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培養幼兒數學思維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認識問題
(1)不能充分認識到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再是獨立的學科,很多幼兒園甚至不再獨立設立數學教育,這使得幼兒園的數學教育越來越被淡化。(2)不能全面認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幼教工作者受傳統的數學教學目標的影響,對幼兒園孩子的邏輯思維的培養遠遠超過了對幼兒的數學意識、信息的交流、邏輯推理、問題解決等現階段數學教育所需要培養的素質。
2.教學問題
(1)教學內容方面。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注重教學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小中大班內容層次劃分明確,很多幼教老師總是機械地把幼兒的年齡和相應的知識結構結合在一起,這并不完全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思維方式、生活經驗、學習規律以及對數學的認識。(2)教學方法方面。幼兒園數學教學的教學模式缺乏豐富性,很多幼兒園僅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而把本該有的數學課程完全剔除;只注重加強幼兒自我建構知識的能力的培養,而嚴重忽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和講解的重要性。
3.師資問題
造成幼兒園數學方面的師資問題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很多幼兒園數學教師不能正確認識幼兒園數學知識的實操,錯誤地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學非常簡單,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2)選擇幼教相關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本來就對數學有排斥心理,導致數學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足。(3)在目前的教師尤其是幼教的培養過程中,只是注重對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培養卻沒有重視對幼教工作者的學科知識的加強。這些原因使得很多幼教老師不能從本質上理解數學方面的一些專業知識,導致教育行為存在偏差,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能得到準確落實。
4.評價誤區
現在的幼兒園數學教學過分地強調數學教學的嚴密性、唯一性及準確性,而缺乏對教學的合理評價方法,對于教學結果的相關評價遠遠高于對過程和情感等的評價。此外,沒有充分認識到數學教學中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之間的差別,不能客觀準確地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評價,并且幼教老師缺乏對不同幼兒理解方法和理解能力的具體分析,不能準確掌握不同孩子的學習程度,也沒有考慮不同幼兒之間的差異性,而是用相同的標準去評價和衡量發展程度不同的幼兒。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變革的對策
1.提高目標認識,把握教育方向
幼兒園數學教學的目標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幼教相關方面的工作人員應該提高對幼兒園數學目標的認識,全面準確地把握目標,進而真正地了解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應該充分認識到幼兒園的數學教育在幼兒園的相關教育中的重要性,數學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處處可見,好的數學認知是每個幼兒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2.加強對文化思想滲透的重視
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在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文化的滲透,加大幼兒園數學教育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認知水平。此外,還要準確理解和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
3.提高師資水平,加強理論學習
(1)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過程中必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數學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幼教老師的數學專業知識,并定時提供給他們一些數學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有能力準確地把相關數學知識傳授給幼兒,并使他們認識到幼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幼兒園的數學教學水平。(2)為幼教工作者提供更多參加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新的教學理念,并將其充分運用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去,進而提高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教學水平。
4.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學前教育;數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3-0215-02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一種積極的態度,是帶有感彩的認知傾向。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學前幼兒更是如此,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培養幼兒興趣的重要性。學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做的只是與他們的興趣愛好相關聯的事情,這是由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他們的思維缺乏抽象性,所以他們只對能具體體現出來的事物感興趣,相反,抽象的東西因為無法具體描述,所以他們興致缺缺。幼兒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只停留在表面的認識。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如何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接下來筆者打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的幾點見解。
一、把抽象數學形象化,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包括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幼兒數學教育具有抽象性特征,這對幼兒學習數學是十分不利的。幼兒認識和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關鍵難題就是能夠從千差萬別的自然事物中抽象出它們的共同屬性,從而抽象出數學中的數量關系,形成概念。例如:數字5可以表示5本書、5棟樓、5支鉛筆等任何數量是5的物體,而且這里的數字5與是書還是樓房、鉛筆等無關,也和這些物體的大小、排列方式無關。也就是說,數量5是對5本書、5棟樓、5支鉛筆的關系加以抽象后所獲得的屬性,它反映事物數量為“5”的一個整體所有的屬性。那么似乎依靠直接興趣學習數學實現不了,我們需要把抽象的數學轉化為形象的數學。例如:幼兒對數字“1”的概念獲得,是他們多次看到和拿取一顆糖、一個飯盒、一個餅干、一個玩具等一個物體,經過對比、概括,幼兒發現這些物體除了數量“一”相同之外,其他特點都不一樣,于是,逐漸得出“1”的概念,即“1”可以代表任何數量為1的物體而不管它的其他屬性,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喜歡上數學。幼兒園每天接觸的各種事物都和數、量、形息息相關,例如,活動課的時候小朋友數數手上有幾個不同的玩具,就涉及數。幼兒之間比較玩具的大小,實際上就是量的比較。通過搭積木,幼兒對不同的形狀有所了解。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或實物等直觀地感知事物的變化過程轉化為頭腦中直觀的感受,從而幫助幼兒形成事物之間的抽象聯系,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最后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
