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境藝術設計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傳統民居裝飾;環境藝術設計;聯系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2-0069-01
一、傳統民居裝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影響與價值體現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概述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與傳統藝術設計不同的學科,環境藝術設計設計的范圍比較廣泛,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建筑裝飾作為藝術設計的一種,也離不開環境藝術設計。傳統的民居裝飾與環境藝術設計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影響與促進。從傳統民居的裝飾理念可以看出環境藝術設計的獨特之處。將傳統民居裝飾與環境藝術設計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建筑藝術與環境藝術的完美結合。
(二)傳統民居裝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價值體現
傳統民居裝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價值體現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
人文價值在傳統民居裝飾設計中體現的比較明顯。我國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色彩的國家,在傳統民居裝飾的設計中經常會融入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元素。將這些具有傳統民居裝飾藝術的設計元素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可以符合大眾心理還可以給人們一種親切感與舒適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傳統民居裝飾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中少了一份民俗性和人文氣息,將傳統的民居裝飾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可以促進文化與經濟的交流,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文環境的發展,體現出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文價值。傳統民居裝飾設計元素所表現出來的人文價值是其他作品所不能代替的。每一種民居裝飾所體現的文化價值都為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不同的設計理念和靈感,有些是視覺沖擊有些則是心靈上的震撼。每一種文化的融合都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也要吸取傳統民居裝飾設計的理念,取其精華,將現代與傳統有機的結合起來。
除了人文價值外就是社會價值,社會價值是環境藝術設計一個重要的價值體現。傳統民居裝飾雖然保留了傳統文化元素,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也會有所改變。環境藝術設計與人們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具有一定的社會性。所以在保留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上需要我們去適應現代文化發展的步伐,體現其社會價值。如今的民居裝飾都會融入一些現代的設計理念,這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環境藝術設計針對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特有的文化心理而進行的設計,為了符合大眾心理就需要及時的轉變設計理念。
二、傳統民居裝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體現
傳統民居裝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遵循著適形,適度,合情,合理的原則。傳統民居裝飾的選擇會影響到環境藝術設計,對于傳統民居裝飾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選用,還有一種是部分提取。
直接選用是針對一些發展相對成熟的傳統民居裝飾設計理念的選用。在傳統民居裝飾的過程中有些裝飾設計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所以對于這一類的設計可以直接采用,屬于一種固定的模式,所以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可以直接運用。但是在運用前需要認真的選擇,環境藝術的設計是講求整體的協調性,如果只是套用設計則不利于整體的設計。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之前需要明確環境藝術設計的要求和方向。尊重環境與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另外還要注意對選擇元素的控制,無論是量還是質都需要慎重考慮。
部分選取主要是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傳統民居裝飾的設計主要以傳統文化為主要設計理念,有些設計不適應現代文明的發展,所以需要及時的調整和改造。這也是為了滿足當代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對整體的改造、顏色的選擇與搭配、材料的選用和更新。這三個方面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環境藝術設計進行了分析和探究,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在保持傳統民居裝飾的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增添新的設計理念與元素,以便達到整體設計的協調。
三、總結
從傳統民居裝飾設計中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元素的獨特魅力,將傳統民居裝飾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不僅可以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還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時代審美需求。將傳統民居裝飾與環境藝術設計有機結合,以促進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J5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3-0241-01
