旅游目的地開發對緩解珍稀自然、文化遺產遭受的旅游壓力,豐富旅游產品品種,為旅游者提供高質量的旅游服務,保證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研究現狀概述

      隨著對旅游目的地開發和演變規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資源次優區研究也得到了學界的重視。國內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資源非優區”概念及其相關研究。許春曉在我國較早提出“旅游資源非優區”概念,探討其演變規律和開發策略,指出旅游資源非優區的補償類型、性質、突變概念和依附式開發理論,以期指導區域旅游業開發。羅艷菊對旅游資源非優區開發的影響因素、非優區的優化機制及理論依據等進行研究,提出開發的盈利模式。唐文躍分析了旅游非優區的主要特征和開發的優弱勢,探討了非優區旅游開發的一般規律,提出了非優區旅游發展道路。隆學文討論了旅游非優區的概念和開發非優區旅游資源的意義,從資源區位、經濟區位、客源區位、交通區位、文化區位、認知區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優區的區位特征。李東和以合肥市為例說明實施旅游業空間拓展戰略是旅游資源非優大城市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彭華從需求驅動角度研究城市郊區與周邊小城鎮的旅游開發成功之道。……但現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資源次優區內人文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分布不均衡、豐欠程度不一、價值稟賦不等這些現象。

      國外相關研究主要是對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現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為研究旅游地演化過程、預測旅游地的發展和指導旅游地的市場營銷、規劃提供了理論框架。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巴特勒根據產品周期理論,提出旅游地演化經過6個階段,即探索階段、參與階段、發展階段、鞏固階段、停滯階段、衰落或復蘇階段。Chris Ryan對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進行完善,指出發掘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對目的地復興的作用,以及在越來越多的旅游者熱衷尋求“新的”、“未開發的”旅游目的地的情況下,缺乏“名氣”也可成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開發和促銷亮點。

      本文認為旅游開發的重要基礎是擁有優質或較為優秀的旅游資源。“非”在漢語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漢語中則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參考經濟學,“次優”的含義是未達最佳標準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適宜的,不最滿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資源次優區”的提法是較為合適的。

      三、人文旅游資源次優區概念和特征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范文第3篇

      關鍵詞:廈門 層次分析(AHP) 旅游資源評價

      一、引言

      旅游資源評價源于Edward(1965)、Peter(1965)、Clare(1966),其演進歷程大致經歷了單因子定性評價(經驗)和多因子定量評價(數學模型)兩個階段Ⅲ。單因子評價是評價者在進行旅游資源評價時集中考慮某些典型因子,多因子評價則是在進行評價時建立數學模型、考慮多因子的定量評價。評價方法主要有“三三六”評分法、觀賞性旅游地綜合評分法、價值工程法、指數表示法、菲什拜因一羅森伯格模型、模糊數學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等,其中層次分析法又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羅成德(1994)以樂山市和涼山州為例將層次分析法(AHP)和價值工程運用于旅游資源評價。林雄斌等(2010)運用層次分析法,選取資源因素、生態因素、區位因素作為影響寧波鄉村旅游的項目層,對寧波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定量評價。郭璐等(2012)利用層次分析法對祿豐縣旅游資源做出了定量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對該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構想和對策建議。

      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托馬斯。賽蒂(T.L.Saaty)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于1982年傳入中國,這種方法是將對策層的相關元素分解成為方案、準則以及目標等多種層次,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決策方法的科學性在于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此方法將定性問題定量化,決策者通過將復雜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個因素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和計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的權重,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使決策更加民主化、科學化。

      本文依據廈門市旅游資源開發現狀,結合廈門市旅游資源的分布和特點,參考陳礪提出的旅游資源分類模型,建立自然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和人文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廈門市旅游資源進行較全面科學客觀的評價。

      二、廈門市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這里青山綠水、天風海濤、奇卉異木、鳥語花香、天地玄妙造化,構成了獨特的自然地貌,飛揚著沁人的色香神韻,素有“海上花園”的稱譽。這里集“山、海、島、城”于一體,高品位的旅游資源類型之多,密度之大讓人流連忘返。廈門作為海西的重要旅游城市,目前正圍繞著“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以及“我國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旅游中心”兩大戰略定位,在這一背景下,其旅游產品的開發也日益受到重視。正確地認識廈門市旅游資源的特點,并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制定該市旅游總體規劃的基,也將為挖掘資源優勢,推進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廈門市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