二、通過開展活動和游戲,從而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幼兒數學教育綱要對目標的表述一方面能夠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另一方面能夠讓幼兒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和有趣性。這句話明確了幼兒學習數學要在哪里學、要怎么學,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的。生活中蘊含了很多幼兒學習數學的事例,例如,每天早晨和幼兒一起數一數今天班上來了多少個小朋友;進餐時,請幼兒擺放餐具,學習一對一地擺放物體,獲得一一對應的感性體驗;整理、收放玩具時,練習物品的分類,掌握對物品進行分類的方法;帶幼兒散步時,數一數路旁的數,觀察門、窗等的形狀;秋天,引導幼兒用拾來的落葉進行分類、排序等活動。通過大量的生活素材的提煉,讓幼兒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們與生活是融合在一起的,從而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思考,思考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也是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最直接有效的一種辦法。
游戲中也蘊含了很多幼兒學習數學的事例,把幼兒熟悉的、喜聞樂見的一些游戲活動,依據數學教育的目標、要求,改變其規則,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情節表現出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情感力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探索。例如,創設“小雞找家”的活動,“雞媽媽”告訴“小雞”遇到危險時應快速找到和自己身上貼紙形狀對應的家,并準確站到家前的方格里,讓幼兒區分不同的幾何圖形。再例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活動中,讓幼兒完成角色表演這個任務,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兔子頭飾,組織他們表演繪本:“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愛媽媽有多高多遠呢?”讓幼兒用語言和動作模仿小兔子和大兔子,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體驗這種比來比去的快樂。這樣的表演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加深對美術的理解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進行了數學中量的比較的教育。實現了數學與游戲的完美融合,孩子們也在游戲中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激發幼兒將游戲中的興趣愛好轉化為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要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意識,這對培養幼兒的數學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激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通過發現數學美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怎么讓數學變得有趣呢?我們可以通過讓幼兒感到“數學是美的”來實現。那數學美在哪里呢?歷史上許多數學家對數學美進行過生動的闡述。普洛克拉斯說過:“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逼婷畹拇笞匀粍撛炝嗽S許多多美的事物,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處處發現美。例如五彩斑斕的花朵、氣勢恢宏的建筑等,都包含了數學。所以說數學是源于日常生活的。我們看到建筑群的時候覺得很美,看到圓的時候覺得它美到了極致。那為什么會給人美的感受呢?正是因為圓在每個方向上都是對稱的。對稱美是數學美的一個重要特征。數學還具有簡潔性,數學語言簡潔,符號表示簡潔。愛因斯坦說過:“美在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痹S多復雜的客觀現象,當我們去總結它的規律時,往往能夠呈現為十分簡單的公式。例如乘法口訣,多一個字嫌多,少一個字嫌少,就給人一種非常簡潔的感覺。數學美還包括比例美,黃金分割線給人以美感,芭蕾舞演員表演的時候踮著腳尖,從而形成黃金分割線,給人以美感,可以在教學中適時加以引導。再比如,一節以春天為主題的數學課。通過春天的圖片展示,有柳樹、有燕子、有石頭……發現這幅圖的神奇,圖上的每個東西都是幾何圖形,再引導幼兒用幾何圖形去裝扮春天。通過觀察,發現數學的對稱美、簡潔美、秩序美、比例美等,給我們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優美感受,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在區域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幼兒都是在實際操作中認識知識的,在教學任務結束后,將一些相關的操作手冊放置在幼兒的活動區域內,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對于幼兒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讓數學能力差一點的幼兒先多加觀察,對他們提出簡單點的要求,并鼓勵他們把作品操作完成,進行展示,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幼兒也會因此產生自豪感,特別是當他的作品得到老師和同伴的贊美夸獎時,幼兒的自豪感會更加強烈,從而促使幼兒更愉快地投入數學活動,不斷地學習發展、成長進步。在區域教學活動中,操作材料一定要具備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鐘時,一定要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把長短針親手撥動到老師要求的時間位置上,從而讓幼兒獲得關于整點、半點的概念。又如,在活動區域內分放不同形狀、不同色彩的珠子,讓幼兒按照要求將相同形狀、顏色的珠子進行分類,或串制成手鏈等形式,這樣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更加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總之,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在進行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盡量地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有趣化;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在兒童的生活中、游戲中,創設不同的情境,用數學的美感染幼兒,從而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帶著自己對學前教育的熱情,讓幼兒能夠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游玩,讓數學變成一種好玩、有趣的游戲。
參考文獻:
[1]潘英.如何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8).