環境藝術設計是將藝術和科學相互融合的綜合學科,是將精神和物質環境進行有效結合的藝術產物。人類歸屬于自然,并且能夠運用自身的獨立思維能力設計出人工的自然,藝術設計是表現原始自然和人工自然和諧的方式。個性化設計不同于一般的標新立異,而是通過對設計素材和環境的藝術加工創造出的獨特美。個性化設計不能一味追求特立獨行,更應追求藝術設計和周圍環境的和諧。
一、環境藝術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概念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系統工程學科。阿納森認為“環境藝術”是與環境相關的繪畫、雕塑等藝術設計,這種理解方式無法真正體現環境藝術的本質,從廣義上講環境藝術體現在不同的層次上。環境藝術包含了城市和地區規劃、建筑設計等公共空間設計,以及景觀設計、雕塑、繪畫等藝術作品設計和室內設計等。它涵蓋了人類環境從宏觀到微觀的設計過程,也是一種人們生活的協調設計方式,對社會行為和人類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可以看成一門回歸人類生存環境的綜合藝術。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特征
環境藝術設計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形式,它追求對人類生活環境的改善以及對審美需求的滿足?,F代環境藝術設計具有和諧性、整體性和特色性的藝術美,注重個體在整體中的核心地位,將環境因素作為藝術設計的重要條件,追求藝術設計和周圍環境的和諧,以在不同的環境中設計出不同效果的藝術作品?,F代環境藝術的基本特征有: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實用性的藝術形式,在其具備服務的同時,還需要在設計過程中注重人文性,以通過作品體現人的根本利益?,F代藝術的不斷發展和設計材料的多樣化,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多樣性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現代藝術設計應該體現整體性的特點,具備科學、合理、統一的設計理念。
二、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問題
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問題是近幾年藝術界討論的熱點,是對以往設計過程概念化、公式化、生搬硬套的反思。個性化設計需要設計者通過多年的設計實踐,積累和總結設計經驗,以此在設計實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設計特色和設計風格。環境藝術設計的個性化是設計者在設計構思過程中對整體和局部的把握。個性化設計中帶有設計者強烈的主觀色彩,這種帶有藝術色彩的設計能夠激起人們的思想意識,給人們以文化和藝術的啟迪。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為打破程序化、概念化的問題,人們開始探索已有個性化設計的創新點,重新認識個性化設計的作用和內涵。
(一)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受到風格化的制約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者對室內設計的個性化創造不是個人浪漫主義的體現,而是設計者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揮,也是設計者追求新穎、獨特,擺脫平庸的表現。設計師在眾多設計構思中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也是綜合考慮最大限度、合理利用設計空間的必要藝術手段,這種藝術方式來自設計者的勇敢探索,不同于一般的平庸設計。
(二)室內設計的個性化能提升空間使用功能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環境藝術設計涉及的領域和內容也越來越廣泛,要想在藝術設計中體現獨到之處,更應該在設計中注重提升環境質量。在藝術設計中融入環境理念是環境設計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環境藝術設計中需要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室內設計中的空間使用功能和業主的個人愛好和閱歷有一定的關系,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該根據業主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規劃,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進行室內設計。
(三)個性化設計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環境藝術設計個性化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強調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的和諧統一,是現代社會實現綠色環境和生態藝術設計的必要途徑。環境藝術設計包括藝術構思、設計和裝飾等多個環節,因此對設計過程中的每一個藝術品都應該認真斟酌,并加以潤色處理,以達到個性化特征和外界環境的融合統一。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文明;設計要點
工業文明使得科學技術有了迅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但同時對自然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更多的滿足生態文明的需求,并且通過藝術作品,宣傳生態文明。人類已經由工業文明跨入了生態文明,這要求我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大的環境背景,做好相關設計工作。
1 生態文明簡介
人類經歷了快速發展的工業文明之后,逐步進入了生態文明的發展階段。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生態文明有著廣闊的含義,首先生態文明的基礎是對自然的充分尊重和保護,嚴格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和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建議一種穩定的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生態文明注重人與自然的融合,要求人們主動地去遵守和維護自然規律,和自然和諧相處,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實現社會的整體進步。生態文明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工業文明存在問題的解決,對人類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2 生態文明和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