      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可以看出旅游資源評價的指標體系已經從只注重旅游資源本身的單因子技術評價和要素組合的技術性評價,發展到包括旅游資源自身價值、旅游地區域條件和區位特征等方面的綜合評價。楚義芳(1992)將旅游地內的旅游資源、區域條件、區位特征作為評價因子,提出了旅游地因子評價模型。保繼剛(1996)提出了旅游資源價值模型,該模型抽象出旅游資源的重要本質特征,將觀賞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并列作為評價因子。陳礪(2010)將旅游資源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分別建立指標體系,之后再綜合比較,以此來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由此提出陳礪旅游資源分類評價模型。個人認為陳礪模型雖然存在普適性較弱的缺點,但從資源分類角度建立指標體系進行評價,較為直觀,并且便于操作。

      廈門擁有旅游資源基本類型58種,其中自然旅游資源18種,人文旅游資源40種;擁有旅游資源單體總數256處,其中自然資源66處,人文資源190處,是福建省旅游資源最富集的地區。目前,廈門擁有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8個。全國首批5A級景區鼓浪嶼是廈門城市名片,素有“音樂之島”、“萬國建筑博覽”的美譽,是廈門游客必去的地方。此外,奇絕秀麗的萬石園林植物園、千年古剎南普陀、“炮王”所在地胡里山炮臺、美麗的環島路海岸線、自然與人文相融的陳嘉庚紀念勝地、水上大觀園圓博苑、大氧吧天竺山、園林式的日月谷溫泉、擁有華東最大滑草坪的集美雙龍潭景區、氣勢非凡的海滄大橋游覽區、仿古式的同安影視城,無處不展現出廈門的溫馨和美麗。廈門的自然生態資源特色可以歸納為“山海島城一體,綠色人居之城”;而人文資源的特色則突出表現為“僑鄉口岸特區,閩臺互通門戶”。本文根據廈門市旅游資源分類和特點,采用了如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

      (二)構造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是層次分析方法的核心。本文采用專家問卷調查法和實地訪談相結合,對處于因子層的各因子進行賦分,最后取平均值得到綜合評價層B層對總目標層A層的判斷矩陣,項目評價層C層對綜合評價層B層的判斷矩陣。

      1.廈門市自然旅游資源判斷矩陣

      結合一致性判斷標準,由表6-表9的數據可以看出,一致性的CR均小于0.1,說明判斷矩陣均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四)層次總排序

      通過一次性檢驗后,便可按歸一化處理過的特征向量作為某一層次對上一層某一層次的某因素相對重要的排序加權值,然后從高層次到低層次逐層計算排序加權值,得出層次總排序。以下(表10)即是對廈門市旅游資源層次總排序:

      三、廈門市旅游資源評價結果分析

      (一)綜合評價層因子分析(B層)

      首先,對自然旅游資源綜合評價層進行分析。從排序結果看,在綜合評價層中自然特點B1的權重值最大,為0.837。表明自然旅游資源本身條件是發展該地區旅游的基礎條件,自然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對廈門市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自然旅游資源也受到季節性、交通等制約因素的影響,其權重僅為0.167,相對來說對廈門市旅游影響不大,但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也要克服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

      其次,對人文旅游資源綜合評價層進行分析。從評價結果來看,多樣性權重最大,為0.308,表明廈門市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事實上,廈門市擁有人文旅游資源基本類型40種,擁有人文旅游資源單體190處,廈門特殊的人文民俗如鼓浪嶼音樂文化、集美嘉庚文化、地方民俗文藝對臺特色、建筑特色、中秋博餅等都給外地游客深刻印象。知名度所占權重為0.280,表明廈門市人文旅游資源享有盛名。觀賞性和新穎性的權重分別為0.149、0.128,表明應該更加關注人文旅游產品開發新穎性和提升旅游產品觀賞價值。閩南文化和科普教育所占比重較小,但是也是當地旅游發展中也是別具風情的旅游資源,對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項目評價層因子分析(C層)