[2]蒙政州.對幼兒數學滲透性教育的一點思考[J].時代教育,2015,(14).
[3]江雁冰,陳世聯.幼兒數學游戲內容分析[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1).
How to Cultivate Interest in Preschool Children Learning Math
DONG Xiao-yuan
(Nantong Normal College,Nantong,Jiangsu 226000,China)
一、在游戲中學數學
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看看、摸摸等。《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和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和比擬的。所以,教師對每一活動的設計都應考慮到適合幼兒年齡小的特點,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把枯燥的數學教學游戲化,可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游戲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各種感官和大腦處于積極活動狀態,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能力。如教幼兒學習數的順序,可利用卡片或撲克牌與幼兒一起玩接龍游戲;學習數的組成,可玩猜數游戲,提供一種實物,讓幼兒說出一共有幾個后分別握在兩只手中,伸出一只手讓幼兒看看是幾個,再猜猜另一只手里有幾個;學習10以內的加減運算,可讓幼兒用游戲棒玩出棒游戲,雙方各出一份,要求幼兒算算兩人一共出了多少;讓幼兒自由地玩沙、玩水,并為他們提供不同的容器,讓幼兒在盛沙盛水的游戲中逐步掌握容積與容量的關系;認識形體可玩摸箱游戲,準備各種幾何形體放在紙箱里讓幼兒摸,先讓幼兒說出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形體,再取出來看看對不對,或者讓幼兒根據要求摸出某種形體來,在幼兒摸摸、拍拍、聽聽、看看、猜猜等游戲中輔以“問題搶答”、“看誰改錯快”等比賽形式,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會更高,主動性會更強,便能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在操作中學數學
皮亞杰認為,兒童智力、思維以及心理發展的實質與原因既不是先天的成熟,也不是后天的經驗,而是來源于主體的動作。“認識來源于動作,客觀通過動作轉化為主觀,”“為了認識物體,主體必須對它們施加動作,從而改變它們:它必須移動,連接,拆散,合并,和再集攏它們”,“知識是經常與動作或操作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與轉化聯系在一起的?!彼J為幼兒正是通過動作,實際擺弄物體而認知世界的。因此皮亞杰強調:“思維就是在操作中學知識,在操作中練思維,在操作中長智慧。 ”幼兒只有通過自身對客體的操作過程,使自己有了切身的體驗,從而感知理解數學概念,發現數的關系,這是幼兒思維特點的體現。在幼兒期,孩子的思維特點是直覺行動性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在引導幼兒學習數學時,必須要抓住這一特點。
三、在故事中學數學
故事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手段,開展故事教學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幼兒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故事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幼兒在聽故事時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只要是適合幼兒的故事,他們肯定會興趣盎然、聚精會神地去聽或去閱讀,從而使其形象思維與創造性聯想得到充分的調動。為了豐富數學活動的形式,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了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故事內容,讓幼兒在聽故事中學習數學知識,通過聽聽、看看、說說,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習欲望,通過故事導入使幼兒輕松地掌握了要學的知識。
四、在區域活動中學數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解放兒童的手腳,解放兒童的頭腦?!眳^域活動正是這樣一種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基本活動。數學活動區是幼兒觀察、操作、探究學習與運用數學知識的最好場所,也是培養幼兒會聽、會看、會想、會做、會用、會收等數學活動必備的智力技能的最好的教育活動,因此教師特別重視數學區的材料設放。 教具是幼兒探索學習的工具,它能幫助幼兒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發現,在數學區的教育中教師總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月、周、日教育目標,有計劃地投入教具。例如在學習配對比較兩組物體是否一樣多時,在數學區教師投放了小貓與圓形的一組教具,小貓固定在底板的正反面,幼兒用圓形配對比較,幼兒通過操作理解很快會將知識遷移,讓他們比較全班小朋友男孩還是女孩多,小朋友就會用一對一配對比較的方法找出答案。
五、在生活中學數學
《綱要》明確指出了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新價值,“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即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毒V要》的字里行間無不向我們透露著“整個世界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比粘I钪邪舜罅康臄祵W信息,可以說到處充滿著數學。若能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就會大大激發他們對數學的求知欲。例如:散步時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大小、多少,比較樹木的高矮,觀察屋頂的形狀,地磚的形狀等;用餐時,通過分發碗、筷、勺、盤子等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數與數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等;吃桔子時,讓幼兒數一數里面有幾個瓣?吃西瓜時,讓幼兒觀察把一個整體分成兩份,再分成四份,知道整體大、部分小等等。在幼兒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和數學打交道,因為數、形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教師要抓住幼兒在園內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契機,還要建議家長在家抓住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機會,如隨時利用馬路上的車輛、門牌號碼、家中日用品等引導孩子學習數學。這樣孩子學習數學知識就不會覺得枯燥,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就掌握許多數學知識。