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新興的藝術種類。作為藝術的一種,環境藝術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綜合性。其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幾乎涵蓋了廣告設計、平面設計以外的所有藝術設計,包括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等。
環境藝術設計對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能使環境給人的視覺帶來強烈的沖擊。環境藝術設計的宗旨是將“情”與“景”進行有效的結合,其中“景”不僅包括自然景觀還廣泛的包括人文景觀。環境藝術設計是以美術為基礎的,并且在建筑上得到了展現。然而,不論在何種建筑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對環境造成了破壞。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宗旨就是在設計建筑時,最大程度上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達到一種穩定的和諧狀態,使自然與人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美,這也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審美需求。所以,在這種本質上來講,生態文明與環境藝術設計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
3 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要想做好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必須有科學的理論和正確有效的方法作為指導,在設計過程中,要嚴格遵循一些原則。
3.1 以自然為根基,努力做到回歸自然
工業文明給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促進了經濟與科技的快速發展。但是對于物質的過度追求,使得人們的精神文明發面極度匱乏,更不幸的是由于人們對物質的盲目追求,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們的生活面臨著危機。在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的今天,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強,人們越來越想回歸到自然之中,在這種生態環境觀念極強的背景下,需要我們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更多地使用自然化的發法,努力做到回歸自然,當人們看到設計品后,會立刻融入自然中去。例如,北歐的一些設計流派,它們在設計的過程廣泛的應用天然材料和自然中存在的色彩,在設計住宅時,多采用一些歐洲田園風格,為人們創造一種回到自然的感覺。在設計的藝術上,十分注重整體的一致性,還適當地添加某種功能,來增強設計的自然性。整體的設計以環保為主,更多地使用一些環保材料,將各種自然圓形進行搭配結合,從整體上創造一種自然的感覺。
3.2 人文氣息在生態化環境藝術中的融入
強調文化精神的生態化環境藝術設計最能喚起人們共識的就是作品本身中蘊含的人文氣息,作品同時也是設計師情感的流露。一個優秀的作品,能夠充分的反映出設計師對人文環境的重視??墒牵谖覈沫h境藝術設計領域,不是很注重對設計師人文情感的表達,更多的是一種膚淺的形式模仿,缺乏藝術的創新,作品沒有自己的特點,枯燥單調,很難充分發揮環境藝術作品應有的作用,此外,很多作品都是為了滿足商業的要求,其出發點是經濟效益而不是人文效益,致使一些藝術性較低的作品通過商業宣傳而被人們認為是真正的藝術,這扭曲了人們的審美觀,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要努力做到文化精神的生態化,這就要求在設計的過程中,開拓思路,不斷創新,努力吸收各種思想,在廣闊的中華文化中,選擇優秀的傳統文化,將這種文化氣息,在設計作品中得到完美展現,努力完善自身的審美觀,吸收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強化自身的文化知識,提高作品的藝術品位和人文氣息。通過作品向人們傳遞正能量,改變人們的低級審美趣味,給人們帶來真正的美學享受。
4 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要堅持“和諧”的發展道路。努力做到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只有達到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才能是我們的自然環境得到改善,人類才能得到更好的延續和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將人和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將二者進行結合,并找到二者共同協調發展的結合點,引導人們在追求物質的過程中,學會重視環境,保護環境,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對于所在生存環境的要求,做好人與自然的和諧。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人與自然不和諧的方面??茖W發展觀的提出,對生態文明的強調等,都體現了國家對生態文明的重視,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心。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有利于幫助環境藝術設計朝著正確的道路發展,這在某種程度上,為環境藝術設計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和挑戰:要通過環境藝術設計,滿足生態文明的需要,同時在設計時要充分體現生態文明的要求。
5 總結
以上就是對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要點的簡單分析,要努力做到會對自然,同時做到文化精神的生態化。并且對生態文明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趨勢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幫助相關的設計師,做好在生態文明背景下的設計工作。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對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夠充分,還需要更多的學者進行進一步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李梅紅.論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3(16):112-114.
[2] 龐永紅,屈健.當代藝術設計與可持續發展[J].文藝研究,2011(2):62-66.