      對自然旅游資源評價體系中項目評價層進行分析,在8個評價因子中,知名度位于榜首,權重為0.291,這是因為廈門市擁有一批級別較高的景區景點,如鼓浪嶼一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浪嶼風景名勝(包括日光巖、皓月園、鋼琴博物館、廈門海底世界等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萬石植物園、海滄大橋東岸旅游區(包括牛頭山公園、橋梁博物館等)、集美嘉庚紀念勝地(包括集美學村、鰲園、龍舟池、南熏樓、李林園等)、日月谷溫泉度假村、天竺山森林公園、同安影視城,圓博苑都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胡里山炮臺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南普陀為全國重點寺院,廈門蓮花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等,這些景區在國內外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其次,觀賞性和多樣性的權重分別為0.259、0.121說明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并且具有一定的觀賞性。新穎性的權重為0.109,說明旅游資源開發深度力度不夠,缺乏特色旅游項目。交通、科考性、費用所占比重不大。季節性所占權重最小僅為0.017,因為廈門屬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季節性并不明顯,從而對當地旅游業發展也無明顯影響。

      四、評價結果對廈門市旅游發展的啟示

      (一)深度開發旅游資源,打造旅游精品

      廈門市旅游發展的比較優勢在于其豐富多樣的旅游資源,但是觀賞性并不高。結合廈門市實際情況,雖然擁有海洋、沙灘、森林、溫泉等自然資源優勢,但資源開發深度不夠,海上旅游項目單一,水上運動項目缺乏,許多內陸游客懷著對大海的向往來到廈門,結果只有在海邊做短暫停留。目前,廈門市正處于由單一的觀光型旅游城市向商務會展、休閑度假旅游城市轉變,在旅游資源深度挖掘和旅游產品組合包裝方面,缺乏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沒有形成1-2個在全國旅游業中能夠起支撐作用,能夠代表廈門旅游形象、有特色的“拳頭產品”,缺乏大型的旅游度假區和著名旅游景區;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雖然擁有愛樂樂團、小白鷺舞蹈、南音、歌仔戲等人文景觀,又有鄭成功、林爾嘉、林語堂等名人文化資源,但沒有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產品開發中,缺乏像麗江“納西古樂”、西安“唐宮樂舞”、杭州“宋城千古情”、桂林“印象劉三姐”等能體現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因此,建議精心策劃,整合利用廈門現有的旅游資源,通過開發旅游資源形成的特色優勢。

      (二)注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和保護

      廈門市旅游文化源遠流長,旅游資源獨特而豐富。中山路的街市騎樓是閩南建筑一大特色,集“閩南歌仔戲、南音、木偶戲”的精粹在鼓浪嶼“海上天堂”天天上演;閩南特有的文化功夫茶道及廈門特有的博餅中秋民俗文化等。然而,廈門市文化旅游提升不夠,人文底蘊下降,文化內涵逐漸淡化。注重當地文化的挖掘力度,挖掘閩南文化,集中力量,打造文化旅游一臺戲,提升文化旅游產品的品位和檔次,增加旅游的個性,感受當地的文化氣息。同時,應對當地民眾進行正確的引導和規范,以保證文化資源在發展和開發中也能得到較好的保護。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范文第4篇

      [關鍵詞]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群;GIs;開發潛力;陜西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7)04―0025―05

      旅游資源是旅游產品吸引力產生的核心要素。一般而言,在區域旅游資源系統中,旅游資源是以個體的集合群的形式――旅游資源群的形式而存在,結合生態學中“生物種群”的定義,引入“旅游資源群”的概念。所謂“旅游資源群”是指占據一定地理空間同類旅游資源的集合體,旅游資源在特定的地理空間重要存在形式,是區域旅游資源系統組成的基本單位[1]。旅游資源群這一概念強調從整體出發,分析旅游資源的集群效應,研究旅游資源的屬性特征,這對于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在當前旅游資源學研究中,有關旅游資源群的研究基本上仍處于萌芽階段。截至目前,全國范圍以及部分省、直轄市、自治區尚未進行全面的旅游資源普查,旅游資源的研究仍處于資源綜合開發研究階段,對旅游資源群的研究缺乏必要的基礎信息資料,更談不上運用旅游資源群的概念來研究整個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達到區域旅游資源的群體效應[1―6]。本文采用自2003年8月開始,歷時2年多的陜西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獲取的第一手數據,結合GIS技術和統計分析方法,對陜西區域各大類旅游資源群中個體的分布進行了可視化,計算出各群的開發潛力,并從多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與評價。