【關鍵詞】 數學教育活動創造性思維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一切重要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是學習科學技術的鑰匙。現代信息化社會需要具有數學頭腦的天才,這是對新世紀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而數學教育活動不僅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其創造性思維。那么,我們如何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熱愛數學活動,并且通過學習數學,促進幼兒在各個領域中融會貫通,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其將來成為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人才呢?作為幼教工作者是責任所在。為此,我們在現行的各種教學活動途徑中滲透數學教育,通過優化數學教育活動過程,在活動中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嘗試來發展幼兒的各種思維能力,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以下是筆者
近幾年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
一.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培養幼兒的數學興趣
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極強,在學習中他們往往以興趣為出發點,十分容易為新的事物刺激所吸引,他們對感興趣、新穎的東西,觀察較認真,也做得比較好。這就要求我們所提供給幼兒的材料必須豐富多彩、色彩鮮艷、材料大小要根據年齡而定。有人主張“為生活而教育”“依據生活而教育。”這就需要我們在具體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雙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學習氛圍,從自由的學習氛圍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這一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其中創設生活情景,能夠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積極思維。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以模擬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形、量無處不在,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是具體的,貼近幼兒的,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特點,所以幼兒學數學的主要源泉在生活中。在中班“學習順數、倒數”的活動中,我們通過幼兒“搭建樓梯”的操作活動,讓其感知樓梯從低到高和從高到低的變化規律;通過 “小老鼠米里上樓梯”的情節,讓幼兒在操作擺弄中動手動口,達到手口一致地順數、倒數;通過生活中的“紅綠燈”、“倒計時”聯想,形象地感知并發現順數、倒數時的數序規律。又如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我們以“秋游”為主線,設計“乘公交車去公園”的情節,引導幼兒學看“路線圖”,比較線段的長短、疊加結果的多少,找出最近又最合適的線路;由于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既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了數學教育,又培養了幼兒的觀察、思維、說話、想象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二.在教學中運用“動手操作方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我們要將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操作式教學”,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字的演變過程,從而獲得知識結構、結果。幼兒智能來源于哪里?據某國外研究所,研究結果表明:幼兒的智能來源于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嬰幼兒時期“主體與客體”的動作,主要體現在幼兒對客體材料的動手操作上,即幼兒的智慧來源于幼兒的動手操作。例如,在活動中教幼兒5的組成時,我安排了這樣的操作材料:分花片、塑料小玩具、珠子、橡皮泥、剪方格等等讓幼兒采用多處分合方式進行操作練習,讓幼兒體驗5的多種分合方式,之后我又啟發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是怎樣將自己所擁有的材料進行分合組成的,這樣更進一步加深幼兒的理解與記憶。我是這樣認為: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的教學方法,可以讓他們積累計算經驗,并能夠讓們他掌握和運用計算方法。當然幼兒的認知差異決定著他們的思維方式的多樣化,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給幼兒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充分地自我展示,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幼兒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努力減少教學“內耗”,促進幼兒個性潛能的發揮,讓他們順其自然地溶合到我們的數學教育中去。