[3] 符浩彬.論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才智,2013(13):118-120.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要素;領域;原則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作為目前一門新興的專業,在我國藝術設計專業建設中,發展的歷程相對較短,發展的空間也很大。我們應該積極抓住這一機遇,在充分發揮各院校優勢的基礎上,注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基礎建設,從根本上完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把握教學規律的探索和總結。
1 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
所謂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對人類的生存空間進行充分的設計,以達到人類生存和生活的需求環境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從另一個方面也被當作是為了人類居住環境空間的設計。這一空間的設計可以分為室內空間設計和室外空間設計兩個部分。環境藝術設計的合理提出,改變了以前單獨分散的看待室內外設計的態度,它把室內外的環境當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來進行系統的設計。單獨分散的環境設計很有可能導致片面的追求環境形象而忽視建造的可能性,忽視建筑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單獨分散的室內設計還可能由于盲目的追求建筑進度而放棄技術的要求和標準。事實上,環境藝術設計不能是脫離了環境的整體利益而盲目的進行城市設計、建筑設計以及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是要為人類創造出更多的適合居住的生存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居住的環境已經由以往的單一物質需求轉變成了多功能需求和藝術性的精神需求,這種需求就很好的給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供了方向。
2 環境藝術設計的要點
2.1 遵循整體環境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建筑物和室內外環境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環境,這個環境要融合在一個特定的整體環境中,這個整體環境就是當地的環境條件或者是當地的風景區,甚至是當地的某個街道和田野。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進行之前,要充分結合當地的整體環境,對整體環境做一個詳細的了解,從整體出發,避免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出現小環境與整體環境不協調的現象。
2.2 契合總體風格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室外的環境設計以及建筑的外觀、小品等都與建筑的總體風格有著密切的關系,建筑的不同總體風格對環境藝術設計有不同的影響,古典的藝術風格和現代的藝術風格對建筑本身的環境藝術設計的要求就不一樣。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充分契合建筑的總體風格,與總體風格保持一致。
2.3 襯托主體建筑
建筑室外面的環境要在建筑規模和設計內容上與主體建筑保持一個相呼應的關系,能把主體建筑積極的襯托出來,讓整個設計產生協調感,充分體現出設計的主題。
2.4 體現建筑性格
所謂建筑性格就是建筑的風格,它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變化的,不同功能的建筑有不同的建筑形式,這些建筑形式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性格和使用特征,它也是建筑可別性的基本基礎。因此,建筑外的環境藝術設計要充分體現建筑性格,根據不同的建筑做不同的研究與處理。
2.5 注重主次分明
建筑室外的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主體建筑的積極氛圍襯托出來,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主次分明,突出重點,合理進行設計。避免那種盲目的追求視覺效果而沖淡了建筑主題。
3 涉及的領域
3.1 建筑設計領域
建筑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體和基本要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建筑設計就是對建筑物本身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優美的外觀造型等。建筑設計從整體上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領域之一,其設計的空間形象、裝飾的建筑風格以及突出的藝術風格都對一個城市的環境和面貌產生很大的影響,它反映了人民生活物質文明的高低,也是人民精神文明的基礎。
3.2 城市規劃領域
人類居住的城市是由人工環境組成的,人類生存在這個大環境之中,建筑是生存的空間,由此形成了城市街道以及城鎮。城市規劃一般包含城市發展的性質、人口的規模大小以及建筑物建筑的規模和用地的規劃設施等。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要在遵循自然經濟規律上去進行合理的規劃。
3.3 室內設計領域
室內設計就是對人類居住空間的內部進行研究與設計,它不僅是對建筑設計的深化,同時也是建筑空間設計的靈魂。室內設計一般是根據建筑物的不同性質、不同的環境以及建筑物的相應標準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創造出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的空間環境。室內設計的檔次能直接反映出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它是人們居住環境的基礎。
3.4 景觀設計領域