      1 研究區概況

      陜西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南北景觀薈萃與過渡的交融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特色鮮明、絢麗多彩。5000年文明所積淀的文物古跡、歷史遺存遍布三秦大地;陜北高原、關中盆地和秦巴山地,構成了大量的、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是我國最重要的旅游資源大省之一。陜西位處歐亞大陸橋的中樞位置,起著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戰略作用,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科技和文化教育較發達,為旅游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

      經普查,截至2005年9月,陜西省旅游資源有9972個,按類型可分為兩類:自然類型654個,占6.6%,人文類型9318個,占93.4%;按等級可分為6個級別:5級154個,4級409個,3級1165個,2級1378個,1級2373個,未獲級4493個。在11個地市、區中,旅游資源單體最多的是西安市,共計2148個,其中優良級(3級以上)旅游資源單體自然類型25個,人文類型551個,最少的是楊凌區,共計86個,其中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自然類型0個,人文類型24個。以上數據充分表明,陜西省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人文類型旅游單體占多數,空間分布廣泛,見圖1。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對陜西區域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進行研究,首先應計算出其開發潛力,但由于該過程中需要相關的圖形數據和統計數據,故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全部旅游資源普查數據的可視化與統計、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的計算。

      2.1普查數據可視化與統計方法

      由于陜西旅游資源普查獲得的最新資料涉及的數據量大,種類繁多,覆蓋范圍較廣,因此為了便于普查數據的可視化與統計,必須對其建立空間數據庫。本研究利用普查獲得的各個旅游資源地理位置數據,批量導人到GIS軟件中,實現普查數據的圖形化顯示,建立圖形數據庫,并對屬性數據(如名稱、種類、級別、行政隸屬等)進行分類、編碼,建立屬性數據庫,然后實現這兩個數據庫的鏈接,從而建立陜西旅游資源空間數據庫。在該庫的基礎上,通過條件查詢,實現各區域的面積量算以及各類型旅游資源數量的統計,并用GIS軟件的運用空間分析功能,算出各類型旅游資源單體之間的距離之和n]。

      2.2開發潛力計算方法

      根據開發潛力的概念界定,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的大小決定于區域旅游資源群規模大小和集聚程度以及資源優越度指數的高低,是由旅游資源群的規模度、集聚度和優越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于區域內旅游資源群而言,聚集度指數越小,則旅游資源聚集度越大,旅游資源單體間關聯度越強;規模度指數越大,則單位面積內旅游資源單體數量越多;優越度指數越大,則區域中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數量越多,旅游資源群市場知名度就越高,市場開發潛力就越大[1]。

      考慮到這三種指數對于區域旅游資源群總體開發潛力的不同影響,本研究認為各指數對總體開發潛力的影響權重一致,因此,區域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可用公式表示:

      pij=Sij+Dij/Rij

      (1)

      其中:Pij為第i個區域內j類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Sij為第i個區域內j類旅游資源群優越度指數;Dij為第i個區域內j類旅游資源群規模度指數;Rij為第i個區域內j類旅游資源群聚集度指數[1]。

      3 陜西區域旅游資源普查數據可視化與統計

      3.1數據可視化

      此次旅游資源普查結果顯示,陜西省共有9972個旅游單體,數量大,類型、等級較多,因此,在標注旅游單體時,本項研究采用文件讀取的方法,將旅游單體批量生成旅游資源單體數據庫,然后在ArcGIS軟件的支持下,在基礎要素圖上標注出來,從而獲得陜西省旅游資源分布圖,見圖1。