三.在美術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培養想象能力
乏味的數學活動會讓幼兒感到枯燥無味,我們要如何讓幼兒自覺地投入到我們的數學教育中呢!從而激發幼兒熱愛數學、好學數學的氛圍中去。我們要明確想要讓幼兒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不單只是數學教學活動,我們要在其他領域活動中同步進行。結合我們的所教課程,在美術繪畫活動中,我們可以把美術作為輔助手段,把幼兒在數學教育中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操作獲取知識”。比如我在上手工課時,我們首先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每人完成一個標有阿拉伯數字的時鐘模具。根據幼兒所要掌握的數字為主,讓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感知時間所具有的特性,同時也讓他們能夠很好地掌握和書寫1至12的阿拉伯數字,通過教他認識時鐘里哪是時針、分針、秒針;而后通過我的引導讓幼兒認識秒針跑得最快而且長得最長、分針跑得比較慢而且長比較短、時針跑得最慢也最短;正是通過合理的設計活動,我通過合理地改變教學方式,根據幼兒天生好奇心強的秉性,開展生動活潑教學環節,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正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大大地提高幼兒的探索欲望,使他們自主而主動愛數學、學數學。
四.在游戲活動中學數學 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
游戲是數學知識抽象性和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橋梁。它能改變幼兒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寓數學活動于形象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讓幼兒輕松達到預定目標,從而提高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游戲活動可分無規則和有規則游戲。
1.無規則游戲活動中學數學。
無規則游戲又稱自選游戲,這種游戲具有多樣化的形式以及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在這種游戲中,幼兒可以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充分自主地活動,不受條條框框約束。開展此類游戲時,新穎的材料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因此,活動區提供的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這樣更容易激發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培養幼兒的數數能力時,我提供了許多趣味性強的材料:插蠟燭,串糖葫蘆……這些材料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我正是通過多種游戲、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幼兒自主地、并隨他們思維反復操作和探索“數字世界”。從而在游戲中感受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有規則游戲活動中學數學。
所謂有規則游戲通常要在老師的組織下,有目的、有計劃的按照一定的游戲規則來進行整體性較強的活動。例如,在體育游戲《小兔愛勞動》中為幼兒提供由不同顏色剪成的不同形狀的圖片,并把它們分別粘在樹上的香蕉、蘑菇、胡蘿卜等表面,游戲時,我還要求幼兒根據實物名稱和圖形特征、顏色進行分類,并分別將自己所粘的是什么圖形,又是粘在什么水果上面及粘了多少等等。正是讓他們在我們規定的條框內,要求幼兒們要一一記下相關的數字,在幼兒游戲完成后,我就對他們進行有選擇地提問,通過這樣的形式,我不但教會幼兒如何辨別顏色、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數學知識。
實踐證明,在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開展中,它不僅有利于幼兒數學興趣的培養,有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個性品質。同時也正如德國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 海納特指出的“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因為教師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所以我們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創造精神,在教學中優化活動過程,不斷有新設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淺談幼兒數學活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劉麗輝2009.12
在幼兒園的數學活動中,師幼之間的互動對幼兒園的活動質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對幼兒園教育也倍加關注,很多時候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單純的課堂教學,互動的主要方式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這樣互動性很單一。
關鍵詞:
幼兒園;數學活動;師幼互動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幼兒的教育發展特點需要教師用心了解關注,適當地掌握好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方式和機會,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幼兒得到需要的支持。數學一直都是比較抽象的科目,由于小學生對事物認知程度不高,了解的新事物不很多,所以就需要在傳統的互動方式基礎上采取一些創新的方法。
1師幼互動在幼兒數學活動中的重要性