景觀設計主要是對建筑外部空間的設計,包括空間街道、空間廣場、空間游園、空間綠地等。從環境的構成的不同角度來看,人們既要有舒適的室內空間進行學習和工作,又要有優美的室外環境來陶冶情操和進行自然活動。
3.5 公共藝術設計領域
所謂公共藝術設計就是在那些開放性的公共空間中進行合理的藝術創作,它有別于建筑外部的設計,主要是一些相對獨立的藝術創作,比如雕塑和壁畫等,這種公共藝術設計能夠很好的對城市環境起到一個美化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城市的良好精神風貌。
4 遵循的原則
4.1 尊重自然環境的原則
人類的居住環境是客觀存在的體系,它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人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合理的利用環境和改造環境,但是不能無節制的浪費環境資源,造成環境浪費。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一定以尊重自然環境為原則,從實際出發,合理進行環境藝術設計。
4.2 以人為主體的原則
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人是環境的主體,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以人為本。環境藝術設計也一樣,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把人在環境中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來。隨著現代城市的不斷發展,人的主體性地位在城市中逐漸丟失,現在環境藝術設計要把人的主體性給恢復過來,充分的把人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讓環境真正成為適合人類居住和舒適的場所。
4.3 創建環境整體性原則
不同的設計要素構成了環境藝術的設計,不論是建筑物及臨近區域還是建筑室內的陳設以及綠化等,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遵循整體性的原則,在統一指導的思想下,讓其形成一個互相補充互相協調的關系。
4.4 尊重歷史文脈的原則
事實上,環境藝術設計就是一個文化的統一載體,它是在一定的時期和地域條件內對人們的生活價值觀念的直接反映。因此,環境藝術設計要尊重傳統的歷史文脈,在設計中體現出傳統歷史與現代文化的銜接,并積極的把兩者充分結合起來。
5 重要特征
5.1 藝術與技術相融合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一般都是藝術與技術相互融合的??茖W的技術主要是發揮環境藝術的物質功用;而藝術設計主要是發揮環境藝術的精神功用,通過媒介積極發揮對人的精神效能。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實質上是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產物。
5.2 自然與人工相呼應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自然的藝術與人工藝術運用較多,有的重在對天然的藝術產品進行合成加工,有的是借自然之景進行單純的人工創造。但不論怎么進行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都是自然與人工的結合。
5.3 物鏡與人文相滲透
環境藝術設計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所設定的空間環境進行充分的設計創作,因此,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還要注重把物鏡與當地的人文歷史滲透起來,合理融入到設計當中,或者說把環境藝術設計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互相滲透,進行融合。這樣的滲透可以提高環境藝術設計的藝術感染力。
5.4 空間與時間相兼容
環境藝術設計與一般的繪畫雕刻一樣都屬于對空間的藝術造型,但環境藝術設計又與繪畫和雕刻的欣賞方式有一定的區別,它也具有實踐藝術的性質。環境藝術設計不單單是單純的空間藝術,也不是純粹的時間藝術,它具有空間與時間的兼容特性。
6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需要自然的要素,同時也需要人工的要素來實現。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處于生活與藝術相隔離的狀態,這就需要我們積極的創造出一種能使觀眾身臨其境的藝術環境。環境藝術與人的生活生存空間是相通的,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結合它的科學性,以科學美來表現出環境藝術的功能美,以功能美來合理完善科學美,從根本上達到環境藝術的功能與科學審美統一。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時期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設計;地域性特征
1 新時期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進程的日益加快,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工作也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這一時期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力,各行各業從技術生產到目的設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方向性的轉變。尤其是作為主導著我國經濟的龍頭產業,建筑產業的轉變尤為明顯: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工作的號召下,我國的建筑產品從結構的定型到施工技術的應用等等各方面都有著極大程度的轉變,尤其是就建筑設計工作來說,其是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的整體方向的,在現今我國人口數量劇增,如何更好地保證建筑設計工作的質量及成效,如何讓建筑產品在不斷地轉變中得到完善,如何更有效地相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號召,已經成為了現今建筑設計業界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了。