      3.2數據統計

      在本次陜西旅游資源普查中,采用的分類體系是國家旅游資源分類標準(GB/T 19872―2003),將陜西旅游資源劃分為主類一亞類一基本類型三個層次,分屬地文景觀(A)、水域風光(B)、生物景觀(C)、天象與氣候景觀(D)、遺址遺跡(E)、建筑與設施(F)、旅游商品(G)和人文活動(H)等8個主 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按分級體系劃分為3個優良級(5級、4級、3級)和3個一般級(2級、1級、0級)。陜西省旅游單體分區統計情況如表1所示。

      4 陜西區域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計算

      本研究考慮到研究的意義及難易程度,分8個主類計算了陜西區域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根據公式(1)得知,欲計算出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必須首先得到聚集度指數、優越度指數和規模度指數。

      4.1三種指數的計算

      聚集度指數(conglomeration)反映了旅游資源群個體空間分布聚集程度,是旅游資源群個體關聯度程度大小的重要體現,它是衡量旅游資源群個體在空間上縱向排列所產生的屏蔽效應大小程度的重要指標。把旅游資源單體看作點要素,則聚集度與最鄰近點之間的距離的平均值和點密度成正比關系。優越度指數(dominance)是表示優良級旅游資源在同一區域、同類型旅游資源群中的地位指標,它表明區域旅游資源組成中此類旅游資源類型在旅游資源群中的支配程度,與區域內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數量成正比關系,與旅游資源群旅游資源單體總數成反比關系。規模度指數(dimensions)是指單位面積內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其值越大表明區域內旅游資源規模越大,它與旅游資源群中單體數量成正比關系,與區域面積成反比關系[1]。根據以上各指數的定義,不難算出陜西區域旅游資源群的聚集度指數、優勢度指數和規模度指數。

      4.2開發潛力的計算

      根據公式(1),將各區域各類型旅游資源群的聚集度指數、優越度指數和規模度指數代入,即可計算出陜西區域各主類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其結果如表2所示。

      5 結論與討論

      經過對表2和圖2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從整體來看,各類旅游資源群中,開發潛力從大到小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楊凌的人文活動旅游資源群(1.6415)、楊凌的建筑與設施旅游資源群(1.1653)、絨陽的人文活動旅游資源群(1.1486)、西安的建筑與設施旅游資源群(0.9802)、西安的人文活動旅游資源群(0.7534)。從所處的地理位置方面分析,楊凌、咸陽、西安這三個區域都位于關中平原,并且相毗鄰,交通便利,從旅游資源群的類型方面分析,人文活動、建筑與設施這兩類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在全省范圍內相對較大,各類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平均值同樣體現了這個規律,即建筑設施旅游資源群的平均開發潛力為0.551,人文活動旅游資源群的平均開發潛力為0.5332,由此可見,陜西省的旅游資源群開發應以西安、咸陽和楊凌這三個區域為中心,實現“西一咸一體化”旅游資源的規模化開發,開發的重點應放在人文活動和建筑與設施旅游資源群方面。

      (2)從旅游資源群的類型來看,地文景觀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是商洛(0.5818),這是因為商洛雖僅擁有17個優良級地文景觀旅游資源,不及安康、寶雞和漢中,但這些資源相對比較集中,如金絲大峽谷、柞水溶洞等;水域風光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是渭南(0.3455),經統計分析,渭南擁有6個優良級水域風光旅游資源,如華山風景名勝區等,從數量上就已排在全省其他區域的前列;生物景觀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是延安(0.6533),延安擁有7個生物景觀旅游資源,如山丹丹花等,所處地理位置相對比較集中,故其開發潛力最大;天象與氣候景觀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是寶雞(0.2183),經統計,全省范圍內,優良級天象與氣候景觀旅游資源僅有1個,就是位于寶雞眉縣境內的平安云海;遺址遺跡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是楊凌(0.143),雖楊凌僅擁有1個優良級遺址遺跡旅游資源疙瘩廟遺址,在數量上位居全省倒數第一,但由于交通便利,故其開發潛力最大;建筑與設施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也是楊凌(1.1653)。這是因為楊凌雖然擁有19個優良級建筑與設施旅游資源,在數量上位居全省倒數第二,但由于楊凌本身區域范圍較小,這些資源的位置分布非常集中,故其開發潛力最大;旅游商品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是西安(0.5195),經統計分析,西安擁有28個優良級旅游商品旅游資源,如西安羊肉泡饃等,在數量上具有絕對的優勢,且位置相對集中,位于市區,故其開發潛力最大;人文活動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最大的區域還是楊凌(1.6415),楊凌擁有2個優良級人文活動旅游資源,后稷和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雖然數量上非常少,但所處地理位置很集中,故其開發潛力最大。根據上述結論,陜西各種旅游資源群的開發可結合不同區域的不同旅游資源群特點,充分發揮各區域的旅游資源群優勢,整體提高陜西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