幼兒教學指的是對3-6歲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讓幼兒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鍛煉幼兒的基礎能力,而互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能夠明顯的改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最適合幼兒時期的兒童。幼兒園的有效教學能夠保障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此外,幼兒數學活動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幼兒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為。數學在幼兒的理解中,是一種較為概括性、抽象性的思維,想要直接的對幼兒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灌輸很難達到最終目的。對此,就需要教師利用一些合理的手段,利用情景、游戲等趣味性活動,在適當的時機提出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從而保障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得到有效地提高。首先,數學活動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能力。數學教育活動對開發幼兒智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幼兒時期的正是孩子身心發展,形成個人獨立性格的時期[1]。因此,進行適當的幼兒教育就顯現的非常重要,當前實行幼兒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個人性格、自主意識、社會交際能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以及體力發展。營造和諧的環境,讓幼兒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確保每一個幼兒都能全身心的參與其中,讓幼兒與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大膽自主的展開活動,對幼兒的智力與,邏輯思維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2如何提高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2.1利用互動模式,提高師幼互動有效性:
支持互動模式就是幼師在相應的教學環境中,主動應對幼兒園學生需求的一種互動模式,主要包括安慰模式、示例模式和啟發模式等模式。安慰模式是在幼兒園學生受到數學探究阻礙變得沮喪時,幼師應該及時語言安慰,幫助他們及時調整好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示例模式是幼師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對數學概念進行行為解說,幫助幼兒園學生的理解,能更好的參與活動[2]。啟發模式是幼兒園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幼師應該主動去通過某個提引導互動模式。引導互動模式就是幼師在相應的教學環境中,通過對幼兒園學生的思維、表達和交往的觀察中,用適當的方法來引導他們提問題、提建議和講解想法等。但是,幼師也要注意將主要的問題留給幼兒園學生自己來提出,再引導他們認真思考,最后讓他們自己對問題做出解答。例如:幼兒園學生在學習“圖形分類”的時候,幼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圖形,然后通過用排除法來引導他們來排除選擇時的一些干擾因素,可以先讓他們排除圖形的大小和色彩的干擾等,再觀察圖形的特性對他們進行分類,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觀察力。除此之外,這類教學方法的重點在于教學材料。幼師在選擇教學材料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具備一定趣味性,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積極性、主動性的材料。
2.2利用合作模式,提高師幼互動有效性:
由于幼兒還不具備完整的思維模式,思考能力比較弱。因此可以適當的給幼兒開展一些手動游戲,通過幼兒能看見的事物,自己動手將眼前看見的事物通過其他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加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合作互動模式就是幼師在相應的教學環境中,以學生的角色和幼兒園學生一起參與數學課堂活動中,這樣平等的互動交流,可以更深次的了解到幼兒園學生的需求和真實想法。這種合作的互動模式,可以有效的引導幼兒園學生一起探討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在實際的幼兒課堂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創造情景的模式,引導出數學問題[3]。例如,在課堂當中,教師選取幾位學生,讓這幾位學生模擬市場當中的商家與買家,并利用鉛筆、橡皮擦等物品當作“商品”并標價。然后讓這幾位學生進行商品的買賣,并引導出補差價的數學概念。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數學相關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升幼兒對數學能力的實用能力。除此之外,這時候幼師可以主動以參與者的身份一起參與進來,給與他們一些伙伴式的幫助,這樣很好的拉近幼師與幼兒園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會讓幼兒感覺很親切。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提高數學思維、鍛煉數學相關知識實際應用能力。互動在我國的幼兒教育領域中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而幼兒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并轉換互動的模式與方法,利用創造情景等方法提高師幼互動,最大限度的發揮教育游戲的作用,為我國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高麗宏 單位: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棗園裴莊幼兒園
參考文獻
[1]王冬蘭,郭猛,嚴燕華.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應用[J].學前教育研究,2013,10(12):128-131.