而環境藝術設計,則是建筑設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藝術設計是建筑設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做好這一項工作也是凸顯我國各地文化、讓建筑產品的建設工作更為有效地響應現代化建設號召的一個主要途徑:環境藝術設計是把環境融入到建筑產品、把文化融入到建筑產品、讓建筑產品擁有其別具一格的靈魂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進行這一項工作時,設計人員必須能夠有足夠的前瞻性以及文化素養,認識起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工作中的重要性,以本土的地域性為依據,將其合理、可行地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中去,從根本上達到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
2 新時期環境藝術設計的地域性特征
在環境藝術工作中,地域性特征的體現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對于新時期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來說,地域性特征的體現更是直接主導著整個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成效的:地域性特征是環境藝術設計中獨有的一部分,也是區別于別類建筑設計的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整個環境藝術設計是否能夠取得相應成效的關鍵點。
2.1 地域性特征中的目的性
任何的工作要想做好,首先就必須確定工作的目的,環境藝術設計也是一樣,設計人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之前,必須先具備一定的目的性,對設計的目的進行全方位的可行性分析,這不僅僅是設計人員開展設計工作的基礎,也是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凸顯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之所以要進行環境設計工作,就是為了突顯出建筑產品的地域性特征,就是為了使地域文化得到傳承,讓建筑產品有其別具一格的靈魂,讓建筑產品能夠在充分地展現出其獨有的美的同時弘揚地域文化。這就是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目的性,設計人員必須依照建筑產品所將要坐落的地方的地域文化以及自然優勢,開展可行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通過建筑產品與自然環境相融合、相影響的方式,通過環境藝術設計把建筑產品融入到自然環境中去,在倚靠自然環境優勢的同時也彌補自身的不足,使建筑產品和自然環境兩者互相映襯,達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2.2 如何在環境設計工作中體現出地域性特征
2.2.1 設計人員自身對身周環境的觀察力以及認知度的提高
對身周環境的觀察力和認知度是每一個環境藝術設計人員都應該具備的一項職業素養,環境藝術設計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極具專業性的工作,同時,對從業者的藝術素養、職業素養的要求也是極高的:良好的環境觀察力和環境認知度是主導著設計人員對地域性特征的了解程度的兩個重要因素,其可以讓設計人員更好地找到設計方向,能夠讓環境藝術設計人員更為清晰地認識到設計工作的要點。要想充分地體現出環境藝術設計工作的地域性特征,這兩項職業素養則是缺一不可的。但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厚積薄發的過程,設計人員在不斷參加設計積累經驗的同時,還應適時地總結出相應的規律,爭取地域性特征能夠在下一次的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更好的體現。
2.2.2 文化元素與環境整體的和諧
設計師在做環境沒計前,必須認真理解建筑師的建筑母體設計原創理念與建筑文化元素語言內涵及建筑室內不同空間的功能要求,尋找建筑與室內空間的通俗簡練的文化元素語言表達定位,如莊重、寧靜、歡快、溫馨、跳躍等等。比如一個酒店大堂的審內設計應該服從溫馨、親切、尊貴等文化元素語言,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文化元素設計中,如藝術品、圖案、色彩、燈光、造型、材料肌理等都應按上述文化元素語言原則去設計與營造。如果文化元素定位偏離了建筑功能的文化語言,如過分嚴肅,或色彩偏冷調都將使其空間顯得低沉與壓抑,達不到建筑功能特定的文化語言要求。
2.2.3 吸收外來優秀的文化元素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進步,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類優秀文化的相互交流。我國自漢代后,由于佛教傳入與唐代絲綢之路興盛,成就了歷史上大最外來文化元素在中國繪畫、宗教、建筑、雕塑等文化領域的廣泛交融和應用,遠到敦煌壁畫、云岡石窟……近到北京十大建筑、南京中山陵及上海等城市建設,無不是中兩文化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晶。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曾說過:對中華文化的吸收利用而不加以提煉,只能是作為“孝子”對家業的保守與繼承;努力學習外來文化而忘記自己是一中國人,只能是一“浪子”,吸收優秀外來文化對本民族文化進行優化發展,即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事實證明,仁性與知性、道德與科學相互融會貫通,即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基本觀點,是人性之整體,合之雙美,離之兩傷。所以環境藝術設計應中華文化元素合璧,要努力尋找中西文化的最佳結合點。
參考文獻
[1]戴建華,吳萍,關于環境藝術設計與文化的思考[J],藝海,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