      (3)從各區域來看,8大類旅游資源群的開發潛力總值最大的是楊凌(3.393),西安次之(3.236),位于開發潛力總平均值(2.172)之上依次還有咸陽(2.696)、延安(2.582)。經查閱相關資料并分析普查數據發現,楊凌區是1997年國家批準的高科技農業示范區,經近幾年來國家不斷投資建設,現已交通便利,路網密織,雖范圍最小,但有24個優良級旅游資源,如水上運動中心、昆蟲博物館、人工降雨大廳、后稷和楊凌國際節水科技博覽園等,分布非常集中;西安是陜西省的省會,行政、文化集中的文明古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旅游資源數量占陜西省旅游資源總數量的1/4左右,有全世界聞名遐邇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諸多享有盛名的旅游資源;咸陽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有不少與歷史有關的旅游資源,如乾陵、茂陵、漢武帝劉徹等,同時交通便利,國際機場位于該區域內;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有最具特色的黃河文化、祭祖文化,東臨黃河,與山西相鄰,西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資源數量約占陜西省旅游資源總數量的1/8。以上分析發現,從旅游資源群的角度考慮,陜西省的旅游資源開發應以這幾個區域為中心,發揮各自的優勢,特別是延安的特色紅色旅游,同時把集群式旅游資源開發模式作為新思路,產生群體效應,最終實現整個陜西省的旅游資源更科學、有效的開發。

      總之,本文利用“旅游資源群”這一概念及開發潛力計算方法,得出了陜西區域各旅游資源群開發潛力,從資源集群的角度出發,經整體、全面的分析,總結出陜西區域旅游資源的空間集群特征,把生態學的種群觀點引入到旅游資源研究中,探索了新的研究思路,對于陜西區域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271037)

      [收稿日期]2006―12―13

      [作者簡介]張君(1980―),女,陜西西安人,研究實習員,碩士,主要從事統計與GIS應用研究,E-mail:。

      [參考文獻]

      [1]席建超,葛全勝,成升魁,等.旅游資源群:概念特征、空間結構、開發潛力研究[J].資源科學,2004,26(1):91―98.

      [2]郭來喜,吳必虎,劉鋒,等.旅游資源分類系統及其類型評價研究[J].地理學報,2000,55(3):294―301.

      [3]章錦河,張捷,劉澤華.基于旅游場理論的區域旅游空間競爭研究[J].地理科學。2005,25(2):248―256.

      [4]林嵐,趙清,趙淑玲,等.旅游保護性開發區劃的實施途徑與案例研究[J].地理科學,2005,25(4):501―507.

      [5]馬耀峰.新世紀陜西旅游產品的開發[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2(1):85―89.

      人文旅游資源的優勢范文第5篇

      [關鍵詞] 人文旅游資源 民族傳統文化 外來文化

      黑龍江省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歷史文化遺存較為豐富,已發現不同時代的各類歷史文化遺存4500余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715處。此外,有300多個其他的不同等級的保護遺址。黑龍江全省共有各級各類博物館50余座。黑龍江省歷史文化遺存的空間分布主要集中在六座歷史名城和松花江沿岸、牡丹江沿岸、嫩江沿岸、黑龍江南岸以及綏滿鐵路沿線這五條文化分布帶。

      一、優勢分析

      總體說來,黑龍江省的人文旅游資源具有如下的優勢:

      1.人文旅游資源的原始狀態得到保持,有利于旅游項目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1949年以后,特別是80年代以來,利用現代的考古學技術和方法,黑龍江地區多數國家級或省級古代歷史遺跡都已被挖掘出來,遺跡保存完好。一些主要的歷史遺跡,如上京會寧府和上京龍泉府還沒有得到全面開發。許多遺跡直到最近幾年才被開發,如日軍侵華731部隊遺跡以及東寧和虎林要塞都是在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才決定開發的。

      獨具民族特色的、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原始的、引人入勝的文化狀態的成分沒有受到極大損失,它在現代社會中非常有吸引力。與此同時,自然環境也沒有受到損壞,仍保持原樣。因此,資源的質量很高,必將成為將來旅游產品開發的中心。

      2.相當多的人文旅游資源是獨有的,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黑龍江省,除了有很多由于地理和自然的原因形成獨有的自然旅游資源外,也還有許多顯著的、獨有的人文旅游資源。譬如,位于渤海縣的渤海國上京龍泉府;曾是亞洲第二大都市的寧安,這些遺跡都保存完好。哈爾濱的索非亞教堂是當今東北亞最大的東正教堂。歐洲巴羅克建筑和中國建筑的“中華巴羅克建筑”也非常有特色。

      3.人文旅游資源文化內涵豐富并具有復合性

      黑龍江的文化總是開放的、有吸引力的。因此,這里的人文旅游資源是復合型的。即,它含有多元文化。例如,許多少數民族作業范圍有限而且單一。然而,在黑龍江地區,赫哲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朝鮮族、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滿族、蒙古族和回族等是國際性的民族,其文化涵蓋的空間區域廣闊。它們的文化構成要素是相當復雜的。

      二、劣勢分析

      黑龍江省的人文旅游資源的不利條件也很明顯:

      1.黑龍江省區域文化不完整、不穩定

      就地域文化本身而言,在黑龍江地區,歷史上多次出現大規模的民族遷徙(鮮卑、蒙古、遼、金和清),特別是清朝康熙七年(1668)以來,對東北地區完全封閉有200多年,使得該地區的文化不完整、不穩定。沒有完整和系統的文化積累。黑龍江的文化和內地地區的文化之間差異很大,特別是與中原文化有很大差異。

      2.缺乏被廣泛認同的人文旅游資源

      在黑龍江地區的整個人文旅游資源中,盡管文化遺存如三江平原漢朝和魏朝遺址、齊齊哈爾昂昂溪石器時代的遺址和肇源白金堡遺址極具歷史和人類學價值,但是它們沒有多大的欣賞價值,對非行家也沒有吸引力,得不到廣泛認同。除了寧安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和阿城上竟會寧府遺址外,沒有發現其他大的、有特色的歷史遺跡。因此,努力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對于黑龍江地區旅游業的進一步開發至關重要。

      三、開發黑龍江省人文旅游資源的建議

      1.大力開發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資源

      民族文化,邊疆文化是黑龍江省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發過程中,首先要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對寧安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和阿城上竟會寧府遺址這兩個遺址努力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它們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潛力,并將成為黑龍江省旅游的“亮點”。他們對朝鮮、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的國際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其次,重視傳統文化的開發。黑龍江流域文化底蘊深厚,怎樣才能開發它,轉化它,從而構成黑龍江旅游的一個重要的特色和優勢,這需要我們認真地研究和挖掘。在這方面可以借鑒云南省的經驗,建立一個黑龍江省自己的民俗風情園并開發少數民族節慶日的旅游項目。

      2.整理外來文化旅游資源類型,開發適銷對路的旅游項目

      在中國近代城市中,哈爾濱是受西方文化影響最大的城市之一。從城市的形成開始,這里便充滿了異國情調,到處彌漫著西方文化的濃重色彩,從最初的城市規劃到市政管理,從文教設施到工商企業,無不以“洋”為主,時至今日,這里人們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乃至語言習俗等方面仍留有昔日西方文化的遺痕,在哈爾濱外來文化遺存也隨處可見,這些外來文化無論對國內游客還是國際旅游者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政府應加大力度開發整理外來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一些受歡迎的旅游項目,如可以把外國領事館、外資銀行以及一些具有異國情調的建筑作為旅游景點,讓游客去參觀,從而身臨其境的感受西方文化的魅力。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无人区视频大全|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天堂网无码|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亚洲精品久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